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案例分析-海爾_第1頁
經典案例分析-海爾_第2頁
經典案例分析-海爾_第3頁
經典案例分析-海爾_第4頁
經典案例分析-海爾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經典案例分析市場營銷1301師毛毛例經案典——海爾海爾創始人——張瑞敏目錄海爾集團簡介張瑞敏簡介(海爾集團創始人)張瑞敏創業史海爾為什么會成功?我認為海爾成功的原因用SWOT分析法分析(優勢.劣勢.機會.威脅)海爾集團簡介海爾是全球大型家電第一品牌,1984年創立于青島,現任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是海爾的主要創始人。目前,海爾在全球建立了21個工業園,5大研發中心,19個海外貿易公司,全球員工超過7萬人。2011年,海爾集團全球營業額實現1509億元,品牌價值962.8億元,連續11年蟬聯中國最有價值品牌榜首。海爾集團援建了164所希望小學和1所希望中學,制作212集科教動畫片《海爾兄弟》,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全球唯一白電贊助商。海爾集團簡介張瑞敏簡介

張瑞敏,山東萊州人,全球著名企業家,創建了全球白電第一品牌海爾,現任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因其對管理模式的不斷創新而受到國內外管理界的關注和贊譽。世界一流戰略大師加里·哈默評價張瑞敏為互聯網時代CEO的代表。張瑞敏連續當選第十六屆、十七屆、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

張瑞敏創業史

張瑞敏,海爾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1949年1月生于青島。“文革”中屬“老三屆”,接父親班當了工人。歷任班組長、車間主任、廠長、家電公司副經理。1984年受命,接手青島電冰箱廠,在琴島利勃海爾、琴島海爾,至今海爾共17年,與員工共同締造了今日海爾集團。每天在公司工作12小時以上,無節假日。出差常選在周四,充分利用雙休日辦事,周一準時回公司上班。

海爾集團是在1984年引進德國利勃海爾電冰箱生產技術成立的,成立前的名字叫青島電冰箱總廠,已虧損147萬元。

15年后,海爾成為一個擁有產品包括42大門類8600多個品種,企業銷售收入以平均每年82.8%的速度增長。

1998年,集團工業銷售收入實現162億元,1997年8月,海爾被國家經貿委確定為中國6家首批技術創新試點企業之一,重點扶持沖擊世界500強。

質量觀念、市場觀念的創新追求,直接催生了“名牌戰略”的實施

海爾的崛起堪稱一個“神話”。

從1984年底到2000年,海爾創下了營業額年均增長80%的神奇速度,1995年以來累計上繳稅收52億元,企業品牌價值達到330億元,在2000年又創下了全球營業額406億元、出口創匯2.8億美元、利稅30億元這一令人驚嘆的數字。而這個“神話”是以張瑞敏為首的創業者們以百折不撓、爭先恐后的共產黨人精神、民族企業家精神所創造的。

1984年,海爾前身——青島電冰箱總廠還僅是一個集體小廠,虧空達147萬元、年銷售收入僅348萬元。守著一個爛攤子的600名職工,已是人心渙散。在連換三任廠長仍然“病入膏肓”的困境之下,1984年12月26日,35歲的張瑞敏從青島市家電工業總公司副經理的位置上,正式走馬上任,擔任這個小廠的廠長。對那時的張瑞敏來說,這絕對是一種“臨危受命”。

張瑞敏一上任就提出:“有缺陷的產品就是廢品。”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1985年,張瑞敏帶頭把76臺有質量缺陷的冰箱全部砸爛。如今,在海爾科技館里的那把“聞名遐邇”的大鐵錘,向人們訴說著質量與品牌的故事。這一錘所砸出的不僅是質量意識,砸出的還是一種嶄新的觀念,從此,質量意識結結實實地印在海爾人的心中。

海爾做了7年的冰箱,從冰箱擴展到其它的家電產品,當時國內爭論很多,很多人都認為,按現在企業的實力,再做其它產品不一定能做得好,但張瑞敏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東方亮了再亮西方”。把冰箱做好了,再做第二個、第三個產品,逐漸擴大規模。

為了做好每一個產品,張瑞敏要求員工“每天比昨天做得更好”。他打了一個很形象的比喻,把一塊錢存到銀行里,如果它的利率是1%,按復利計算,到70天的時候,連本帶利就變成兩塊錢。如果每天工作都能比昨天高1%,70天以后工作效率就會提高一倍。因此,每一位海爾員工每天把每一件事都要做到位。

“東方亮了再亮西方”、“斜坡球體論”理念的提出,直接誕生了“多元化戰略”

企業擴大了,張瑞敏又醞釀出“斜坡球體論”,即一個企業在越做越大的情況下,必須依靠兩個力,一個是止動力,不能讓球從坡上滑下來,要不斷提升基礎管理。另一個是上升力,即創新,繼續讓球往上滾動。也正是依靠這種“上升力”。1992年后,海爾大膽決策,籌建了當時國內規模最大的家電工業園,1995年,張瑞敏率領5000名員工將海爾總部東遷至青島高新區,實現了海爾第二次創業的重大戰略轉移。也正是依靠這種“上升力”,海爾先后兼并了18個企業,共盤活了包括5億虧損在內的18億資產,企業全部扭虧為盈。紅星電器廠原是生產洗衣機的工廠,被海爾兼并時凈資產只有一個億,但虧損為2.5億,兼并后海爾只派了三個人去,員工還是原來的員工,設備還是原來的設備,兼并當月虧損700萬,第二個月減虧,到第五個月即盈利100余萬。后來,這個案例便成了哈佛大學教授研究的對象,即“海爾文化激活休克魚”案例。

“先難后易”創新思路的實施,直接成為實施國際化戰略的先導

海爾要走出國門,如何走出去?張瑞敏提出“先難后易”的思路,敢于先到要求最嚴格的國家去銷售,去生產,后到發展中國家去。

90年代,海爾為了進入德國市場,認證工作做了一年半,通過認證之后,將冰箱運到德國。海爾冰箱出口德國市場后,正好碰上德國的檢測機構對德國市場上的全部冰箱進行質量檢測,檢測結果顯示,海爾第一位。他們一共檢測5個項目,每個項目最多就是兩個加號,海爾得了八個,第二名得了七個。在這個階段,海爾不是靠低價格打進國際市場,而是靠當地的消費者認同海爾品牌。海爾人就是這樣逐漸打進德國市場和美國市場,開始了國際化戰略。在200升以下的海爾冰箱已占到美國市場份額的25%時,張瑞敏又大膽決定,要在美國當地生產當地銷售。如今,設在美國南卡州的海爾工廠,是中國在美國投資最大、占地面積最大的一家企業。同時海爾在洛杉磯設立了設計中心,按照美國本土化的要求進行設計。

企業擴大了,張瑞敏又醞釀出“斜坡球體論”,即一個企業在越做越大的情況下,必須依靠兩個力,一個是止動力,不能讓球從坡上滑下來,要不斷提升基礎管理。另一個是上升力,即創新,繼續讓球往上滾動。也正是依靠這種“上升力”。1992年后,海爾大膽決策,籌建了當時國內規模最大的家電工業園,1995年,張瑞敏率領5000名員工將海爾總部東遷至青島高新區,實現了海爾第二次創業的重大戰略轉移。也正是依靠這種“上升力”,海爾先后兼并了18個企業,共盤活了包括5億虧損在內的18億資產,企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