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疫情防范調研報告(共4篇)第1篇:醫療糾紛防范調研報告醫療糾紛防范調研報告醫療糾紛防范調研報告上饒縣人民醫院近年來,醫患之間的糾紛呈急劇上升的趨勢,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統計,其增長幅度在兩位數以上。此種增長度已引起人們的充分關注。怎樣看待醫療糾紛的數量激增?從時間上,我國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之前,人們對醫療糾紛尚不甚關心,醫療市場還處于賣方市場,出現醫療糾紛處理的主要依據是《醫療事故處理辦法》。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期,人們對醫療糾紛給予了空前的關注。標志是在1998年中國消費者協會對消費者投訴的“憤怒”程度排行榜,醫療投訴“名列”第5位。這時期從輿論導向看,在關注醫患糾紛時,多數觀點明顯向患者傾斜。從1999年起,輿論對醫患糾紛的關注開始趨于理智,人們開始冷靜地看待醫患雙方,新聞媒介的醫患糾紛熱逐漸降溫。各地的不同案例均限于個案的報道,不再有對醫務界整體的貶伐。對《醫療事故處理辦法》的修改工作已提到日程上來,逐步形成了依法處理醫療事故爭議和醫患糾紛的共識。2021年4月4日國務院第351號令公布了《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新的法規與司法解釋的施行,給目前醫療事故爭議和醫患糾紛的處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一、醫患糾紛的特點醫患糾紛,是指患者或其親屬與醫療單位及其醫護人員之間圍繞診療護理服務而產生的爭執。醫療糾紛主體中的“患”是個廣義詞一般情況下“患”是指患者,不僅是指患病者,還包括所有接受診療護理服務的人。另外,在特殊情況下,非患者亦可成醫患糾紛的主體,例如病人死亡,其利害關系人也可取代死者成為醫患糾紛的主體。醫療糾紛的客體為人身權和財產權。醫療糾紛不同于一般民事糾紛的特點在于,雙方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對象首先是患者的生命權、健康權,是公民的最基本的權利,而醫療關系的主體對客體的期盼是一致的,雙方都希望延長患者的生命,防止健康受到損害。醫患關系的客體還包括財產權,醫方提供診療護理服務,患方如認為提供的服務非所值,支付費用便有了異議。還有的患方享受了服務之后,拒絕或拖欠醫療費用,引發糾紛勢在必然。其糾紛內容圍繞診療護理服務關系的爭執而展開。從內容上,判斷是否屬于醫患糾紛,關鍵在于雙方爭議的事由是否因診療護理服務所引起。診療護理服務是一個較大的范圍,就每個具體的醫患關系來說,都有各個環節,無論哪個環節,無論醫生、護士,所提供的服務都是整個診療護理服務過程的一部分。這些環節呈鏈條狀形成一個系統工程。二、醫患關系的性質醫患之間不只是雙方的買賣關系,而是政府實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會公益事業.醫患雙方的關系不是也不可能平等?;颊哂袡噙x擇醫院,但基本不能自愿選擇治療疾病的手段、方案;就醫院而言,沒有拒絕為患者治療的權力。醫療法律關系中不遵循完全自愿原則,雙方參加人也不是完全平等,也不能遵循“等價有償”原則、因此患者不是消費者,而是健康權益的得益者。也可以認為醫患關系是一種合同關系,表現為技術服務類合同,包含了心理學、社會學等方面的科學技術服務。存在很大的技術風險性,應當“預見”和“不可抗力”的差別很小。而在特殊情況下,診療護理行為的產生不是以合同為依據,而是基于緊急避險和無因管理,其性質與合同關系有明顯的區別。三、醫療糾紛與醫療事故的區別《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中規定:“醫療事故,是指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過失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事故。醫療事故是一種能在醫患之間引起民事法律關系,設立、變更和終止的客觀情況,是一種法律事實,而醫療糾紛則是特指一種爭執狀態。四、我國醫療事故處理規定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完善2021年4月4日國務院第351號令公布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是目前國內處理醫患糾紛的專門法規,它的施行,給目前醫療事故爭議和醫患糾紛的處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夺t療事故處理辦法》規定了不屬于醫療事故的四種情況:醫療差錯、醫療意外、并發癥及受害人過錯。而《條例》又增加了幾種新的抗辯事由。醫療臨床實踐中,難以避免的并發癥是客觀存在的,作為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在其本身沒有過錯的前提下,對因并發癥造成的損害后果,醫療機構是不應該承擔責任的。醫療行為本身具有復雜性、探索性、科技性和風險性,所以應對醫療機構及醫護人員實施的合法診療行為所造成難以預防的不良后果,規定不應承擔法律責任,也就是說應對醫療行為設置“醫療行為豁免權”。《條例》中的規定是沒有原則性的錯誤,但就其實際操作中,絕大部份的醫療糾紛也是由于并發癥的出現而引起的,公眾如何正確理解和實施《條例》,需要立法機關或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依法做出相應的解釋,這是完善的一個途徑。面對著醫患關系緊張的現狀,當出現醫療糾12全文查看第2篇:醫療糾紛防范調研報告醫療糾紛防范調研報告上饒縣人民醫院近年來,醫患之間的糾紛呈急劇上升的趨勢,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統計,其增長幅度在兩位數以上。此種增長度已引起人們的充分關注。怎樣看待醫療糾紛的數量激增?從時間上,我國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之前,人們對醫療糾紛尚不甚關心,醫療市場還處于賣方市場,出現醫療糾紛處理的主要依據是《醫療事故處理辦法》。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期,人們對醫療糾紛給予了空前的關注。標志是在1998年中國消費者協會對消費者投訴的“憤怒”程度排行榜,醫療投訴“名列”第5位。這時期從輿論導向看,在關注醫患糾紛時,多數觀點明顯向患者傾斜。從1999年起,輿論對醫患糾紛的關注開始趨于理智,人們開始冷靜地看待醫患雙方,新聞媒介的醫患糾紛熱逐漸降溫。各地的不同案例均限于個案的報道,不再有對醫務界整體的貶伐。對《醫療事故處理辦法》的修改工作已提到日程上來,逐步形成了依法處理醫療事故爭議和醫患糾紛的共識。2021年4月4日國務院第351號令公布了《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新的法規與司法解釋的施行,給目前醫療事故爭議和醫患糾紛的處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一、醫患糾紛的特點醫患糾紛,是指患者或其親屬與醫療單位及其醫護人員之間圍繞診療護理服務而產生的爭執。醫療糾紛主體中的“患”是個廣義詞,一般情況下“患”是指患者,不僅是指患病者,還包括所有接受診療護理服務的人。另外,在特殊情況下,非患者亦可成醫患糾紛的主體,例如病人死亡,其利害關系人也可取代死者成為醫患糾紛的主體。醫療糾紛的客體為人身權和財產權。醫療糾紛不同于一般民事糾紛的特點在于,雙方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對象首先是患者的生命權、健康權,是公民的最基本的權利,而醫療關系的主體對客體的期盼是一致的,雙方都希望延長患者的生命,防止健康受到損害。醫患關系的客體還包括財產權,醫方提供診療護理服務,患方如認為提供的服務非所值,支付費用便有了異議。還有的患方享受了服務之后,拒絕或拖欠醫療費用,引發糾紛勢在必然。其糾紛內容圍繞診療護理服務關系的爭執而展開。從內容上,判斷是否屬于醫患糾紛,關鍵在于雙方爭議的事由是否因診療護理服務所引起。診療護理服務是一個較大的范圍,就每個具體的醫患關系來說,都有各個環節,無論哪個環節,無論醫生、護士,所提供的服務都是整個診療護理服務過程的一部分。這些環節呈鏈條狀形成一個系統工程。二、醫患關系的性質醫患之間不只是雙方的買賣關系,而是政府實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會公益事業.醫患雙方的關系不是也不可能平等。患者有權選擇醫院,但基本不能自愿選擇治療疾病的手段、方案;就醫院而言,沒有拒絕為患者治療的權力。醫療法律關系中不遵循完全自愿原則,雙方參加人也不是完全平等,也不能遵循“等價有償”原則、因此患者不是消費者,而是健康權益的得益者。也可以認為醫患關系是一種合同關系,表現為技術服務類合同,包含了心理學、社會學等方面的科學技術服務。存在很大的技術風險性,應當“預見”和“不可抗力”的差別很小。而在特殊情況下,診療護理行為的產生不是以合同為依據,而是基于緊急避險和無因管理,其性質與合同關系有明顯的區別。三、醫療糾紛與醫療事故的區別《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中規定:”醫療事故,是指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過失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事故。醫療事故是一種能在醫患之間引起民事法律關系,設立、變更和終止的客觀情況,是一種法律事實,而醫療糾紛則是特指一種爭執狀態。四、我國醫療事故處理規定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完善2021年4月4日國務院第351號令公布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是目前國內處理醫患糾紛的專門法規,它的施行,給目前醫療事故爭議和醫患糾紛的處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夺t療事故處理辦法》規定了不屬于醫療事故的四種情況:醫療差錯、醫療意外、并發癥及受害人過錯。而《條例》又增加了幾種新的抗辯事由。醫療臨床實踐中,難以避免的并發癥是客觀存在的,作為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在其本身沒有過錯的前提下,對因并發癥造成的損害后果,醫療機構是不應該承擔責任的。醫療行為本身具有復雜性、探索性、科技性和風險性,所以應對醫療機構及醫護人員實施的合法診療行為所造成難以預防的不良后果,規定不應承擔法律責任,也就是說應對醫療行為設置“醫療行為豁免權”?!稐l例》中的規定是沒有原則性的錯誤,但就其實際操作中,絕大部份的醫療糾紛也是由于并發癥的出現而引起的,公眾如何正確理解和實施《條例》,需要立法機關或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依法做出相應的解釋,這是完善的一個途徑。面對著醫患關系緊張的現狀,當出現醫療糾紛時,許多醫院都存在著“破財免災”的想法,這種解決方式的弊端助長了醫鬧的氣焰。醫院在解決醫療糾紛的同時,還要承擔正常的醫療工作,承擔社會聲譽,還有來自政府部門以及媒體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許多醫療機構只有無法堅持原則,采取一些息事寧人、破財免災的做法,但是從長期來講對患方采取的這種方式是誘導,這種誘導就會誘使將來出現這種糾紛的時候,大家更樂于采取這些非法的方式。醫患糾紛是不可避免的,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醫患雙方是一種對立統一的關系。有醫便有患,有患就有醫,兩者本身就是相互依賴又相互對應??陀^地判斷,就單個具體的醫療事故而言,通過努力按科學和操作章程辦,是可以防止的,但從長期和全局而言,醫療事故是不可能避免的,醫患糾紛也是不可能避免的。各醫療機構只有通過規范自身執業行為,嚴格執行衛生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度,加強于患者的溝通理解,減少和化解醫患之間矛盾的發生和發展。同時,當出現醫療糾紛時,能夠積極運用法律維護自身權益??傊?,各個部門都應站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統一思想認識,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大力加強預防和處理醫患糾紛工作。要下功夫抓源頭預防,下功夫抓糾紛化解,下功夫抓應急處置。堅持“重在調處、依法處置”的原則,處理好因醫患糾紛引發的事件。領題人:盧國潤調研組成人員:王陳達蔡勤章正林喬春福張榕華余聯萬執筆人:盧國潤第3篇:醫療糾紛防范調研報告醫療糾紛防范調研報告免費文秘網免費公文網醫療糾紛防范調研報告2021-06-2918:33:33免費文秘網免費公文網醫療糾紛防范調研報告醫療糾紛防范調研報告(2)醫療糾紛防范調研報告上饒縣人民醫院近年來,醫患之間的糾紛呈急劇上升的趨勢,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統計,其增長幅度在兩位數以上。此種增長度已引起人們的充分關注。怎樣看待醫療糾紛的數量激增?從時間上,我國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之前,人們對醫療糾紛尚不甚關心,醫療市場還處于賣方市場,出現醫療糾紛處理的主要依據是《醫療事故處理辦法》。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期,人們對醫療糾紛給予了空前的關注。標志是在1998年中國消費者協會對消費者投訴的“憤怒”程度排行榜,醫療投訴“名列”第5位。這時期從輿論導向看,在關注醫患糾紛時,多數觀點明顯向患者傾斜。從1999年起,輿論對醫患糾紛的關注開始趨于理智,人們開始冷靜地看待醫患雙方,新聞媒介的醫患糾紛熱逐漸降溫。各地的不同案例均限于個案的報道,不再有對醫務界整體的貶伐。對《醫療事故處理辦法》的修改工作已提到日程上來,逐步形成了依法處理醫療事故爭議和醫患糾紛的共識。2021年4月4日國務院第351號令公布了《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新的法規與司法解釋的施行,給目前醫療事故爭議和醫患糾紛的處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一、醫患糾紛的特點醫患糾紛,是指患者或其親屬與醫療單位及其醫護人員之間圍繞診療護理服務而產生的爭執。醫療糾紛主體中的“患”是個廣義詞,一般情況下“患”是指患者,不僅是指患病者,還包括所有接受診療護理服務的人。另外,在特殊情況下,非患者亦可成醫患糾紛的主體,例如病人死亡,其利害關系人也可取代死者成為醫患糾紛的主體。醫療糾紛的客體為人身權和財產權。醫療糾紛不同于一般民事糾紛的特點在于,雙方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對象首先是患者的生命權、健康權,是公民的最基本的權利,而醫療關系的主體對客體的期盼是一致的,雙方都希望延長患者的生命,防止健康受到損害。醫患關系的客體還包括財產權,醫方提供診療護理服務,患方如認為提供的服務非所值,支付費用便有了異議。還有的患方享受了服務之后,拒絕或拖欠醫療費用,引發糾紛勢在必然。其糾紛內容圍繞診療護理服務關系的爭執而展開。從內容上,判斷是否屬于醫患糾紛,關鍵在于雙方爭議的事由是否因診療護理服務所引起。診療護理服務是一個較大的范圍,就每個具體的醫患關系來說,都有各個環節,無論哪個環節,無論醫生、護士,所提供的服務都是整個診療護理服務過程的一部分。這些環節呈鏈條狀形成一個系統工程。二、醫患關系的性質醫患之間不只是雙方的買賣關系,而是政府實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會公益事業.醫患雙方的關系不是也不可能平等?;颊哂袡噙x擇醫院,但基本不能自愿選擇治療疾病的手段、方案;就醫院而言,沒有拒絕為患者治療的權力。醫療法律關系中不遵循完全自愿原則,雙方參加人也不是完全平等,也不能遵循“等價有償”原則、因此患者不是消費者,而是健康權益的得益者。也可以認為醫患關系是一種合同關系,表現為技術服務類合同,包含了心理學、社會學等方面的科學技術服務。存在很大的技術風險性,應當“預見”和“不可抗力”的差別很小。而在特殊情況下,診療護理行為的產生不是以合同為依據,而是基于緊急避險和無因管理,其性質與合同關系有明顯的區別。三、醫療糾紛與醫療事故的區別《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中規定:“醫療事故,是指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過失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事故。醫療事故是一種能在醫患之間引起民事法律關系,設立、變更和終止的客觀情況,是一種法律事實,而醫療糾紛則是特指一種爭執狀態。四、我國醫療事故處理規定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完善2021年4月4日國務院第351號令公布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是目前國內處理醫患糾紛的專門法規,它的施行,給目前醫療事故爭議和醫患糾紛的處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夺t療事故處理辦法》規定了不屬于醫療事故的四種情況:醫療差錯、醫療意外、并發癥及受害人過錯。而《條例》又增加了幾種新的抗辯事由。醫療臨床實踐中,難以避免的并發癥是客觀存在的,作為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在其本身沒有過錯的前提下,對因并發癥造成的損害后果,醫療機構是不應該承擔責任的。醫療行為本身具有復雜性、探索性、科技性和風險性,所以應對醫療機構及醫護人員實施的合法診療行為所造成難以預防的不良后果,規定不應承擔法律責任,也就是說應對醫療行為設置“醫療行為豁免權”?!稐l例》中的規定是沒有原則性的錯誤,但就其實際操作中,絕大部份的醫療糾紛也是由于并發癥的出現而引起的,公眾如何正確理解和實施《條例》,需要立法機關或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依法做出相應的解釋,這是完善的一個途徑。面對著醫患關系緊張的現狀,當出現醫療糾第4篇:災后疫情分析及防范手冊《災后疫情分析及防范》2021年1月JohnT.Watson,MichelleGayer,MaireA.Connolly世界衛生組織編寫譯言翻譯更多資料正在火速翻譯、校對、編排之中。請到下列網頁閱讀下載:/groups/show/08quake【災后防疫要點】?與自然災害造成的直接死亡相比,災后傳染性疾病引起的死亡并不常見?沒有證據說明尸體會導致災后傳染病爆發。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如霍亂或出血熱,尸體才會造成傳染病爆發的危險。?當臨時遷移人群的基本生存補給不足時,傳染性疾病就很可能流行。?持續提供安全飲用水的保障,是大災后最重要的一項防病措施。?盡早發現有流行傾向的病例是保證迅速控制疫情的關鍵——監測/早期預警系統應及早建立。?應該著重關注外傷救治和傷亡人員管理,但也應該把災后幸存者的醫護需求考慮進去。?應盡一切努力確認尸體的身份,盡可能避免集體埋葬。家屬應有機會(和條件)根據各自習俗舉行適宜的葬禮和埋葬儀式。目錄】災后防疫要點摘要尸體與疾病首要問題:人口遷移傳染病傳播的危險因素自然災害相關的傳染性疾病與水相關的傳染病與人群密集相關的疫病媒介類傳染病與自然災害相關的其他疾病災難中供給中斷造成的疾病討論鳴謝附表一:尸體處理原則附表二:自然災害后預防流行性疾病工作的優先順序水源安全,衛生條件,人員場所的安排基礎醫療護理條件監測/早期預警系統4.免疫5.預防瘧疾和登革熱參考資料關于本手冊【摘要】人們常常會誤解自然災害與傳染性疾病之間的關系。人們會從尸體聯想到傳染病,從而擔心“大災之后必有大疫”。然而,災后疫情爆發的風險主要是與人口遷移相關的。是否有清潔的水源和衛生設施、人群密度、人群本身的健康狀況、以及是否有適當的醫療服務等,都會與當地的疫病生態相互作用,并最終影響傳播性疾病爆發的風險以及感染人群的死亡率。我們在此概括了災后引發疫病的風險因素,評估了可能發生的嚴重疫情,并對災后防疫工作的輕重緩急進行疏理。自然災害是指大氣、地質或水文等因素造成的災變,包括地震、火山爆發、泥石流、海嘯、洪水和干旱等。自然災害可能會突然爆發,也可能緩慢發作,并對安全健康、社會和經濟造成重大影響。在過去二十年中,自然災害在全球范圍已經造成數百萬人死亡,并影響到十多億人的生活,造成了無可估量的經濟損失(1)。資金不足、基礎設施薄弱、缺少災前應急方案的發展中國家在災難中往往會受到更大創傷。與自然災害相關、尤其是突發災害引起的死亡,大多來自于砸傷、壓傷,或者溺水。與之相比,災后傳染性疾病引起的死亡并不太常見?!臼w與疾病】災難導致的大量死亡往往會加重人們對于疾病暴發的憂慮(2),然而事實上,目前并沒有證據說明大量尸體會導致災后傳染病爆發(3)。當死亡由自然災害本身造成時,對于幸存者,并不存在引起傳染病爆發的風險(4)。對于某些需要特別預防的情況,如霍亂(5)或出血熱,才會存在尸體引起傳染病爆發的風險。尸體的處理原則請參閱附表一。不管事實如何,災后疫情爆發的可能性經常被衛生部門和媒體夸大。盡管科學家試圖澄清這些缺乏根據的誤區,但‘即將來臨的疫情威脅'總是媒體災區報道中反復出現的主題。【首要問題:人口遷移】災后傳染病的傳播風險主要與人口遷移的數量和特征有關,具體包括:鄰近是否有飲用水及可用的廁所,遷移人群的營養狀況,人群接受過如麻疹之類的傳染病免疫接種的比例,以及是否有衛生保健服務等等。(8)疫病在遭受自然災害的人群中爆發的風險要低于遭受戰爭沖突的人群,后者中2/3的死亡可能是由疫病引起。(9)營養不良會增加因疫病死亡的風險,而這一情形在戰爭沖突中更為普遍,對于長期戰亂導致的人口遷移來說尤為如此。(10)對水災后(11)疫病爆發的記載,比地震、火山爆發、海嘯(12)后狀況的記錄更完備。然而總的來說,那些不會導致人口遷移的自然災害(無論哪種類型)之后,幾乎沒有疫病爆發。(8)在歷史上,由于自然災害導致的大規模人口遷移并不常見,這很可能是人類歷史上大規模疫病爆發并不頻繁的原因之一(8),這也解釋了為什么不同類型災害后的疫病爆發風險各有差異。傳染病傳播的危險因素】為了有效地援助受災人群,我們需要準確地評估疫情風險?;谝咔轱L險評估,我們可以有側重有先后地分配賑災款項。系統全面的評估疫情風險需要確認以下幾點:?受災地區常見的地方病和流行?。?災區人群的生活狀況。包括人口數量,規模,居住地點,和聚居密度;?潔凈水的補給狀況,衛生保健設備是否足夠;?災區人群的基本營養狀況和疫苗接種率;?醫療保健和病例管理狀況?!咀匀粸暮ο嚓P的傳染性疾病】以下幾類傳染性疾病皆與自然災害所致流離失所的受災人群有關。對進行災后風險評估時,應慎重對待以下疾病。?與水相關的傳染病?與人群密集相關的疫病?媒介傳染病?與自然災害相關的其他疾病?災難供給中斷造成的疾病【與水相關的傳染病】安全潔凈的水源,可能會因為一場自然災害而被破壞。飲用水被污染后,腹瀉類疾病可能爆發,洪水以及相關的流離失所之后也有此類的疫情報告。在2021年孟加拉國洪水后的一次爆發中,超過17000個病例出現腹瀉癥狀;霍亂弧菌(小川血清型和稻葉血清型)、產毒大腸桿菌都曾被檢出(13)1998年,西孟加拉的一次霍亂大爆發(小川血清型,超過1.6萬個病例)也被認為與之前的洪水有關(14);2000年1月到3月在莫桑比克的洪水也導致了腹瀉病例的增多。在1992-1993年印度尼西亞進行的一次大規模研究中,洪水被確定為由甲型副傷寒沙門氏菌導致的腹瀉時疫的重要風險因素(16)。2021-2021年印度尼西亞另一個有關小隱孢子蟲感染的風險因素的評估研究中,與對照組相比,案例中的病人接觸洪水后得病的幾率是4倍以上(17)。自然災害后腹瀉時疫爆發的風險在發展中國家比在發達國家更高(8,11)。在印度尼西亞的亞齊省,2021年12月的海嘯兩周后在扎朗鎮的一次快速健康評測中發現,幸存者中100%曾從未得到保護的水井中飲水,而此前的兩周中85%的居民報告腹瀉(18)。(譯者:地名譯名據新華社資料庫,下同)在巴基斯坦的穆扎法拉巴德,2021年一次地震后,居住在一個事先沒有規劃、裝備很差的營地中的1800人中爆發了嚴重的水性腹瀉。這次爆發共有超過750個病例,其中大部分是成人。而在提供了充足的飲用水和衛生方便設施之后,疫情得到了控制(19)。在美國,艾里森和卡特里娜颶風之后也有腹瀉疾病的記錄。在卡特里娜颶風中被撤離的人群中,曾檢查出諾羅病毒,沙門氏菌,以及會產生毒素的霍亂胡菌等。A型(甲型)和E型肝炎(戊型肝炎)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也與缺乏安全的水源和衛生設施有關。A型肝炎是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一種地方病,而大多數孩子因為在很小的時候曾患病而具有免疫性。因此,A型肝炎大規模爆發的幾率通常就低一些。而在有E型肝炎病例的地區,該疾病通常會隨暴雨和洪水的發生而爆發;這種疾病通常比較溫和,而且有較強局限性,但是孕婦的死亡率可能高達百分之二十五。在2021年巴基斯坦地震后,零星的E型肝炎在那些缺乏安全水源的地區時有發生。在流離失所的難民中,發現了超過1200例急性黃疸,其中很多被確認為E型肝炎。印尼的Aceh在2021年12月海嘯之后,也有集中的A型和E型肝炎病例。細螺旋體病是一種有流行危險、通過動物傳染的細菌性疾病,并可通過直接接觸受污染的水進行傳播。嚙齒動物(鼠類)的尿液中含有大量的細螺旋體病菌,傳播途徑包括皮膚和粘膜與水接觸、與潮濕的土壤及蔬果接觸(如甘蔗)、或接觸被這種尿液污染的泥巴。洪水后嚙齒動物的擴散,以及人類與嚙齒動物共占高地后帶來的近距離接觸,加劇了這種病菌的傳播。2021年中國臺灣的Nali臺風(27)、2000年印度孟買的洪水(28)、1998年阿根廷的洪水(29)以及1997年蘇聯克拉斯諾達爾(30),災難過后都伴隨著細螺旋體病的爆發。1996年巴西發生了與洪水關聯的細螺旋體病傳染,之后的地域分析顯示,在里約熱內盧遭受洪水的區域,細螺旋體病的發病率增加了兩倍之多(31)?!九c人群密集相關的疫病】災后疏散人口時常會出現人群密集,并助長傳播性疫病的擴散。災后是否出現麻疹等疫病、以及疫病傳播的風險,取決于受感染人群中防疫接種率的基本狀況,尤其是在15歲以下兒童中的接種率。擁擠的生存環境會助長麻疹等疫病的傳染,因而需要更高的接種比例才能避免疫病爆發(32)。1991年菲律賓Pinatubo火山爆發后,疏散的人群中爆發麻疹,18000人感染。Aceh遭受颶風后,在AcehUtara地區出現35例小規模麻疹群發,盡管后來持續進行了防疫接種的宣傳和推動,還是有個別病例或群發病例出現(26)。在巴基斯坦,2021年南亞地震后也出現了零星和群發的麻疹病例(在地震后6個月內病人超過400名)(25)。原核生物性腦膜炎通過人與人傳播,尤其在擁擠的環境中。亞齊省和巴基斯坦流離失所的人口中都有腦膜炎病例和死亡的病例(25,26)。在上述兩地發生疫情時,如及時采取抗菌防疫工作應當可以阻止腦膜炎的傳播。最近沒有在受災人口中大規模爆發該疫病的報告,但對由于地區沖突而遷移的人群中該疫病的爆發則有明確的記錄(34)。急性呼吸道感染(ARI)是導致災民生病或死亡的重要原因,特別是對于5歲以下的兒童。缺乏醫療手段和抗菌藥物提高了由于急性呼吸道感染(ARI)造成的死亡率。災民面臨的危險因素包括:人群擁擠、在室內使用明火煮食、和營養不良。在1998年颶風Mitch吹襲尼加拉瓜30天后,急性呼吸道感染(ARI)患者增加了4倍(35);而2021年印尼亞齊省海嘯(26)和2021年巴基斯坦地震(25)災害中,流離失所的災民中患上急性呼吸道感染(ARI)和由此死亡的病例也是最多的?!久浇轭悅魅静 孔g者注:傳病媒介,醫學用語,指在疾病傳播過程中,使病原體(細菌、病毒、原蟲、蠕蟲)與感染對象(多為脊椎動物)發生聯系的中介因素。傳病媒介多為昆蟲(雙翅目昆蟲、跳蚤等)但也有可能是水生軟體動物。(據百度百科)自然災害,尤其是類似于龍卷風、颶風和洪水這樣的氣象災害,會影響傳病媒介孳生地以及傳病媒介疾疫的傳播。一方面,起初的洪水會沖刷掉現有的蚊蟲孳生地,但另外一方面,暴雨或河水滿溢造成的死水,也會制造出新的孳生地。這樣的狀況會導致(通常是在幾周的延遲之后)傳病媒介群(例如蚊蟲等)的增多,并導致疾疫傳播。當然,這也取決于當地的媒介種類和它們所偏愛的棲息地環境。感染者或者易感人群的聚集、受到削弱的公共健康基礎設施、以及現有疾病控制系統的中斷,都是導致媒介傳染病傳播的因素(36)。洪水過后的瘧疾傳播是廣為人知的現象。1991年,哥斯達黎加大西洋地區的地震,導致了蚊蟲孳生地的環境變化,隨后就是瘧疾病例的急劇上升(37)。此外,在秘魯北部干燥的沿海地區,瘧疾流行也和由“厄爾尼諾-南方振蕩(譯者注:指熱帶太平洋、印度洋之間大氣質量的一種大尺度起伏振蕩,是赤道附近東太平洋的一種氣壓異常現象。)”引起的周期性洪水有關(38)。登革熱的傳播也受氣候條件影響,包括降雨量和濕度,而且經常展現強烈的季候性。不過,其傳播卻并不與洪水直接相關。之前洪災中爆發的案例,或許正好與疾病傳播的高危期重合。另外自然災害中基本供水系統和垃圾處理設施遭到破壞,也帶來了更多的傳病媒介孳生地(大多數是盛水容器),從而加重疫情。疾疫的爆發風險也可能受到其它復雜因素的影響,比如人類行為的變化(當在外面過夜時會更多地暴露在蚊蟲叮咬之下;人口從非登革熱病區轉移到登革熱區;疾病控制活動的暫停;人口過度密集),再比如影響到蚊蟲增殖的環境變動(如山崩滑坡、森林砍伐、建造河壩或水源改道等)?!九c自然災害相關的其他疾病】破傷風的傳播途徑不是從人到人,而是由厭氧性破傷風桿菌釋放的有毒物質造成。在破傷風疫苗接種率低的人群中,傷口感染容易造成破傷風引起的疾病和死亡。印度洋海嘯發生兩周半以后,印尼亞齊(Aceh)發生了106例破傷風,其中20例死亡(26)。2021年巴基斯坦地震后同樣報告了破傷風病例(25)。1994年1月南加州地震后,爆發了罕見的球霉菌癥(俗稱河谷熱)。這種病的感染不通過人際傳播,而是由粗球霉菌造成,這種真菌存在于美國北部和南部一些半干旱區域的土壤中。地震之后發生山體滑坡,導致空氣中漂浮的塵埃量增加,從而引起了這次疾病爆發(39)?!緸碾y中供給中斷造成的疾病】因災害所造成的電力中斷,會造成飲用水和補給供應的中斷,從而增加了由飲水途徑傳播疾病的機會。電力中斷也會影響一些醫療設備的正常工作,包括疫苗的貯藏和低溫運輸。2021年紐約市大規模供電中斷,造成了當地腹瀉病癥的大量增加。事故造成當地大約九百萬居民失去電力供應,時間在數小時到兩天不等。當時通過非傳統的監測手段發現腹瀉疾病的大規模傳播。一項有關疾病控制的研究發現,停電使冰箱停止運轉,腹瀉是由于人們繼續食用冰箱中未被保鮮的肉類和水產品而造成的(40)?!居懻摗块L久以來,“大災之后必有大疫”的預期對公眾和決策者進行判斷的影響頗深。這種被誤導的預期(通常是因為人們把疾病與尸體關聯起來)會導致受災人群的擔憂和恐慌,并引發媒體和其它相關機構的認知混亂。實際上,自然災害后疫情爆發的可能性較低,當災害沒有導致大規模的人口遷移時尤其如此。而當臨時遷移人群的基本生存補給(如清潔的飲用水和衛生設施、足夠的臨時居所場所和基本的醫療服務)不足時,傳染性疾病就很可能在人群中流行。那些容易導致疾病傳播的不利條件,應當在第一時間內通過迅速恢復基礎服務的方法得到改善。確保清潔的飲水和基本醫療服務是很關鍵的,同樣關鍵的還有對受災地區易發疾病的監控和預警。全面進行傳染性疾病風險評估,可以幫我們確定哪些疾病應該優先進入監控網,并為免疫接種和疾病媒介控制工作分出輕重緩急。在附錄表二里總結了災后減緩傳染病傳播的五個基本步驟。災害引起的死亡絕大多數都是由外傷惡化導致的。災難應急預案自然應該著重關注外傷救治和傷亡人員管理,但也應該把災后幸存者的醫護需求考慮進去。對于災后常出現的大批幸存者聚集而缺少清潔飲用水和衛生設施的情況,我們必須在救治和預防兩方面都做好充分的準備。例如清潔飲用水的快速送達,治療脫水的藥品、抗生素,以及疫苗等藥品的足量供應等等。受災地區的監控對于掌握自然災害對當地傳染病致病率、致死率的相關影響是至關重要的。然而,在災后的環境中,獲得相關的監控數據通常并非易事。在災難中,公共基礎醫療設施的損壞使原本脆弱不堪的監控和反應體系更加惡化,甚至被完全破壞。就像在2021年印尼亞齊(Aceh)災難中,監控官員和公共醫療人員本身就有可能死亡或失蹤。人口遷移也可能會對普查數據造成扭曲,這使得對比數據的計算更加困難。緊急情況下的醫療衛生服務通常由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這對多方協調工作是個挑戰。同時,災前基準監控數據的缺乏,給精確判斷自然災害給疾病傳播帶來的沖擊造成困難。雖然災后監控系統主要針對當下(災后)流行疾病的快速檢測,但缺少基準監控數據和精確的參考值作為分母,會對檢測數據的解讀造成障礙。檢測到的地方性流行性疾病病例可能會被解讀(由于缺少背景數據)為災后流行疾病的趨勢。然而,在這種情況下,當檢測到傳染性疾病的病例時,應優先考慮的是快速實施控制措施。盡管面對這些挑戰和困難,對傳染性疾病的持續監測以及快速反應;對于監控疾病的發生、記錄它們的影響、實施必要的應急控制措施、以及更好地評估災后疾病爆發的風險起著核心的作用?!绝Q謝】感謝pamelaMbabazi,JorgeCastilla,AndreGriekspoor,JosQHueb,DominiqueLegros,DavidMeddings,MikeNathan,AafjeRietveld和PeterStrebel,感謝他們在寫作原稿過程中的協助和支持。Watson博士是日內瓦世界衛生組織“人道主義救援行動”疾病控制項目的流行病學專家。該項目在人道主義援助行動中,傳染病控制的相關問題上提供技術和操作方面的具體支持?!靖奖硪唬菏w處理原則】尸體集中處理往往基于一個錯誤的觀念:如果這些尸體沒有立即埋葬或火化,將可能導致傳染病的爆發。在大量傷亡發生時,埋葬優于火化。應盡一切努力確認尸體的身份。應盡所能,避免集體埋葬。家屬應有機會(和條件)根據各自習俗舉行適宜的葬禮和埋葬儀式。如果當前沒有適當的設施,如墓地或火葬場,應提供其他臨時的替代場所和設施。對于處理尸體的工作人員,應確保?接觸血液和尸液的通用防護措施?使用手套并正確處理使用過的手套?如有可能,應使用裝尸袋在處理尸體之后以及進食之前,應使用肥皂清洗雙手?對運輸工具和設備進行消毒尸體處置之前無需消毒(霍亂、志賀氏細菌性痢疾以及出血熱等疾病除外)?所有墓地的底部應高于地下水位至少1.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頸椎手術術前護理
- 商業街環境管理
- 銀行輔導保密協議書
- 六年級遵守紀律協議書
- 銀行上門收款協議書
- 配套設施移交協議書
- 輕微工傷和解協議書
- 車輛租用解除協議書
- 護理用藥安全培訓
- 酒莊設備轉讓協議書
- 基層數字化治理能力提升的內在邏輯與創新路徑
- 《公路橋梁阻尼模數式伸縮裝置》
- 南京市房屋租賃合同(試行)(居間服務版)
- ICU病人鎮靜鎮痛護理
- 2024專利代理人考試真題及答案
- 2024年高考全國甲卷英語試卷(含答案)
- 網站更新維護合同模板
- DB11T 466-2017 供熱采暖系統維修管理規范
- 廣東開放大學2024年秋《國家安全概論(S)(本專)》形成性考核作業參考答案
- 巨量-營銷科學(初級)認證培訓考試題庫(含答案)
- 2024年河南省機關單位工勤技能人員培訓考核高級工技師《職業道德》題庫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