微重力對免疫細胞影響的分子機制_第1頁
微重力對免疫細胞影響的分子機制_第2頁
微重力對免疫細胞影響的分子機制_第3頁
微重力對免疫細胞影響的分子機制_第4頁
微重力對免疫細胞影響的分子機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微重力對免疫細胞影響的分子機制

由于存在巨大的差異,尤其是微重力環境,人類可以長期留在空中。然而,自阿波羅號首次空飛以來,大約一半的科學家發現了細菌和病毒等疾病。這項研究表明,在微重力條件下,病微生物易于突變,毒力增強。此外,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微重力環境也是器官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這讓患者更容易將不同的革蘭氏病從人類的社會保障系統中分離出來。人類社會保障系統是由許多免疫細胞組成的巨大網絡防御障礙,主要包括適應性免疫和固有性免疫,在身體的抗感染防御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微重力環境對神經系統的防御有重要影響。本文深入研究了微重力對各種免疫細胞功能的影響,并進一步闡明了其作用機制。預防和控制未來人類對太空飛行運動的隨后感染,對于預防和控制未來的太空飛行運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意義。目前,這項研究主要是在模擬微重力(如太空飛行和太空飛行)和在基本狀態下模擬微重力效應的條件下進行的。1飛行對機體免疫細胞功能的影響到目前為止,世界上已有大約幾百名宇航員經歷了太空飛行,但是人類所掌握的關于機體免疫系統對太空飛行適應方面的信息還非常有限,多數的研究數據是通過分析返回地面的宇航員或實驗動物的體液及組織標本而獲得的.我們通過綜合分析近二十多年的相關研究結果,發現著陸后各種免疫細胞在體內的分布和功能改變在人類和鼠類動物研究中差異較大(表1和2).在經歷太空飛行后,無論人類還是鼠類,外周CD3+T細胞比例都有所降低,且飛行時間越長,降低越明顯;外周血中性粒細胞的數量則顯著升高[13~17].在鼠類,CD4+及CD8+T亞群細胞、B細胞、單核細胞的比例或數量都明顯低于地面對照組,而經歷不同飛行任務后的宇航員體內這些外周淋巴細胞亞群或沒有明顯變化,或出現升高或下降現象[12,13,14,15,16,18,19,20].免疫細胞功能檢測數據顯示(表2),太空飛行使機體外周T細胞在活化后分泌白介素2(interleukin,IL-2)能力降低,而產生干擾素uf067(interferonuf067,IFN-γ)的能力則依據不同的刺激因子、不同的種屬而不同,而且人體不同T細胞亞群在IFN-g分泌方面對太空飛行的敏感性也有所不同,其中CD4+T細胞產生IFN-γ明顯減少,CD8+T細胞IFN-g產生則沒有明顯變化.太空飛行導致的免疫細胞分布和功能的改變除了與機體所處的重力環境改變有關之外,還與空間輻射環境、機體營養狀態以及在起飛、飛行及著陸過程中生理及心理應激方面的改變有關,如此眾多的影響因素可能是造成上述研究結果在人類之間及人類與鼠類動物之間出現差異的原因之一.此外,每次飛行特點不同、人類機體相對復雜及每次參與飛行的人數較少等可能是造成研究結果存在較大差異的重要原因.經歷9~14d太空飛行的17名宇航員中有9人在飛行過程中或返回地面后發生多種皰疹病毒(如巨細胞病毒,水痘病毒及EB病毒等)感染,而且發生感染者血中Th2型細胞因子IL-4比對照組升高約21倍,Th1型細胞因子IFN-γ僅升高了2倍,提示Th細胞向Th2型轉化,此現象在地基頭低位臥床實驗中也得到證實.此外,宇航員著陸后,其外周血中的單核細胞和中性粒細胞的吞噬和氧爆發功能均明顯降低,單核細胞的脫顆粒功能也明顯受到抑制.以上機體免疫細胞功能受抑制的現象可能是宇航員在太空飛行過程中或著陸后易發生感染的重要原因.2微重力對b細胞的影響適應性免疫包括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分別由T細胞和B細胞介導,是機體抗感染的重要防御機制.目前,關于微重力影響B細胞功能方面的研究還比較少,本文主要綜述了T細胞在微重力條件下的相應改變.2.1模擬微重力效應對t細胞激活的作用一個完整的T細胞免疫應答,不論是CD4+還是CD8+T細胞,均可人為地分為活化期、擴增期、收縮期與記憶形成期,其中T細胞的活化和增殖對免疫應答起關鍵作用.在國際空間站(theInternationalspaceStation,ISS)真實微重力環境中,人外周血T細胞在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A,ConA)或抗CD3/CD28抗體刺激活化早期即出現多種基因表達下調的現象,提示微重力環境對于T細胞活化存在明顯的調節作用.在地基條件下模擬微重力效應發現,人及動物T細胞對ConA及PHA(植物血凝素,phytoheagglutinin)等有絲分裂原及抗CD3/CD28抗體的反應性明顯減弱,CD25,CD69,CD71等活化標志分子的表達降低,細胞增殖明顯受到抑制,IL-2,IFN-uf067等細胞因子分泌也相應減少[27~29],這在拋物線飛行模型中也得到證實.以小鼠為研究對象發現,T細胞對ConA刺激反應的受抑制程度依賴于微重力環境暴露持續時間的長短,當模擬微重力效應培養超過8h,培養時間越長,T細胞的活性就越低,而且細胞因子分泌和細胞增殖下降也越明顯.以上研究均是在給予微重力培養的同時給予T細胞活化刺激,證明微重力對活化T細胞具有抑制作用,本研究組研究發現,如果T細胞在靜息狀態即給予模擬微重力效應三維培養,即使轉為二維靜息培養其活化也明顯受到抑制(未發表數據).另有報道顯示,體外應用傾斜軸式微重力實驗系統(drop-shafttypeofmicrogravityexperimentsystem)建立極短時間(10s)的模擬微重力效應,不僅能降低T細胞的細胞毒性作用(cytotoxicTlymphocyteactivity,CTL),同時細胞中熱休克蛋白60(heatshockprotein,HSP60)的表達也急劇下降.由此可見,即使暴露時間很短,微重力環境也會對T細胞的功能產生抑制作用.此外,如果將微重力條件下PHA刺激48h的人外周血單核細胞轉為二維靜息培養,并繼續給予PHA刺激,T細胞的活化增殖能力在72h內能夠得到完全的恢復,這說明微重力對T細胞活化的作用不是永久性抑制,而是可逆的.另有Sastry等人應用合成的病毒肽段刺激模擬微重力效應下培養的T細胞,結果發現微重力效應能夠使T細胞喪失抗原特異性的細胞毒性作用,這種抑制作用可能與微重力抑制抗原特異性T細胞增殖、促進其凋亡有關.這進一步證實,微重力效應不僅能夠抑制有絲分裂原對T細胞的多克隆活化作用,還能抑制抗原特異性活化反應.以上模擬微重力效應研究結果證實,微重力對T細胞受體(Tcellreceptor,TCR)信號介導的T細胞增殖、因子分泌和活化標志分子的表達都有直接抑制作用,提示太空飛行的宇航員機體免疫細胞的改變至少部分是宇宙微重力環境直接作用的結果.2.2模擬微重力效應對t細胞活化信號的影響微重力對T細胞影響的分子機制研究仍有待深入.應用抗CD3/CD28抗體刺激純化的T細胞,在微重力效應下T細胞的反應明顯減弱,提示T細胞活化信號的傳導受到了微重力的抑制.蛋白激酶C(proteinkinaseC,PKC)是絲/蘇氨酸激酶家族成員之一,在真核細胞增殖和分化信號傳導中發揮關鍵的作用.PKC包括多種異構體形式,而且各異構體在活化后具有不同的生物功能,比如PKCuf071異構體在TCR信號傳遞中起關鍵作用,而其他異構體包括uf061,uf062,uf064和uf065異構體可能與IL-2和IL-2受體的表達以及Fas配體誘導的凋亡有關.PKC一旦活化,在細胞內則由其受體RACK’s識別而向細胞的相應位置發生遷移,繼而發揮磷酸化功能.研究表明,活化的人外周血白血病T細胞系Jurkat細胞內PKC的數量隨著重力水平的變化而發生負向變化.在微重力條件下,細胞內PKC總量是地面1個g重力下的2倍,并且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PKC激活劑佛波醇酯(aradiolabeledphorbolester,3H-PDBu)檢測發現,PKC在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內的分布也隨著重力的改變而改變,其中在細胞核中PKC的量隨重力水平的降低而增加,而在細胞質中的PKC量則隨重力水平的降低而減少,細胞膜上沒有明顯變化.這提示微重力可通過影響PKC的遷移而影響其功能的發揮.另有研究顯示,在微重力條件下,PKCuf073異構體遷移減少,PKCuf062II異構體的遷移沒有變化.在微重力效應下,盡管活化T細胞內PKC活性受到明顯抑制,但細胞膜表面ConA結合蛋白結合ConA的過程作為活化啟始信號在太空飛行中卻沒有發生改變,提示活化信號在細胞內的傳遞受到抑制.PMA是TCR細胞內信號通路上信號分子二酰基甘油(diacylglycerol,DAG)類似物,它可以自由通過細胞膜而繞開細胞膜受體直接激活PKC.離子霉素作為鈣離子載體能夠增加細胞內的鈣離子流,從而增強細胞內的鈣離子依賴的信號傳遞.研究顯示,微重力對T細胞活化信號細胞內傳遞的抑制作用能夠被單純亞劑量的PMA恢復,這提示我們在PKC上游和TCR/CD3下游之間存在重力敏感分子.而單純的離子霉素則不能恢復微重力對T細胞活化的這種抑制作用,提示模擬微重力效應沒有對鈣離子依賴信號產生影響.如果該假設成立,則在模擬微重力效應條件下,鈣離子依賴的信號應該保持活化狀態.Morrow研究發現,在模擬微重力條件下,T細胞活化后,鈣依賴的磷酸酶(calcineurin)能夠使胞質中活化T細胞核轉錄因子(nuclearfactorofactivatedTcells,NFAT)發生正常去磷酸化進而進入細胞核參與IL-2的轉錄,這進一步證實微重力效應對鈣信號沒有抑制作用.NFAT進入核內后,其與IL-2啟動子結合受活化因子蛋白I(ActivatorproteinI,AP-1)調控,而在微重力下,AP-1活化明顯受到抑制,因此NFAT在細胞核內不能有效參與IL-2轉錄.為了進一步找到PKC上游和TCR/CD3下游之間存在的重力敏感分子,Simons等人用CD3/CD28抗體啟動CD4+T細胞的TCR信號,然后檢測在微重力條件下經典TCR信號通路上的功能分子,結果卻發現TCR通過DAG傳遞信號通路上下游分子(包括PKC)的功能均沒有明顯變化.之前Boonyaratanakornkit等人的研究也證明PKC及其上游分子LAT(linkerofactivationinTcells)在微重力條件下都沒有明顯變化.這與微重力能夠抑制PKC功能的研究大相徑庭,而造成這種矛盾的原因可能在于TCR活化刺激時間的不同.當TCR活化刺激時間在5~90min之內時,微重力對TCR-PKC通路沒有明顯影響,而如果刺激時間達到48h時,PKC的功能即受到明顯抑制,因此提示我們微重力對T細胞活化后期的影響可能主要是通過抑制PKC通路來實現的.與PKC相同,另一個T細胞活化的關鍵信號分子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在T細胞活化早期也不會受到微重力的影響,而在活化后期是否也不會受到影響還有待進一步研究.T細胞活化早期各種轉錄因子調控基因表達,其中核轉錄因子kappaB(nuclearfactorkappaB,NF-uf06bB),環磷腺苷效應元件結合蛋白(CAMP-responseelementbindingprotein,CREB),AP-1和轉錄信號轉導活化蛋白(signaltransducingactivatoroftranscription,STAT)大約控制59%的基因表達.蛋白激酶A(proteinkinaseA,PKA)直接調控CREB的磷酸化,同時也參與NF-uf06bB的調控.基因芯片檢測發現,在模擬微重力條件下,NF-uf06bB和CREB表達明顯受到抑制,T細胞活化早期,CREB磷酸化水平明顯降低,說明PKA通路因受微重力影響而無法正常傳遞,進而抑制T細胞的早期活化.對T細胞在真實微重力環境中(國際空間站,ISS)活化早期基因表達芯片分析也同樣發現Rel/NF-uf06bB,CREB目標基因表達明顯下調,而且cRel自身的表達也明顯受到抑制.進一步的基因連通性分析(analysisofgeneconnectivity)提示微重力可通過抑制TNF通路而抑制機體防御病原菌感染的炎癥反應.此外,在地基模擬微重力條件下,AP-1的活化也受到明顯抑制,這可能與T細胞活化過程中IL-2的分泌受到抑制有關.T細胞活化可以人為地劃分為活化期、增殖期、收縮期及記憶生成期,在微重力條件下,T細胞的活化及增殖明顯受到抑制,此時細胞處于代謝靜止及細胞周期停滯狀態.p21Waf1/Cip1蛋白是細胞周期抑制蛋白,通過抑制細胞周期蛋白B1/Cdc2復合體的活性而導致細胞周期進入停滯狀態.p21是抑癌基因p53作用的靶分子之一,其基因表達受p53轉錄調控,提示p21可能在p53依賴的細胞周期停滯及凋亡發生過程中發揮作用.在微重力條件下,由CD3/CD28活化的T細胞p21蛋白表達明顯上調,而且只經過20s的拋物線飛行,Jurkat細胞p21在基因水平即出現表達上調,說明微重力是通過p21蛋白實現抑制細胞周期的作用.微重力狀態下細胞周期蛋白表達的異常可能也是引起機體免疫功能低下的原因之一,免疫細胞所感受的微重力可能作為一種應激信號快速地傳入細胞而引起細胞周期停滯,這可能是細胞的一種保護性反應,通過節約能量而使細胞能夠快速恢復.此外,T細胞活化時,細胞骨架在促進細胞膜表面結合活化因子以及向細胞核內傳遞信號等過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證明微重力環境對T細胞本身的細胞骨架成分也存在干擾作用.將Jurkat細胞置于微重力環境下,結果發現有大量的凋亡細胞出現,而且有50%以上的細胞出現微絲結構的改變,細胞中線粒體數量明顯增加,線粒體脊遭到嚴重破壞,結果造成了線粒體在細胞的一端積聚,線粒體功能下降,最終引起細胞凋亡的增加.應用熒光標記的ConA在模擬微重力效應下與Jurkat細胞共孵育,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波形蛋白(vimentin)和肌動蛋白(actin)改變,結果發現波形蛋白結構呈現了粗大束狀改變,在微重力環境中這種異常結果明顯增加,而肌動蛋白改變不明顯.至于微重力對細胞骨架是如何產生影響,這種影響與T細胞功能異常之間是否存在直接關系目前研究的還不深入.在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凋亡引起的細胞數量減少也可能是T細胞功能下降的原因之一.在ISS,將人淋巴細胞置于真實微重力下48h,即可觀察到DNA斷裂片段及ADP核糖聚合酶(ADP-ribosepolymerase,PARP)蛋白表達等凋亡特征的出現,此外還有凋亡相關標志p53、鈣蛋白酶(calpain)表達升高,提示微重力環境可以引起T細胞凋亡增加.5-脂氧化酶(5-lipoxygenase,5-LOX)的早期活化在凋亡程序啟動中發揮核心作用,在真實微重力下,以上凋亡特征的出現伴隨著該酶的增加,提示微重力引起的細胞凋亡可能依賴于5-LOX.2.3微重力影響體細胞培養對dp細胞t細胞發育的作用胸腺是T細胞增殖、分化和成熟的重要場所,CD4uf02dCD8uf02d雙陰性(doublenegative,DN)淋巴祖細胞進入胸腺后發育成CD4+CD8+雙陽性(doublepositive,DP)細胞,繼而經過陽性選擇和陰性選擇最后發育成成熟的CD4+和CD8+單陽性(singlepositive,SP)細胞,從胸腺輸出至外周發揮適應性免疫功能.當T細胞在胸腺內發育異常時,輸出的T細胞功能也會發生異常.鼠胚胎胸腺器官培養(fetalthymusorganculture,FTOC)是研究T細胞發育的經典模型.這一模型一方面可以在體外實現維持胸腺內細胞與細胞間相互接觸,從而模擬T細胞在正常胸腺三維環境中的自然發育過程,另一方面可以去除胸腺外影響T細胞發育的各種干擾因素,比如體內激素水平影響等.通過方法改良,研究者們分離經歷近16d太空飛行的大鼠著陸后72h的骨髓細胞,并與孕13~15dC57/B6或NODscid/scid小鼠胚胎胸腺小葉共培養(又稱作異基因嵌合體胸腺器官培養)12d,結果發現胸腺小葉中大鼠骨髓造血干細胞向T細胞發育早期受阻,進而導致DP細胞數量及CD4/CD8單陽性細胞比例明顯減少,其中CD4單陽性細胞減少更為明顯.此外,經歷太空飛行的大鼠胸腺中單陽性細胞以及脾和骨髓組織中的T細胞比例都明顯減少,提示太空飛行可通過抑制骨髓產生有功能的T細胞前體細胞而阻礙T細胞發育,一方面可能是由于骨髓產生T細胞前體細胞能力減弱,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為微重力效應抑制了T細胞遷移,即使T細胞前體細胞生成正常,也不能正常遷移到胚胎胸腺進行分化.然而,太空飛行除了微重力環境外,宇宙輻射、機體生理應激反應等均會對免疫細胞產生相應影響,為進一步明確其中微重力是否影響T細胞發育,Woods等人特制了一種帶有微重力器官培養盤系統(microgravityorganculturedishsystem,MOCDS)的回轉器,在地基條件下通過旋轉FTOC來研究模擬微重力效應對T細胞的發育影響,并證實T細胞發育具有重力依賴性.該研究發現,孕14d小鼠胚胎胸腺小葉旋轉培養12d后,即出現晚期前T細胞(pre-Tcell)向DP細胞發育分化受阻的現象,而且對CD4+單陽性細胞發育分化的影響要先于CD8+單陽性胸腺細胞.但如果在DP胸腺細胞產生后給予微重力效應則不會影響成熟細胞的數量,提示成熟胸腺細胞具有抵抗微重力效應的功能.該研究模型不僅驗證了之前的研究結果,同時還通過器官培養盤系統剔除了流體剪切力對T細胞發育的阻礙作用,進一步證明微重力確實具有阻礙T細胞發育的作用.研究顯示,T細胞前體細胞在發育過程中先要經歷TCRuf062uf020鏈重排,經過uf062uf020選擇的細胞進一步發育成CD4+CD8+DP細胞,而uf062uf020選擇主要是受前-TCR復合體調控,該復合體是由TCRuf062鏈、前-Tuf061鏈(pTuf061)以及CD3復合體組成.除了前-TCR復合體外,IL-7與其受體IL-7R相互作用也在T細胞早期發育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當IL-7,IL-7R或共同uf067uf020鏈缺失以及IL-7信號下調均可明顯減少小鼠胸腺細胞增殖[61~65].T細胞在DN向DP階段發育過程中,IL-7Ruf061的持續表達受前-TCR信號的調控.利用MOCDS回轉器FTOC研究發現,模擬微重力效應不僅引起胚胎胸腺微環境中產生更多的TNF-uf061,同時還引起DP胸腺細胞高表達CD3.此外,CD4uf02dCD8uf02dDN細胞表面出現CD3及IL-7受體CD127表達下調,DN->DP發育階段中間體不成熟單陽性細胞(immaturesinglepositivecells,ISP)表面也出現CD127表達下調的現象.外源CD3信號(抗CD3uf065uf020單克隆抗體)恢復實驗也進一步證實了微重力是通過影響胸腺細胞發育信號傳遞來抑制T細胞發育的.3天然免疫細胞天然免疫是人體與生俱來的第一道非特異性防御屏障,其中單核吞噬細胞系統、自然殺傷細胞(NKcell)、中性粒細胞等都是天然免疫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細胞不僅起到免疫防御作用,同時還在適應性免疫反應中發揮重要的輔助作用.3.1微重力對小鼠骨髓細胞細胞的作用單核吞噬細胞系統包括血液中單核細胞和組織中的巨噬細胞.單核細胞從骨髓釋放入血,穿越血管內皮細胞進入組織后分化為巨噬細胞.檢測經歷了5~11d太空飛行宇航員的血液發現,盡管機體血循環中的單核細胞水平沒有發生改變,但單核細胞在體外卻呈現吞噬細菌能力下降,誘發氧爆發及脫顆粒反應降低等表現,同時CD32及CD64的表達也明顯下降,這可能與其吞噬能力降低有關.此外,太空飛行還使單核細胞表達CD62和人類白細胞抗原DR(humanleukocyteantigenDR,HLA-DR)表達下調,這就意味著其組織黏附及抗原呈遞功能受到抑制.在給予細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后,這些單核細胞分泌IL-6,TNFuf061和IL-10減少,分泌IL-1uf062uf020有所升高.在模擬微重力條件下,人單核細胞系U937細胞增殖減慢,并表現出同樣的細胞因子分泌減少的現象,進一步提示我們單核細胞功能也具有重力敏感性,而且與T細胞相同,也是PKC通路受抑制的結果.此外,在發生增殖的單核細胞中應激蛋白HSP70表達升高,提示細胞將微重力作為一種應激信號傳遞給細胞而發生相應變化.組織中的巨噬細胞主要具有吞噬細菌和靶細胞作用.在模擬微重力效應下,以小鼠巨噬細胞系RAW264.7細胞為模型,應用LPS/IFN-uf067uf020進行共刺激培養,結果發現巨噬細胞一氧化氮(NO)和細胞因子(IL-6,TNFuf061和IL-12)的產生分別下降了65%和80%,而且巨噬細胞的這種功能紊亂在脫離微重力環境后仍然不能恢復.在骨組織中破骨細胞是來源于單核/巨噬細胞系的骨再吸收細胞,在骨吸收中發揮重要作用,與成骨細胞一起維持骨量的平衡.太空飛行中微重力環境可造成10%~15%的骨流失.模擬微重力條件下,破骨細胞前體RAW264.7細胞細胞毒性活性氧簇(cytotoxicreactiveoxygenspecies,ROS)形成增加,磷酸酶TRAP(tartrateresistantacidphosphatase)陽性的破骨細胞增加,骨吸收作用增加,這可能是造成骨質流失的主要原因[71~73].在微重力環境暴露24h,即可激活破骨細胞前體細胞中細胞外信號調節激酶(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kinase,ERK),p38,PLCc2等破骨細胞生成相關信號分子,在有NF-uf06bB受體激活劑配體(receptoractivatorofNFκBligand,RANKL)存在情況下,微重力可以明顯促進骨髓巨噬細胞前體向破骨細胞分化.而且,在模擬微重力條件下,這些前體細胞中破骨細胞分化相關轉錄因子c-Jun,MITF和CREB等均明顯上調.此外,鈣結合蛋白S100A8(calcium-bindingproteinmoleculeA8/calgranulinA)的表達也顯著增加,當利用siRNA降低該蛋白的表達時,前體細胞向破骨細胞分化的能力明顯減弱,提示S100A8在微重力促進破骨細胞分化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細胞骨架是細胞質中呈纖維狀的結構,使細胞保持一定的形態,并可形成細胞纖毛和鞭毛等細胞器官,參與細胞移動、細胞分裂、物質運輸等多種細胞功能,對于細胞膜分子的移動及細胞器的遷移也起到重要的作用.無論是太空飛行還是地基模擬研究均顯示微重力環境對T細胞的活化反應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正常有絲分裂原刺激情況下,T細胞需要與單核細胞相互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的活化,這種相互作用對活化的第二信號的傳遞是非常重要的,而細胞內細胞骨架的持續重排引起的單核細胞運動對細胞與細胞間的相互接觸是必要的.應用單核細胞系J-111細胞進行模擬微重力效應培養,結果發現細胞的運動能力明顯減弱,細胞呈現收縮的形態,沒有呈現出細胞拉伸并伴有偽足伸出的典型運動狀態.對纖維型肌動蛋白(F-actin),uf062uf020微管蛋白(uf062-tubulin)和黏著斑蛋白(vinculin)等細胞骨架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發現,微重力環境對細胞微絲成分的分布有顯著影響,其中熒光標記F-actin的熒光強度明顯減弱.在微重力環境下,細胞骨架受到嚴重干擾可造成單核細胞運動顯著減弱,與淋巴細胞直接接觸減少,從而間接抑制淋巴細胞活化.3.2dc對機體免疫應答的影響樹突狀細胞(DC)在免疫應答的首要環節——抗原提呈中扮演重要角色,是目前公認的體內最強大的專職性抗原提呈細胞,如果DC功能缺陷則會導致廣泛的免疫功能受損.在模擬微重力條件下,DC的產生明顯低于地基重力對照組,而且這樣產生的DC吞噬曲霉菌的能力降低,HLA-DR和CD86表達水平降低,這些結果提示DC的產生及其吞噬和抗原提呈能力均受到微重力的抑制.但在模擬微重力效應下產生的DC在機體免疫應答中的作用具體產生了怎樣的改變以及相應機制還需要更深入細致的研究.3.3過空飛行對小鼠外周血nk細胞功能的影響NK細胞是一群大顆粒淋巴細胞,它們不需要抗原激活,以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majorhistocompabilitycomplex,MHC)非限制性方式來發揮殺傷作用.如果在體外經過IL-2培養4~7d后,NK細胞即擁有了更廣譜的殺傷腫瘤細胞的效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