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應對與意志力培養_第1頁
挫折應對與意志力培養_第2頁
挫折應對與意志力培養_第3頁
挫折應對與意志力培養_第4頁
挫折應對與意志力培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挫折應對與意志力培養第六章本講內容一、大學生常見挫折及特點二、挫折的性質及大學生產生挫折的原因三、挫折應對的策略與方式四、意志力培養與提高挫折承受力的途徑方法

一、大學生常見挫折及特點

〔一〕什么是挫折〔二〕大學生常見挫折〔三〕大學生的挫折反響特點〔一〕什么是挫折挫折就是指人們在某種動機的推動下,在實現目標的活動過程中,遇到了無法克服或自以為無法克服的障礙和干擾,使其動機不能實現、需要不能滿足時,所產生的緊張狀態和情緒反響。挫折三要素挫折情境挫折認知挫折反響1、挫折情境挫折情景:指使需要不能滿足,目標無法實現的內外障礙和干擾的狀態和條件。這是產生挫折心理的客觀原因。包括:外部原因:自然因素、社會因素;內部原因:生理條件、動機沖突、能力與期望的矛盾。〔1〕生理條件〔2〕動機沖突A、雙趨沖突〔正沖突〕:即兩個目標都是個體所追求的,但兩個目標不可能同時得到,這時人們往往處于矛盾狀態,這也是一種“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沖突心境。B、雙避沖突〔負沖突〕:指個體同時遇到兩個可能對個人具有威脅性的、不利的事件想躲避,但條件所限,只能避開一件,接受一件,從而產生左右為難的矛盾心理,可謂前有狼,后有虎……C、趨避沖突〔正負沖突〕:指同一個目標對于個體來說,可能會滿足某些需要,同時又構成一定的威脅,因此產生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的矛盾心境,如某個同學既想談戀愛,去感受愛情,又害怕會因此影響學習等。d、雙重趨避沖突:指兩個目標均有利弊,希望取兩者利而避其弊。如某大四學生,成績中上。系里擬推薦他免試攻讀研究生,條件是畢業以后留系任教至少七年。他既想讀研深造,又怕自己考不上;既想得到免試上研的時機,又不想做教師;既想本科畢業就去工作有收入,又怕這樣失去了提高學歷的時機。〔3〕能力與期望的矛盾這是指個體的期望值太高,但能力有限而導致的挫折。比方一個人因過于自信,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能力,向自己提出了不切實際的要求,設定無法到達的目標或方案。結果這些目標和方案因能力所限實現不了,對此又缺乏正確認識,從而產生挫折感。2、挫折認知挫折認知是指對挫折情境的知覺、認識和評價。這是產生挫折心理的主觀原因,它直接導致挫折反響或挫折感。對挫折情境的認識和評價不同,產生的挫折感也不同。3、挫折反響〔挫折感〕挫折反響是指伴隨著挫折認知,對自己的需要不能滿足而產生的情緒狀態和行為反響,挫折反響也可稱為挫折感。通常有兩種情形:〔1〕不同的人對同一挫折的感受不同〔2〕同一個人對不同的挫折反響不同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將人類的需要分為由低到高的五個層次:生理需要、平安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自尊與被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不同層次的需要所對應的滿足感和挫折感是不同的。馬斯洛稱在生理和平安需要領域的需要為低級需要;在歸屬與愛、尊重等領域的需要為高級需要;在自我實現領域的需要為超級需要——如抱怨正義不行于世、美德得不到報償……〔二〕大學生常見挫折〔1〕1、生活挫折:

廣義的生活挫折泛指在社會生活中遇到的所有挫折;狹義的生活挫折主要是指生活上的一些困難和不適應。挫折越大,對人的打擊就越大。

2、學習挫折:指學習上產生各種困難對人的心理的影響。如剛剛進入大學的新生,都面臨著學習的重新適應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有些同學因不適應大學的學習而產生挫折感,如學習抓不著頭緒,找不到有效的學習方法,不會安排學習時間,不想學習、感到學習負擔過重、學習有困難等。一些同學因所學專業并非自己的理想目標而感到失落。

大學生常見挫折〔2〕3、交往挫折:主要表現為交往不順或人際沖突。〔1〕交往不順表現在:想結交一些朋友,但不知道如何去結交;或者因性格內向、孤僻而無法和別人溝通;或者因自卑、膽小而不敢與別人交往;或者在交往中過分挑剔別人,感到找不到知音而陷入孤芳自賞境地。〔2〕人際沖突是指在與同學、朋友的交往中,由于脾氣不好、性格不良或缺乏同情心、責任心,凡事不會為別人著想、總是以自我為中心等而容易與他人產生摩擦,發生沖突,從而導致人際關系緊張等。4、情感挫折主要表現為:友情:與朋友產生誤解、朋友關系疏遠、交不到知己等;親情:自己的做法得不到親人的理解、失去親人等;戀情:這是最主要的情感挫折。表現為:失戀、單戀、多角戀。大學生常見挫折〔3〕5、擇業挫折:即就業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與阻力。如一些學生開始時雄心勃勃,幾經碰壁后竟是無奈至聽天由命。一些在大學期間不好好讀書,因學習成績不理想而不受用人單位歡送的學生,更是悔之晚矣。尋找工作的不易,使一些學生在心理上害怕畢業,畏懼走上社會。有條件的一些學生轉而參加考研大軍,被認為是“退而織網〞的“緩兵〞之計。

6、社會認知挫折:社會認知是指對社會的認識與評價。社會認知挫折是指由于對社會的評價與社會期望產生矛盾所導致的挫折。從中學走進大學,大學生對社會的接觸與了解日益增多,也逐步有了自己對社會的認識與評價。對于對社會懷著美好憧憬并帶有理想化色彩的大學生來說,當前社會存在的種種問題與弊端會影響大家對社會的認同,并阻礙大家對社會作出正確評價。當大學生更多地看到社會丑惡的一面的時候,就會因理想的破滅,而感到失望和沮喪,因而產生挫折感。〔三〕大學生的挫折反響特點1.情緒性反響人們在受到挫折時伴隨著強烈的緊張、憤怒、焦慮等情緒所做出的反響,可能表現為強烈的內心體驗,也可能表現為特定的表情或行為反響。情緒性反響多為消極性反響,主要表現為焦慮、冷漠、退化、夢想、逃避、固執、攻擊、自殺等。2.理智性反響人們受到挫折后,采取積極進取的態度,在理智的控制下所做出的反響。通常,人們在遭受挫折后都會出現緊張狀態,都會在某種程度上做出某種情緒性反響,其中,有些人始終被情緒所控制不能擺脫,而有些人那么能夠及時調整,保持冷靜,面對現實,審時度勢,采取積極的態度和方式對待挫折。3.個性的變化挫折對個性的影響,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們對挫折的適應情況,一般是在人們連續經歷挫折,對挫折的消極反響如果得不到及時糾正;或者遭受特別重大挫折的情況下產生的。由于導致挫折的情境和條件相對穩定并長期持續,由此產生的緊張狀態和挫折反響就會反復出現,久而久之這些反響方式就會逐漸固定下來,使受挫者形成了習慣和一些突出的個性特點。二、挫折的性質及大學生產生挫折的原因〔一〕挫折的產生〔二〕挫折的性質及其轉化〔三〕挫折閥限和挫折承受力〔四〕大學生產生挫折的原因〔一〕挫折的產生需要動機行為實現目標挫折情境挫折認知克服障礙無法克服無法調整挫折反應調整目標實現新目標〔二〕挫折的性質及其轉化消極性vs積極性挫折的消極性和積極性都是相對的,也是可以轉化的。挫折的轉化是指當人們遇到挫折時,以積極的態度向挫折學習,將挫折變為動力,以頑強的毅力繼續奮斗,或重新調整目標,從而使需要或動機獲得新的滿足的心理過程和實踐過程,即減少挫折的消極因素,積極尋找挫折積極的一面,促使挫折產生的消極因素向積極方面轉化。〔三〕挫折閥限和挫折承受力挫折閥限是指引起人們產生挫折感的最小刺激量。2.挫折承受力是指人們在遇到挫折時,能夠忍受和排解挫折的程度,也就是人們適應挫折、抵抗和應對挫折的一種能力。包括挫折耐受力和挫折排解力兩個方面。

〔四〕大學生產生挫折的原因構成挫折的外界因素:天時、地利、人和等因素構成挫折的個人因素1〕心有余力缺乏〔期望太高、太多〕2〕脆弱,敏感,感情易受傷害3〕不合理的信念與心理反響模式-絕對化:就要這樣!沒有通融余地。-至善主義:要完美無缺,無可挑剔;要得到所有人的好評。-以偏概全:;一點不行,全面完了;一步不行,全局完了;一時不行,永遠完了。

動機沖突1〕雙趨沖突2〕雙避沖突3〕趨避沖突4〕雙重趨避沖突三、挫折應對的策略與方式〔一〕挫折防衛機制〔二〕挫折防衛機制的合理運用〔三〕提高挫折承受能力〔一〕挫折防衛機制升華補償認同抵消幽默文飾〔合理化〕壓抑投射反向夢想否認退化移位〔二〕挫折防衛機制的合理運用升華最具有積極性和建設性的挫折防衛機制

補償認同抵消幽默較具有積極意義文飾反向具有掩飾性

壓抑夢想否認退化具有逃避性

移位投射具有攻擊性

〔三〕提高挫折承受能力1、樹立正確的挫折觀挫折是普遍存在的。人生在世,隨時隨地都可能遇到挫折,不是這種不幸,就是那種厄運,沒有大坎坷,也有小麻煩。一帆風順是相對而言的。挫折具有兩重性。挫折既有消極一面,也有積極一面。它既會給人以打擊,帶來損失和痛苦,影響人的身心健康;也能讓人從中得到鍛煉,使人奮起、成熟。正確的態度:“戰略〞上藐視它。要敢于直面挫折以及挫折帶來的后果,不要被挫折所擊倒;“戰術〞上重視它。正確分析產生挫折的原因,找出克服挫折的方法,努力去戰勝挫折。2、提高挫折承受力要有面對挫折的心理準備:挫折不可防止,應該隨時做好應對挫折的心理準備。勇敢地面對挫折,積極地尋找克服挫折的方法:〔1〕進行正確歸因。這是指要對造成挫折的原因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和判斷。目的是弄清挫折的原因到底是外部的還是內部的,或者是內、外因素相互交織、共同起作用的。如果是后者,到底內在因素是主要的,還是外在因素是主要的。正確的分析和歸因,是應付和解決挫折情境的必要前提。片面的客觀歸因容易導致推卸責任,片面的主觀歸因那么容易使自己喪失自信心,因而都是不可取的。〔2〕坦然地面對挫折,尋我積極的解決方法:有些挫折一經產生,就無法消除或短期內無法改變,那么就應學會坦然地面對挫折,一方面通過自我調節和尋求他人幫助來減輕挫折所引起的痛苦,另一方面應積極尋找應對挫折的方法,使自己走出心理挫折的陰影。3、創設一定的挫折情境,鍛煉自己的挫折承受力〔1〕有意識地容忍和接受生活中的一些挫折情境: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某種挫折或逆境時,不要害怕,不要退縮,而是把它作為磨礪自己意志,鍛煉堅韌不拔精神的鼓勵機制,培養自已良好的意志品質,提高挫折承受力。〔2〕有意識地創設一定的挫折情境:就是使自己經受一些磨難,或者自找苦吃,自尋麻煩,對自已進行意志力、耐受力的訓練,培養對挫折的承受能力。西方社會有一種專門為生活在優裕環境中的青少年開設的“磨難教育〞,即創設一定的挫折情境,讓青少年在克服各種艱難困苦中學會生存,鍛煉意志和耐力,鍛煉吃苦精神和合作精神,也提高他們的挫折承受力。4、學會自我心理調節自我心理調節,是指個體在遇到挫折后自覺地對自已的心理和行為反響進行控制和調節的過程。自我心理調節是一種積極的調控活動,它能在挫折產生后積被主動地化解挫折對心理產生的不良影響,恢復心理平衡,尋找戰勝挫折的方法:〔1〕正確運用心理防衛機制減輕挫折壓力:挫折心理防衛機制有積極和消極之分,應多運用積極的心理防衛機制來化解內心沖突,克服挫折。比方,在比賽中失敗了,可以用“勝敗乃兵家常事〞來撫慰自己,從而使自已不至于太難過。失戀了,把時間、精力用于學習,通過事業的成功沖淡失戀的痛苦。

〔2〕通過調整抱負水平化解動機沖突:比方,當你想同時追求兩個目標,但實際上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這就要權衡利弊,分出輕重,追求更有價值的目標。

〔3〕通過鼓勵機制解脫自我挫敗:自我挫敗是指個體追求一個目標或做某件事情之前,就設想了種種困難和障礙,感到無法克服,難以成功而放棄目標追求或做某事。自我挫敗實際上是缺乏自信,因此應通過自我鼓勵和獲得社會鼓勵來增強自已的信心,鼓起克服困難的勇氣,勇敢地付諸行動。5、挫折的應對〔1〕準備:正視其必然性,認識其積極面〔2〕承受:首先要挺住,然后才能解決問題〔3〕歸因:以便對癥下藥,尋找對策。〔4〕應對:走出困境:-忍耐,但防積郁成疾-適度宣泄,但防造成傷害-調節情緒,改變想法-求助:向親人、好友、心理醫生等四、意志力培養與提高挫折承受力的途徑方法〔一〕什么是意志?〔二〕什么是意志力? 〔三〕大學生提高意志力和挫折承受力的途徑與方法〔一〕什么是意志?意志是指人自覺地確定目的,并根據目的調節支配自身的行動,克服困難,去實現預定目標的心理過程。意志包括兩個階段:一是制定行動方案的階段,二是執行決策方案階段。〔二〕什么是意志力?指人們為到達既定目的而自覺努力的程度或堅強的意志品質。意志品質是一個人在生活中形成的比較穩定的意志特征,是個性的重要組成局部。人的意志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逐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