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地理技能方法歸納專題四地理圖表技能第1講地球運動第一頁,共59頁。
地球運動是地理環境的形成以及地理環境各要素運動與變化的基礎,因而“認識地球的運動特點及其地理意義”是高中地理核心主干知識。對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和考查更多的依賴各種形式的圖像,對地球運動基本圖像系統判讀技巧的熟練掌握程度直接關系到對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效果。涉及到的圖像主要有日照圖、日期圖、太陽高度變化示意圖、晝夜長短變化示意圖等。第一頁第二頁,共59頁。一、日照圖
日照圖是反映某時刻太陽光照情況的示意圖,也叫光照圖。一般由“經緯網+晨昏線”構成。由于觀察的角度不同,日照圖的形式變化多樣。日照圖主要類型有側視圖、極地俯視圖、圓柱投影圖、斜視圖等。(1)側視圖:圖4-1-1第二頁第三頁,共59頁。(2)極地俯視圖:圖4-1-2(3)圓柱投影圖:圖4-1-3第三頁第四頁,共59頁。(4)斜視圖:圖4-1-4日照圖的判讀中,要注意以下關系:圖4-1-5第四頁第五頁,共59頁。1.晨昏線與經緯線的關系:
晨昏線是過地心且平分地球的一個大圓,所在平面與太陽光線垂直,圖中∠α=∠β,即晨昏線平面與其和赤道之間交點所在經線圈的夾角=直射點的緯度。故春、秋分,晨昏線與某條經線重合,且過南北極點,與所有緯線相交。
春、秋分日以外的時間,晨昏線和經線相交,夾角等于直射點的緯度(二至日最大,為23°26′)。晨昏線與緯線有相交、相切、相離的關系。第五頁第六頁,共59頁。2.日照圖中“五點”之間的關系:
“五點”指太陽直射點、兩交點(晨昏線與赤道的兩交點)、兩切點(晨昏線與某兩條緯線的切點)。準確把握日照圖中“五點”之間的關系,是解決這類題目的關鍵。圖4-1-6第六頁第七頁,共59頁。3.日照圖中包含的基本等量關系:直射點的緯度=晨昏線與地軸(或交點所在經線)的夾角(晨昏線與赤道的交點)=同一半球極點的太陽高度角=切點緯度的余角(兩切點是指晨昏線與某兩條緯線的切點,也是晨線與昏線的分界點)=極晝區某點正午、子夜太陽高度和的1/2。第七頁第八頁,共59頁。二、日期圖
日期圖是反映某時刻地球表面日期分布的示意圖。一般由“經緯網+日界線”構成。根據日界線特征和日期換算原則解題。步驟:首先確定(區分)國際日期變更線和自然變更的日界線;再由國際日期變更線(180°經線)和自然變更的日界線(0時經線)之間的經度差來推算時間。圖4-1-7第八頁第九頁,共59頁。三、太陽高度日變化圖太陽高度日變化圖的判讀具有如下規律:圖4-1-8
1.太陽高度為0°的時刻表示日出日落時刻——推算白晝長短(如圖4-1-8中:①地晝長小于12小時、②③地晝長等于24小時、④地晝長等于12小時)。第九頁第十頁,共59頁。
2.一天中最大太陽高度即為正午太陽高度H——根據正午太陽高度角計算公式可以推算當地緯度或太陽直射緯度。 3.最大太陽高度H出現時刻即為當地正午(地方時12時)——推算當地經度或標準時間所在經度。
4.南、北兩極點在某一天中太陽高度通常被看作是一個常數C(C=太陽直射點的緯度)。所以其太陽高度日變化在圖中是一條直線(如圖4-1-8中②地太陽高度日變化線呈一直線,表明②地是與太陽直射點在同一半球的某極點,且根據②地太陽高度值為h,可以斷定太陽直射點的度數為南緯或者北緯h)。 5.多個地點太陽高度日變化圖的判讀時要注意對它們東西方向、南北方向和高低緯度的判斷。第十頁第十一頁,共59頁。
四、正午太陽高度年變化圖
正午太陽高度年變化圖基本類型包括直角坐標折線圖(圖4-1-9)和半圓傾角路徑圖(圖4-1-10)。找準拐點(極值)所對應的日期(節氣)是解題(推算當地緯度等)的關鍵。圖4-1-9圖4-1-10第十一頁第十二頁,共59頁。
1.利用最小正午太陽高度出現的節氣判斷南北半球——冬至(12月22日)正午太陽高度最小,當地位于北半球;夏至(6月22日)正午太陽高度最小,當地位于南半球。
2.利用有無太陽直射現象來判斷緯度范圍——有太陽直射現象,該地位于南北回歸線之間;無太陽直射現象,該地位于南北回歸線以外。3.利用公式H=90°-|θ-δ|計算當地緯度。第十二頁第十三頁,共59頁。五、直立物體影子日(年)變化圖直立物體影子的方向和長短與太陽方位和太陽高度直接相關。太陽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太陽高度越小,日影越長;日影方向總是背向太陽。1.一天當中,正午時,日影最短(太陽高度角最大);日出或日落時,日影最長。
2.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全年正午日影朝向正北。太陽直射23°26′N,全年正午影長最短;太陽直射23°26′S,全年正午影長最長。第十三頁第十四頁,共59頁。
3.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地區:全年正午日影朝向正南。太陽直射23°26′N,全年正午影長最長;太陽直射23°26′S,全年正午影長最短。
4.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正午日影朝向隨季節而變化。 關鍵是結合影子方向和影長極值判斷對應的日期(節氣);有時也要注意影子日(年)變化圖與太陽高度日(年)變化圖之間的轉換。第十四頁第十五頁,共59頁。六、晝長變化示意圖晝長變化示意圖的判讀具有如下規律:圖4-1-111.赤道上總是晝夜平分(晝長為12小時),圖中表達應該是一條數值為12小時的直線。第十五頁第十六頁,共59頁。
2.北半球在夏至(6月22日)晝最長,緯度越高,晝越長;南半球在冬至(12月22日)晝最長,緯度越高,晝越長。 3.極圈及其以內有極晝極夜現象,緯度越高極晝極夜持續時間越長。4.緯度越高,晝夜變化幅度越大。第十六頁第十七頁,共59頁。
七、變式圖、簡化圖
變換方式:平移(圖4-1-12)、旋轉(圖4-1-13)。處理措施:復原、補全、(俯視圖、側視圖)視角轉換。圖4-1-12圖4-1-13第十七頁第十八頁,共59頁。試在圖4-1-12、圖4-1-13中各自左下部分畫出晨昏線,用陰影表示黑夜。第十八頁第十九頁,共59頁。圖4-1-14圖4-1-15第十九頁第二十頁,共59頁。【典例1】圖4-1-16中弧ACB是晨昏線,C地點位于格陵蘭島上。據圖回答下列問題。圖4-1-16第二十頁第二十一頁,共59頁。(1)假設A點經度為125°W,那么B點的經度為______;飛機從A地點飛往B地點,最近的航線是()
A.從A地點出發沿緯線向東飛到B點 B.從A地點出發沿弧ADB飛到B地點 C.從A地點出發沿弧ACB飛到B地點 D.從A地點出發沿經線向北經北極點,再沿經線向南飛到B地點第二十一頁第二十二頁,共59頁。(2)假設A點經度為135°W,那么B點的緯度為______;(3)若圖中A地點正當日出,此時刻北京時間是()A.11時C.17時B.23時 D.5時(4)若圖中A地點正當日落,兩個小時后,太陽直射點的地理位置是()A.20°S,75°WC.23°26′N,165°E
B.20°N,105°ED.20°26′S,105°E第二十二頁第二十三頁,共59頁。【思路分析】充分利用日照圖中“五點”關系等基本數量關系解決問題。
①C地點位于格陵蘭島上→C點的坐標為70°N,45°W。
③調用知識:球面上兩點之間最短距離是這兩點所在大圓上的那段劣弧,弧ACB是晨昏線(地球上的一個大圓)→從A地點飛往B地點,最近的航線是A、B兩點所在大圓上的一段劣弧——弧ACB。第二十三頁第二十四頁,共59頁。
④若A點經度為135°W→A點與C(晨昏線與某緯線的切點)點間的經度差為90°→A、B兩點就是兩交點——在赤道上→B點的緯度為0°。 ⑤若圖中A地點正當日出→弧AC是晨線→C點所在的45°W經線是晝半球的中央經線(即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經線),地方時為12時→北京時間為23時。【答案】(1)35°EC(2)0°(3)B(4)B第二十四頁第二十五頁,共59頁。【學以致用】圖4-1-17第二十五頁第二十六頁,共59頁。1.由圖文信息可知()C
A.M位于N的西北方向 B.悉尼正值少雨的季節 C.此季節是南極考察的最佳時期 D.這一天甲地日出時刻早于乙地
點撥:題干和圖中信息可知道,MN為晨昏線,大陸上的等溫線向南凸,說明是1月左右,南半球為夏季,南極點附近出現極晝,所以是南極考察的最佳時期。第二十六頁第二十七頁,共59頁。2.圖示時刻()B
A.東經10°各地處于夜 B.澳大利亞與巴西不在同一日 C.全球屬于夜的范圍大于晝 D.地球位于公轉軌道遠日點附近
點撥:東經10°有晝有夜;晝半球和夜半球是相等的;1月是近日點附近;N點地方時為0時,澳大利亞在新一天,巴西在晚一天,所以選B。第二十七頁第二十八頁,共59頁。【典例2】圖4-1-18中心點表示北極,陰影區為3月21日,非陰影區為3月22日。讀圖回答下列問題。圖4-1-18(1)此時北京時間為________日________時。(2)此時與北京處于同一日期的地區占全球的________。(3)再過________小時全球處于同一天。第二十八頁第二十九頁,共59頁。【答案】(1)224(2)1/3(3)16第二十九頁第三十頁,共59頁。【學以致用】3.圖4-1-19表示從北極上空的俯視圖,弧AOB為晨昏線,其中AO弧是晨線。讀圖回答下列問題。圖4-1-19(1)此時北京時間為________時。(2)此時與北京處于同一日期的地區占全球的________。(3)再過________小時全球處于同一天。第三十頁第三十一頁,共59頁。
點撥:根據與晨昏線的關系區分兩條日界線(180°和0時所在經線)。從北極上空看,地球自轉方向為逆時針;AO弧是晨線,表明晨昏線(弧AOB)的左側為晝半球,晝半球的中央經線(30°W)的地方時為12時,150°E經線即為0時經線。
(1)北京時間(120°E)應為22時;
(2)此時與北京處于同一日期的地區跨經度330°(150°E向西到180°),占全球的11/12;
(3)自然日界線150°E經線自東向西轉330°與國際日界線180°經線重合時,全球處于同一天,需22小時。答案:(1)22(2)11/12(3)22第三十一頁第三十二頁,共59頁。
【典例3】(2011年佛山調研)圖4-1-20表示某日北半球某緯線上不同經度的太陽高度分布規律。此刻,北京時間為()圖4-1-20A.3:20B.9:20C.15:20D.21:20第三十二頁第三十三頁,共59頁。【答案】A第三十三頁第三十四頁,共59頁。
【學以致用】
(2011年濟南調研)圖4-1-21中L表示北半球某地太陽高度角的日變化狀況。讀圖回答4~5題。
圖4-1-21 4.此日實驗中學校園內(約36.5°N)的正午太陽高度角約是()A.32.5°B.75.5°C.45.5°D.66.5°第三十四頁第三十五頁,共59頁。5.假設圖示太陽高度角為該地一年中最大的太陽高度角,則(
)A.地球上的溫帶范圍將會縮小B.濟南的正午太陽高度年變化幅度將會減小C.回歸線將穿過我國的海南島D.夏至日北半球所有地點白晝時間都將變短第三十五頁第三十六頁,共59頁。答案:4.B5.B第三十六頁第三十七頁,共59頁。
【典例4】(2011年汕頭聯考)讀某日以d點為中心的周邊地區太陽高度分布圖(圖4-1-22),a、b、c、三地點中,這一天)正午太陽高度達一年中最大值的是( 圖4-1-22A.aC.cB.bD.a、b、c第三十七頁第三十八頁,共59頁。
【思路分析】d位于北回歸線上,且太陽高度角達90°→此時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回歸線上→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正午太陽高度角達一年中最大值。【答案】D第三十八頁第三十九頁,共59頁。
【學以致用】
(2011年汕頭二模)圖4-1-23為3月21日北半球某緯度線上某時刻太陽高度分布情況,讀圖回答6~7題。
圖4-1-236.該地的地理緯度是()A.30°NB.30°SC.60°ND.60°S7.甲地的經度可能是()A.0°B.60°WC.120°ED.150°E第三十九頁第四十頁,共59頁。答案:6.A7.D第四十頁第四十一頁,共59頁。
【典例5】(2011年廣州模擬)讀圖4-1-24,a、b兩城夏至日和冬至日正午旗桿(等高)的影長及朝向,據此回答(1)~(3)題。圖4-1-24第四十一頁第四十二頁,共59頁。)(1)關于a、b兩城的說法,正確的是(A.a地地轉偏向力比b地小B.a地自轉角速度比b地大C.b地晝長的變化幅度比a地大D.b地自轉線速度比a地大(2)若a、b城位于同一大陸,則該大陸可能是()A.澳大利亞大陸C.非洲大陸B.亞歐大陸D.北美大陸第四十二頁第四十三頁,共59頁。)(3)當a地桿影長為0時,則(A.地球公轉速度較快B.北京的白晝比廣州長C.華北平原開始播種小麥D.恒河正處在枯水期第四十三頁第四十四頁,共59頁。【答案】(1)D(2)C(3)B第四十四頁第四十五頁,共59頁。【學以致用】
(2012年福建卷)圖4-1-25中N為北極點,A、M、B位于地球表面,NP為經線,NM的球面最短距離為2553千米。據此完成第8題。圖4-1-25第四十五頁第四十六頁,共59頁。8.若在M地垂直立竿,則圖4-1-26中MM′所示日照竿影朝向正確的是()圖4-1-26A.甲B.乙C.丙D.丁第四十六頁第四十七頁,共59頁。
點撥:由于N為北極點,NM的球面最短距離為2553千米,時,M地出現極晝現象,太陽在當地地方時0時從正北方向升起,此時日照竿影朝向正南;5月1日,太陽直射點仍位于北半球,M地太陽從東北方向升起,此時日照竿影朝向西南;10月1日正午,太陽位于M地正南,此時日照竿影朝向正北;秋分日地方時12時,即M地正午時刻,太陽位于正南,此時日照竿影朝向正北。答案:D第四十七頁第四十八頁,共59頁。
【典例6】(2011年佛山二模)根據紫金山天文臺的計算,北京時間12月22日7時40分,我國迎來2010年的冬至。讀圖4-1-27,判斷2010年我國進入冬至時,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甲地晝長等于乙地晝長 B.丙地的地球自轉線速度最慢圖4-1-27C.丁地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D.太陽直射點位于(23°26′N,175°W)第四十八頁第四十九頁,共59頁。【思路分析】主要根據各地白晝時間長短來確定緯度位置。①此時為北半球冬至→太陽直射南回歸線;②甲地夜長18小時,乙地晝長6小時→甲地晝長等于乙地晝長(6小時);③丙地夜長12小時,晝夜平分→丙地位于赤道→丙地地球自轉線速度最快;④丁地晝長24小時→丁地位于南極圈及其以內→其大氣環流主要為極地高氣壓帶。【答案】A第四十九頁第五十頁,共59頁。【學以致用】
(2012年山東基本能力卷)某同學對我國某地(地處120°E)每天的日出時間進行了一段時間的持續觀測與記錄,繪成圖4-1-28。據此完成9~11題。圖4-1-28第五十頁第五十一頁,共59頁。9.該同學的觀測與記錄持續了()A.3個月B.6個月C.9個月D.12個月10.圖中a點對應的節日可能是()A.端午節C.國慶節B.勞動節D.元宵節11.在圖中b點對應的日期,世界各地可能會發生的現象是()A.日本春光明媚C.南非華人歡度春節B.北極出現極夜D.澳大利亞冬雪紛飛第五十一頁第五十二頁,共59頁。
點撥:第9題,春、秋分日,全球晝夜平分→6:00日出,由圖可知,該同學從秋分開始觀測,一直到次年秋分→持續了12個月;第10題,圖中a點在秋分(9月23日)之后,冬至(12月22日)之前→只有C(國慶節)滿足條件;第11題,圖中b點對應的日期應在春分(3月21日)之后的一段時間→太陽直射北半球,日本春光明媚。答案:9.D10.C11.A第五十二頁第五十三頁,共59頁。
【典例7】(2011年汕頭摸底)讀圖4-1-29,A、B位于晨線,A是晨昏線上的緯度最高點,A的緯度為70°S,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