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知識產權保護的對象與特點是什么知識產權的保護對象是知識產權,根據我國有關知識產權法律規定,我國的知識產權類型主要包括著作權、商標權和專利權等權利類型。.知識不具有實體性,不能獨立存在,它必須“棲身”于物質載體。.知識作為形式,在時間上具有永存性。在我國對于知識產權有著明確的法律規定,在我國一切擁有知識產權的智力成果都是受到知識產權法的保護的,那么在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對象與特點是什么呢?知識產權保護的對象與特點是什么?(一)知識產權保護的對象知識產權的保護對象是知識產權,根據我國有關知識產權法律規定,我國的知識產權類型主要包括著作權、商標權和專利權等權利類型。知識是人類對認識的描述,知識的普遍存在方式或本體是形式,知識產權不是無形財產權,也不等于無體財產權。回答什么是創造,什么是知識,知識的本質是什么,就如同物權法理論需解釋物的本質及其分類一樣,是研究知識產權問題的需要。英文Intellectualproperty一詞,譯為知識產權最為允當。一方面,知識產權發生的根據之一是創造性的智力成果,稱智力或智慧財產權,容易使人誤解為僅憑智力的活動就可以產生知識產權;另一方面,智力成果權并不包含工商業標記在內,因此,知識產權所說的“知識”,是指依法保護的創造性的智力成果和工商業標記,是知識的一部分,但是,它們卻具備了知識的全部特證;知識幾乎是現代社會使用率最高的詞匯。它涉及人類的全部生活方式。目前,中國知識產權理論對“知識”有三種描述方式:無形物、無體物、形式。無形,即無形式。中國清末就把知識產權歸于無形財產權,今天仍有人篤信不疑。其實,恰恰相反,知識是“形式”的。“形式”是知識的本體。是知識的普遍存在方式。英文的intangible一詞,在用于說明知識產權時,漢語通常取其“無形的”之意,值得商榷。該詞主要有兩種意思:觸摸不到的,無實體的;無形的,不可捉摸的,難以確定的。“知識”是具體的、確定的,不是無形和不可捉摸的,它只是無實體的。在經濟學中,確有無形貿易(invisibletrade)的概念,但并不包括知識產權貿易。所以,結合知識產權的實際情況,intangible譯為“無實體的”或“非物質的”或許更為貼切。知識并非無形,以知識無形為由認定知識產權是無形財產權的觀點不能成立。無體,即無實體,或稱非物質。認為知識不屬于物質范疇,是無體物這一說法,比無形之說要接近事實。我們知道,大腦不能生產物質。知識是大腦的產物。非物質,或無體是知識的重要屬性,但不是它獨有的性質。知識產權屬于無體財產權。除此以外,債權、商業信譽以及貿易中的服務、勞力的收支,都屬于無體財產。在美國,商業票據和無記名債券、物權證書、公司股票、流通貨幣、信托基金以及商業信譽等都被看成無體財產。在日本,20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版的學術著作,大都稱知識產權為無體財產權。九十年代以后,改稱“知的所有權”即知識所有權。所以,知識產權與無體財產權之間不是等號,無體財產權或非物質財產權之稱謂,不能反應知識產權的本質特征。上述分析說明,無形或無體、非物質,不能揭示“知識”的本質。無形說、無體說、準物說或非物質的說法,回避了正面回答問題的邏輯,用否定語式指出“知識”不是什么,卻沒有回答“知識”是什么這一實質問題。知識產權不同于物權,用所謂“準物權”、“無形財產權”、“無體財產權”、“非物質財產權”等傳統財產權觀念和模式來形容與描述知識產權,其方法就不正確,不能客觀、準確地反映它的本質。知識產權是因知識發生的財產權。知識產權最恰當的描述方式,就是它自己。知識的本質是“形式”,創造是設計和描述“形式”的過程。思想和創造是人類的天性。據此,人具備了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知識則是這種能力的結晶。這種能力,決定了人類在自然界的王者地位。需要是創造的動力,創造則是知識的源泉。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思想,要想告訴別人,必須借助于一定的信號(即符號)系統描述出來。人類運用信號表達思想和情感的過程,就是創造。就創造而言,無論其內容是科學技術,還是文學藝術,都是構造形式的活動。這些人造的“形式”,就是知識。它是人類創造活動的惟一產品。無疑,科學技術即形式,文學藝術即形式,知識即形式。除去形式,便沒有知識。這就是知識的本質。物質世界分為自然的和人造的。相應的形式也有自然和人造的區別。除去自然形式之外,描述自然所用的形式,與純粹表達思想和情感所運用的形式,都是人的創造物,是知識。可見,所謂知識,是人類對認識的描述。知識已經是智力成果或產品,再用“知識產品”的說法,固然不失符號學上之美感,但在邏輯上卻不免有蛇足之嫌。知識產權概念中的知識,只是知識的一部分。它是指由人類創造,并經由法律的標準加以“檢疫”而獲準予以保護的那些“形式”。(二)知識的特征權利對象自然屬性的不同,決定民事權利的區別。根據對象的自然狀態,可以用形和體作為劃分不同財產權的標準。物權是以人類的支配物為前提,物是形式與質料的統一;債權以人的行為作為前提,行為無形無體;知識作為形式,既非物質亦非行為的這一屬性,決定了知識產權既不同于物權,也不同于債權。形式這一本質,決定了“知識”具有如下特征:.知識不具有實體性,不能獨立存在,它必須‘棲身”于物質載體。知識描述人類的認識,認識是反映一定思想和情感的信息。信息是抽象的,不具備可感知的形式特征。比如,以精神為依托的“胸中之竹”,無法為他人感知。知識又是具象的,它必須找到得以“棲身”的質料才能成為“手中之竹”。手中之竹一旦完成,就轉化為不再依賴于他的描述者的獨立的客觀存在。這種可感知的存在形式,就是“知識”。.知識作為形式,在時間上具有永存性。“知識”一旦被生產出來,其后,無論是形之于物質材料,還是被存儲于大腦的記憶中,具有永不磨損的品格。靠了這種品格,知識可以不斷地積淀、傳承。形式和物不同。物,不能永存。比如,一件造型優雅、色彩和諧、精美絕倫的南宋瓷瓶,是材料、造型、色彩的統一體,盡管人們精心呵護它,其壽命總是有限的。物質的運動是絕對的,無條件的。質料與形式的統一則是相對的,有條件的。這種統—一旦被打破,物就不復存在。物權以物的存在為前提,如影隨形,物滅權消。因此,法律不必為物權設定時間界限,而是任由物的自然壽命決定。作為“形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化學計算的規范及實例分析試題及答案
- 家具行業競爭分析與營銷案例試題及答案
- 套內面試試題及答案
- 會展專業考試題及答案
- 農村電商發展挑戰試題及答案
- 江西高考二模試題及答案
- 動力電池生態環境評估考試試題及答案
- 小學教師教育教學反思技巧測試試題及答案
- 幼兒園數學方法運用題及答案解析
- 新能源汽車創新技術考核試題及答案
- 《DB32T 4028-2021常染色體STR基因座等位基因頻率參數》
- 煙機設備操作工基礎知識考試題庫(濃縮500題)
- 脊柱損傷搬運健康宣教
- 高考英語單詞3500記憶短文40篇
- 企業商學院的組織架構和培訓體系架構
- DL∕T 547-2020 電力系統光纖通信運行管理規程
-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工程倫理分析
- (無線)門禁系統報價單
- 社會工作介入老年社區教育的探索
- 國開電大-工程數學(本)-工程數學第4次作業-形考答案
- 高考倒計時30天沖刺家長會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