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藥疹類疾病 完整版_第1頁
蕁麻疹、藥疹類疾病 完整版_第2頁
蕁麻疹、藥疹類疾病 完整版_第3頁
蕁麻疹、藥疹類疾病 完整版_第4頁
蕁麻疹、藥疹類疾病 完整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蕁麻疹

Urticaria蕁麻疹:是由于皮膚、粘膜小血管反應性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產生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一、病因

病因相當復雜,多數患者很難找到十分確切的病因。可能的原因有:1、生物性

(1)食物

(2)吸入物

(3)感染原2、化學性

(1)化工產品

(2)日化用品

(3)消殺劑3、物理性

(1)溫度

(2)光線

(3)機械性因素4、藥物性5、內源性

(1)神經精神因素

(2)系統性因素

(3)自身免疫性疾病

(4)遺傳因素二、發病機制(一)變態反應性多數由Ⅰ型變態反應介導,少數為Ⅱ型或Ⅲ型變態反應介導。(二)非變態反應性由于某些因素使補體激活或直接刺激肥大細胞釋放組胺、激肽等活性物質而引起。三、臨床表現發病情況:為皮膚科常見疾病及急診中的常見病種。15-20%的人一生中至少發生過一次。根據病程分為急性和慢性蕁麻疹。1、急性蕁麻疹(1)起病急,發展快(2)自覺癥狀:皮膚突然瘙癢(3)皮損:風團(4)全身癥狀:呼吸道癥狀消化道癥狀(5)實驗室檢查:嗜酸性粒細胞增多(6)病程:6周內

蕁麻疹2、慢性蕁麻疹(1)多數患者不能找到病因(2)全身癥狀一般較輕(3)風團時多時少,反復發生(4)病程常達數月至數年之久皮膚劃痕癥(dermographism)也稱人工蕁麻疹。表現為用手搔抓或用鈍器劃過皮膚后,沿劃痕出現條狀隆起,伴瘙癢,不久后可自然消退。血管性水腫(Angioedema)又稱巨大性蕁麻疹,主要由真皮深部或皮下組織小血管受累,組胺等介質導致血管擴張,滲透性增高,滲出液自血管進入疏松組織形成。膽堿能性蕁麻疹

cholinergicurticaria由于軀體內部溫度升高,使乙酰膽堿作用于肥大細胞而發病。表現為泛發性1~3mm的小風團,有時僅有劇癢而無皮損。寒冷性蕁麻疹(coldurticaria):分為獲得性和家族性。日光性蕁麻疹(solarurticaria)壓力性蕁麻疹(pressureurticaria)四、診斷皮疹為風團,發生及消退迅速,消退后不留痕跡各型的特點五、鑒別診斷1、丘疹性蕁麻疹2、蕁麻疹性血管炎3、伴有腹痛、腹瀉者,應注意有無伴發急腹癥、胃炎、腸炎、潰瘍病的可能。4、伴血象高和中毒表現者應排除其他疾病。丘疹性蕁麻疹六、治療治療原則:去除病因,止癢、消除皮損和伴發癥狀。以抗組胺、抗炎、降低血管通透性及對癥治療等藥物為主,必要時結合局部外用藥治療。(一)急性蕁麻疹1.抗組胺藥物:主要有H1受體拮抗劑和H2受體拮抗劑。2.降低血管壁通透性的藥物:如維生素C、維生素P、鈣劑。常與抗組胺藥同用。

3.抗生素:由感染引起者可選用適當的抗生素,尤其對胃腸道有明顯或隱伏性感染而引起的蕁麻疹。4.糖皮質激素:對于急性嚴重或頑固的病例,如過敏性休克、血清病性蕁麻疹、壓力性蕁麻疹等可用激素靜脈滴注或口服,此療法一般不宜長期應用。5.過敏性休克的搶救0.1%腎上腺素0.5-1ml皮下或肌肉注射糖皮質激素吸氧升壓支氣管痙攣者可靜注0.25氨茶堿;喉頭水腫可行氣管切開心肺復蘇(二)慢性蕁麻疹應積極尋找病因并去除之,不宜使用糖皮質激素。一般以抗組胺藥為主,可2-3種聯合,并以多種抗組胺藥交替使用。給藥時間應根據風團發生的時間進行調整。(三)特殊類型的蕁麻疹各種抗組胺藥物的抗組胺作用在程度上是彼此不同的,而且它們具有的其他藥理作用彼此也有差異;如寒冷性蕁麻疹用賽庚啶效果好,熱性蕁麻疹用安太樂療效顯著,頑固性蕁麻疹可合并應用H1和H2受體拮抗劑,以提高療效。組胺球蛋白:是促使體內產生抗組胺抗體的藥物,對慢性蕁麻疹尤其對機械性和寒冷性蕁麻疹效果較好。局部治療:主要是止癢、消退皮損。藥疹

DrugEruption定義藥疹(drugeruption)亦名藥物性皮炎(dermatitismedicamentosa),是藥物通過內服、注射、吸入、灌腸、使用栓劑或經皮吸收等途徑進入人體后,在皮膚粘膜上引起的炎癥反應,嚴重者尚可累及機體其它系統。藥物既有治病的效用,又可能引起副作用和不良反應。由藥物引起的非治療性反應,統稱為藥物反應,藥疹僅是其中的一種表現形式。

一、病因(一)個體因素:不同個體對藥物反應的敏感性差異較大。同一個體在不同時期敏感性也不相同。(二)藥物因素任何一種藥物在一定條件下,都可能引起藥疹。臨床上常見的有:

①抗生素類,抗生素中不少可導致藥疹,以青霉素、鏈霉素最多,其次是氨芐青霉素、氯霉素、土霉素等;②磺胺類;

③解熱鎮痛類,此類品種繁多,商品名稱復雜,很多是同藥異名或同名異藥,其主要成分大多是阿司匹林、氨基比林和非那西丁等,其中以吡唑酮類和水楊酸類(如阿司匹林)的發病率最高,保泰松引起的藥疹也很常見;

④鎮靜、催眠藥與抗癲癇藥,如苯巴比妥、甲丙氨酯(眠爾通)、氯普隆噸(泰爾登)、苯妥英鈉等。以苯巴比妥引起者最多;⑤異種血清制劑及疫苗等,如破傷風抗毒素、蛇毒免疫血清、狂犬病疫苗等。

⑥中藥也可引起藥疹

二、發病機制

分為免疫性反應和非免疫性反應兩大類。

(一)免疫性反應即變態反應①IgE依賴型變態反應(

Ⅰ型),可產生蕁麻疹、血管性水腫及過敏性休克等癥狀,如青霉素過敏;②細胞毒型變態反應(Ⅱ型),可引起溶血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及粒細胞減少等現象,可見于奎寧過敏;

③免疫復合物型反應(Ⅲ型),如血清病,某些藥物引起的血清病樣綜合征、血管炎、蕁麻疹及腎小球腎炎等;④由致敏淋巴細胞介導的遲發型變態反應(IV型),如濕疹樣及麻疹樣藥疹、剝脫性皮炎等。

由變態反應引起的藥疹特點①只發生于少數對藥物過敏的用藥者,大多數人則不發生反應;②皮疹與藥物的藥理作用無關,與用藥量無一定的相關性,正常量或小劑量均可誘發;③有一定的潛伏期

④皮疹形態各異,很少有特異性,一個人對一種藥物過敏,在不同時期可發生相同的或不同類型的藥疹;⑤藥疹治愈后,如再用與致敏藥物化學結構式近似的藥物,常能再發藥疹,稱交叉過敏。在藥疹的高潮時,甚至一些結構不同的的藥物也能誘發過敏,稱多原過敏;⑥抗過敏藥物如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常有效。

(二)非免疫性反應

1.效應途徑的非免疫活化

2、藥物過量

3、累積毒性

4、光感反應:分為光毒性反應和光變態反應臨床表現固定型藥疹(fixeddrugeruption):常由解熱鎮痛藥、磺胺、巴比妥類藥引起1.在同一部位以同一形態反復發生皮疹,每次發作皮損均在同一部位,同時皮損范圍也隨發作次數而擴大,多數為單個皮損,反復發作多次后可有多個皮損,好發于口唇、外生殖器等皮膚黏膜交界處。2.皮疹形態為圓形或橢圓形水腫性紫紅色斑,境界清楚,嚴重者可伴水皰、大皰,自覺瘙癢或疼痛3.愈后留青灰色或灰褐色色素沉著斑,可長期不退固定型藥疹固定型藥疹麻疹樣或猩紅熱樣型藥疹(morbilliformandscarlaliniformdrugeruption):多由青霉素(半合成)、解熱鎮痛藥、巴比妥類、磺胺類1.皮疹為紅色針頭至米粒大小散在或密集的斑疹或斑丘疹,類似麻疹、猩紅熱,但無麻疹、猩紅熱的呼吸道癥狀和其他重要體征

2.停藥1~2周好轉,皮疹顏色變淡,出現糠皮樣鱗屑而愈。若不去處病因或治療不及時,可向重型藥疹發展注意:該型藥疹與對應的傳染病鑒別尤為重要!多形性紅斑型藥疹(erythemamultiformedrugeruption):多由磺胺類、解熱鎮痛藥、巴比妥類藥所致皮疹表現為多形性紅斑,典型皮損為豌豆至蠶豆大小圓形或橢圓形水腫性紅斑、丘疹,中心呈紫紅色或有水皰,如虹膜狀或稱靶形損害重者全身泛發大皰及糜爛,可達體表面積的一半以上,常伴口腔、眼部、外生殖器等黏膜損害,疼痛劇烈,可伴高熱、肝腎功能障礙等,病情險惡,稱為重癥多形性紅斑型藥疹,屬重型藥疹之一多形紅斑型藥疹大皰性表皮松解型藥疹drug–inducedbullosaepidermolysis)

:多由磺胺類、解熱鎮痛藥、抗生素類、巴比妥類引起,屬重型藥疹之一1.發病急,皮疹初起為小片鮮紅/紫紅色斑丘疹,迅速融合成彌漫性大片暗紅或紫紅色斑,出現大小不等的松弛性水皰、大皰,表皮松解壞死似淺Ⅱ度燒傷2.尼氏征(+)。3.全身癥狀重,高熱,內臟器官常受累,不及時搶救,死亡率較高大皰性表皮松解型藥疹磺胺藥引起,表皮大片壞死、松解,有大面積的糜爛。剝脫性皮炎型藥疹(drug-inducedexfolialivedermatitis):常由磺胺類、巴比妥類、抗癲癇藥、解熱鎮痛藥、抗生素引起,屬重型藥疹之一1.皮疹初呈麻疹樣或猩紅熱樣,逐漸加重融合為彌漫大片紅斑,全身潮紅腫脹,面、手足突出。2~3周后紅腫消退,全身大量鱗片狀或落葉狀脫屑,頭發、指趾甲可脫落。2.常伴黏膜損害,眼結膜水腫、糜爛。3.全身淺表淋巴結腫大,肝腎功能損害,病程長,不及時治療,可死于衰竭或繼發感染,在糖皮質激素問世前,本型藥疹死亡率較高。7、濕疹型藥疹8、痤瘡樣藥疹9、紫癜型藥疹10、光感性藥疹光感性藥疹服用磺胺藥2-6小時后,于暴露部位出現曬斑樣皮損,屬光變態反應性藥疹。常見藥物所引發的疹型1、青霉素、痢特靈、水楊酸鈉鹽及血清制品如破傷風抗毒素等容易引起蕁麻疹型藥疹。

2、解熱鎮痛藥、催眠藥、鎮靜類藥、碘胺類藥物、青霉素及鏈霉素等類藥物易引起固定型藥疹和麻疹樣或猩紅熱樣藥疹

3、磺胺類藥、苯妥英鈉、苯巴比妥、對氨水楊酸鈉、保泰松等易引發剝脫性皮炎型藥疹

4、汞劑、奎寧及磺胺類藥物可引起濕疹型藥疹

四、診斷藥疹的診斷可依據:1、患者有明確用藥史2、有一定的潛伏期

3、除固定藥疹外,皮疹多對稱分布,顏色鮮紅4、瘙癢明顯5、排除與皮損相似的其他皮膚病及發疹性傳染病如患者應用兩種以上的藥物,準確判斷致敏藥物將更為困難,應根據患者過去用藥史,有無藥疹史,此次用藥與發病的關系,以及所發疹型最常由何種藥物引起等加以分析。五、治療治療原則:停用一切可疑致敏藥物及結構近似藥物,加速致敏藥物的排出,注意交叉過敏或多原過敏。

(一)輕型藥疹停用致敏藥物后,皮損多迅速消退。一般給予抗組胺劑、維生素C等。必要時口服中等劑量潑尼松(30~60mg/d),待皮疹消退后逐漸減量以至停藥。局部一般可用粉劑或洗劑保持清潔、干燥。固定型藥疹有糜爛及滲液時可用3%硼酸溶液等濕敷。

(二)重型藥疹

1.及早應用皮質類固醇激素

2.加強支持療法,對原有疾病應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