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菌痢出血熱阿米巴課件_第1頁
傷寒菌痢出血熱阿米巴課件_第2頁
傷寒菌痢出血熱阿米巴課件_第3頁
傷寒菌痢出血熱阿米巴課件_第4頁
傷寒菌痢出血熱阿米巴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傷寒

typhoidfever南昌大學醫學院病理教研室宋恩霖1一、概述

1.由傷寒桿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

2.病變特征:全身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增生,

形成傷寒小結,以回腸末端

淋巴組織病變最明顯。

故稱腸傷寒。

3.臨床表現:持續性高熱,相對緩脈,脾腫

大,皮膚玫瑰疹,粒細胞減少2二、病因及傳染途徑

1.病原體:傷寒桿菌

2.傳染源:傷寒患者和帶菌者

3.傳播方式:消化道感染

含菌排泄物污染水、食物、手、

餐具(蒼蠅為傳播媒介)3三、病變及臨床病理聯系

基本病變:以巨噬細胞增生為特征的急性增生性炎。

傷寒細胞

傷寒肉芽腫(傷寒小結):特征性病變具有病理診斷價值4傷寒細胞吞噬傷寒桿菌淋巴細胞RBC細胞碎片的巨噬細胞5傷寒細胞吞噬傷寒桿菌淋巴細胞RBC細胞碎片的巨噬細胞644#腸傷寒--傷寒細胞(×400)7傷寒肉芽腫吞噬了傷寒桿菌淋巴細胞RBC細胞碎片的巨噬細胞聚集形成境界清楚的結節狀病灶81.腸道病變:部位:回腸下段集合和孤立淋巴小結病變分期:髓樣腫脹期

壞死期

潰瘍期

愈合期9(1)髓樣腫脹期:第一周肉眼觀:腸黏膜略腫脹,隆起,灰紅,質軟,形似大腦溝回。周圍腸黏膜充血、水腫,黏液增多

10(1)髓樣腫脹期:第一周鏡觀:傷寒細胞增生,傷寒肉芽腫形成周圍腸壁炎癥反應。111244#腸傷寒--傷寒細胞(×400)13(2)壞死期:第2周肉眼:腫脹淋巴組織中心灶狀壞死,累及黏膜淺層,灰白/黃綠,失去光澤。14(2)壞死期:第2周鏡下:見紅染無結構物質周邊及底部:傷寒肉芽腫。臨床表現:中毒癥狀明顯,稽留熱;玫瑰疹;肝脾腫大;血、糞細菌培養(+);肥達氏反應(+)15(3)潰瘍期:第3周(危險期)病變:多發性潰瘍,圓形、卵圓形,長軸與腸的長軸平行,重者穿孔/出血臨床表現:癥狀同壞死期,癥狀好轉,糞菌(+),血菌(-)。1617(4)愈合期:第4周病變:壞死組織脫落,肉芽組織修補,潰瘍周圍粘膜上皮增生覆蓋而愈合,不造成腸狹窄。臨床表現:體溫恢復正常糞菌(+)其他癥狀及體征逐漸消失。18

2.其他單核巨噬細胞系統的病變

(1)腸系膜淋巴結:

肉眼:腫大,充血,質軟。

鏡下:淋巴竇擴張充滿傷寒細胞,

形成傷寒肉芽腫,重者灶

狀壞死。

(2)脾:中度腫大,呈暗紅色,呈

果醬樣(傷寒脾)

鏡下:脾竇擴張,脾竇及脾索有傷寒

細胞增生,形成傷寒肉芽腫,

重者灶狀壞死。

19(3)肝:鏡下:肝竇擴張充血;肝細胞高度水腫、脂變及灶狀壞死,形成散在傷寒肉芽腫;匯管區淋、巨噬細胞浸潤。

(4)骨髓:鏡下:巨噬細胞增生,傷寒肉芽腫及灶狀壞死,末梢血中白細胞減少

(毒素作用、巨噬細胞增生影響骨髓造血功能;白細胞破壞過多所致)20四、結局和并發癥1.痊愈:可獲較強免疫力。2.并發癥:腸穿孔(最嚴重)腸出血(最常見)(第2、3周)支氣管肺炎等3.復發:10%左右4死因:敗血癥、腸穿孔等。21第三節細菌性痢疾(bacillarydysentery)22一、概述:

1.由痢疾桿菌引起的一種假膜性腸炎。

2.病變特征:以大腸黏膜大量纖維素滲

出形成假膜及淺表潰瘍。

3.臨床表現:好發于兒童、青壯年;夏秋季

多見;發熱、腹痛、腹瀉、

里急后重,粘液膿血便。

23二、病因及發病機制

1.病原體:痢疾桿菌(福氏、宋內氏、鮑氏和志賀氏)致病因素:侵襲力,內毒素,外毒素2.傳染源:患者和帶菌者3.傳播途經:消化道

24發病機制痢疾桿菌消化道胃酸殺滅在腸黏膜內繁殖釋放毒素外毒素腸黏膜壞死假膜

水樣腹瀉神經系統癥狀內毒素損傷血管壁DIC和血栓形成感染性休克25三、病理變化及臨床病理聯系:部位:大腸(主要)乙狀結腸和直腸類型:1.急性菌痢2.慢性菌痢

3.中毒性菌痢

261.急性菌痢:病變:

早期:急性卡他性炎癥(黏液性)表現:結腸黏膜充血、水腫及炎細胞浸潤,點狀壞死。271.急性菌痢:病變:發展:假膜性炎大量纖維素黏膜壞死組織灰白糠皮樣炎細胞、紅細胞細菌28

潰瘍期:(病后1W左右)假膜脫落“地圖狀”潰瘍

較表淺

重者造成穿孔。29鏡下:假膜大量纖維素壞死黏膜組織炎細胞、紅細胞細菌3046#結腸細菌性痢疾之假膜(×40)31

愈合期:潰瘍形成1W后病變愈合淺小無明顯瘢痕;大而深潰瘍形成瘢痕,很少引起腸腔狹窄。32臨床病理聯系:

①全身毒血癥(發熱、頭痛、乏力,

中性粒細胞↑);

②腹痛、腹瀉、里急后重,水樣便,

粘液膿血便;

③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33

結局及并發癥:

①痊愈:病程1-2W

②少數→慢性

③并發癥少見342慢性細菌性菌痢病原菌福氏菌多見病程>2個月病變特點新、舊病灶同時存在慢性潰瘍:大深、不規則形成息肉腸壁增厚變硬

腸腔狹窄353中毒性細菌性菌痢病原菌福氏或宋氏痢疾桿菌易感人群2-7歲兒童病變特點呈卡他性腸炎、濾泡性腸炎臨床特點消化道癥狀不明顯全身中毒癥狀重:中毒性休克、呼吸衰竭36阿米巴病

(amoebiasis)37概述:

阿米巴病:是由溶組織內阿米巴原蟲引起的具有傳染性的寄生蟲病。原蟲主要寄生在結腸引起原發病損,稱為腸阿米巴病,因其有痢疾癥狀,又稱阿米巴痢疾。38阿米巴原蟲還可移行至腸外器官,引起繼發性阿米巴病,其中以阿米巴性肝膿腫最為常見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