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內河淡水捕撈知識_第1頁
長江內河淡水捕撈知識_第2頁
長江內河淡水捕撈知識_第3頁
長江內河淡水捕撈知識_第4頁
長江內河淡水捕撈知識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節長江捕撈長江口是著名的河口漁業區,素有“家門口漁場”之稱。長江口淡水與海水交匯,養分鹽類豐富,是魚類棲息索餌、生殖的良好場所。長江口漁場開發歷史悠久。早在解放前,崇明、寶山兩縣漁民已有不少連家漁船飄泊江面,日夜捕魚。主要經濟魚類有鳳鱭3種。其次是鯔、鯪、長吻鮠、鰣魚和河鲀等蟹類中以安氏白蝦和中華絨螯蟹最具有經濟價值,形成以鳳鱭、刀鱭、前頜間銀魚、白蝦、冬蟹的五大漁汛。苗種資源以鰻苗、蟹苗為主。長江口漁業分為長江南支流網拋捕作業區及長江北支定置張網作業區。長江南支流網拋捕作業區。包括崇明南部及長興、橫沙兩島四周的長江水域,面積13.3萬公頃〔200萬畝。19596172噸。萬公頃75萬畝,另外灘涂面積約1.2萬公頃,歷史上漁民以張網為主,常年張網數量3000~5000獲物有刀鱭、鳳鱭、棘頭梅童魚、銀鯧、河鲀等。年捕獲量2023噸左右。但大局部是經濟魚類的幼魚,食用價值低。另外該處也是鰻苗、蟹苗的主要產區。1958年前大都是1019701982年統計,在長14個,生產隊32個,漁民1796戶,計5167人,3448個勞力,其中漁業勞力70年月后期,長江口漁業實行壓縮深水網投產數量后,定置網數漸漸削減。改為挑網船捕撈白蝦。長江口作業的主要漁具可分為張網類〔胡網、挑網、深水網、稀胡網、高密稀陷井類〔插網,刺網類〔刀鱭和鳳鱭流網,拖網類〔蟹拖網和輕拖網〕以及釣具類〔產量低,80年月以后漸漸淘汰。一、銀魚汛銀魚〔前頜間銀魚〕2月初〔立春前后,生殖親體自海入江進展生殖洄游沿長江口南支近岸上溯,以流緩的沙槽地帶數量最多。親體入江時,性腺已發育2月下旬至3月上旬,性腺多數發育成熟;3月中旬水溫8.5℃左右,已有局部產卵,3月下旬至4月上旬〔清明9.2~12.5℃,每年漁汛期間除崇明、寶山漁民捕撈外,江蘇南通、靖江、常熟、江都等縣局部漁船群集前來捕撈,捕撈銀魚的漁具主要有挑網、密網及深水網。除挑網為船張網外,其他均屬定置張網,一般作業水深在7~101961年達564噸,1982100噸,已形不成漁汛。二、鳳鱭汛鳳鱭又名鳳尾魚、烤籽魚、籽鱭,是長江口產量最高的經濟魚類。鳳鱭是一種溯河性魚類,性成熟魚體于每年4月下旬開頭自近岸淺海溯江進展生殖洄游,以崇明港一帶最為密集,通常在白茆河口向上數量漸漸削減,到達鎮江水域的極少。鳳鱭雌雄個體大小懸殊113~2118.0~32.056~1380.8~6.85月中旬至105月下旬至6月底〔小滿至夏至。漁場漁期4月上旬~104月下旬至7月中旬〔谷雨至小暑。作業期約90天左右,旺發期同產卵盛期相全都。作業漁場有寶山、崇明兩大漁場。漁具漁法捕撈鳳鱭的漁具主要是籽鱭流刺網,其次是深水張網和網。3月中旬至7月底,使用深水張網、網和流刺網捕撈鳳鱭生殖魚群。據19876100220頂,捕獲毛鱭3022噸,其中1191噸,1980~1987年平均年產量為1111噸。從總體來講,鳳鱭資源尚屬穩定,但也應予保護,特別在每3月、4月中旬,在銅沙以外,制止底拖網作業,掌握捕撈強度。三、白蝦汛5~107~8按生物學測定,大局部為安氏白蝦,其次是脊尾白蝦。35~47毫米,體重0.5~1.5克,生殖時雌蝦所抱卵粒較大而色黃,漁民捕撈鳳鱭完畢后,即投入白蝦捕撈,承受挑網作業,時120~140天。6~7月為生殖季節,漁民在長江口北支和杭州灣漁場捕撈,有肯定數量,經濟價值較高。白蝦產量尚屬穩定,僅有少數年份消滅頂峰或低谷。四、鰻苗汛12月至翌年5月大量幼鰻〔白仔〕成群自海洋游入長江口。上海地區的鰻苗是來自臺灣以南海疆的鰻鱺產卵場,孵出的仔鰻隨海流漂流,在漂流過程中完成變態,漸漸由仔鰻變為透亮扁平的柳葉鰻,進入長江口和杭州灣一帶2月以前已有一局部鰻苗到達上海沿海,經過一段時間的滲透壓調整,隨著水溫漸漸上升,形成鰻苗旺盛的漁汛。上海地區采捕自然鰻苗主要集中在杭州灣的金山衛至蘆潮港及長江口崇明島北部沿岸帶。自1972年起開頭捕撈鰻苗資源出口,每年除有大量鰻苗網分布在沿海、沿江和灘涂沿岸外。還有大量1980~1987年上海地區捕鰻苗收購量平均每年在1.25噸。上海市漁政部門對鰻苗捕撈生產的網具及作業方法有如下規定35頂或檣張網30米。船挑網只準在杭州灣北岸和崇明八滧五、蟹苗汛河蟹〔中華絨螯蟹〕生長在淡水水域,在每年秋冬之交,二秋令的親蟹洄游至河口咸淡水交匯處交配生殖。據調查證明,長江口河蟹生殖場主要分布在長江南側的銅沙,九段沙和崇明以東的崇明淺灘。河蟹進入產卵場后,在7‰~15‰鹽度水域中10%~13%時,即可交配生殖30~90萬粒/4月底5月初散籽成蚤狀幼體。蚤狀幼體在1次蛻皮變態始成大眼幼體〔俗稱蟹苗6月上旬隨潮流溯河而上,向北在崇明北部北八滧至躍進水閘一帶,向南自瀏河至常熟滸浦一帶,構成了每1~2汛蟹苗汛期。1969年上海市開拓利用崇明蟹苗場以后,蟹苗資源變動很大,僅崇明縣年產蟹苗0.5~1萬公斤。最高年份為1981年捕獲蟹苗2.1萬公斤,而1982年以后,崇明縣蟹苗資源驟減,汛期不明顯。六、冬蟹汛11~12月沿江漁民有捕撈長江冬蟹習慣。1989年起規定,凡需采捕親蟹進展人工生殖或科學爭論部門的試驗需要,均應向市漁政治理部門提出申請。其他單位或漁民捕撈冬蟹,也應向所在縣漁政部門申請辦理捕撈手續,核發《特別捕撈許可證》并規定從11月15日~12月15日為捕撈期。其次節內河捕撈東晉時期,吳松江〔今蘇州河〕畔,漁業興盛,魚市富強。舊《黃渡鎮志》中有“留得白頭漁父在,年年長笛送滄波”、“魚蝦入市千家醉,葭菼橫眉一路樵”等詩句。6個縣的漁業隊曾常年在江上作業80年月初起,每年11月至翌年2月底以直流電電捕船為主,捕撈中下層魚類及蝦類。閔行以上江段,來往船只較少,農歷十至十二月進展蟹拖網作業,四月至十月進展杠網生產;此外還有扒蜆網及蟹籪等。上海縣江海漁業生產合作社1957100余艘,從事張網、絲網和拖網作業,但1959年起漁產量逐年下降,1976年后根本停頓黃浦江捕魚生產。歷史上沿蘇州河兩岸漁民曾常年在這一帶捕撈魚蝦。清光緒二十六〔190年,在黃渡鎮西江橋北開設沈廣盛鮮魚行,進展魚貨交易1950年2月成立嘉定縣黃渡區漁民協會,黃渡漁民主要在蘇1960年捕撈貝類產量387噸,到1970195噸,到1980年又下降到5.6噸,198160年月以后,水質污染漸趨嚴峻,以致魚蝦絕跡。藻浜西通蘇州河上游,東接黃浦江下游而會合于吳淞口,水質肥沃,歷史上沿江兩岸漁民亦常60年月初起,由于水質污染,魚蝦資源下降,很多漁具都已淘汰。一般4~10月份承受杠網生產,11月到翌年2月份為電捕作業。此外有絲網、塘網、及支流上的蟹籪、魚籪和扒蜆子船等生產作業。上海內河野生魚捕撈漁民主要集中在青浦縣西部地區以及松江、奉賢、南匯、嘉定等縣1959年產量高達11997噸,到1981年下降到9331965年的1447噸下降到1982年的313污染。淀山湖及湖泊群水面寬闊,水質肥沃,餌料資源豐富,是魚蝦貝類生長生殖的優良場所1958年以前青浦西部地區漁民同江、浙兩省局部漁民一起終年漂泊湖區據《淀山湖漁業資源初步調查報告》稱195943.噸。淀山湖及其湖泊群漁具漁法近10種,通過漁具改進和淘汰,主要漁具約401蚯蚓鉤、塘鱧釣等〔2〕拖網類,如大塘網、小塘網、拖蝦網、電拖網、底拖網、銀魚網等。3〕絲網類,如絲網等〔4〕定置網類,如張網、魚籪〔5〕誘捕漁具,如蝦籠、漁巢、蟹籠、蟹橋等。此外尚有罱網、挾網、腳箍網、鷺鶿捕魚等。淀山湖盛產銀魚,古稱“膾殘魚”,又稱“小銀魚”,為太湖銀魚中之上品,淡水魚中的珍3~4月間在湖邊水草叢中產卵,6月上旬即可生長到4厘米左右。唐代詩人杜甫贊揚銀魚為“白小群分命年產量2.5~35%左右。6厘米。它是暗紋東方鲀的幼魚。暗紋東方鲀大局部時間在海洋中生活、生長、性成熟時洄游進江河,每年春季產膨魚則無毒,肉質鮮美無比,蛋白質含量高,是人們桌上的希奇佳肴。郊縣內河捕撈作業的主要經濟魚類、漁場漁具大體可分列如下:一、主要經濟魚類4~5月在湖蕩、江河草叢中,一般用“小籃”、“小籠”或雄鯉誘捕產卵親魚,7~115~10公斤。塘鱧魚〔菜花魚。每年3~4產5~10公斤。60年月以后,由于滅螺與農藥以及城市污水影響,塘鱧魚資源枯竭,瀕臨絕滅。鲌屬野雜魚。每年4~10月在通潮江、河用杠網、絲網、撒網、小塘網捕獲,產量視江口大小,船日產由幾公斤至幾十公斤,一般湖泊地區產量較高。鰻鱺。每年7~9月遇狂風暴雨夜,是捕獲野生鰻鱺的最正確時機,歷史上在黃浦江及其主要河道〔水流較急的江河〕張籪、張珠網、杠網、一晝夜可捕鰻鱺幾十公斤至幾百公斤,以青浦縣淀峰攔1981年捕獲5萬多公斤。為最高年5萬公斤左右,1972年起鰻鱺資源衰退,全部停產。黃鱔。每年4~10艘船日產10~151966年的500余噸。以后,由于農田施用化肥、農藥,產量銳減。410101556張珠網,日產10~20公斤,11月至翌年25~10公斤。最高年產為1957年的200噸。河蟹。9~11月在主要江河湖蕩中,用張籪、張網捕獲,一晝夜旺發產蟹高達三四百公斤;張網、拖網一般產幾公斤10多公斤。青浦縣最高年產量1957年為301974年起郊縣漁業社隊選購崇明蟹苗放養,增殖河蟹資源,年產量有所上升。以后隨著蟹苗放養數量多少而翌年河蟹產量相應增減。螺螄。每年3~4月在江、河中用扒網、趟網捕獲螺螄,每船日產70~100公斤,郊區年產量在1968年捕撈貝類131萬公斤。10個郊縣之冠。二、漁場漁具郊縣野生魚捕撈的漁具甚多,依據不同季節,不同地域與江、河大小而異70可按作業形式分為四大類。船用漁具類圍網。有小塘網、大塘網、絞網、踏網。這些網具需要多條漁船協同操作,圍捕水面大,在中、小型湖泊生產,產量較高,能捕獲各種魚類,青浦縣湖泊地區承受較多1970年松江縣塔匯鄉東漁村65008萬多元,在天仙湖捕撈,曾稱“江南第一網”。年產魚達2萬公斤。拖網。有扦銀魚網、拖蝦網、拖蟹網。這種網具〔除銀魚網外〕屬小型網具,一般一船一網隨船拖引,定時起網,操作簡潔,每船日產量幾公斤至十幾公斤,銀魚網日產可達幾十公斤至百余公斤,湖泊地區作業較多。罩網。有撒網、罱網。這種網具一船一網流淌敏捷,作業便利,船日產幾公斤至十幾公斤。110多條網,在江、河張好漁網后敲擊船板驅除魚群入網,起網后換地再張捕,一般日產野生魚幾公斤至十幾公斤。定置漁具類籪。有硬籪、軟籪、蝦籪。硬籪設置在江河寬闊流急的水口,形如城墻,橫截河流,攔阻魚路,使魚類隨潮流游入籪內。籪用竹樁、竹簾或網片建筑而成,在籪箔上設捉魚蝦籠梢、猛狩鰻橋、捉1500公斤以上。軟籪一般設置在湖蕩內,簾箔圍攔范圍較大,形成幾70年月起大局部改用聚乙烯網片圍攔、毛篙竹做樁,可按生產季節變化,移動方向或位置,比硬籪便利。產量視水面、魚類資源情況懸殊不定。蝦籪設置在流水的江、河岸灘邊,籪簾上放置捉蝦猛狩,每5~6月為生產旺季,每只猛狩日產幾公斤。張網。有杠網、珠網、蟹網、銀魚網。這類網具設置在上游資源豐富的通潮江河,捕獲順水而下的魚群蝦蟹。釣鉤漁具類有小釣、滾鉤、叉鉤、麥釣、玉米釣等,小釣分#23、#24、#25三種,一船備2023只,用蚯蚓、小蝦作誘餌,釣鰻魚、塘鱧魚、黃魚、鱉、花鲌魚類。滾鉤、叉鉤不用誘餌,放鉤后用竹桿扯動鉤繩,魚就被鉤子鉤牢而捕獲。麥釣、玉米釣用竹片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