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2
陸游
關山月朱盈蓓《關山月》考點:(1)分析這首詩感情層次,理解以“月”貫串全詩的結構特點。(2)說明這首詩選取典型事物、典型場景來抒情言志的特點。(3)背誦這首詩。陸游,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愛國詩人,其詩的風格豪放,氣魄雄渾,近似李白,故有“小太白”之稱。
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寫作背景這是一篇用樂府古題寫時事的作品,作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陸游53歲。這時陸游因力主抗金而遭到投降派的打擊。剛剛在淳熙三年被加上宴飲頹放的莫須有的罪名,免去職務,他滿懷報國熱忱,卻沒有用武之地,眼看著統治階級醉生夢死,置國家與民族的利益于不顧,一味的妥協投降,茍且偷安,內心十分憤慨。
于是他在《關山月》這首詩中如實地描寫了由南宋朝廷長期執行投降政策造成的惡果,表達了對外族侵略者的無比仇視,對統治集團的憤怒譴責和對要求抗戰的愛國戰士、遺民的同情。這首《關山月》,寫得尤其沉痛悲愴,表達的是對宋金和議的不滿,對南宋文恬武嬉、茍且偷安的譴責,是愛國志士和北宋遺民恢復中原、統一祖國的愿望。此詩為陸游樂府詩中的名篇。關山月是一首古體詩,而所謂古體詩是指在唐代出現近體詩之前的詩,其特點是字數、押韻、平仄、對仗都沒有特殊的規定。關山月
陸游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空臨邊。
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
戍樓刁斗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發。
笛里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
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戎,róng廄,jiù戍,
Shù:1、和戎:對金人屈服。2、空:白白地。3、臨:到。4、邊:邊疆,邊界。5、朱門:達官貴人家。6、沉沉:深遠的樣子。7、按:打拍子。8、廄:馬棚。
這首詩是以樂府舊題寫時事,作于陸游罷官閑居成都時。詩中痛斥了南宋朝廷文恬武嬉、不恤國難的態度,表現了愛國將士報國無門的苦悶以及中原百姓切望恢復的愿望,體現了詩人憂國憂民、渴望統一的愛國情懷。
全詩十二句,每四句一轉韻,表達一層意思,分別寫將軍權貴、戍邊戰士和中原百姓。詩人構思非常巧妙,以月夜統攝全篇,將三個場景融成一個整體,構成一幅關山月夜的全景圖。可以說,這是當時南宋社會的一個縮影。詩人還選取了一些典型事物,如朱門、廄馬、斷弓、白發、征人骨、遺民淚等,表現了詩人鮮明的愛憎感情。本詩語言凝練,一字褒貶,具有很強的表現力。本詩層次分析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空臨邊。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
第一層次是前四句。寫投降而合議后文恬武嬉、武備松弛的局面,這些都是“和戎”的后果。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空臨邊。解讀這兩句詩需注意以下四點:⑴結合歷史背景及陸游的其他作品細細體會這兩句詩的口吻及其中蘊涵的復雜情感、情緒。⑵陸游對將軍所持的態度:反對?同情?憤激?或多種情感、情緒雜糅其中。⑶“將軍”所指與緊接著的“朱門”所指是否一致?⑷“空”字在這兩句詩中以至這首詩中所起的作用如何?與金人議和的詔書已經下達十五年了,將軍不作戰白白地來到邊關。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朱門,典出《晉書·麹[qū]允傳》:“麹允,金城人也。與游氏世為豪族,西州為之語曰:‘麹與游,牛羊不數頭。南開硃門,北望青樓。’”硃與朱通,“硃門”即朱門。唐李約《觀祈雨》:“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唐白居易《悲哉行》:“沉沉朱門宅,中有乳臭兒。”“朱門沉沉按歌舞”句或從李、白二氏詩句化出,或與李、白二氏詩句暗合。豪門貴族那深深的庭院里主人在按著節拍欣賞美人唱歌跳舞,馬圈里的戰馬一身肥膘等待老死、弓已陳舊地斷了弦。戍樓刁斗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發。
笛里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征人骨。
第二層次是次四句。寫守邊兵士報國無門、等待老死邊疆的悲憤感情。中原干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
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
第三層是最后四句,寫中原百姓盼望恢復中原連年失望的痛苦。參考譯文
與金人議和的詔書已經下達十五年了,將軍不作戰白白地來到邊關。豪門貴族那深深的庭院里主人在按著節拍欣賞美人唱歌跳舞,馬圈里的戰馬一身肥膘等待老死、弓已陳舊地斷了弦。邊塞崗樓上報更的刁斗聲聲催著月亮快快落山,戰士三十歲參軍如今已白發斑斑。從笛聲里誰能知道壯士報國無門的心思,月亮白白地照射著捐軀將士的骨骸。中原一帶發生戰爭自古就聽說過,但哪曾有異族統治者在中原傳宗接代?中原遺民忍著苦痛盼望恢復,今天晚上有多少地方的遺民又在流下失望的眼淚!
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空臨邊。
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
戍樓刁斗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發。
笛里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
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本詩主題思想
本詩借守邊戰士的口吻,痛斥統治者對敵茍和投降的政策,表達了詩人對宋金和議的強烈不滿,對南宋朝廷文恬武嬉、茍且偷安的行徑給予了無情的譴責,表現出愛國志士和北宋遺民渴望恢復中原、統一祖國的愿望。[本詩藝術特色]
本詩鮮明的藝術特色首先表現在它的結構上。全詩十二句,每四句一個層次。三個層次描寫了三個畫面,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1、臨邊將帥的醉心歌舞——深院歌舞;
2、邊疆戰士的笛里之怨——笛聲傳怨;
3、北宋遺民盼恢復之苦——遺民垂淚。
三個畫面所反映的三種空間,又可以理解為處在同一時間,即同一月夜之下。可以說《關山月》這首詩就是以抒寫邊關戰士月下吹笛的憂憤之情為線索。我們從這一角度來理解全詩,則詩中的三個畫面就顯得十分完整和統一了。藝術特色分析
這種對比揭示出當權者置人民痛苦于不顧而只知道自己縱情聲色的腐敗。而這一切又歸于“和戎詔下”。“和戎”是南宋當權者政治腐敗的結果。“和戎”又給他們造就了一個相對安定的環境,從而反過來加劇了他們的腐敗。此詩的“和戎詔下”四字為一篇之綱,詩中的三個畫面都是“和戎詔下”這根藤上結出的惡果。作者描寫這三個畫面正是為了集中地譴責這屈辱的誤國誤民的“和戎詔”。“和戎詔”具體的說是“隆興和議”,寬泛一點說“和戎”是南宋朝廷一貫的基本國策。一個月亮:一輪照明邊關的冷月;兩種情感:作者對和戎詔的皇帝和臨邊不戰的將軍強烈斥責憤怒的情感、抒發了詩人對最終只能老死邊關的士卒和忍死望恢復的遺民極大的同情;三個場景:將軍府(夜以繼日,醉生夢死)、戍樓(形同虛設,從無戰事)、中原(逆胡橫行,生靈涂炭);三種人物:臨邊不戰的將軍、老死邊關的士卒、忍死望恢復的遺民1為什么說這首詩詩人用一個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