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普通話共做港澳“推普人”_第1頁
學好普通話共做港澳“推普人”_第2頁
學好普通話共做港澳“推普人”_第3頁
學好普通話共做港澳“推普人”_第4頁
學好普通話共做港澳“推普人”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好普通話,共做港澳“推普人”——2023年港澳教師普通話能力提升培訓班側記港澳教師在結業儀式上用普通話表演古典詩詞吟唱。受訪者供圖兩位香港教師在課后練習普通話,交流學習心得。記者

李薇攝7月21日上午,港澳教師到故宮博物院開展體驗式學習。記者

李薇攝掃碼看視頻【大灣觀察】7月13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立法會首次使用普通話回答議員提問;更早之前,香港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招募“一帶一路”項目專員,崗位要求應聘者“會流利或良好的普通話”;2022年澳門公務員35項培訓課程中,有14項是和語言相關的培訓課程……港澳地區對作為國家通用語言的普通話的需求越來越高。為支持和服務港澳地區開展普通話教育,自2016年起,教育部連續8年舉辦港澳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普通話能力提升培訓,培訓教師超1000人次。今年6月,2023年港澳教師普通話能力提升培訓班開班并開啟線上培訓。7月19日至25日,培訓班線下課程在北京師范大學舉辦。7天的時間里,來自港澳中小學及幼兒園的80名教師學習普通話發音技巧,提升普通話表達能力,并到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開展體驗式學習。結業儀式上,港澳教師代表表示,參加培訓班不僅提升了個人的普通話水平,更為日后的教育教學積累了素材和方法,為培養更多港澳優秀人才打下基礎。突出針對性,提升普通話發音技巧鄧友杰是澳門浸信中學的一名普通話科教師,他的普通話已達到二甲水平。“我的成績離一乙只差2分,這次來參加培訓,爭取能達到一乙。”鄧友杰說。為提升港澳教師的普通話水平及普通話測試成績,6月的線上培訓安排了3節語言課,由北師大文學院教授孫銀新系統地講解普通話語音。“來到北師大,我們為老師們安排了粵語區域普通話水平提升策略和上機培訓課程。”此次培訓的設計者之一、北師大文學院副教授聶大昕介紹,線上課程是講解每個音該怎么發,線下培訓側重普通話測試的評分標準及應試技巧,幫助老師們查缺補漏,糾正容易說錯的音。“這幾次普通話提升課程,我們都是根據粵語發音的特點有針對性地糾正老師們的普通話發音。”聶大昕舉例說,粵語里面有很多入聲的字,讀起來特別短,比如一冊書的“冊”字,普通話是四聲,老師們會習慣性地讀成入聲,就需要特地幫助糾正。對于粵語方言使用者來說,前后鼻音、平翹舌音、輕聲、兒化音、多音字、“一”“不”等字的變調都是特別容易讀錯的地方。針對這些問題,授課老師也會分享一些發音技巧。“洪爽老師教的前后鼻音發音技巧就很受用,他說如果發前鼻音,就用舌頭往上頂牙齒,發后鼻音就把舌頭往后收一收。”來自香港奧恩國際幼稚園的蔡慶菁覺得這個方法十分有效。培訓班采用學測結合的方式,所有老師都會在最后一天參加普通話水平測試,以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因此,普通話基礎較弱的老師還會在課后選擇加練。晚上7點半,記者來到北師大文學院。剛出電梯,就聽到教室傳來大聲誦讀的聲音。“大家的學習熱情非常高,晚上有二三十名老師來練習,7點開始,有時9點多才會結束。”聶大昕說,每天晚上學院也會派老師和研究生當陪練,為大家答疑解惑。這是澳門中德學校的譚艷嫻連續第四次參加培訓班。她解釋說:“作為一名普通話科老師,我首先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普通話水平,還希望能學到更多教授普通話的方法。”在當天下午的普通話模擬測試中,譚艷嫻的成績較之前提高5分,她把成績的提高歸功于過去幾天的線下課程。和譚艷嫻一樣,接受采訪的幾位港澳教師都非常珍惜此次到北京學習的機會,老師們表示,身處普通話的語言環境中、每天高頻次的練習再加上老師們有針對性的講授和糾正,對提高普通話水平幫助很大。學習普通話,更是學習中華文化7月24日下午的結業儀式上,80位港澳教師分為4組進行匯報展演,用普通話以吟唱的方式演繹《詩經·關雎》《所見》《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問劉十九》四首古詩詞。古典詩詞吟唱,是一門用誦、吟、歌、唱等形式呈現中國古典詩詞的優秀傳統藝術。老師們表演的,正是他們培訓班的課程內容之一,中華文化體驗性學習“時令之美——誦吟歌唱學古詩”。除普通話能力提升講座之外,培訓班還有中華經典文化講座和中華文化體驗性學習兩項內容。開班之初,對于第一次到北京的港澳教師來說,故宮博物院和國家博物館的觀摩學習令人期待。7月21日一早,港澳教師在住地集合,乘大巴前往故宮。早上八點半,老師們從午門進入,在故宮講解人員的帶領下沿著故宮中軸線體驗學習。從太和殿、保和殿走過,香港廣東道官立小學教師李達然不時拿出手機拍照記錄。“我上課時會給學生們介紹中國古代文化,這次參觀后回到香港,我就可以把新的資料和感受分享給他們。”李達然一邊走一邊對記者說。香港新生命教育協會平安福音中學教師周淑仁希望未來也能帶自己的學生來故宮,“那樣可以讓他們對中國歷史有更直觀的感受,提升他們對歷史的興趣”。澳門圣公會中學教師蕭曉華則想到了澳門課本里的《故宮博物院》,“這篇課文我講過很多遍,這次來參觀,回去再講又是不一樣的感受”。與其他港澳教師相比,蕭曉華的經歷有些特殊。2012年,她本科畢業于北師大文學院,畢業后回到澳門成為一名語文老師。“這次一聽說培訓班是在北師大文學院舉行,我毫不猶豫就報名了。”蕭曉華說,她上學時的班主任李小龍恰好也是此次培訓班的授課教師之一,開設“好玩兒的四大名著”講座。“四大名著都有一個共同點:石頭!”在李小龍的課堂上,他以“石頭”為線,將四大名著故事娓娓道來:一百單八將怎么來的?《紅樓夢》的原名叫什么?孫悟空又是從哪來的?孫吳為什么可以三分天下?“四大名著我們自己也會讀,但絕對沒想到會這么好玩,老師講得通俗易懂。”聽完講座,蔡慶菁用“眼前一亮”來形容自己的感受。“學習普通話,不能僅僅停留在語言的學習上,還離不開文化的學習和體驗。”聶大昕說,從線上到線下,從古代家訓到漢字漢語,從唐宋詩詞到四大名著……培訓期間,港澳教師領略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意蘊和精神價值。“通過文化體驗加學術講座的培訓模式,我們得以沉浸式地學習普通話,并在學習的過程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文化上的一種血脈連接。”結業儀式上,蔡慶菁作為香港教師代表發言時說。薪火相傳,把所思所學融入教育教學陳霖是香港啟思幼稚園的一名教師,非常喜歡甲骨文。教小朋友文字時,陳霖最喜歡的方法之一就是請他們看甲骨文,“甲骨文能讓孩子們充分發揮想象力。以圖像的方式學習,孩子們對漢字的認識更形象,更深刻。”北師大文學院教授王寧關于“傳統文化與漢字漢語”的講座,讓陳霖認識到漢字漢語對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對漢字的喜愛更進一步。“希望老師們能成為‘火種’,將在北師大的所學、所悟、所識、所見以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遞到港澳,推廣和規范普通話。”北師大副校長周作宇表示。和簫曉華一樣,澳門聯國學校教師姚詠琳和澳門大學附屬應用學校教師翟安怡均畢業于北師大。重返母校,和當初作為學生時的心態不一樣,她們想得更多的是,如何能把這次學到的內容傳授給自己的學生。翟安怡表示:“對于澳門學生來說,他們發翹舌音會比較困難。回去后,我會將這邊學到的糾正口音的方法也教給他們。”姚詠琳則對李小龍講的四大名著印象深刻:“如何向學生推廣四大名著一直是個難題,李老師提供了一個好玩兒的角度,我們可以借鑒。”“普通話作為國家通用語言,對港澳深化與內地更加緊密的合作、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司長周為希望老師們共同為港澳青少年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