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活動教案九篇_第1頁
科學活動教案九篇_第2頁
科學活動教案九篇_第3頁
科學活動教案九篇_第4頁
科學活動教案九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科學活動教案九篇

科學活動教案篇1

設計意圖:

《有趣的葉子》這一主題活動在我班已經開展三個星期了,幼兒對葉子的形狀特征、生長改變都有了肯定的認識,也知道了葉子的一些功能,如美化環境、凈化空氣以及是人和動物不可缺少的食物等。在此過程中,幼兒對人可以食用的葉子產生了較大的愛好,也提出了很多問題:“什么樣的葉子可以吃呢?”“為什么我吃了一種葉子就不會肚子疼了?”“葉子可以生吃嗎?吃了會拉肚子嗎?”抓住幼兒共同的愛好點,我們班生成了“可以食用的葉子”這一主題活動,目的在于讓幼兒通過觀測、比較、分類、制作、品嘗等活動,來進一步了解葉子的多種食用方法。

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使幼兒進一步了解葉子的各種食用方法。

2、培育幼兒的觀測技能、動手技能、語言表達技能及良好的傾聽習慣。

3、體驗農民伯伯勞動的辛苦,教育幼兒多吃蔬菜,不挑食。

活動預備:

1、各種可以食用的葉子:大白菜、包菜、生菜、香菜、枇杷葉、魚腥草等。

2、方籃假設干個〔標有生吃、熟吃、做藥等圖形標識〕。

3、電腦課件《可以食用的葉子》;電腦兩臺。

4、其他幫助材料:小西紅柿、胡蘿卜、白蘿卜、沙拉醬、番茄醬等;清水幾盆。

活動過程:

1、集中談話:師生共同回憶葉子的用途,引入活動的主題——很多葉子我們人可以吃。

〔1〕師:“小伙伴們平常吃過那些葉子呢?你是怎么吃的'?”引入分組爭論活動。

〔2〕集中爭論:你吃過那些葉子,你是怎么吃的?

〔3〕師小結:原來葉子有這么多的吃法呀,有的可以煮熟了吃,有的可以生吃,有的可以作藥吃。

2、分類活動:

〔1〕第一次分類:師:今日,林老師也為你們預備了很多可以吃的葉子,請小伙伴找一找,想一想,那些葉子你吃過,你是怎么吃的,然后把它放入三個相應的籃子里?!惨来纬鍪救N標識并作說明〕。

〔2〕師檢查其中一組幼兒分類狀況,指出明顯的錯誤,引導幼兒進入第二次分類。師:小伙伴分得這么多,老師都檢查不過來了,請小伙伴也來當當小老師,檢查一下別的小伙伴分得對不對,好嗎?假如不對,請你把它找出來,放在合適的籃子里。

〔3〕小結,請幼兒說說:你發覺哪些葉子分錯了,你是怎么分的。

3、師:其實我們可以食用的葉子還有許多許多,老師在電腦上也找到了一些,我們一起來看看好嗎?引入觀看電腦課件活動。

〔1〕援助幼兒進一步鞏固葉子的食用方法。

〔2〕電腦顯示一些可以食用的葉子,請小伙伴說說這些葉子叫什么,是怎么吃的。

過程中涌現了兩種幼兒不認識的葉子,對于這個突發狀況,我沒有立刻把答案告知他們,而是讓他們請教客人老師,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4、提問:剛才我們認識了這么多可以吃的葉子,你們知道它是從那里來的嗎?是誰種出來的?引入表演活動:《種菜忙》。老師鼓舞幼兒將平日里看到的農民伯伯及爺爺奶奶種菜的樣子大膽的表現出來。

5、以談話的形式進行品德教育:

〔1〕知道蔬菜有營養,要多吃蔬菜?!碴愘卉缯f:黃金搭檔是葉子做的,我們要多吃?!?/p>

〔2〕知道農民伯伯種菜很辛苦,要敬愛他們。

6、師:今日來了這么多客人老師,我們請客人老師一起來品嘗一些可以食用的葉子,好嗎?引入分組延伸活動:

〔1〕制作葉子拼盤。

〔2〕制作生菜沙拉。

〔3〕分菜、洗菜。

〔4〕查看電腦資料,繼續了解可以食用的葉子的名稱、食用方法。

科學活動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能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組物體數量的“多”、“少”和“一樣多”。

2.會按要求整理活動材料。

【活動預備】

1.實物:4個蘋果、3個香蕉、3個梨子。

2.圖片:4個娃娃及3個蘋果、4個香蕉、5個梨子。

3.幼兒學習資源②第31頁。

【活動過程】

1.出示水果,引出主題。

老師出示蘋果、香蕉、梨子各1個,請幼兒說出他們的名字。

老師再拿出3個蘋果、2個香蕉、1個梨子。

“來了這么多水果寶寶,他們一樣多嗎?”

2.引導幼兒探究比較多少。

請幼兒嘗試比較多少。

老師將4個蘋果、3個香蕉擺到桌子上,請幼兒說一說誰多誰少。

“你是怎么知道的?”

老師示范一一對應比較多少的方法。

先將4個蘋果擺成一排,再將3個香蕉一一對應擺在蘋果下面,引導幼兒發覺蘋果多、香蕉少。

同樣的方法,引導幼兒發覺香蕉和梨子一樣多。

3.請幼兒給娃娃送水果,比較娃娃和水果誰多誰少。

為每組幼兒提供4個娃娃及3個蘋果、4個香蕉、5個梨子的圖片,請幼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娃娃和水果的.“多”、“少”或者“一樣多”。

老師加強個別指導,對于技能情的幼兒通過適當增加圖片數量的方式增加挑戰性。

科學活動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推力的作用,知道在同等數量的條件下骨牌的傾倒與路徑、排列、間隔有關。

2、了解多米諾骨牌的起源及玩法。

3、能夠通過觀測、合作、比較,大膽的進行有目的有規律地探究。

4、培育幼兒主動積極的學習立場,體驗游戲的樂趣。

5、情愿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共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預備:

三張路徑圖、兩張記錄表各5份、骨牌假設干數量、筆

活動過程:

一、引起幼兒的愛好,理解多米諾骨牌的玩法及規章

1、今日我們來玩一種特別的游戲——多米諾骨牌。

老師演示玩法,提示幼兒留意排列的特點:留意在排列時木塊之間的距離盡可能是一樣的,推積木時要用手指輕輕推第一塊積木,我們就可以看到后面的木塊跟著倒下。

2、骨牌為什么會一塊接一塊地倒下?

3、規章:每人10快,在墊子上進行

二、知道在同等數量的條件下骨牌的傾倒與路徑、排列、間隔有關

〔一〕幼兒個人自由探究,初步嘗試多米諾骨牌的玩法

老師輔導,實時予以援助,并觀測幼兒操作過程中的亮點

結束提問:好玩嗎?你勝利了嗎?

〔二〕探究其中的規律之一:在同等數量的條件下,排列的路徑不同倒下的速度就不同,越彎曲的就越慢。

要求:1、將試驗結果記錄下來

2、合作

導語:為什么有的組排得快,有的組排得慢?〔排得快的組每個小伙伴都合作得很好,排得慢的組也要象他們一樣更合作才行〕。再想想為什么有的組倒得快,有的組倒得慢?〔雖然是同樣數量的木塊,排列的路徑不同倒下的速度就不同,越彎曲的就越慢?!?/p>

〔三〕探究其中的規律之二:同一路徑里間隔密就倒得快,間隔疏就倒得慢。

導語:假如是在同一路徑下木塊的間隔疏密不同又會怎樣呢?

要求:1、將試驗結果記錄下來

2、過程可以反復嘗試

小結:從我們剛才的試驗可以看到骨牌倒得快與慢是和排列的路徑、間隔的'疏密、木塊的數量有關的。路徑越彎曲木塊倒下的速度就越慢,同樣路徑的骨牌間隔距離疏的倒下的速度就越慢。

三、了解多米諾骨牌的起源

多米諾骨牌起源于中國,它是一項體育活動,需要人們投入極大的耐煩、細心和聰慧,觀看多米諾骨牌吉尼斯記錄的圖片

四、觀看多米諾骨牌視頻

讓孩子們感受到多米諾骨牌的奇妙

活動反思:

1、教學各環節比較清晰有條理性。在解決力的傳遞這個問題時引導幼兒探究還不夠,因此幼兒沒有很好的理解和表達。

2、活動時應當讓幼兒在地板上玩比較好,首先聲音輕,其次利于幼兒的合作。

3、活動中幼兒溝通演示的時間安排可以再緊湊一些。

科學活動教案篇4

目標:

1.通過撕紙、拋紙、團紙、扔紙球等活動熬煉小肌肉和大肌肉的動作。

2.愿意參與集體活動,體驗游戲的歡樂。

預備:

1.各種質地、大小的紙張。

2.大紙箱一個,質量較好的大塑料袋兩只。

3.在活動室上空吊掛紙盤(內盛滿碎紙,一拉就會飄下很多碎紙);地上撒一些撕碎的小紙片。

過程:

一、撕紙

1.老師邊撕廣告紙邊說:“大紙變小嘍,又變小嘍,變得很小很小嘍,真好玩!快來,快來,我們一起來把大紙變成小小紙吧!”

2.孩子們自由撕紙,老師巡回觀測,援助力氣小的孩子撕紙,鼓舞孩子合作撕紙。

二、拋紙

1.老師把地上的碎紙用力向上拋,吸引孩子們玩碎紙。

2.老師與孩子們一起拋紙。

3.引導孩子把紙拋向懸掛著的紙盤,鼓舞個別孩子去拉繩子,使碎紙飄落下來,啟發孩子想象這一情景與生活中的哪些情景相像。(放鞭炮、下雪等。)

三、團紙

1.老師將碎紙片團捏成小紙球,扔向孩子的`小屁股,以吸引孩子參加。

2.孩子們自由地團紙球,扔紙球,老師巡回觀測,并適當援助不會團捏的孩子。

3.這里還有一個大紙箱呢!讓我們把球扔進去吧!

4.我們把大筐里的小球變成兩個大球,好不好?來,讓我們一起裝。(老師與孩子們一起把筐里的紙球裝進兩只塑料袋并扎緊袋口。)

科學活動教案篇5

設計意圖

近一階段,我發覺幼兒都比較喜愛玩陀螺,其中接觸的圓形陀螺比較多,知道圓形的陀螺在轉動時呈現出圓形,但從未嘗試過自己制作陀螺來玩,那其他外形的陀螺轉起來是什么外形呢?帶著這個問題,我設計了科學活動《讓紙片轉起來》,引導幼兒通過中心點自制各種外形的紙片陀螺,在猜猜、做做、說說中探究、發覺各種外形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都會呈現出圓形,從而激發他們對科學活動的探究愛好。

活動目標

1、探究、發覺各種外形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都會呈現出圓形。

2、在爭論、記錄、溝通中積累和提升有關轉動的閱歷。

3、愿意大膽猜想記錄,體驗開心的心情和探究的樂趣。

活動預備

1、圓形、橢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紙片(中心有小孔)、火柴棒假設干、紙盒五只、鉛筆、橡皮假設干、記號筆等。

2、實物投影儀、音樂《小陀螺》。

3、“紙片轉動記錄表”人手一張;大記錄表一張。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激發探究愛好

1、聽音樂《小陀螺》、拍手進入教室。

2、投影展示各種圖形,幼兒觀測講解并描述都有哪些圖形和我們玩轉陀螺的游戲。

3、請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閱歷,說說什么外形的紙片比較適合做陀螺。

二、在做做、玩玩中發覺圓形的紙片在轉動時是圓形的。

1、提出制作與觀測的要求:先選一張圓形的紙片把它做成陀螺玩一玩,看看它轉動起來是怎樣的。

2、幼兒制作、玩耍陀螺,引導幼兒觀測陀螺轉動起來是怎樣的。

3、請幼兒說一說并示范陀螺轉動起來是怎樣的。

4、小結:剛才小伙伴都發覺了圓形的紙片轉動起來是圓形的。

三、在猜猜、試試、說說中發覺不同外形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都呈現出圓形。

1、老師:看到小伙伴和圓形的紙片寶寶玩得這么快樂,三角形、正方形、橢圓形紙片寶寶也想變成陀螺來玩了。你們猜猜它們轉動的時候是什么外形的呢?

2、出示記錄表,介紹記錄方法:“問號”表示想一想,“小手”表示試一試。把我們的猜想畫在問號下面,等一會兒把嘗試后的結果畫在小手下面。

3、讓幼兒猜一猜三角形、橢園形、正方形的紙片轉動起來是什么外形的,并把自己的猜想記錄在表格中。

4、個別介紹自己的猜想,老師把幼兒的想法記錄在大記錄表上。

5、試驗驗證并記錄結果。引導幼兒認真觀測不同外形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是什么外形的,并把試驗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1〕、老師:怎樣才能證明你的想法是否正確呢?讓我們動手試一試就知道了。

〔2〕、交代要求:每個小伙伴要做3個陀螺〔正方形、三角形和橢圓形〕,要讓它們轉動起來,并要留意認真看:它們轉動的時候是什么外形的。最末將你看到的結果記錄在小手下面。

6、表達與講解并描述。

老師分別請記錄正確和錯誤的'幼兒講解并描述、示范,援助幼兒進一步了解援助幼兒進一步了解三角形、正方形、橢圓形的紙片轉動時都是圓形的。

7、結合幼兒的講解并描述,老師簡約小結。

老師:今日小伙伴真聰慧,都發覺了三角形、正方形和橢圓形的舞臺在轉動時是圓形的〔老師邊說邊記錄大記錄表〕。

四、結束活動

老師:小伙伴,你們今日玩得快樂嗎?回到教室后,請你們去試試其他外形的物體在轉動時會呈現出什么外形。

活動反思:在本次活動中,幼兒的參加性較高,能主動猜想,并能通過操作、試驗探究各種不同外形的紙片在轉動時是圓形的。在第二環節讓幼兒猜想三角形等紙片轉動時的外形記錄時,時間較長,而且提出的問題沒有到位,以至于讓個別幼兒畫出了房子等。通過反思,我覺得這一猜想記錄可以讓幼兒在集體中講解并描述、操作與記錄中完成。

科學活動教案篇6

動機:

在“我最喜愛吃的”談話活動中,發覺這一年齡段的孩子對味道特別感愛好,為此生成了這一活動。

目標:

1、通過品嘗,感受酸、甜、苦、辣等各式各樣的味道,并知道相應的名稱,大膽表達。

2、依據喜好調制一份蔬果,感受自己動手的樂趣。

工具材料:糖、醋、辣醬等調料,青瓜、西紅柿等切片,小碗等。

過程實錄:

師:你們喜愛吃怎樣的味道?

幼1:我喜愛吃甜甜的東西!

幼2:我喜愛吃蛋糕!

幼3:我最喜愛吃用醬油燒的`東西了!

師:這些味道在哪里能找到呢?

幼1:在家里!

幼2:可以到飯店里去吃!

幼3:廚房里也有!

師:在我們的幼兒園里也有。

老師即時帶領幼兒去幼兒園的廚房查找各式各樣的味道。

一、了解酸、甜、苦、辣

1、自由品嘗分別放在紅、黃、藍、綠盤子里的食物:

師:一樣的青瓜,你嘗到的味道是怎么樣的?

幼兒自由表達。

2、再次驗證。

師:嘗一嘗紅色盤子里的。(幼兒品嘗)

師:很酸,由于放了許多醋。(出示醋)

……用同樣的方法了解苦、辣、甜以及相應的苦瓜汁、辣椒醬、糖

幼1:糖甜甜的,很好吃。

幼2:酸酸的也很好吃。

幼3:真苦,真辣,舌頭要掉了!

師:每樣東西放少一點、放多一點,或者放在一起,味道都會不一樣。

師:你們想不想自己來試試?

幼:想!

二、調制蔬果

幼兒自助式地在切片的蔬果里添加調料,品嘗味道,并把嘗到的味道和老師、小伙伴溝通。

科學活動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試驗,知道輪子是圓圓的,會滾動。

2、查找生活中的輪子,發覺輪子的作用。

3、激發思索與探究的愛好。

活動預備:

汽車圖片或者實物,教學掛圖,積木

活動過程:

一、活動開始。

(老師出示汽車,引起幼兒愛好。)

老師:小伙伴們,你們看,這是什么呀?

(幼兒回答)

引導幼兒發覺汽車能跑起來的緣由

老師:對啦,是小汽車,你們看,它能夠在地上跑,你們知道為什么汽車能在地上跑嗎?

(幼兒回答)

引導幼兒觀測出玩具車的輪子是圓形的,并說出玩具車是由于有圓形的輪子才能跑起來。

二、基本部分。

(感知輪子能跑起來的特點)

老師:假如把圓形的輪子換成其他外形,想三角形,正方形的,這樣的'小車能跑起來嗎?

(出示三角形,正方形的積木讓幼兒觀測、爭論三角形,正方形能不能滾動起來。)

老師:好了,我們大家來看看三角形,正方形能不能滾動起來呢?小伙伴們在桌子上試一試。

老師小結:對了,三角形,正方形不能滾動起來,由于圓形沒有角,所以就能滾動起來。

三、出示教學掛圖,感知輪子的多樣性。

老師:這幅圖哪些地方有輪子呢?

(幼兒回答)

老師:這些輪子是什么樣子的?

(幼兒回答)

老師:輪子有大有小,有的是橡膠的,有的是木頭的,有的輪子中間是空空的。但是無論怎么樣的輪子它都是圓形的,由于這樣才能滾動。有了輪子,我們搬運東西的時候就更輕松了也更快了,小伙伴們回家了也可以找一找家里有哪些地方有輪子,好嗎?

三、整理教具,結束活動。

科學活動教案篇8

一.活動名稱:《破譯密碼》

二、活動目標:

1.學習7的分解組成,知道7的多種分法。

2.提高對7以內數加法的理解和運算技能。

三、活動預備:雪花片、數字卡、PPT。

四、活動過程:

1.利用多媒體,玩“碰球”游戲,鞏固復習6的分解組成。

“小伙伴,我問你,我的'1球碰幾球?”

“王老師,我告知你,你的1球碰5球。”

2.出示7個正反面不同顏色的雪花片,撒地面上,依據顏色引導幼兒說出7的6種分解。

3.湊數游戲“我的伙伴在那里”,7個幼兒拿著1-7其中一個數的數字卡,依據音樂兩人找伙伴組成7,以理解7的多種組成。

4.利用多媒體,出示“森林音樂會邀請卡”,想參與音樂會就得破譯密碼,依據7的組成完成加法算式獵取密碼。

5.播放音樂會樂曲,帶領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