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oc的架空輸電線路狀態監測數據采集通信系統_第1頁
基于soc的架空輸電線路狀態監測數據采集通信系統_第2頁
基于soc的架空輸電線路狀態監測數據采集通信系統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基于soc的架空輸電線路狀態監測數據采集通信系統

在這項工作中,我們設計了一種使用c8051f050cmr的微控制裝置(c8051f040)來控制eprs模塊(模式樓閣樓閣閣閣閣閣閣閣),并通過eprs網絡連接到internet。終端采集的傳輸線路的列控系統和氣象數據被路由平臺傳輸,并完成與監控站的控制通信。利用SMS(ShortMessageService)作為通信輔助方式,保障了數據通信的實時可靠性。1多點實時監測系統的整體結構如圖1所示,采集終端安裝在架空線耐張塔上。在設定的采集間隔內,由MCU控制完成張力和氣象數據的采集,并控制GPRS模塊通過GPRS網絡接入Internet,完成和主站的數據通信。數據通信啟動時,數據經GPRS模塊無線發送到GSM基站BSS,GPRS數據分組從基站發送到服務支持節點SGSN,SGSN與網關支持節點GGSN進行通信,GGSN對分組的數據進行相應的處理,然后發送到連接在Internet的監控主站。主站通過Internet發送的數據分組先到達鎖定地址的GGSN,然后GGSN將其轉送給移動臺所附屬的SGSN,進而到達GPRS模塊。多個采集終端可以通過GPRS網絡與監控主站的指定端口建立多個TCP/IP連接,從而達到多點實時監測的目的。整個系統還設計了SMS通信模式,以保證通信的實時暢通。2設備硬件設計2.1風速風向傳感器及顯示整個終端的硬件設計框圖如圖2所示。張力傳感器用于測量架空線的張力,采用電橋輸出,考慮到實際的輸電線路附近電磁干擾嚴重,在緊靠張力傳感器的輸出側加上前置放大電路。溫度傳感器采用AnalogDevices的TMP36,輸出為電壓信號,用于測量環境溫度,日照導線的輻射溫度。該芯片具有測溫準確度高,線性度好,低功耗的特點。風速風向傳感器用于測量架空線上的風速風向,將風向轉換成電壓信號,風速轉換成不同頻率的單極性PWM波。所有傳感器輸出信號線采用雙層屏蔽線,同時采用濾波、隔離等措施,以最大程度地減小干擾。MCU選用Silabs的C8051F040是完全集成的混合信號系統級芯片,具有高速的CIP-51內核,具有豐富的模擬和數字資源。電源管理系統由太陽能光伏陣列、鋰離子電池和相關的控制單元構成,能滿足常年系統供電的需要。為滿足存儲數據的需要,系統擴展了4Mbit的SPI接口Flash。采集時間間隔到達后,MCU控制開啟前端傳感器電源。張力、環境溫度、日照輻射溫度、風向信號依次由調理電路中模擬開關選通,通過MCU片內集成的12位A/D轉換器得到相應的數據。風速信號則通過MCU的外部信號輸入口Tn,在1s內計數測得對應數值。2.2網絡控制模塊采集終端的GPRS模塊選用Motorola的G24。G24是一款高速GSM/GPRS/EDGE模塊,內置TCP/IP協議棧,工作溫度范圍可以達到-20~60℃,工作電壓3.3~4.2V。G24內部主要由基帶處理模塊和GSM射頻模塊。基帶處理模塊由MCU、DSP、電源管理模塊、存儲模塊(Flash和SRAM)和應用接口組成。GSM射頻模塊由RF接發器、RF功率放大器和RF前端天線組成。G24部分主要連接電路如圖3所示。G24工作需要外接SIM卡,控制G24通信是通過對其UART口發送AT命令來實現。ON_N控制G24的開關,RI_N信號指示G24收到語音呼叫,而WKUPI_N控制G24進入或退出休眠模式。G24休眠過程中網絡連接并不斷開,仍然監聽網絡。在數據通信的間隔休眠G24對于節省系統能耗十分重要。MCU將采集得到的數據打包后,控制喚醒G24,并利用G24建立好GPRS網絡連接進行數據傳輸。同時,監控主站可以通過Internet對終端進行控制腳本修改,實時對時等操作。3通信模式中的無線數據集3.1網絡傳輸模塊對G24的控制是MCU通過UART口發送AT命令完成的。AT命令是ASCⅡ碼表示的字符串組合,具有以下形式:命令開始符(“AT”前綴)、命令內容和參數、命令結束符(<CR>)。兩條AT命令之間應有一定的間隔時間,對于某些耗時的AT命令,需要有足夠的延時以保證收到G24的返回信息。在通過GPRS網絡與主站建立TCP/IP連接后,G24可以通過兩種模式進行數據的傳輸:AT命令模式和OnlineData模式。在AT命令模式下,G24對每次數據的傳輸都返回MCU相應的命令返回信息,同時傳輸的數據必須以ASCⅡ編碼。而在OnlineData模式下,允許用戶直接將原始數據通過基于TCP或UDP協議建立的Socket在G24與網絡間傳輸。G24對MCU發送過來的數據不做任何回應,而是直接發送到指定的網絡位置。本系統采用OnlineData模式進行數據傳輸。通信開始時,MCU通過發送AT確認與G24通信正常。隨后MCU發送+CREG=1使G24注冊到移動網絡,+CGATT?指令查詢G24是否附著上GPRS網絡,然后激活PDP上下文。GPRS網絡根據申請中APN信息進行處理,服務器進行用戶身份認證等過程后,G24獲得合法的IP地址。在一般情況下,G24上電后會自動附著在GPRS網絡上。利用+MIPCALL=1,“CM-NET”命令使G24與GGSN建立PPP連接,并為G24分配一個動態的IP地址。而+MIPODM=1,1024,“202.**.**.10”,0命令基于TCP協議建立一個與網絡遠端的Socket連接并自動進入OnlineData模式。此后,采集終端可以和Internet上的監控主站進行實時的數據通信。在數據通信結束后,終端MCU向G24發送“+++”使G24退出OnlineData模式進入AT命令模式。此時,終端MCU利用+MIPCLOSE=1關閉Socket,在下次數據通信啟動時再打開。考慮到某些情況下移動網絡信號能比較差,致使采集終端不能與監控主站建立TCP/IP連接,本系統另外設計了SMS模式。利用+CMGF=1設置信息格式為文本格式,再利用+CMGS=“136******”<CR>Text(文本內容)<ctrl-Z>的命令發送數據,此時數據內容以其ASCⅡ碼表示。3.2用戶數據安全終端MCU控制G24接入Internet的程序流程如圖4所示。考慮到在現場條件下,GPRS可能會出現連接不穩定、掉線等情況,程序中進行了相關的處理,以保證數據通信的實時性。在每條AT命令執行完后,都要根據G24的返回信息做相應的處理。在某次數據通信時,有3次創建Socket失敗,則利用SMS方式發送此次數據。每次數據通信前,需要查詢網絡連接失敗標志位以確定是否需要重新與GGSN建立PPP連接獲取動態IP。如果+MIPCALL命令返回操作不允許或者MCU接收到G24的+MIPSTAT報錯(表明G24協議棧已經損壞),則需要重啟G24。3.3請求數據幀獲取為了保證數據通信的正常順利進行,采集終端和監控主站之間采用請求-響應的通信協議,由主站發出命令請求,控制終端作出相應的回應。考慮到本系統數據通信的特點,制定了如下表的協議數據幀格式:通信過程中,主站根據需要發送以下幾類請求數據幀:請求終端ID號幀;請求終端數據信息幀;請求終端下載控制腳本幀;請求終端系統對時幀;請求本次通信結束幀。終端根據接收到的不同數據幀進行相應的處理。采集終端在傳輸時間間隔到達后,主動發起與監控主站的TCP/IP連接。主站實時監聽相應的端口連接情況,在監聽到采集終端有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