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寧德一中2021-2022學年度高二語文(上)第一次月考卷語文試題(考試時間:150分鐘滿分:150分)一、語文基礎知識(20分,每小題2分)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A.鉚足(mǎo)淤塞(sè)巍巍(wēi)罹難(1ì)B.屏障(píng)脫坯(pēi)殲滅(jiān)漬死(zì)C.夯實(hāng)淬煉(cuì)寒噤(jìng)跋涉(bá)D.房檐(yán)通衢(qú)帷幄(wéi)侮辱(wǔ)【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識記現代漢語常用字字音的能力。A.“罹難”的“罹”應讀作“lí”;B.“脫坯”的“坯”應讀作“pī”;C.“寒噤”的“噤”應讀作“jìn”;故選D。2.下列各項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A.弛援井徑驚駭互訴衷腸B.易幟豪紳陳跡共克時艱C.巍然調遣撕殺沖鋒陷陣D.凜冽布署遏制幡然覺醒【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識記現代漢語常用字字形的能力。A.“弛援”的“弛”應寫作“馳”;C.“撕殺”的“撕”應寫作“廝”;D.“布署”的“布”應寫作“部”。故選B。3.下列句子中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A.他希望受資助的學生能不負眾望,牢記社會各界的關愛,牢記自己的神圣使命,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敢于克服困難,勇于面對挑戰,勤于學習創造。B.近年來,人們購買中國自主品牌轎車的熱情蔚然成風,主要是因為國產品牌質量不斷提高,同時也可能與某些國際品牌多次發生因質量問題被召回的事件有關。C.央視推出的《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等節目具有濃郁的文化意蘊,不僅受到社會各界的極力推崇,而且在廣大民眾中掀起軒然大波。D.我們外交人員在外交場合接人待物,言談舉止要落落大方,不屈不撓;對外交涉要立場堅定,態度鮮明,擺明事實,以理服人。【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A.不負眾望:指為人所信服,很爭氣,不辜負大家的期望。句中形容受資助的學生不辜負大家的期望,使用正確。B.蔚然成風:形容某件事發展盛行;形成一種良好風氣。句中不能形容“熱情”,使用錯誤。C.軒然大波:比喻大的糾紛或亂子,指不好的影響。句中形容這些電視節目在廣大民眾中引起了好的反響,使用錯誤。D.不屈不撓:比喻在壓力和困難面前不屈服,表現十分頑強。句中形容外交場合的言談舉止,使用錯誤,應為“不卑不亢”。故選A。4.思維過程有一些最基本的規則,雖然難以證明,卻是人類長期思維實踐的正確反映,這就是“邏輯規律”。下面四個選項中,不違反邏輯規律的一項是()A.在這個事件中,被告傷人,既非故意,又非過失,可給予訓誡處分。B.李萌的媽媽說,女兒上大學以后,從未寫過信,只給家里回過一封信。C.只有獲得一等獎,才能參加決賽,他參加決賽了,所以他已經獲得了一等獎。D.我爸爸讀書時成績也不好,基因條件太差,所以我成績差,不能怪我。【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邏輯基本規律的了解能力。邏輯規律主要有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A.分析可知,不是過失的就應是故意的,既不是過失又不是故意的事情不存在,違背了排中律。排中律是指在同一個論證和推理過程中,兩個互相否定的判斷,不可能同時都是假的,其中必有一真。B.“從未寫過信”和“只給家里回過一封信”自相矛盾,違反了矛盾律。矛盾律是指在同一個論證和推理過程中,兩個互相否定的判斷,不可能同時為真,必有一個是假的。D.違反充足理由律,“我爸爸讀書時成績也不好”不能作為“我成績差”的充足理由。故選C。5.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①自矜者不長長:長遠②非所以要譽于鄉黨朋友也要:求取③致知在格物格:推究④天下歸仁焉歸:回歸⑤邇之事父,遠之事君邇:近⑥譬之如醫之攻人之疾者然攻:治療⑦不可不察亂之所自起察:觀察⑧今一朝而鬻技百金鬻:買A.①②⑦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⑤⑦⑧【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①“長”,長久或得到敬重。句意:自以為是的人不可能長久。②正確。句意:不是因為要想在鄉鄰朋友中博取聲譽。③正確。句意:要想達到完善的理解,就需要實事求是的推究事物的道理。④“歸”:稱贊,稱許。句意:天下的人都會稱許你有仁德。⑤正確。句意:往近了說就是孝順父母幫助父母,往遠了說就是侍奉君主報效國家。⑥正確句意:這就好像醫生給病人看病一樣。⑦“察”,考察。句意:不可不考察混亂從何產生。⑧“鬻”,賣。句意:現在一旦賣掉這個藥方馬上可得百金。②③⑤⑥正確。故選B。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與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塞翁失馬,焉知非福B.仁以為己任為長者折技C.故竊異室以利其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D.常于幾成而敗之其鳴之類倍于昔【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不同。焉:于是,相當于“乃”“則”“就”。句意:(圣人)必須知道混亂從哪里產生,于是能夠治理它。焉:怎么、怎能。句意:邊塞的老頭兒丟了失馬,怎么知道不是好事兒呢?B.不同。為:動詞,作為。句意:把實現仁德當作是自己的任務。為:介詞,向。句意:向長輩彎腰作揖。C.相同。以:目的連詞,用來、來。句意:所以盜竊別人的家來利于自己的家。以:目的連詞,用來、來。句意:(沛公)率軍回到霸上,來等待大王過來。D.不同。于:介詞,在。句意:往往在即將成功的時候失敗了。于:介詞,比。句意:它鳴叫的聲音比過去更美了。故選C。7.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與例句相同的一句是()例句:當察亂何自起?A.視人家若其家,誰亂? B.無惻隱之心,非人也。C.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D.臣自愛,不愛君。【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例句是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當察亂自何起”。句意:考察禍亂因何而起?A.無特殊句式。句意:看待別人的家族就像自己的家族一樣,誰還侵害。B.判斷句,“非……也”表否定判斷。句意:沒有同情心,不能算是人。C.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古之欲于天下明明德者”。句意:古代那些要向天下彰明美德的人。D.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臣愛自”。句意:臣下愛自己而不愛君主。故選D。8.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的活用現象相同的一項是()①夫子固拙于用大矣②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③故賊人以利自身④見賢思齊焉⑤可以群,可以怨⑥雖父之不慈子A.①④/②/③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④/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中的詞類活用現象的理解能力。①“大”,形容詞用作名詞,大的東西。句意:先生實在是不善于使用大東西啊。②“正”,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端正。句意:要修好身,先要使自己的心念端正。③“賊”,名詞作動詞,盜竊。句意:所以盜竊別人的家以利自己的家。④“賢”,形容詞作名詞,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句意:看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學習。⑤“群”,名詞作動詞,指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句意:可以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可以學得諷刺時政的方法。⑥“慈”,形容詞作動詞,慈愛。句意:即使父親不慈愛兒子。①④形容詞用作名詞;/②形容詞的使動用法;/③⑤名詞作動詞;/⑥形容詞作動詞。故選A。9.下列對課文文體知識的解說,有誤的一項是()A.開幕詞是在重要會議或重大活動開始時,會議主持人或主要領導人講話所用的文稿。它的主要特點是宣告性和引導性。B.消息,即狹義的新聞,是對新近已經發生和正在發生或早已經發生卻是新近發現的有價值的事實的及時報道,是記錄社會、傳播信息、反映時代的一種文體。C.回憶錄,一種文學體裁,運用敘述和描寫的方法追述本人或他人過去的生活經歷和社會活動,要求真實可靠,不許虛構,一般采用第二人稱的敘述方式。D.事件通訊是報道具有典型意義的新聞事件的通訊。它具體完整地記敘事件發生發展的情況和過程、原因和結果、意義和影響。【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掌握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C.“一般采用第二人稱的敘述方式”錯誤。一般采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故選C。10.下列對課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召開的會議稱為政治協商會議,是因為三年前國民黨開過的政治協商會議以失敗告終,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之下恢復了政治協商會議。B.《長征勝利萬歲》中左權參謀長率領軍委警衛連、工兵連拔掉了陜北最反動的地主豪紳安在千佛山的一根釘子,進一步消除了當地老百姓對紅軍的誤解。C.《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告訴我們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要重點學習弘揚焦裕祿的公仆情懷、求實作風、奮斗精神和道德情操。D.《別了,不列顛尼亞》最大的特點是做到客觀真實與香港回歸的欣喜自豪之情的有機融合。如新穎的題目,一語雙關;巧妙的場景編織;現實場景和背景材料的有機融合。【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B.“進一步消除了當地老百姓對紅軍的誤解”錯誤,無中生有。拔掉了陜北最反動的地主豪紳安在千佛山的一根釘子,使紅軍在當地老百姓中的威信更高了。故選B。二、現代文閱讀(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了解一位哲學家是如何推理的,往往比了解由此推出的結論更重要。這大概是因為不論何種觀點或理論總有與之相對立的觀點或理論存在,也或許是因為缺乏論證的思想終究是無效的。推論關系是一種邏輯關系,它可以以一種認識上透明的方式被一勞永逸地確立。它不會因推理鏈條的冗長復雜,或因年代的久遠而使推論的有效性有絲毫的減損,即便推理存在著錯誤,也可以通過主體間性的公認方式被糾正。有效性是邏輯推理力量的根本來源,邏輯的一切問題都與有效性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諸如蘊涵、一致性與哲學、數學乃至日常思維聯系密切的重要的邏輯性質與關系的定義都以這種或那種方式涉及有效性問題,對有效性的不同理解與處理從根本上塑造了邏輯的版圖。對邏輯研究對象和使用方法的考察,充分揭示出這門學科的科學特征。它是求真的科學,盡管它探求的不是實在的真知,但它探求負載知識的前提與結論之間的聯系,邏輯不涉及具體的科學發現卻涉及科學發現的程序和方法。邏輯并不是一種實用的知識,也不是論證和推理的結構的知識,而是識別和判斷思想和思想的聯系正確與否、有效與否的科學。邏輯也沒有一個實在的研究對象,其對象只是一種理性的存在,是只以心靈所賦予的存在方式而存在著。邏輯不僅是一門獨特的科學,還是一門奇異的藝術。科學在知的方面使理性臻于完善,藝術在行的方面使理性臻于完善。從這一意義上講,邏輯的目的就是藝術的目的。然而,除非邏輯既是一門藝術,同時又是一門科學,否則這一目的是不能達到的。人類理智的本性就是要成為理性,對于人來說,理智生活是一種發展著的東西,理性并非意味著不會犯錯。人類理性的活動是推演性的,而推演活動又是一種生產性的或構造性的,理性并不保證它在生產或構造或構成中不會出錯,相反,它可能會做出錯誤的定義或劃分,推理會出現瑕疵,思想會產生混亂。自在的理性需要一種邏輯的力量來克服它的這種先天的不確定性,從而使理性的德行臻于完善。從這種意義上說,邏輯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作為藝術,邏輯指導理性生產出定義、推理和證明的規則,以及由此衍生出的理論作品。作為科學,它又是一種有論證的、關于思想的正確性的知識。邏輯不僅僅是科學,是藝術,還是一種精神,一種理性精神。正是這種精神激發、促進、鼓舞和驅使人們將人類的思維得以運用到最完善的程度,并盡其所能地去探求和確立已經確立的知識的最深刻和最完美的內涵。公理化的邏輯體系表達出人類對臻至完美的理論所應當具有的形態的認識和向往。其中邏輯公理的選擇體現出人們對理論本身的最深思熟慮的判斷和洞察力。邏輯規則和定義體現出人們為追求無可置疑結論而對推論施加的嚴苛條件。推理鏈條的環環相扣反映出人們對思維編織的精細嚴密的要求。一個確立了邏輯有效性的理論意味著它獲得了一種邏輯的品行。邏輯的一個總體特征是與哲學的密切聯系。邏輯與哲學有著很強的互動,每當哲學觀念出現變化,邏輯理論和實踐也傾向于相應的變化;反過來,每當邏輯的方法和程序發生變化,也傾向于引起哲學探索方法和結論的變化。邏輯透過哲學而與科學、宗教、倫理和法律等理智活動聯系起來。哲學中的概念分析、論證建構、假設和預設、內涵與外延等基本方法,都是邏輯雜貨店中供哲學家所用的必備品。邏輯之于哲學猶如望遠鏡之于天文學家,猶如顯微鏡之于生物學家。(摘編自朱建平《邏輯:一種文化和精神》)材料二:中華文化不僅有邏輯,而且蔚為大觀。春秋戰國時期,鄧析、墨子等人深入探討了與“辯”有關的諸多問題,形成了“名家”,鄧析提出“刑名之辯”和“兩可之說”;墨子在人類歷史上首次強調“辯”是一門專門的技術,指出“能談辯者談辯,能說書者說書,能從事者從事,然后義事成也”;荀子系統地建立了正名學說;韓非子提出了著名的“矛盾之說”。尤其是后期墨家,集先秦名辯之大成,完成了中國邏輯的標志性著作《墨經》,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較為完整的邏輯學體系。中國邏輯注重概念分析,以表達最為基本的邏輯關系的“否定”為例,早在先秦典籍《詩經》中就有“不”“弗”“靡”“莫”等十余個,并且這只是單獨表達的否定,還不算組合式的否定,這在其他語言中是極其罕見的,充分體現了漢語在否定表達方面的豐富和精微。這導致了中國邏輯一個非常鮮明的特色,即重視名辨析辭,相關的學派也被稱為“名家”。如鄧析提出“刑名之辯”,墨子區分了名的種類。中國邏輯強調概念的辯證轉化,與西方邏輯強調概念確定性的靜態分析不同,中國邏輯重視概念內涵的生成和變動發展、重視概念之間的關聯性及其相互轉化,重視對概念進行動態分析。這與中華文明的傳統密切相關。在《易》中有“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陰陽五行”學說更是重視概念的相互生發和矛盾轉化。中國邏輯以名、辭、說、辯作為研究的主要內容,與最一般的抽象研究不同,是應用邏輯。另外,邏輯可以區分為不同的層次,既有純粹的推理理論研究,又包括對推理規則和方法的應用探索。《道德經》中的歸納與推類,《韓非子》等著作中的反證與歸謬以及《黃帝內經》中的類比推理,都體現了對說辯方法應用的高度自覺意識,這與偶爾切合邏輯的不自覺應用有著明顯的區別,彰顯了中國邏輯的應用特質。中國邏輯是道器結合的邏輯。西方邏輯的主要目的,其內是求真,其外是作為探求知識的工具,亞里士多德邏輯著述匯編時名之曰《工具論》。中國邏輯其內的目的是作為論辯的工具,是為了說理,與西方邏輯無顯著差異,但其外部功用則相去甚遠。中國邏輯對名辯重要性的認識是極其深刻的,他們將“名”的作用提升到了無以復加的高度,認為社會的法律規范、綱紀禮儀、國運民祉,甚至是天道人和都依靠“名”。當子路問孔子“為政奚先”時,孔子明確指出“必也正名乎”,強調“正名”是治國理政的首要前提:“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摘編自杜國平《中國邏輯的特質》)1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邏輯的一切問題都涉及有效性問題,推論的有效性不因復雜的推理鏈條和時間的久遠而減損。B.邏輯與哲學聯系密切,互動性強,任何一方的變化都會使對方的理論與實踐產生相應的改變。C.否定表達最基本的邏輯關系,漢語對“否定”豐富與精微的表達表明了中國邏輯注重概念分析。D.西方邏輯強調靜態分析概念確定性,而中國邏輯重視對概念動態分析,這與中華文明傳統有關。1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作為一種邏輯關系,推論關系可以被一勞永逸地確立,我們要關注推論過程,而不是結論。B.作為科學,邏輯是關于思想正確性的知識,可以指導理性生產出定義、推理和證明的規則。C.鄧析提出刑名之辯、墨子區分名的種類,都是中國邏輯重視名辨析辭這一特色的具體表現。D.中國邏輯強調名辯的重要性,與西方邏輯沒有顯著差異,都是論辯的工具,都是為了說理。13.根據材料內容,下列各項中不能體現中國邏輯特質的一項是()A.《道德經》中“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的相關表述。B.《論語》中認為“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C.荀子系統地論述了正名理論,提出了“約定俗成”等觀點。D.韓非子認為治國之道,正名為首,“名正物定,名倚物徙”。14.材料二畫線語段在論證上有何特點?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15.材料一說邏輯不是“實用知識”,而材料二則認為中國邏輯是“應用邏輯”,二者觀點是否矛盾?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答案】11.B12.C13.B14.(1)畫線語段運用了對比論證、舉例論證和引用論證的方法。指出中西邏輯內部功用基本類似,但外部功用不同,并列舉了亞里士多德與孔子的事例,引用了孔子語句,分析了中國邏輯對名辯重要性的重視。使認證更真實、科學、直觀,更具說服力。(2)語段首先提出觀點,然后進行對比分析、舉例論證等,使論證結構嚴密,論證有力。15.(1)二者觀點不矛盾?(2)分析角度不同,材料一是從邏輯的科學特征來分析的,邏輯探求的不是實在的真知,不涉及具體的科學發現,關注科學發現的程序和方法;材料二是從名?辭?說?辯等來強調中國邏輯的特質?(3)研究對象不同,材料一是從研究內容是否具體為標準,邏輯研究對象只是一種理性的存在,是只以心靈所賦予的存在方式而存在著?而材料二從中國邏輯具體的體現入手,分析中國邏輯對推理規則和方法應用探索?對說辯方法應用的高度自覺意識,體現出了實用的特質?【解析】【分析】【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材料內容的能力。B.“都會使對方的理論與實踐產生相應的改變”說法有誤,原文中“哲學觀念出現變化,邏輯理論和實踐也傾向于相應的變化”“邏輯的方法和程序發生變化,也傾向于引起哲學探索方法和結論的變化”。故選B。【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信息的能力。A.“而不是結論”說法錯誤,原文為“了解一位哲學家是如何推理的,往往比了解由此推出的結論更重要”。B.“指導理性生產出定義、推理和證明等的規則”是邏輯作為藝術的功能。D.“中國邏輯強調名辯的重要性,與西方邏輯沒有顯著差異”錯誤,“中國邏輯強調名辯的重要性”是與西方邏輯的不同之處。故選C。【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本重要概念含義的能力。A.體現中國邏輯強調概念的辯證轉化。B.表現孔子“仁”的思想。C.體現中國邏輯注重概念分析。D.體現中國邏輯的道器結合。故選B。【1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及論證特點的能力。這段話開頭先提出觀點“中國邏輯是道器結合的邏輯”。接著以西方邏輯的目的與中國邏輯的目的進行對比,說“中國邏輯其內的目的是作為論辯的工具,是為了說理,與西方邏輯無顯著差異,但其外部功用則相去甚遠”,采用對比論證手法。在論證過程中,列舉“亞里士多德邏輯著述匯編時名之曰《工具論》”和“當子路問孔子‘為政奚先’時,孔子明確指出‘必也正名乎’,強調‘正名’是治國理政的首要前提”的事例進行論證;同時還引用了孔子的語句“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采用引用論證手法,證明中國邏輯對“名辯重要性的認識是極其深刻的”。結構嚴謹,邏輯嚴密。【1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比多個信息及觀點的能力。從材料一“對邏輯研究對象和使用方法的考察,充分揭示出這門學科的科學特征……邏輯不涉及具體的科學發現卻涉及科學發現的程序和方法。邏輯并不是一種實用的知識,也不是論證和推理的結構的知識,而是識別和判斷思想和思想的聯系正確與否、有效與否的科學”可見,材料一主要是從邏輯學科的“科學特征”來分析邏輯“不是一種實用的知識”,材料二說“中國邏輯以名、辭、說、辯作為研究的主要內容,與最一般的抽象研究不同,是應用邏輯”可見,是從名、辭、說、辯等來強調中國邏輯的特質。材料一“邏輯也沒有一個實在的研究對象,其對象只是一種理性的存在,是只以心靈所賦予的存在方式而存在著”可見,是從研究對象是否實在的角度來分析的;材料二則說“邏輯可以區分為不同的層次,既有純粹的推理理論研究,又包括對推理規則和方法的應用探索……都體現了對說辯方法應用的高度自覺意識,這與偶爾切合邏輯的不自覺應用有著明顯的區別,彰顯了中國邏輯的應用特質”可見,從中國邏輯具體的體現入手,分析中國邏輯對推理規則和方法應用探索、對說辯方法應用的高度自覺意識,體現出了實用的特質。三、文言文閱讀(32分)(一)(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方孝孺,字希直,寧海人。孝孺幼警敏,雙眸炯炯,讀書日盈寸。長從宋濂學,濂門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孝孺顧末視文藝,恒以明王道、致太平為己任。嘗臥病絕糧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貧豈獨我哉父克勤坐事誅扶喪歸葬哀動行路既免喪復從濂卒業。洪武十五年,以吳沉、揭樞薦,召見。太祖喜其舉止端整,謂皇太子曰:“此莊士,當老其才。”禮遣還。二十五年,又以薦召至。太祖曰:“今非用孝孺時。”蜀獻王聞其賢,聘為世子師。及惠帝即位,召為翰林侍講。明年遷侍講學士,國家大政事輒咨之。臨朝奏事,臣僚面議可否,或命孝孺就扆①前批答。時修《太祖實錄》及《類要》諸書,孝孺皆為總裁。燕兵起,廷議討之,詔檄皆出其手。建文三年,燕兵掠大名。孝孺曰:“燕兵久頓大名,天暑雨,當不戰自疲。今其奏事適至,宜且與報書,往返逾月,使其將士心懈,我謀定勢合,進而蹴之,不難矣。”帝以為然,命孝孺草詔,遣大理寺少卿薛嵓馳報燕。比至,燕王不奉詔。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詔征四方兵,命諸將集舟師江上。而陳瑄以戰艦降燕,燕兵遂渡江。帝憂懼,或勸帝他幸,圖興復。孝孺力請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濟,當死社稷。乙丑,燕兵入,帝自焚。是日,孝孺被執下獄。先是,成祖發北平,姚廣孝以孝孺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殺之。殺孝孺,天下讀書種子絕矣。”成祖頷之。至是欲使草詔。召至,悲慟聲徹殿陛。成祖降榻,勞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輔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國賴長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顧左右授筆札,曰:“詔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需投筆于地,且哭且罵曰:“死即死耳,詔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諸市。孝孺慨然就死,時年四十有六。(選自《明史·方孝孺傳》,有刪改)【注】①扆(yǐ):宮殿內設在門和窗之間的大屏風。16.下列對文中劃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嘗臥病絕糧/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九食貧/豈獨我哉/父克勤坐事誅/扶喪歸葬/哀動行路/既免喪復/從濂卒業B.嘗臥病/絕糧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九食貧/豈獨我哉/父克勤坐事誅/扶喪歸/葬哀動行路/既免喪/復從濂卒業C.嘗臥病絕糧/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九食/貧豈獨我哉/父克勤坐事誅/扶喪歸葬/哀動行路/既免喪/復從濂卒業D.嘗臥病/絕糧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九食/貧豈獨我哉/父克勤坐事誅/扶喪歸葬/哀動行路/既免喪復/從濂卒業1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侍講學士,古代中央政府官職之一,主要配置于內閣或翰林院,主要任務為文史修撰、編修與檢討。B.詔檄,詔書和檄文。檄文,用于曉諭、征召、聲討等的文書,文中特指聲討敵人或叛逆的文書。C.大理寺,官署名,掌刑獄案件審理。北齊定制,歷代因之。長官為大理寺卿,少卿為大理寺次宮。D.降榻,意思是下榻,原指客人來家中住宿,此處指皇帝賞賜座位給臣子以示關愛之情。1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A.以吳沉、揭樞薦,召見姚廣孝以孝孺為托B.此莊士,當老其才詔檄皆出其手C.宜且與報書且哭且罵曰D.進而蹴之,不難矣而陳瑄以戰艦降19.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方孝孺年輕的時候機警敏捷,每天堅持勤奮讀書,成年以后,他曾先后跟從宋濂學習,宋濂學生中很多著名人士都比不上他。B.方孝孺舉止端莊嚴肅,才華出眾,因此得到了明太祖和惠帝的重用;惠帝常向他咨詢國家大事,甚至請他在朝廷上批復奏事。C.明成祖起兵后,方孝孺力主抵抗,也曾建議惠帝使用緩兵之計,但沒有成功;燕兵渡江以后,方孝孺仍然堅持抵抗,最終失敗。D.明成祖請方孝孺草擬詔書,方孝孺認為明成祖不應該取代帝位,并連續三次質問他,堅持不擬詔書,最終惹怒了明成祖而被殺害。20.把文中商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孝孺顧末視文藝,恒以明王道、致太平為己任。(2)孝孺力請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濟,當死社稷。21.文中哪些內容直接體現了方孝孺的才學?(用自己的話概括)【答案】16.C17.D18.B19.B20.(1)方孝孺卻輕視文學,常常把闡明王道、使天下達到太平作為自己的使命。(2)方孝孺竭力請求堅守京城來等待救兵,如果事情不成功,就決心為社稷而死。21.①編纂《太祖實錄》《類要》等書,方孝孺擔任負責人。②燕兵作亂,朝廷討伐的詔書和檄文都出自方孝孺之手。【解析】【1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他曾經臥病在床,家中斷了糧食。家人把這件事告訴他,他笑著說:“古人一個月才吃九頓飯,貧困難道唯獨我方孝孺嗎?”他的父親因為犯法被殺,方孝孺護送靈柩回家鄉安葬,哀傷過度感動路人。喪期滿了之后,他又回來繼續跟隨宋濂完成學業。“家人”“古人”“父”作為主語,它們之前應斷開,排除BD;“笑”的主語是方孝孺,應在“笑”之前斷開,排除A。故選C。【1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D.“原指客人來家中住宿,此處指皇帝賞賜座位給臣子以示關愛之情”錯誤,“降榻”謂禮遇賓客,離開坐榻迎接,表示重視。此處指成祖走下坐榻,走到方孝孺身邊撫慰他。故選D。【1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詞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以”:因為,介詞。句意:方孝孺因為吳沉、揭樞的推薦,被太祖召見。“以”:把,介詞。句意:姚廣孝把方孝孺托付給成祖。B.“其”:他的,代詞。句意:這是一個品行端莊的人才,你應當一直用他到老。“其”:他的,代詞。句意:詔書和檄文都出自他的手。C.“且”:暫且,副詞。句意:應該暫且給他們回復。“且”:一邊……一邊……,連詞。句意:一邊哭一邊罵說。D.“而”:表承接,連詞。句意:再進兵攻擊他們,就不難取勝了。表轉折,但,連詞。句意:但是陳瑄卻率領戰艦投降了燕兵。故選B。【1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原文內容的能力。B.“得到了明太祖和惠帝的重用”錯誤,范圍擴大。根據原文“太祖喜其舉止端整……太祖曰:‘今非用孝孺時’”可知,明太祖欣賞方孝孺的為人,但并沒有重用他。故選B。【2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顧”,卻;“末視”,輕視;“文藝”,文學;“以……為”,把……作為;“明”,闡明;“致”,達到。(2)“力”,竭力;“即”,如果;“濟”,成功;“死社稷”,為動用法,為社稷而死。【2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從“時修《太祖實錄》及《類要》諸書,孝孺皆為總裁”可知,編纂《太祖實錄》《類要》等書,方孝孺擔任負責人。從“燕兵起,廷議討之,詔檄皆出其手”可知,燕兵作亂,朝廷討伐的詔書和檄文都出自方孝孺之手。參考譯文:方孝孺,字希直,浙江寧海人。方孝孺年幼時機警聰敏,兩眼炯炯有神,每天讀書超過一寸厚。他成年后跟從宋濂學習,宋濂學生中的著名人士都不如他。方孝孺卻輕視文學,常常把闡明王道、使天下達到太平作為自己的使命。他曾經臥病在床,家中斷了糧食。家人把這件事告訴他,他笑著說:“古人一個月才吃九頓飯,貧困難道唯獨我方孝孺嗎?”他的父親因為犯法被殺,方孝孺護送靈柩回家鄉安葬,哀傷過度感動路人。喪期滿了之后,他又回來繼續跟隨宋濂完成學業。洪武十五年,方孝孺因為吳沉、揭樞的推薦,被太祖召見。太祖欣賞他舉止端莊嚴肅,對皇太子說:“這是一個品行端莊的人才,你應當一直用他到老。”隨后按照禮節送他回家。洪武二十五年,又因為別人的推薦被召到宮廷。太祖說:“現在不是任用方孝孺的時候。”蜀獻王聽說他很賢明,聘請他擔任世子的老師。等到惠帝即位,征召他擔任翰林侍講。第二年又提升他做侍講學士,國家重大的政事皇帝常常向他詢問。朝廷討論事情,官員們難以作出決定時,有時皇帝就讓方孝孺在自己的座位前擬寫批復。當時編纂《太祖實錄》和《類要》等書,方孝孺都擔任負責人。燕兵作亂,朝廷商量討伐他們,詔書和檄文都出自他的手。建文帝三年,燕兵侵占大名府。方孝孺說:“燕兵長時間在大名停留,暑天下雨,他們就會不戰而疲憊。現在正好他們的奏書到了,應該暫且給他們回復,詔書來往超過一個月,就會使他們將士的戰心松懈。等我們商議好形成合圍之勢,再進兵攻擊他們,就不難取勝了。”惠帝認為他說得很有道理,就命方孝孺草擬詔書,派大理寺少卿薛嵓馳報燕王。薛嵓到了以后,燕王沒有接受詔書。第二年五月,燕兵到了江北,皇帝下詔征集四方軍隊,命令各將領把戰船集中到長江上。但是陳瑄卻率領戰艦投降了燕兵,燕兵就渡過了長江。皇帝非常憂懼,有人勸皇帝到其它地方去避難,再圖謀復興。方孝孺竭力請求堅守京城來等待救兵,如果事情不成功,就決心為社稷而死。乙丑這一天,燕兵入城,建文帝自焚。這一天,方孝孺被抓進監獄。在此之前,成祖在北平發兵,姚廣孝把方孝孺托付給成祖,對他說:“城池攻克這一天,方孝孺一定不會投降,希望您不要殺他。殺了方孝孺,天下讀書風氣就會斷絕。”成祖點頭答應了他。到這時,成祖想讓他起草詔書。方孝孺被召到宮中后,悲痛的哭喊聲響徹宮殿內外。成祖走下坐榻,勸導他說:“先生不要折磨自己了,我只是想效法周公輔佐成王罷了。”方孝孺說:“成王在哪里?”成祖說:“他已經自焚死了。”方孝孺說:“為什么不擁立成王的兒子?”成祖說:“治理國家要依賴年長一點的國君。”方孝孺說:“為什么不擁立成王的弟弟?”成祖說:“這是我們的家事。”就回頭讓手下人遞給他筆和紙,說:“向天下發詔書,非你起草不可。”方孝孺把筆扔到地上,一邊哭一邊罵說:“死就死吧,詔書(我)是不可能幫你起草的。”成祖大怒,命令在鬧市將他處死。方孝孺慷慨就義,時年四十六歲。(二)名篇名句歌寫(10分)22.補寫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1)在《<論語>十一章》中,孔子認為實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于別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大學》中的“__________”說明獲得知識的途徑,在于認識研究萬事萬物;“__________”是說通過對萬事萬物的認識研究,才能獲得知識。(3)《老子》第十一章中指出“有”給人便利,“無”也發揮了作用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4)《五石之瓠》中,莊子講述宋人所從事的職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5)《五石之瓠》中,莊子認為惠子“拙于用大”,“__________,__________?”這才是其正的“逍遙游”。【答案】①.為仁由己②.而由人乎哉③.致知在格物④.物格而后知至⑤.有之以為利⑥.無之以為用⑦.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⑧.世世以洴澼為事⑨.何不慮以為大樽⑩.而浮于江湖【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點字詞的書寫:“龜”“洴澼”“樽”。四、整本書讀(8分)23.下列各項中,對作品故事情節的敘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瑪絲洛娃認出來探監的聶赫留朵夫之后,對于他請求饒恕的話,并不理會。她想起了以前痛苦的遭通,不再把他看成愛過的那個青年,而只是可以利用的為自己謀好處的男人,想著該如何利用他,并向他要了十盧布。B.看著聶赫留朵夫為自己的案子四處奔波,瑪絲洛娃深受感動,已重新愛上了他。不知不覺間她戒了酒,不再賣弄風情,還去醫院做看護,完全依照他希望她做的去做了;只是每次對于他的求婚,她都斷然拒絕了。C.在天氣火熱的七月,押赴西伯利亞的犯人起程了。剛開始瑪絲洛娃坐火車、坐輪船都與刑事犯在一起,處境很不好。在聶赫留朵夫的幫助下,瑪絲洛娃被調到政治犯行列中,跟著他們坐車,在這個隊伍里既安靜又和平。D.政治犯西蒙松是個靦腆、謙虛而又意志力極強的人。在獄中他注意到瑪絲洛娃的與眾不同,在去西伯利亞服刑的途中愛上了她,決定與她結婚。但瑪絲洛娃認為自己作為一個苦役犯不配做人家的老婆,甚至會毀了西蒙松。【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把握名著相關情節、內容的能力。D.“但瑪絲洛娃認為自己作為一個苦役犯不配做人家的老婆,甚至會毀了西蒙松”錯誤,瑪斯洛娃愛聶赫留朵夫,心里不想讓他因為她而受苦,最終選擇了愛她的苦役犯西蒙松,瑪絲洛娃與西蒙松結婚,是為了不愿讓聶赫留朵夫承擔污名。故選D。
24.為了做好上西伯利亞的準備,聶赫留朵夫回到自己的田莊處理事情。請簡述聶赫留朵夫處理土地的故事。【答案】聶赫留朵夫回到自己的田莊,經過思考明白了百姓遭殃的主要原因,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地不在他們手里。于是他把田地賤價出租給農民,改變農民對地主的依賴關系。他認為土地不能成為什么人的財產,不能買賣,凡是土地給人類的利益,所有的人都有同等享受的權利。起初,農民半信半疑,不敢相信他的好心,經聶赫留朵夫再三解釋,最后接受了。【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經典名著基本內容的整體把握能力。原文“聶赫留朵夫查閱過帳目,同管家談了話。那管家直率地說,虧得農民缺少土地,他們的地又夾在地主的領地當中,因此地主占了很多便宜。聶赫留朵夫聽了他的話,更打定主意,不再經營農莊,而把全部土地分給農民。通過查帳和同管家談話,他知道情況同過去一樣,三分之二的好耕地是他的雇工直接用改良農具耕種的,其余三分之一土地雇農民耕種,每俄畝付五盧布,也就是說農民為了這五盧布,每俄畝土地就得犁三遍,耙三遍,播下種子,再要收割,打捆,或者把谷子送到打谷場。如果雇廉價的自由工人來做這些農活,每俄畝至少也得付十盧布工錢。農民從帳房那兒取得必需的東西,都要按最貴價格折成工役來支付。他們使用牧場、樹林和土豆莖葉,都得付工役,因此農民幾乎個個都欠帳房的債。這樣,耕地以外的土地由雇來的農民耕種,地主所得的利益就比用五分利計算的地租收入還多四倍”。據此分析出,聶赫留朵夫回到自己的田莊,經過思考明白了百姓遭殃的主要原因,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地不在他們手里。“這些事聶赫留朵夫盡管早就知道,但現在聽來卻又覺得很新鮮。他感到驚奇是,他們這些擁有土地的老爺怎么會看不到這種不合理的事。總管提出種種理由,認為把土地交給農民會損失全部農具,連四分之一的本錢都收不回來,又說農民會糟蹋土地,聶赫留朵夫交出土地會吃大虧。但這些理由反而使聶赫留朵夫堅定了自己的信念,即把土地交給農民,使自己喪失大部分收入,正是做了一件好事。他決定趁這次回鄉機會,把這件事辦好。收獲和出售已種下的糧食,把農具和不必要的房屋賣掉,這些事他讓總管在他走后處理。現在他要總管如集庫茲明斯科耶周圍三村農民第二天來開會,向他們宣布自己的計劃,并跟農民商定出租土地的租金”。據此分析出,他把田地賤價出租給農民,改變農民對地主的依賴關系。他認為土地不能成為什么人的財產,不能買賣,凡是土地給人類的利益,所有的人都有同等享受的權利。“為了作好上西伯利亞的準備,聶赫留朵夫回到自己的田莊。他在田莊上實行改善農民生活的措施。他把田地用賤價出租給農民,改變農民對地主的依賴關系。然后,他又到姑姑的田莊訪問,親自和農民交談,了解他們生活情況,同情他們的貧困和處境。他認為:“老百姓赤貧的主要原因是失去了唯一能養活他的土地”。他贊同美國人亨利·喬治的課稅制的辦法,認為‘土地不能成為什么人的財產,它跟水、空氣、陽光一樣不能買賣,凡是土地給與人類的種種利益,所有的人都有同等享受的權利’。在這里,他同樣把土地租給農民,并進一步把農民交納的資金當作公益金或稅款供給農民自己使用。他召集農民代表商談。起初,農民半信半疑,他們不敢相信地主的這份好心。經聶赫留朵夫再三解釋,最后他們接受了。聶赫留朵夫從農村返回省城時,他感到如釋去重負般的無窮快樂”,據此分析出,起初,農民半信半疑,不敢相信他的好心,經聶赫留朵夫再三解釋,最后接受了。五、語言運用題(11分)(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洛神水賦》的舞者化身洛神,或拂袖起舞,或撥裙回轉,或剛勁有力,或娉婷裊娜,整個舞蹈使端午祈福的美好愿景與驚艷眾人的視覺效果高度統一。除此之外,“端午奇炒游”的其他節目如《龍舟祭》《麗人行》等也讓人_________,帶給觀眾_________的觀感和回甘綿長的余韻。近年來,從《國家寶藏》到《典籍里的中國》,從《上新了,故宮》到《書簡閱中國》,我們已經看到很多類似的節目。這些節目在尊重歷史、尊重文化的基礎上,用匠心去挖掘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圍繞傳播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激勵了觀眾內心對民族歷史、傳統文化的熱愛,更推動中國文化不斷走出去。我們相信,根植于傳統文化的_________,用創新的形式和匠心為傳統文化賦能,我們一定能讓中國五千年的文明更加_________,讓文化自信成為心底最基本、最持久的力量。25.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A.拍手稱快耳目一新厚積薄發美輪美奐B.嘆為觀止耳目一新厚積薄發熠熠生輝C.拍手稱快煥然一新蓄勢待發熠熠生輝D.嘆為觀止煥然一新蓄勢待發美輪美奐26.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A.圍繞傳播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激蕩了觀眾內心對民族歷史、傳統文化熱愛,更推動中國文化不斷走出去。B.圍繞傳播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任務,激揚了觀眾內心對民族歷史、傳統文化的熱愛,更推動中國文化不斷走出去。C.以傳播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激發了觀眾內心對民族歷史、傳統文化的熱愛,更推動中國文化不斷走出去。D.以傳播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激勵了觀眾內心對民族歷史、傳統文化的熱愛,更推動中國文化不斷走出去。【答案】25.B26.C【解析】【分析】【2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嘆為觀止”是贊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極點。“拍手稱快”是拍掌叫好,多指愁恨得到消除。用于“‘端午奇妙游’的其他節目”,空一應選擇“嘆為觀止”。“耳目一新”指聽到的看到的都換了樣子,感到很新鮮。“煥然一新”是形容出現了嶄新的面貌。用于“觀感”,空二應選“耳目一新”。“厚積薄發”指大量地積累,只擇其精要少量地表露出來。多用于稱贊人學問深厚,學風嚴謹;也形容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和準備而獲得大的成功。“蓄勢待發”是積蓄勢力或能量等待發作。用于形容“傳統文化”,空三應選“厚積薄發”。“熠熠生揮”形容光彩閃耀的樣子。“美輪美奐”形容房屋高大美觀,也形容裝飾、布置等美好漂亮。用于形容“文明”,空四應選“熠熠生輝”。故選B。【2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劃線句有兩處錯誤。一是句式雜糅,“圍繞傳播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是由“圍繞傳播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任務”和“以傳播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雜糅而成。二是搭配不當,“激勵”和“熱愛”搭配不當,可把“激勵”改為“激發”。“激蕩”“激揚”與“熱愛”都搭配不當。修改全部正確的只有C。故選C。(二)(5分)2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紫砂礦料知識培訓課件
- 招聘委托協議書二零二五年
- 公司內部股權轉讓及代持協議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泳池轉讓合同范例
- 高校輔導員崗位的考試心理建設策略試題及答案
- 食堂委托管理合同二零二五年
- 校園文化合同
- 二零二五干股入股協議書
- 二零二五版政府采購合同補充合同的規定
- 知識產權質押委托擔保合同
- 職稱評定打分細則(學院排名用)
- 語文新課標實踐與探索:《石壕吏》《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整合教學設計
- 心理治療師復習
- 液壓常用元件符號
- 消防設施維護保養記錄
- 呼吸囊檢測(課堂PPT)
- 無機化學第4版下冊(吉大宋天佑)2019
- 藥店聘書樣板
- 虛偽的人yy頻道設計 第三者圖案模版頻道設計
- 中石化職稱英語考試試卷(中級)
- PMMA合成方案PPT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