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潛意識課件_第1頁
集體潛意識課件_第2頁
集體潛意識課件_第3頁
集體潛意識課件_第4頁
集體潛意識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二、榮格的分析心理學(一)簡介卡爾﹒古斯塔夫﹒榮格(CarlGiustarJung,1875~1961);瑞士著名心理學家和精神病醫生,分析心理學的創始人。童年:1875年月26日出生于瑞士凱斯威爾鄉村小鎮,非常內省,對外界比較封閉、宗教家庭、父母不和、父子隔閡、戀母仇父、常獨自玩耍、性格孤僻、內傾、常與2英寸木人像對話、智力早熟者,十九歲已閱讀大量神學著作和哲學著作。二、榮格的分析心理學1青年:

1895年考入巴塞爾大學醫學院。其祖父在此大學創辦了第一所精神病院和弱智兒童療養院,此對榮格走向精神醫生的職業起了重要作用。1900年獲得醫學學位,1902年完成博士論文《論所謂神秘現象的心理學和病理學》。聯想實驗研究,初步形成了“情結”理論,贏得了聲譽。1902~1903年的冬天,跟隨皮埃爾讓內(法國著名精神病學家)這位主張精神心理病因的老師對榮格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青年:2成年及晚年:1906年榮格與弗洛伊德通信,1907年在弗洛伊德的家里會面達13小時,兩人成為了摯友,共同創辦了國際精神分析學會,任第一任主席。榮格思想獨立,起初對弗洛伊德的理論有不同的觀點,1913年發表《精神分析理論》公開反對弗洛伊德把里比多能量解釋為原始性欲的觀點,1914年二人決裂。此后的7年榮格獨自工作,沉湎于自己的奇特想法、夢和想象中。集體潛意識課件31919年醒來,發表了《心理類型學》提出性格類型說,接著先后到突尼斯、阿爾及利亞、美洲、肯尼亞、埃及、印度等國家的原始部落,研究未開化的心理過程,并對中國的禪宗、佛學、道家學說和《易經》等亞洲文化和東方宗教進行了深入研究,這為他的“集體潛意識”學說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30年代后,寫了大量關于人的本性、原型、象征、神話、煉金術、人生哲學和心理學著作,形成了一整套理論體系,即“分析心理學”。1919年醒來,發表了《心理類型學》提出性格類型說,接著先后4榮譽:1932年,聘為蘇黎世聯邦綜合技術大學教授,獲蘇黎世城文學獎1938年,選為英國皇家醫學會名譽會員1944年,瑞士醫學科學院名譽會員1944年,巴塞爾大學醫學心理學教授1948年,蘇黎世建立榮格學院,后擴展至倫敦、紐約、舊金山和洛杉礬相繼建立榮格學院;被稱為“蘇黎世圣哲”1916年6月6日,逝世于瑞士庫斯那赫特,享年86歲榮譽:5著作:《潛意識心理學》1912年《心理類型學》1921年《分析心理學的貢獻》1928年《尋求靈魂的現代人》1933年《分析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1958年《記憶、夢、反思》1961年《人及其公正》1964年著作:6(二)、榮格的人格結構理論人格的總體稱為“心靈”,包括一切有意識和潛意識的思想、快感和行為。有三個層次組成:意識、個體潛意識和集體潛意識。意識:是心靈中能夠被直接感知的部分,與思維、快感、記憶和知覺有關。(Ego)自我是意識的中心。個體潛意識:潛意識的表層,它包括了一切被遺忘了的記憶、知覺以及被壓抑的經驗或者在一開始就沒有形成意識印象的那些下意識的東西組成。(二)、榮格的人格結構理論7集體潛意識:最重要有力量的部分,是指在漫長的歷史演化過程中世代積累的人類祖先的經驗,是人類必須對某些事件作出特定反應的先天遺傳傾向,是個體始終意識不到的心理內容。集體潛意識主要內容是原型(ArchetypeorPrototype),深埋在心靈之中,不能在意識中直接表現。榮格認為,這些原型是以特定方式對外界進行反應的可能性,所有原型的集合就構成了集體潛意識。主要的原型有:人格面具(Persona):人在公共場合中表現出來的人格方面,其目的在于表現一種對自己有利的良好形象以便得到社會認可。使人在社會中獲益,但過分關注人人格面具,則會對心理健康造成危害。集體潛意識:最重要有力量的部分,是指在漫長的歷史演化過程中世8阿妮瑪(Anima)

和阿妮姆斯(Animus):又稱男女兩性意象。阿妮瑪指男性心靈中女性成分或意象,是在漫長的歲月里男女交往所得到的經驗而產生的,它有兩個作用:一使男性具有女性特征;二提供男女之間交往的模式。阿妮姆斯是女性心靈中的男性成分或意象,其作用有二:一使女性具有一定的男性特征;二獲得與男性交往的模式。阿妮瑪為男性提供了心靈中理想的女性,阿妮姆斯為女性塑造了心目中理想的男性。阿妮瑪(Anima)

和阿妮姆斯(Animus):又稱男女兩9陰影(Shadow):人的心靈中遺傳下來的最黑暗、隱秘、最深層的邪惡攻擊、狂暴的傾向以妖魔鬼怪或仇敵的形象投射到外部世界。包括動物所有本能,是我們本能的原始部分。自性(Self):是集體潛意識的核心,其作用是協調人格中的其它部分代表人類達到人格統一和整合的力量,即自我實現。陰影(Shadow):人的心靈中遺傳下來的最黑暗、隱秘、最深10(三)榮格的人格動力理論

里比多稱之為心理能量(Psychicenergy),是一種普通的生命力,是人格的動力,在意識中它表現為運動或力量,在無意識中它表現為一種狀態,共同推動人格發展,遵循守恒定律即能量永遠不會在心錄是消失只是由一種心理活動轉到別的心理活動,而且心理能量的分布和流動是有方向的,這就是熵增加原理。這種方向表現為前行或退行,前行指人利用日常生活經驗來滿足環境的需要;

(三)榮格的人格動力理論11退行是指通過剝奪對立機能的能量,使其流量消失,用新的機能取代,心理值是測量心理能量的標準。人的心靈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系統或自給自足的能量系統。榮格還認為,象征也是一種推動和促進心理發展的力量,它是一種有意義的意象,是自發的以潛意識中產生的,是原型的外化。“曼達拉”。退行是指通過剝奪對立機能的能量,使其流量消失,用新的機能取代12(四)榮格人格發展理論把人生劃分為四個階段:童年時期(從出生到青春期)、青年時期(從青春期到35或40歲)、中年時期、老年時期。(五)榮格人格類型學說1、態度類型(general-attitudetypes)內傾型和外傾型兩種類型力比多能量的方向流向身體心靈過程——內傾型(introversion),重視主觀世界,好沉思、喜內省、易害羞、孤僻、安靜。(四)榮格人格發展理論13力比多能量的方向指向外部的事件、人們的情境——外傾型(extraversion),愛動、好交際、渴望影響別人或被他人影響,參于、需求強烈。2、功能類型(function–types)人類有四種機能:感覺、思維、情感和直覺。力比多能量的方向指向外部的事件、人們的情境——外傾型(ext143、常見的人格類型態度類型與功能類型的組合得出八種不同的人格類型:外傾思維型(extravertedthinkingtype)、外傾情感型(extravertedfeelingtype)、外傾感覺型(extravertedsensationtype)、外傾直覺型(extravertedintuitiuetype)、內傾思維型(introvertedthinkingtype)、內傾情感型(introvertedfeelingtype)、內傾感覺型(introvertedsensationtype)、內傾直覺型(introvertedintuitiuetype);只代表極端情況,大部分是某種占優勢,其它兼具有。3、常見的人格類型15(六)評價貢獻:1、擴展了心理學的研究領域;2、強調人格的整體性;3、開創了個體差異研究的新領域;4、創立了字詞聯想實驗和情結理論;5、研究方法的靈活性;不足之處:神秘色彩,集體潛意識等一些概念帶有假設性質,很難用實驗證明。(六)評價16三、安娜﹒弗洛伊德的自我心理學思想(一)簡介 安娜﹒弗洛伊德(AnnaFreud,1895-1982),杰出女性心理學家,但并未受過正規學校教育。1895年1895年12月3日出生于奧地利維也納,是弗洛伊德最小的女兒。1922年取得精神分析學會會員資格;1923-1938年,從事個體精神分析治療工作;1938-1945年,創辦私立小學,用精神分析理念研究兒童;1950年被克拉克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學位。三、安娜﹒弗洛伊德的自我心理學思想(一)簡介171982年3月1日中風,于10月9日逝世,終身未婚,享年87歲。代表作有: 《自我及其防御機制》1937年 《擊敗幻想與白日夢》1924年1982年3月1日中風,于10月9日逝世,終身未婚,享年8718(二)自我防御機制 歸納其父提出的10種防御機制,自己又補充了5種,分別為:壓抑作用(Repression);否定作用(Denial);禁欲作用(Asceticism);投射作用(Projection);利他主義(Altruism);移置作用(Displacement);自我約束作用(Turning-against-self);反向作用(Resction-formation);反轉(Reversal);(二)自我防御機制19升華作用(Sublimation);心力內投(Introjection);對攻擊者的認同(Identification-with-the-aggressor);隔離作用(Isolation);抵消作用(Undoing);退行作用(Regression)升華作用(Sublimation);心力內投(Introj20(三)自我的發展路線(Developmentalline)

兒童的六條發展路線:⑴.從依賴他人到情緒上的自信;⑵.從吮吸動作到正常的飲食;⑶.從大小便不能控制到能自控;⑷.從對自己的身體管理不聞不問到負起責任;⑸.從關注自己的身體到關注玩具;⑹.從以自我為中心到建立友誼關系。(三)自我的發展路線(Developmentalline)21四、哈特曼與自我心理學的建立

海因茲﹒哈特曼(Hartman.H,1894-1970年),精神分析理論家。代表作有: 《自我心理學和適應問題》1939年1、自我的起源及其自主性的發展 自我與本我先天同源論 自我自主性:一級自我自主和二級自我自主四、哈特曼與自我心理學的建立 海因茲﹒哈特曼(Hartma222、能量的中性化與自我的適應過程

把本能能量改變成非本能模式的過程,能量的中性化過程產生就是自我的適應過程的產生,適應實質上是自我的一級自我自主和二級自我自主作用的結果,自我自主與環境取得平衡就產生了適應。2、能量的中性化與自我的適應過程23五、艾里克森與自我心理學的發展(一)簡介

艾里克森(Erikson.E.H,1902-1994),出生于德國,后加入美國國籍,只受過大學預科教育(高中)。1927年成為一名藝術教師,之后接受了安娜弗洛伊德的訓練。1933年參加維也納精神分析學會,跟隨安娜弗洛伊德。1933年,在波士頓開業。1936-1939年,在耶魯大學醫學研究所精神病學部任職。

五、艾里克森與自我心理學的發展(一)簡介24

1939-1944年,參加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兒童福利研究所的縱向“兒童指導研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