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己酮的制有機化學實驗報告_第1頁
環己酮的制有機化學實驗報告_第2頁
環己酮的制有機化學實驗報告_第3頁
環己酮的制有機化學實驗報告_第4頁
環己酮的制有機化學實驗報告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有機化學實驗報告實驗名稱:環己酮的制備學院:化工學院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班級姓名:學號指導教師:房江華、李穎日期:實驗目的:學習次氯酸氧化法制環己酮的原理和方法;進一步了解醇和酮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學習攪拌反應裝置。二、實驗原理:用次氯酸鈉作氧化劑,將環己醇氧化成環己酮。三、主要試劑及物理性質:試劑名稱分子量性狀熔點/℃沸點/℃溶解度(水)密度(g/ml)環己醇100.16無色液體25161.55.6g/100ml1.017環己酮98.14無色液體—155.652.4g/100ml0.9478四、實驗試劑及儀器:藥品:環己醇5g(5.2ml),冰醋酸,次氯酸鈉溶液(約1.8mol/l),飽和亞硫酸氫鈉溶液,氯化鋁,碘化鉀淀粉試紙,無水碳酸鈉,氯化鈉,無水硫酸鎂,沸石。儀器:250ml三頸燒瓶,攪拌器,低液漏斗,溫度計,冷凝管,接收管,分液漏斗。五、儀器裝置:六、實驗步驟及現象:時間步驟現象=1\*GB3①向250ml三頸漏斗中依次加入5g(5.2ml)環己醇和25ml冰醋酸。均相,無色。=2\*GB3②開動攪拌器,在冰水冷卻下,將38ml(約1.8mol/l)通過滴液漏斗逐滴加入反應瓶中,維持溫度在30~35℃,加完后攪拌5min。攪拌時,,三口燒瓶中液體可以看到有散熱跡象,溶液變澄清,溫度在30~35℃。=3\*GB3③用碘化鉀淀粉試紙檢驗呈藍色,使氧化反應完全。淀粉試紙變藍。=4\*GB3④在室溫下繼續攪拌30min,加入飽和亞硫酸氫鈉溶液至反應液對碘化鉀淀粉試紙不變藍為止。淀粉試紙不變藍=5\*GB3⑤向反應液中加入30ml水,3g氯化鋁和幾粒沸石,在石棉網中加熱蒸餾至流出液無油珠滴出為止。溶液變混濁,燒瓶中溶液沸騰,有油狀液體滴出。三角燒瓶中上層有一層油花。=6\*GB3⑥在攪拌下向流出液分批加入無水碳酸鈉至反應液呈中性為止,然后加入精制食鹽使之變成飽和溶液,將反應倒入分液漏斗,分出有機層,用無水硫酸鎂干燥,蒸餾收集150~155℃餾分。加入碳酸鈉呈乳白色之后變澄清,PH試紙顯示中性,加NaCl,三角瓶下層有少量不溶物即食鹽晶體,加入分液漏斗中,出現分層現象,124℃時有液體流出,128℃時第二餾分流出。=7\*GB3⑦計算產率。七、數據處理與實驗結果:理論環己酮質量m'錐形瓶質量m1錐形瓶+樣品質量m2實際環己酮質量m=m2-m1產率5.65g46.25g50.84g1.1g19.5%m'=M(環己酮)×(V(環己醇)×P(環己醇))/M(環己酮)=98.14×(5.2×1.017)/100.16=5.65g產率=m/m'×100%(四組合為一組,所以要除上4)注意事項:=1\*alphabetica在實驗室步驟=2\*GB3②中當溫度不滿足30~35℃時,需要用電爐加熱溫度高時,要用冰水降溫。=2\*alphabeticb電爐加熱時,燒瓶要離石棉網有一定距離,不能貼牢,以防爆炸。=3\*alphabeticc當步驟=3\*GB3③中淀粉碘化鉀試紙變藍后又無色,需要加適量NaClO。=4\*alphabeticd蒸餾時要加幾粒沸石。=5\*alphabetice加NaClO時速度要適當慢一些。=6\*alphabeticf分層時要注意自己取的是哪一層。=7\*alphabeticg蒸餾時儀器要干燥。九、實驗討論及誤差分析:=1\*GB3①在對三口燒瓶中液體進行第一次蒸餾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