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甘肅省通渭縣第二中學2017-2018學年度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一、單項選擇題(共30道小題,每題2分,共60分)1.區域A.都有明確的界限B.不受人為因素影響C。具有一定的區位特征D。內部的特定性質絕對一致【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區域有自然區域,也有人為劃分的區域,區域有的有明確界限,如行政區,有的界限模糊,如干濕區,區域具有一定特征,區域之間具有差異性,區域內部特定性質相對一致,但非絕對一致。考點:區域的含義甲地位于華北平原,乙地位于長江中下游平原。讀圖回答下面小題。2.甲、乙兩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海拔B.熱量C.水分D。土壤3.甲、乙兩地共有的地理現象是A。廣泛種植水稻B。雨熱同期C.冬季河流結冰D.水運發達4。甲地樓房南北間距一般大于乙地,其影響因素主要是A。河流流向B。海陸位置C.緯度位置D。盛行風向5。目前甲、乙兩地可持續發展所面臨的問題分別是A.旱澇鹽堿危害、水土流失嚴重B.多風沙危害、水資源短缺C.生態破壞嚴重、多旱澇災害D。水資源短缺、酸雨危害較嚴重【答案】2.B3.B4.C5。D【解析】試題分析:2.根據材料,甲是華北平原,耕作制度是兩年三熟.乙地是長江中下游平原,耕作制度是一年兩熟。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自然因素是熱量,華北平原緯度較高,熱量較低,不能滿足作物一年兩熟的條件。B對。水分、土壤不是作物熟制差異形成原因,A、C、D錯.3。甲地是溫帶季風氣候,乙地是亞熱帶季風氣候,甲、乙兩地共有的地理現象是雨熱同期,B對。甲地水資源短缺,不適宜種植水稻,A錯。乙地位于亞熱帶,冬季河流不結冰,C錯。甲地降水少,河流水量小,有結冰期,水運不發達,D錯。4.甲地緯度較乙地高,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角比乙地小,物影長。所以甲地樓房南北間距一般大于乙地,其影響因素主要是緯度位置,C對。河流流向、海陸位置、盛行風向不影響正午太陽高度大小,也不影響樓間距大小,A、B、D錯。5。甲地降水少,蒸發多,水資源不足,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水資源短缺。乙地有色金屬冶煉工業發展快,排放廢氣中二氧化硫的含量較高,易與大氣中充足水分結合,形成酸雨。兩地可持續發展所面臨的問題分別是水資源短缺、酸雨危害較嚴重,D對。A、B、C錯。【考點定位】區域耕作制度差異及原因,氣候特征,環境對建筑的影響,面臨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名師點睛】了解我國自然區域的特征,不同緯度地區,作物熟制的差異,主要是因熱量或積溫不同造成的。樓間距的大小,主要是受正午太陽高度影響,根據兩地緯度,判斷正午太陽高度大小,正午太陽高度角小,樓間距大.區域地理特征,面臨主要問題.據報載,我國江西省中南部山區出現大片“紅色荒漠”,即在亞熱帶濕潤的山區,土壤遭受嚴重侵蝕,基巖裸露,地表出現類似荒漠化景觀的土地退化現象。據此,回答下面小題.6。“紅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風化作用B.風蝕作用C.水蝕作用D.沉積作用7.“紅色荒漠"形成的人為原因主要是A。濫伐森林B。過度放牧C.開山取石D.環境污染8。根據“紅色荒漠"的特點,對其進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A.大力開荒種田,保持植物覆蓋率B。加強農業生產綜合開發C。發展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生產D.徹底退耕還林【答案】6.C7.A8.B【解析】江西位于濕潤區,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作用.土壤侵蝕,說明是流水侵蝕形成。山區主要以林業為主,植被破壞,易導致荒漠化現象發生,所以要因地制宜進行綜合開發。6。根據材料,“紅色荒漠”出現在濕潤地區,是因水土流失,土壤侵蝕,基巖裸露,地表出現類似荒漠化景觀.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水蝕作用,C對,D錯。風化作用、風蝕作用主要發生在干旱區,A、B錯。7。“紅色荒漠”出現在中南部山區,以林業為主。形成的人為原因主要是濫伐森林,A錯。過度放牧主要出現在草原牧區,B錯。開山取石破壞山體結構,環境污染類型多,不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C、D錯。8。根據“紅色荒漠”的特點,對其進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加強農業生產綜合開發,B對。大力開荒種田,發展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生產,會降低植物覆蓋率,不利于治理荒漠化,A、C錯。徹底退耕還林不符合因地制宜原則,D錯.9.黃土高原地區開發歷史悠久,在全國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但近些年來人地矛盾十分尖銳.黃土高原面臨的最大的生態環境問題是A.荒漠化B.水土流失C.酸雨D.氣候變暖【答案】B【解析】黃土高原土質疏松,植被覆蓋率低,夏季暴雨集中,由于人地矛盾尖銳,植被破壞嚴重,面臨的最大的生態環境問題是水土流失,B對。荒漠化、酸雨、氣候變暖不是當地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A、C、D錯。10.山西坑口電站建設的作用不包括()A。減輕鐵路運輸壓力B.改善能源工業結構C.增加經濟產值D.減少山西的環境污染【答案】D【解析】山西坑口電站建設的作用包括減輕鐵路運輸壓力、改善能源工業結構、增加經濟產值,A、B、C包括.建設坑口電站,會加重山西的環境污染,D不包括,選D。讀圖,回答下面小題。11.圖中①處發展農業生產的有利因素主要是A.水源B.地形C.光照D.土壤12.圖中②④所在地區緯度大致相同,但地理環境差異顯著,造成這一差異的主要因素是A.水源B.海陸位置C.地形D。土壤13.由圖中提供的信息,可以推斷②所在的省區,開發潛力巨大的能源有A。太陽能、水能B.風能、石油C。太陽能、石油D.水能、天然氣14。圖中③所在林區比東北林區樹種更為豐富,其根本原因是該地A.年降水量大、氣溫高B。光照和熱量條件好C。緯度低、相對高差大D。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答案】11。A12.C13.A14。C【解析】試題分析:11。圖中①處為河套平原,發展農業生產的有利因素主要是有黃河水進行灌溉,所以A正確。12.圖中②位于青藏高原,④為四川盆地,雖然所在地區緯度大致相同,但地理環境差異顯著,造成這一差異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所以C正確.13.小圖中②位于西藏自治區,地勢高,空氣稀薄,太陽能資源豐富;位于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交界處,水能資源豐富,所以A正確。14.圖中③所在林區為我國的第二大林區,僅次于東北,樹種更為豐富,其根本原因是該地緯度低、相對高差大,所以C正確。考點:不同區域自然環境、人類活動的差異15。汶川地震后我國無人駕駛飛機迅速對該地災情進行監測,主要運用了A。遙感技術B。地理信息技術C。全球定位技術D.計算機技術【答案】A【解析】試題分析:云南地震后我國無人駕駛飛機迅速對該地災情進行監測屬于獲取信息的范疇,地理信息技術中具有此功能的是遙感技術.考點: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美國田納西河流域開發被譽為“世界河流綜合開發的經典之作”。TVA(田納西河管理局)模式被各國在河流開發中紛紛借鑒。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6.關于田納西河流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流域內多山,地形起伏大,水力資源豐富,但航運價值小B。流域內屬于亞熱帶濕潤氣候,降水集中在夏秋季節C。田納西河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級支流,水量豐富但不穩定D。流域內礦產資源豐富,是影響流域綜合開發的重要因素17。田納西河流域進行綜合開發的核心是()A。航運開發B。梯級開發C.生態環境進行恢復和治理D。對資源進行綜合開發【答案】16。B17。B【解析】田納西河源于阿巴拉契亞山脈西側,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豐富,不利于航運。開發的核心是水能的梯級開發。16。田納西河流域自然地理特征是流域內多山,地形起伏大,水力資源豐富,但航運價值小,A正確。流域內屬于亞熱帶濕潤氣候,降水集中在冬春季節,B不正確,選B。田納西河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級支流,受季風影響,水量豐富但不穩定,C正確。流域內礦產資源豐富,是影響流域綜合開發的重要因素,D正確.17。田納西河流域進行綜合開發的核心是水能的梯級開發,B對。河流落差大,不利于航運開發,A錯。生態環境進行恢復和治理、對資源進行綜合開發不是核心,C、D錯。18。在野外考察旅行時,只要擁有手機大小的GPS信號接收機,你就能隨時知道A。自己所在的季節B.自己所在地的天氣C。自己所在地的地理坐標D。自己所在地的氣候【答案】C【解析】在野外考察旅行時,只要擁有手機大小的GPS信號接收機,由于GPS有定位功能,你就能隨時知道自己所在地的地理坐標,C對。不能利用GPS接收機,知道自己所在的季節、自己所在地的天氣、自己所在地的氣候,A、B、D錯。19。“數字地球"是A.指用數字表示地球的大小B.把整個地球信息數字化后由計算機網絡來管理的技術系統C。用經緯網的數據來表示地理事物的位置D。用GPS數據來表示地球上各種地理事物的位置【答案】B【解析】試題分析:數字地球指的是建立一個地球信息模型,該模型將地球上每一角落的信息都收集、整理、歸納,并且按照地球地理坐標建立完整的信息模型并且用網絡聯結起來,從而使地球上的每個人都可以快速、完整、形象地了解地球宏觀和微觀的各種情況,并充分發揮這些數據的作用.故B項符合.考點:本題旨在考查3S技術的實際應用荒漠化已成為當今全球最為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之一。根據聯合國環境署推斷,目前世界約1/4的陸地、2/3的國家和地區受到荒漠化的威脅。中國是全球荒漠化面積大、分布廣、危害嚴重的國家之一,其中西北地區則是我國風沙危害和荒漠化問題最為突出的地區。據此回答下面小題.20.在荒漠化的發生、發展過程中,常常起決定性作用的是()A。草原、荒漠為主的植被B。人類活動C。疏松的沙質沉積物D.氣候變異21.下列有關西北地區荒漠化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20世紀50年代以來,由于人口壓力所迫和管理失誤,本區荒漠化趨于嚴重B.從總體上看,特別是旱作地區和草原牧區,荒漠化仍在蔓延。C.恢復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D.寧夏沙坡頭采用方格狀的沙障固沙,是為了防止蘭新鐵路受騰格里沙漠的侵襲【答案】20.B21。D【解析】荒漠化發展過程,主要是人類不合理活動造成,沙坡頭處有包蘭鐵路經過。20。在荒漠化的發生、發展過程中,常常起決定性作用的是人類活動,人類的不合理活動導致土地荒漠化,B對.草原、荒漠為主的植被、疏松的沙質沉積物,不是主要原因,A、C錯。氣候變異影響小,D錯.21.20世紀50年代以來,由于人口壓力所迫和管理失誤,不合理的開墾草地,導致荒漠化趨于嚴重,A正確。從總體上看,特別是旱作地區和草原牧區,荒漠化仍在蔓延,B正確。恢復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C正確。寧夏沙坡頭采用方格狀的沙障固沙,是為了防止包蘭鐵路受騰格里沙漠的侵襲,D不正確,選D.GIS中,不同類型的地理空間信息儲存在不同的圖層上,疊加不同的圖層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間的相互關系。回答下面小題:22。城市交通圖層與城市人口分布圖層的疊加,可以()A。為商業網點選址B。分析建筑設計的合理性C.計算城市水域面積D.估算工農業生產總值23.對1985年與2005年城市土地利用圖層進行分析,能夠()A。計算交通流量的變化B.預測洪澇災害的發生C.了解城市地域結構變化D。預測城市降水變化趨勢【答案】22.A23。C【解析】試題分析:22。疊加不同的圖層分析不同要素間的相互關系,實際就是分析地理因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城市交通圖層與城市人口圖層的疊加,可以分析受城市交通與城市人口分布影響的地理事象。商業網點選址受這兩者的影響最大。故選A。23。對1985年與2000年城市土地利用圖層進行分析,可以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變化,進一步理解城市功能區的變化,而城市各種功能區的分布與組合就是城市的地域結構。故選C。考點:本題考查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24。國家氣象局每天為電視新聞提供的衛星云圖主要使用了()①遙感技術②地理信息系統③全球定位技術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答案】A【解析】試題分析:國家氣象局每天為電視新聞提供的衛星云圖首先運用遙感獲取地球大氣中云層分布的影像圖片,然后使用地理信息技術分析處理制作成可以用來進行天氣預報的衛星云圖,所以說該過程中主要使用了遙感技術、地理信息技術。考點: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25。熱帶雨林是:()①地球上最強大的生態系統,生產力最高的生物群落②“地球之肺”③“地球之腎”④最古老的生物群落⑤僅屬于當地國家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⑤【答案】A【解析】試題分析:熱帶雨林是地球上最強大的生態系統,生產力最高的生物群落,①對.熱帶雨林有“地球之肺”的稱號,②對。“地球之腎"指的是濕地,③錯.原始雨林人類破壞活動少,有最古老的生物群落,④對.熱帶雨林,不僅屬于當地國家,更屬于整個地球,⑤錯。所以A對。考點:熱帶雨林的作用。26。熱帶雨林生態系統區別于其他生態系統的優勢表現在:()①光合作用強烈②生物循環旺盛③雨林群落的生產力高④養分集中在地上的植物體內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④【答案】B【解析】試題分析:熱帶雨林地區全年水熱充足,光合作用強烈,生物循環旺盛,但其主要的不利方面是養分主要集中在地上的植物體內,土壤養分很少,故B項正確。【考點定位】本題旨在考查熱帶雨林的主要功能【知識拓展】熱帶雨林的作用熱帶雨林水汽豐沛,蒸發後凝結成云,再降雨,成為地球水循環的重要部份;不僅有助於土壤肥沃與生物生長,也有調節氣候的功能。1、凈化空氣——空氣的凈化物2、具有自然防疫作用。3、天然制氧廠.4、天然的消聲器5、對氣候有調節作用.6、改變低空氣流,有防止風沙和減輕洪災、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7、除塵和對污水的過濾作用。8、多種動物的棲息地,也是多類植物的生長地,是地球生物繁衍最為活躍的區域。9、熱帶雨林還具有物質用途為生產生活提供木材。27。雨林中土壤貧瘠的原因是:()①有機質分解和養分再循環旺盛,土壤缺少養分積累和補充②氣候高溫多雨,地表徑流和淋溶作用帶走養分③雨林植被的吸收作用強烈④巖石風化所釋放的養分不足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A【解析】試題分析:雨林生長所需養分幾乎全部儲存在地上的植物體內,土壤缺乏養分積累和補充,多雨的氣候使淋溶作用強,養分易流失.考點:森林的開發和保護28.下列四組能源中既屬于非可再生能源又屬于常規能源的是()A.核能和水能B.太陽能和風能C。煤和石油D.潮汐能和波浪能【答案】C29.下列能源資源來自太陽輻射的能量的是()A.溫泉B.潮汐能C。核能D.煤炭【答案】D【解析】煤是地表植物在一定條件下埋藏在地下形成,是轉化的太陽輻射能量,來自太陽輻射的能量的是煤炭,D對。溫泉能量來自地熱,A錯。潮汐能來自天體引力,B錯。核能來自放射性元素的衰變,C錯.30.大型水電工程對環境的影響可能有()A.明顯減少河流的年徑流量B.顯著增加河流泥沙的下泄量C。降低庫區地下水位D.改變徑流量的季節分配【答案】D【解析】首先,排除C,是會提高庫區地下水位,而不是降低;其次,排除B,不會增加泥沙的下泄量,相反,建水庫還可能導致泥沙淤積在庫區,減少泥沙下泄量;最后,排除A,A答案要改成“明顯減少庫區下游河道的年徑流量"才對,所以選D,況且,修水庫就是為了調節徑流量的時間分配!二、綜合題(共40分)31。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資料一塔里木河為中國第一大內陸河,全長2486千米,自西向東蜿蜓于塔里木盆地北部,來自于冰山的融水含沙量大,河水很不穩定。流域人口825.7萬,約占全區總人口的45%,是中國重要的棉花、石油化工基地,也是庫爾勒香梨、杏、薄皮核桃、石榴、無花果等南疆特色果品的生產基地。(1)塔里木河的主要水文特征有、、。(2)塔里木河流域最重要的兩種礦產資源是和.資料二塔里木盆地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補給的河流沖積而成的沖積扇。這些地區人口集中,農牧業較為發達,交通便捷。(3)讀“塔里木盆地交通線與聚落分布圖",說出塔里木河流域聚落分布特點。資料三塔里木河流域內干旱少雨,生態環境極其脆弱.長期以來,氣候變化和對水土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利用,加上盲目開墾和亂砍濫伐,導致河道斷流、地下水位下降、林木死亡、土地沙化,生態環境急劇惡化。這種狀況嚴重制約了流域內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并威脅到中國整個西部地區的生態系統。(4)根據塔里木河流域的自然條件和存在問題,提出該流域綜合開發與治理的對策(至少三點)。【答案】(1)徑流量小,季節變化大含沙量大有結冰期(2)天然氣石油(3)分布在山前沖積扇;(4)合理開發礦產資源,如西氣東輸;發展特色農業,如長絨棉、果品業;水資源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合理利用;改善交通運輸條件;植樹造林,改善生態環境等.【解析】(1)塔里木河位于我國西北地區,主要水文特征有徑流量小,季節變化大、含沙量大、有結冰期.(2)塔里木河流域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最重要的兩種礦產資源是天然氣、石油。(3)塔里木河流域水資源短缺,在山麓地帶水源充足的地方形成綠洲,適宜農業生產。所以聚落主要分布在山前沖積扇形成的綠洲上。(4)塔里木河流域生態環境脆弱,油氣資源豐富,應合理開發礦產資源,如西氣東輸。發展特色農業,如長絨棉、果品業。水資源短缺,應對水資源合理利用。農業主要分布在綠洲上,應對土地資源合理利用.位于內陸,要改善交通運輸條件,植樹造林,改善生態環境等。32。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滇、黔兩省的能源儲藏量占我國南方地區總量的80%左右,其中云南可開發的水能資源位居全國第二,而在經濟發展水平上,滇、黔、桂三省(區)GDP的總和僅為廣東的一半。材料二將貴州烏江、云南瀾滄江和滇、黔、桂三省(區)交界處的南盤江、北盤江、紅水河的水電資源開發出來送往廣東,可形成我國西電東送南部主要通道。材料三珠江水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