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3《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1頁
小學語文-3《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2頁
小學語文-3《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3頁
小學語文-3《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4頁
小學語文-3《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3《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肥城市汶陽鎮磚舍小學孔麗娜【教學目標】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詞義。2、了解游覽順序,感受雙龍洞景象的奇異,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雙龍洞內孔隙的特點。4、領悟移步換景的游記特點,體會并運用作者將見聞和感受結合,把事物寫得具體形象的表達方式?!窘虒W重難點】學習按游覽順序記敘的方式和感受孔隙窄小的特點。指導學生運用常見的事物,結合自己游覽的感覺,把景物特點寫具體,使人身臨其境的表達方式?!窘虒W策略】自主探究識字、小組合作、交流共享?!窘虒W用具】教師搜集有關表現祖國大好山河的風景圖、金華雙龍洞的文字、圖像等資料,做成課件。要求學生提前預習,讀課文、認生字、查詞義,了解作者游覽過程?!窘虒W過程】課前交流:師:老師剛才在經過走廊時,看到一句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嗎?(生試著理解,明白旅行的意義:增長知識,拓寬視野。)師:下面老師帶領大家到幾處風景名勝看一看。(生欣賞泰山等圖片,復習積累有關的古詩句。)一、導入新課,簡介文體。1.(出示雙龍洞的圖片,簡介雙龍洞資料)師:葉圣陶爺爺曾經游覽過這里,并寫下了一篇游記,(板書:游記)這就是《記金華的雙龍洞》。(生齊讀課題,書空課題,理解記的意思,交流作者葉圣陶資料。)2.師簡介游記:這是我們第一次學習游記,游記就是記敘旅行中見聞和感受的文章,下面就讓我們跟隨葉圣陶爺爺到字里行間去游覽一番。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1.檢查學生字詞:師:課前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下面我們來檢查一下預習情況。(出示生詞)浙江一簇臀部稍微額角擦傷蜿蜒石鐘乳音:師檢查生詞的讀音,強調“浙臀蜿”的讀音。(生個別讀,齊讀)義:師相機引導理解“浙江、臀部蜿蜒”的詞義。(生聯系舊知和實際理解詞義)師:文中”蜿蜒”是用來寫什么的?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課件出示句子,生齊讀,感悟“雙龍洞”名字由來)。形:師指導書寫“蜿蜒”,范寫。(生比較“蜿”字與“擦”、“蜒”字與“蜓”的異同,書空,練寫。)三、梳理游覽順序,概述文章結構。(1).師:作者是按什么順序游覽雙龍洞的呢?快速默讀一遍課文,圈畫出表示地點變換的詞語,然后同桌一起試著把這個游覽示意圖補充完整。(出示空缺的游覽示意圖)(生默讀、圈畫詞語,同桌討論,補充完整的游覽示意圖。)(2).(出示完整的游覽示意圖)師:請同學們對照課文有關句子和游覽示意圖,同桌互相說一說作者的游覽過程。(同桌互相練習)(3).師小結:通過作者的游覽過程明白文章的寫作順序,對照示意圖理清文章的段落結構。游記不僅要交代清楚游程,還要寫出游覽過程中的看見的、聽到的和自己的感受。(板書:游程、見聞、感受)3、感受“孔隙”窄小,學習表達方式。(1).師:課文哪幾段是寫作者游覽雙龍洞的?這幾段分別寫了那幾處景點?其中最讓作者感到好奇、冒險,印象最深的是哪一處?(師根據生回答,板書:孔隙)(2).師引導理解“孔隙”的意思,感悟“孔隙”這一景點的特點(生聯系生活實際感悟孔隙的特點,板書:窄?。?).師:作者是怎樣寫這個孔隙的窄小呢?(出示讀書要求)用心默讀第5自然段,畫出相關的句子,圈出重點詞句。(生默讀、思考、勾畫相關句子)(4).交流品讀,預設交流:出示句群1:雖說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進出。怎樣小的小船呢?兩個人并排仰臥,剛合適,再沒法容第三個人,是這樣小的小船。引導通過“并排仰臥”“剛合適”等詞語感悟小船的窄小。出示改動的句子,比較感悟,從4個“小”中體會船的小。師生合作,朗讀小船的小。(生討論、感悟、有感情朗讀)師小結:作者沒有用具體的數字,而是通過寫小船的小寫出孔隙的窄小。出示句群2:我懷著好奇的心情獨個兒仰臥在小船里,自以為從后腦到肩背,到臀部,到腳跟,沒有一處不貼著船底了,才說一聲“行了”,船就慢慢移動。引導替換“貼”字,通過比較,體會孔隙的矮小,補充孔隙有關的數據資料,加深印象。交流作者躺的姿勢,通過具體細致的描寫體會作者的好奇、緊張、小心。(生討論、體會、練習有感情的朗讀)出示句群3:眼前昏暗了,可是還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準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引導理解作者的感覺,從“擠壓、撞破、擦傷”和“稍微、一點兒、準會”等詞語感受作者緊張、害怕的心情和孔隙的窄小。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小結:作者通過對自己感覺的具體描寫來表現孔隙的窄小。(生匯報、體會、有感情朗讀)(5).創設情境,身臨其境:師:現在讓我們跟隨作者乘著小船經過孔隙吧。游客們,你們準備好了嗎?你們是怎樣躺的?(生齊讀)(音樂起)師:你仰臥小舟,工人拉著繩,船在孔隙中慢慢地移動,你有什么感覺?孔隙過完后,你有什么想說的?(生想象、讀文、討論)4.小結寫法:作者正是用小船的小和他過孔隙時的感覺表現孔隙的窄小,使景物特點描寫具體,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印象。5、喚醒體驗,遷移練筆A(課件出示:吊橋的圖片)師:想想,在吊橋前你看到了什么?過吊橋的時候,你有什么感覺?模仿第5段的寫法寫一寫過吊橋。(生討論,聯系生活回憶)B(背景音樂,生進行小練筆,匯報展示)。C師總結:葉老曾說:“我口說我心,我手寫我口。寫文章,無非是一點,我聽到的,看到的,真體會到的東西來告訴讀者或聽眾?!苯裉鞆倪@一篇課文,我們有所領悟。雙龍洞其他景點又是怎么寫得呢?我們下節課再學習。布置課后作業:讀一讀葉圣陶的《記金華的兩個巖洞》,繼續了解巖洞的奇異,感悟游記的寫法。板書設計:游記記金華的雙龍洞游程外洞見聞孔隙:窄小感受內洞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3《記金華的雙龍洞》學情分析肥城市汶陽鎮磚舍小學孔麗娜《小學語文新課標》在“教學建議”部分指出:“學生生理、心理以及語言能力的發展具有階段性特征,不同內容的教學也有各自的規律,應該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彼哪昙壍膶W生經過幾年的語文學習,已經具備了較強的識字能力和一定的獨立閱讀能力,積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語文學習方法。這篇課文文字淺顯,語言平實,學生很容易讀懂。但根據以往學生的學習經驗來看,學生對文章的閱讀理解往往停留在“課文介紹了什么”的層面上,忽視了“課文是怎樣介紹的”,即表達方法的探究上。感悟作者是如何具體準確地寫出景物特點,給人帶來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是學生學習的難點,需要老師創設有效的朗讀、想象、感悟情境,以情激情,實現“言”“意”的和諧共生。下面結合文本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作出預設和分析:1.在四年級上冊學習的《頤和園》中,學生已經初步了解了“移步換景”的寫作順序,所以對于尋找作者的游覽順序,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并不難,但不能局限于此,還要引導把游覽順序和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段落結構相結合??梢韵纫龑W生畫出游覽示意圖,再按示意圖說說作者的游覽順序,在此基礎上想想哪部分詳寫,哪部分略寫,以便理清段落結構。這樣對全文有了整體的印象,明確游記寫作思路,在寫游記類作文時就不會出現路線呈現不清,缺乏條理的現象。2.學生在寫游記作文時,往往不能做到仔細觀察,抓住事物特點把內心感受準確的描繪出來,不夠具體生動,激不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結合課文的具體語境,采取品詞析句、畫面欣賞、想象感悟等多種策略,使學生不僅了解課文中運用的描寫方法,而且從中體會到這樣表達效果的好處。3.能運用、會運用是學習語言的終極目標。本文作者把自己游覽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感告訴讀者,讀來身臨其境,似與作者同游,尤其是游“孔隙”這一段的好奇、冒險,不僅給作者,也給學生留下了深刻地印象,極易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可以此段作為學習表達方法的突破口,引導學生遷移運用,進行小練筆。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3《記金華的雙龍洞》效果分析肥城市汶陽鎮磚舍小學孔麗娜本課時的教學目標主要有: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詞義;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雙龍洞內孔隙的特點;3.了解游覽順序,領悟移步換景的游記特點,體會并運用作者將見聞和感受結合,把事物寫得具體形象的表達方式。針對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四道“學生評測習題”:“1.讀拼音,寫詞語2.在正確的讀音上面畫“√”。3.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4.理解課文,完成填空?!边@幾道題主要評測學生生字詞的識記、文中好詞佳句的積累和對課文內容及表達方法的理解情況。下面對學生的的達成情況結合評測結果進行分析:1.基礎知識掌握扎實,易錯字形、讀音得到了很好的鞏固。四年級的學生已具備較強的識字能力,因此在識字過程中可引導學生尋找易錯點,運用形聲字識字規律、形近字比較等方法突破難點,點到為止,不必耗費很多時間。本課難寫的字形較多,尤其是“蜿蜒”兩個字根據以往的經驗極易出錯。教學中先引導學生把“蜿、蜒”同“擦、蜓”比較,然后老師范寫并講解筆順,學生書空,最后練習書寫。經過這幾步的訓練,學生對這兩個字有了深刻的印象。從學生的測評結果看,參與測評的共有40名學生,只有一人把“蜒”字右邊的“豎折”寫成了兩筆,正確率達到了97﹪。對于文中易讀錯的生字“浙、臀”,學生沒有出現錯誤,達到了優質高效的目標。2.好詞佳句得到了積累。從第三題“填上合適的詞語”完成情況來看,大多數學生運用了書中的詞語,這說明學生有了積累好詞的意識,并且效果良好。第四題“理解課文,完成填空”也有積累的目標,第5段是本節課的精讀段落,課堂上運用多種形式反復朗讀,雖然沒有明確提出對本段的背誦,但從測評結果來看大多數學生已經熟讀成誦,積累了細致描寫的句子。3.對“孔隙”的特點印象深刻,明白了游記的文體特點及表達方式。本節課主要通過研讀“孔隙”的特點來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測評題四以“填空”的形式檢驗學生的掌握情況,雖然題型有些呆板,但從學生的測評結果來看,學生對于孔隙印象深刻,對于作者的表達方式梳理清晰,獲得了總結提升。4.存在問題:“了解游覽順序,領悟移步換景的游記特點”是本節課的一個學習重點,按說學生在學習了《頤和園》一文后對于寫景文章的“移步換景”游覽順序應該不難理解,但從第四題中1題的完成情況來看,不少學生選擇填空的地點出現了混亂現象。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學生沒有梳理出文章的段落結構,對文章的整體安排。另外對于“運用作者將見聞和感受結合,把事物寫得具體形象的表達方式。”這一教學目標,在課堂上已用“小練筆”的形式進行了現場練習,而且這一目標不是一節課就能完全達成的,需要在課外其他作業及習作中繼續進行。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3《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材分析肥城市汶陽鎮磚舍小學孔麗娜1.教材內容這是葉圣陶先生早年寫的一篇游記,也是小學階段學生接觸的第一篇游記。文章記敘了作者游覽金華雙龍洞的情景,融情于景,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和欣賞大自然的審美情趣。文章按游覽順序記敘,依次寫了游金華雙龍洞時的路上見聞、游外洞、由外洞進入內洞、游內洞的所見所聞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況。在讀者眼前展現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輪美奐,令人感到身臨其境。全文思路清晰,結構嚴謹。課文按兩條線索來寫。一條是作者的游覽順序,是“順”的線索,抓住景物特點來寫。另一條是泉水、溪水的來路,是“逆”的線索。兩條線索巧妙地交織在一起,使景點的方位和作者觀察的移動有機結合,同時移步換景,堪稱游記體文章的典范。其中“過孔隙”一段,以“段”的形式,集中體現出游記體“篇”的特點,將游程、見聞和感受有機結合,是中年級學生學寫游記的優秀范本。本文的另一大特色是作者觀察仔細,語言樸實準確,描寫生動形象,敘述有詳有略,分別詳寫了孔隙、內洞的風貌,突出了雙龍洞的特色。2.不同教材版本《記金華的雙龍洞》作為一篇經典的文本被不同版本的教材選用,除了被人教社小學語文教材編入四年級下冊第3課,《記金華的雙龍洞》還有魯教版第七冊第3課、冀教版第十冊第9課、蘇教版第十二冊第4課、北京版第九冊第5課等幾個版本。針對不同的學段,老師應定位文本的不同教學價值,采用相應的教學設計適應不同學段的學生。3.課程內容的整合單元閱讀提示對本組課文的學習要求是:與作者一起做一次愉快的旅行,去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去體會作者對山山山水水的熱愛之情,并體會作者是怎樣用優美詞句表達情意的。這樣的安排是圍繞描寫景物編排的。同是寫景的文章,《桂林山水》是運用“總—分—總”的段式來寫,而本文是按照“移步換景”的游覽順序來寫的。學生明白習作中選擇哪一種順序要根據景物的特點來決定,只有選擇合適的表達順序才能讓讀者清晰明白地感受到景物的特點。4.課程教學資源的取舍本課的語文知識點不少:生字新詞的學習,主要內容的理解,對比、排比等修辭方法的運用,移步換景的寫法,平實準確的語言特點,詳略得當、重點突出的安排,以及融情于景表達方法。認真審視這些知識點,“融情于景”表達方法的學習是讓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這是第三學段的要求,但適度的“越位”對段落訓練和學習構篇有一定的價值,而了解文章“移步換景”的表發順序是本課的核心教學內容之一,與本單元的習作要求“按一定順序寫”不謀而合。另外,體會作者平實準確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符合本學段的課標要求,也切合單元導讀和課后習題的編者意圖,可作為教學的知識生長點和能力漸進點。5.教學重難點及課時安排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清作者的游覽順序,感受各個景點的特點。教學的難點是指導學生用常見的事物和自己游覽的感覺,把景物的特點寫具體,使人感覺身臨其境?;趯σ陨现R點和教學重難點的分析,預設本課用兩課時完成,第一課作為新授課,旨在抓住游覽順序,通過感知整體,了解游記特點,然后重點講“過孔隙”,梳理出本文的表達特色,并指導學生學以致用。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3《記金華的雙龍洞》評測練習肥城市汶陽鎮磚舍小學孔麗娜一、讀拼音,寫詞語。Zhèjiāngcāshāngétóuwānyánshāowēi()()()()()二、在正確的讀音上面畫“√”。系(jìxì)繩子臀(túndiàn)部好(hǎohào)奇漆(qīxī)黑盤曲(qǔqū)而上一簇(cùchù)浙(zhézhè)江仿佛(fúfó)石筍(xǔnsǔn)三、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的沙土()的映山紅()的公路()地移動()地流著四、理解課文,完成填空。1.本文是一篇---------,作者是-------,游覽的地點是---------,按游覽的順序依次寫了()→()→()→()→(),最后()。2.“孔隙”的特點是,表現在:(1)只能容一只小船進出,怎樣小的小船呢?。--------------------------------------------------------------------(2)乘船時必須。--------------------------------------------------------------------(3)通過空隙時的感覺。 --------------------------------------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3《記金華的雙龍洞》課后反思肥城市汶陽鎮磚舍小學孔麗娜《新課標》對于語文課程性質的定位——“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極不相符。這次備課時我反復研究教材,認真解讀文本,重新整合了教材,確定了新的教學核心價值——感悟語言,領悟寫法,學以致用。授課中我緊扣游記文體的特點,引領學生理清文序,梳理文章整體結構,以段為例領悟寫法,然后遷移運用,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反觀這節課的教學全程和教學效果,我覺得有幾個優化的設計,總結如下:一、細致梳理,學習整體構思?!队浗鹑A的雙龍洞》是葉老先生早年游歷金華雙龍洞的一篇游記。作者按照移步換景的游覽順序,真實記錄了自己的游覽見聞和感受,堪稱游記體文章的典范。這次的梳理沒有僅僅停留在游覽順序上,而是與學習文章的整體構思相結合,分了三個步驟,循序漸進,逐層上升:首先引領學生畫游覽示意圖,結合課文了解每一段的段落內容,這是在理文序;然后啟發學生有順序地連綴每一處景點,這是在落實中年級學段目標──把握課文的重要內容;最后整合段落內容,理清寫作順序,清晰課文結構。這樣課文思路清晰、結構嚴謹的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高效地把握了游記文體特點,了解了作者移步換景的寫作方法。二、巧妙設問,直指表達秘密。本文“過孔隙”一段,以“段”的形式,集中體現出游記體“篇”的特點,作者既通過具體熟悉的常見事物描寫孔隙,又將自己的切身感受訴諸筆端,將游程、見聞和感受有機結合起來,是中年級學生學寫游記的優秀范本。在引領學生整體把握作者游覽順序,理清文本脈絡結構之后,直接切入“過孔隙”一段進行教學,教學思路是先總后分。第一次試講時我設計的問題是:“孔隙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這樣的提問依然停留在內容的了解上,結果學生感悟散亂,教學無序。后來我先讓學生概括出孔隙的特點——窄小,然后設計問題:作者是怎樣寫孔隙窄小的?這樣直接從探究作者寫法進入,目標直指語言形式,學生探究的落點就是作者表達的秘密,此問目標明確,任務集中,便于學生體悟寫法,遷移運用。三、立足語言,解密寫法。第5段雖然不長,但句句都寫出孔隙的窄小,體會作者細致精確的語言是訓練的重點。我主要引領學生從兩個方面體會作者的寫法:借小船的小和自己的真實感受來寫,具體可感。采用的主要方法策略有:1.品詞析句。例如去掉描寫小船的兩個“小”字來比較感悟,一方面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同時也感受了孔隙的窄小。還有通過圈畫重點詞語“貼、并排仰臥、稍微”來感受孔隙的窄小。2.想象感悟:例如感受作者的心情,想象自己過孔隙的感覺。3.創設情境:在學生匯報句子完畢后,創設了和作者一同坐小船過孔隙的情境,引導學生感受過孔隙的感覺,學生在音樂的配合下,入情入景,身臨其境。四、得言悟法,遷移運用。讀是輸入,寫是輸出。借助閱讀可以積累語言、領悟寫法,更高的境界是遷移運用。2011版《課標》提出,語文教學應加大語言文字的實踐運用,本文“過孔隙”一段的寫法,集中體現了游記文體的特點。在引領學生領悟了作者借助見聞和感受寫游記的寫法之后,及時總結梳理本文的表達特點,立刻啟發學生遷移運用。我出示了學生熟悉而感興趣的“吊橋圖片”,通過交流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指導學生模仿本節課的寫作方法——用常見的事物寫見聞、運用切身感覺寫感受,來把景物特點寫具體。從學生的匯報效果看,學生能自覺地運用本文的寫法,寫出了自身感受,較好地達成了目標。當然,反思我節課的教學,也有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學生為主體”的理念還沒有徹底實施,老師還是講的太多、牽引太濃,學生探究、創新不夠,這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改進。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3《記金華的雙龍洞》課標分析肥城市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