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感染診斷標準與監測_第1頁
醫院感染診斷標準與監測_第2頁
醫院感染診斷標準與監測_第3頁
醫院感染診斷標準與監測_第4頁
醫院感染診斷標準與監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醫院感染診斷標準與監測主要內容醫院感染診斷標準醫院感染病例分析醫院感染綜合性監測基層醫院感染監測主要內容2020/11/142醫院感染診斷標準2020/11/143學習目

學習醫院感染診斷標準,是明確醫院感染診斷,加強醫院感染自報意識,減少醫院感染漏報,防控醫院感染暴發。2020/11/144醫院感染定義

醫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醫院內獲得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間發生感染和在醫院內獲得出院后發生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開始或入院時已存在感染。醫院工作人員在醫院內獲得感染也屬醫院感染。2020/11/145按感染部位分類呼吸系統感染消化系統感染手術切口感染血液系感染泌尿系統感染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皮膚與粘膜感染心血管系統感染骨與關節感染生殖道感染五官與眼部感染其它感染按病原來源分類內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寄居部位的改變宿主的免疫功能下降菌群失調二重感染病人帶菌者醫務人員醫院感染的分類零容忍2020/11/146下列情況屬于醫院感染1、無明確潛伏期感染,規定入院48小時后發生感染為醫院感染;有明確潛伏期感染,自入院時起超過平均潛伏期后發生感染為醫院感染。甲肝平均潛伏期:30天乙肝平均潛伏期:3個月非典型肺炎平均潛伏期:4-5天艾滋平均潛伏期7-10年2、本次感染直接及上次住院有關。3.在原有感染基礎上出現其它部位新感染(除外膿毒血癥遷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體基礎上又分離出新病原體(排除污染和原來混合感染)感染。2020/11/147下列情況屬于醫院感染4.新生兒在分娩過程中和產后獲得感染。5.由于診療措施激活潛在性感染,如皰疹病毒、結核桿菌等感染。6.醫務人員在醫院工作期間獲得感染。2020/11/148下列情況不屬于醫院感染1.皮膚粘膜開放性傷口只有細菌定植而無炎癥表現。2.由于創傷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產生炎癥表現。3.新生兒經胎盤獲得(出生后48小時內發病)感染,如單純皰疹、弓形體病、水痘。4.患者原有慢性感染在醫院內急性發作。

2020/11/149定植不是感染非感染性炎癥不是感染多重耐藥不一定是感染2020/11/1410醫院感染按臨床診斷報告力求作出病原學診斷2020/11/1411體征臨床癥狀感染部位病原培養抗原抗體檢測病原直接檢查醫院感染診斷標準醫院感染診斷步驟臨床資料實驗室檢查輔助檢查診斷標準2020/11/1412常見之醫院感染手術部位感染泌尿系統感染呼吸系統感染皮膚和軟組織感染血液系統感染胃腸道感染2020/11/1413表淺手術切口感染僅限于切口涉及皮膚和皮下組織,感染發生于術后30天內,并具有下述兩條之一即可診斷。1.表淺切口有紅、腫、熱、痛或有膿性分泌物2.切口液體或組織分泌物培養出病原菌。3、外科醫生開放切口淺部感染。病原學診斷:臨床診斷基礎上細菌培養陽性。以下情況不屬于切口感染:1.針眼膿點2.外陰切開或包皮環切或肛門周圍手術部門感染。

3.溶痂Ⅱ、Ⅲ度燒傷創面。

2020/11/1414切口深部組織感染無植入物,手術后30天內;有植入物術后1年內發生累及深部軟組織感染,并符合以下條件之一:1、從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膿液,但膿液不是來自器官/腔隙部分。2、深部組織裂開或醫師開放切口,同時具有感染癥狀或體征:發熱、腫脹、疼痛3、檢查、手術探查、病理學、影像學檢查發現切口深部組織膿腫或其他感染證據。2020/11/1415泌尿系感染病原學診斷:臨床診斷基礎上,符合下述四條之一即可診斷。1.清潔中段尿或導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導尿)培養革蘭陽性球菌菌數≥104cfu/ml、革蘭陰性桿菌菌數≥105cfu/ml2.恥骨聯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養細菌菌數≥103cfu/ml。3.新鮮尿液標本經離心應用相差顯微鏡檢查(1×400),在30個視野中有半數視野見到細菌。

4.無癥狀性菌尿癥:患者雖然無癥狀,但在近期(通常為1周)有內鏡檢查或留置導尿史,尿液培養革蘭陽性球菌濃度≥104cfu/ml、革蘭陰性桿菌濃度≥105cfu/ml,應視為泌尿系統感染。2020/11/1416結果判斷1、正常人體內膀胱中尿液是無菌。2、中段尿以晨起第一次尿液為主,其革蘭陰性桿菌濃度大于105cfu/ml,革蘭陽性球菌大于104cfu/ml可認為是感染病原菌,反之污染菌可能性大。真菌濃度大于103~4/ml可認為感染菌。3、已用抗菌藥或經導尿管采集尿液,多次尿培養為單一同種菌,細菌濃度雖未達到上述界限,也可認為是感染病原菌。4、尿培養顯示濃度超過上述界限但有三種或三種以上細菌和真菌時,應考慮污染菌可能。5、尿培養中常見病原菌為大腸埃希菌、腸球菌等。2020/11/1417皮膚感染

臨床診斷:符合下述兩條之一即可診斷1.皮膚有膿性分泌物、膿皰、癤腫等2.患者有局部疼痛或壓痛,局部紅腫或發熱,無其它原因解釋者。

病原學診斷:臨床診斷基礎上,符合下述兩條之一即可診斷。

1.從感染部位引流物或抽吸物中培養出病原體。

2.血液或感染組織特異性病原體抗原檢測陽性。

2020/11/1418

呼吸系統

一、上呼吸道感染

臨床診斷:發熱(≥38.0℃超過2天),有鼻咽、鼻旁竇和扁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癥表現。病原學診斷:臨床診斷基礎上,分泌物涂片或培養可發現有意義病原微生物。說明:必須排除普通感冒和非感染性病因(如過敏等)所致上呼吸道急性炎癥。2020/11/1419下呼吸道感染臨床診斷:符合下述兩條之一即可診斷1.患者出現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現濕羅音,并有下列情況之一:

⑴發熱。

⑵白細胞總數和(或)嗜中性粒細胞比例增高。

⑶X線顯示肺部有炎性浸潤性病變。2.慢性氣道疾患患者穩定期(慢性支氣管炎伴或不伴阻塞性肺氣腫、哮喘、支氣管擴張癥)繼發急性感染,并有病原學改變或X線胸片顯示及入院時比較有明顯改變或新病變。2020/11/1420病原學診斷

臨床診斷基礎上,符合下述六條之一即可診斷

1.經篩選痰液,連續兩次分離到相同病原體2.痰細菌定量培養分離病原菌數≥106cfu/ml3.血培養或并發胸腔積液者胸液分離到病原體。4.經纖維支氣管鏡或人工氣道吸引采集下呼吸道分泌物病原菌數≥105cfu/ml;5.痰或下呼吸道采樣標本中分離到通常非呼吸道定植細菌或其它特殊病原體。6.免疫血清學、組織病理學病原學診斷證據。

2020/11/1421

下呼吸道感染

【說明】1.痰液篩選標準為痰液涂片鏡檢鱗狀上皮細胞<10個/低倍視野和白細胞>25個/低倍視野或鱗狀上皮細胞;白細胞≤1:2.5;免疫抑制和粒細胞缺乏患者見到柱狀上皮細胞或錐狀上皮細胞及白細胞同時存在,白細胞數量可以不嚴格限定。2020/11/1422

下呼吸道感染

【說明】

2.應排除非感染性原因如肺栓塞、心力衰竭、肺水腫、肺癌等所致下呼吸道胸片改變。3.病變局限于氣道者為醫院感染氣管―支氣管炎;出現肺實質炎癥(X線顯示)者為醫院感染肺炎(包括肺膿腫),報告時需分別標明。2020/11/1423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病原學:革蘭氏陰性桿菌占主要,銅綠假單胞菌占第一,其次鮑曼不動桿菌、變形桿菌、大腸埃希菌、克雷伯氏菌等。革蘭氏陽性菌:葡萄球菌占首位,金葡菌、腸球菌等。真菌逐步增多。2020/11/1424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危險因素:年齡>70歲,伴有其他基礎疾病;早產兒、低體重兒營養差,氣道防御功能下降,容易發生VAP.原有肺部疾?。郝璺蔚?,氣道黏膜受損,清除機制下降?;A疾病口咽部定植誤吸2020/11/1425醫源性因素人工氣道建立、機械通氣時間、留置導管導致誤吸、反流、藥物因素、呼吸機管道消毒管理不當、呼吸機相關性肺損傷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2020/11/1426血管相關性感染臨床診斷:符合下述三條之一即可診斷。1.靜脈穿刺部位有膿液排出,或有彌散性紅斑(蜂窩組織炎表現)。2.沿導管皮下走行部位出現疼痛性彌散性紅斑并除外理化因素所致。3.經血管介入性操作,發熱>38℃,局部有壓痛,無其它原因可解釋。2020/11/1427血管相關性感染說明:1.導管管尖培養其接種方法應取導管尖端5cm,在血平板表面往返滾動一次,細菌菌數≥15cfu/平板即為陽性。2.從穿刺部位抽血定量培養,細菌數≥100cfu/ml,或細菌菌數相當于對側同時取血培養4-10倍;或對側同時取血培養出同種細菌。病原學診斷:導管尖端培養和/或血液培養分離出有意義病原微生物。2020/11/1428敗血癥臨床診斷:發熱>38℃或低體溫<36℃,可伴有寒戰,并合并下列情況之一:1.有入侵門戶或遷徙病灶。2.有全身中毒癥狀而無明顯感染灶。3.有皮疹或出血點、肝脾腫大、血液中性粒細胞增多伴核左移,且無其它原因可以解釋。4.收縮壓低于12kPa(90mmHg),或較原收縮壓下降超過5.3kPa(40mmHg)。病原學診斷:臨床診斷基礎上,符合下述兩條之一即可診斷。

1.血液培養分離出病原微生物。

2.血液中檢測到病原體抗原物質。

2020/11/1429感染性腹瀉一、感染性腹瀉

臨床診斷:符合下述三條之一即可診斷。

1.急性腹瀉,糞便常規鏡檢白細胞≥10個/高倍視野。

2.急性腹瀉,或伴發熱、惡心、嘔吐、腹痛等。

3.急性腹瀉每天3次以上,連續2天,或1天水樣瀉5次以上。

病原學診斷:臨床診斷基礎上,符合下述四條之一即可診斷。1.糞便或肛拭子標本培養出腸道病原體。2.常規鏡檢或電鏡直接檢出腸道病原體3.從血液或糞便中檢出病原體抗原或抗體,達到診斷標準4.從組織培養細胞病理變化(如毒素測定)判定系腸道病原體所致。說明:1.急性腹瀉次數應≥3次/24小時。

2.應排除慢性腹瀉急性發作及非感染性因素如診斷治療原因、基礎疾病、心理緊張等所致腹瀉。

2020/11/1430胃腸道感染

臨床診斷:患者出現發熱(≥38℃)、惡心、嘔吐和(或)腹痛、腹瀉,無其它原因可解釋。

病原學診斷:臨床診斷基礎上,符合下述三條之一即可診斷。1.從外科手術或內鏡取得組織標本或外科引流液培養出病原體。2.上述標本革蘭染色或氫氧化鉀浮載片可見病原體、多核巨細胞。3.手術或內鏡標本顯示感染組織病理學證據。

2020/11/1431抗菌藥物相關性腹瀉臨床診斷:近期曾應用或正在應用抗生素,出現腹瀉,可伴大便性狀改變如水樣便、血便、粘液膿血便或見斑塊條索狀偽膜,可合并下列情況之一:

1.發熱≥38℃。

2.腹痛或腹部壓痛、反跳痛。

3.周圍血白細胞升高。病原學診斷:臨床診斷基礎上,符合下述三條之一即可診斷。1、大便涂片有菌群失調或培養發現有意義優勢菌群。2.如情況許可時作纖維結腸鏡檢查見腸壁充血、水腫、出血,或見到2mm-20mm灰黃(白)色斑塊偽膜。3.細菌毒素測定證實。說明:1.急性腹瀉次數≥3次/24小時。

2.應排除慢性腸炎急性發作或急性胃腸道感染及非感染性原因所致腹瀉。2020/11/1432泌尿系統臨床診斷

患者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癥狀,或有下腹觸痛、腎區叩痛,伴或不伴發熱,并具有下列情況之一1.尿檢白細胞男性≥5個/高倍視野,女性≥10個/高倍視野,插導尿管患者應結合尿培養。2.臨床已診斷為泌尿道感染,或抗菌治療有效而認定泌尿道感染。2020/11/1433軟組織感染軟組織感染包括:壞死性筋膜炎、感染性壞疽、壞死性蜂窩組織炎、感染性肌炎、淋巴結炎及淋巴管炎。

臨床診斷:符合下述三條之一即可診斷。1.從感染部位引流出膿液。2.外科手術或組織病理檢查證實有感染。3.患者有局部疼痛或壓痛、局部紅腫或發熱,無其它原因解釋。病原學診斷:臨床診斷基礎上,符合下述兩條之一即可診斷。1.血液特異性病原體抗原檢測陽性,或血清IgM抗體效價達到診斷水平2.從感染部位引流物或組織中培養出病原體。

2020/11/1434褥瘡感染褥瘡感染包括:褥瘡淺表部和深部組織感染。臨床診斷:褥瘡局部紅、壓痛或褥瘡邊緣腫脹,并有膿性分泌物。病原學診斷:臨床診斷基礎上,分泌物培養陽性。2020/11/1435

【臨床診斷】燒傷表面形態或特點發生變化,如:焦痂迅速分離,焦痂變成棕黑、黑或紫羅蘭色,燒傷邊緣水腫。同時具有下述兩條之一即可診斷。

1.創面有膿性分泌物。

2.患者出現發熱>38℃或低體溫<36℃,合并低血癥。燒傷感染2020/11/1436

燒傷感染

【病原學診斷】臨床診斷基礎上,符合下述兩條之一即可診斷。

1.血液培養陽性并除外有其它部位感染。

2.燒傷組織活檢顯示微生物向臨近組織浸潤。

2020/11/1437

燒傷感染

說明:

1.單純發熱不能診斷為燒傷感染,因為發熱可能是組織損傷結果或病人在其它部位有感染。2.移植皮膚發生排斥反應并伴有感染臨床證據(炎癥或膿液),視為醫院感染。3.供皮區感染屬燒傷感染。2020/11/1438醫院感染病例分析2020/11/1439病案分析一

患者女,28歲,剖宮產術后7天后傷口縫合針眼處有輕微炎癥和少許分泌物。

請問:屬于手術部位(SSI)感染嗎?2020/11/1440病案分析二患者,女,56歲,因子宮肌瘤入院治療,術后7天傷口無特殊不良反應折線、出院。但患者回家第四天開始發燒,體溫:39.2℃,手術部位發紅、腫痛,繼而分泌物增多,隨即來院求治,取傷口分泌物培養發現有金黃色葡萄球菌生長,感染波及于皮下組織。請問:該患者感染診斷是否成立感染診斷該怎么描述?屬于醫院感染嗎?2020/11/1441病案分析三中年患者,男,46歲,因壞疽性闌尾炎急診手術,術后20天切口紅、腫、熱、痛,手術處皮膚有波動感,打開切口縫合有膿液流出,經切口探查發現膿腫較深,筋膜、肌肉均有壞死組織。請問:該患者手術部位感染(SSI)是哪類?

屬于醫院內感染嗎?2020/11/1442病例分析四

患者女,39歲,因剖宮產術需導尿,拔管一天后該患者出現尿頻、尿急、尿痛、下腹觸痛明顯,體溫:38.9℃,醫生立即給以氟哌酸0.4克口服,每日2次,三天后癥狀消失。請問:該患者尿路感染成立嗎?

是不是醫院感染呢?如果是醫院感染該如何診斷?2020/11/1443病例分析五

患者老年男性,因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難入院治療,入院后保留導尿解決排尿困難問題,一周后患者自覺下腹部不適,余無特殊異常,經尿培養發現有大腸埃希菌生長。請問:該患者這次感染屬于醫院感染嗎?這次感染及什么操作有關?2020/11/1444病案分析六

患者男,58歲,因上呼吸道感染入院,入院時有輕微咳嗽、無痰,肺部聽診無異常,X光檢查發現肺紋理增粗。三天后患者癥狀加重,咳嗽加劇,有濃痰,肺部聽診濕羅音明顯。請問:該患者有無醫院感染?2020/11/1445病案分析七采集該患者痰液培養為銅綠假單胞菌,一周后患者病情未見好轉,再次痰培養又見白色假絲酵母菌。請問:該患者醫院感染名稱是上呼吸道感染還是下呼吸道感染?白色假絲酵母菌應該算幾次醫院感染?2020/11/1446病案分析八

患兒男性,10歲,因下呼吸道感染入院治療,醫生給予氨芐西林靜脈注射,一周后下呼吸道感染減輕,但出現腹瀉,輕微腹痛,大便有粘液,大便鏡檢發現:隱血++,白細胞+++,體溫38.3℃。請問:該患兒是否存在腸道感染?

感染類別是醫院感染嗎?

是什么原因導致腸道感染?2020/11/1447病例分析九

患者女性,68歲,因肺癌需要化療,護士給予PICC留置,一月后,患者PICC穿刺處紅、腫、熱、痛明顯,醫囑硫酸鎂熱敷,未見好轉,并在穿刺旁有一囊性包快,切開有膿液流出。請問:該患者導管相關性感染診斷成立嗎?2020/11/1448病例分析十

患者老年男性,78歲,因突然暈厥摔倒在地,導致頭皮裂傷,尺、橈骨骨折,入院時體溫,36.8℃,對癥治療,等待手術時機,第10天患者頭皮裂傷傷口愈合好,但是自述冷,繼而出現寒戰,體溫35.6℃,家屬發現患者身上多處瘀點。

請問:該患者可能發生了什么?如果菌血癥診斷成立是醫院感染嗎?

2020/11/1449病案分析十一

老年男性患者,79歲,因腦溢血于某日晚八點鐘住院治療,第二天接班護士發現該患者腰骶部皮膚紅腫、發熱,還有點狀膿點。

請問:該患者腰骶部皮膚病灶屬于感染嗎?

如果感染診斷成立,是否屬于醫院感染?2020/11/1450醫院感染綜合性監測2020/11/14512020/11/1452監督監測反饋培訓醫院感染管理醫院感染監測概述醫院感染監測是醫院感染管理重要環節2020/11/1453醫院感染管理是以監測為基礎,控制為目標。沒有監測為依據控制措施是盲目,只有監測而不采取行動是無意義。2020/11/1454醫院感染發展史是“監測—反饋—改進”寫照也是一部流行病學研究史2020/11/14552020/11/1456感染控制者(ICP)工作監測暴發調查咨詢各種教育2020/11/1457感染控制者工作-----醫院評審標準內容(JCAHO)2020/11/1458醫院感染監測規范2020/11/1459醫院感染監測定義是指長期、系統、連續地觀察、收集和分析醫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發生、分布及其影響因素,并將監測結果報送和反饋給有關部門和科室,為醫院感染預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學依據。2020/11/1460說明3個問題(1)醫院感染監測不是短期、非系統、斷續,而是長期、系統、連續,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收集資料完整性和系統性。(2)醫院感染監測包括收集、分析、解釋醫院感染在人群發生、分布和影響因素,而不能停留在單純收集資料,也不能只停留在收集資料和分析資料,還要為這些監測結果尋求合理解釋,說明醫院感染在人群中發生、發展、分布和哪些因素對其有影響,影響有多大。(3)不是為監測結果而監測,而是要充分利用監測結果,將監測結果總結后報送和反饋給有關部門,并利用監測結果制定控制方案,減少導致醫院感染危險因素,進一步預防醫院感染,為醫院感染防控提供科學依據,再次通過監測評價已制定實施預防和控制措施效果。2020/11/1461說明關于全院綜合性醫院感染發病率監測規范中規定新建醫院或未開展過醫院感染監測醫院應先開展全面綜合性醫院感染監測。建立可信醫院感染發病率底線和培養醫務人員積極參及醫院感染監測意識。全院綜合性監測時間應連續且不少于2年。

2020/11/1462監測目一、通過監測資料分析,可以得到醫院感染本底數據。為及時發現和控制醫院感染暴發提供信息。二、通過監測,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減少醫院感染各種危險因素,降低醫院感染發病率,不斷提高醫療護理質量。三、及時發現醫院感染情況,如發病率、病原體及耐藥譜等,為醫院感染統計提供資料。2020/11/1463監測方法主動/被動以病人為基礎/以實驗室為基礎前瞻/回顧目標/綜合危險因素調節率/粗率發病率/現患率分子及分母2020/11/1464關于綜合性監測

對全院住院病人進行綜合性醫院感染及其相關因素監測綜合性監測是指:2020/11/1465關于前瞻性監測前瞻性監測是主動,患者入院之后就在醫院感染專職(兼職)人員監測下,觀察是否發生醫院感染?是什么醫院感染?是否是耐藥細菌感染?有哪些危險因素?需要做哪些檢查?是否存在醫院感染暴發?預后如何?等等,這樣調查結果比較準確,尤其是進行目標性監測時更實用。2020/11/1466關于回顧性調查回顧性調查通俗地講就是我們以往查出院病歷,對發生醫院感染病例進行登記并統計分析,完全依賴于病歷上醫務人員記錄,處于被動地位,雖然也能得到有關資料,但存在3個方面問題,一是資料滯后,二是其準確性依靠記錄者,三是不是臨床調查,不能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因此推薦采用前瞻性調查,不推薦回顧性調查。2020/11/1467前瞻性監測和回顧性調查對比

靈活及時

可以偵察聚集性發生有利于改變行為習慣昂貴前瞻性監測取決于現有資料完整性、有效性和準確性。不能象前瞻性調查一樣及時發現目前存在問題。相對而言花費較少。回顧性調查2020/11/1468監測操作一、調查全院住院病人,重點關注感染病例,收集醫院感染病例資料。二、分析、總結醫院感染病例發病率,某科室發病率、感染相關危險因素等。三、繪制出醫院及各科院感病例分布曲線(基線),為及時發現院感病例暴發提供信息。2020/11/1469監測環節評價措施反饋分析整理收集2020/11/1470資料來源微生物室每日報告發熱病人資料使用抗菌藥物病人病歷隔離病人病歷護士及病人日訪尸體解剖記錄定期查閱工作人員醫療記錄2020/11/1471資料來源信息時代及醫院感染監測資料收集手工收集感染控制要“臨”床2020/11/1472資料收集When什么時候收集?——前瞻、回顧Where收集哪里資料?——全面、目標Who誰來收集資料?——醫護、專職What收集哪些感染資料?——規范How如何收集?——人工、電子2020/11/1473重視醫院感染過程監測獲得醫院感染過程醫院感染控制措施細節落實情況過程及結果相結合2020/11/1474重視醫院感染危險因素監測哪些危險因素值得我們關注如何確定危險因素如何降低危險因素2020/11/1475重視監測系統和監測質量評價至少一年評價一次:監測系統是否能夠發現聚集性病例Didthesystemdetectclusters根據監測結果改變了哪些程序WhichpracticeswerechangedbasedonS.是否應用監測結果降低流行率Werethedatausedtodecreasetheendemicrate是否應用監測手段評價了干預效果Werethedatausedtoassesstheefficacyofinterventions管理人員及臨床人員是否知曉監測結果Areadministrative&clinicalstaffawareofSurveillanceFindings2020/11/1476重視醫院感染監測結果應用

“除非監測結果已經分發至有關人員,有關人員利用結果預防和控制感染,否則監測工作并沒有結束”。2020/11/1477建立可供比較醫院感染指標體系1、總率2、科室感染率3、部位感染率4、病原體感染率5、外科醫師手術切口感染率(按照NNIS統計)6、導致感染危險因素占有率2020/11/1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