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九年級物理上半期反思7篇
九年級物理上半期反思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萬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思路和過程,知道地球上的重物下落與天體運動的統一性。
2.知道萬有引力是一種存在于所有物體之間的吸引力,知道萬有引力定律的適用范圍。
3.會用萬有引力定律解決簡單的引力計算問題,知道萬有引力定律公式中r的物理意義,了解引力常量G的測定在科學歷史上的重大意義。
4.了解萬有引力定律發現的意義。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演繹牛頓當年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過程,體會在科學規律發現過程中猜想與求證的重要性。
2.體會推導過程中的數量關系.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自然界任何物體間引力的關系,從而體會大自然的奧秘.
2.通過演繹牛頓當年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過程和卡文迪許測定萬有引力常量的實驗,讓學生體會科學家們勇于探索、永不知足的精神和發現真理的曲折與艱辛。
教學重點、難點
1.萬有引力定律的推導過程,既是本節課的重點,又是學生理解的難點。
2.由于一般物體間的萬有引力極小,學生對此缺乏感性認識。
教學方法
探究、講授、討論、練習
教學活動
(一)引入新課
復習回顧上節課的內容
如果行星的運動軌道是圓,則行星將作勻速圓周運動。根據勻速圓周運動的條件可知,行星必然要受到一個引力。牛頓認為這是太陽對行星的引力,那么,太陽對行星的引力F提供行星作勻速圓周運動所需的向心力。
學生活動:推導得
將V=2πr/T代入上式得
利用開普勒第三定律代入上式
得到:
師生總結:由上式可得出結論:太陽對行星的引力跟行星的質量成正比,跟行星到太陽的距離的二次方成反比。即:F∝
教師:牛頓根據其第三定律:太陽吸引行星的力與行星吸引太陽的力是同性質的作用力,且大小相等。于是提出大膽的設想:既然這個引力與行星的質量成正比,也應跟太陽的質量M成正比。即:F∝
寫成等式就是F=G(其中G為比例常數)
(二)進行新課
教師:牛頓得到這個規律以后是不是就停止思考了呢假如你是牛頓,你又會想到什么呢
學生回答基礎上教師總結:
猜想一:既然行星與太陽之間的力遵從這個規律,那么其他天體之間的力是否也遵從這個規律呢(比如說月球與地球之間)
師生:因為其他天體的運動規律與之類似,根據前面的推導所以月球與地球之間的力,其他行星的衛星和該行星之間的力,都滿足上面的規律,而且都是同一種性質的力。
教師:但是牛頓的思考還是沒有停止。假如你是牛頓,你又會想到什么呢
學生回答基礎上教師總結:
猜想二:地球與月球之間的力,和地球與其周圍物體之間的力是否遵從相同的規律
教師:地球對月球的引力提供向心力,即F==ma
地球對其周圍物體的力,就是物體受到的重力,即F’=m’g
從以上推導可知:地球對月球的引力遵從以上規律,即F=G
那么,地球對其周圍物體的力是否也滿足以上規律呢即F’=G
此等式是否成立呢
已知:地球半徑R=6.37×106m,月球繞地球的軌道半徑r=3.8×108m,
月球繞地球的公轉周期T=27.3天,重力加速度g=9.8
(以上數據在當時都已經能夠精確測量)
提問:同學們能否通過提供的數據驗證關系式F’=G是否成立
學生回答基礎上教師總結:
假設此關系式成立,即F’=G
可得:=ma=G
F’=m’g=G
兩式相比得:a/g=R2/r2
但此等式是在以上假設成立的基礎上得到的,反過來若能通過其他途徑證明此等式成立,也就證明了前面的假設是成立的。代人數據計算:
a/g≈1/3600
R2/r2≈1/3600
即a/g=R2/r2成立,從而證明以上假設是成立的,說明地球與其周圍物體之間的力也遵從相同的規律,即F’=G
這就是牛頓當年所做的著名的“月-地”檢驗,結果證明他的猜想是正確的。從而驗證了地面上的重力與地球吸引月球、太陽吸引行星的力是同一性質的力,遵守同樣的規律。
教師:不過牛頓的思考還是沒有停止,假如你是牛頓,此時你又會想到什么呢
學生回答基礎上教師總結:
猜想三:自然界中任何兩個物體間的作用力是否都遵從相同的規律
牛頓在研究了這許多不同物體間的作用力都遵循上述引力規律之后。于是他大膽地把這一規律推廣到自然界中任意兩個物體間,于1687年正式發表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萬有引力定律。
萬有引力定律
①內容
自然界中任何兩個物體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這兩個物體的質量的乘積成正比,跟它們的距離的二次方成反比。
②公式
如果用m1和m2表示兩個物體的質量,用r表示它們的距離,那么萬有引力定律可以用下面的公式來表示(其中G為引力常量)
說明:1.G為引力常量,在SI制中,G=6.67×10-11N·m2/kg2.
2.萬有引力定律中的物體是指質點而言,不能隨意應用于一般物體。
a.對于相距很遠因而可以看作質點的物體,公式中的r就是指兩個質點間的距離;
b.對均勻的球體,可以看成是質量集中于球心上的質點,這是一種等效的簡化處理方法。
教師:牛頓雖然得到了萬有引力定律,但并沒有很大的實際應用,因為當時他沒有辦法測定引力常量G的數值。直到一百多年后英國的另一位物理學家卡文迪許才用實驗測定了G的數值。
利用多媒體演示說明卡文迪許的扭秤裝置及其原理。
扭秤的主要部分是這樣一個T字形輕而結實的框架,把這個T形架倒掛在一根石英絲下。若在T形架的兩端施加兩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石英絲就會扭轉一個角度。力越大,扭轉的角度也越大。反過來,如果測出T形架轉過的角度,也就可以測出T形架兩端所受力的大小?,F在在T形架的兩端各固定一個小球,再在每個小球的附近各放一個大球,大小兩個球間的距離是可以較容易測定的。根據萬有引力定律,大球會對小球產生引力,T形架會隨之扭轉,只要測出其扭轉的角度,就可以測出引力的大小。當然由于引力很小,這個扭轉的角度會很小。怎樣才能把這個角度測出來呢卡文迪許在T形架上裝了一面小鏡子,用一束光射向鏡子,經鏡子反射后的光射向遠處的刻度尺,當鏡子與T形架一起發生一個很小的轉動時,刻度尺上的光斑會發生較大的`移動。這樣,就起到一個化小為大的效果,通過測定光斑的移動,測定了T形架在放置大球前后扭轉的角度,從而測定了此時大球對小球的引力??ㄎ牡显S用此扭秤驗證了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并測定出萬有引力恒量G的數值。這個數值與近代用更加科學的方法測定的數值是非常接近的。
卡文迪許測定的G值為6.754×10-11N·m2/kg2,現在公認的G值為6.67×10-11N·m2/kg2。由于萬有引力恒量的數值非常小,所以一般質量的物體之間的萬有引力是很小的,我們可以估算一下,兩個質量50kg的同學相距0.5m時之間的萬有引力有多大(可由學生回答:約6.67×10-7N),這么小的力我們是根本感覺不到的。只有質量很大的物體對一般物體的引力我們才能感覺到,如地球對我們的引力大致就是我們的重力,月球對海洋的引力導致了潮汐現象。而天體之間的引力由于星球的質量很大,又是非常驚人的:如太陽對地球的引力達3.56×1022N。
教師:萬有引力定律建立的重要意義
17世紀自然科學最偉大的成果之一,它把地面上的物體運動的規律和天體運動的規律統一了起來,對以后物理學和天文學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而且它第一次揭示了自然界中的一種基本相互作用的規律,在人類認識自然的歷史上樹立了一座里程碑。
九年級物理上半期反思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分析:
“多用電表”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選修3-1第二章第八節的內容,它是電流表、電壓表改裝學完后,研究歐姆表的改裝問題,又是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深化和實際應用,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既能鞏固電學問題的分析思路,加深對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合作、探究、交流能力,具有很重要的實際意義。
2、教學重點:歐姆表和單量程多用電表的制作原理。
3、教學難點:理解歐姆表和單量程多用電表的制作原理。
4、教材的處理:
本單元內容可分兩節可來處理,本節為第一課時,主要是探究電流表改裝成歐姆表、多用電表的原理。
第二課時為學生實驗課,練習使用多用電表及相關練習鞏固。
二、學情分析:
1、知識基礎分析:
①掌握了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并已熟練掌握了電路串并聯的規律,會利用該定律列式求解相關問題。
②掌握了電流表改裝成大量程電流表和電壓表的原理和刻度方法。
2、學習能力分析:
①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不斷提高,具備初步地、獨立發現事物內在聯系和一般規律的能力。
②具有初步的概括歸納總結能力、邏輯推力能力、綜合分析能力。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能利用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方法測量電阻的阻值。
②理解并掌握歐姆表及單量程多用電表的制作原理,知道簡單的雙量程多用電表。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對歐姆表原理的分析,提高學生綜合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②通過探究、合作,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思辨、表達、交流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培養學生熱愛科學,探究物理的興趣。
②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善于發現、勇于創新的精神。
四、教學資源
PPT課件、探究學案、指針式多用電表、數字式多用電表
五、教學流程圖
學生
給出各種器材
設計實驗方案
教師
提出問題:如何利用電流表表頭測電阻
評價方案,選擇方案
設置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
歐姆表的原理
改進方案,引導發現本質規律
出示電流表、電壓表、歐姆表電路圖
單量程多用電表
雙量程多用電表
課堂總結交流
分析組合,設計簡單的電路圖
六、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提出問題
我們已經學習過把電流表表頭改裝成電壓表和量程較大的電流表的原理,能利用電流表表頭測電阻嗎
探究一:利用電流表表頭測電阻
1、給出器材
待測電阻Rx
電源:E=2V,r=0、5Ω
電流表A:Ig=10mA,rg=9、5Ω
電壓表V:量程3V,內阻約3kΩ
變阻箱R0:0~9999Ω
滑動變阻器R:0~1000Ω
電鍵、導線若干
若還需其他器材,可自選
2、指導學生進行設計(電流表表頭與其他元件進行組合)
3、評價方案
教師:如果能從表盤上直接讀出所測電阻值就好了,請選擇其中一個方案。或者你有更好的設計嗎
設計利用表頭測電阻的方案,畫出電路圖。
學生代表板書設計方案
學生分析比較幾個方案,從中選出方案或提出更好的方案。
通過開放性的實驗設計,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同時給學生提供一個合理的思維空間,便于課堂的教學生成。
探究二:利用表頭直接測電阻
1、出示電流表表頭刻度盤。給出相關數據E=2V,r=0、5Ω;Ig=10mA,
rg=9、5Ω;(以R0=390Ω為例),
引導學生進行表頭刻度改裝。
2、對刻度情況進行分析,引導學生發現不足之處,進一步完善方案
3、提出下列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
若電流表內阻rg未知,怎樣可使10mA處表示所測電阻值為0
4、再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發現本質規律。
若將變阻箱換為滑動變阻器R,還可使10mA處表示所測電阻值為0嗎
根據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結合具體數據,分組進行計算,改裝表頭刻度。
學生發現刻度與R0的取值有關。取R0=190Ω,可充分利用刻度盤。
學生發現電流表內阻rg未知,可進行測量,再調節R0,可實現,滿偏電流處表示電阻為0,同時也發現,總內阻不變。
學生發現只要將A、B接線柱短接,調節滑動變阻器R,使指針滿偏即可實現滿偏電流處表示電阻為0,無須知道各元件電阻為多少。
通過層層遞進的幾個問題,引發學生積極的參與思考。促成學生有效的生成。根據學生課堂表現隨時調整引導思路。
歐姆表原理
1、出示改進后歐姆表原理圖,結合探究過程,講解歐姆表的歐姆調零的.目的和作用;中值電阻的決定因素;刻度盤的特點。
2、原理:
3、刻度:
(1)AB短接,調節R使得指針滿偏(歐姆調零)。
目的是什么或有什么作用
原理:
(2)指針指在中間刻度處,所測電阻值是多少
把此電阻稱為中值電阻,中值電阻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3)歐姆表刻度的特點:
學生深化理解歐姆表原理等相關內容,把握歐姆表的本質規律。
最大限度利用表盤刻度
由電源電動勢和表頭滿偏電流決定
左大右小;左密右疏
學生設計電路圖
通過分析,體會等效思想
從特殊到一般,歸納總結,探尋本質規律
探究三:簡單的單量程多用表
1、出示電流表、歐姆表、電壓表的原理圖
要求學生組合成簡單的多用電表,注意電源與表頭的連接。
2、引導分析電路結構
將已經掌握的知識進行綜合,實現創造。
體會等效的思想
簡單的雙量程多用表
出示雙量程多用電表電路圖,引導學生分析各擋功能,
分析各檔功能,比較量程大小
認識多用電表
利用多用電表實物圖介紹其功能,簡單強調歐姆表使用的注意點。
為下一節實驗課做準備
交流評價
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知識什么方法還有什么疑問
學生總結交流
總結課堂內容,培養學生表達及概括總結能力。
作業布置
重新思考第八節課本內容,完成課后問題與練習1、3題
若有問題相互交流
帶著問題為下節課做準備
九年級物理上半期反思篇3
知識與技能:
1、理解點電荷的概念。
2、通過對演示實驗的觀察和思去向不明,概括出兩個點電荷之間的作用規律。掌握庫侖定律。
過程與方法:
1、觀察演示實驗,培養學生觀察、總結的能力。
2、通過點電荷模型的建立,了解理想模型方法,把復雜問題簡單化的途徑,知道從現實生活的情景中如何提取有效信息,達到忽略
次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直指問題核心的目標。
情景引入
為了測定水分子是極性分子還是非極性分子,可做如下實驗:在酸性滴定管中注入適當蒸餾水,打開活塞,讓水慢慢如線狀流下,把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接近水流,發現水流向靠近玻璃棒的方向偏轉,這證明水分子是極性分子,聰明的同學,根據上述素材,你想知道是如何證明水分子是極性分子嗎?
(同性相斥,異性相吸),帶正電的一端遠離玻璃棒。而水分子兩極的電荷量相等,這就使帶正電的玻璃棒對水分子顯負電的一端的引力大于對水分子顯正電的一端的斥力,因此水分子所受的合力指向玻璃棒,故水流向靠近玻璃棒方向偏轉、
問題探究
點電荷
走進生活
驗電器的上部是球形的金屬導體,中央金屬箔是指針式的形狀,電荷分布與帶電體的形狀有關,與萬有引力相似,帶電體間的相互作用力與帶電體的形狀和大小有關。為了研究的方便,在應用萬有引力定律時,我們引入了質點的概念,利用萬有引力定律就能求出兩質點間的萬有引力大小,如果帶電體也能等效成電荷全部集中在一個幾何點上,研究帶電體間的相互作用力也會變得相對簡單?;仡檶W過的質點概念,你能建立起點電荷的概念嗎?
自主探究
1.點電荷
(1)點電荷是實際帶電體的一種理想化的模型。
(2)一個帶電體能否看作點電荷主要看其形狀和大小對所研究的問題影響大不大,如果屬于無關或次要因素時,或者說,它本身的大小比起它到其他帶電體的距離小得多,即可把帶電體看作點電荷。
(3)對于帶電體能否被看作點電荷,一定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即使對同一帶電體,在有些情況下可以看作質點,而在有些情況下又不能被看作質點.
2.理想化的模型到簡化,這是一種重要的科學研究方法。
1、對點電荷概念的解讀:
(1)點電荷是一個忽略大小和形狀的幾何點,電荷的全部質量全部集中在這個幾何點上。
(2)事實上,任何帶電體都有大小和形狀,真正的點電荷是不存在的,它是一個理想化模型。
(3)如果帶電體本身的幾何線度比起它們之間的距離小得多,帶電體的形狀、大小和電荷分布對帶電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在此情況下,我們可以把帶電體抽象成點電荷,可以理解為帶電的質點。
2、對點電荷的應用:
有一種特殊情況,均勻帶電的球體或均勻帶電的球面,帶電體本身的幾何線度可能并不比它們之間的距離小很多,但帶電體電荷分布具有對稱性,對外所表現的電特性跟一個等效于球心的點電荷的電特性相同,所以均勻帶電的球體或均勻帶電的球面都可以等效為一個球心處的點電荷,就是通常所說的帶電小球。
九年級物理上半期反思篇4
活動目標
1、體的摩擦力,表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表面越光滑,摩擦力就越小。
2、體驗感受摩擦力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活動準備
課件3個,幼兒兩次實驗的材料
活動過程
一、引題:
出示圖片,分別是爬雪山和冰上芭蕾以及他們的鞋底特寫。
教師:比較一下兩雙鞋子的鞋底有什么不一樣?
(雪地靴--平面的、粗花紋、又大又重;冰刀鞋--立體的、又滑又?)
如果換一下穿可以嗎?為什么?
二、第一次實驗操作,感知物體表面與摩擦力的關系。
1、教師:這里藏著什么秘密嗎?我們來做個實驗。
2、介紹材料和實驗方法。
(2條滑道--紙滑道和絨布滑道,2個紙筒。輕輕放上去,輕輕放手,會發生什么?
3、幼兒四人一組進行實驗
4、交流:小紙筒從滑道上滑下來是又什么不一樣?
(距離遠近、速度快慢)并記錄(出示課件一)
5、為什么同樣的
紙筒會由這么不同的結果呢?
出示課件二,教師小結:紙筒劃下去時,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它會牢牢拉住紙筒,不讓它滑下去,這種力叫做摩擦力(跟念)。
當物體粗糙時,摩擦力就大,當物體光滑時,就拉不住紙筒了,摩擦力就小。
三、第二次實驗,感知
1、實驗要求:同樣的滑道,給紙筒穿上不同的衣服(衛生紙、瓦楞紙、毛巾),與光紙筒的比較。
2、交流:你用了什么辦法?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會這樣?(毛巾最粗糙)
四、討論:
如果登山員穿上冰刀去爬山,會怎樣?如果……會怎樣?
小結:登山員只有穿上鞋底粗糙的登山鞋才能穩步爬山,冰上運動員只有穿上光滑的冰刀鞋才能翩翩起舞。
五、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應用。
出示課件三:廁所里的防滑墊,為什么要墊?(增加摩擦力,防滑)
滑梯的光滑(減少摩擦力)
活動延伸:
出示一瓶子,老師說遇到了困難,受手太滑,打不開瓶蓋,怎么辦?
小班數學《甜甜餅干屋》(區分方形和圓形)優質課視頻+PPT課件+教案音樂反思中班語言《小老鼠的魔棒》公開課比賽視頻含有聲PPT課件教案音樂故事下載
九年級物理上半期反思篇5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探究得出滑動摩擦力產生的條件和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計算公式。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了解滑動摩擦力的存在,實驗探究產生滑動摩擦力的條件以及影響其大小的因素,提高實驗技能和探索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生能提高實事求是的科學實驗態度,鍛煉思維能力、抽象能力,運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現象。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滑動摩擦力產生條件和計算式。
(2)難點:實驗探究的過程。
三、教學方法
觀察法、實驗法、討論法、問答法等。
四、教學過程
環節一:新課導入
展示幾個情景:孩子玩滑梯、火車急剎車、冰壺運動等。
通過提問這些情景中的現象,引導學生思考,從而得出滑動摩擦力的概念,導出新課。
環節二:科學探究
問題1:滑動摩擦力什么情況下才會出現結合前面學的靜摩擦力條件進行討論。
學生討論:需要有壓力、粗糙的接觸面以及相對運動。
問題2:為什么冰壺、火車、孩子受到的滑動摩擦力不同呢
實驗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猜想:與壓力有關,與速度有關,與質量有關,與粗糙程度有關等等。
2.設計實驗:用彈簧秤拉動木塊,可通過加減砝碼改變壓力,改變拉動速度,更換接觸面,例如玻璃、木板、石板、毛巾等。彈簧秤示數便是滑動摩擦力示數,設計表格進行記錄。
3.進行實驗:6人一組進行實驗,注意小組內部的分工問題,教師巡視。
4.得出結論:滑動摩擦力與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5.交流討論:分享實驗中的數據和實驗細節,誤差處理等;討論控制變量法的注意事項,即控制無關變量相同,只改變探究的物理量等;實驗安全問題、保護器材問題等等。
6.總結:結合實驗結論和教材,得出滑動摩擦力的計算公式,f=μN
問題3:滑動摩擦力的方向如何判斷呢結合示例分析并討論。
示例:木塊在地面上滑動、木塊在木板上滑動并帶動木板一起滑動。
學生討論:滑動摩擦力方向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相對運動方向有時并不是運動方向。
問題4:滑動摩擦力有什么作用呢舉例說明。
回答: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可以見到滑動摩擦力,車輛的剎車系統是利用滑動摩擦力進行減速,打磨東西也是利用了滑動摩擦力,同時機器中的滑動摩擦力會損耗器材,所以需要使用潤滑油來減小滑動摩擦力等等。
環節三:鞏固提高
給出適當例題,運用公式求解摩擦力大小,判斷摩擦力方向。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淺談本節課收獲。
作業:課下繼續探索,拓展科學知識。
九年級物理上半期反思篇6
學習目標:
1.知道滑動摩擦產生的條件,會正確判斷滑動摩擦力的方向。
2.會用公式F=μFN計算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知道影響動摩擦因數的大小因素。
3.知道靜摩擦力的產生條件,能判斷靜摩擦力的有無以及大小和方向。
4.理解最大靜摩擦力。能根據二力平衡條件確定靜摩擦力的大小。
學習重點:
1、滑動摩擦力產生的條件及規律,并會用F摩=μFN解決具體問題。
2、靜摩擦力產生的條件及規律,正確理解最大靜摩擦力的概念。
學習難點:
1.正壓力FN的確定。
2.靜摩擦力的有無、大小的判定。
主要內容:
一、摩擦力
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上滑動時,或者在另一個物體上有滑動的趨勢時我們會感到它們之間有相互阻礙的作用,這就是摩擦,這種情況下產生力我們就稱為摩擦力。固體、液體、氣體的接觸面上都會有摩擦作用。
二、滑動摩擦力
1.產生: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發生相對滑動時,另一個物體阻礙它相對滑動的力稱為滑動摩擦力。
2.產生條件:相互接觸、相互擠壓、相對運動、表面粗糙。
①兩個物體直接接觸、相互擠壓有彈力產生。
摩擦力與彈力一樣屬接觸作用力,但兩個物體直接接觸并不擠壓就不會出現摩擦力。擠壓的效果是有壓力產生。壓力就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表面的垂直作用力,也叫正壓力,壓力屬彈力,可依上一節有關彈力的知識判斷有無壓力產生。
②接觸面粗糙。當一個物體沿另一物體表面滑動時,接觸面粗糙,各凹凸不平的部分互相嚙合,形成阻礙相對運動的力,即為摩擦力。凡題中寫明“接觸面光滑”、“光滑小球”等,統統不考慮摩擦力(“光滑”是一個理想化模型)。
③接觸面上發生相對運動。
特別注意:“相對運動”與“物體運動”不是同一概念,“相對運動”是指受力物體相對于施力物體(以施力物體為參照物)的位置發生了改變;而“物體的運動”一般指物體相對地面的位置發生了改變。
3.方向:總與接觸面相切,且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這里的“相對”是指相互接觸發生摩擦的物體,而不是相對別的物體。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跟物體的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但并非一定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反。
4.大小:與壓力成正比F=μFN
①壓力FN與重力G是兩種不同性質的力,它們在大小上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也可以毫無關系,用力將物塊壓在豎直墻上且讓物塊沿墻面下滑,物塊與墻面間的壓力就與物塊重力無關,不要一提到壓力,就聯想到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體,認為物體對支承面的壓力的大小一定等于物體的重力。
②μ是比例常數,稱為動摩擦因數,沒有單位,只有大小,數值與相互接觸的______、接觸面的______程度有關。在通常情況下,μ1。
③計算公式表明:滑動摩擦力F的大小只由μ和FN共同決定,跟物體的運動情況、接觸面的大小等無關。
5.滑動摩擦力的作用點:在兩個物體的接觸面上的受力物體上。
問題:
1.相對運動和運動有什么區別請舉例說明。
2.壓力FN的值一定等于物體的重力嗎請舉例說明。
3.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間的接觸面積有關嗎
4.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物體間相對運動的速度有關嗎
三、靜摩擦力
1.產生:兩個物體滿足產生摩擦力的條件,有相對運動趨勢時,物體間所產生的阻礙相對運動趨勢的力叫靜摩擦力。
2.產生條件:
①兩物體直接接觸、相互擠壓有彈力產生;
②接觸面粗糙;
③兩物體保持相對靜止但有相對運動趨勢。
所謂“相對運動趨勢”,就是說假設沒有靜摩擦力的存在,物體間就會發生相對運動。比如物體靜止在斜面上就是由于有靜摩擦力存在;如果接觸面光滑.沒有靜摩擦力,則由于重力的作用,物體會沿斜面下滑。
跟滑動摩擦力條件的區別是:
3.大?。簝晌矬w間實際發生的靜摩擦力F在零和最大靜摩擦力Fmax之間
實際大小可根據二力平衡條件判斷。
4.方向:總跟接觸面相切,與相對運動趨勢相反
①所謂“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是指假設接觸面光滑時,物體將要發生的相對運動的方向。比如物體靜止在粗糙斜面上,假沒沒有摩擦,物體將沿斜面下滑,即物體靜止時相對(斜面)運動趨勢的方向是沿斜面向下,則物體所受靜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與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②判斷靜摩擦力的方向可用假設法。其操作程序是:
A.選研究對象----受靜摩擦力作用的物體;
B.選參照物體----與研究對象直接接觸且施加靜摩擦力的物體;
C.假設接觸面光滑,找出研究對象相對參照物體的運動方向即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
D.確定靜摩擦力的方向一一與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③靜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但并非一定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反。
5.靜摩擦力的作用點:在兩物體的接觸面受力物體上。
【例一】下述關于靜摩擦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A.靜摩擦力的方向總是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反;
B.靜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的正壓力成正比;
C.靜摩擦力只能在物體靜止時產生;
D.靜摩擦力的方向與接觸物體相對運動的趨勢相反。
【例二】用水平推力F把重為G的黑板擦緊壓在豎直的墻面上靜止不動,不計手指與黑板擦之間的摩擦力,當把推力增加到2F時,黑板擦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是原來的幾倍
摩擦力沒變,一直等于重力。
四、滑動摩擦力和靜摩擦力的比較
滑動摩擦力靜摩擦力符號及單位
產生原因表面粗糙有擠壓作用的物體間發生相對運動時,表面粗糙有擠壓作用的物體間具有相對運動趨勢時摩擦力用f表示
單位:牛頓
簡稱:牛
符號:N
大小f=μN始終與外力沿著接觸面的分量相等
方向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與相對運動趨勢相反
問題:
1.摩擦力一定是阻力嗎
2.靜摩擦力的大小與正壓力成正比嗎
3.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嗎
課堂訓練:
1.下列關于摩擦力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兩個相對靜止物體間一定有靜摩擦力作用.B.受靜摩擦力作用的物體一定是靜止的.
C.靜摩擦力對物體總是阻力.D.有摩擦力一定有彈力
2.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物體越重,使它滑動時的摩擦力越大,所以摩擦力與物重成正比。
B.由μ=f/N可知,動摩擦因數與滑動摩擦力成正比,與正壓力成反比。
C.摩擦力的方向總是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反。
D.摩擦力總是對物體的運動起阻礙作用。
3.如圖所示,一個重G=200N的物體,在粗糙水平面上向左運動,物體和水平面間的摩擦因數μ=0.1,同時物體還受到大小為10N、方向向右的水平力F作用,則水平面對物體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A.大小是10N,方向向左.B.大小是10N,方向向右。
C.大小是20N,方向向左.D.大小是20N,方向向右。
4.粗糙的水平面上疊放著A和B兩個物體,A和B間的接觸面也是粗糙的,如果用水平力F拉B,而B仍保持靜止,則此時()
A.B和地面間的靜摩擦力等于F,B和A間的靜摩擦力也等于F。
B.B和地面間的靜摩擦力等于F,B和A間的靜摩擦力等于零。
C.B和地面間的靜摩擦力等于零,B和A間的靜摩擦力也等于零。
D.B和地面間的靜摩擦力等于零,B和A間的靜摩擦力等于F。
答案:1.ABC2.ABCD3.D4.B
閱讀材料:
從經典力學到相對論的發展
在以牛頓運動定律為基礎的經典力學中,空間間隔(長度)S、時間t和質量m這三個物理量都與物體的運動速度無關。一根尺靜止時這樣長,當它運動時還是這樣長;一只鐘不論處于靜止狀態還是處于運動狀態,其快慢保持不變;一個物體靜止時的質量與它運動時的質量一樣。這就是經典力學的絕對時空觀。到了十九世紀末,面對高速運動的微觀粒子發生的現象,經典力學遇到了困難。在新事物面前,愛因斯坦打破了傳統的絕對時空觀,于1905年發表了題為《論運動物體的電動力學》的論文,提出了狹義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原理,創建了狹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指出:長度、時間和質量都是隨運動速度變化的。長度、時間和質量隨速度變化的關系可用下列方程來表示:,(通稱“尺縮效應”)、(通稱“鐘慢效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湖北工業大學畢業答辯
- 2025年北京五十中中考數學模擬試卷(4月份)
- 口腔科學試題及答案解析
- 初級烹飪考試題庫及答案
- 檔案管理 筆試題及答案
- 檢驗員考試復習的最佳時間安排試題及答案
- 倉儲知識考試題庫及答案
- 衛生班會課件
- ai操作考試題庫及答案
- 分布式光伏電站設計培訓手冊
- 2025-2030工程塑料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涂料設備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業務員合同范本與業務員和公司的合同6篇
- 2025年大學生學習鄉村振興知識競賽題庫及答案(共60道題)
- 2025年廣東廣州市高三二模高考英語試卷試題(含答案詳解)
- 期中考試質量分析會上校長引用6個關鍵詞講話:深耕、融合、賦能、深耕、創新、協同、堅守
- 聯營采購合同協議
- JJF 2230-2025混凝土電阻率測試儀校準規范
- 【9數一?!?025年安徽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學九年級中考一模數學試卷(含答案)
- 掛靠法人免責協議書
- 煤炭加工中的選煤技術與選煤機械考核試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