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玲瓏塔看中國佛塔的發展獲獎科研報告_第1頁
由玲瓏塔看中國佛塔的發展獲獎科研報告_第2頁
由玲瓏塔看中國佛塔的發展獲獎科研報告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由玲瓏塔看中國佛塔的發展獲獎科研報告【摘要】坐落于河南原陽的玲瓏塔,因其向東北方傾斜13.33度,比傾斜了3.99度的意大利比薩斜塔角度還要大,被譽為東方的比薩斜塔。該塔歷經10余次地震,1938年遭日軍炮擊,仍巍峨矗立,是古代勞動人民在建筑和藝術的智慧結晶。本文通過玲瓏塔的結構嘗試分析佛塔的發展歷史。

【關鍵詞】塔;佛塔;塔的結構與作用

玲瓏塔,又名徽塔也叫雁塔,位于河南省原陽縣原武鎮的東關。建于宋徽宗崇寧四年(公元1105年),是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古老的斜塔,比著名的比薩斜塔還要早69年。1963年6月被河南省列為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明萬歷辛丑(公元1601年)《重修寶塔記》記述,善護寺原規模宏大,有大雄寶殿及眾多僧人。重修寶塔由虔誠會首師君士和僧人悟節主持,善人趙仁偕趙九時、趙九思等人施工。后失火,寺毀塔存,塔頂鐵剎、覆缽、相輪猶存。令人神奇的是,這座古塔有明顯地向東北方向傾斜,不管是從遠處眺望,還是從近處直視,傾斜的古塔好像隨時都會倒塌。據傳這座塔的方位正處于風口地帶,為了抵御東北風,在建造該塔時,當時的工匠們故意使塔往東北方向傾斜。后經黃河泥沙浸泡,塔身傾斜的角度就更大了,且有繼續傾斜的趨勢,從西北方向看尤為明顯。為保護民族文化瑰寶,有關部門一直在想辦法減緩古塔傾斜的速度,留住這千年景觀。

一、中國對塔的引進與變化

公元一世紀,印度蘇堵波隨著佛教傳入中國,“塔”字也應運而生。然而,當時中國并沒有滋生印度佛教的土壤,佛塔也和古典的樓閣臺榭結合起來,“上懸銅蘇九重,下為重樓閣道”。即在多層的樓閣頂加上一個有九層相輪的塔剎。

古代人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所以半圓形的蘇堵波代表了佛教的宇宙觀。中國人把原來坐落在地上的“天”真正舉到了天上,下以方形平面的樓閣來支撐,這是中國人“天圓地方”宇宙觀的體現。佛塔的第二個變化就是原來埋藏佛骨的陰森的地宮走上了地面,變成了“寺”。所以在中國往往寺與塔建在一起,有塔便有寺。塔在中國,打破傳統的單一的作用,既是佛陀“涅磐”神圣的象征,又成了風景勝地的標志。如“雁塔題名”成為歷代文人登臨詠懷的風流雅事;錢塘江邊的六合塔,成了江船夜行的航標;有的地方甚至建塔鎮妖以免除災難,于是佛塔又變成風水塔。中國人對塔既是一種象征又將此賦予現實人生、實用的內容,所以中國的佛塔是“人”的建筑,而不是“神”的靈境。

二、中國佛塔的式樣與結構

(一)佛塔的式樣

1、覆缽式塔:

是印度古老的傳統佛塔形制,主要流行于元代以后。這種塔由于被藏傳佛教使用較多,所以又被稱作“喇嘛塔”。又因它的形狀很像一個瓶子,還被俗稱為“寶瓶式塔”。塔結構主要由基座、塔瓶、塔剎三部分構成。基座方形,也有多邊形,象征十善之地。塔瓶為覆缽式,正面辟門。甘肅夏河拉樸楞寺佛塔便是覆缽式塔。

2、樓閣式塔:

在中國古塔中的歷史最悠久、體形最高大、保存數量最多,是漢民族特有的建筑樣式。形體高大,在塔內一般設有磚石或木制的樓梯,可供人們拾級攀登、覽遠方,而塔身的層數與塔內的樓層往往是相一致的。有的塔外還有意制作出仿木結構的門窗與柱子。山西應縣木塔、江蘇鎮江金山寺慈壽塔便是樓閣式塔。

3、密檐式塔:

在中國古塔中的數量和地位僅次于樓閣式塔。形體比較高大,是由樓閣式的木塔向磚石結構發展時而演變來的。塔的第一層很高大,而第一層以上各層之間的距離則特別短,各層的塔檐緊密重疊著。塔身內部一般是空筒式,不能登臨眺覽。北京八里莊慈壽寺塔及局部檐層、河北正定天寧寺塔便是。

4、金剛寶座式塔:

金剛寶座式塔是針對它的自身組合情況而言的,而具體形制則是多樣的。它的基本特征是:下面有一個高大的基座,座上建有五塔,位于中間的一塔比較高大,而位于四角的四塔相對比較矮小。基座上五塔的形制有的是密檐式的,有的則是覆缽式。這種塔是供奉佛教中密教金剛界五部主佛舍利的寶塔,在中國流行于明朝以后。湖北襄陽廣德寺塔、呼和浩特慈燈寺佛塔便是金剛寶座式塔。

5、亭閣式塔:

亭閣式塔是印度原始塔型與中國古代傳統的亭閣建筑相結合的一種古塔形式。塔身的外表就像一座亭子,都是單層的,有的在頂上還加建一個小閣。在塔身的內部一般設立佛龕,安置佛像。由于這種塔結構簡單、費用不大、易于修造,曾被許多高僧們所采用作為墓塔。山東歷城四門塔、長寧寺塔林等均是亭閣式塔。

6、南傳佛教緬式塔:

南傳緬式塔又稱傣式塔,因受緬甸風格影響較重而得名,有濃郁傣族特色。塔平面呈八角形,每角均建有一小塔屋,塔基上共立有一大八小九座佛塔。除主塔外,塔身均為實心圓形,塔剎高聳,塔尖懸掛銅鈴。磚結構,大多飾金。副塔下設有佛龕,龕壁雕佛像,龕側飾以花草、動物。云南飛龍佛塔、石佛塔便是南傳佛教緬式塔。

(二)佛塔的結構

不管是什么樣的塔,它都會有塔基、塔體、塔剎三部分組成。

塔基是塔的根本所在,所以塔基是全塔中最為堅實的部分。目前所知的塔基有五種形式:夯土式、木樁灰土式、磚木式、巖石式、磚石木混合式。

塔剎是塔頂的最高部位的構件,也是塔頂的結束。分為:磚基剎桿式、葫蘆式、寶珠式、喇嘛塔式等。

佛塔發展到今天雖已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