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榕高速砂石場環評報告_第1頁
雷榕高速砂石場環評報告_第2頁
雷榕高速砂石場環評報告_第3頁
雷榕高速砂石場環評報告_第4頁
雷榕高速砂石場環評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編號: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送審)項目名稱:雷榕高速砂石場建設單位(蓋章):黔東南中鑫建建材有限公司編制日期:2020年5月國家環境保護部制《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編制說明《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由具有從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資質的單位編制。項目名稱--指項目立項批復時的名稱,應該不超過30個字(兩個英文段作一個漢字)。建設地點--指項目所在地詳細地址,公路、鐵路應填寫起止地點。行業類別--按國標填寫。總投資--指項目投資總額。主要環境保護目標--指項目周圍一定范圍內集中辦公區區、學校、醫院、保護文物、風景名勝區、水源地和生態敏感點等,應盡可能給出保護目標、性質、規模和距廠界距離等。結論與建議--給出本項目清潔生產、達標排放量和總量控制的分析結論,確定污染防止措施的有效性,說明本項目對環境造成的影響,給出建設項目環境可行性的明確結論。同時提出減少環境影響的其它建議。預審意見--由行業主管部門填寫答復意見,無主管部門項目,可不填。審批意見--由負責審批該項目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復。目錄TOC\o"1-1"\h\z\u建設項目基本情況 1建設項目所在地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簡況 13環境質量狀況 17評價適用標準 20建設項目工程分析 22主要污染物產生及預計排放情況 24環境影響分析 25建設項目擬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及預期治理效果 43結論與建議 45附表:附表1: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審批登記表附表2:施工環境監理一覽表附表3:項目環保措施一覽表附表4:環境保護竣工驗收一覽表附表5:環保設施投資一覽表附圖:附圖-1項目所在地地理位置圖附圖-2項目平面布置簡圖附圖-3項目區域水系圖附圖-4項目周邊關系圖附件:附件-1項目備案文件及營業執照附件-2項目選址的文件附件-3選址建設砂石場的函附件-4項目環評委托書與合同附件-5承諾函建設項目基本情況項目名稱雷榕高速砂石場建設單位黔東南中鑫建建材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通訊地址凱里市三顆樹鎮開懷街道七七一廠內聯系電話1傳真—郵政編碼556000建設地點凱里市三顆樹鎮開懷街道七七一廠內立項審批部門凱里市發展和改革局批準文號2020-522601-10-03-552260建設性質■新建□改擴建□技改行業類別及代碼土砂石開采B1019占地面積(平方米)80010綠化面積(平方米)500總投資(萬元)800其中:環保投資(萬元)15環保投資占總投資比例1.8%評價經費(萬元)投產日期2020年1月項目背景雷山至榕江高速公路(以下稱雷榕高速)是貴州省高速公路建設攻堅決戰項目,根據《貴州省新時代高速公路建設五年決戰實施方案》文件精神,雷榕高速必須在2020年6月底前建成通車,建設時間緊、任務重,同時,由于雷榕高速沿線施工范圍內地質破碎,沒有達標石料可用,建設所需石料必須另行選址,經雷榕公司物資部多方考察和專業機構鑒定,擬選定凱里市三棵樹鎮771廠原廠址建設凱里市三棵樹鎮771臨時專用石料場,作為雷榕高速公路TJ5、TJ6、TJ7、TJ8、TJ9合同段臨時專用石料場,以確保雷榕高速公路項目順利實施,加快推進工程建設進度,根據黔東南兩高指函[2018]10號(見附件2)相關指示,黔東南中鑫建建材有限公司為滿足項目修建需要,擬斥資在凱里市開懷街道原七七一廠,建設凱里市三棵樹鎮771臨時專用石料場,以滿足雷榕高速公路項目砂石料需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2014年)、《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2017年10月1日),建設過程中或者建成投產后可能對環境產生影響的新建、擴建、改建、遷建、技術改造項目及區域開發建設項目,必須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17年9月1日起施行),本項目屬于“四十五、非金屬礦采選業”,應該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黔東南中鑫建建材有限公司委托貴州華瑞銘科工程咨詢有限公司開展該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我公司接受委托后,環評工作組進行了實地踏勘和資料收集,在工程分析的基礎上,編制了本環境影響報告表。二、項目概況1、建設項目名稱、地點、性質項目名稱:雷榕高速砂石場建設性質:新建總投資:800萬元生產規模:50萬立方米砂石建設單位:黔東南中鑫建建材有限公司建設地點:凱里市三顆樹鎮開懷街道七七一廠內本項目為新建,項目位于凱里市開懷街道原七七一廠,項目占地面積80010平方米,場地包括加工區、砂石堆放區、生活區等。項目生產活動采用露天形式,無生產廠房建設,生產加工區位于項目的西北面;砂石堆放區設置在場區東南面;生活區位于項目北面,生活區房屋為租用已有民房。工程項目的組成見表1。本項目距離三棵樹鎮約1.7公里,交通便利,通訊發達,地理位置十分優越。詳見項目地理位置圖(附圖1)。表1擬建項目主要工程一覽表類別名稱建設內容備注主體工程砂石生產線砂石生產線一條;破碎、篩分位于項目地塊西北側,生產設施全部布置在加工區內輔助工程砂石堆放區料堆場設置2m高圍墻、成品堆場2m高圍墻+3m擋風抑塵網+頂棚,且地面需硬化,堆場內設灑水裝置,定時灑水,在項目地塊東南側,占地5000㎡成品堆場公用工程供電系統市政電網供電供水項目用水取自當地自來水管網辦公樓2F,位于在項目北側,租用已有民房150㎡三格化糞池磚混結構,設置在項目北側,容積約5m3雜物間1F,位于項目北側,建筑面積為10m3沉淀池建設沉淀池一座,5m3廢氣布袋除塵器+15m高排氣筒1套;2套噴淋設施(霧炮);給工人配置專用的手套和防塵口罩,運輸道路的灑水除塵。固廢收集點在生產區內設置垃圾收集桶收集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清運到環衛部門指定地點。危廢暫存間設置一個危廢2㎡暫存間,位于項目北側噪聲選用低噪聲設備,合理布置設備位置,并將破碎機和振動篩設置于封閉的破碎區域內生態進行綜合環境治理2、主要設備根據生產規模及生產條件,本項目主要設備配備選擇如表2所示:表2 主要設備一覽表序號設備名稱及型號數量備注1破碎機1臺2810型砂機2臺388型砂機1臺474型砂機1臺550型鏟車1臺650型鏟車1臺730型鏟車1臺8250型變壓器1臺9電動機(4千瓦)3個10輸送帶3條11手動噴淋裝置4套12噴淋設施2套3、原輔材料3:表3原輔材料以及能源消耗情況一覽表序號名稱年耗量備注1石料50萬m3外購2電60萬Kw·h由當地電網接入3水12萬m3/a當地自來水管網引入4機油4t市場購買4、主要原材料及燃料消耗項目主要原輔材料及能耗情況見表4。項目年產砂石來料加工50萬m3,生產利用建筑棄石進行加工,不進行礦山開采,建筑棄石經過汽車運輸至工業場地直接進行加工。表4項目產品方案序號產品型號產量(萬m3/a)備注1碎石19-31.5mm25項目碎石用于雷榕高速路建設所用。2碎石13.2-19mm133碎石4-13.2mm125、勞動定員和生產時間本項目勞動定員5人,其中管理人員1人,工人4人,不在廠區食宿。生產制度:采用每天1班,8小時工作制,全年工作250天。6、公用工程(1)供電工程項目用電從當地電網引入,配225KVA變壓器一臺,可滿足特殊情況下的供電需求,年用電量約35萬度。(2)給水工程本項目砂石進場后不需要進行清洗,耗水主要為生活用水、防塵灑水及未預見用水,以上用水均來自當地農村自來水管網。(3)排水工程生活污水:將施工人員產生的糞便與辦公生活污水分離,三格化糞池定期清掏,用作農家肥;施工人員生活污水經沉淀池處理后,污染物排放濃度低,用于廠區灑水抑塵。雨水排放:場內設有截洪溝,排水溝、雨水溝均采用矩形,漿砌磚結構型式,內底面抹光,雨水經排水溝收集后外排至當地雨水溝。水平衡見圖1。表5項目日用水及廢水產生量情況估算一覽表序號類別用水標準用水規模用水量(m3/d)排水量(m3/d)備注1生活用水80L/人.d5人0.40.34—2原料堆放、破碎、傳送帶防塵噴水、車輛清洗廢水————300-3不可預見水按以上用水的10%3.040--4消防用水(2.0h)15L/s108m3/次(火災歷時按2.5小時考慮)--合計(不含消防用水)33.440.34--項目水平衡圖詳見圖1。圖1項目水平衡圖三、產業政策符合性本項目為其他建筑材料制造項目,本項目不屬于《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的鼓勵類、限制類和淘汰類。與《凱里市揚塵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的符合性分析:項目原料輸送和破碎進行密閉處理,破碎環節產生的粉塵通過設置噴頭灑水抑塵;砂石加工點現場設置不低于2米的圍欄;砂石加工點堆渣現場施工面覆蓋防塵網或對其裸露面進行臨時綠化防止揚塵污染,并配備相應的灑水裝置;裝卸粉塵設置50m的大氣防護距離;砂石加工點和場地出入口要進行硬化處理,硬化直線距離不小于50米,有完善沖洗設備;項目規定砂石運輸車輛裝載不得過滿,確保密閉運輸,禁止車輛沿途拋撒、輪胎帶泥上路。綜上,本項目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四、項目選址合理性和規劃符合性分析本項目選址于凱里市三顆樹鎮開懷街道七七一廠內,本項目位于凱里市開懷街道原七七一廠處,三面環山,項目東面、西面、北面毗鄰山體,項目南面為原七七一廢棄廠房,項目周邊200m內無住家戶,選址較為合理。廠址周圍沒有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生活飲用水水源地等環境敏感目標,自然環境條件良好。擬建工程地勢開闊,有利于大氣污染物的擴散,區域大氣環境質量良好。擬建廠區具備良好的原料供應、供水、供電條件,生產、生活用水全部由凱里市自來水廠提供,完全可以保障供應。綜上所述,項目位于凱里市開懷街道原七七一廠處,四周無污染源、自然景觀及保護文物。供電、供水可靠,給、排水方便,而且,交通便利、通訊便捷、遠離居民區,所以,從廠址周圍環境概況、資源和能源的利用情況以及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分析,擬建工程的廠址選擇是科學合理。五、總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本項目工程布置分為砂石堆放區、生產加工區、成品區、辦公區,砂石堆放區位于項目中間,生產區位于項目的中間偏北位置,主要是砂石來料的加工。成品區位于項目的東南面,毗鄰便道有利于成品的外運,辦公區位于項目南部,本項目周圍300m(一般噪聲、揚塵影響距離)范圍內無居民點。本環評建議砂石堆放區鋪蓋防塵罩,要求定時灑水抑塵,加工采取濕式作業,生產區采取半密閉式。生產區產生的粉塵量對生活區的影響較小。項目所在地主導風向為NE風,項目生活辦公區及周邊敏感點均不在該主導風向與次主導風向上,且周邊外環境300m范圍內無居民點。本環評要求建設單位在項目場地南西北三側設置擋土墻,以減小粉塵污染影響。綜上,本項目平面布置合理。六、項目與“三線一單”符合性分析1、生態保護紅線根據《省人民政府關于發布貴州省生態保護紅線的通知》(黔府發〔2018〕16號)(以下簡稱《通知》),《通知》對全省各市區的生態保護紅線主要類型和分布范圍進行了劃定(見表6)。本項目位于凱里市三顆樹鎮開懷街道七七一廠內,不在《通知》中劃分的生態保護紅線內,因此本項目符合生態保護紅線要求。表6貴州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分表序號主要類型分布范圍包含生態保護紅線片區1水源涵養功能生態保護紅線武陵山、大婁山、赤水河、沅江流域,柳江流域以東區域、南盤江流域、紅水河流域等地①武陵山水源涵養與生物多樣性維護片區②月亮山水源涵養與生物多樣性維護片區③大婁山—赤水河水源涵養片區2水土保持功能生態保護紅線在黔西南州、黔南州、黔東南州、銅仁市等地①南、北盤江—紅水河流域水土保持與水土流失控制片區②烏江中下游水土保持片區③沅江—柳江流域水土保持與水土流失控制片區3生物多樣性維護功能生態保護紅線武陵山、大婁山及銅仁市、黔東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等地①苗嶺東南部生物多樣性維護片區②南盤江流域生物多樣性維護與石漠化控制片區③赤水河生物多樣性維護與水源涵養片區4水土流失控制生態保護紅線赤水河中游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烏江赤水河上游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都柳江中上游省級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黔中省級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等地①沅江上游—黔南水土流失控制片區②芙蓉江小流域水土流失與石漠化控制片區5石漠化控制生態保護紅線威寧—赫章高原分水嶺石漠化防治區、關嶺—鎮寧高原峽谷石漠化防治亞區、北盤江下游河谷石漠化防治與水土保持亞區、羅甸—平塘高原槽谷石漠化防治亞區等地①烏蒙山—北盤江流域石漠化控制片區②紅水河流域石漠化控制與水土保持片區③烏江中上游石漠化控制片區2、環境質量底線項目區域附近環境質量執行標準分別為《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3\*ROMANIII類水體標準、《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3\*ROMANIII類標準、項目地附近地表水環境、地下水環境、聲環境、大氣環境均能達到相應的標準要求。3、資源利用上線資源是環境的載體,“資源利用上線”地區能源、水、土地等資源消耗不得突破的“天花板”。相關規劃環評應依據有關資源利用上線,對規劃實施以及規劃內項目的資源開發利用,區分不同行業,從能源資源開發等量或減量替代、開采方式和規模控制、利用效率和保護措施等方面提出建議,為規劃編制和審批決策提供重要依據。項目為砂石場建設項目,項目用水量相對較少;能源主要依托當地電網供電。項目建設土地不涉及基本農田,土地資源消耗符合要求。因此,項目資源利用滿足要求。4、環境準入負面清單根據黔環通﹝2018﹞303號貴州省生態環境廳關于印發《貴州省建設項目環境準入清單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本項目屬于砂石場建設項目,項目屬于建設項目準入綠色通道類型。因此本項目應為環境準入允許類別。與本項目有關的原有污染情況及主要環境問題:本項目為新建項目,因此無與項目有關的原有污染情況及問題。與項目有關的原有污染情況及主要環境問題為南面便道過往車輛的噪聲及其粉塵影響。建設項目所在地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簡況自然環境簡況(地形、地貌、地質、氣候、氣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樣性)1、地理位置及交通本項目位于凱里市開懷街道原七七一廠處。凱里市位于貴州省東部,自治州西部,苗嶺山脈東段北麓。東接臺江縣,西抵麻江縣、福泉市,南連雷山、丹寨縣,北鄰黃平縣。凱里城區距省城貴陽160余公里。地處北緯26°24′-26°′48,東經107°41′-108°12′。東西長57.6公里,南北寬44.3公里,總面積1306平方公里。湘黔鐵路、珠六復線鐵路、凱麻高速公路、凱玉高速及正在建設的余凱高速公路和320國道貫穿全境。凱里黃平機場也于2013年10月正式通航。詳見項目地理位置圖(附圖1)。2、地形、地貌、地質凱里市地處云貴高原東側的梯級狀大斜坡帶,橫跨黔中丘原和黔東低丘陵兩個地貌區,總的地勢是西北、西南和東南部較高,中部和東北部較低。西北部馬鬃嶺、龍王坡和香爐山等山峰的海拔分別為1233m、1290m和1234m,西南和東南部的鳳凰山、小高山和夠未也等山峰的海拔分別為1275m、1283m和1447m,夠未也峰為地勢最高點,清水江自西南向中部至東北部切割,構成地勢最低地帶,中部海拔多在750m以下,清水江出境處僅532m,為地勢最低點。全市平均海拔850m,600m至1000m地區,占總面積的83.3%。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97.2%。項目區內地貌較復雜。既有山高谷深的峽谷、河谷地貌,又有相對平坦溶蝕洼地,巖溶地貌與侵蝕地貌交錯分布,區內地貌類型總體上屬中山-中低山地貌。項目區位于華南褶皺帶與揚子準地臺的交匯地段。區內出露地層有震旦系、寒武系及零星分布的第四系。結構主要特點是:由于揚子基底的隆起,地殼上升露出海面,遭受剝蝕,因而缺失奧陶系、志留系、泥盆系、侏羅系、第三系地層。該區出露地層以寒武系地層出露分布最廣。項目區內巖性組合復雜多樣,主要有寒武系清虛洞組、婁山關組的石灰巖、白云巖、白云質灰巖,其次為震旦系至寒武系的砂巖、頁巖、礫巖及第四系的粘土類等。按其巖性組合及其工程地質特征,將其劃分為松散巖類、硬質巖類、硬質夾軟質巖類和軟質巖類四個工程地質巖組。3、水文、氣候、氣象項目所在地凱里市屬于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在13.6℃~16.2℃之間,最熱是7月份,平均氣溫為23.2℃~25.8℃;最冷是1月份,平均氣溫為2.6℃~5.2℃。年平均降雨量1200mm,無霜期為280~301d,年平均風速1.8m/s。常年主導風方向NE,靜風頻率30%,主要災害性氣候為暴雨、冰雹、倒春寒和夏旱等。凱里市境內有清水江、巴拉河、洗馬河、金井河,巴拉河發源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國家級森林公園雷公山,干流全長141公里,流域面積226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37.4立方米/秒。洗馬河、金井河穿流凱里市全境,水流量不大,由于受城市生活污水影響,近年水質較差,經治理其水質狀況在好轉。項目所在地地表水系屬長江流域沅江水系,巴拉河西北面,距巴拉河最近距離4.0公里。項目區內無其他規模河流及地表水體,但沖溝較發育,且多呈樹技狀分布,切割較深,溪溝水流量變化較大,雨季常發生山洪,枯季流量小至干涸,動態變化顯著。地表水大多為雨季“V”型沖溝水,沖溝流程短,水量小,一般小于3L/s,旱季時干涸。區內地面無明顯明溪和溝渠,沿廠外馬路有地下暗溝,其他地面水基本沿馬路面無組織漫流,現狀服務功能為農灌。巴拉河為清水江支流,水體功能為《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Ⅲ類標準。在貴州省臺江、凱里、雷山等縣境。源出雷公山西北麓。主河道西流折向北流,經雷山縣丹江鎮、凱里,臺江二縣之間,至臺江縣施洞口鄉石家寨村入清水江。干流全長141公里,流域面積226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37.4立方米/秒。自然落差652米。水能理論蘊藏量5.83萬千瓦,可能開發裝機容量0.76萬千瓦。項目區水系圖見附圖3。地下水:本項目附近200m范圍內無地下水出露點,無地下水源污染問題。4、土壤及植被本區土壤屬中亞熱帶黔中黃壤土帶。地帶性土壤為黃壤,非地帶性土壤為石灰土、紫色土和水稻土。全市土壤以黃壤和石灰土為主,多呈微酸至微堿反應,養分缺磷、少氮,含鉀一般。自然植被屬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由于人為影響,原生植被大多被破壞,大部分為人工次生林、灌叢草坡所代替。5、礦產與旅游資源凱里市域內礦藏豐富,品種達十余種,已探明儲量的礦產有煤13104萬噸,鐵礦1093萬t,鋁土礦10497萬t,鉛鋅3.14萬t及石英礦、重晶石等。豐富的礦藏資源為開發采掘、冶煉及能源工業創造了條件。凱里市是一個以苗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有苗、侗、水、布依等16個民族,民族節日多,活動內容豐富,民族風情濃郁,民族工藝品獨特,目前已有青曼、翁項、麻塘三個民族風情點被列入全省發展總體規劃。社會環境簡況(社會經濟結構、教育、文化、文物保護等)行政區劃凱里市位于貴州省東南部,清水江畔,距省會貴陽176公里。凱里市是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是全州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中心,也是西部百強縣和貴州省31個經濟強縣之一。全市轄2鄉9鎮7街道,擁有2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國土總面積1571平方公里,城區規劃面積792平方公里,總人口103萬人,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75%,其中苗族人口占67%,是一個以苗族為主體、多民族聚居的新興城市,被譽為“苗嶺明珠”。2、社會經濟預計2016年,凱里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80億元,同比增長18%;5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91.5億元,同比增長40%;500萬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37.18億元,同比增長21.5%,2000萬元以上規模工業增加值完成32.2億元,同比增長18.6%;財政總收入完成60億元,同比增長26%,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43.87億元,同比增長33.4%;工業用電量完成24.9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7%;金融機構個人儲蓄存款完成376億元,同比增長25%,金融機構貸款余額完成253億元,同比增長23%;城鎮新增就業人數20100人,同比增長30%;城鎮登記失業率有效地控制在4.2%以內;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00元,同比增長17%;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95元,同比增長18%;全面小康實現程度96.95%。凱里市在工業化進程中步伐不斷加快的同時,城市化水平也在不斷提高,舊城改造與新區建設同步,硬件設施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并舉,城市環境日新月異,城市高樓鱗次櫛比,街道寬闊,綠樹成蔭,生態環境顯著提高,城市文明意識深入人心,衛生與社會秩序井然,城市風貌初具現代風韻,城市凝聚力、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凱里文明已成為全省的樣板和示范。凱里目前在工業方面已經形成了以電子、輕紡、建材、冶金、醫藥、木材加工、煤炭為主體、門類齊全,與黔東地區資源開發相適應和相配套的工業體制,擁有工業行業行業30多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0多家,隨著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升級和經濟規模的擴大,凱里的資源精深加工能力進一步增強,已逐步形成區域性資源綜合加工基地。農業方面,以水稻、玉米為主的糧食產量連續多年獲得豐收;以生豬、牛、羊為主的畜牧業、以烤煙、油菜為主的經濟作物和“菜籃子”工程均有很大的發展并形成規模,鄉鎮企業高速發展,已形成了以公有體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全方位開發的大格局。3、教育文化、衛生在教育事業上,大力實施教育“9+3”計劃,學前三年毛入園率為84.5%,比上年增加2.51個百分點,實施營養改善計劃學校132所,受惠學生36127人,配備“班班通”980套;義務教育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為99.7%,初中適齡學生入學率為92.7%,小學年輟學率、初中年輟學率分別控制在0.01%、0.49%以內。高考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市高考600分以上188人,一本上線1059人,二本上線2576人,有5名學生分別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錄取。在衛生計生事業上,農村居民新農合參保率達100%,基層衛生醫療機構全面實現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有效緩解了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啟動了市急救中心及6個鄉鎮衛生院改擴建工程,有力促進了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疾病預防控制、食品藥品安全等工作進一步加強。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實現全覆蓋,利益導向政策日趨完善。在文體廣電事業上,完成9242戶廣播電視“村村通”和7816戶直播衛星“戶戶通”設備安裝,開展農村電影放映2700場次。市文化館、圖書館、10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及194個農家書屋全面對群眾免費開放;開展送文藝下鄉活動,完成文化下鄉演出100余場次,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4、文物古跡凱里山清水秀、景色迷人,少數民族風情濃郁,被譽為“苗嶺明珠”。以苗族、侗族、革家為代表少數民族的節日、服飾、飛歌、蘆笙、舞蹈等民俗民風奇特,有“歌舞海洋”的美稱。走進苗鄉侗寨,仿佛進入了一部活的民族藝術大辭典。凱里以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古樸濃郁的民族風情,被列為貴世界十大“返璞歸真,重反大自然”的旅游勝地之一,被確立為貴州東線旅游的中心。境內有風情別致的鐮刀灣風光,古樸濃郁的民族風情,風格獨特的苗族吊腳樓,以及民族工藝挑花、刺繡、織錦、銀飾、銅鼓農民畫等。據現場勘查,評價區不涉及文物保護單位、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等法定環境敏感區和特殊生態功能區。環境質量狀況建設項目所在地區域環境質量現狀及主要環境問題(環境空氣、地面水、地下水、聲環境、輻射環境、生態環境等)環境空氣質量引用黔東南州生態環境局《2018年黔東南州環境狀況公報》中凱里市環境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環境空氣質量狀況數據,S02、N02、PM10、PM2.5、CO、O3平均值(年均值)分別為14μg/m3、19μg/m3、44μg/m3、27μg/m3、1.0mg/m3、107μg/m3,均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表7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結果監測項目S02(μg/m3)N02(μg/m3)PM10(μg/m3)PM2.5(μg/m3)CO(mg/m3)O3(μg/m3)年均值141944271.0107超標情況未超標未超標未超標未超標未超標未超標建設項目位于,環境質量現狀較好,能滿足《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要求。2、地表水環境質量本項目自然受納水體為巴拉河,位于項目東南3580m處,根據《2018年黔東南州環境狀況公報》監測,清水江的監測結果見下表。表82018年“兩江一河”水質達標情況統計表序號縣(市)河流名稱監測斷面規定類別實達類別超標項目(超標倍數)備注1凱里市清水江格細ⅢⅡ/項目下游2凱里市清水江下司(共和)ⅢⅠ/項目上游3凱里市清水江機務段ⅢⅡ/項目下游本項目所在區域地表水能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III類水域標準要求。地下水:評價區域無地下水出露,評價區域地下水質量能夠達到《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III類標準。3、噪聲環境質量本項目為新建項目,選址于,項目區具有良好的地理優勢,四周為山體和灌木林地,項目周圍沒有大的噪聲源,項目區具有良好的地理優勢,四周為山體和荒坡地,能夠達到《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類標準。4、生態環境質量現狀項目區周圍的生態環境是一個自然和人工干擾下的復合生態系統,原生植被為農業植被所代替。評價區域內生態環境受人為影響深遠,無天然林及珍稀植被;區域內生物多樣性程度較低,無珍稀動物。主要環境保護目標(列出名單及保護級別據現場勘查,本項目500m范圍內無文物保護單位。評價區不涉及文物保護單位、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等法定環境敏感區和特殊生態功能區。因此,項目環境保護目標見表9。表9主要環境保護目標要素保護目標廠界最近距離(m)方位坐標戶數及人數保護等級大氣環境開懷街道居民800西南(108.038019;26.571075)20戶(80人)《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水環境巴拉河約3580m東南—《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III類水質標準地下水項目區緊鄰地下水含水層/《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Ⅲ類標準生態環境周圍植被緊鄰四周—控制水土流失,施工期攔渣率、擾動土地治理率95%以上。其它凱施大道緊鄰南方——評價適用標準環境質量標準1)大氣環境:《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2)地表水:《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標準。3)地下水:《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Ⅲ類標準。4)聲環境:《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類標準。表10項目環境質量標準環境要素標準號標準名稱項目名稱取值時間標準值單位數值空氣環境GB3095-2012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二級PM10年平均ug/m37024小時平均150PM2.5年平均3524小時平均75NO2年平均20024小時平均801小時平均40SO2年平均6024小時平均1501小時平均500地表水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Ⅲ類pH值(無綱6~9CODmg/L≤20BOD5≤4石油類≤0.05NH3-N≤1.0高錳酸鹽指數≤6總磷≤0.2總磷(湖、庫)*≤0.05氨氮≤1.0糞大腸菌群個/L≤10000地下水(GB/T14848-2017)地下水質量標準Ⅲ類pH值(無量綱)6.5~8.5總硬度mg/L≤450氨氮≤0.5耗氧量≤3.0溶解性總固體≤1000硫酸鹽≤250揮發酚≤0.002菌落總數CFU/mL≤100總大腸菌群CFU/100mL≤3.0聲環境GB3096-2008聲環境質量標準2類LeqdB(A)晝60夜50污染物排放標準1、項目廢氣執行《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二級及表2中無組織排放標準;表11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污染物最高允許排放濃度(mg/m3)最高允許排放速率(kg/h)無組織排放排氣筒高度(m)二級監控點濃度(mg/m3)顆粒物120153.5周界外濃度最高點1.02、生活污水經三格化糞池處理后用作農肥。3、施工期執行《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晝間70dB(A),夜間55dB(A))標準;4、運行期執行《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2類標準;表12噪聲排放標準功能類別標準值(Leq:dB(A))依據晝間夜間26050《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2類5、《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01)2013修改單;6、《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污染控制標準》(GB18599—2001)2013修改單;總量控制指標項目生產過程中無生產性廢水的產生和排放,生活污水經三格化糞池收集后作農肥施用,不外排。故本項目不設總量控制指標。建設項目工程分析揚塵、噪聲、固廢工藝流程簡述(圖示):揚塵、噪聲、固廢揚塵、噪聲、固廢施工期工藝流程及污染節點揚塵、噪聲、固廢基礎工程場地平整方案設計、工程設計投資策劃基礎工程場地平整方案設計、工程設計投資策劃投入使用竣工驗收主體工程投入使用竣工驗收主體工程揚塵、廢水、噪聲、固廢揚塵、噪聲、固廢、廢水揚塵、廢水、噪聲、固廢揚塵、噪聲、固廢、廢水圖2施工期工藝流程及產污環節圖2、營運期工藝流程及污染節點本項目建成后,工藝流程及產污環節見下圖:圖3運營期工藝流程及產污環節圖工藝流程簡述:①運輸:采用汽車以及裝載機將毛石料運輸至原料堆場;②給料:將砂石料運至振動給料機處,由給料機振動進行篩分,經皮帶運輸至打砂機進行破碎。③打砂機:項目礦石運至工業場地破碎區域,經過打砂機進行破碎。項目不涉及水洗碎石。④振動篩篩分:反擊破環節后的砂石進入振動篩分機進行篩分,篩分出不同粒徑的砂石料并分別堆放。⑤皮帶傳輸系統:為了將產品運至產品倉臨存,設置1套半封閉運輸走廊。根據產品規格,在出口處分別設置1套皮帶輸送機系統。=6\*GB3⑥料場:設1個產品堆棚。=7\*GB3⑦運輸:根據客戶需求沿場外公路由汽車對碎石產品后運往用戶。主要污染工序:一、施工期本項目主體工程施工期為1個月,該項目在其建設過程中主要的大氣污染有:1、粉塵及廢氣項目在建設過程中,粉塵污染主要來源于:(1)土方的挖掘、堆放、清運、回填及其土地的平整等過程中產生的粉塵:(2)運輸車輛往來造成的地面揚塵;(3)水泥等物質放置時所產生的粉塵;(4)廢氣主要為施工機械和運輸車輛所排放的廢氣,排放的主要污染物為NOX、CO和烴類物等。2、廢水(1)施工廢水:項目施工期產生的廢水主要來源于施工機器的清洗廢水,根據類比調查,施工期廢水產生量約為1.5m3/d,廢水中SS濃度一般為2000mg/L;(2)生活污水:項目施工期人數為10人,不在工地食宿,因此不產生生活污水。3、固廢(1)生活垃圾:由于該項目施工期不提供食宿,所產生的生活垃圾較少,垃圾量按每人每天0.5kg計,則產生的生活垃圾量為5kg/d,每天產生的垃圾由施工人員帶走扔至附近的垃圾收集點統一收集,交由環衛部門清運至爐山鎮焚燒發電。(2)土石方:本項目主要為場地平整,用于場地內鋪設道路,無棄土產生。4、噪聲施工期產生的噪音主要為來往車輛及施工機器,如推土機、卡車等都是噪聲源。根據有關資料可得有關施工機器的噪聲狀況約為86-98dB(A)。二、營運期1、粉塵及廢氣(1)原料堆放,砂石料粉碎、制砂、篩分、傳送帶、裝載運輸等產生粉塵;(2)機械及汽車尾氣。2、廢水(1)生活廢水:項目營運后有工作人員5人,均不在廠區內食宿,用水量為80L/d,污水產生系數按85%計,則產生的污水量為0.34m3/d,年產生污水量為85m3/a。污水中主要的污染物濃度約為:SS:220mg/L、COD:400mg/L、BOD5:360mg/L、氨氮:35mg/L。經化糞池處理后,用于周邊農灌,不外排。(2)生產廢水:生產中由于原料堆放、砂石破碎、制沙等過程中為了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會使用一定量的水,其使用量為30m3/d,則產生的廢水量為24m3/d,經沉淀池沉淀后,用于防塵灑水。3、固廢(1)生活垃圾:項目建成后,有工作人員5人,產生的的垃圾量每人每天按0.5kg/d計,則產生量為0.25kg/d(0.0625t/a)。(2)生產垃圾:項目為砂石來料加工,因此生產垃圾多為細小的沙石,經再加工后與成品一起用于高速路修建所用。沉淀池中的沉淀多為細小的砂石,定期清理用作原料再加工,對環境的影響較小。4、噪聲項目建成營運后,噪聲主要來源于粉碎、制砂、裝載運輸等過程中所產生的噪聲,設備噪聲強度在70~85dB(A),項目噪聲源情況見下表。表13噪聲源情況一覽表序號設備數量源強備注1制砂機2臺70~85dB(A)2篩分機6臺70~75dB(A)3粉粹機3臺75~90dB(A)4其它生產器械--70~85dB(A)5、危險廢物項目建設營運后,由于機器的保養會產生一定量的廢潤滑油等危險廢物。項目于西南處設置有2m2危廢暫存間,項目危廢統一收集后,暫存于危廢暫存間,由資質單位定期清運處理。主要污染物產生及預計排放情況內容類型排放源污染物名稱處理前產生濃度預測及產生量(單位)處理后產生濃度預測及產生量(單位)大氣污染物施工期場地平整粉塵、揚塵少量無組織排放。汽車尾氣NOX、CO和烴類物少量無組織排放。營運期石料破碎、制砂、粉塵0.792t/a無組織排放。裝載運輸粉塵、揚塵21t/a;5250mg/m30.21t/a;5250mg/m3汽車尾氣NOX、CO和烴類物少量無組織排放。水污染物施工期施工廢水(1.5m3/d)SS2000mg/L經沉淀后循環使用,不外排。營運期生活污水(85t/a)CODCr400mg/L,0.05kg/d經三格化糞池熟化處理后,用作農肥。BOD5320mg/L,0.04kg/dSS220mg/L,0.03kg/d動植物油12mg/L,0.002kg/d氨氮35mg/L,0.005kg/d生產廢水(24m3/d)SS2000mg/L經沉淀后循環使用,不外排。固體廢棄物施工期生活垃圾固廢0.24t每天由施工人員自行帶走營運期生活垃圾固廢0.0625t/a經垃圾桶收集后交由環衛部門及時清運。生產設備廢潤滑油約0.2t/a統一收集后交予有資質的單位回收處理。噪聲施工期卡車、挖掘機等噪聲一般在86-98分貝左右營運期破碎機、粉碎機、制砂機、篩分機等噪聲一般在70-85分貝左右主要的生態影響:施工期由于場地的平整,施工人員的踐踏以及土石的堆放會破壞原有的植被,使得地表裸露,對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但這種影響是短期的、暫時性的,隨著工程的結束,工程行為對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將會逐漸減弱或消失,對生態環境局部影響的消除,將取決于恢復措施的實施,項目建成后應立即復土恢復,并且種植種植綠化帶的草皮,清理作業現場,因此對環境影響較小。環境影響分析施工期環境影響分析本項目建設施工時間較短,施工期對環境造成影響較小,簡要分析如下:一、水環境影響分析(1)施工廢水:本項目施工期產生的施工廢水主要為施工機械洗廢水,根據類比調查,施工機械沖洗廢水產生量為1.5m3/d,廢水中SS濃度一般為2000mg/L,對于施工機械沖洗廢水建議采取修建(2×2×1.5m,6m3)的臨時沉淀池,施工機械沖洗廢水經沉淀后循環使用,不外排。(2)施工人員生活污水:該項目施工人員10人,不提供食宿,無生活廢水產生。二、大氣環境影響分析(1)場地平整過程中土石的開挖,清運,回填等產生的粉塵,在平整前應對作業面適當噴水,使其保持一定濕度,以減少揚塵量。(2)建筑所需的水泥、白灰、砂子以及土方等在其裝卸、運輸、堆放等過程中,因風力作用而產生的揚塵污染,對施工現場實行合理化管理,使砂石料統一堆放,水泥應設專門庫房堆放,并盡量減少搬運環節,搬運時做到輕舉輕放,防止包裝袋破裂。(3)運輸車輛往來造成地面揚塵;不應裝載過滿,并盡量采取遮蓋、密閉措施,減少沿途拋灑,并及時清掃散落在路面上的泥土和建筑材料,沖洗輪胎,定時灑水壓塵,以減少運輸過程中的揚塵。(4)施工機械和運輸車輛所排放的廢氣,排放的主要污染物為NOX、CO和烴類物等,無組織排放,排放量小,對環境影響小。三、聲環境影響分析(1)施工期機械設備噪聲影響分析施工期多臺設備同時作業時,各臺噪聲設備會產生疊加,疊加后噪聲級將增加3~8dB(A),一般不會超過10dB(A)。預測模式如下:LA(r)=LA(r0)-(Ader+Abar+Aatam+Aexc)式中:LA(r)-距聲源r處的A聲級;LA(r0)-參考位置r0處的A聲級。將單臺施工機械設備視為點聲源,經距離加衰減的預測結果見表16。表14施工期主要機械設備噪聲影響范圍表(m)噪聲源強值dB(A)預測距離m10202550100150200場地平整9575.069.067.061.055.038.541.0設備安裝8565.059.057.051.045.028.531.0從表14中可看出,結構施工噪聲晝間將對各施工作業點周圍100m范圍內造成一定的影響,如果夜間進行結構施工將對各施工作業點周圍200m范圍內造成較大的影響。根據類似項目施工期噪聲經驗數據,施工過程中施工機具與場界距離小于50m時,施工機具產生噪聲在場界容易超過《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晝間施工機械噪聲在距離敏感點大于100m處可達到標準限值,夜間在200m處可達到標準限值。項目施工期施工范圍僅局限于加工場地,加工場地200m范圍內無敏感點,施工期的噪聲對周圍造成的影響有限。在施工過程中評價要求選用低噪聲設備和工藝,加強檢查、維護和保養機械設備;合理布局施工現場。(2)施工期運輸噪聲影響分析表15施工期的運輸車輛類型及其聲級施工階段運輸內容車輛類型聲級/dB(A)運輸階段設備輕型載重卡車75項目施工期主要運輸內容為設備運輸,車流量較小,對噪聲貢獻較小。為降低交通噪聲對沿線居民造成影響,建設單位必須加強施工運輸車輛管理,及時對車輛進行維護,減輕病車上路、低速行駛、禁止鳴號、禁止夜間運輸和對運輸路面進行維護等措施,降低運輸車輛對道路兩側聲環境的影響。四、固體廢物影響分析及防治措施(1)生活垃圾:該項目施工人員10人,不提供食宿,產生的生活垃圾量按每人每天0.5kg計,則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5kg,由施工人員自行帶走扔至附近的垃圾收集點由環衛部門統一清運至爐山鎮焚燒發電。(2)建筑垃圾:項目不需建設員工宿舍房及食堂等構建物,系租用當地民房作為生產生活用房,不產生建筑垃圾。(3)棄土方:本項目主要是場地平整,項目修建過程中,產生棄土方量少,全部用于廠區道路鋪設。營運期環境影響分析:一、大氣影響分析及防治措施(1)粉塵:原料堆放,石料破碎、制砂、傳送帶、裝載運輸等產生粉塵,本項目利用廢棄的石料進行來料加工,無石料開采所產生的粉塵,項目原料、石料成品粒徑相對較大,濕度較高,在風力作用下起塵量很小,所以原料堆積區和砂石成品堆積區揚塵不作為污染因子。成品裝卸粉塵:原料、成品砂石的裝卸過程會產生一些粉塵,在裝卸過程中產生的粉塵可利用以下公式進行計算:物料裝卸起塵量:裝卸車起塵量=Q1×平均裝卸時間式中U為風速(m/s),W為物料的含水率(%),H為落差(m)。本項目中U取凱里市多年平均風速1.5m/s,W根據同類項目,本次環評取0.25,H取2.5m,每次裝車所用時間按1.5min計,車輛裝載量均為20t自卸車,按每次滿載,每年70萬t砂石(一般干砂的密度為1.20-1.65t/m3,本項目取1.4t/m3)裝載量共需3.5萬輛次,總共裝卸時間為875h。根據以上數據計算,裝載過程的粉塵產生量為1.98t/a。通過裝卸作業過程對砂石表面灑水等措施,抑塵率可達60%以上,則裝載過程最終的無組織粉塵排放量可控制在0.792t/a。粉碎、制砂工序:制砂粉塵產生的量根據制砂產物粒徑不同,制砂物不同產生的粉塵量差別也較大。本項目原料主要為石灰石、硅酸鹽礦石等,生產建筑用砂石,細砂粒徑小。根據《環境保護實用數據手冊》,礦石在破碎、篩分工序粉塵產生系數0.15kg/t則破碎、制砂工序粉塵產生量為105t/a。為了減少破碎、工序粉塵對周圍環境的影響,要求加工車間全封閉處理,僅預留人流和皮帶輸送機出口,在破碎制砂的同時噴水抑塵,抑塵率達到80%,再經布袋除塵器處理后由15m高排氣筒排出,布袋除塵器處理能力為99%,排風量為2000m3/h,項目粉塵產生情況詳見表16。表16粉塵產生情況工序運行工況(小時)排放因子除塵設施風量(m3/h)產生濃度(mg/m3)排放濃度(mg/m3)排放速率除塵效率(%)破碎、篩分80.15kg/t物料布袋除塵器2000525052.50.105kg/h99粉塵經布袋除塵器除塵后排放濃度為52.5mg/m3,經15m高排氣筒排放,排放速率為0.105kg/h,能可滿足《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表2(最高允許排放濃度120mg/m3)。因此,有組織廢氣排放對周圍環境的影響較小。篩分工序:篩分工序會產生一定量的粉塵,本項目制砂工序已將砂石加濕,砂石含水率在15%左右。根據同類試驗判斷,含水率在15%左右的砂石,篩分工序基本不產生揚塵。為了減少篩分工序粉塵對周圍環境的影響,要求企業在設計加工工藝時,制砂工序和篩分工序連續進行不間斷。皮帶傳送粉塵:廠內物料轉移均采用皮帶輸送,輸送過程主要產塵點有皮帶機受料點、皮帶輸送過程、皮帶機頭落料點。類比分析皮帶輸送過程粉塵產生量約為0.1kg/h約0.16t/a。由于皮帶輸送過程平緩不易起塵,落料處噴水抑塵,起塵量較少。為進一步減小皮帶輸送過程粉塵的排放,本次評價要求企業對將輸送工段全設置封閉輸送通道,避免風力起塵,同時降低皮帶輸送速度和落差,減少動力起塵。采取以上措施后,可抑制粉塵產生量80%以上,項目皮帶輸送粉塵排放量以控制在0.02kg/h(0.032t/a)。無組織廢氣:原料堆放,傳送帶、裝載運輸等產生粉塵,本項目利用廢棄的石料進行來料加工,無石料開采所產生的粉塵,項目原料、石料成品粒徑相對較大,濕度較高,在風力作用下起塵量很小,所以原料堆積區和砂石成品堆積區揚塵不作為污染因子。大氣影響防治措施:1、原料堆放,因風力作用而產生的揚塵污染:對施工現場實行合理化管理,使砂石料統一堆放,修筑圍墻,定時灑水抑塵,對環境影響小。2、砂石料粉碎、制砂、篩分、傳送帶等生產過程中安裝新型靜電除塵器進行除塵作業,同時安裝手動噴淋設備,噴水抑塵,對環境影響小;3、裝載運輸等產生揚塵,不應裝載過滿,并盡量采取遮蓋、密閉措施,減少沿途拋灑,并及時清掃散落在路面上的砂石,沖洗輪胎,定時灑水壓塵,以減少運輸過程中的揚塵。4、機械及汽車尾氣:排放的主要污染物為NOX、CO和烴類物等,無組織排放,排放量小,對環境影響小。5、為了減少揚塵及其粉塵的產生量,場區內的道路需用混凝土硬化,定時清掃路面上遺留下的砂石,同時在進出口修建一個車輛進出清洗槽(3m×2m×0.5m,3m3)對進出車輛實施清洗。6、項目原料砂石堆積場、產品堆場應在堆積場四周采取圍擋、頂部搭棚,以防止風力揚塵。1、大氣環境影響評價等級(1)Pmax及D10%的確定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大氣環境》(H2.2-2018)中評價等級判定確定方法,結合項目工程分析結果,選擇正常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參數,采用《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大氣環境》(HJ2.2-2018)附錄A推薦模型中的AERSCREEN模式分別計算項目排放主要污染物的最大地面空氣質量濃度占標率Pi和第i個污染物的地面空氣質量濃度達到標準值的10%時所對應的最遠距離D10%。其中,Pi定義如下:P式中:Pi-第i個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濃度占標率,%;Ci-采用估算模式計算出的第i個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濃度,μg/m3;C0i-第i個污染物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μg/m3。一般選用GB3095中的1小時平均質量濃度的二級濃度限值。對該標準中未包含的污染物,使用HJ2.2-2018中5.2確定的各評價因子1h平均質量濃度限值。對僅有8h平均質量濃度限值、日平均質量濃度限值或年平均質量濃度限值的,可分別按2倍、3倍、6倍折算為1h平均質量濃度限值。(2)評價等級判別表表17評價工作等級劃分依據評價工作等級評價工作分級判據來源一級評價Pmax≧10%《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大氣環境》(H2.2-2018)二級評價1%≦Pmax<10%三級評價Pmax<1%(3)污染物評價標準污染物評價標準和來源見下表。表18評價因子和評價標準表評價因子時段標準值(μg/m3)標準值(μg/m3)標準來源粉塵24小時平均150《環境空氣質量標準》(4)估算模式、污染源參數本次評價采用推薦模型初步預測判定大氣環境影響評價等級,估算模式和污染源參數表見下表19、表20。表19估算模式參數表參數取值城市農村/選項城市/農村農村人口數(城市人口數)/最高環境溫度37.5°C最低環境溫度-3.0°C土地利用類型建設用地區域濕度條件中等濕度是否考慮地形考慮地形否地形數據分辨率(m)/是否考慮岸線熏煙考慮岸線熏煙否岸線距離/km/岸線方向/o/表20點源參數表編號名稱排氣筒底部中心坐標/m排氣筒底部海拔高度/m排氣筒高度/m排氣筒出口內徑/m煙氣流速/(m/s)煙氣溫度/℃年排放小時數/h排放工況污染物排放速率/(kg/h)XY污染物11點源108.04926926.580559652150.2/232000正常粉塵0.105(5)主要污染源估算模型計算結果本項目主要污染物估算模型計算結果見下圖。圖4估算模型計算結果由上圖可知,綜合判定:環境空氣定位為三級評價。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一大氣環境》(HJ/T2.2-2018)不需要進一步預測。二、廢水影響分析及防治措施(1)生活污水:項目營運后有工作人員5人,均不在廠區內食宿,用水量為80L/d,污水產生系數按85%計,則產生的污水量為0.34m3/d,年產生污水量為85m3/a。經化糞池處理后,用于周邊農灌,不外排。(2)生產廢水:生產中由于原料堆放、砂石破碎、制沙等過程中為了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會使用一定量的水,其使用量為30m3/d,則產生的廢水量為24m3/d,生產廢水經場區內水溝收集后,進入沉淀池沉淀,沉淀后用于防塵灑水,不外排。(3)雨水經場內水溝收集,經沉淀池沉淀后,排至場外季節性水溝內。三、噪聲影響分析及防治措施本項目主要噪聲源為加工場地內各機械設備運行中產生的機械噪聲。項目建設區所處的聲環境功能區為GB3096規定的2類地區。本項目區域適用于《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類標準,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聲環境》(HJ2.4-2009)中有關規定,確定本次聲環境評價工作等級二級評價。預測模式選用《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聲環境》(HJ2.4-2009)中推薦的聲能在半自由空間中的衰減模式,同時考慮到各聲源能量疊加以及聲屏障引起的不同衰減量。(1)噪聲隨距離衰減公式為:LA(r)=LWA-20Lgr-8-△L式中:LA(r)—距噪聲源r米處預測點的A聲級,dB(A);LWA—點聲源的A聲級,dB(A);r—點聲源到預測點的距離,m;△L—聲屏障引起的A聲級衰減量,dB(A)。(2)噪聲疊加模式:Lp總 1l111p21n式中:Lp總——各點聲源疊加后總聲級,dB(A);Lp1、Lp2…Lpn——第1、2…n個聲源到P點的聲壓級,dB(A)。(3)預測點的預測聲級計算公式:L=10Lg(100.1Lg+100.1Lb)式中:L——預測點的預測聲級,dB(A);Lg——聲源在預測點的貢獻值,dB(A);Lb——預測點的背景值,dB(A)。加工場地主要布置有破碎以及篩分車間,主要預測加工場地噪聲源到各廠界以及最近敏感點的噪聲的影響見表21。表21項目噪聲防治措施一覽表預測點位主要影響噪聲源聲源與場界最近距離(m)貢獻值dB(A)達標情況晝間夜間東側廠界加工設備12947/達標西側廠界加工設備5056/達標南側廠界加工設備4656/達標北側廠界加工設備6354/達標項目夜間不生產,根據表20可知,加工場地在各廠界的噪聲貢獻值均能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的2類晝間標準要求。對加工場地最近敏感點郭家坪村的噪聲貢獻值為43dB(A),能夠達到《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2類標準要求。綜上,環評要求本項目在設備選型中,選用國內技術先進的低噪聲設備,及時對設備進行檢修,讓設備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并合理進行廠區總圖布置,將高噪聲源布設在遠離居民點的位置,加工車間采用隔聲墻進行四周隔聲;同時在場界四周加大綠化;控制車輛速度及加強行車管理。通過采取以上措施后,本項目廠界噪聲能達到《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2類標準要求。不會對周圍敏感點造成太大影響四、固體廢物影響分析及防治措施(1)生活垃圾50.5kg計,則每天產生的生活垃2.5kg0.75t,廠內設置垃圾桶以及移動式垃圾箱進行收集,定期清運至當地環衛部門指定點處置,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小。(2)廢機油根據業主提供的資料,本項目每年產生的廢機油量約為0.2t/a。環評要求建設單位必須按照《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01),在場區內設置專門的危廢暫存間(2m2),用固定的防腐防滲容器收集,定期交由有危廢處理資質的單位處理,必須與生活垃圾分開收集和堆放,不得隨意丟棄。本項目產生的各類固體廢物均得到合理有效地處置,不會對周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危廢暫存間應符合《危險廢物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01)要求,并采取防滲措施,存放地點應滿足以下要求:A、地面和裙腳要用堅固、防滲的材料建造,建筑材料必須與危險廢物相容。B、設施內要有安全照明設施和觀察窗口;C、用以存放裝載液體、半固體危險廢物容器的地方,必須有耐腐蝕的硬化地面,且表面無裂隙;D、應設計堵截泄漏的群腳,地面與群腳所圍建的容積不低于堵截最大容器的最大存量或總儲量的五分之一。五、土壤環境影響分析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土壤環境(試行)》(HJ964-2018),將建設項目占地規模分為大型(≥50hm2)、中型(5~50hm2)、小型(≤5hm2),項目占地面積為80010m2,占地規模為小型;項目建設項目周邊50m內無敏感或較敏感目標;因此本項目周邊的上壤環境敏感程度為不敏感;項目行業類別屬于制造業-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及非金屬礦物制品-其它類,項目類別屬于III類建設項目。依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上壤不境(試行)》(H9642018)中的表4污染影響型評價工作等級劃分表,本項目不需開展土壤環境影響評價。污染影響型評價工作等級劃分表詳見下表。表22污染影響型評價工作等級劃分表評價工作等級占地規模敏感程度Ⅰ類Ⅱ類Ⅲ類大中小大中小大中小敏感一級一級一級二級二級二級三級三級三級較敏感一級一級二級二級二級三級三級三級-不敏感一級二級二級二級三級三級三級--注:“-”表示可不開展土壤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六、生態環境影響分析項目所在地區為典型的農村生態環境,區內生態系統由于受人類活動長期影響,在依賴于自然生態條件的基礎上,具有較強的社會性,目前農業生態系統基本穩定。本項目選址位于凱里市三顆樹鎮開懷街道七七一廠內,占地面積為80010m2,建設項目施工時的施工機械、材料堆放、施工人員踐踏、臨時占地、棄土、棄渣的堆放等,將破壞一定區域內的植被并造成水土流失,對當地的農業生產會產生暫時性影響。項目在建設施工過程中必須重視對周圍生態環境的保護,要在施工各個時段內做好各種防護措施,應盡量做到減少植被破壞、減少土方開挖工程量、力求做到挖填方平衡,注意隨挖隨填,及時填壓夯實,使水土流失減少到最低限度,并且在施工完成時,及時做好恢復和補償工作,加強綠化。項目營運期產生的廢氣、廢水、噪聲及固廢采用相應的治理措施后對環境影響較小,同時,項目建成后將加強綠化,將有利于該區域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六、服務期滿后環境保護措施:本項目位于凱里市三顆樹鎮開懷街道七七一廠內,根據凱開國資辦〔2018〕347號文件,項目所在地若今后國家開發建設需要,本項目無條件拆除,國家部給予任何補償。因此,服務期滿后,對排土(石)場、工業場地等廢棄地進行整治利用,覆土復耕、造林,對因占地而造成的不利環境影響將逐漸消失。本項目選址為棄土場,服務期滿應采用恢復植被法進行生態重建,首先覆土植樹,最適合栽植的是一年生的闊葉樹苗和二年生的針葉樹苗。根據同類砂石廠實踐,在堆放場造林初期,宜選用速生樹種,盡快綠化排土場,消除其對環境的影響。七、項目環境風險分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行業標準《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HJ/T169-2018)的相關要求和該項目的特點進行項目的環境風險評價。環境風險的目的是分析和預測建設項目存在的潛在危險、有害因素,建設項目建設和運行期間節能發生的突發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為破壞及自然災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質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與環境影響和損害的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應急與減緩措施,以使建設項目事故率、損失和影響程度達到可接受水平。項目周邊環境風險受體為該所在地質單元中項目東南偏方向1580m周邊地表水清水江。(1)風險分析分析建設項目生產、使用、儲存過程中涉及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參見《HJ169-2018》附錄B確定危險物質的臨界量,項目生產、使用、儲存過程中涉及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主要為廢機油。定量分析危險物質數量與臨界量的比值(Q),危險物質數量與臨界量比值(Q):按下式計算危險物質總量與臨界量的比值(Q):QQUOTEq1/Q1+q2/Q2+q3/Q3+…..+qn/Qn式中:qi—每種危險物質實際存在量,t。Qi—與各危險物質相對應的貯存區的臨界量,t。當Q<1時,該項目環境風險潛勢為I。當Q≥1時,將Q值劃分為:(1)1≤Q<10;(2)10≤Q<100;(3)Q≥100。本項目的Q值計算見下表:表23涉及環境危險物資臨界量情況表序號物品名稱最大存放量(t)臨界量(t)qiQi1廢機油0.22500*0.00008*來源于HJ169-2018附錄B重點關注的危險物質及臨界量,第381號。根據計算,本項目危險物質數量與臨界量比值(Q)為0.00008,屬于Q<1,則本項目環境風險潛勢為I級,作簡要分析。鑒于該項目的特點,結合風險識別情況,風險分析對象重點確定為:A、布袋除塵器失效導致的廢氣事故排放。B、排水系統失效導致的廢水事故排放。C、危險固廢的事故排放。(1)布袋除塵器失效導致的廢氣事故排放。正常情況下,項目篩分、破碎過程中產生的粉塵經過布袋除塵器處理后,由15m高的排氣筒排放,排放的粉塵能夠滿足達到《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二級標準限值。項目產生的廢氣事故情況下,排放的粉塵對周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因此,為了降低項目粉塵廢氣對周邊環境保護目標的影響,環評要求項建設單位在營運過程中應嚴格管理,禁止違規操作,保證廢氣處理設備的正常運行,并定期對其進行檢修,確保項目廢氣處理達標后排放。(2)排水系統失效導致的廢水事故排放。在暴雨天氣下,對地表的沖刷產生地表徑流,夾雜著大量的泥漿、泥砂隨著地表直排,若控制得不好,對附近水環境造成影響,因此根據廠區地形,做好初期雨水收集池的建設,初期雨水經過初期雨水收集池收集處理后部分回用與礦區灑水過程,其余部分外排對地表水環境的影響較小,同時對礦區修建截排水溝,減小初期雨水的產生量,防治水土流失等影響區域內的地表水水質情況。(3)危險固廢的事故排放廢機油暫存間存放的廢機油一旦發生泄漏,通過地面徑流進入外環境,引發外環境污染事件。要求建設規范的危險廢物暫存間,設置標牌,油類物質的儲存區域應設置圍堰或接油盤,建立危險廢物臺帳及轉移聯單。危廢暫存間設置要求:廠區設備維護、檢修過程產生的少量的廢機油,屬《國家危險廢物名錄(2016)》中HW08中“其他生產、銷售、使用過程中產生的廢礦物油”,廢物代碼為900-249-08,采用密閉容器收集,嚴格按照《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01)及2013修改單的要求進行儲存及管理。在廠區設置危廢暫存間(占地面積2m2),對危廢進行暫存,及時交由具有危險廢物處置相關資質的單位處理。①危廢暫存間必須有泄漏液體收集裝置;②用于存放危險廢物的地方,必須有耐腐蝕的硬化地面,且表面無裂隙;③基礎必須防滲;表24應急預案內容序號項目內容及要求1應急計劃區危險目標:裝置區、貯料區、環境保護目標2應急組織機構、人員廠區、地區應急組織機構、人員3預案分級響應條件規定預案的級別及分級響應程序4應急救援保障應急設施,設備與器材等5報警、通訊聯絡方式規定應急狀態下的報警通訊方式、通知方式和交通保障、管制6應急環境監測、搶險、救援及控制措施由專業隊伍負責對事故現場進行偵察監測,對事故性質、參數與后果進行評估,為指揮部門提供決策依據7應急檢測、防護措施、清除泄漏措施和器材事故現場、鄰近區域、控制防火區域,控制和清除污染措施及相應設備8人員緊急撤離、疏散,應急劑量控制、撤離組事故現場、廠區鄰近區、受事故影響的區域人員及公眾對毒物應急劑量控制規定,撤離組織計劃及救護。織計劃醫療救護與公眾健康9事故應急救援關閉程序與恢復措施規定應急狀態終止程序,事故現場善后處理,恢復措施,鄰近區域解除事故警戒及善后恢復措施10應急培訓計劃應急計劃制定后,平時安排人員培訓與演練11公眾教育和信息對工廠鄰近地區開展公眾教育、培訓和發布有關信息建設項目擬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及預期治理效果內容類型排放源(編號)污染物名稱防治措施預期效果大氣污染物施工期土石方開挖、交通運輸等活動顆粒物、揚塵合理的施工組織設計,加強施工機械維護,采取封閉運輸、濕潤噴灑以及清掃、清洗車輪泥土。《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表2中無組織排放監控濃度限值汽車尾氣NOX、CO和烴類物自然擴散。營運期汽車NOX、CO和烴類物、粉塵過水槽、自然擴散。《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表2中無組織排放監控濃度限值傳送帶、裝卸粉塵安裝噴淋設備,灑水抑塵,運輸車頂棚加蓋破碎及篩分粉塵本環評建議修建密閉廠房,集氣罩+布袋除塵器+15m高排氣筒。《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表2二級標準要求水污染物施工期生活污水SS經施工場地1座5m3的臨時集水池和1座5m3的沉砂池處理后,全部回用。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小施工廢水SS營運期生活污水COD、BOD5、SS、NH3-N、動植物油、采用三格化糞池(6)熟化。用于周邊農灌固體廢物施工期工程建設棄土方全部回填,平整場地。資源化建筑垃圾分類處理,可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不能利用的運至指定的建筑垃圾填埋場填埋。資源化施工人員生活垃圾由垃圾桶統一收集后,運至凱里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焚燒。對環境影響較小營運期辦公區生活垃圾經垃圾桶收集后,運至凱里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焚燒處置。對環境影響較小生產區粉塵用于生產。對環境影響較小生產設備廢潤滑油、廢機油統一收集后交予有資質的單位回收處理。對環境影響較小噪聲施工期本項目設備設備經減振措施,經距離衰減,《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標準,對周圍聲環境影響較小。營運期設備經減振措施,經距離衰減,《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2類標準,對周圍聲環境影響較小。其它無生態保護措施及預期效果施工期由施工人員的踐踏以及土石的堆放會破壞原有的植被,使得地表裸露,對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但這種影響是短期的、暫時性的,隨著工程的結束,工程行為對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將會逐漸減弱或消失,對生態環境局部影響的消除,將取決于恢復措施的實施,項目建成后應立即復土恢復,并且種植種植綠化帶的草皮,清理作業現場,因此對環境影響較小。排污許可申請及入河排污口設置論證一、排污許可申請根據《固定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