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論語>十二章》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積累重要的文言詞語。2.理解儒家關于“學習”與“修身”的專題內容。3.感知積極進取的儒家精神,感悟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課時安排】
2課時【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巴黎盛會尊儒家
1988年,75位諾貝爾獎得主齊聚巴黎,經過激烈的討論,最后發表宣言:“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從2500年前的孔子那里去汲取智慧。”那么,孔子及其代表的儒家有什么智慧呢?今天我們就學習《〈論語〉十二章》。二、花開兩朵表一枝1.研習“學習”專題(1)提問:孔子被后人尊為萬世師表,他會告訴我們應當該如何“學習”?“學習”要注意什么呢?(提示:為了更方便地找到相關內容,請同學們先給各章標上序號。)(2)依次學習第5、4、7、9、11、12章學習第5章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提問:這一章告訴我們,學習要注意什么呢?(學生解釋“罔”“殆”的意義)明確:“罔”是“迷惑”的意思;“殆”有兩個意義,一個是“疑惑”,一個是“危險”,這里解釋成“危險”似乎更好。這一章告訴我們,學習是要思考的。思考是學習的孿生兄弟,如果沒有思考,就不是真正意義的學習。學習第4章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提問:這一章從哪個角度講學習的?(學生解釋“故”“新”的意義)明確:“故”是指舊的知識,“新”是指新的理解、新的體會、新的發現。這一章是從學習方法(溫習)的角度講學習的。追問:溫故知新就可以當老師,當老師哪有那么容易啊?【投影】溫習過去,以知道未來,這樣就可以當老師了。(李澤厚《論語今讀》)小結:從小的方面講,我們每天做到溫故知新,就可以當學習的主人,也就是當小老師了;從大的方面講,溫習歷史,從過去的歷史中吸取經驗教訓,才能成為真正的老師。(3)學習第7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提問:這一章主要講學習哪三個層次?明確:第一層是“知之”,第二層是“好之”,第三層是“樂之”。追問:“知之”“好之”“樂之”有什么區別?【投影】尹氏曰:知之者,知有此道也;好之者,好而未得也。樂之者,有所得而樂之也。(朱熹《論語集注》)教師翻譯后小結:只有到了“樂之”這個層次,學習才變得輕松有趣、欲罷不能。所以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第9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學生補出“其不善者而改之”前省略的“擇”字)提問:這一章是從哪個角度講學習的?明確:學習的態度。追問:不善者哪有可學之處?【投影】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老子》)明確:即便是不善之人,也是一面鏡子,我們要看出他身上的缺點而加以改正。學習第11章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提問:這是從哪個方面說學習?明確:志向。追問:這一章主要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確:運用了對比手法,一方面說明匹夫之志比三軍之帥還要重要,另一方面說明學習也要一個統帥,那就是志向。學習第12章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張》)提問:你覺得子夏是孔子的好學生嗎?(學生解釋“篤”“切”的意義)明確:從內容看,子夏是孔子的好學生。因為博學、篤志、切問、近思的內容,孔子都講過了。“博學”對應于第4章的“溫故而知新”,“篤志”對應于第11章的“匹夫不可奪志也”,“切問”大體對應于第9章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近思”對應于第5章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一章內容簡直是對前面四章內容的總括。當然,也可以說是子夏跟隨孔子學習的心得體會。提問:為什么做到博學、篤志、切問、近思,仁就在其中了?【投影】蘇氏曰:博學而志不篤,則大而無成;泛問遠思,則勞而無功。(朱熹《論語集注》)明確:蘇東坡說如果一個人博學而志向不篤定,就會大而無成;如果一個人泛泛而問,思想玄遠,就會勞而無功。這從反面說明了博學、篤志、切問、近思的重要。仁者愛人,如果做到了知識的廣博、志向的篤定、態度的誠懇、思考的切近,那么“仁”就在其中了。2.總結“學習”專題通過以上六章的學習,我們懂得了學習的關鍵、方法、動力、態度、統帥,最后都歸于“仁”。而“仁”正是儒家的核心思想。教師板書:三、儒學精華照五洲孔子很重視學習,這種崇尚學習的風氣,經歷兩千多年而未衰。不僅中國如此,同屬儒家文化圈的日本、韓國、越南、新加坡等國也是如此。如今,世界上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和地區,基本都是儒家社會,難怪有人說“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第二課時一、道冠古今垂百世北宋宰相趙普說:“半部《論語》治天下。”而近代學者辜鴻銘說得更夸張:“半章《論語》可以振興中國。”《論語》為什么有這么大的威力?二、話分兩頭說一方1.研習“修身”專題(1)提問:孔子是圣人,《論語》告訴我們許多“修身"之道,那么修身要注意什么呢?(2)依次學習第1、2、10、6、8、3章學習第1章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提問:“說”“樂”的意思一樣嗎?“有朋自遠方來”是來喝酒聊天嗎?你能從“慍”的結構猜出它的意思嗎?朋友不了解自己也不生氣的人算君子嗎?(學生解釋“說”“樂”“慍”的意思,積累文言句式“不亦……乎?”)【投影】人不知者,謂當時君卿大夫不知已學有成舉用之也。(劉寶楠《論語正義》)明確:“說”是高興的意思,心里高興,而“樂”是快樂的意思,笑容洋溢在臉上。“樂”的程度比“說”更高。“朋”是指志同道合的人,“有朋自遠方來”為的是切磋學問。從心從昷,“昷”意為“熱”“暖”,本義是“心燥,不冷靜”,引申為“含怒,生氣”。“人”是指當權者,“知”是指賞識。那些不受當權者重用卻不生氣的飽學之士,當然算得上君子。追問:這三個問句揭示了修身的哪三個境界?明確:朱熹對此章評價極高,認為是引導初學者入“道德之門”。這里的三個問句揭示了學習的三個境界。第一境界,是“學而時習之”,包括讀書、練習、復習、實習。這是學習的初級階段。第二境界,是與志同道合者講談、研討,互相啟發,互相促進,將學問進一步提高。因為“獨學而無友,必孤陋而寡聞。”第三境界,是做一個“人不知而不慍”的“君子”——達到前兩個境界之后,也沒有受到當權者的賞識和重用,既當不了官,也發不了財,然而也不怨恨,仍然安貧樂道,孜孜以求,就像身居陋巷的顏淵一樣,那便是只有極少數“君子”才能達到的境界了。學習第2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提問:“傳不習乎?”有兩種不同的翻譯,你贊成哪一種?為什么?甲:老師傳授給我的學業是否復習了呢?
(楊伯峻)乙:所傳授給別人的東西,自己實踐過嗎?
(李澤厚)【投影】曾子三省,皆指施于人者言。傳亦我傳乎人。傳而不習,則是以未嘗躬試之事而誤后學。(郭翼《雪履齋筆記》)明確:答案不求唯一,學生自圓其說即可。譬如:李澤厚的翻譯更合理一些。因為三省的對象是“吾身”,如果自省的內容都是指施加于別人的行為,指向就更加清楚。追問:曾子是從哪三個方面進行反省的?明確:工作(忠)、交友(信)、學習(習)。這三個方面真是反思到家了,難怪著名數學家陳省身的名字、暨南大學的校訓“忠信篤敬”均出自此處。學習第10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提問:這一章寫河水流逝,與修身有什么關系呢?【投影】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老子《道德經》)明確:同樣面對河水,孔子和老子的態度是不同的。老子認為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消極無為。而孔子認為消逝的光陰就像河水一樣永不復返,因此要自強不息,積極進取。這一章講的是修身的積極態度。(4)學習第6章與第8章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述而》)提問:如果分別給這兩章取一個小標題,可以取什么?明確:顏回之樂、孔子之樂。追問:古語云“咬得菜根香,尋出孔顏樂”,“孔顏樂”有什么共性,又有什么個性?明確:孔顏樂的共性是安貧樂道。區別在于,顏回之樂更多的是強調簞食瓢飲,慎于治身,而孔子之樂更多的是強調君子愛財,取之有道。(5)學習第3章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提問:我們可以給這一章冠一個什么名字?明確:孔子小傳。追問:這一章是孔子對自己一生的總結,你對哪一句不太理解?明確:學生可能對以下兩處不太理解:
①三十而立:按照教育家徐特立先生的理解,是指三十歲的時候,所讀的書(當時是竹簡)堆起來大約有人站起來那么高了,極言讀書之多。②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按照美學家朱光潛先生的理解,孔子到快要死的時候才做到“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可見并非易事。因為“從心所欲”者往往“逾矩”,“不逾矩”者又往往不能“從心所欲”。兩個方面同時做到了,就是道德家的極境。追問:這里的“矩”究竟是指什么?明確:法度、標準、準則。儒家以君子作為修身的目標,“矩”可以理解成君子的行為準則。2.總結“修身”專題我們今天所學的內容,包括修身的境界、手段、態度、高標、底線,以及“從心所欲,不逾矩”的極境。不管哪一章,都是圍繞第1章的“君子”來展開的。教師板書:三、雙江匯流潤九州(1)提問:通過“學習”“修身”專題的學習,你發現了什么規律?明確:在儒家看來,學習的過程就是修身的過程。(2)追問:從哪幾章可以看出這一點?明確:每一章幾乎都是重疊的。典型的如第1章,“學而時習之”是關于學習的內容,“人不知而不慍”是關于修身的內容。第2章里反思修身的三個方面,其實也是反思學習的三個方面。第3章孔子概括自己為學一生,與年俱進,其實就是自道修養經驗。第9章中,“我”師法別人的東西既可以是學問方面,也可以是修身方面,所謂“轉益多師是汝師”。第10章,學習和修身都要保持積極進取的姿態。第11章,學習要立志,修身也要立志。第12章,“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不管是學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冷庫拆裝協議合同
- 施工合同續簽協議
- 合同協議平臺
- 門窗轉包合同協議書
- 托育園勞動合同協議
- 工廠運輸協議合同
- 口頭合同協議
- 企業間借款合同展期協議
- 集體合作社協議合同范本
- 醫院康復科承包協議合同
- 江蘇省徐州市(2024年-2025年小學六年級語文)部編版小升初真題(下學期)試卷及答案
- 設計單位施工期間配合及技術服務措施
- 施工現場圍擋搭設驗收記錄表
- 教育家精神的內涵、價值及培育路徑
- 文獻檢索(寧夏醫科大學)知到智慧樹章節答案
- 九年級英語中考專項提升之任務型閱讀(含答案) 牛津譯林版
- 2024年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與職業發展
- 電力公司內部審計實施方案
- 藥品集采培訓課件
- 地方導游基礎知識電子教案 專題五 學習情境一 廣東省課時教案
- 更換窗戶施工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