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閱讀訓練:《資治通鑒-智伯請地于韓康子》(附答案解析與譯文)_第1頁
文言文閱讀訓練:《資治通鑒-智伯請地于韓康子》(附答案解析與譯文)_第2頁
文言文閱讀訓練:《資治通鑒-智伯請地于韓康子》(附答案解析與譯文)_第3頁
文言文閱讀訓練:《資治通鑒-智伯請地于韓康子》(附答案解析與譯文)_第4頁
文言文閱讀訓練:《資治通鑒-智伯請地于韓康子》(附答案解析與譯文)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2文言文閱讀訓練:《資治通鑒·智伯請地于韓康子》(附答案解析與譯文)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智伯請地于韓康子,使使者致萬家之邑于智伯;又求地于魏桓子,復與之萬家之邑一;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趙襄子,襄子弗與。智伯怒,帥韓、魏之甲以攻趙氏。乃走晉陽,三家以國人國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韓康子驂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國也?!被缸又饪底樱底勇幕缸又?,以汾水可以灌安邑(魏國都城),絳水可以灌平陽(韓國都城)也。趙襄子使張孟談潛出見二子,曰:“臣聞唇亡則齒寒。今智伯帥韓、魏以攻趙,趙亡則韓、魏為之次矣?!倍釉唬骸拔倚闹淙灰?;恐事未遂而謀泄,則禍立至矣?!睆埫险勗唬骸爸\出二主口,入臣之耳,何傷也!”二子乃潛與張孟談約,為之期日而遺之。襄子夜使人殺守提之吏,而決水灌智伯軍。智伯軍救水而亂,韓、魏翼而擊之,襄子將卒犯其前,大敗智伯之眾,遂殺智伯,盡滅智氏之族。唯輔果在。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勝德也。夫才與德異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謂之賢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聰察強毅之謂才,正直中和之謂德。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云夢之竹,天下之勁也,然而不矯揉,不羽括,則不能以入堅。棠船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礪,則不能以擊強。是故才德全盡謂之“圣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凡取人之術,茍不得圣人、君子而與之,與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則?君子挾才以為善,小人挾才以為惡。挾才以為善者,善無不至矣;挾才以為惡者,惡亦無不至矣。愚者雖欲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勝,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決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為害豈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嚴,而才者人之所愛。愛者易親,嚴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遺于德。自古昔以來,國之亂臣,家之敗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顛覆者多矣,豈特智伯哉!故為國為家者,茍能審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節選自《資治通鑒·周紀一》,有刪減)材料二:悼之四年,晉荀瑤(智伯)帥師圍鄭,未至,鄭駟弘曰:“智伯愎而好勝,早下之,則可行也?!蹦讼缺D侠镆源V遣肽侠?,門于桔秩之門。鄭人俘酅魁壘,賂之以知政,閉其口而死。將門,智伯謂趙孟(趙襄子):“入之。”對曰:“主在此?!敝遣唬骸皭憾鵁o勇,何以為子?”對曰:“以能忍恥,庶無害趙宗乎!”智伯不悛,趙襄子由是基(憎恨)智伯,遂喪之。智伯貪而愎,故韓、魏反而喪之。(節選自《左傳》)10.

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黑色碳素筆在答題卡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上打“√”。夫A才B與C德D異E而F世G俗H莫I之J能K辨L通M謂N之O賢P此Q其R所S以T失U人V也11.

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挾,指懷有,與《赤壁賦》中“挾飛仙以遺游”的“挾”字意思不相同。B.

嚴,指敬重、尊敬,與《諫太宗十思疏》中“雖董之以嚴刑”的“嚴”字意思不相同。C.

審,指清楚,與《歸去來兮辭》中“審容膝之易安”的“審”字意思不相同。D.

恥,指恥辱,與《師說》中“而恥學于師”的“恥”字意思不相同。12.

下列對原文的理解,不恰當一項是(

)A.

趙襄子派張孟談去離間韓、魏和智氏的關系。“唇亡齒寒”的道理使這兩家很快就和趙氏聯合了起來,結果三家襲擊并滅掉了智氏。B.

趙氏掘開大堤,水淹智伯,韓、魏攻其兩翼,趙襄子正面進攻,終于大敗智伯的軍隊,殺死智伯。C.

司馬光認為,才勝德是智伯失敗的根本原因。貪得無厭、剛腹自用、估惡不俊是《左傳》中智伯失敗的原因。D.

《左傳》中這一段記敘了智伯在與趙襄子聯合伐鄭時,侮辱趙襄子貌丑而膽怯,于是二人交惡,此事導致韓、趙、魏三家滅智伯。13.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愛者易親,嚴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遺于德。譯文:(2)鄭人俘酅魁壘,賂之以知政,閉其口而死。譯文:14.

司馬光的“取人之術”認為:與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請簡述其理由?!敬鸢浮?0.ELP11.C

12.D

13.

(1)喜歡的人容易親近,敬重的人容易疏遠,因此那些考察選拔人才的多被人的才能所蒙蔽,而對人的德行有所疏忽。(2)鄭國人俘虜了酅魁壘,用卿的地位來引誘他投降,不答應就把他的嘴塞住而殺死。

14.

(1)君子借助才來做好事,小人借助才來做壞事(2)借助才做好事的人,做好事無處不到;借助才做壞事的人,做壞事也無處不到。(3)愚人雖然想做壞事,可是智力不夠力未能超過,人能夠制服它。小人的才智足夠用來實現他的邪惡,勇足夠用來決定他的兇暴,危害更大。【解析】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才與德不同,然而世俗之人不能分辨它,一概而論為賢明,這就是世人看錯人的原因?!安排c德異”是主謂結構,意思是才與德不同,“異”后應斷開,因此選E;“莫之能辨”是主謂賓結構,且為賓語前置句,“莫能辨之”的倒裝,應在“辨”后斷開,故選L;“通謂之賢”意思是一概而論為賢明,句意完整;“此其所以失人也”是判斷句,以“此……也”為標志,應在“賢”“此”之間斷開,故選P。故選ELP。1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

正確。挾,懷有,憑借;/攜帶,偕同。句意:君子借助才來做好事;/想要攜同仙人攜手遨游各地。B.

正確。嚴,敬重,尊敬;/嚴酷。句意:有德的人們敬重他;/即使用嚴酷的刑罰來督責。C.

“‘審’字意思不相同”錯。審,都是“清楚,明白”的意思。句意:如果能明白才與德的區別;/

深知這狹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D.正確。恥,恥辱;/以……為恥。句意:因為我能夠忍受恥辱;//卻以向老師學習為恥。故選C。1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D.“此事導致韓、趙、魏三家滅智伯”錯。原文“知伯貪而愎,故韓、魏反而喪之”,意思是知伯貪婪而剛慎自用,所以韓、魏反過來與趙氏合謀滅亡了他,意思與原文相悖。故選D。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愛”,喜歡;“嚴”,敬重;“蔽”,被蒙蔽;“遺”,疏忽。(2)“賂之以知政”,狀語后置句,即“以知政賂之”,用卿的地位來引誘他投降;“閉”,塞??;“死”,使……死,殺死。14.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與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的理由:根據“君子挾才以為善,小人挾才以為惡”可知,君子借助才來做好事,小人借助才來做壞事。根據“挾才以為善者,善無不至矣;挾才以為惡者,惡亦無不至矣”可知,借助才做好事的人,做好事無處不到;借助才做壞事的人,做壞事也無處不到。根據“愚者雖欲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勝,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決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為害豈不多哉”可知,愚人雖然想做壞事,可是智力不夠力未能超過,人能夠制服它。小人的才智足夠用來實現他的邪惡,勇足夠用來決定他的兇暴,危害更大?!緟⒖甲g文】材料一:智瑤向韓康子要地,韓康子便派了使臣去送上有萬戶居民的領地:又向魏桓子提出索地要求,魏桓子也交給智瑤一個有萬戶的封地。智瑤又向趙襄子要蔡和皋狼的地方。趙襄子拒絕不給。智瑤勃然大怒,率領韓、魏兩家甲兵前去攻打趙家。趙襄子跑到晉陽,智瑤、韓康子、魏桓子三家圍住晉陽,引水灌城,城墻只有六尺高沒被淹沒。智瑤巡視水勢,魏桓子為他駕車,韓康子站在右邊護衛。智瑤說:“我今天才知道水可以讓人亡國?!蔽夯缸佑酶觳仓馀隽艘幌马n康子,韓康子也踩了一下魏桓子腳。因為汾水可以灌魏國都城安邑,絳水也可以灌韓國都城平陽。趙襄子派張孟談秘密去見韓康子和魏桓子,說:“我聽說唇亡則齒寒,現在智伯率領韓國、魏國攻打趙國。趙國滅亡,那么接著就是韓國和魏國了。”韓康子和魏桓子說:“我們心里都知道這種情況,只是擔心事情沒有成功而計謀泄露,那么災禍馬上就來臨了?!睆埫险務f:“計謀從你們二位口中說出,只傳入我的耳中,有什么損害呢。”兩人于是秘密與張孟談訂立盟約,為進攻智伯約定好日期。趙襄子派兵在夜里殺了守堤官員,放水淹智伯的軍隊。智伯軍隊為逃水淹而一片混亂,韓、魏軍隊從兩側攻打,趙襄子帶兵從正面攻打,大敗智伯軍隊,盡滅智伯部族。只有輔果還在。臣光(司馬光)說:智伯滅亡,是才能超過了德行。才與德不同,然而世俗之人不能分辨它,一概而論為賢明,這就是世人看錯人的原因。天資聰慧、頭腦清晰、能力很強、性格剛毅稱為才,為人正大、直道而行、信守中庸、仁愛和平稱為德。才是德的憑借,德是才的統帥。云夢的竹子,是天下最強勁的,可如果不使它彎曲揉和,不做成弓箭,就不能射入堅硬的東西。棠溪的劍,是天下最鋒利的,但未經熔鑄和磨礪,就不能用來擊刺堅硬的器物。所以才德全部達到頂點就是“圣人”,才智全無就是“愚人”;德超過才叫作“君子”,才超過德就叫作“小人”。凡用人之道,如果得不到圣人、君子,而要交往他人的話,與其得小人,不如得愚人。為什么呢?君子借助才來做好事,小人借助才來做壞事。借助才做好事的人,做好事無處不到;借助才做壞事的人,做壞事也無處不到。愚人雖然想做壞事,可是智力不夠力未能超過,猶如小狗撲人,人能夠制服它。小人的才智足夠用來實現他的邪惡,勇足夠用來決定他的兇暴,這猶如老虎添上了翅膀,危害豈不更大嗎!有德的人們敬重他,有才的人們喜歡他,喜歡的人容易親近,敬重的人容易疏遠,因此那些考察選拔人才的多被人的才能所蒙蔽,而對人的德行有所疏忽。自古以來,國家的亂臣,家中的敗子,因為才能有余而品德不足,導致家國滅亡的很多呀,難道只有智伯嗎!所以治國治家的人,如果能明察才與德的區別,并懂得它們的先后主次,又擔心什么在用人的問題上對人失察呢!(節選自《資治通鑒·周紀一》)材料二:悼公四年,晉國的智伯領兵包圍鄭國,還沒有到達,鄭國的駟弘說:“知伯剛愎而好勝,我們及早向他表示軟弱無能,他就可以退走了。”于是就先守在南里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