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名詞解釋1原絲體大多數苔蘚植物的孢子萌發后首先產生一種有分枝具有葉綠體的絲狀體或片狀體,稱為原絲體.2原葉體蕨類植物的配子體又叫原葉體。原葉體上具精于器或頸卵器。3核相交替在植物生活史中,具單倍體核相和二倍體核相的交替現象,稱之為核相交替;4世代交替具二倍體的孢子體世代和單倍體的配子體世代互相交替的觀象,稱之為世代交替。世代交替有同形世代交替與異形世代交替之分。生活史中具核相交替的不一定有世代交替,有世代交替的就一定有核相交替。5個體發育植物種類的每一種體均有發生、生長、發育以至成熱的過程,這一過程稱為個體發育。6系統發育某一類群的形成和發展過程,稱之為系統發育。個體發育與系統發育是推進生物進化的兩種不可分割的過程,系統發育建立在個體發育的基礎之上,而個體發育又是系統發育的環節。7無性世代在植物生活史中,從受精卵或合子開始,由合子或受精卵發育成長為孢子體,到孢子體產生孢子母細胞為止的時期,稱為無性世代(或孢子體世代,,從核相方面來看,是具二倍體染色體的時期。8有性世代從孢子體減數分裂產生孢子開始,由孢子發育成長為配子體,到配子體產生兩性配子為止的時期,稱為有性世代(或配子體世代),從核相方面看,是具單倍體染色體的時期。在具世代交替生活史中.無性世代和有性世代交替出現。9載色體植物細胞中具有色素的質體。重要指藻類植物細胞中具有葉綠素的大型和復雜的構造。10蛋白核某些藻類植物載色體上的一種特殊構造,有一蛋白質的關鍵部分,外圍以若干淀粉小塊,這是藻類植物蛋白質和淀粉的一種貯藏形態。11卵式生殖配子在形狀、大小和構造上都不相似,大而無鞭毛不能運動的為卵,小而有鞭毛能運動的為精子,精子游動到卵相結合為卵式生殖。12異形胞在某些藍藻的藻絲上常具有特殊細胞,叫異形胞,由營養細胞形成的,一般比營養細胞大,具有營養繁殖和直接固定大氣中游離氮等功能。13球果球果由大孢子葉球發育而來的球狀構造,球果由多數種鱗和苞鱗及種子構成,是裸子植物松柏綱特有的構造。14種鱗在松柏綱植物中,經傳粉受精后,珠鱗發育成為種鱗。球果成熟后:種鱗木質化或成肉質,展開或不展開。15孑遺植物孑遺植物曾繁盛于某一地質時期.種類諸多,分布很廣,但到較新時代或現代,則大為衰退,只一、二種孤單地生存于個別地區,并有日趨絕滅之勢的植物,被稱為孑遺植物,如我國的銀杏、水杉和僅產于美國的北美紅杉。16活化石活化石孑遺植物常有大量化石,故常把現存的孑遺植物稱為“活化石”。17雙名法由林萘創立的植物命名措施,每一種植物的學名都由兩個拉丁詞或拉丁化形式的字構成,第一種詞是屬名,名詞,第一種字母大寫;第二個詞是種加詞,形容詞,所有的字母均小寫。一種完整學名還需加上最早給這個植物命名的命名人姓氏縮寫,即學名=屬名+種加詞+命名人姓氏縮寫。18接合生殖綠藻門接合藻綱特有的有性生殖現象。成熟期的藻體互相靠近,對應部分細胞壁形成突起并接合,接合部分的壁融合后形成接合管,同步接合管兩端原生質體濃縮形成配子,由一方流入另一方細胞融合為合子。在合適條件下,壁消失放出合子,合子萌發產生新藻體。如水綿。19復大孢子硅藻以細胞分裂為主,新形成的兩個硅藻中,一種與母體等大,而另一種則較母體為小。如此分裂下去,多數個體將越來越小。當細胞分裂縮小到一定程度時,即可通過有性生殖產生復大孢子,將細胞的體積恢復到該種細胞的正常大小。20果孢某些紅藻的雌性配子囊,其膨大的基部具有具卵功能的核。21頸卵器苔蘚植物的雌性生殖器官,外形如瓶狀,上部細狹,稱頸部,下部膨大稱腹部。頸部的外壁由一層不孕細胞構成,中間的頸溝內有一串頸溝細胞,腹部的外壁由多層不孕細胞構成,其內有1個腹溝細胞和1個大型的卵細胞。蕨類植物和裸子植物也有頸卵器。22孢蒴苔蘚植物孢子體頂端的孢子囊,其構造因植物種類不一樣而異。23物種是生物分類的基本單位。是具有一定的形態和生理特性,個體間能進行自然交配并產生正常可育的后裔;不一樣種的個體雜交,一般不能產生正常可育的后裔,存在生殖隔離;一種物種是由1至無數個居群構成的,居群由數個到無數個個體構成,物種是生物進化與自然選擇的產物。24同型葉有些蕨類的營養葉和孢子葉是不分的,形狀相似并且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稱為同型葉。25異型葉有些蕨類的營養葉和孢子葉形狀完全不一樣,稱異型葉。26孢子同型蕨類植物產生的孢子大小相似的,稱為孢子同型。27孢子異型蕨類植物產生的孢子大小不一樣的,即有大孢子和小孢子之分的為孢子異型。28大型葉大型葉有葉柄和葉隙,具多分枝的葉脈,是由多數頂枝通過扁化而形成的。29小型葉蕨類植物的小型葉為原始類型,只有1個單一的不分枝的葉脈,無葉隙和葉柄,是由莖的表皮突出形成的。30孢子葉穗在小型葉蕨類中孢子囊單生在孢子葉的近軸面的葉腋或葉的基部,孢子葉一般集生在枝的頂端,形成球狀或穗狀,稱孢子葉穗或孢子葉球。31孢子囊群較進化的真蕨類,孢子囊常生在孢子葉的背面、邊緣或集生在一種特化的孢子葉上,往往由多數孢子囊匯集成群,稱孢子囊群或孢子囊堆。33花藥瓣裂樟科植物的花藥在成熟時,在花藥上裂成4瓣來釋放花粉,這樣的開裂方式叫花藥瓣裂。34花藥孔裂茄科等植物的花藥在成熟時,在花藥頂端裂成孔來釋放花粉,這樣的開裂方式叫花藥孔裂。35二體雄蕊一朵花中的雄蕊,九個花絲聯合,一種單生,呈兩束。如蝶形花亞科植物。36單體雄蕊雄蕊多數,花藥分離,花絲彼此聯合成一束或管狀,這樣的雄蕊稱單體雄蕊。是錦葵科的重要特性之一。37多體雄蕊一朵花中的雄蕊花絲聯合為多束。如蓖麻。38聚藥雄蕊為雄蕊的連合方式之一。雄蕊的花絲分離而花藥連合,稱為聚藥雄蕊,是菊科的一大進化特性,是菊科植物對蟲媒傳粉的一種適應。39合蕊柱蘭科植物的花中1或2枚雄蕊和花柱(包括柱頭)完全愈合而成一柱體,稱合蕊柱。合蕊柱一般半圓柱形,基部有時延伸為蕊柱腳,頂端常有藥床。合蕊柱是蘭科植物最突出的特性。40蝶形花冠為不整潔離瓣花冠的一種。其花瓣5片,形狀、大小不一,且呈下降覆瓦狀排列,即最上方1片最大,為旗瓣,位于最外方;最下方兩枚最小,為龍骨瓣,位于最內方,二龍骨瓣常上部合生;左右兩側的兩瓣較小,稱翼瓣。蝶形花冠由旗瓣、翼瓣、龍骨瓣按下降覆瓦狀排列的兩側對稱的離瓣花冠,是蝶形花科的重要特性之一。41假蝶形花冠最上方1片最小,位于最內方,最下面兩片離生而最大,位于最外方,花瓣呈上升覆瓦狀排列,是蘇木科的重要特性之一。42十字形花冠十字花科植物花冠由4片花瓣構成,排列成十字形,稱為十字形花冠,如白菜、蘿卜等。43唇形花冠玄參科、唇形科等科的植物,花冠常呈二唇形,裂片4-5,合生,叫唇形花冠,如地黃、金魚草、薄荷。44舌狀花冠是菊科頭狀花序中一種花冠成舌狀,兩側對稱的小花。菊科舌狀花亞科植物的頭狀花序全由舌狀花構成。管狀花亞科部分植物頭狀花序的邊緣花也是舌狀花。45筒狀花冠菊科管狀花亞科植物中間的盤花是筒狀花冠。是一種輻射對稱,花瓣合生的小花。46托葉鞘蓼科植物特性之一,變態后的托葉形成鞘狀,抱莖,并且變態托葉為干膜質,即是膜質托葉鞘。47托葉環(痕)木蘭科植物托葉大,包被幼芽,脫落后在節上留下環狀托葉痕。48籜葉竹類桿上的變形葉,形小而無明顯的中脈。49殼斗殼斗科植物的總苞呈杯狀或囊狀,稱為殼斗。殼斗半包或全包堅果,外有鱗片或刺,是殼斗科特有的構造。50穗狀花序花軸直立,上面的兩性花無花柄,直接生長在花軸上呈穗狀。如車前、大麥。51柔夷花序為無限花序的一種,由多數無柄或短柄的單性花著生于花軸上,花被有或無,花序下垂或直立,開花后一般整個花序一起脫落,如楊柳科,山毛舉科植物的雄花序。52肉穗花序花軸肥厚粗短,肉質化,上著生單性的無柄花。如玉米雌花序。53佛焰花序包圍在肉穗花序外面或位于肉穗花序下的一片大型苞片,稱佛焰苞。佛焰苞常呈漏斗狀,顏色鮮艷。具佛焰苞的肉穗花序又稱佛焰花序,如芋、半夏等天南星科植物的花序。54莢果由單心皮發育的果實,成熟時沿腹縫線和背縫線同步開裂。如大豆、刺槐。55角果由兩心皮發育的果實,側膜胎座,由心皮邊緣子房室內生出一隔閡,叫假隔閡。成熟時果實沿兩條腹縫線裂開,兩片心皮脫落,種子附著在假隔閡上,分為短角果和長角果。如十字花科植物。56柑果由復雌蕊發育形成,外果皮革質,有精油腔,中果皮疏松,分布有維管束,中間隔成瓣的內果皮,向內生許多肉質多漿的汁囊,是重要的食用部分;中軸胎座,每室種子多數。如柑橘。是漿果的一種,由多心皮具中軸胎座的子房發育而成。它的外果皮堅韌革質,有諸多油囊分布。中果皮疏松髓質,有維管束分布其間,內果皮膜質,提成若干室,室內充斥含汁的長形絲狀細胞,這是果實的可食用的部分,如柑、柚的果實。57瓠果為瓜類所特有,是下位子房發育形成的假果。花托與外果皮結合為堅硬的果壁;中果皮和內果皮肉質,胎座發達。58雙懸果由二心皮二室有棱或有翅的子房發育而來,成熟時沿兩個心皮合生面分離成兩個分果片,頂部懸掛于細長絲狀的心皮柄上,稱為雙懸果,是傘形科的重要特性之一,為傘形科特有。59穎果果實含一粒種子,成熟時果皮與種皮不易分離。如小麥等禾本科植物。60真花說被子植物的花是1個簡樸的孢子葉球,它是由裸子植物中早已絕滅的本內蘇鐵的兩性孢子葉的球穗花進化而來的,也就是說本內蘇鐵的兩性球花,可以演化成被子植物的兩性整潔花。這種理論稱為真花學說。按照真花說,現代被子植物中多心皮類,尤其是木蘭目植物是現代被子植物的較原始的類群。61假花說被子植物的花和裸子植物的球穗花完全一致。每1個雄蕊和心皮分別相稱于1個極端退化的雄花和雌花,因而設想被子植物來自于裸子植物的麻黃類中的彎柄麻黃。由于裸子植物,尤其是麻黃類和買麻藤等都是以單性花為主,因此原始的被子植物,也必須是單性花。這種理論稱為假花說。62聚花果若果實是由整個花序發育而來,花序也參與果實的構成部分,稱為聚花果或復果,如桑、鳳梨、無花果等植物的果實。63聚合果花中有多枚離心皮雌蕊,每一雌蕊形成一種果,一朵花內形成由多枚小果聚合而成的果實,叫聚合果。如白玉蘭,蓮、草莓的果實。64中軸胎座多心皮構成多室子房,心皮邊緣于中央形成中軸,胚珠著生于中軸上。如柑橘、蘋果的果實。65側膜胎座兩個以上心皮構成一室或假數室子房,胚珠著生于心皮邊緣。如油菜、黃瓜的果實。66小穗小穗是一種穗狀花序,含1至多數小花,花生于穎狀苞片內。小花花被退化成鱗片狀、剛毛狀、鱗被狀或缺。小穗再排成穗狀、總狀或圓錐花序。具有小穗是莎草目(莎草科和禾本科)的重要特性之一,也是分屬的重要根據之一。67薔薇果薔薇屬植物的果由多數分離的小瘦果聚生于壺狀的肉質花筒內所形成的聚合果,如金櫻子的果實。68瘦果由一心皮或多心皮雌蕊形成,常含一粒種子,種皮與果皮易分離。如向日葵、蕎麥的果實。69穎果果實含一粒種子,成熟時果皮與種皮不易分離。如小麥等禾本科植物的果實。70邊緣胎座雌蕊由單心皮構成,子房1室,胚珠著生在腹縫線上,如蠶豆等的果實。71特立中央胎座雌蕊由多心皮構成,子房1室,心皮基部向子房內伸突,成為特立于子房中央的中軸,胚珠著生在中軸上;如石竹等的果實。72分子系統學運用生物體內的基因組上的DNA序列差異來探索生物的系統演化關系的科學.73雙受精作用花粉管抵達胚囊后,其末端破裂,釋放出的兩個精子,一種與卵細胞融合,成為二倍體的受精卵(合子),另一種與兩個極核融合,形成三倍體的初生胚乳核。卵細胞,極核同步和二精子分別完畢融合的過程叫做雙受精。雙受精是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的特有現象。74無融合生殖在被子植物中,胚囊里的卵經受精發育成胚,這是一種正常現象,但也有胚囊里的卵不經受精,或者助細胞、反足細胞、甚至珠心細胞或珠被細胞直接發育成胚,這種現象叫做無融合生殖。無融合生殖可分為孤雌生殖、無配子生殖和無孢子生殖三種類型。75四強雄蕊一朵花中具有六枚離生雄蕊,兩輪著生。外輪兩枚花絲較短,內輪四枚花絲較長。這種四長兩短的雄蕊稱為四強雄蕊。如十字花科植物的雄蕊。76傳遞細胞傳遞細胞是某些特化的薄壁細胞,具有胞壁向內生長的特性,行駛物質短途運送的生理功能。77細胞周期有絲分裂從一次分裂結束到另一次分裂結束之間的期限,叫做細胞周期。一種細胞周期包括G1期、S期、G2期和M期。78內來源發生于器官內部組織的方式稱為內來源。如側根來源于母根的中柱鞘。79凱氏帶內皮層細胞的橫向和徑向壁上,有栓質化和木質化的帶狀增厚構造,成為凱氏帶。80外始式某構造從外方向內方逐漸發育成熟,這種方式成為外始式。如根的初生木質部和根、莖的初生韌皮部的發育次序是外始式。81侵填體木本植物數年生老莖中,初期的次生木質部導管和管胞失去輸導租用。其原因之一,是由于它們附近的薄壁組織細胞從紋孔處侵入導管或管胞腔內,膨大和沉積樹脂、單寧、油類等物質,形成部分地或完全阻塞導管或管胞腔的突起構造,這種突起物即侵填體。82同功器官器官形態相似、機能相似,但其構造與來源不一樣,稱為同功器官。如山楂的刺為莖刺,是莖的變態,刺槐的刺為葉刺,是托葉的變態,兩者為同功器官。83完全葉具葉片、葉柄和托葉三部分的葉,稱完全葉。例如月季、豌豆等植物的葉。84多胚現象一粒種子中具有一種以上的胚,稱為多胚現象。多胚現象在裸子植物中普遍存在。在被子植物中也會因無融合生殖或受精卵發育成胚的過程中分裂成幾種胚以及其他原因而出現多胚現象。85無融合生殖在被子植物中,胚囊里的卵經受精發育成胚,著是一種正常現象。但也有胚囊里的卵不經受精,或者助細胞、反足細胞、甚至珠心細胞或珠被細胞直接發育成胚,這種現象叫做無融合生殖。無融合生殖可分為孤雌生殖、無配子生殖和無孢子生殖三種類型。86花粉敗育由于種種內在和外界原因的影響,有的植物散出的花粉或花粉不能正常地發育,起不到生殖的作用,這一現象稱為花粉敗育。87花芽分化花或花序是由花芽發育而來的。當植物生長發育到一定階段,在合適的環境下,就轉入生殖生長,莖尖的分生組織不再產生葉原基和腋芽原基,而分化形成花或花序,這一過程稱為花芽分化。禾本科植物的花芽分化一般稱為幼穗分化。88心皮心皮是構成雌蕊的單位,是具生殖作用的變態葉。一種雌蕊由一種心皮構成,稱單雌蕊,一種雌蕊由幾種心皮聯合而成,稱復雌蕊(合生雌蕊)。89泡狀細胞禾本科植物和其他單子葉植物葉上的上表皮上具有某些特殊的大型含水細胞,有較大的液泡,無葉綠素或有少許的葉綠素,徑向細胞壁薄,外壁較厚,稱為泡狀細胞。泡狀細胞一般位于兩個維管束之間的部位,在葉上排成若干縱行,在橫切面上,泡狀細胞排成扇形。90子房子房是被子植物花中的雌蕊的重要構成部分,子房由子房壁和胚珠構成。當傳粉受精后,子房發育成果實。91變態植物體由于功能的變化所引起的器官的一般形態和構造的變化稱為變態。如洋槐的托葉變為刺。92根蘗植物洋槐、白楊等木本植物的根上常生出許多不定芽,這些不定芽可以長成幼枝條,進行繁殖。此類植物稱根蘗植物。93同源器官具有同一來源、而在形態上和功能上有明顯區別的器官稱為同源器官。例如馬鈴薯的塊莖、毛竹的根狀莖、葡萄的卷須等,它們形態和機能均不一樣,但都是來源于莖的變態。94同功器官器官形態相似、機能相似,但其構造與來源不一樣,稱為同功器官。如山楂的刺為莖刺,是莖的變態,刺槐的刺為葉刺,是托葉的變態,兩者為同功器官。95繁殖植物體發育到一定階段,就必然通過一定的方式,以它自身產生新的個體來延續后裔,這種現象叫做繁殖。繁殖分為三大類型,即營養繁殖、無性繁殖(又稱無性繁殖)和有性生殖。96營養繁殖營養繁殖是植物體的營養器官------根、莖、葉的某一部分和母體分離(有時不立即分離),而直接形成新個體的繁殖方式。如馬鈴薯的塊莖發育成新的植物體即為營養繁殖。營養繁殖可分為自然營養繁殖和人工營養繁殖。97無性繁殖無性繁殖是通過一類稱為孢子的無性繁殖細胞,從母體分離后,直接發育成為新個體的繁殖方式。98同功器官器官形態相似、機能相似,但其構造與來源不一樣,稱為同功器官。如山楂的刺為莖刺,是莖的變態,刺槐的刺為葉刺,是托葉的變態,兩者為同功器官。99根蘗植物洋槐、白楊等木本植物的根上常生出許多不定芽,這些不定芽可以長成幼枝條,進行繁殖。此類植物稱根蘗植物。100單體雄蕊一朵花中雄蕊多數、花藥分離,花絲彼此連合成一束或呈管狀,這樣的雄蕊稱為單體雄蕊,如棉花的雄蕊。101四強雄蕊一朵花中具六枚離生雄蕊,兩輪著生。外輪兩枚花絲較短,內輪四枚花絲較長。這種四長二短的雄蕊稱為四強雄蕊。如十字花科植物的雄蕊。102花程式用符號和數字表達花各部分的構成、排列位置和互相關系,稱為花和式(又稱花公式)。103花圖式花圖式是指用圖解表達一朵花的橫切面簡圖,借以闡明花的各部分的構成,排列和互相關系,也可以比較植物花的形態異同。花圖式也就是花的各部在垂直于花軸的平面上的投影。104無限花序與有限花序無限花序又稱總狀花序或向心花序,其開花的的次序是花軸下部的花先開,漸及上部,或由邊緣開向中心,如油菜的總狀花序。有限花序又稱聚傘花序或離心花序,它的特點與無限花序相反,花序中最頂點或最中心的花先開,漸及下邊或周圍,如番茄的聚傘花序。105子房子房是被子植物花中的雌蕊的重要構成部分,子房由子房壁和胚珠構成。當傳粉受精后,子房發育成果實。106心皮心皮是構成雌蕊的單位,是具生殖作用的變態葉。一種雌蕊由一種心皮構成,稱單雌蕊,一種雌蕊由幾種心皮聯合而成,稱復雌蕊(合生雌蕊)。107花芽分化花或花序是由花芽發育而來的。當植物生長發育到一定階段,在合適的環境下,就轉入生殖生長,莖尖的分生組織不再產生葉原基和腋芽原基,而分化形成花或花序,這一過程稱為花芽分化。禾本科植物的花芽分化一般稱為幼穗分化。108花粉敗育由于種種內在和外界原因的影響,有的植物散出的花粉或花粉不能正常地發育,起不到生殖的作用,這一現象稱為花粉敗育。109雄性不育植物由于內在生理、遺傳的原因,在正常確實自然條件下,也會產生花藥或花粉不能正常地發育、成為畸形或完全退化的狀況,這一現象稱為雄性不育。雄性不育可有三聯單種體現形式:一是花藥退化;二是花藥內無花粉;三是花粉敗育。110絲狀器被子植物胚囊內的助細胞中,某些伸向細胞中間的不規則的片狀或指狀突起,稱為絲狀器。絲狀器是通過細胞壁的內向生長而形成,它們的作用使助細胞如同傳遞細胞。具絲狀器是助細胞構造上最突出的特點。111雙受精花粉管抵達胚囊后,其末端破裂,釋放出的兩個精子,一種與卵細胞融合,成為二倍體的受精卵,另一種與兩個極核融合,形成三倍體的初生胚乳核。卵細胞、極核同步和二精子分別完畢融合的過程叫做雙受精。雙受精是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的特有現象。112無融合生殖在被子植物中,胚囊里的卵經受精發育成胚,著是一種正常現象。但也有胚囊里的卵不經受精,或者助細胞、反足細胞、甚至珠心細胞或珠被細胞直接發育成胚,這種現象叫做無融合生殖。無融合生殖可分為孤雌生殖、無配子生殖和無孢子生殖三種類型。113多胚現象一粒種子中具有一種以上的胚,稱為多胚現象。多胚現象在裸子植物中普遍存在。在被子植物中也會因無融合生殖或受精卵發育成胚的過程中分裂成幾種胚以及其他原因而出現多胚現象。114細胞和細胞學說有機體除病毒外,都是由單個或多種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構造與功能單位。植物細胞由原生質體和細胞壁兩部分構成。細胞學說是德國植物學家Schledem.M.J和動物學家Schwann.T二人于1938-1939提出的。細胞學說認為,植物和動物的組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所有的細胞是由細胞分裂和融合而來;卵和精子都是細胞;一種細胞可分裂而形成組織。細胞學說第一次明確的指出了細胞是一切動物和植物構造單位的思想,從理論上確立了細胞在整個生物界的地位,把大自然中形形色色的有機體統一了起來。115原生質和原生質體構成細胞的生活物質稱為原生質。原生質細胞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原生質體是生活細胞內所有具有生命的物質的總稱,也即原生質體由由原生質構成。原生質體一般由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三部分構成。原生質體是細胞各類代謝活動進行的重要場所。原生質體一詞有時指去了壁的植物細胞。116細胞器散布在細胞質內具有一定構造和功能的亞細胞構造稱細胞器。如多種質體、線粒體、內質網、核糖體、高爾基體、微管等。117質體質體是一類與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與儲備親密有關的細胞器,它是植物(除細菌、真菌和藍藻以外)細胞特有的構造。尚未分化成熟的質體稱為前質體。分化成熟的質體根據其顏色和功能的不一樣,分為葉綠體、有色體和白色體三種類型。118胞間連絲胞間連絲是穿過細胞壁的原生質細絲,它連接相鄰細胞間的原生質體。它是細胞原生質體之間物質和信息直接聯絡的橋梁,是多細胞植物成為一種構造和功能上同意的有機體的重要保證。119細胞分化多細胞有機體的細胞在構造和功能上的特化,稱為細胞分化。細胞分化表目前內部生理變化和形態外貌變化兩個方面。細胞分化使多細胞植物中細胞功能趨向專門化,有助于提高多種生理功能和效率。因此,分化是進化的體現。120染色質和染色體當細胞固定染色體后,核質中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部分,稱為染色質。染色質是細胞中遺傳物質存在的重要形式,其重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質。在電子顯微鏡下染色質顯出某些交錯成網狀的細絲。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時期,染色質高度螺旋化而變粗變短,成為易被堿性染料著色的粗線狀或棒狀體,此即染色體。121分生組織種子植物中具分裂能力的細胞限制在植物體的某些部位,這些部位的細胞在植物體畢生中持續地保持強烈的分裂能力,這種具有持續分裂能力的細胞群稱為分生組織。分生組織根據所處位置不一樣可分為頂端分生組織、側生分生組織和居間分生組織。根據來源不一樣可分為原分生組織、初分生組織和次分生組織。122傳遞細胞傳遞細胞是某些特化的薄壁細胞,具有胞壁向內生長的特性,行使物質短途運送的生理功能。123細胞周期有絲分裂從一次分裂結束到另一次分裂結束之間的期限,叫做細胞周期。一種細胞周期包括G1期,S期,G2期,M期。124器官器官是生物體由多種組織構成的、能行使一定功能的構造單位。植物體內,一營養生長為重要功能的器官稱為營養器官,如根、莖和葉;與生殖有親密關系的器官稱為生殖器官,如花、果實和種子。125種子種子是種子植物的繁殖器官,是胚珠通過受精而發育形成的構造。種子一般由胚、胚乳和種皮三部分構成。在種子植物中,有的植物種子中的胚乳在發育過程中被子葉吸取,成熟后的種子沒有胚乳,叫做無胚乳種子,如大豆、黃瓜的種子;成熟后種子內有胚乳的叫做有胚乳種子,如小麥、玉米、蓖麻的種子。126幼苗種子萌發后有胚長成的獨立生活的幼小植株,即為幼苗。不一樣植物種類的種子萌發時,由于胚體各部分,尤其是胚軸部分的生長速度不一樣,長成幼苗在形態上也不一樣樣,可分為兩類:子葉出土的幼苗和子葉留土的幼苗。127定根和不定根但凡有一定生長部位的根,稱為定根,包括定根和側根兩種。在主根和主根所產生的側根以外的部分,如莖葉老根或胚軸上生出才根,因此著生位置不固定,故稱不定根。128直根系和須根系有明顯的主根和側根區別的根系稱為直根系,如松、棉、油菜等植物的根系。無明顯的主根和側根的辨別的根系,或根系所有由不定根和它的分枝構成,粗細相近,無主次之分,而呈須狀的根系,稱須根系,如禾本科植物稻、麥的根系。129本質部脊在根的橫切面上,初生木質部整個輪廓呈輻射狀,原生木質部構成輻射狀的棱角,即木質部脊。每種植物的根中,木質部脊是相對穩定的。植物解剖學上依根內木質部脊數的不一樣,把根分為二原型、三原型等。130平周分裂和垂周分裂平周分裂即切向分裂,是細胞分裂產生的新壁與器官表面近來處切線平行,子細胞的新壁為切向壁。平周分裂使器官增粗。廣義的垂周分裂還包括橫向分裂。橫向分裂產生的新壁為橫向壁,分裂的成果使器官伸長。131初生生長初生組織和初生構造頂端分生組織通過度裂、生長、分化三個階段產生多種成熟組織。這整個生長過程稱為初生生長。初生生長過程中產生的各處成熟組織屬于初生組織,由初生組織共同組織成的構造即初生構造,如根的初生構造由表皮、皮層和維管柱三部分構成。132凱氏帶裸子植物和雙子葉植物根內皮層細胞的部分初生壁上,長有栓質化和木質化增厚成帶狀的壁構造,圍繞在細胞的徑向壁和橫向壁上,成為一圈,稱凱氏帶。凱氏帶在根內是一種對水分和溶質運送有著重要作用的構造。凱氏帶是凱斯伯里于1865年發現的。133通道細胞單子葉植物內皮層細胞大多五面增厚,只有少數位于木質部脊處的內皮層細胞,保持初期發育階段的構造,即細胞具有凱氏帶,但壁不增厚,這些細胞稱為通道細胞。通道細胞起著皮層與維管柱間物質交流的作用。134內來源發生于器官內部組織的方式稱為內來源或內生源。如,側根來源于母根的中柱鞘。135根瘤與菌根根瘤和菌根是種子植物與微生物見的共生關系現象。根瘤是豆科(或豆目)植物以及其他某些植物(如凱木、木麻黃屬等)根部的瘤狀突起。它是由于土壤中根瘤細菌侵入根的皮層中,引起細胞分裂和生長而形成的。根瘤細菌具有固氮作用,與具根瘤植物有著共生關系。菌根是某些土壤中的真菌與種子植物根形成的共生結合體。由于菌絲侵入的狀況不一樣分為外生根(菌絲分布于根細胞的間隙,并在根表面形成套狀構造)和內聲菌根(菌絲侵入根細胞內)。菌根和種子植物的共生關系是:真菌將所吸取的水分、無機鹽類和轉化的有機物質,供應種子植物,而種子植物把它所制造和儲備的有機養料供應真菌。136不活動中心根的頂端分生組織的最前端的一細胞分裂活動較弱的區域,稱為活動中心。不活動中心的細胞中,合成核酸、蛋白質的速率低,細胞核、核仁、內質網和高爾基體均較小,線粒體也少。137芽芽是處在幼態而未伸展的枝、花或花序,也即枝、花或花序尚未發育前的雛體。芽有多種類型。如按著生位置分為定芽(包括頂芽和腋芽)和不定押;按芽鱗的有無分為鱗芽和根芽;按其性質分為枝芽、花芽和混合芽;按其生理狀況分為活動芽與休眠芽。138芽鱗痕鱗芽開展時,外圍的芽鱗片脫落后在莖上留下的痕跡,稱為芽鱗痕。芽鱗痕的形狀和數目因植物而異,是識別植物和進行植物分類的根據之一。139藤本植物有纏繞和攀緣莖的植物統稱為藤本植物。依莖的性狀,藤本植物分為木質藤本(如葡萄、忍冬)和草質藤本(如菜豆、旱金蓮)。140分蘗和蘗位禾本科植物地面上或近地面上的分蘗節(根狀莖節)上產生腋芽,后來腋芽形成就不定根的分枝,這種方式的分枝稱分蘗。分蘗上又可以繼續形成分蘗,依次形成一級分蘗、二級分蘗,一此類推,分蘗有高蘗位和低蘗位之分。所謂蘗位,就是分蘗生在第幾節上,這個節位即蘗位。蘗位越低,分蘗發生越早,生長期越長,抽穗結實的也許性就越大。141外始式和內始式某構導致熟的過程是向心次序,即從外方向逐漸發育成熟,這種方式稱為外始式。如跟的初生木質部和根、莖的初生韌皮部的發育次序是外始式。反之,成熟過程是離心次序,即由內方向外方逐漸發育成熟,這種方式是內始式,如莖的初生木質部的發育次序是內始式。142髓射線髓射線是莖中維管束見的薄壁組織,也稱初生射線,由基本分生組織產生。在次生生長中,起長度加長,形成本分次生構造。脊射線位于皮層和髓之間,有橫向運送的作用,也是莖內儲備營養物質的組織。143束中形成層在莖的維管束中,初生韌皮部與初生木質部之間,有一層具潛在分生能力的組織,稱為束中形成層。束中形成層與位于維管束之間的束間形成層一起連成環形的形成層。144年輪和假年輪年輪也稱生長或生長層。在木材的橫切面上,次生木質部呈若干同心環層,每一環層代表一年中形成的次生木質部。在有明顯季節性氣候的地區中,不少植物的次生木質部在正常狀況下,沒年性車工內一輪,因此習慣上稱為年輪。每一年輪包括早材和晚材兩部分。由于外界氣候異常或蟲害的影響,出現多次寒暖或葉落的交替,導致樹木內形成層活動盛衰起伏,使樹木的生長時而受阻,時而服蘇,因此在一種生長季節中不只產生一種年輪,這即假年輪。145樹皮樹皮是木本植物莖的形成層以外的部分。在較老的木質莖上,樹皮包括木栓及它外方的死組織(統稱外樹皮)和木栓形成層、栓內層(假如存在)及韌皮部(統稱內樹皮)。146補充組織樹木的枝干上,皮孔一般產生于本來氣孔的位置,氣孔內方的木栓形成層不形成木栓細胞,而形成某些排列疏松、具有發達的胞間隙,近似球形的薄壁組織細胞,它們后來栓化或非栓化,稱為補充組織。伴隨補充組織的逐漸增多,向外突出,形成裂口,即皮孔147侵填體木本植物數年生老莖中,初期的次生木質部(即心材)導管和管胞失去輸導作用。其原因之一,是由于它們附近的薄壁組織細胞從紋孔處侵入導管或管胞腔內,膨大和沉積樹脂、丹寧、油類等植物,形成部分地或完全地阻塞導管或管胞腔的突起構造,這種突起即侵填體。148環髓帶有些植物(如椴樹屬)的髓,它的外方有小型壁厚的細胞,圍繞著內部大型的細胞,兩者界線分明,這外圍區,稱環髓帶,有稱髓鞘。149淀粉鞘有些植物如旱金蓮、南瓜等莖的皮層最內層,即相稱于內皮層處的細胞,富含淀粉,因此稱為淀粉鞘。淀粉鞘包著維管柱的外圍,可作為皮層與維管柱的“分界線”。簡答題2簡述分生組織細胞的特性。答:構成分生組織的細胞,除有持續分裂能力為其重要特點外,一般排列緊密,細胞壁薄,細胞核相對較大,細胞質濃厚。一般缺乏后含物,一般沒有液泡和質體的分化,或只有極小的前液泡和前質體存在。分生組織的上述細胞學特性也會出現某些變化,如形成層細胞原生質體高度液泡化;木栓形成層細胞中可以出現少許的葉綠體;某些裸子植物中,其頂端分生組織的局部細胞也許出現厚壁特性。3肥大的直根和塊根在發生上有何不一樣?答:肥大的直根即肉質直根重要由主根發育而成,一株上僅有一種肉質直根,其“根頭”指莖基部分,上面著生葉;“根頸”指由下胚軸發育來的無側根部分;“本根”指直根的主體,由主根發育而成。而塊根重要是由不定根或側根發育而成。因此,在一株上可形成多種塊根。4在觀測葉的橫切面時,為何能同步觀測到維管組織的橫面觀和縱面觀?答:對具有網狀脈的葉和具有側出平行脈的葉進行橫切,對于葉中主脈而言是橫切,葉橫切面上展現出葉脈中維管組織的橫面觀;對于側脈則是縱切,葉橫切面上展現側脈維管組織的縱面觀。因此葉橫切面上可同步觀測到維管組織的橫面觀和縱面觀。5葉的表皮細胞一般透明,細胞液無色,這對葉的生理功能有何意義?答:葉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是進行光合作用。葉的光合作用是在葉表皮如下的葉肉細胞內進行。光合作用需要光能。葉表皮細胞無色透明,利于日光透過。日光為葉肉細胞吸取,用于光合作用。6一般植物葉下表面氣孔多于上表面,這有何長處?沉水植物的葉為何往往不存在氣孔?答:氣孔與葉的功能親密有關。氣孔既是葉與外界進行氣體互換的門戶,又是水分蒸騰的通道。葉下表面避開日光直射,溫度較上表面為低,因而氣孔多位于下表皮,以利于減少水分的蒸騰。另一方面當光線很強時,葉表面氣孔關閉,葉下表面氣孔仍開張,以進行氣體互換,增進光合作用,使植物能充足運用光能。因此氣孔多分布于葉下表皮上。由于氣孔的功能是控制氣體互換和水分蒸騰。沉水植物葉在水中無法進行蒸騰作用,溶于水中的氣體也不適應于通過氣孔進行氣體互換,若沉水植物葉具有氣孔,葉中通氣組織內的氣體也許通過氣孔而散失,因此一般來說氣孔對于沉水植物的葉無生理意義。7C3植物和C4植物在葉的構造上有何區別?答:c4植物如玉米、甘蔗、高粱,其維管束鞘發達,是單層薄壁細胞,細胞較大,排列整潔,含多數較大葉綠體。維管束鞘外側緊密毗連著一圈葉肉細胞,構成“花環形”構造。這種“花環”構造是c4植物的特性。C3植物包括水稻、小麥等,其維管束鞘有兩層,外層細胞是薄壁的,較大,含葉綠體較葉肉細胞中為少;肉層是厚壁的,細胞較小,幾乎不含葉綠體。C3植物中無“花環”構造,且維管束鞘細胞葉綠體很少,這是c3植物在葉片構造上的特點。8松針的構造有何特點?答:松針葉小,表皮壁厚,氣孔內陷,葉肉細胞壁向內褶疊,具樹脂道,內皮層明顯,維管束排列于葉的中心部分等,都是松屬針葉的特點,也表明了它具有能適應低溫和干旱的形態構造。9被子植物的莖內有導管,同步它們也有較大的葉,兩者間與否存在著聯絡?答:被子植物葉較大,因而具有較大的受光面積,有助于光合作用,同步也使蒸騰作用加強。通過葉片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有根部吸取,并通過根、莖木質部運送至葉。葉片具很強的蒸騰作用,木質部的運送能力也對應強,由于被子植物的輸水分子,管胞之間通過紋孔傳遞水分,且管徑較小,輸水效率較低。而導管分子之間靠穿孔直接溝通,管徑一般較管胞粗大,因此具較高效率的輸導能力與葉片很強的蒸騰作用相適應,因此被子植物莖內有導管與其較大的葉之間有親密的關系。10肥大的直根和塊根在發生上何不一樣?答:肥大的直根即肉質直根重要由主根發育而成。一株上僅有一種肉質直根,其“根頭”指莖基部,上面著生葉;“根須”指由下胚發育來的無側根部分;“本根”指直根的主體,由主根發育而成。而塊根重要是由不定根或側根發育而成。因此,在一株上可形成多種塊根。此外,它的構成中完全由根的部分構成。11怎樣從形態特性來辯別根狀莖是莖而不是根?答:根狀莖橫臥地下,外形較長,很象根。但根狀莖仍保留有莖的特性,即有葉(已退化)、葉腋內有腋芽、有節。根據這些特性,輕易和根區別。_12棉花整枝打杈時,怎樣辨別果枝和營養枝?答:(1)棉花植株上有兩種分枝方式:單軸分枝和合軸分枝;(2)單軸分枝的枝一般是營養枝,合軸分枝的枝是開花成果的果枝。怎樣辨別果枝和營養枝的問題即成為怎樣辨別合軸分枝和單軸分枝的問題;(3)單軸分枝和合軸分枝的特性。(4)單軸分枝的枝多位于植株下部。13簡述嫁接的生物學原理。答:嫁接是一種在生產上應用很廣的繁殖措施,其生物學原理是,植物受傷后具有愈傷的機能。當砧木和接穗削面的形成彼此接觸時,由于接穗與砧各自增生新的細胞形成愈傷組織,填滿砧穗之間的空隙,愈傷組織深入分化形成維管組織,將接穗與砧木連接在一起,嫁接苗就活了。砧沒和嫁接的親和力是嫁接成活的基本條件。一般親緣關系愈近,親和力愈強,因此品種間嫁接較輕易成功。14花托的形態變化怎樣使子房和花的其他部分的位置也發生對應地變化?由此而引起的具有不一樣子房位置的花的名稱各是什么?答:被子植物的花托形態多樣。花托凸起呈球形或呈圓柱狀是原始類型,在此類花托上雌蕊群、雄蕊群、花被從上至下依次排列;有些植物的花托呈扁平,雌蕊位于花托中央部位且略高于雄蕊群和花被。當花托呈球形、圓柱狀或其他形式的突起時,或花托呈扁平時,雌蕊著生位置高與其他部分,這樣的子房位置稱子房上位,這樣的子房稱上位子房,這樣的花稱下位花。當花托中央凹陷,花托杯狀,花被和雄蕊群生于杯狀花托隆起的四面圍緣,雌蕊群的子房生于花托的底上,子房壁不與花托壁愈合,此類子房的位置仍為上位,此類花稱為周位花。當花托呈深陷的杯狀,子房著生與花托杯底,子房壁下半部與花托愈合,其他部分與花托分離,而雄蕊群與花被生于子房上半部周圍的花托完全愈合,僅留花柱和柱頭突出于花托花托外時,則子房下位,此類子房稱下位子房,此類花因雄蕊群與花被生于子房上方而稱上位花。綜上所述由于花托具多種形態及花托與子房壁離合狀況不一樣,被子植物出現了上位子房下位花、上位子房周位花、半下位子房周位花和下位子房上位花四種類型。15豆科植物為何可以肥田?答:豆科植物根與根瘤菌共生,形成根瘤。根瘤能將大氣中不能被植物直接運用的游離氮轉變成可運用的氮素。根瘤留在土壤中可提高土壤肥力,因此某些豆科植物如紫云英、三葉草等常作綠肥,也常見將豆科植物與農作物間作輪栽。16較大的苗木,為何移栽時要剪去一部分枝葉?水稻大田移栽后,為何常有生長臨時受克制和部分葉片發黃的現象?答:植物移栽,雖然是帶土移栽,都會使根尖、根毛受損。根尖、根毛受損,根系吸取水分、無機鹽能力下降,地上部分生長發育受影響,故水稻大田移栽后,常有生長臨時受克制和部分葉片發黃的現象。苗木移栽時,為了減少蒸騰作用對水分的消耗,緩和因根系受損傷而水分供應局限性的矛盾,可采用剪去一部分枝葉的措施。17對不一樣類型的幼苗,播種時注意什么?答:(1)幼苗的類型;(2)對于子葉出土幼苗的種子宜淺播;(3)對于子葉留土幼苗的種子可稍深播,但深度要合適。18什么是人工營養繁殖?在生產上合用的人工營養繁殖有哪幾種?人工營養繁殖在生產上的特殊意義是什么?答:人們在生產實踐中應用植物營養繁殖這一特性,采用多種措施使植物繁殖,這稱為人工營養繁殖。在生產上使用的措施常為分離、扦插、壓條和嫁接。人工營養繁殖在生產商店特殊意義表目前如下方面:(1)加速植物繁殖。例如林業上常用砍伐過的樹干基部或老根產生不定芽所形成的萌生苗來到達森林更新的目的。老樹龐大的根系是萌生苗的生長超過實生苗(種子繁殖產生)若干倍。(2)改良植物品種。例如通過嫁接可增強植物的抗寒性、抗旱性和抗病害能力等。(3)保留植物的優良品系。有些用種子繁殖易產生變異的植物(蘋果、梨),可用扦插或嫁接的措施來保留優良品系。(4)對于不能產生種子的果樹(如香蕉、一些柑桔和葡萄品種),可采用分離或嫁接等措施進行繁殖。19什么是“項端優勢”?在農業生產上怎樣運用?舉例闡明。答:(1)頂端優勢的定義;(2)頂端優勢的運用:如栽培黃麻;(3)頂端優勢的克制,如樹和棉花的合理修剪,適時打頂。34試比較裸子植物、雙子葉植物和單子葉植物根的初生構造。答:(1)三者共同共同點為:均由表皮、皮層和維管柱三部分構成;成熟區表皮具有根毛,皮層有外皮層和內皮層,維管柱有中柱鞘。初生維管組織的發育次序、排列方式相似。(2)裸子植物與被子植物不一樣之處在于:a維管組織的成分有差異,裸子植物初生木質部無導管,而僅具管胞,初生韌皮部無篩管和伴胞而具篩胞。B松杉目的根在初生維管束中已經有樹脂道的發育。(3)單子葉植物與裸子植物、雙子葉植物在根的初生構造上的差異是:內皮層不是停留在凱氏帶階段,而是繼續發展,成為五面增厚(木質化和栓質化),僅少數位于木質部脊處的內皮層細胞,仍保持初期發育階段的構造,即細胞具凱氏帶,但壁不增厚,此為通道細胞。35試比較裸子植物、雙子葉植物,單子葉植物莖的初生構造。答:(1)三者均具表皮、皮層和維管組織,薄壁組織。(2)裸子植物莖初生構造的特點:a與雙子葉植物莖同樣均由表皮、皮層和維管柱構成;b與被子植物的差異:初生木質部含管胞而無導管,初生韌皮部含篩胞而無篩管、伴胞;車聲構造階段很短暫,無終身停留在初生構造的草質莖。(3)單子葉植物與雙子葉植物,裸子植物在莖初生構造上的區別為:a莖無皮層與維管柱之分,而具基本組織和散布其間的維管束;木質部與韌皮部外具維管束鞘。B絕大多數單子葉植物無束中形成層。36試比較裸子植物和雙子葉植物莖的次生構造。答:(1)兩者共同之處:裸子植物和雙子葉植物木本莖的形成層長期存在,產生次生構造,使莖逐年加粗,并有明顯的生長輪。(2)兩者不一樣之處:a多數裸子植物莖的次生木質部由管胞、木薄壁組織和射線所構成,多無導管,無經典的木纖維;b裸子植物的次生韌皮部有篩胞、韌皮薄壁組織和射線構成,一般無篩管、伴胞和韌皮纖維。C有些裸子植物莖的皮層、維管柱中常具樹脂道。37根據內部解剖,對于一種成熟的雙子葉植物草質莖和一種成熟的單子葉植物草質莖進行比較。提醒:兩者均停留在初生構造階段。兩者之比較,相稱于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初生構造之比較,故可參看35題的答案要點。38簡述水分從土壤經植物體最終通過葉蒸發到大氣中所走的旅程。答:水分在植物體內的歷程重要是由維管系統上升。所走旅程可表達為:土壤溶液-→根毛細胞→根皮層→內皮層→根木質部→莖木質部→葉柄木質部→各級葉脈木質部→葉肉細胞→細胞間隙→孔下室→氣孔-→大氣39簡述根、莖、葉重要功能的異同。答:三者肩負著植物體的營養生長,為營養器官。(1)三者不一樣點:重要生理功能各不相似。根的重要生理功能,首先是吸取作用,另一方面是固著和合成的功能;莖的重要生理功能是輸導作用和支持作用;葉的重要生理功能,首先是光合作用,另一方面是蒸騰作用。(2)三者相似之處:根和莖均具有儲備和繁殖作用;葉也有吸取作用,少數植物的葉尚有繁殖能力。維管系統把根、莖、葉三者連成一種整體,三者之間不停進行物質交流,故三者均有輸導作用。在特殊例子中,植物葉退化,而由莖行使光合作用的功能;鱗莖中的鱗葉也具儲備作用;莖卷須和葉卷須是一對同功器官。40側根、葉、腋芽、不定根、不定芽的來源方式各是什么?答:(1)內來源者有:側根、不定根和不定芽;(2)外來源者有:葉、側芽、不定根和不定芽。41試述根內皮層和中柱鞘的構造和功能。答:(1)根內皮層細胞具凱氏帶或五面增厚,這對根的吸取作用品有特殊意義,即控制根的物質轉運。(2)根的中柱鞘多為一層細胞,也有具多層細胞的。根的中柱鞘細胞能恢復分生能力,產生側根、形成層、木栓形成層、不定芽、乳汁管和樹脂道。42什么是髓射線?什么是維管身材線?兩者有哪些不一樣?答:兩者在莖橫切面上均呈放射狀排列,均具橫向運送和儲備作用。但在來源、位置、數量上不一樣。(1)髓射線位于初生維管組織之間,內連髓部,外通皮層,在次生生長此前是初生構造,雖在次生構造中能繼續增長,形成部分次生構造,但數目不變。(2)維管射線由木射線與韌皮射線構成,由形成層產生,為次生構造,數目隨莖增粗而增長,后形成的射線較短。43區別如下名詞:維管組織、維管束、維管柱、中柱和維管系統答:維管組織是植物中形成維管系統的特化的輸導組織包括木質部和韌皮部兩種復合組織。(2)維管束為成束狀的維管組織。根中的初生維管組織即初生木質部和初生韌皮部各自成束,而莖中初生木質部和初生韌皮部內外并列,共同構成維管束。莖中維管束根據有無束中形成層而分為有限維管束和無限維管束;根據初生木質部和初生韌皮部排列方式的不一樣而分為外韌維管束、雙韌維管束、周韌維管束和周木維管束四類。維管柱指莖或根中皮層以內的部分,包括維管束和薄壁組織。單子葉植物莖中多無維管柱。中柱:過去把維管柱稱中柱。但由于多數植物的莖與根不一樣,不存在內皮層和中柱鞘,皮層與中柱間的界線不易劃分,現多用維管柱取代中柱一詞。維管系統是持續地貫穿與整個植物體內的維管組織(木質部和韌皮部)構成的組織系統。44區別如下概念:年輪、生長輪、假年輪、早材、晚材、春材、秋材、心材、邊材、無孔材、環孔材、散孔材、半環孔材答:年輪也稱生長輪。次生木質部在一年內形成一輪明顯的同心環層即為一種年輪。若一年內次生木質部形成一輪以上的同心環層,則為假年輪。一種年輪中,生長季節初期形成的稱早材,也稱春材,在生長季節后期形成的為晚材,也稱夏材或秋材。兩者細胞類型、大小、壁構造有區別。具數個年輪的次生木質部,其內層失去輸導作用,產生侵填體,為心材;心材外圍的次生木質部為邊材,具輸導作用。心材逐年加粗,而邊材較穩定。無孔材裸子植物的次生木質部橫切面上沒有大而圓的導管腔,其木材稱無孔材。雙子葉植物次生木質部具大而圓的導管腔。有些樹種的木材,在一種生長輪內,早材的導管腔比晚材的導管腔大得多,導管比較整潔地沿生長輪環狀排列;反之,早材與晚材導管腔相查差不大,稱散孔材。介于環孔材和散孔材之間的稱半環孔材或半散孔材。45什么是根瘤、菌根?它在植物此種和育苗工作中應注意什么問題?答:(1)根瘤和菌根的定義;(2)根瘤和菌根對植物的意義;(3)在植物引種和育苗工作中應注意的問題:因根瘤和真菌對與之共生的植物有選擇性能,故在引種一種植物時,需同步引進能與之共生的菌種,在有關植物的育苗、造林中,應預先在土壤中接種特定的真菌或根瘤菌,或事先讓種子感染之,以保證植物良好的生長發育。46C3植物和C4植物葉的構造上有何區別?答:c4植物如玉米、甘蔗、高粱,其維管束鞘發達,是單層薄壁細胞,細胞較大,排列整潔,含多數較大葉綠體。維管束鞘外側緊密毗連著一圈葉肉細胞,構成“花環形”構造。這種“花環”構造是c4植物的特性。C3植物包括水稻、小麥等,其維管束鞘有兩層,外層細胞是薄壁的,較大,含葉綠體較葉肉細胞中為少;肉層是厚壁的,細胞較小,幾乎不含葉綠體。C3植物中無“花環”構造,且維管束鞘細胞葉綠體很少,這是c3植物在葉片構造上的特點。47松針的構造有哪些特點?有何適應意義?答:松針葉小,表皮壁厚,氣孔內陷,葉肉細胞壁向內褶疊,具樹脂道,內皮層明顯,維管束排列于葉的中心部分等,都是松屬針葉的特點,也表明了它具有能適應低溫和干旱的形態構造。48試述旱生植物葉和沉水植物葉的形態構造上有何不一樣?答:旱生植物葉對干旱高度適應。適應的途徑有二:一是葉小,以減少蒸騰面;二是盡量使蒸騰作用受阻,如葉表多茸毛,表皮細胞壁厚,角質層發達,有些種類表皮常由多層細胞構成,氣孔下陷或限于局部區域,柵欄組織層數往往教多,而海綿組織和胞間隙卻不發達。(2)沉水植物則對水環境高度適應。水環境多水少氣光較弱。因環境中充斥水,故陸生植物葉具有的減少蒸騰作用的構造,在沉水植物葉中已基本不復存在,如表皮細胞薄,不角質化或角質化程度輕,維管組織極度衰退;因水中光線較弱,葉為等面葉;因水中缺氣,故葉小而薄,有些植物的沉水葉細裂成絲狀,以增長與水的互換面,胞間隙尤其發達,形成通氣組織。49概述被子植物花的演化。提醒:從花各部分的數目、排列方式、對稱性和子房位置等四方面的變化加以概述。50列表比較蟲媒花和風媒花的差異。提醒:從花序、花冠、氣味和蜜腺、花粉、柱頭等方面加以比較。53簡述被子植物的有性世代。提醒:(1)有性世代的定義;(2)從減數分裂產生小孢子到花粉管釋放二精子、減數分裂產生大孢子到成熟胚囊形成兩條線分別論述,以雙受精開始作為有性世代的結束。54雙受精后一朵花有哪些變化?簡述雙受精的生物學意義。提醒:(1)有性世代的定義;(2)從減數分裂產生小孢子到花粉管釋放二精子減數分裂產生大孢子到成熟胚囊形成兩條線分別論述,以比雙受精開始作為有性世代的結束。55試述單孢型胚囊的發育過程。提醒:從如下三方面論述雙受精后一體花有哪些變化:a.子房壁—>果皮;b.胚珠—>種子,包括珠被—>種皮,受精卵—>胚,受精極核(初生胚乳核)—>胚乳;c.花中子房以外的部分或枯萎,或宿存并隨果實增大而增大(如柿樹的花萼),或參與果皮的形成,如下位子房上位花中的花筒或花托。56為何竹材可作建筑材料?答案要點:(1)大孢子母細胞進行減數分裂;(2)單核胚曩的形成(核分裂);(3)8核胚曩的形成(質分裂及細胞定位);(4)具7個細胞的成熟胚曩形成。57觀測一塊木板,怎樣才能闡明它是由樹干中央部分鋸下來的?答:由樹干中央部分鋸下的木板上應顯示出維管射線的高度和長度,射線應呈磚墻狀。58一棵“空心”樹,為何仍能活著和生長?答:“空心”樹遭損壞的是心材,心材是已死亡的次生木質部,無輸導作用。“空心”部分并未波及具輸導作用的次生木質部,并不影響木質部的輸導功能,因此“空心”樹仍能存活和生長。但“空心”樹易為暴風雨等外力所摧折。59從樹木莖干上作較寬且深的環剝,為何導致多數樹木的死亡?答:環剝過深,損傷形成層,通過形成層活動使韌皮部再生已不也許;環剝過寬,切口處難以通過產生愈傷組織而愈合。韌皮部不能再生,有機物運送系統完全中斷,根系得不到從葉運來的有機營養而逐漸衰亡。伴隨根系衰亡,地上部分所需水分和礦物質供應終止,整株植物完全死亡。此例闡明了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互相依存的關系。60為何說苔蘚植物是由水生植物到陸生植物之間的過渡類群?A.初步適應陸生生活條件的特性;(1)植物體表面具一層角質層,可以減少蒸騰。(2)產生了假根,具有固著作用和一定的吸取能力。(3)大多有了一定的擬莖葉分化和一定的組織分化,能使植物體直立在陸地上;枝葉能在空中伸展,擴大光合作用的面積。(4)性器官外圍有不育性的細胞為之保護。(5)合子不離開母體,吸取母體營養發育為胚,并受到母體的保護。(6)孢子無鞭毛而有細胞壁,能耐干燥,孢子細小,散布不借水而借助于空氣,并且孢子囊升入空氣中,產生彈絲或蒴齒有助于孢子的散布。B.仍保留部分水生生活特性:(1)植物體組織分化程度不高,體內無維管組織,輸導能力不強。(2)沒有真根,水分和無機鹽常靠葉片來直接吸取。(3)精子具鞭毛,借水的作用才能與卵結合。這些特性限制了苔蘚植物向陸生生活發展,僅生長于潮濕地。61為何說藍藻是藻類的原始類群?藍藻的原始性表目前如下方面:(1)原核,無真核,為原核生物。(2)無載色體和其他細胞器。(3)葉綠素僅含葉綠素a。(4)未發既有性繁殖,重要通過細胞直接分裂的措施進行營養繁殖,絲狀體類型可斷裂繁殖。62藻類植物有性生殖有幾種方式,它們之間的演化關系怎樣?有性生殖有同配、異配和卵配三種方式,(1)同配生殖:在形狀、大小、構造和運動能力等方面完全相似的兩個配子結合,這種類型根據相結合的配子來自同一母體或不一樣母體而分為同宗配合或異宗配合,如衣藻既有同宗配合,也有異宗配合,盤藻為異宗配合。異宗配合比同宗配合在細胞分化上要進化些。(2)異配生殖;在形狀和構造上相似,但大小和運動能力不一樣,大而運動緩慢的為雌配子、小而運動能力強的為雄配子,雌雄配子結合為異配生殖,如空球藻。(3)卵式生殖:在形狀、大小和構造上都不相似的配子,大而無鞭毛不能運動的為卵,小而有鞭毛能運動的為精子,精卵結合稱為卵式生殖:如海帶。從有性生殖進化的過程來看,同配生殖是最為原始的,異配生殖另一方面,卵式生殖最為高等。63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有哪些相似點和不一樣點。A.相似點;(1)無性生殖產生孢子。(2)生殖器官為多細胞構造,外層為不育性細胞.起保護作用。有性生殖器官均為精子器和頸卵器。(3)有性生殖方式為卵式生殖。(4)精子具鞭毛,受精過程掙脫不了水的束縛,因此,一般生長在陰濕地方。(5)減數分裂均為居間減數分裂。(6)具明顯的異型世代交替。(7)受精卵在母體內發育成胚。B.不一樣點:(1)孢子體:苔蘚植物孢子體一般分為孢蒴、蒴柄和基足三部分。蕨類植物孢子體一般有根、莖、葉的分化、除少數原始種類只有假根外,蕨類植物產生了真正的根和由較原始的維管組織構成的輸導系統。葉常有孢子葉和營養葉之分。(2)配子體:苔蘚植物配子體為葉狀體或擬莖葉體。蕨類植物配子體,原始種類呈圓柱狀或塊狀,無葉綠體,通過菌根吸取養料。大多數蕨類配子體具背腹性的綠色葉狀體。(3)配子體與孢子體關系:苔蘚植物孢子體不能獨立生活,寄生或半寄生在配子體上,配子體能獨立生活,且比孢子體發達。蕨類植物孢子體和配子體均能獨立生活,且孢子體比配子體發達。(4)原絲體:苔蘚植物生活史中具原絲體階段;蕨類植物無原絲體階段,有原葉體階段。(5)孢子:苔蘚植物一般為同型孢子;蕨類植物既有同型孢子又有異型孢子64簡述孢子植物中,世代交替、胚和維管組織的出目前植物演化過程中的意義。A.世代交替(3分):由于植物一般都不能運動,行固著生活,只有產生數量多和適應性強的后裔,才能維持種族的繁衍和發展。無性世代和有性世代的交替,首先可借數量多的孢子大量繁殖后裔,同步也在有性世代中由于配子的結合豐富了孢子體的遺傳基礎,加強其適應性,從而愈加保證了植物種族的繁衍和發展。胚(2分);胚是由受精卵發育的幼小植物體的雛形,胚在形成過程中由母體提供營養,并得到母體的更好保護,對于植物界在陸生環境中繁衍后裔具有重要意義,是植物界系統演化中的一種新階段的標志之一。維管組織(2分):從蕨類植物開始,植物界出現子維管組織,對于水分、無機鹽和營養物質運送的機能和效率大大提高了,同步也增強了支持作用.對于適應陸生環境具重大意義。65什么叫孢子,請你寫出在孢子植物中所學過的孢子名稱來(至少15種)。所有孢子的核相均為單倍體嗎?若不是,請舉三例。A.孢子的概念:無性生殖的生殖細胞稱孢子。或者說植物所產生的一種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細胞,能直接發育成新個體,這種細胞稱孢子。(1分)B.孢子植物的孢子名稱:厚壁孢子、外生孢子、內生孢子、游動孢干,靜孢子、似親孢子、復大孢子、四分孢子、殼袍子、果袍子、單抱子、芽生孢子、節孢子(粉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擔孢子、銹孢子,夏孢子、冬孢子。(5分)C.孢子的核相一般為單倍體,但也有二倍體的,如復大孢子、接合孢子、卵孢子,這些孢子雖有“孢子”之名,但性質上為合子。此名詞之續用,有歷史及習慣上的原因;前人對孢子的理解較廣泛,兼用于無性生殖及有性生殖的細胞.現代則只用于無性生殖的細胞。(2分)66分別簡述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具世代交替類型中配子體和孢子體的關系。A.藻類:同形世代交替類型中,孢子體和配子體同樣發達。異形世代交替類型中,一種是孢子體占優勢,另一種是配子體占優勢。藻類植物的孢子體和配子體能獨立生活。(3分)B.苔蘚植物:為異形世代交替,配子體比孢子體發達,孢子體寄生或半寄生在配子體上。(2.5分)C.蕨類植物:為異形世代交替,一般是孢子體比配子體發達,但也有很少數種類為配子體占優勢,配子體和孢子體均能獨立生活。(2.5分)67藻類植物有哪些重要特性?(1)藻體基本上都沒有根、莖、化的分化,僅少數高等藻類具初步的組織分化和類似根、莖、葉的構造.(1.5分)(2)具有葉綠素等多種光合色素,能進行光合作用,幾乎全為自養植物。(1.5分)(2)生殖器官多為單細胞構造,僅很少數為多細胞構造,但每個細胞都形成孢子或配子,其外無不育的細胞層包圍。(1.5分)(4)合子或受精卵不在性器官中發育為多細胞的胚。(1.5分)(5)生態習性多種多樣,絕大多數為水生,少數為氣生。(1分)68根據減數分裂發生時間不一樣藻類生活史可分為哪三種基本類型,并各舉一例。由于減數分裂發生時間的不一樣,藻類生活史基本上可分為3種類型A,減數分裂在合子萌發時發生(合子減數分裂):在生活史中僅有1種單倍體植物,無二倍體植物,合子是唯一的二倍體階段,因此只有核相交替,無世代交替。如衣藻。(2分)B.減數分裂在配子囊形成配子時發生(配子減數分裂):在生活史中僅有1種二倍體植物,無單倍體植物,配子是唯一的單倍體階段,因此,只有核相交替,無世代交替.如鹿角菜。(2分)C.減數分裂在二倍體的植物體產生孢子時發生(居間減數分裂):在生活史中,有2種或3種植物體,即單倍體植物和雙倍體植物,單倍體的配子體進行有性生殖,產生配子,二倍體的孢子體進行無性生殖形成孢子,從合子開始到減數分裂發生這段時期為無性世代,由孢子開始一直到配子形成,這段時期為有性世代。無性世代與有性世代交替進行,因此,既有核相交替,又有世代交替。(3分)世代交替根據孢子體和配子體在形態構造上的狀況分為同形世代交替和異形世代交替。如石莼為同形世代交替,海帶為孢子體占優勢的異形世代交替,萱藻為配子體占優勢的異形世代交替。(1分)69試列表比較松科、杉科和柏科的不一樣點。答:松、杉、柏三科以葉形、葉和珠鱗著生方式、種鱗和苞鱗的離合狀況及每種鱗所具有種子數而互相區別。下表將此三科從這四方面加以比較。松科:葉形:針形或條形;葉及種鱗排列方式:螺旋狀;種鱗與苞鱗離合狀況:離生;每種鱗具種子數:2。杉科:葉形:披針形、鉆形、條形或鱗狀;葉及種鱗排列方式:螺旋狀排列(水杉例外);種鱗與苞鱗離合狀況:半合生;每種鱗具種子數:2-9。柏科:葉形:鱗形或刺形;葉及種鱗排列方式:交互對生或輪生;種鱗與苞鱗離合狀況:完全合生;每種鱗具種子數:1至多粒。70為何說買麻藤綱是裸子植物中最進化的類型?裸子植物在系統發育過程中,重要演化趨勢是:植物體莖干由不分枝到多分枝,孢子葉由散生到聚生成各式孢子葉球,大孢子葉逐漸特化;雄配子體由吸器發展為花粉管;雄配子由游動的、多纖毛精子,發展到無纖毛的精核;頸卵器由退化發展到沒有等等。在這各個方面的演化方向上,買麻藤綱均處在進化地位,尤其是買麻藤綱植物莖內次生木質部具有導管,孢子葉球有類似花被的蓋被,胚珠包裹于蓋被內,許多種類有多核胚囊而無頸卵器,這些特性是裸子植物中最進化的性狀。因此買麻藤綱是裸子植物中最進化的類群。木蘭科落葉或常綠喬木、灌木或藤本。單葉互生,全緣或前裂;托葉大,托葉環。花托伸長或突出。花被花瓣狀,常萼瓣不分,花被片6至多數,每輪3片。雄蕊多數,分離,螺旋狀排列于伸長的花托的下半部;雌蕊由單心皮構成,心皮1至多數,分離,螺旋狀排列于伸長的花托的上半部;每個心皮內有胚珠1至多數。果實為聚合蓇突果。種子有豐富的胚乳。花程式:*;P6-15;A∞;G∞代表植物:廣玉蘭(荷花玉蘭)、白玉蘭、紫玉蘭、白蘭花、馬褂木@毛茛科數年生或一年生草本,互生,少數對生,單葉(掌狀或羽狀分裂)或復葉;無托葉。花兩性,輻射對稱或兩側對稱,單生或排列成聚傘、總狀或圓錐花序。萼片3至多數,常成花瓣狀,有時早落,或基部延長成距。花瓣3至多數,或缺。雄蕊多數,分離,螺旋狀排列于膨大的花托上,。雌蕊由單心皮構成,分離(少數合生),螺旋狀排列于膨大的花托上;每個心皮內有胚珠1至多數,花柱和柱頭單一。果實為蓇突果、瘦果,很少為漿果、蒴果,花柱常宿存。種子有胚乳。]花程式:*;K3-∞;C3-∞;A∞;G∞-1代表植物:牡丹、芍藥、黃連、烏頭@薔薇科(1)草本、灌木或喬木,常有刺及明顯的皮孔。(2)葉互生,稀對生,復葉或單葉,托葉常附生于葉柄上而成對。(3)花常兩性,輻射對稱;花托扁平、凸起或凹陷。(4)花被與雄蕊常愈合成1碟狀、鐘狀、杯狀、壇狀或圓筒裝的花筒(常被稱為萼筒或花托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醫用超聲治療設備合作協議書
- 2025年新型全液壓鉆機合作協議書
- 2025年煤炭采掘機械設備合作協議書
- 2025年高等教育服務項目發展計劃
- 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合作協議
- 2025年家用塑膠墊項目發展計劃
- 金融投資顧問服務協議及保密條款
- 假期旅游企業批準旅游證明(5篇)
- 建筑工程代理咨詢服務合同
- 財務證明書個人銀行流水證明(6篇)
- JB T 5528-2005壓力表標度及分劃
- kpu鞋面工藝流程
- 圖形設計方法同構、替構、解構、重構
- 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實踐探索
- SCA涂膠機內部培訓資料課件
- 部編人教版3三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電子課本課件
- 新課標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材分析課件
- 稅務會計學(第 14版)習題參考答案
- 海康產品及公司介紹全系列
- 《人體解剖生理學》全套課件
- 哈爾濱工業大學《信號與系統》2020-2021學年期末考試試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