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邊沖孔復合模的設計與制造_第1頁
切邊沖孔復合模的設計與制造_第2頁
切邊沖孔復合模的設計與制造_第3頁
切邊沖孔復合模的設計與制造_第4頁
切邊沖孔復合模的設計與制造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杯形件切邊沖孔復合模的設計與制造PAGEPAGE24摘要該模具用于生產杯形件,完成切邊沖孔復合工序,壓力機選用J23-10,他的工作原理是:將拉伸后的半成品件放入模具內,用定位銷釘定位,在壓力機的作用下合模,將工件壓入凹模內完成沖孔切邊工序。開模后,工件留在下模上通過推桿和彈簧將工件推出。關鍵字:復合,定位銷釘,推桿AbstractThemouldpartsusedintheproductionofglass,trimmingpunchingmachineselectionprocess,composite,they-10workingprincipleis:willstretchofsemi-finishedpartsinafterthemould,withpositioningpininthepress,undertheinfluenceofthemould,theworkpiecewillfinishthepunchingtrimmingdies.Openmode,workpieceleavenextmodulesbyputtingouttheworkpieceandspringKeywords:Compound,positioningpin,pushrod目錄摘要..............................................................1Abstract.........................................................2第一章沖壓件的工藝分析,確定模具的結構型式.........7第一節零件的工藝分析...............................................71.零件材料的分析.................................................72.零件的結構分析.................................................73.零件的工藝性分析...............................................7第二節確定沖壓工藝方案.............................................8第二章進行必要的工藝計算,選擇沖壓設備..................8第一節零件毛坯的尺寸計算...........................................8第二節擬定沖壓工藝方案.............................................9第三節模具總體結構方案.............................................9第四節主要工藝參數的計算..........................................101、確定排樣與裁板方案..............................................102、計算該工序的沖壓力及選擇設備....................................113、彈性卸料裝置的選用..............................................124、定位零件的選擇..................................................135、出件裝置.........................................................13第五節模具工作部分尺寸的計算.....................................141、切邊沖孔凸、凹模計算............................................142、凹模輪廓尺寸的確定..............................................143、模架的選擇......................................................15第六節模具零件的設計............................................171、工作零件........................................................172、模架的零件.....................................................194、模具的其它零件...................................................20第七節模具裝配順序...............................................21第三章繪制模具裝配結構圖..............................22第四章繪制模具工作零件圖..............................22制定模具主要工作零件的機械制造加工工藝...23參考文獻........................................................24后記...........................................................25第一章沖壓件的工藝分析,確定模具的結構型式第一節零件的工藝分析1、零件材料的分析08F鋼抗拉強度σb=275~383MPa,抗剪強度τ=216~304MPa,屈服強度σs=177MPa,硬度HRC=61~63,,具有良好的冷變形性和焊接性,正火后切削加工性尚可,退火后導磁率較高,剩磁較少,但淬透性、淬硬性極低。2、零件的結構分析該零件結構簡單,尺寸沒有公差要求,尺寸均為自由公差,外形對稱。3、零件的工藝性分析該零件是鋼料,該零件形狀的基本特征是一般的有凹圓的圓筒形件,為圓筒形件底部有一個Φ10孔,內部圓周直徑為Φ28,尺寸均為自由公差,因一般情況下,拉深件的尺寸精度應在IT13級以下,不宜高于IT11級。所以將內部直徑改為Φ28+00.16。高度10+00.12為IT11-IT12級精度。主要成形方法是沖裁、拉深、切邊沖孔和彎曲。零件的dt/d、h/d都不太大,其拉深工藝性較好。該零件為大批量生產,零件外形簡單對稱。材料為08F鋼,采用沖壓加工經濟性較好。零件如圖:t=t=1mm其余R=0.4其余R=0.4圖1-1零件圖第二節確定沖壓工藝方案沖壓工藝方案的確定是制定沖壓工藝過程的主要內容,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有的還需要進行必要的工藝計算,因此,實際確定時通常先提出幾種可能的方案。再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比較和擇優。從零件的結構和形狀可知,所需基本工序為落料、拉深、沖孔、彎曲四種。但工序模具生產效率低難以滿足大批量生產的要求,為了提高生產效率主要采用復合沖裁或級進沖裁兩種方式。若采用級進模雖然生產效率很高,但模具的結構比較復雜,對制造精度要求較高,一般生產周期長,成本高維護也比較困難。采用復合沖裁時,沖出的零件精度和平直度較好,生產效率也較高,模具結構較級進模簡單生產成本也比級進模的低。第二章進行必要的工藝計算,選擇沖壓設備第一節零件毛坯的尺寸計算1、彎曲毛坯尺寸的確定對于r<0.5t的彎曲件毛坯長度的計算公式Lz=l1+l2+l3+0.6t=5+4+5+0.6t=5+5+4+0.6×1=14.62拉深次數的確定及尺寸計算因板料厚度t為1mm故按厚度中線尺寸計算。2.1計算坯料尺寸D=(d22+4d2H-1.72rd2-0.56r2)?=(29*29+4*29*10.5-1.72*2.5*29-0.56*2.5*2.5)?=43.94mmL1=Lz+2*2.5=19.6mmL=L1+D=63.54mm2.2確定拉深次數根據坯料的相對厚度t/D=1/43.94=2.28%拉伸系數m=d/D=29/43.94=0.66大于極限拉深系數[m]=0.50,所以一次拉深成形。第二節擬定沖壓工藝方案根據以上的分析計算,該零件的沖壓加工需以下基本工序:落料、拉深、沖Φ10mm的孔、切邊、彎曲。根據以上基本工序,擬定一下沖壓工藝方案。方案一:落料與拉深復合→其余按基本工序。方案二:落料與拉深復合→沖孔與切邊復合→彎曲。方案一工序組合程度較低,生產率較低。不過各工序模具結構簡單,制造費用低,對中小批量生產是合適的。方案二制作出的零件尺寸精度高,需要兩個復合模具,可獲得高的生產率,而且操作方便。模具的結構復雜,制作周期長,生產成本高。因此,只在大批量生產中才較適宜。此次生產就是大批量生產故決定采用方案二的沖壓工藝方案。沖壓工藝方案為:落料與拉深復合→沖孔與切邊復合→彎曲第三節模具總體結構方案在沖壓工藝方案確定以后,根據零件的形狀特點、生產批量、模具制造條件、操作與安全要求、以及利用現有設備的可能,確定每道工序所用模具的總體結構方案。模具總體結構方案的確定包括以下內容:模具類型模具類型主要是指單工序模、復合模、和級進模三種,模具類型應根據生產批量、沖件形狀與尺寸等因素確定。及根據沖壓工藝方案確定采用復合模。操作與定位方式根據生產批量確定采用手工操作、半自動操作或自動化操作;根據坯料或工序件的形狀、沖件精度要求、材料厚度、模具類型、操作方式等確定采用坯料的送進導向與送料定距方式或工序件的定位方式。雖然此零件的生產批量較大但合理的安排生產可用手工送料方式能夠達到批量要求,且能降低模具成本,因此采用手工送料。為了便于操作和保證零件的精度且零件不太小所以采用擋料銷作為定位方式。卸料與出件方式根據材料的厚度、尺寸與質量要求、沖壓工藝性質以及模具類型等,確定卸料選用彈性卸料裝置,出件選用彈性頂件裝置。模架類型及精度根據沖壓件尺寸與精度,材料厚度、模具類型、送料與操作等因素確定,由于零件厚度薄,沖裁間隙較小且零件為對稱的回轉體拉深件,則沖裁時一般不會承受大的偏心載荷又是復合模,因此選用中間導柱圓形模架。考慮到零件的精度要求不高但沖裁間隙較小,所以采用二級模架精度。第四節主要工藝參數的計算1、確定排樣與裁板方案板料規格擬選用1×900×1800mm(08F鋼板)因為坯料長L=63.54mm、寬b=43.94mm,不算太小考慮到操作方便采用條料單排,取搭邊值a=1.8mma1=1.5mm,則進距:S=b+a1=43.94+1.5=45.44mm條料寬度:B=L+2a=63.54+2×1.8=67.14mm4.1.1采用縱裁每板條料數:n1=900÷67.14≈13條余27.18mm每條零件數:n2=(1800-1.5)/45.44≈39件余26.34mm每板零件數:n1×n2=13×39=507件材料利用率:η=(507×1725.5456)/900×1800=54%4.1.2采用橫裁每板條料數:n1=1800÷67.14≈26條余54.36mm每條零件數:n2=(900-1.5)/45.44≈19件余42.10mm每板零件數:n1×n2=26×19=494件材料利用率:η=(494×1725.5456)/900×1800=52%由此可件,縱裁有較高的材料利用率。故決定采用縱裁法。圖4-1排樣圖現對切邊沖孔復合模進行設計與加工2、計算該工序的沖壓力及選擇設備毛坯如圖所示:4.2.1沖壓力計算切邊力:F1=Ltσb=20×1×304×1.3=7904N頂件力:Fx=KxF1=0.05×7904=395.2N推件力:FT=KTF1=0.055×7904=434.72N沖孔力:F3=LtσB=10π×2×395=24806NF1——沖裁力(N)L——沖件周邊長度(mm)t——材料厚度(mm)σb——材料抗拉強度(MPa)Kx——卸料力系數4.2.2壓力機標稱壓力的確定標稱壓力是指滑塊在工作行程內允許承受的最大負荷,而滑塊必須在到達下止點前某一特定距離內允許承受標稱壓力。標稱壓力是壓力機的主要技術參數。對于沖裁工序,壓力機的標稱壓力應大于或等于沖裁時總沖壓力的1.1~1.3倍,即Fg≥(1.1~1.3)×FΣ沖壓工藝總力:FΣ=F1+Fx+FT+F3=33539.92N標稱壓力Fg≥1.3×FΣ=44KN因為本工序是切邊沖孔復合,因此壓力機標稱壓力時應考慮壓力機的許用壓力曲線,本工序可選用開式雙柱可傾式壓力機J23-6.3壓力機。J23-6.3壓力機的主要技術規格為:公稱壓力:63KN滑塊行程:35mm滑塊行程次數:170次/min最大封閉高度:150封閉高度調節量:35mm墊塊尺寸:30mm模柄孔尺寸:直徑30mm深度553、彈性卸料裝置的選用彈性卸料裝置由卸料板、卸料螺釘和彈性元件(彈簧和橡膠)組成。本設計選用彈性元件是橡膠。彈性卸料板的平面外形尺寸等于或稍大于凹模板的尺寸,厚度取凹模厚度的1.5~2倍。卸料板與凸模的雙邊間隙根據沖件料厚度確定。為了便于可靠卸料,在模具開啟狀態下卸料板工作表面應高出凸模刃口端面0.3~0.5mm。卸料螺釘一般采用標準的階梯形螺釘,取數量按卸料板形狀與大小確定。卸料螺釘的直徑根據模具大小可選用8~12mm,各卸料螺釘的長度應一致考慮到模具的結構,選用6個圓筒形的聚氨酯橡膠,則每個橡膠所承受的頂件力為Fy=Fx/n=395.2/6≈66N確定橡膠的橫截面積A:取hy=10%h0,查表的p=1.1MPa,則A=Fy/p=66N/1.1N/mm2≈60mm確定橡膠的截面尺寸:選用直徑為10mm的卸料螺釘,取橡膠上螺釘過孔直徑d=12π(D2-d2)/4=A求得D=(d2+4A/π)=(122+4×44)≈18為了保證足夠卸料力,可取D=20mm卸料板為圓形的常選用3-4個,但由于卸料力比較大經計算選用6個。卸料螺釘的直徑根據模具選用10mm4、定位零件的選擇定位零件的作用是使坯料或工序件在模具上相對凸、凹模有正確的位置。定位零件一般都以標準化,根據定位方式及坯料的形狀和尺寸選用相應的標準規格。導料銷的作用是保證條料沿正確的方向送料。一般設兩個,并位于同一側條料從右向左送進位于后側,從前向后送進位于左側。擋料銷的作用是擋住條料搭邊或沖件輪廓以限定條料送進的距離。該模具不需要導料銷。選用擋料銷定位的定位方式。擋料銷設一個,采用固定擋料銷。選用標準A10JB/T7649.10及直徑d=10mm5、出件裝置出件裝置的作用是從把零件從模具內卸出來。把裝在上模內的出件裝置稱為推件裝置,裝在下模內的稱為頂件裝置。因本設計的模具裝在下模內所以稱之為頂件裝置。此模具選用的是彈性出件裝置利用推桿把零件從模內推出。圖4-5推出機構第五節模具工作部分尺寸的計算1、切邊沖孔凸、凹模計算沖孔(Ф100+0.16mmdp=(dmin+xΔ)-0δp=(10+0.5×0.16)-00.02=10.08-00.02dd=(dp+Zmin)+0δd=(10.08+0.100)+00.02=10.18+00.02dd、dp——落料凸、凹模刃口尺寸x——磨損系數,查表沖件精度為IT14時,x=0.5dmax——落料件的最小極限尺寸Δ——沖件的制造公差(mm)δp、δd——凸、凹模制造公差(mm)Zmin——最小合理間隙(mm)查表的Zmin=0.100,Zmax=0.140。因為為自由尺寸可按IT14級精度處理查得Δ=0.36mmZmax-Zmin=0.040切邊凸模(50-00.12)切邊相當于落料,應以凹模為基準凹模尺寸Ad=(A-xΔ)+00.25Δ=(50-0.5×0.12)+00.03=49.94+0凸模尺寸按凹模尺寸配置,其雙邊間隙為0.100-0.140mmAp=(49.800-49.840)+00.03mm取49.800x=0.5δp=0.02δd=0.02校核間隙:因為δp+δd=0.02+0.02=0.04mm<Zmin-Zmax=所以符合δp+δd≤Zmin-Zmax2、凹模輪廓尺寸的確定凹模輪廓尺寸包括凹模板的平面尺寸及厚度尺寸。從凹模刃口至凹模外邊緣的最短距離為凹模的壁厚c。對于簡單的對稱形狀刃口的凹模,壓力中心及為刃口對稱中心。由于該零件為圓形拉深件為對稱件,所以壓力中心即為刃口對稱中心,所以凹模的平面尺寸即可沿刃口型孔向四周擴大一個凹模壁厚來確定。因切邊凹模的刃口尺寸為50mm*30mm,查表的凹模壁厚c=30mm,所以選凹模輪廓為方形,根據工件尺寸即可估計凹模的外形尺寸:L=50+60=110mm,B=30+60=90mm。故取125*100mm3、模架的選擇模架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導柱和導套。沖壓模具的全部零件都安裝在模架上。為了縮短模具制造周期,降低成本所以選用標準模架。選擇模架結構時要根據工件的受力變形特點,坯件定位、出件方式、送料方向,導柱受力狀態操作是否方便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選擇模架尺寸時要根據凹模的輪廓尺寸考慮,一般在長度上及寬度上都應比凹模大30-40mm。模架厚度一般等于凹模厚度的1-1.5倍。沖壓模具的閉合高度應大于壓力機的最小裝模高度,小于壓力機的最大裝模高度。模具的閉合高度是指模具在最低工作位置時,上模座上表面與下模座下表面之間的距離。為使模具正常工作,模具閉合高度H必須與壓力機的裝模高度相適應,使之介于壓力機最大裝模高度Hmax與最小裝模高度Hmin之間,一般可按下式確定:(Hmax-T)-5mm≥H≥(Hmin-T)+10mm根據所選壓力機可知Hmax=150mm,Hmin=115mm,T=30mm。Hmax——壓力機最大封閉高度;Hmin——壓力機最小封閉高度;T——壓力機工作墊板厚度;H——模具的閉合高度。所以確定模具的閉合高度為H=115~80mm。該模具的閉合高度為136mm,不符合要求。故改用壓力機J23-10J23-10壓力機的主要技術規格為:公稱壓力:100KN滑塊行程:45m滑塊行程次數:145次/min最大封閉高度:180封閉高度調節量:35mm墊塊尺寸:35mm模柄孔尺寸:直徑30mm深度采用后側導柱模架查表得標準模架的尺寸為:見表5-1表5-1標準模架及各零件的尺寸凹模周界125×100mm配用模架閉合高度H最大150最小120零件件號、名稱及標準編號1墊板GB2858.3-81數量1規格125×100×62動模固定板GB2858.2-81150×100×163凸凹模GB2858.1-81150×100×254卸料板GB2858.2-81150×100×185上模座GB/T2855.1-901125×100×306下模座GB/T2855.2-901125×100×357卸料螺釘GB70-854M10×458導柱GB70-81222×1109導套GB119-86222×80×28第六節模具零件的設計1、工作零件6.1.1定模上的凹模(切邊凹模與沖孔凹模)凹模是復合膜中的主要工作零件如圖6-1,工作端的內外緣都是刃口,一般內緣與凹模刃口結構形式相同,外緣與凸模刃口結構形式相同。凹模采取整體式結構如圖所示的尺寸,與固定板的連接方式為鉚接固定。沖孔凹模采用筒狀凹模,為了使廢料順利了落下,廢料孔采用階梯擴大。材料T10A熱處理硬度為58-62HRC圖6-1凹模6.1.2動模上的凸模(沖孔凸模)尺寸6-2如圖所示。凸模采取國家標準凸模形式,材料用T10A,刃口部分調制至58-62HRC,尾部中溫回火至40-50HRC,臺階式凸模固定。凸模與固定板按H7/m6配合。凸模的長度尺寸應根據模具的模具結構確定,同時要考慮凸模的修摩量及固定板與卸料板之間的安全距離因素。本設計采用的彈性卸料及凸模計算公式為L=h1+h2+ha=40.5mmL——凸模長度(mm)h1——凸模固定板厚度(mm)h2——卸料板的厚度(mm)ha——卸料彈性元件的安裝高度,即卸料彈性元件被預壓后的高度(mm)圖6-2凸模6.1.3切邊凸模如圖6-3所示尺寸及形狀。高度為50mm圖6-3切邊凸模2、模架的零件6.2.1模柄模柄的作用是把上模固定在壓力機滑塊上,同時使模具中心通過模塊的壓力中心。中小型模具一般都通過模柄與壓力機滑塊相連接。此模具選用的是凸緣模柄C型,它與上模座孔用螺釘連接,模柄軸線與上模座的垂直度較好,使用于上模座較厚的各種中小型模具,生產中比較常用。模柄的尺寸如表所示:d(d11)D(h6)D1Hhh1d1d2d3基本尺寸極限偏差基本尺寸極限偏差30-0.065-0.195750-0.019526416911159上、下模座的作用是直接或間接地安裝沖模的所用零件,并分別于壓力機的滑塊和工作臺連接,以傳遞壓力。設計沖模時,模座的尺寸規格根據模架類型和凹模周界尺寸從標準中選取的。3、導向零件對于批量較大的沖件的沖件為保證模具具有較高的精度和壽命,一般都采用導向零件對上、下模進行導向,以保證上模對下模的正確運動。導向零件由導柱、導套和導板,并已經標準化,但生產中常用的是導柱和導套。A型導柱結構較簡單,與模座為過盈配合(H7/m6),拆裝比較麻煩。A型導套與模座也為過盈配合(H7/r6),與導柱配合的內孔開有出游環槽,以便儲油潤滑,擴大的內孔是為了避免導套與模座過盈配合時孔徑縮小而影響導柱與導套的配合。導柱、導套的尺寸規格根據標準模架和模具的實際閉合高度確定,還應保證有足夠的導向長度。6.3.1A規格為22×110熱處理:硬度42-46HRC技術條件:按GB70-81的規定。6.3.2A規格為22×80×28熱處理:硬度42-46HRC技術條件:按GB70-81的規定。4、模具的其它零件固定板、卸料板、墊板固定板的作用是將凸模、凸凹模固定在上模座和下模座的正確位置上。固定板為方形板件,外形尺寸通常與凹模一致。固定板的厚度可取凹模厚度的60%~80%。固定板與凸模或凸凹模為H7/n6或H7/m6配合,壓裝后應將凸模或凸凹模的端面與固定板一起磨平。卸料版的作用是把廢料從模具工作零件(定模上的凸凹模)上卸掉。外形尺寸一般與凹模的相同。墊板的作用是承受并擴散凸模或凹模傳遞夫人壓力,以防止模座被擠壓損傷。墊板的外形尺寸與定模上的凸凹模固定板相同,厚度可取3~10mm。經查標準模架得:凸、凹模固定板選用的厚度為H=12mm,墊板選用厚度H=6mm,卸料板選用厚度為H=15mm。第七節模具裝配順序沖壓模在使用時,下模座部分被壓緊在壓力機工作臺上,是模具的固定部分。上模座部分通過模柄和壓力機的滑塊連在一起,是模具的活動部分。模具工作時安裝在活動部分和固定部分上的模具工作零件,必須保證正確的相對位置,才能使模具獲得正常的工作狀態。裝配有模架的模具時,一般總先將模架裝配好,再進行模具工作零件和其它零件的裝配。其裝配順序如下:1、模架的安裝①將模柄用壓入法安裝在上模座上,配合為H7/m6。用角尺檢查模柄圓柱面與上模座平面的垂直度,其誤差不大于0.05mm。模柄垂直度經檢查合格后再加工騎縫銷孔,裝入騎縫銷,然后將端面在平面磨床上磨平。②導柱和導套的裝配沖模的導柱、導套與上、下模座均采用壓入式連接。導套、導柱與模座的配合分別為H7/r6和R7/r6,壓入時要注意校正導柱對模座底面的垂直度。裝配好的導柱的固定端面與下模座底面的距離不小于1~2mm。將上模座反置套在導柱上,在套上導套,用千分表檢查導套配合部分內外圓柱面的同軸度,使同軸度的最大偏差處在導柱中心連線的垂直方向。用帽形墊塊放在導套上,將導套的一部分壓入上模座,取走下模座,繼續將導套的配合部分全部壓入。2、凸模、凹模和凸凹模的裝配切邊凹模、沖孔凸模、固定板、墊板、上模座通過螺釘連接。凸模與固定板的配合采用H7/n6,裝配時在壓力機上調整好凸模與固定板的垂直度將其鉚接到固定板上后,在平面磨床上將固定端磨平。3、總裝沖模在完成模架和凸、凹模裝配后可進行總裝,該模具為復合模,故以下模上的凸凹模為基準調整模具間隙,因此先裝下模,其裝配順序如下:1)把組裝好的凸凹模的固定板安放在下模座上,按中心線找正固定板的位置,用平行夾頭夾緊,通過螺釘孔在下模座上鉆錐窩。拆去凸凹模固定板,在下模座上按錐窩鉆螺紋底孔并攻絲。再重新將凸凹模固定板置于下模座上找正,用螺釘緊固。鉆絞銷孔,打入銷釘定位。2)配鉆卸料螺釘孔。將卸料板套在已裝入固定板的凸凹模上,在固定板上鉆出錐窩,拆開后按錐窩鉆固定板上的螺釘過孔。3)將已裝入固定板的凸凹模插入凹模的型孔中。在凹模與固定板之間墊入適當高度的等高墊鐵,將墊板放在固定板上。再以套柱導套定位安裝上模座,用平行夾頭獎上模座和固定板夾緊。通過凸凹模固定板孔在上模座上模座上鉆錐窩,拆開后按錐窩鉆孔,然后用螺釘將上模座、墊板、凸模固定板稍加緊固。4)調整凸、凹模間隙。將裝好的上模部分套在導柱上,用手錘輕輕敲擊固定板的側面,使凸模插入凹模的型孔。觀察凸、凹模配合間隙,用手錘敲擊凸模固定板的側面進行調整使配合間隙均勻。經調整后,以紙作沖壓材料,用錘子敲擊模柄,進行試沖。如果沖出的紙樣輪廓齊整,沒有毛刺或毛刺均勻,說明凸、凹模間隙是均勻的,如果只有局部毛刺,則說明間隙時不均勻的,應重新進行調整知道間隙均勻為止。5)調好間隙后,將凸凹模固定板的緊固螺釘擰緊。鉆絞定位銷孔,裝入定位銷釘將卸料板套在凸凹模上,裝上橡膠和卸料螺釘,檢查卸料板運動是否靈活。在橡膠作用下卸料板處于最低位置時,凸凹模的下端面應縮在卸料板的孔內約0.5~1mm。裝配好的模具經試沖、檢驗合格后即可使用。第三章繪制模具裝配結構圖第一節二維裝配圖1、A2圖紙,見附頁。第四章繪制模具工作零件圖1、A4圖紙,見附頁。第五章制定模具主要工作零件的機械制造加工工藝1.沖孔凸模工藝過程卡片,工序卡片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機械加工工藝過程卡片產品型號零件圖號(2)共一頁產品名稱杯型件零件名稱沖孔凸模第一頁材料牌號T10A毛坯種類棒料毛坯外形尺寸¢15*50每毛坯件數1每臺件數1備注工序號工序名稱工序內容設備工藝裝備1下料¢15*50鋸床2平端面,鉆中心孔平一端面,鉆中心孔。掉頭平另平一端面,鉆中心孔車床三爪卡盤,頂尖,93外圓偏刀,鉆頭3粗車粗車外圓,保證同軸度,留1mm精車余量車床,頂尖,93外圓偏刀,鉆頭4精車精車外圓,留0.4mm磨削余量,切槽車床三爪卡盤,頂尖,R刀,鉆頭,2mm切刀5熱處理刃口部分調制至58-62HRC,尾部中溫回火至40-50HRC6磨削中心孔研磨兩中心孔7磨削磨削外圓達到粗糙度0.8磨床專用夾具8研磨磨削外圓¢9.77達到粗糙度0.4磨床專用夾具9檢驗按圖樣技術要求項目檢驗參考文獻[1].徐政坤.沖壓模具與設備.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2].史鐵梁.冷沖模設計指導.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3].趙孟棟.冷沖模設計.機械工業出版社,1997[4].王孝培.沖壓手冊.機械工業出版社,1990[5].周大雋.沖模結構設計.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6].王芳.冷沖壓模具設計指導.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7].陳劍鶴主編.冷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機械工業出版社,2001[8].吳兆祥.模具材料及表面熱處理.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9].陳于萍,高曉康主編.互換性與測量技術.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0].郝濱海主編.沖壓模具簡明設計手冊.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11].金屬材料及熱處理.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后記三年的大學時光即將結束,記得剛來到大學的時候我們滿懷期待。而此刻美好的大學生活就要畫上句號了,而自己也要離開學院開始人生的新的起點,亦是期待,更是不舍。緊張的畢業設計就要結束了,此時此刻感慨萬千,首先感謝指導教師付海軍老師,在這為期數月的畢業設計過程中對我的鼓勵和幫助,在您細心的指導下我終于完成了這個設計。在整個設計過程中,老師豐富的知識和嚴謹的治學態度使我終生受益。付老師平易近人讓我們感覺十分的親切,為我們營造了一份緊湊卻不緊張的學習氛圍,使得我們可以更好的發揮設計能力。置身其間,使我們領會了基本的思考方式,掌握了通用的研究方法,讓我們的設計能力更上一層樓。感謝學院三年來給我的指導,讓我思考更多的問題,不僅是在學業上,還是在思想上,都要比以前更加成熟。同時也要感謝系里和學院的領導對我順利完成學業給予的方便和支持。感謝自己三年認識的良師,我今天能夠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都得益于老師的辛勤栽培,是您們在我人生的道路上給予我知識,傳道受業。感謝自己三年來所認識的朋友和同學,是他們和我一起分享了三年的快樂時光,同學之間的團結友愛所積累的感情讓我永遠難忘。基于C8051F單片機直流電動機反饋控制系統的設計與研究基于單片機的嵌入式Web服務器的研究MOTOROLA單片機MC68HC(8)05PV8/A內嵌EEPROM的工藝和制程方法及對良率的影響研究基于模糊控制的電阻釬焊單片機溫度控制系統的研制基于MCS-51系列單片機的通用控制模塊的研究基于單片機實現的供暖系統最佳啟停自校正(STR)調節器單片機控制的二級倒立擺系統的研究基于增強型51系列單片機的TCP/IP協議棧的實現基于單片機的蓄電池自動監測系統基于32位嵌入式單片機系統的圖像采集與處理技術的研究基于單片機的作物營養診斷專家系統的研究基于單片機的交流伺服電機運動控制系統研究與開發基于單片機的泵管內壁硬度測試儀的研制基于單片機的自動找平控制系統研究基于C8051F040單片機的嵌入式系統開發基于單片機的液壓動力系統狀態監測儀開發模糊Smith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及其單片機實現一種基于單片機的軸快流CO〈,2〉激光器的手持控制面板的研制基于雙單片機沖床數控系統的研究基于CYGNAL單片機的在線間歇式濁度儀的研制基于單片機的噴油泵試驗臺控制器的研制基于單片機的軟起動器的研究和設計基于單片機控制的高速快走絲電火花線切割機床短循環走絲方式研究基于單片機的機電產品控制系統開發基于PIC單片機的智能手機充電器基于單片機的實時內核設計及其應用研究基于單片機的遠程抄表系統的設計與研究基于單片機的煙氣二氧化硫濃度檢測儀的研制基于微型光譜儀的單片機系統單片機系統軟件構件開發的技術研究基于單片機的液體點滴速度自動檢測儀的研制基于單片機系統的多功能溫度測量儀的研制基于PIC單片機的電能采集終端的設計和應用基于單片機的光纖光柵解調儀的研制氣壓式線性摩擦焊機單片機控制系統的研制基于單片機的數字磁通門傳感器基于單片機的旋轉變壓器-數字轉換器的研究基于單片機的光纖Bragg光柵解調系統的研究單片機控制的便攜式多功能乳腺治療儀的研制基于C8051F020單片機的多生理信號檢測儀基于單片機的電機運動控制系統設計Pico專用單片機核的可測性設計研究基于MCS-51單片機的熱量計基于雙單片機的智能遙測微型氣象站MCS-51單片機構建機器人的實踐研究基于單片機的輪軌力檢測基于單片機的GPS定位儀的研究與實現基于單片機的電液伺服控制系統用于單片機系統的MMC卡文件系統研制基于單片機的時控和計數系統性能優化的研究基于單片機和CPLD的粗光柵位移測量系統研究單片機控制的后備式方波UPS提升高職學生單片機應用能力的探究基于單片機控制的自動低頻減載裝置研究基于單片機控制的水下焊接電源的研究基于單片機的多通道數據采集系統基于uPSD3234單片機的氚表面污染測量儀的研制基于單片機的紅外測油儀的研究96系列單片機仿真器研究與設計基于單片機的單晶金剛石刀具刃磨設備的數控改造基于單片機的溫度智能控制系統的設計與實現基于MSP430單片機的電梯門機控制器的研制基于單片機的氣體測漏儀的研究基于三菱M16C/6N系列單片機的CAN/USB協議轉換器基于單片機和DSP的變壓器油色譜在線監測技術研究基于單片機的膛壁溫度報警系統設計基于AVR單片機的低壓無功補償控制器的設計基于單片機船舶電力推進電機監測系統基于單片機網絡的振動信號的采集系統基于單片機的大容量數據存儲技術的應用研究基于單片機的疊圖機研究與教學方法實踐基于單片機嵌入式Web服務器技術的研究及實現基于AT89S52單片機的通用數據采集系統基于單片機的多道脈沖幅度分析儀研究機器人旋轉電弧傳感角焊縫跟蹤單片機控制系統基于單片機的控制系統在PLC虛擬教學實驗中的應用研究基于單片機系統的網絡通信研究與應用基于PIC16F877單片機的莫爾斯碼自動譯碼系統設計與研究基于單片機的模糊控制器在工業電阻爐上的應用研究基于雙單片機沖床數控系統的研究與開發基于Cygnal單片機的μC/OS-Ⅱ的研究基于單片機的一體化智能差示掃描量熱儀系統研究基于TCP/IP協議的單片機與Internet互聯的研究與實現變頻調速液壓電梯單片機控制器的研究基于單片機γ-免疫計數器自動換樣功能的研究與實現基于單片機的倒立擺控制系統設計與實現單片機嵌入式以太網防盜報警系統基于51單片機的嵌入式Internet系統的設計與實現單片機監測系統在擠壓機上的應用MSP430單片機在智能水表系統上的研究與應用基于單片機的嵌入式系統中TCP/IP協議棧的實現與應用單片機在高樓恒壓供水系統中的應用基于ATmega16單片機的流量控制器的開發基于MSP430單片機的遠程抄表系統及智能網絡水表的設計基于MSP430單片機具有數據存儲與回放功能的嵌入式電子血壓計的設計基于單片機的氨分解率檢測系統的研究與開發鍋爐的單片機控制系統基于單片機控制的電磁振動式播種控制系統的設計基于單片機技術的WDR-01型聚氨酯導熱系數測試儀的研制一種RISC結構8位單片機的設計與實現基于單片機的公寓用電智能管理系統設計基于單片機的溫度測控系統在溫室大棚中的設計與實現基于MSP430單片機的數字化超聲電源的研制基于ADμC841單片機的防爆軟起動綜合控制器的研究基于單片機控制的井下低爆綜合保護系統的設計基于單片機的空調器故障診斷系統的設計研究單片機實現的尋呼機編碼器單片機實現的魯棒MRACS及其在液壓系統中的應用研究自適應控制的單片機實現方法及基上隅角瓦斯積聚處理中的應用研究基于單片機的鍋爐智能控制器的設計與研究超精密機床床身隔振的單片機主動控制PIC單片機在空調中的應用單片機控制力矩加載控制系統的研究項目論證,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推廣,項目研究報告,項目設計,項目建議書,項目可研報告,本文檔支持完整下載,支持任意編輯!選擇我們,選擇成功!項目論證,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推廣,項目研究報告,項目設計,項目建議書,項目可研報告,本文檔支持完整下載,支持任意編輯!選擇我們,選擇成功!單片機論文,畢業設計,畢業論文,單片機設計,碩士論文,研究生論文,單片機研究論文,單片機設計論文,優秀畢業論文,畢業論文設計,畢業過關論文,畢業設計,畢業設計說明,畢業論文,單片機論文,基于單片機論文,畢業論文終稿,畢業論文初稿,本文檔支持完整下載,支持任意編輯!本文檔全網獨一無二,放心使用,下載這篇文檔,定會成功!目錄第一章總論11、項目名稱及承辦單位12、編制依據43、編制原則54、項目概況65、結論6第二章項目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81、項目提出的背景82、項目建設的必要性9第三章項目性質及建設規模131、項目性質132、建設規模13第四章項目建設地點及建設條件171、項目建設地點172、項目建設條件17第五章項目建設方案251、建設原則252、建設內容253、工程項目實施33第六章節水與節能措施371、節水措施372、節能措施38第七章環境影響評價391、項目所在地環境現狀392、項目建設和生產對環境的影響分析393、環境保護措施……404、環境影響評價結論……………..……………42第八章勞動安全保護與消防441、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442、安全措施方案443、消防設施…………...45第九章組織機構與人力資源配置461、組織機構462、組織機構圖46第十章項目實施進度481、建設工期482、項目實施進度安排483、項目實施進度表48第十一章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491、投資估算依據492、建設投資估算49目錄第一章總論 11.1項目提要 11.2結論與建議 31.3編制依據 4第二章項目建設背景與必要性 52.1項目背景 52.2項目建設必要性 7第三章市場與需求預測 83.1優質糧食供求形勢分析 83.2本區域市場需求預測 83.3服務功能 103.4市場競爭力和市場風險預測與對策 10第四章項目承擔單位情況 124.1基本情況 124.2主要業務范圍和業務能力 124.3人員構成 124.4主要技術成果獲獎情況及轉化能力 134.5現有基礎和技術條件 154.6資產與財務狀況 164.7項目技術協作單位情況 16第五章建設規模與產品方案 175.1建設規模確定的原則和依據 175.2建設規模及服務種類 18第六章項目選址與建設條件 196.1項目選址原則與要求 196.2項目建設用地情況 19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