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急救知識培訓_第1頁
新科急救知識培訓_第2頁
新科急救知識培訓_第3頁
新科急救知識培訓_第4頁
新科急救知識培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寧夏金海新科化工有限公司急救知識培訓

2016年7月1日培訓安排:一、心肺復蘇二、氣道梗阻急救三、創傷救護四、意外傷害

2011年國際急救與復蘇指南

提供急救時必須始終考慮施救者的安全。個人安全的兩大重要范疇是:急救員的整體安全及避免在急救時受感染。救援者不應進入被認為是不安全的區域(如受水災、火災影響),除非受過專門培訓;應把傷病員移出可能會變得不安全的場所。預防感染最重要是保持手部衛生,在救護程序前后必須洗手。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

概念:針對心跳呼吸驟停采取的救命技術。

“所需的一切只是一雙手?!?/p>

第一部分:心肺復蘇CPR急救最基本的目的是挽救生命,而最危及生命的就是心跳、呼吸的停止。很多原因可以引起心跳呼吸停止,如果此時爭分奪秒,抓住搶救時機,對處在瀕死階段,即呼吸、心跳即將停止或剛剛停止,處在臨床死亡階段(假死狀態),而并未進入生物學死亡階段(真死狀態)的傷病員,挽救生命既是可能,也是必須。為什么要學心肺復蘇?人腦組織只占體重的2%,需氧量卻占全身需氧量的25%,葡萄糖消耗量占65%。腦組織代謝率高,氧耗量大,但能量儲備非常有限。如果心跳先停止,呼吸在1分鐘內即停止;如果呼吸先停止,心跳在幾分鐘內隨即停止。心跳停止4秒,人就會出現黑蒙;停止5~10秒,出現昏厥或抽搐;停止10~15秒,腦組織的氧儲備即完全耗盡,出現意識喪失;停止20秒后,自發和誘發腦電活動停止;1分鐘后,腦干活動消失,呼吸幾乎停止,瞳孔散大,大小便失禁;停止4~6分鐘,腦組織即發生損傷;超過10分鐘即發生不可逆的損害。

因此,在4-6分鐘內,最好是在4分鐘內立即進行心肺復蘇,進行有效的胸外心臟按壓、人工呼吸,這樣使帶有新鮮氧氣的血液到達大腦和其他重要臟器。心肺復蘇的意義不僅要使心肺的功能得以恢復,更重要的是恢復大腦功能,避免和減少“植物狀態”、“植物人”的發生。

所以,CPR必須爭分奪秒盡早實施。CPR實施時間與搶救成功率心跳驟停4分鐘內,搶救成功率約50%;心跳驟停6分鐘內,搶救成功率約10%;超過6分鐘后,成功率僅為4%;超過10分鐘以上,搶救成功率幾乎為0。

80%以上心跳驟停發生在醫院外;40%以上死于發病后15分鐘;急救部門到達現場的時間難保障(路途遙遠、堵車、地點難找等);4分鐘急救黃金時間。

現實生活中相關解剖知識呼吸系統:肺和呼吸道兩大部分組成。功能:進行人體與外界環境的氣體交換。吸入氧氣,排出二氧化碳。胸廓相關解剖知識循環系統:循環系統是以心臟為中心的密閉管道系統。血管分為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三種?,F場心肺復蘇的CAB牢記步驟:心臟按壓——暢通氣道——人工呼吸Circulation——Airway——Breathing

實施順序

1、判斷意識2、呼喊

3、翻轉、擺正體位(平臥位)4、檢查呼吸(心跳、脈搏)

5、胸外按壓

6、暢通氣道7、人工呼吸1、判斷意識首先,確保現場安全,并做好必要的個人防護。然后在傷病員耳邊大聲呼喚“喂!您怎么了?”,再輕拍傷病員的肩部,要做到輕拍重喚,嬰兒拍擊足跟。如果對呼喚、輕拍無反應,嬰兒不能哭泣,可判斷其無意識。2、立即呼喚當判斷意識喪失后,應該請求他人幫助,在原地高聲呼救:“快來人!救命啊!我是救護員,請這位先生(女士)快幫忙撥打120急救電話!有會救護的請起我一起來救護?!本唧w操作:3、翻轉體位如果無意識,但有呼吸、有心跳的傷病員,應將其置于側臥位(復原體位),保持呼吸道通暢。對于無意識、無呼吸、無心跳的傷病員應將其翻轉為仰臥位(復蘇體位),放在堅硬的平面上,去枕平臥。*如果傷病員有意識,訴頸部或脊柱疼痛,為避免對其可能造成的椎體損傷等二次傷害,請不要隨意搬運傷病員,可聯系120急救人員。4、檢查呼吸與脈搏

聽看感覺判斷及評價時間不得超過10秒鐘。觸摸頸動脈(醫務人員掌握)頸動脈位置:喉結旁兩指距離。

不能兩側同時按!

5、胸外心臟按壓按壓部位:胸部正中乳頭連線中點(胸骨下1/2處)(成人)按壓深度:4~5厘米按壓頻率:大于100次/分,不超過120次/分按壓與吹氣之比:30:2(按30次吹氣2次)

胸外按壓定位(圖)

部位要準確:胸骨中下1/3交界;兩乳頭連線中點

姿勢要正確:跪在一側,兩上肢垂直,掌根按壓

速度要均勻:至少100次/分,不大于120次

力度要適當:均勻,不猛然發力,胸骨下陷4-5厘米,或胸廓前后徑的1/3(老人防骨折)按壓的要點:

6、暢通、開放氣道:

將傷病員的衣領、領帶、圍巾等解開,迅速清除傷病員口鼻內的污泥、土塊、痰、嘔吐物、假牙等異物,以利于呼吸道通暢。6、暢通、開放氣道仰頭舉頦法:一只手放在患者前額,用手掌用力把額頭向后推,另一只手的食指、中指將下頦向上抬,使頭部向后仰。注:勿壓迫頸部氣管,否則有可能造成氣道梗阻。在心肺復蘇全過程中,自始至終要保持氣道通暢。

下頜角與耳垂連線成人90度兒童60度嬰兒30度(肩下墊枕即可)

7、人工呼吸(口對口人工呼吸)*保持氣道開放,連續進行2次吹氣。*救護員用放在病人前額上那只手的食、中指捏住病人的鼻子,以防氣體從鼻孔逸出;*吸一口氣,用自己的口唇包嚴傷病員口唇四周,將氣體緩慢持續吹入,吹氣時間持續1秒鐘,同時觀察其胸廓有無抬起。(口對口鼻、口對鼻等)*吹氣后,搶救者松開捏鼻孔的手,以使病人呼出氣體。同時轉開頭吸入新鮮空氣,并觀察病人有無氣流呼出、胸廓有無下降,準備進行下次吹氣。*如無起伏則可能是氣道未通暢或有異物堵塞,這時應重新打開氣道或迅速去除異物。口對口人工呼吸動作要領①吹氣時不能漏氣;②捏緊兩側鼻翼,堵住鼻孔;③搶救者的嘴巴要盡量張大,包住病人的嘴吹氣;④連吹兩口氣,但兩次吹氣之間要松開鼻翼,離開嘴唇,讓病人出氣。兩次吹氣的間隔為3~4秒。人工通氣的頻率為每分鐘10~12次。如果你不愿做人工呼吸……

2003—2006年挪威的回顧性研究結果證明:

只接受單純按壓的心肺復蘇傷病員存活率(10%),和接受標準心肺復蘇的傷病員存活率(13%)相似。2001—2004年在新加坡的一項觀察研究中,單純CPR的傷病員與那些標準CPR傷病員的自主循環恢復率相似(17.5%vs16.7%),存活至住院治療(7.8%vs10.5%),出院存活(2.6%vs2.8%)

因此,不進行人工呼吸只單純進行胸外按壓的CPR在成人院外心臟驟停時是可以接受的。2011國際急救與復蘇指南:*未經培訓或受過最低等級培訓的急救員,對成人傷病員心肺復蘇時只進行單純心臟按壓。(普通民眾)*經正式培訓的急救員,對成人傷病員心肺復蘇時給予按壓—通氣。(專業人員)*應盡一切努力縮短心臟按壓之前的時間,并盡量減少按壓的中斷?,F場心肺復蘇的有效指標①面色(口唇)由蒼白、紫紺轉為紅潤;②頸動脈搏動,自主呼吸出現;③瞳孔由大變小,對光反應恢復;④眼球活動,手腳抽動,呻吟等。

特別提醒:復蘇后仍須密切觀察,并到醫院做進一步觀察治療。流程梳理:意識不清的傷病員1、確保任何急救員、傷病員和任何旁觀者的安全。2、輕拍他或她的肩膀,檢查傷病員的反應,大聲詢問:“你怎么了?”如傷病員有反應1、確定無任何危險,可將傷病員留在原地。2、盡快確定傷病員發生了什么。3、如需要的話,可請求幫助。4、定期對傷病員評估。如傷病員無反應1、呼救,使傷病員處于仰臥位,開放氣道。2、保持氣道通暢,聽、看、感覺呼吸。3、只要無意識、無呼吸即可開始CPR。如傷病員有呼吸1、將傷病員置于恢復體位,如懷疑頸部或脊椎有損傷時不可翻身。如何判斷?2、尋求幫助,撥打120。*急救現場:昏迷病人的恢復體位

將昏迷的傷病員平放在地上是非常危險的,這種體位很容易出現呼吸道阻塞而導致一些不必要的死亡。這時應該將傷病員調整為有利于恢復呼吸的姿勢,即“恢復體位”。

恢復體位可以防止意識喪失者的舌頭后墜阻塞氣道,并利于口腔內液體引流,盡可能地減少嘔吐物的吸入。撥打120。

現場演示:恢復體位如傷病員無呼吸1、撥打120,呼喊他人來幫忙。2、迅速開始胸外按壓。3、30次按壓后,再次打開氣道并保持通暢。4、捏閉鼻孔,吹氣2次。注意按平靜吸氣,不要深吸氣。5、繼續胸外按壓,直到傷病員恢復或專業人員趕到。如有超過2個急救員,應每隔1-2分鐘交換進行心肺復蘇,以防止疲勞。交換過程中不中斷胸外按壓。*只進行胸外按壓的心肺復蘇1、如果你不會、無法或不愿給予人工呼吸,可在保持氣道通暢的情況下,只進行胸外按壓。2、如果只給予胸外按壓,應該保持連續,頻率至少100次/分,不超過120次。3、只有當傷病員開始恢復并清醒過來,才能停下來重新檢查,否則不要停止復蘇。4、不間斷地復蘇,直到有資格的醫療救護人員到達。

第二部分:氣道異物梗阻急救氣道異物梗阻原因:食物、玩具、義齒、溺水、嘔吐物等。高發人群:小孩和老人。氣道異物梗阻的識別氣道異物不完全性阻塞強烈的刺激性咳嗽,病人神志可保持清醒??人缘拈g隙出現喘息。(此時不要影響患者的自主咳嗽和用力呼吸)氣道異物完全性阻塞

病人不能說話、不能呼吸、不能咳嗽,并用拇指和食指抓壓頸部。很快面色、口唇青紫,意識喪失。小兒不能哭出聲。氣道異物梗阻的識別(圖)患者的“窒息痛苦樣表情”詢問:“是窒息嗎/你噎著了嗎?”嚴重梗阻時,患者只能點頭,不能說話。氣道異物梗阻的排除“腹部沖擊法”“海氏手法”

方法原理:在上腹部猛推,以抬高隔肌而使得空氣由肺內壓出,如此產生人工咳嗽,將阻塞氣道的異物排出。腹部沖擊法①救助者站在病人的背后,使病人前傾嘴張開,用雙臂圍抱病人的腰部。②一只手握空心拳,拳頭的拇指側對著病人的上腹部,即劍突與臍之中點的位置(臍上2橫指);③另一只手抓住拳頭,突然向后、向上快速猛推,壓入病人上腹部;④重復連續推擊,直到異物從氣道排出或病人意識喪失。注意:實施每一個新的猛推動作,應該是不連貫的、頓擊的動作,以使異物排出來。腹部沖擊法(圖)臥式腹部沖擊法(圖)患者意識不清,可采用臥式腹部沖擊法胸骨沖擊法(圖)肥胖者、孕婦可沖擊胸骨中段,或拍背法(肩胛連線中部)椅角自救法(圖)患者將上腹部迅速傾壓于椅背、桌角、鐵桿和其他硬物上,然后做迅猛向前傾壓的動作,以造成人工咳嗽,咳出呼吸道異物。小兒氣道異物阻塞的急救對兒童(>1歲)推薦使用減小的腹部沖擊法,操作方法類似成人。對嬰兒(≤1歲)完全性氣道異物阻塞方法不同,見后述。2011年國際急救與復蘇指南

對于意識喪失的傷病員,病例報道顯示采用了兩種方法成功救治氣道異物梗阻,即擠壓腹部和按壓胸部的方法。研究證明,擠壓胸部會比擠壓腹部產生更高的氣道壓力,這種高氣道壓力可能會產生更好的氣道異物梗阻的清除率。因此,標準的胸外按壓對移除固體氣道異物具有效果。

結論:對于心臟驟停的病人,無論是否有氣道梗阻,都可采取胸外按壓來救治。*但要注意觀察異物是否及時被排除。流程梳理:

如果傷病員表現出輕度的呼吸道梗阻癥狀:鼓勵繼續咳嗽,但不要馬上做什么。注意觀察。

如果表現為嚴重的呼吸道梗阻癥狀,但意識清醒:1、站到身后,用一只手支撐其胸部使頭前傾。2、另一手的掌根部在肩胛骨進行5次大力叩擊。3、檢查每次拍背是否解除了梗阻,并不是一定要做滿5次。如果5次拍擊背部不能解除氣道梗阻,改用5次腹部擠壓。如果梗阻仍沒有解除,繼續交替進行5次背部叩擊。如果傷病員失去意識:1、支撐傷病員,將他或她小心地平放在地上。2、立即呼叫120。3、進行腹部沖擊或胸外按壓。心跳停止者CPR。手指清理避免盲目使用手指清理呼吸道。只有當異物可以被看見時才用手指移除呼吸道內的堅硬的異物。嬰兒(≤1歲)氣道梗阻急救:

第一步:背部拍擊法

(1)嬰兒俯臥位,面朝下,騎跨在救助人員的前臂上,支持住頭頸部,使之低于軀干,救助者前臂支在大腿上,以支持嬰兒。(2)用手掌根部在嬰兒肩胛骨之間拍擊背部5次。第二步:胸部沖擊法(1)嬰兒仰臥位或在拍背后,仔細地托住嬰兒頭頸部,旋轉成仰臥位,放在救助者大腿上,頭部低于身體。(2)在兩個乳頭連線、胸骨下部一半的位置或在劍突上大約一指的地方,進行5次快速胸部沖擊。流程梳理:如果嬰兒表現為輕微的氣道梗阻:暫時不做治療,給予持續的觀察。如果表現為完全性氣道梗阻,但意識清楚:1、嬰兒面朝下,利用重力幫助移除異物。2、使嬰兒安全地躺在急救員的腿上。3、一只手固定嬰兒頭,保持下頜的角度,不要擠壓下頜的軟組織。4、另一手的掌根部在肩胛骨之間給予5次快速的拍打。5、檢查每次拍背是否解除了梗阻。如果5次拍擊背部不能解除氣道梗阻,改用5次胸外按壓,方法如下:1、嬰兒仰臥,沿著急救員手臂的方向,安全地躺在急救員腿上。2、找到沖擊按壓部位,為兩乳頭連線中點下一橫指處。3、給予胸部沖擊(深度為胸部前后徑的1/3)。這與胸外按壓相似,但是更劇烈,速度更慢。4、重復5次。5、如果仍不能解除,繼續交替進行5次背部拍打和5次胸部按壓。如果嬰兒開始意識不清或已無意識:1、支撐嬰兒,同時將嬰兒移到一個堅固的平面上。2、如果急救醫療服務還沒到或還沒呼叫,立即呼叫120。3、開放氣道。(肩下墊枕)4、給予2-5次人工呼吸,在第一次人工呼吸時,如果吹氣沒有使胸廓抬起,重新擺放頭部,然后做下一次吹氣。5、立即在按壓部位施行心肺復蘇(CPR)手指清理通常,嬰兒不用手指清理。只有能在氣道中看見固體異物時才用手指清除。第三部分創傷急救創傷急救

創傷是各種致傷因素作用下造成的人體組織損傷和功能障礙。輕者造成體表損傷,引起疼痛或出血;重者導致功能障礙、致殘,甚至死亡。現場救護的目的:(一)維持生命——心肺復蘇(二)減少出血,防止休克——有效止血(三)保護傷口——開放性傷口要妥善包扎(四)固定骨折——妥善固定,減少二次傷害(五)防止并發癥及傷勢惡化——脊髓損傷、肢體壞死等(六)快速轉運——現場必要處置后,最短時間內送就近醫院創傷急救四大技術:止血、包扎、固定、搬運一、止血:出血類型:皮下出血、內出血、外出血。皮下出血:多因跌、撞、擠、挫傷造成皮下組織內出血,形成血腫、瘀斑,可短期自愈。內出血:深部組織和內臟損傷,血液流入組織內或體腔內,外表看不見,只能根據傷病員的全身或局部癥狀來判斷。對生命威脅大。外出血:人體受外傷后血管破裂,血液從傷口流出體外。分以下三類:外出血的類型:動脈出血:動脈血壓力較高,出血時血液自傷口向外噴射或隨心的舒縮一股一股地冒出。血液為鮮紅色,流速快,量多,人在短時間內可有大量失血,危及生命。靜脈出血:血液暗紅色,出血時血液呈涌出狀或徐徐外流,速度稍緩慢,量中等。毛細血管出血:微小的血管出血,血液像水珠樣流出或滲出,血液由鮮紅色變為暗紅色,量少,多能自行凝固止血。止血材料

常用的材料有無菌敷料、粘貼創口貼、氣囊止血帶、表帶式止血帶。就地取材所用的布料止血帶,如用三角巾、毛巾、手絹、布料、衣物等可折成三指寬的寬帶以應急。禁止用電線、鐵絲、繩子等替代止血帶。敷料覆蓋傷口,起到保護作用,預防污染。止血方法

止血的方法有包扎止血、加壓包扎止血、指壓止血、加墊屈肢止血、堵塞止血、止血帶止血。一般的止血可以使用包扎、加壓包扎法止血。四肢的動、靜脈出血,如使用其他止血法能止血的,就不用止血帶止血。止血示范:指壓止血法:顳淺動脈、肱動脈、橈尺動脈(同時按壓)、股動脈(掌根按壓)。止血帶止血法:上臂上1/3處止血帶只可用于四肢大出血,為上臂的上1/3,大腿的中上部。前臂和小腿不可用。(注意40—50分鐘放松3—5分鐘以免肢體壞死,放松期間使用其他方法止血)二、包扎無異物的傷口:加蓋敷料壓迫止血——包扎表淺異物的傷口:清除異物——加蓋敷料壓迫——包扎止血異物扎入身體導致的傷口:保留異物——在傷口邊緣將異物固定——外部包扎固定包扎材料常用的包扎材料有:創口貼、尼龍網套、三角巾、彈力繃帶、紗帶繃帶、膠條及就便器材如毛巾、頭巾、衣服等。三角巾:兩斜邊均為85厘米,底邊135厘米的等腰三角形??勺灾瓢僮饕c(四要四不要):1、要戴醫用手套,如沒有,則用敷料、干凈布片、塑料袋、餐巾紙作為隔離層,處理完要洗手。2、要暴露傷口,可脫去或剪開衣服,檢查傷情。3、要加蓋敷料,封閉傷口,防止污染。4、要包扎牢固、松緊適宜,不可過緊以免壞死。5、不要用水沖洗傷口(澆燙傷、化學傷除外)。6、不要在傷口上涂用消毒劑或藥物。7、不要隨意拔出傷口的異物。8、不要隨意還納傷口的脫出物。包扎示范三角巾:頭部包扎手部包扎膝部包扎繃帶:環形包扎

螺旋包扎

8字包扎注意:包扎要將末端外露,包扎完畢,要檢查肢體末端顏色是否正常,有無青紫、發麻現象,一旦過緊應立即放松。特殊情況一:肢體離斷傷1、將肢體殘端妥善包扎,止血2、離斷的肢體要用布料包好,外面套一層塑料袋,再放在另一個裝有冰塊或冰棍的塑料袋中保存。切忌:不能把離斷的肢體泡在水中,或直接放在冰塊中。特殊情況二:內臟脫出、腦容物脫出1、不可現場還納。2、用清潔的碗或盆扣住,外面包扎固定注意:碗或盆的邊緣不要壓住脫出物以免壞死。三、固定

現場骨折固定是創傷救護的一項基本任務。正確良好的固定能迅速減輕傷病員疼痛,減少出血,防止損傷脊髓、血管、神經等重要組織,也是搬運的基礎,有利于轉運后的進一步治療。如不固定,在搬運過程中骨折端會刺破周圍的血管、神經,甚至造成脊髓損傷或截癱等嚴重后果。骨折類型閉合性骨折:骨折斷端與外界或體內空腔臟器不相通。骨折處的皮膚、粘膜完整。開放性骨折:骨折端與外界或體內空腔臟器相通。骨折局部皮膚、粘膜破裂損傷,骨折端與外界接觸,暴露在體外。骨折的表現1、疼痛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