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碧螺春茶園病蟲無公害防治技術_第1頁
蘇州碧螺春茶園病蟲無公害防治技術_第2頁
蘇州碧螺春茶園病蟲無公害防治技術_第3頁
蘇州碧螺春茶園病蟲無公害防治技術_第4頁
蘇州碧螺春茶園病蟲無公害防治技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蘇州碧螺春茶園病蟲無公害防治技術徐明芳;徐元元;蔡平【期刊名稱】《中國茶葉》【年(卷),期】2016(000)007【總頁數】2頁(P22-23)【作者】徐明芳;徐元元;蔡平【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農業委員會;蘇州市吳江區林業站;蘇州大學金螳螂建筑學院【正文語種】中文碧螺春茶產于蘇州太湖之濱的吳中區洞庭東、西山,是我國傳統十大名茶之一,以其獨特的品質和悠久歷史享譽海內外。特別是洞庭山的茶園面積有限,地處于太湖水源保護區,必須采取無公害管理技術,防止農業面源污染,提高碧螺春茶的質量和檔次,故加強碧螺春茶園病蟲害無公害防治具有重要的意義。一、碧螺春茶葉生產特點立地條件蘇州碧螺春茶的原產地洞庭東、西山地處太湖之濱,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區,青山環繞,光照柔和,長年受太湖霧氣浸潤,形成了碧螺春茶特殊的品質。洞庭東、西山幾乎沒有廠礦,遠離交通要道,茶園沒有工業廢氣、廢水的污染,是生產有機無公害茶的理想環境。根據江蘇省茶樹地方品種資源調查組的報告,洞庭(山)碧螺春茶所含的氨基酸、兒茶素、茶多酚等綠茶品質理化指標都較高,制成的洞庭(山)碧螺春茶味道鮮醇、口感優異。栽培方式碧螺春為茶果間種的特色栽培方式,茶樹種植在枇杷、楊梅、桃樹、板栗等十多種果樹花叢中,花果樹覆蓋率在30%左右。以茶為主、茶果花間植間作的獨特生態環境,不僅孕育了洞庭(山)碧螺春茶獨特花果香氣的品質特征,也創造了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環境,有利于病蟲害的自然控制。品種采摘碧螺春茶種為柳葉條、醬板頭、柴茶等小葉種傳統的茶樹品種,經過長期馴化較好地適應了當地的環境條件,抗逆性較強。碧螺春茶屬春季早茶,春分前后至谷雨采摘,一年只采一季,一般很少受到病蟲影響,比較潔凈安全,有利于生產有機茶。茶園病蟲和天敵種類據調查和查看參考資料,洞庭東、西山碧螺春茶園病害種類主要有:茶炭疽病、茶輪斑病、茶云斑葉枯病、茶白星病、茶網餅病、茶藻斑病、苔蘚和地衣害、缺鎂癥等。常見害蟲種類有:茶小綠葉蟬、大青葉蟬、茶蚜、黑刺粉虱、柑橘粉虱、紅蠟蚧、椰圓盾蚧、蛇眼蚧、柿廣翅蠟蟬、碧蛾蠟蟬、綠盲蜻、茶尺蠖、茶毛蟲、茶蓑蛾、扁刺蛾、茶細蛾、茶潛葉蠅、茶橙癭螨、卵形短須螨、中華稻蝗、中華劍角蝗、日本綠螽嘶等,其中假眼小綠葉蟬和黑刺粉虱是茶園主要害蟲。天敵種類很多,優勢種主要有:廣黑點瘤姬蜂、螟蛉懸繭姬蜂、蚜繭蜂、廣大腿小蜂、葉蟬三棒纓小蜂、蠟蚧扁角跳小蜂、薄翅螳螂、大灰食蚜蠅、中華虎甲、中華草蛉、異色瓢蟲、龜紋瓢蟲、黃蜻、異色灰蜻、球孢白僵菌、粉虱座殼孢、蝗噬蟲霉、根蟲瘟霉、白斑獵蛛、粽管巢蛛等。二、茶樹病蟲害預防技術根據多年的生產經驗,碧螺春茶園病蟲害控制首先應立足于預防。通過采取檢疫措施防止新的病蟲侵入;應用生態學的基本方法,營造生物多樣性的茶園生態系統,充分發揮自然生態調控能力;科學利用栽培管理技術,有目的地改變某些環境因子,創造有利于茶樹和天敵生長發育,不利于病蟲害繁衍、流行的條件。嚴格執行植物檢疫為了防止當地沒有的病蟲侵入,在創建新茶園或對舊茶園進行改植換種時必須進行嚴格的檢疫,要求選擇沒有病蟲害的種苗,最好當地采種取穗,當地育苗。保持間作栽培方式保持碧螺春果茶間作的栽培方式,使之成為生物多樣性豐富、群落結構復雜的生態系統,創造不利于病蟲、有利于各類天敵繁衍的環境條件,增強茶園的自然生態控制能力。注重改善生態環境碧螺春茶樹的生長對環境存在特殊要求,環境又對碧螺春茶的質量安全有重大影響,因此,必須注重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生產上應注意農業投入品的清潔安全,集中無害處理各種廢棄物,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使茶產品不含對人體有害的農藥、重金屬、微生物及其他污染物等。保護利用自然天敵與果林間作的碧螺春茶園害蟲天敵資源十分豐富,是生態系統中十分重要的自然制約因子,一定要注意加以保護和利用,以提高對害蟲的自然控制能力。保護利用的常用方法有:(1)人工摘除的害蟲卵塊、蟲苞、護囊等放在四周水包圍的壇或缽中,待寄生蜂和寄生蠅羽化飛出后再進行處理。(2)對修剪、臺刈下的枝葉,先堆放在茶園附近,以利于天敵迂回茶園。(3)利用人工巢箱招引鳥啄食茶園害蟲。茶園鋪草合理除草茶園行間鋪草覆蓋不僅可以減少水土流失,保蓄土壤水分,穩定土溫,抑制雜草生長,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土壤巴力和生物活性,冬天可提高地溫防止凍害,以及減輕采茶人員對土壤的踐踏,保持土體良好的結構,也有利于茶園土壤動物的棲息、繁衍,提高茶園動物群落的多樣性和穩定性。茶園鋪草,一般不少于1000kg/666.7m2,厚度5~10cm,鋪草時間宜在雨季或干旱季節來臨之前,草料可利用山草、作物秸稈、綠肥等。對有機茶園的惡性雜草切忌使用除草劑,一般雜草不必除草務凈,保留一定數量的雜草有利于天敵棲息,調節茶園小氣候,改善生態環境。適當中耕合理施肥中耕可使土壤通風透氣,促進茶樹根系生長和土壤微生物的活動,破壞地下害蟲的棲息場所,有利于天敵入土覓食。一般以夏秋季節淺翻一二次為宜,秋冬季結合施基肥進行深耕。基肥以餅肥和磷鉀肥為主,追肥主要為氮肥,合理施肥可改善茶樹營養條件和提高抗害及補償能力。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可以提高茶樹的抗病蟲害能力,減少茶樹炭疽病和茶葉螨害的發生。合理密植適時修剪合理密植和適時修剪使茶園通風、透氣、透光,可以減少茶藻斑病、茶餅病、苔蘚和地衣害,以及粉虱類、茶葉害螨等害蟲病的發生。修剪分為輕修剪、深修剪和臺刈,其修剪深度分別是3~5cm、10~15cm和離地面10cm。合理修剪和臺刈對許多茶樹病蟲害有抑制作用,輕修剪可以把茶蚜、茶梢蛾、小綠葉蟬和茶橙癭螨等棲集于樹冠表面的害蟲剪去,每年可在早春驚蟄前后進行。深修剪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對茶毛蟲、茶尺蠖及紅蠟蚧等為害嚴重的茶園,要及時采取深剪,結合臺刈進行徹底防治。剪下的枝葉要及時清出茶園,集中銷毀。冬季清園翻耕松土結合冬季修剪,剪除病蟲枝,清除園內外的雜草,枯枝、落葉,并噴施石硫合劑晶體200倍液封園,可以防治病害和在表土中越冬的害蟲。秋冬深翻茶園或開溝施肥,可將茶叢根際表土和落葉層中越冬的茶白星病、茶云斑葉枯病、炭疽病菌、茶尺蠖、扁刺蛾等病蟲深埋入土使其死亡,并能殺傷表土層中的蟲蛹,減少葉部病害的侵染源。三、茶樹病蟲害防治技術茶園中某些病蟲害發生較嚴重的危害時,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控制。首選物理和生物防治的方法,適當利用植物源農藥和礦物源農藥控制茶園病蟲害,從而維持茶園生態平衡,保證茶樹的正常生長。人工捕殺法對體形較大、行動遲緩、容易發現和捕捉的害蟲或聚集性害蟲或假死性害蟲如茶尺蠖、茶毛蟲、茶蓑蛾等,可以采取人工和器械防治,及時捕殺或摘除。燈光誘殺法利用茶尺蠖、茶毛蟲、扁刺蛾等趨光的特點,在茶園的中心或坡頂地帶,按照每3公頃1盞的標準安裝太陽能殺蟲燈誘殺。嗜色誘殺法利用黑刺粉虱和茶蚜趨黃,假眼小綠葉蟬和茶小綠葉蟬趨綠的特性,按照藍、黃板30張/666.7m2,黃、藍相間的安放標準平均分布,垂直插于茶蓬間,底端離茶蓬高度為10~15cm,以黃色面誘殺茶蚜和黑刺粉虱成蟲,以藍色面誘殺茶小綠葉蟬。使用無公害農藥茶園常用的無公害農藥有植物源的魚藤酮、楝素、煙堿,微生物源的多氧霉素、蘇云金桿菌、茶尺蠖、茶毛蟲NPV病毒制劑,礦物源的硫酸銅、波爾多液和石硫合劑等。(1)茶白星病、茶炭疽病、茶餅病、茶云紋葉枯病等。在非生長盛期和采摘期,噴灑0.6%~0.7%石灰半量式波爾多液,對茶樹葉病和莖病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或在生長期用0.5%大黃素甲醚水劑500~800倍液噴霧。(2)各種葉病、莖病、蚧類、粉虱類、螨類。晚秋至早冬期(氣溫低于15。0噴施45%石硫合劑晶體200~300倍液封園,可以防治各種葉和莖部病害、蚧類、粉虱類、螨類,對翌年的發生有明顯的控制作用,但在采茶季節不能使用。茶尺蠖、茶毛蟲等鱗翅目食葉害蟲。用0.2%苦參堿水劑800-1000倍液、2.5%魚藤酮300~500倍液或50~70億孢子每克Bt可濕性粉劑500~1000倍液,在低齡幼蟲期噴灑,注意噴施微生物農藥宜在早晚進行。此外,防治茶尺蠖還可以用茶尺蠖NPV制劑1000倍液噴霧,用茶毛蟲NPV制劑1000倍液防治茶毛蟲,安全間隔期均為3天。假眼小綠葉蟬、黑刺粉虱、茶蚜等吸汁害蟲。用2.5%魚藤酮乳油300~500倍液、0.6%苦參堿水劑800~1000倍液、1.5%天然除蟲菊素水乳劑1000~2000倍液,或10%毗蟲啉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在下午或黃昏前后噴灑。茶葉螨。在葉螨發生初期噴灑10%瀏陽霉素乳油,每隔7d噴1次,連噴2~3次;或用1.8%蟲螨克乳油60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