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的神經支配講義課件_第1頁
消化道的神經支配講義課件_第2頁
消化道的神經支配講義課件_第3頁
消化道的神經支配講義課件_第4頁
消化道的神經支配講義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消化道的神經支配消化道的神經支配1支配消化道的神經內在神經系統外來神經系統(腸神經系統)內在神經系統肌間神經叢粘膜下神經叢(歐式神經叢)(麥氏神經叢)支配消化道的神經內在神經系統外來神經系統(腸神經系統)內在神2內在神經系統

有分布在消化道壁內無數類型的神經元和神經纖維所組成的神經網絡。富含10^8個神經元,其中有感受消化道內化學、機械和溫度的感覺神經元,支配消化道平滑肌、腺體和血管的運動神經元,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中間神經元。這些神經元不是獨立的,通過纖維形成網絡聯系。組成了一個十分復雜、相對獨立而完整的網絡整合系統,稱為:腸腦。內在神經系統有分布在消化道壁內無數類型的神經3內在神經系統的作用?內在神經叢的作用?將消化道壁內的各種效應細胞、感受器、外來神經和壁內神經元緊緊聯系在一起調節胃腸運動和分泌以及胃腸血流中起重要作用內在神經系統的作用?內在神經叢的作用?將消化道壁內的各種效應4外來神經系統消化道除了軀體神經支配外,主要接受自主神經系統的支配,又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除此之外,存在著大量傳入纖維,在支配消化道近3萬根交感神經纖維中,50%是傳入纖維,在迷走神經中至少80%是傳入性。外來神經系統消化道除了軀體神經支配外,主要接受自5交感神經源于脊髓胸腰段的側角,節前纖維在腹腔神經節和腸系膜前、后神經節交換神經元,節后纖維分布到腸道各部,進入內在神經叢。交感神經興奮引起消化功能的抑制。

交感神經源于脊髓胸腰段的側角,節前纖維在腹腔神經節和腸系膜前6副交感神經頭區除口腔、咽部外,幾乎全由迷走神經傳遞信息,相繼進入食道、胃、胰、小腸及大腸前段;薦區起源于薦部脊髓第二、三、四的外側柱,經盆神經入大腸末端。節后纖維支配腺細胞、平滑肌細胞等,興奮引起運動增強、腺體分泌增加。副交感神經頭區除口腔、咽部外,幾乎全由迷走神經傳遞信息,相繼7外來神經系統的作用?能引起腸壁局部反射,通過外來神經系統傳入纖維傳向中樞,以調節消化系統的活動,如迷走-迷走反射,就是一種傳入和傳出信息分別經迷走神經中傳入和傳出纖維而完成的胃腸反射活動外來神經系統的作用?能引起腸壁局部反射,通過外8簡述內在神經系統的組成和消化的關系簡述內在神經系統的組成和消化的關系9內在神經:胃腸內在神經系統又稱腸神經系統,由存在于消化管壁內無數的神經元和神經纖維組成,包括感覺神經元、運動神經元。前者感受消化內化學、機械和溫度等刺激;后者支配消化道平滑肌、腺體和血管;此外,還有大量中間神經元。內在神經:胃腸內在神經系統又稱腸神經系統,由存在于消化管壁10

內在神經包括粘膜下神經叢和肌間神經叢

(1)粘膜下神經叢(位于縱行肌和環行肌之間):粘膜下神經叢的神經元分布在消化道粘膜下,其中運動神經元末梢釋放乙酰膽堿和血管活性腸肽,主要調節腺細胞和上皮細胞功能。

(2)肌間神經叢(位于環行肌黏膜層之間):肌間神經叢的神經元分布在縱行肌和環形肌之間,興奮性遞質為乙酰膽堿和P物質,抑制性遞質為一氧化氮。

內在神經包括粘膜下神經叢和肌間神經叢

(1)粘膜下神經11消化道的神經支配講義課件12消化道壁內神經叢與外來神經關系示意圖

對照書本P167消化道壁內神經叢與外來神經關系示意圖13簡述外來神經系統的組成和消化的和關系胃腸道神經包括兩個系統:內在神經系統外來神經系統簡述外來神經系統的組成和消化的和關系胃腸道神經包括兩個系統:14外來神經系統的組成(植物神經系統)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外來神經系統的組成(植物神經系統)15交感神經:脊髓第5胸段腹腔神經節膽堿能神經元(主要)至第2腰段側腳→腸系膜上神經節→平滑肌束(少數)腹下神經節消化道腺細胞(少數)

交感神經:16消化道的神經支配講義課件17副交感神經:迷走神經

→胃腸組織—肌間神經叢→腺細胞等

盆神經

黏膜下神經叢平滑肌細胞

肽能神經血管、平滑肌舒張,腺體分泌迷走神經有75%的傳入纖維,在“迷走-迷走”反射中起作用.副交感神經:迷走神經→胃腸組織—肌間神經叢→腺細胞等肽能18交感神經與消化的關系交感神經→消化道運動減弱→腺體分泌抑制血流量減少

消化道括約肌收縮交感神經與消化的關系交感神經→消化道運動減弱→腺體分泌抑制19副交感神經與消化的關系膽堿能纖維興奮→乙酰膽堿→激活M受體→消化道收縮腺體分泌增多

消化道括約肌松弛少量肽能神經纖維末端釋放的遞質含P物質、血管活性腸肽、腦啡肽和生長抑素等。副交感神經與消化的關系膽堿能纖維興奮→乙酰膽堿→激活M受體→2050%的交感神經纖維(近15000根),80%的迷走神經是傳入性的。

這些傳入纖維可將各種信息傳到壁內神經叢,除引起腸壁局部反射外,還可通過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的傳入纖維傳向中樞,以調節消化系統的活動。

50%的交感神經纖維(近15000根),8021

簡述進食時唾液的分泌的神經非條件反射的調節過程 簡述進食時唾液的分泌的神經非條件反射的調節過程22

在安靜情況下,唾液腺不斷分泌少量唾液,分泌量約0.5ml/min,以潤濕口腔,稱為基礎分泌(basicsecretion)。進食時唾液的分泌完全是神經反射性調節,包括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進食時,食物對口腔黏膜機械性、化學性和溫熱性刺激所引起的唾液分泌,稱為非條件反射性分泌。唾液是一種無色且稀薄的液體,被人們俗稱為口水,雖然在古代被稱為“金津玉液”,現代卻向來給人有不潔不雅之感。由三對大唾液腺(腮腺、下頜下腺和舌下腺)分泌的液體和口腔壁上許多小粘液腺分泌的粘液,在口腔里混合而成的消化液。唾液無色無味,PH為6.6到7.1。正常人每日分泌量約為1.0到1.5升(牛、羊等食草動物,每天唾液分泌量多達體重的1/3)。人的唾液中99%是水。在安靜情況下,唾液腺不斷分泌少量唾液,分泌量約23非條件反射調節過程:食物的上述刺激引起口腔黏膜和舌的感受器發生興奮,沖動沿第V(三叉)、VII(面)、IX(舌咽)、X(迷走)對腦神經傳入,到達延髓的上涎核和下涎核初級中樞,以及下丘腦和大腦皮層的嗅覺、味覺感受區,然后通過第VII、IX對腦神經中的副交感纖維和交感傳出纖維到達唾液腺(以副交感神經為主)。副交感神經興奮時,其末梢可釋放Ach,作用于腺細胞膜上的M受體,引起胞內IP3釋放,觸發胞內鈣庫釋放Ca2+,使腺細胞分泌活動加強,唾液腺血管舒張,增加腺體的血流量,結果使唾液分泌增加。M受體拮抗劑阿托品可阻斷上述作用而抑制唾液的分泌。交感節后纖維釋放的去甲腎上腺素可作用于唾液腺細胞β受體,引起胞內cAMP增高,使唾液腺分泌粘稠的唾液。(P171)cAMP“腺苷-3',5'-環化一磷酸”的簡稱。亦稱“環化腺核苷一磷酸”,“環腺一磷”。一種環狀核苷酸,簡寫為cAMP。以微量存在于動植物細胞和微生物中。體內多種激素作用于細胞時,可促使細胞生成此物,轉而調節細胞的生理活動與物質代謝。有人稱其為細胞內的第二信使,而稱激素為“第一信使”。是含氮類激素的第二信使,并不是固醇類激素第二信使,因為固醇類激素可直接過膜,進入細胞起作用。環腺苷酸之所以稱為細胞內的第二信使,是由于某些激素或其它分子信號刺激激活腺苷酸環化酶催化ATP環化形成的。非條件反射調節過程:食物的上述刺激引起口腔黏膜和24簡述進食時唾液的分泌的神經反射條件的調節過程簡述進食時唾液的分泌的神經反射條件的調節過程25唾液分泌的調節完全是神經反射性的,包括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進食之前,食物的形狀、顏色、氣味以及進食的環境,都能形成條件反射,引起唾液的分泌。進食過程中,食物對口腔粘膜的機械、化學和溫度的刺激可引起口腔粘膜和舌的感受器興奮,沖動傳入V、VII、IX、X(在舌神經、鼓索神經支、舌咽神經和迷走中)到達中樞,再由傳出神經到唾液腺,引起唾液的分泌。唾液分泌的初級中樞在延髓,高級中樞位于下丘腦和大腦皮層。支配唾液分泌的傳出神經為副交感神經和交感神經,以前者的作用為主。副交感神經興奮時,可引起含水量多而含有機物較少的唾液分泌,同時伴有唾液腺的血管擴張,其遞質分別為ACh和VIP。唾液分泌的調節完全是神經反射性的,包括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26消化道的神經支配講義課件27阿托品可阻斷ACh的作用,使唾液分泌減少。支配唾液腺的交感神經從脊髓胸1-胸2節段發出,在頸上神經節換元后,節后纖維分布到唾液腺的腺泡和血管。交感節后纖維釋放的遞質為去甲腎上腺素,作用于唾液腺的β-腎上腺能受體,引起含酶和唾液較多的唾液分泌;唾液腺的血管則先收縮(通過受體)后舒張(繼發于舒血管性代謝產物的作用)。

在上述非條件反射基礎上,進食的環境、食物的形狀、顏色、香味等都可成為條件刺激形成條件反射,引起唾液分泌,“望梅止渴”即是一個例子。人在進食時的唾液分泌,既有非條件反射又有條件反射的調節。阿托品可阻斷ACh的作用,使唾液分泌減少。支配唾液腺的交感神28消化道的神經支配講義課件29進食后,胃液的分泌開始增多。其分泌的調節可以按刺激部位的不同,將胃液分泌機制人為地分為頭期、胃期和腸期三個時期,實際上這三個時期幾乎是同時開始,互相重疊的,它們都受神經和體液因素的雙重調節,但頭期主要接受神經調節,而腸期則以體液調節為主。頭期胃液分泌胃期胃液分泌腸期胃液分泌胃液分泌進食時胃液的分泌的神經條件反射的調節過程進食后,胃液的分泌開始增多。其分泌的調節可以按刺激部位的不同30進食時胃液的分泌的神經條件反射的調節過程頭期胃液分泌:頭期胃液分泌由進食動作而引起。食物雖未入胃,卻能引起胃液大量分泌。包括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分泌。前者是由食物的形象、顏色、氣味、聲音等刺激眼、鼻耳等感覺器官而引起的;后者則是在食物入口后,刺激口腔及咽處的化學和機械感受器而引起的。刺激沿第V、VII、IX、X對腦神經傳達延髓、下丘腦、邊緣葉以至大腦皮層等腦區,傳出神經為迷走神經,沖動傳到胃腺細胞,引起胃液分泌。當切斷支配胃的迷走神經后,可以完全消除頭期的胃液分泌。胃期胃液分泌:胃期胃液分泌是指食物進入胃后及學校繼續引起胃液分泌。引起胃液分泌的機制有:1.食物的機械性擴張可以刺激胃底、胃體不部感受器,產生的興奮沖動通過迷走—迷走神經長反射和壁內神經叢的短反射,直接或通過胃分泌素中介引起胃腺分泌。2.食物的機械性擴張可以刺激幽門部感受器,通過壁內神經叢作用于G細胞,促進胃液素釋放,進而引起胃液分泌。3.食物的化學成分,主要是蛋白質消化產物,可以直接作用于G細胞,促進胃泌素釋放而引起胃液分泌。腸期胃液分泌:腸期胃液分泌是指食物進入十二指腸后繼續引起的胃液分泌。食物進入小腸后,可通過其機械擴張和消化產物的化學性刺激,使十二指腸粘膜的G細胞釋放胃泌素,同時還釋放腸泌酸素等均可刺激胃酸分泌。腸期胃液分泌主要是通過體液調節機制而實現的,神經調節并不重要。進食時胃液的分泌的神經條件反射的調節過程頭期胃液分泌:頭期胃31進食時胃液的分泌的神經條件反射的調節過程促進胃酸分泌的內源性物質乙酰膽堿胃泌素組胺支配胃的大部分迷走神經節纖維末梢釋放乙酰膽堿(ACh),作用于壁細胞上的M受體,引起胃酸分泌。是由胃竇部和上段小腸粘膜G細胞分泌的一種肽類激素。作用廣泛,主要有:1.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原的分泌2.刺激 ECL細胞分泌組胺,間接促進壁細胞分泌胃酸。3.促進消化道粘膜的生長和刺激胃、腸、胰的蛋白質合成,即營養作用。4.加強胃腸運動和膽囊收縮,促進胰液、膽汁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