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生活的變遷 全國一等獎_第1頁
社會生活的變遷 全國一等獎_第2頁
社會生活的變遷 全國一等獎_第3頁
社會生活的變遷 全國一等獎_第4頁
社會生活的變遷 全國一等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譚元壽(1928~)京劇武生、老生。北京人。譚富英的長子。出身梨園世家。曾祖父譚鑫培為京劇老生譚派創始人,祖父譚小培、父親譚富英均繼承譚派。譚元壽是當今譚門的代表人物。譚鑫培想一想:中華民國成立后,孫中山為什么要頒布剪辮令?1644年4月22日,一個刻骨銘心的日子,清軍入關,占北京,下江南,愛新覺羅·

福臨成了天下共主。1645年6月15日,又是非同尋常的一天,這天福臨頒布了“剃發令”:京城內外,限10日內,官軍民一律剃發留辮,遲疑者按逆賊論斬!“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這是以死要挾漢人皈依滿人的發式。1912年3月,孫中山以臨時大總統的名義頒布剪辮令,規定:令到之日,限20日,官軍民一律剪掉辮子,有不遵者,以違法論。命令也很嚴厲,但沒以死相挾。然而,響應者卻最眾。僅在廣東,一天就有20余萬人剪了辮子。而且剪不剪辮成了是否革命的標志?!肮購d為治事之機關,職員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階級,何取非分之名稱。查前清官廳視官等之高下,有‘大人’‘老爺’等名稱,受之者增慚,施之者失禮,義無取焉。光復以后,聞中央地方各官廳,漫不加察,仍沿舊稱,殊為共和政治之玷[diàn]。嗣后各官廳人員相稱,咸以官職;民間普通稱呼,則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廳惡稱。為此令仰該部遵照,速即通知各官署,并轉飭[chì]所屬咸喻。此令?!?/p>

《革除前清官廳稱呼令》

根據以上材料,談一談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為什么要改稱呼?國槐綠寶藍青花瓷玉脂白粉紅色長袍馬褂西裝中山裝禮義廉恥以文治國五權分立三民主義三省吾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