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的測定演示文稿_第1頁
維生素的測定演示文稿_第2頁
維生素的測定演示文稿_第3頁
維生素的測定演示文稿_第4頁
維生素的測定演示文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維生素的測定演示文稿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1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優(yōu)選)維生素的測定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2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1734年,在開往格陵蘭的海船上,有一個船員得了嚴重的壞血病,當時這種病無法醫(yī)治,其他船員只好把他拋棄在一個荒島上。待他蘇醒過來,用野草充饑,幾天后他的壞血病竟不治而愈了。諸如此類的壞血病,曾奪去了幾十萬英國水手的生命。1747年英國海軍軍醫(yī)林德總結了前人的經驗,建議海軍和遠征船隊的船員在遠航時要多吃些檸檬,他的意建被采納,從此未曾發(fā)生過壞血病。但那時還不知檸檬中的什么物質對壞血病有抵抗作用。第一節(jié)概述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3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1912年,波蘭科學家豐克,經過千百次的試驗,終于從米糠中提取出一種能夠治療腳氣病的白色物質。這種物質被豐克稱為“維持生命的營養(yǎng)素”,簡稱Vitamin(維他命),也稱維生素。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維生素種類被人們認識和發(fā)現,維生素成了一個大家族。人們把它們排列起來以便于記憶,維生素按A、B、C一直排列到L、P、U等幾十種。第一節(jié)概述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4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第一節(jié)概述發(fā)現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5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第一節(jié)概述發(fā)現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6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

第一節(jié)

概述維生素的結構復雜:分為:胺類(B1)醛類(B6)醇類(A)酚醌類等

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7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維生素的命名多根據發(fā)現的時間順序以英文字母排序,如維生素A、維生素B1、B2,維生素C,維生素E等。根據特定生理功能,如抗干眼病因子、抗壞血酸、生育酚等。按照其化學結構如視黃醇、硫胺素、煙酸、葉酸等。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8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維生素都具有以下共同特點:化合物或其前體化合物都在天然食物中存在;不能供給機體熱能,也不是構成組織的基本原料,主要功用是通過作為輔酶的成份調節(jié)代謝過程,需要量極小;一般在體內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滿足生理需要,必須經常從食物中攝取;長期缺乏任何一種維生素都會導致相應的疾病。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9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維生素A缺乏時的具體表現為:影響視覺,眼睛的結膜、角膜干燥,暗適應減弱,乃至夜盲。皮膚干燥、脫屑,上皮組織改變,腺體分泌減少。免疫力降低,反復呼吸道感染、腹瀉。頭發(fā)干枯、易斷,指甲無光澤。牙質萎縮,骨骼發(fā)育不良。味覺、嗅覺不佳、食欲差,生長發(fā)育停滯。影響智力發(fā)育。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10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缺乏癥:輕度缺乏可引起疲乏、頭痛、食欲下降、惡心、便秘、煩躁易怒及注意力下降等癥狀;重度缺乏則導致抑郁、記憶力差、肌肉軟弱無力、神經麻木及燒灼感、進行性麻痹等不適。食入過多無害。食物來源:奶及奶制品、肉、全麥面包、谷類(粗米)、家禽、堅果類(如栗子)。維生素B1又稱硫胺素,為水溶性維生素。

作用:神經傳導、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酒精的代謝、能量代謝(作為a-酮酸脫羧酶及轉酮基酶的輔酶)。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11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缺乏癥:早期出現畏光、視物模糊、眼睛燒灼和癢感,口角瘡、舌面光滑并呈鮮紅色。病勢進展,角膜血管充血、角膜潰瘍、生長障礙。多與其它b族維生素缺乏同時出現。

維生素B2又稱核黃素,為水溶性維生素。

作用:作為氧化還原酶類的輔酶,參與體內許多代謝和能量產生過程中的氧化-還原反應,如參與葡萄糖、某些氨基酸和脂肪的氧化過程,為機體提供熱能。

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12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測定食品中維生素含量的意義評價食品的營養(yǎng)價值;尋找富含維生素的食品資源;指導人們合理調整膳食結構,防止維生素缺乏癥或維生素中毒;

研究維生素在食品加工、貯存等過程中的穩(wěn)定性,指導人們制定合理的加工工藝及貯存條件;監(jiān)督維生素強化食品的強化劑量,防止因攝入過多而引起維生素中毒。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13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維生素的分類

*脂溶性維生素(如A、D、E、K等);

*水溶性維生素(如B1、B2、B6、C、B12等)。按維生素溶解性能可將它們分成兩大類: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14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

脂溶性維生素:溶于脂肪或脂溶劑,在食物中與脂類共存的一類維生素,包括A、D、E、K各小類,其共同特點:是攝入后存在于脂肪組織中,不能從尿中排除,大劑量攝入時可能引起中毒;由于可儲藏在脂肪中,故不需每天供給。

水溶性維生素:溶于水,包括B、C各小類,其共同特點:是一般只存在于植物性食品中,滿足組織需要后都能從機體排出。需要每天供給。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15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維生素的分析方法測定方法優(yōu)點缺點生物鑒定法不用詳盡分離費時(21天)費力(要動物飼料)微生物法選擇性高,主要用于水溶性V操作繁瑣,耗時過長,要有專門人員儀器分析(紫外法;熒光法)靈敏、快速、有較好的選擇性各種色譜法(柱、紙、薄層層析)高分離效能,可分離、純人、定性、定量現代高壓液相色譜和氣相色譜可同時完成多種V及其異構體的自動分離、檢測化學分析法(比色法簡便、快速、不需特殊儀器)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16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水溶性維生素:標準測定法維生素B1-------熒光法GB/T5009.84---2003維生素B2-------熒光法GB/T5009.885---2003總維生素C-------熒光法GB/T5009.86---2003(第一國標法)總維生素C-------2.4-二硝基苯肼法(GB/T5009.86---2003(第二國標法)保健食品中鹽酸硫胺素、吡哆醇、煙酰胺測定-----GB/T5009.197---2003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17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脂溶性維生素:標準測定法胡蘿卜素:HPLCGB/T5009.83-2003(第一國標法)紙層析法(色譜)GB/T5009.83-2003(第二國標法)維生素A、維生素E------HPLCGB/T5009.82---2003維生素A------比色法GB/T5009.82---2003維生素D-------比色法GB/T5413.9-1997-------HPLC此兩法是AOAC選定的正式方法維生素測定的標準方法及代號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18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第二節(jié)

水溶性維生素的測定水溶性維生素包括:維生素B1(硫胺素)維生素B2(核黃素)維生素B6(吡哆醇、吡哆醛、吡哆胺)維生素PP(煙酸)葉酸、泛酸(維生素B3)生物素(維生素B7)維生素C等,

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19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

特點:水溶性維生素都易溶于水,不溶于苯、乙醚、氯仿等大多數有機溶劑。在酸性介質中很穩(wěn)定,即使加熱也不破壞;但在堿性介質中不穩(wěn)定,如果同時加熱,更易于破壞或分解。第二節(jié)

水溶性維生素的測定廣泛存在于動植物組織中,在食物中常以輔酶的多種形式存在,滿足組織需要后,多余的量都能從機體排出。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20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第二節(jié)

水溶性維生素的測定易受空氣、光、熱、酶、金屬離子等的影響。維生素B2對光,特別是紫外線敏感,易被光線破壞;維生素C對氧、銅離子敏感,易被氧化。測定水溶性維生素時,一般多在酸性溶液中進行前處理。維生素B1、B2通常采用鹽酸水解,或再經淀粉酶、木瓜蛋白酶等酶解作用,使結合態(tài)維生素游離出來,再進行提取。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21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維生素C:草酸、草酸-醋酸、偏磷酸-醋酸溶液直接提取。維生素C既具有有機酸的性質,也具有還原劑的性質草酸價廉,使用方便,對維生素C有很好的穩(wěn)定作用偏磷酸:不穩(wěn)定,只能保存7~10天,價格較貴,溶解費時,但它能沉淀蛋白質,澄清提取液,適合于蛋白質含量高的樣品第二節(jié)

水溶性維生素的測定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22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

VB1又叫硫胺素、抗神經炎素。1、食品中VB1的存在形式

常以游離態(tài)存在⑵復合脂形式存在(磷蛋白)⑶

輔羧酶形式存在一、維生素B1的測定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23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

2、VB1的性質⑴VB1在中性、堿性下不穩(wěn)定,易分解;⑵VB1在酸性條件下穩(wěn)定,即使加熱酸性也穩(wěn)定;⑶VB1為白色結晶,微溶于C2H5OH,不溶于乙醚或CHCl3,易溶于水。一、維生素B1的測定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24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VB1的測定方法:熒光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比色法、色譜法等。熒光法原理:硫胺素在堿性鐵氰化鉀溶液中,被氧化成一種蘭色熒光物質,即為硫色素,在紫外光下,硫色素發(fā)出熒光。一、維生素B1的測定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25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⑵測定方法

①萃取100g樣品于干燥燒杯中,加入100ml0.1NH2SO4,打成勻漿,煮沸30分鐘,稱取一定的樣品經高壓鍋121℃、20分鐘高壓酸解

②水解在酸解的樣品中冷卻后加入含有10%糖化酶的10ml2.5MNaAC溶液,搖勻,用15%NaOH調pH=4.5,用淀粉酶使淀粉水解,也可用磷酸酶使淀粉水解,于50℃恒溫箱中12小時。3、VB1的測定一、維生素B1的測定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26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③純化(采用柱層析提純)吸附劑采用的是人造浮石。人造浮石用25%KCl溶液分數次洗滌,主要是把VB1吸附上去,吸附上去后,再用熱水淋洗,最后用25%KCl-HAC把VB1洗脫下來,這樣就得到純VB1,再根據上面的原理在堿性下分析。④分析

裝填柱子(離子交換柱)→提純→氧化→測定3、VB1的測定一、維生素B1的測定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27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維生素B1測定方法——液相色譜法方法原理:樣品在稀鹽酸溶液中經消化,使用淀粉酶和木瓜酶分解樣液中的淀粉和蛋白質后,在堿性鐵氰化鉀溶液中氧化后,用異丁醇提取所得維生素B1測定樣液。然后用C18柱,乙腈-磷酸鹽緩沖溶液作流動相,以熒光檢測器進行液相色譜法測定,求出樣品中的維生素B1。教材P364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28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二、維生素B2測定維生素B2又名核黃素、乳黃素橙黃色針狀結晶,熔點為282℃耐熱,對空氣、氧氣穩(wěn)定,溶于水。水溶液呈黃綠色熒光,在強酸性和強堿性溶液中則充分溶解。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29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在強酸性溶液中即使加熱也很穩(wěn)定,而在強堿性溶液中則不穩(wěn)定,特別是具有遇光易分解的性質。維生素B2在自然界中較多存在于酵母、肝臟、蛋、牛乳、肉類中,在天然物中維生素B2不僅有游離型的,還有與核酸結合在一起。測定時要經過適當的前處理,使其分離后進行測定。測定方法有熒光法、液相色譜法、微生物法等。二、維生素B2測定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30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維生素B2的測定——液相色譜法

方法原理:樣品在稀鹽酸溶液中經消化,使用淀粉酶和木瓜酶分解樣液中的淀粉和蛋白質后,用C18柱,乙腈-磷酸鹽緩沖溶液作流動相,以熒光檢測器進行液相色譜法測定,求出樣品中的維生素B2。

教材P364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31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三、維生素C的測定維生素C是一種已糖醛基酸,有抗壞血病的作用,所以被人們稱做抗壞血酸。Vc廣泛存在于植物組織中,新鮮的水果、蔬菜,特別是棗、辣椒、苦瓜、柿子葉、獼猴桃、柑橘等食品中含量較多。

Vc具有較強的還原性,對光敏感,氧化后的產物稱為脫氫抗壞血酸,仍然具有生理活性,進一步水解則生成2,3-二酮古樂糖酸,失去生理作用。食品分析中的所謂總抗壞血酸是指:抗壞血酸和脫氫抗壞血酸二者的總量。不包括二酮古樂糖酸和進一步的氧化產物。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32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氧化氧化還原型抗壞血酸

脫氫抗壞血酸2,3-二酮古樂糖酸三、維生素C的測定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33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維生素C(還原型)純品為白色無臭結晶,熔點190~192℃,

溶于水或乙醇中,不溶于油劑。在水溶液中易被氧化,在堿性條件下易分解,在弱酸條件中較穩(wěn)定,維生素C開始氧化為脫氫型抗壞血酸(有生理作用)。如果進一步水解則生成2,3-二酮古樂糖酸,失去生理作用。三、維生素C的測定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34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熒光分光光度法(第一法)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

(總VC)(第二法)碘量法2,6-二氯靛酚法

(還原型VC)電位法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三、維生素C的測定根據它具有的還原性質可以測定維生素C的含量。常用的測定方法有: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35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一)熒光法一、原理樣品中還原型抗壞血酸經活性炭氧化生成脫氫型抗壞血酸后,與鄰苯二胺反應生成具有熒光的喹喔啉。在一定條件下,喹喔啉的熒光強度與脫氫抗壞血酸的濃度成正比,以此測定食物中抗壞血酸和脫氫抗壞血酸的總量。一定條件:激發(fā)光:338nm發(fā)射光:420nm三、維生素C的測定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36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二)2,4-二硝基苯肼法----Vc總量

GB/T5009.86—2003《蔬菜、水果及其制品中總抗壞血酸含量測定方法》第二法總抗壞血酸包括:還原型脫氫型二酮古樂糖酸型。此法是將樣品的還原型抗壞血酸氧化為脫氫型抗壞血酸,然后與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紅色的脎。脎的量與總抗壞血酸含量成正比,將紅色脎溶于硫酸后進行比色,由標準曲線計算樣品中總Vc。三、維生素C的測定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37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

1、原理:用酸處理過的活性碳把還原型的抗壞血酸氧化為脫氫型抗壞血酸,再與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紅色的脎,其呈色強度與總抗壞血酸含量成正比,進行比色測定。在硫酸溶液中顯色穩(wěn)定,520nm波長處有最大吸收。

三、維生素C的測定(二)2,4-二硝基苯肼法----Vc總量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38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三、維生素C的測定(二)2,4-二硝基苯肼法----Vc總量

2、測定步驟(1)樣品提取同2,6-二氯靛酚滴定法(2)氧化處理:取25ml樣品濾液+2g活性炭振搖1min

→過濾→收集濾液+2%硫脲10ml(目的:防止Vc繼續(xù)氧化)(3)顯色反應:①取三支試管,每支試管都加入上述氧化稀釋液4mL。其中一支試管作空白,另兩只試管各加入1.0mL2%2,4-二硝基苯肼溶液,將三支試管放入(37±0.5)℃恒溫箱或水浴中準確保溫3h。取出試管放入冰水中。

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39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②空白管冷至室溫后加入0.1mL2%2,4-二硝基苯肼溶液,10~15min后也放入冰水中。③向每支試管滴加5mL85%硫酸,邊加邊搖動,滴加時間至少需要1min。加完硫酸后將試管從冰水中取出,室溫下準確放置30min后立即比色。三、維生素C的測定(二)2,4-二硝基苯肼法----Vc總量(4)比色:用1cm比色杯以空白液調零點,于500nm波長下測吸光值。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40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5)標準曲線的繪制

取5個50ml容量瓶編號1

2

3

4

5加VC標準液10

20

30

40

50ml取5個比色管取相應

2

2

2

2

2加硫脲溶液(滴)

1

1

1

1

12,4-二硝基苯肼(ml)0.5

0.5

0.5

0.5

0.5

于37℃保溫箱3小時,取出于冰浴中,然后滴加85%硫酸5ml→取出放30分鐘→在540nm下,測各消光值繪標準曲線,同時做空白。計算:每百克食品中抗壞血酸的毫克數=C/W*100三、維生素C的測定(二)2,4-二硝基苯肼法----Vc總量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41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三、維生素C的測定(三)2,6-二氯靛酚滴定法—還原性Vc*1、原理:

抗壞血酸(Vc)結構中有烯二醇結構存在,因此具有還原性,能將藍色染料2,6-二氯靛酚還原為無色的化合物,Vc則被氧化為脫氫Vc。根據此染料酸堿指示及氧化還原指示特性,用堿性藍色染料的標準溶液滴定植物樣品酸性浸出液中的Vc到剛變?yōu)闇\紅色為終點,有藍色的用用量即可計算Vc的含量。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42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還原型Vc染料(顯色)氧化型Vc被還原的染料(不顯色)三、維生素C的測定(三)2,6-二氯靛酚滴定法—還原性Vc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43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2、試劑2%草酸溶液:稱20g草酸,加水至1000ml;維生素C標準液:準確稱20mgVC溶于1%草酸中,并稀釋至100ml,吸5ml于50ml容量瓶中,加入1%草酸至刻度,此溶液每毫升含有0.02mgVC;0.02%2,6-二氯靛酚溶液:稱取2,6-二氯靛酚50mg,溶于200ml含有52mg碳酸氫鈉的熱水中,冷卻后,稀釋至250ml,過濾于棕色瓶中,貯存于冰箱內,應用過程中每星期標定一次。三、維生素C的測定(三)2,6-二氯靛酚滴定法—還原性Vc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44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0.001NKIO3標液:吸0.1NKIO3溶液5ml→于500ml容量瓶內→加水至刻度,每毫升相當于VC0.008mg;0.5%淀粉溶液;6%KI溶液。三、維生素C的測定(三)2,6-二氯靛酚滴定法—還原性Vc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45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標定一:吸標液(VC)5ml于三角瓶→加6%KI溶液0.5ml→→加2%草酸溶液10ml→加1%淀粉3滴→用KIO3標液滴定到淡蘭色。計算:

抗壞血酸濃度(mg/ml)=cV1×88/V2c-KIO3標液的濃度(mol/L)V1-滴定時消耗KIO3標液的體積(ml)V2-維生素C溶液量三、維生素C的測定(三)2,6-二氯靛酚滴定法—還原性Vc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46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標定二:吸5ml已知濃度VC標液→加5ml1%草酸→用染料2,6-二氯靛酚滴定至溶液呈粉紅色,在15秒不褪色為終點計算:每毫升2,6-二氯靛酚相當于維生素C的毫克數等于滴定度(T)T=(C×V1)/

V2C-維生素C的濃度(mg/ml)V1-維生素C的體積(ml)V2-消耗2,6-二氯靛酚的體積(ml)三、維生素C的測定(三)2,6-二氯靛酚滴定法—還原性Vc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47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三、維生素C的測定(三)2,6-二氯靛酚滴定法—還原性VcA.樣品處理新鮮果蔬樣品:稱取鮮樣50.0~100.0g,放入組織搗碎機的杯中加入等重量的20g/L草酸提取液,快速搗碎1分鐘,將樣品打成漿狀。樣品處理的整個過程應在10分鐘內完成,以免VC被空氣氧化。用小燒杯稱取漿狀物10.0~30.0g(含還原性VC1~5mg),放入100mL容量瓶中,用20g/L草酸溶液定容,若有泡沫可加2滴辛醇除去。過濾,如果濾液顏色深,影響滴定終點的判定時,可加入1~2勺白陶土脫色,不易過濾,可用離心機分離。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48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多汁果蔬樣品:可用紗布壓汁后脫脂棉花快速過濾,量取10~20mL汁液,立即用20g/L草酸溶液定容至100mL容量瓶中。干樣品:稱取1.000~4.000g(含還原性Vc1~5mg),放入研缽中,加入少許20g/L草酸溶液研磨成漿狀液,洗入100mL容量瓶中,用20g/L草酸溶液定容。含有還原性物質的樣品:含有較多Fe2+的樣品可用用80mg/L醋酸代替用20g/L草酸溶液作為浸提劑。亞硫化脫水樣品,可與稀釋至一定容量之前加入20mL丙酮,以除去SO2的干擾。(三)2,6-二氯靛酚滴定法—還原性Vc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49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B滴定:吸取以上制備的無色濾液5.00~10mL(含Vc約0.2~1mg)放入50mL三角瓶中,用棕色半微量滴定管中裝的2,6-二氯靛酚標準溶液滴定至淺紅色,約在15秒內不褪色為終點,同時以浸提劑作為空白(空白值為0.08~0.10mL)進行滴定。計算:Vc(mg/100g)=(V-V0)×T/m×100式中:x-樣品中還原型抗壞血酸含量,mg/100g;V-滴定時樣液消耗染料的體積,mL;V0-空白滴定時消耗染料的體積,mL;T-用標準還原型抗壞血酸溶液標定染料溶液所得出1mL染料溶液相當于抗壞血酸的量,mg/mL;m-滴定時所取濾液中含有樣品的質量,g(三)2,6-二氯靛酚滴定法—還原性Vc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50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注意事項:⑴所有試劑的配制最好都用重蒸餾水;⑵滴定時,可同時吸二個樣品。一個滴定,另一個作為觀察顏色變化的參考;⑶樣品進入實驗室后,應浸泡在已知量的2%草酸液中,以防氧化,損失維生素C;⑷貯存過久的罐頭食品,可能含有大量的低鐵離子(Fe2+),要用8%的醋酸代替2%草酸。這時如用草酸,低鐵離子可以還原2,6-二氯靛酚,使測定數字增高,使用醋酸可以避免這種情況的發(fā)生;三、維生素C的測定(三)2,6-二氯靛酚滴定法—還原性Vc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51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⑸整個操作過程中要迅速,避免還原型抗壞血酸被氧化;⑹在處理各種樣品時,如遇有泡沫產生,可加入數滴辛醇消除;⑺測定樣液時,需做空白對照,樣液滴定體積扣除空白體積。三、維生素C的測定(三)2,6-二氯靛酚滴定法—還原性Vc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52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原理與2,6-二氯靛酚滴定法相同,以化學電池電動勢判斷終點。測草莓的、山楂中等有色水果的Vc方法:先用Al(OH)3乳液脫色,再用電位法滴定。三、維生素C的測定(四)電位法: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53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五)高效液相色譜法用6%磷酸提取Vc,定容→過濾→微孔膜過濾0.45μm→進樣檢測。此法可將還原態(tài)、氧化態(tài)Vc分開,分別定量。特點:靈敏度高、重現性好、速度快、分離度高、操作簡單。三、維生素C的測定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54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1.溶解性:脂溶性維生素不溶于水,易溶于脂肪、乙醇、丙酮、氯仿、乙醚、苯等有機溶劑。2.耐酸堿性:維生素A、D對酸不穩(wěn)定,對堿穩(wěn)定;維生素E對堿不穩(wěn)定,但在抗氧化劑存在下或惰性氣體保護下,也能經受堿的煮沸。第三節(jié)

脂溶性維生素的測定

VA、VD、VE、與類脂物一起存于食物中,攝食時一道被人體吸收,可在體內積貯。脂溶性維生素理化性質: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55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

3.耐熱性、耐氧化性:耐熱性氧化性VA好,能經受煮沸易被氧化(光、熱促進其氧化)VD好,能經受煮沸不易被氧化VE好,能經受煮沸在空氣中能慢慢被氧化(光、熱、堿促進其氧化)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56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根據上述性質.測定脂溶性維生素時,通常:樣品皂化提取脂溶性維生素(不皂化物)濃縮溶于適當的溶劑測定。

在皂化和濃縮時,為防止維生素的氧化分解,常加入抗氧化劑(如焦性沒食子酸、維生素C等)。對于A、D、E共存的樣品,或雜質含量高的樣品,在皂化提取后,還需進行層析分離。分析操作一般要在避光條件下進行。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57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1、β-胡蘿卜素的測定特性:β-胡蘿卜素對酸、堿、熱穩(wěn)定,易光解、氧化,測定時避光防氧化。β-胡蘿卜素是一種色素,在450nm波長處有最大吸收,因此可采用比色法測定。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58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1、β-胡蘿卜素的測定測定的關鍵是:分離分離的方法二種:

紙層析法----GB12389—1990標準分析法溶劑萃取法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59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紙層析法:

原理:β-胡蘿卜素為脂溶性維生素易溶于有機溶劑中,以丙酮和石油醚提取食物中的,胡蘿卜素及其他植物色素,以石油醚為展開劑(流動相)進行紙層析,胡蘿卜素極性最小,移動速度最快,從而與其他色素分離,剪下含β-胡蘿卜素斑點的濾紙,用石油醚溶解而后在450nm比色測定。

1、β-胡蘿卜素的測定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60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1、β-胡蘿卜素的測定紙層析法:操作:(1)樣品提取與洗滌①糧食:直接磨粉蔬菜等植物性食品:打成勻漿取適量樣品用有機溶劑(丙酮、石油醚)反復提取,用100ml5%的硫酸鈉洗滌,棄去水層。②植物油和高脂肪樣品:提取色素前需要先經50%KOH脫醛乙醇溶液進行皂化處理,皂化液用石油醚反復提取,最后用水洗滌至中性。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61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1、β-胡蘿卜素的測定紙層析法:(2)濃縮與定容

將石油醚提取液經無水硫酸鈉濾入旋轉蒸發(fā)器的球形蒸發(fā)瓶內,用約少量石油醚沖洗漏斗及無水硫酸鈉3次,洗液并入蒸發(fā)瓶內,減壓蒸餾,回收石油醚。待瓶中剩下約2ml石油醚時,取下蒸發(fā)瓶,用氮氣沖干。立即加入2.00ml石油醚定容。(3)紙層析按紙層析要求點樣與層析,國標法中推薦層析劑為石油醚,待β-胡蘿卜素與其他色素完全分開后,取出濾紙,自然揮發(fā)干石油醚,剪下胡蘿卜素層析帶,用石油醚洗脫后,供比色測定。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62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1、β-胡蘿卜素的測定紙層析法:操作:①點樣:濾紙及點樣規(guī)格:18*30cm在濾紙下端距底邊4cm處作一基線,在基線上取A、B、C、D四點。采用帶狀點樣:吸取0.100~0.400ml樣品濃縮液,在AB兩點之間和CD兩點之間迅速來回進行帶狀點樣,一次點完。②展開:將紙上所點樣液自然揮發(fā)至干后,將濾紙卷成圓筒狀,將兩邊連接,基線處于紙筒底端,置于預先用石油醚飽和過的層析缸內,上行展開。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63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1、β-胡蘿卜素的測定紙層析法:③洗脫:待β-胡蘿卜素與其他色素分離后,取出濾紙,自然揮發(fā)干石油醚,剪下胡蘿卜素(色斑)層析帶,快速用石油醚溶解,然后,供比色測定。(4)比色與含量計算國標法采用1cm比色杯,于450nm波長下測吸光度,從標準曲線上查出-β-胡蘿卜素含量,再計算出樣品中胡蘿卜素含量(以β-胡蘿卜素計)。(5)標準曲線的繪制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64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1、β-胡蘿卜素的測定紙層析法:1.此法為國家標準方法,方法簡便,色帶清晰,最小檢出限為0.11ug。2.樣品的提取和標準液的制備一定要注意避免丟失。3.濃縮提取液時,一定要防止蒸干,胡蘿卜素在空氣中氧化或因高溫、紫外線直射等破壞,所以定容、點樣、層析后剪樣點等操作環(huán)節(jié)一定要迅速。4.紙層析法、柱層析法均不能區(qū)分α-、β-和γ-胡蘿卜素,雖然標準品為β-胡蘿卜素,但實際結果為總胡蘿卜素。由于天然食品中大部分為β-胡蘿卜素,故對結果影響不大。本文檔共72頁;當前第65頁;編輯于星期二\5點42分

目前維生素A都是合成的,來源:(1)從動物肝臟中得到;(2)從維生素前體而得到(維生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