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2第四單元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測試題及答案_第1頁
地理必修2第四單元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測試題及答案_第2頁
地理必修2第四單元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測試題及答案_第3頁
地理必修2第四單元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測試題及答案_第4頁
地理必修2第四單元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測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7頁1.全球氣候變暖會導致()A.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 B.山地永久積雪的下界上升C.地球上的淡水資源增加 D.高緯地區更加干旱2.近年來,珠江三角洲地區河流河口附近出現咸潮(咸潮是指沿海地區海水通過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進內陸區域后,水中的鹽分達到或超過250毫克/升的自然災害),下列措施有利于緩解咸潮的是()①從上游水庫調水,引淡壓咸 ②大量引河水灌溉農田③大量抽取地下水,提高河水水位 ④植樹造林,建設沿海防護林綠化體系⑤發展節水產業 ⑥在河口清淤,降低河床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⑥D.①④⑤我國政府在“十七大”報告中進一步明確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和要求。回答3~4題。3.我國政府進一步明確節能減排目標的原因是()=1\*GB3①資源利用效率低,浪費嚴重=2\*GB3②污染嚴重,生態環境質量下降=3\*GB3③經濟增長過快,資源全面枯竭=4\*GB3④人口自然增長率高,人均資源短缺A.=1\*GB3①=2\*GB3② B.=3\*GB3③=4\*GB3④ C.=1\*GB3①=4\*GB3④ D.=2\*GB3②=3\*GB3③4.為實現節能減排目標,最應采取的措施是()A.壓縮生產規模 B.倡導循環經濟 C.減少資源開發 D.控制人口數量5.“斬伐養長,不失其時,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這段話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A.公平性原則 B.持續性原則 C.共同性原則 D.發展性原則6.為實現可持續發展()①發展中國家應將經濟發展放在優先地位②發達國家應停止過度消費③各國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不應忽視環境保護④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保護全球環境中具有相同的責任和義務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國家海洋局對我國18個近岸海域生態監控區開展的生態監測表明,南部沿海紅樹林生態系統處于健康狀態。據此回答7~8題。7.有關紅樹林濕地對海南島環境所起的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①減弱海浪對海岸的侵蝕 ②保護海洋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③豐富當地旅游資源的類型 ④提高沿岸地帶的土壤肥力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8.對紅樹林濕地景觀動態變化的監測與管理,采用的現代化技術是()①實地測量技術 ②地理信息技術 ③衛星定位技術 ④遙感技術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下圖為“深圳市大氣中二氧化氮平均濃度分布圖”,讀圖回答9~10題。9.深圳市二氧化氮濃度高點均分布在()A.河流沿岸 B.山前地區 C.港口地區 D.主要街道十字路口10.該城市排放二氧化氮的主要污染源是()A.飛機 B.火車 C.汽車 D.輪船11.與森林減少無關的環境問題是()A.臭氧層破壞 B.土地荒漠化C.水土流失 D.生物多樣性銳減12.下列做法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的是()A.美國拒絕簽署《京都議定書》 B.大力圍湖造田,擴大耕地面積C.我國南方農村推廣使用沼氣 D.商店單獨包裝每件出售的商品中國現有荒漠化土地267.4萬平方千米,其中:風蝕荒漠化187.3萬平方千米;土壤鹽漬化17.3萬平方千米;凍融荒漠化36.3萬平方千米。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下圖所示的9個省區,占荒漠化土地總面積的99%。結合下圖回答13~15題。13.有關我國荒漠化的現狀,正確的是()A.荒漠化最嚴重的是風蝕荒漠化,占荒漠化土地的99%B.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內陸省區C.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的9個省(區),年降水量都在400mm以下D.長江以南的省(市、區)沒有荒漠化土地14.凍融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A.甘肅、河北B.新疆、內蒙古C.陜西、寧夏 D.青海、西藏15.荒漠化防治的核心是()A.恢復自然植被 B.恢復荒漠化土地的生產潛力C.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 D.建立荒漠化預警系統16.讀“可持續發展復合系統示意圖”,完成下列要求。(1)在可持續發展復合系統中,可持續發展是基礎,可持續發展是條件,可持續發展是目的。(2)“退耕還林還草”政策屬于可持續發展復合系統中的()。A.經濟系統 B.生態系統 C.人的管理調控 D.社會系統(3)“發達國家將污染嚴重的工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違背了可持續發展的_________原則。(4)說出圖中經濟系統所包含的基本經濟活動(說出三類基本活動即可),并以其中一類基本經濟活動為例,說明經濟系統與生態系統的相互關系。17.讀文字資料和下圖,回答下列問題。河南省湯陰縣有30多萬畝玉米,玉米芯資源豐富。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玉米芯漸漸成了農民手中的廢物。近年來,當地農民利用玉米芯生產木糖醇,建立相關產業。木糖醇生產后產生的下腳料——木糖渣若堆放在田地或土坑中,因木糖渣很輕,在干旱季節,容易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和水污染。但利用木糖渣代替棉籽殼做食用菌袋的填充料,可發展食用菌種植。現當地已形成幾個食用菌栽培大鄉(鎮)。但光靠栽培食用菌還不能消耗所有的木糖渣,當地企業又開發了用曬干的木糖渣代替燃煤技術,3噸干渣就能代替一噸煤,給企業節省了大量成本。在湯陰縣,玉米芯的綜合利用已形成了一條產業鏈,這條綜合利用產業鏈總產值達7.3億元左右,約占全縣總產值的1/4。(1)從緯度位置看湯陰縣地處五帶中的帶;從海陸位置看湯陰縣位于大陸。該地屬氣候類型。(2)分析圖中信息,說出湯陰縣發展玉米生產的優勢自然區位條件。(3)在其他地區,生產木糖醇的原料主要是林木,在我國則主要使用玉米芯。與其相比,我國用玉米芯作原料制取木糖醇的主要好處有哪些。(4)據湯陰縣發展玉米芯綜合產業鏈,說明其對當地社會、經濟、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所起的作用。

1.B解析:氣溫升高,雪線后退。2.D3.A解析:其他兩項不是減排原因。“減排”指減少二氧化硫等污染氣體的排放。4.B解析:循環經濟是使資源利用更加充分,把排污量減到最小。5.B6.A解析:發達國家對環境問題應該負有更多責任。7.A應明確紅樹林濕地是許多海洋生物棲息地并且其具有減弱海浪對海岸侵蝕等作用。8.C解析:遙感技術獲取實時紅樹林圖像,地理信息技術予以數據處理。9.D解析:從圖中獲取信息。10.C11.A解析:臭氧層破壞是人類排放氯氟烴造成的。12.C13.B14.D解析:海拔高、氣溫低易形成凍土。15.C荒漠化的發展與人類不合理活動關系密切,因此,協調人地關系是防治的核心問題。16.(1)生態經濟社會(2)C(3)公平性(4)農業、工業、交通運輸業、商業、旅游業等如:工業從生態系統中獲取環境資源(礦產資源、地形、水源等);向生態系統排放廢棄物(三廢:廢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