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屆高三語文一輪復習案【散文--鑒賞表達技巧】
考情簡述
“表達技巧”是個綜合性概念,它包括了散文表情達意的所有手段。《考試說明》要求能夠“分析作品體
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手法”,其實所指的就是表達技巧。這里的“表現手法”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
的“表現手法”還包括“表達方式”“結構技巧”“修辭手法”,狹義的“表現手法”是指一些具體技巧。
本考點綜合性較強,有時考題可能同時涉及多種表達技巧,甚至還會與其他考點混合考查。因此,考生要
建立一個清晰的表達技巧知識庫。
【設問方式】
(1)(2019天津卷)請賞析文中畫線句子。(《薩麗娃姐姐的春天》)
(2)(2018天津卷)文章在記敘尋墨的同時一,為什么還用大量筆墨描繪虹關古村?(《虹關何處落徽墨》)
(3)(2016北京卷)文章第四段運用了多種手法,表達了作者對老腔的感受。請結合具體語句加以賞析。(《白
鹿原上奏響一支老腔》)
(4)(2015山東卷)賞析文中畫線句子的表現手法與表達效果。(《四堡雕版》)
【必備知識】
1.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直抒胸臆可以淋漓盡致表現感情,形成強烈的感染力。閱讀時“情語優先”,要關注帶有
情感色彩的詞語和語句,把握情感的傾向。
(2)間接抒情。借人抒情。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動,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也可描摹人物的
語態,獲得一種特殊的效果,更好地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性格特征。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以樂景襯哀情,以哀景襯樂情。注意分析景物描寫的作用。借物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注意其象征
意義。注意聯想和想象的思維運用,領悟作者寄寓物中的深刻含義。
2.結構技巧
(1)開門見山。開篇直入正題,不拐彎抹角,拖泥帶水。藝術效果:強調突出中心,使主題鮮明突出。總
領全文。總起下文。行文不枝不蔓,干脆利落。
(2)卒章顯志。結尾點明文章主旨或作者的思想感情。藝術效果:深化文章內容,升華主題思想。總結全
文,使結構完整。有水到渠成之感,有強調之效。
(3)照應題目。文章正文與題目照應。藝術效果:緊扣中心寫作,不枝不蔓,行文緊湊集中。反復點扣題
目,對中心有強調突出之效。
(4)首尾響應。文章開頭與結尾的照應。藝術效果:重復開頭內容,強調突出中心、深化主題。首尾遙相
呼應,結構完整、嚴謹。
(5)前后照應。上下文間內容的前伏后應。使內容完整,真實可信。構思精巧,行文縝密,結構圓合嚴密。
(6)伏筆。敘事性作品中為下文情節內容的出現預設的埋伏。藝術效果:使內容完整,真實可信。構思精
巧,行文縝密,耐人尋味。結構圓合嚴密。
(7)鋪墊。在一個人物出場前或者一個事件發生前,預先布置局勢,安排一些情節場景作為征兆,制造氣
氛。藝術效果:通過鋪墊,可以渲染氣氛,形成“山雨欲來”的情勢,促使讀者產生期待、盼望的急迫心
情,這樣就大大增強了作品的吸引力.
(8)線索。線索是作者組織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是把文章的全部材料貫串成一個有機整體的脈絡。
藝術效果:使文章敘述的事情更簡潔明了,更容易突出主題,使中心明確。使讀者有更清晰的觀感。使文
章有更清晰的邏輯,能夠做到圍繞中心,組織材料,條理井然,顯得內容集中,脈絡清晰。
3.常見表現手法及表達效果
(1)象征:通過某一具體事物來表現與之有某種聯系的概念、思想感情。引申事理,形象而含蓄,耐人尋
味。
(2)襯托:不直接對主要的人物或事物進行描寫,而是對其背景、與之相關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繪,使其形
象突出。這種手法除了利用反差對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鮮明外,還會使文章曲折含蓄,獨具風格。
(3)渲染:通過對人物的外貌、動作、心理、語言或事件、環境等做多方面的鋪陳,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質
特點,從而強化作品的主題。
(4)白描:以最經濟、最簡省的筆墨勾勒出鮮明生動的形象。往往寥寥幾筆就能起到突出事物神韻的效果。
(5)聯想和想象:所謂聯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所謂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
基礎上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聯想和想象經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內容更為豐富,形象更加豐滿、生
動,增強文章的藝術表現力。
(6)先抑后揚:先貶抑再大力頌揚所描寫的對象,使上下文形成對比,突出所寫的對象,收到出人意料的
表達效果。
(7)動靜結合:以動襯靜,以靜襯動,可以起到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見大:由平凡細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題,突出表現中心,更具震撼力。
(9)托物言志:作者在對事物進行描繪的過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了個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
入事物中,借事物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這種表現手法使內容具有含蓄性、哲理性和暗示性,使讀者在
欣賞中獲得獨特的審美體驗。
4.常見修辭手法的作用
(1)比喻:形象生動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
(2)擬人: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事物人格化,從而收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3)夸張:突出特征,揭示本質,給讀者留下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排比:條理清晰,節奏鮮明,增強語勢對偶形式整齊,音韻和諧,互相映襯,互為補充。
(5)反復:強調某種意思,強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6)設問:自問自答,引人注意,啟發思考。
(7)反問:態度鮮明,加強語氣,強烈抒情。
【解題思路】
1.審題思路
散文表達特色賞析題的審題同古典詩歌表達技巧賞析題的審題類似,也包括以下要點:
(1)審題型。
即審表達技巧賞析題是明考型還是暗考型。所謂明考型,即在題干中直接要求分析其表達特色,如“請分
析其表達特色”;所謂暗考型,即題干中帶有“賞析”或“如何描寫(表達)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2)審范圍。
即審所給的材料是片段、局部的(如一段或幾段、一段中的畫線句子),還是全文、整體的。審清這一一點
2
對答題尤為重要。行話有“整體看手法,局部看修辭”,說的就是如果賞析的是全文,則首先要考慮表現
手法;如果是局部,則首先看修辭手法。“首先”就是優先,但并不是說其他角度不考慮。
(3)審角度。
即審題干要求賞析的角度是定向的還是多向(多角度)的。所謂“定向”,就是題干明確規定了賞析的角度,
如從“修辭手法”角度等。“定向”一般為單一角度,當然,單一角度還可細化為更小的角度。散文賞析
題多是多向(多角度)的。
2.解題步驟
第一步,指出手法。首先要指出文章或者某段在表達方式方面的特點,或者根據題干的要求準確定位。
第二步,分析內容。其次結合具體內容,分析這種表達方式在文中是怎樣運用的。
第三步,概括效果。后根據自己對相關知識的積累,結合具體的內容,概括出這樣運用的作用及表達效果。
這是最重要的一環。
【示例】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江南水弄堂
彭程
一個人很早就喜歡上一個事物,到了迷戀的地步。但因為機緣所限,其后多少年中,與欣賞對象只有短暫
零散的接觸,很不過癮。終于有一天,目標集中出現,充塞了他的視野,從四面八方簇擁裹挾了他。他也
得以凝神靜慮,全身心地欣賞品味,目接神交。這種情形下,他會有什么反應?
我此刻便是如此。眼前便是古老的京杭大運河,我長久以來念茲在茲的對象。
無錫老城區的南門外,腳下是一座名為清名橋的、有四百多年歷史的拱形石橋。古運河就從橋下流淌而過,
大理石的銀白色橋欄桿,被歲月風南侵蝕,有一些殘破斑駁,手撫上去,粗糙而涼爽的感覺瞬間傳遞到掌
心。
斜倚欄桿,緩緩地轉動脖頸,目光收放之間,古運河的魅力展露無遺。從此處到南門這段一點三公里的河
道,被命名為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是古運河最精華的部分。2014年,中國大運河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
名錄,這一段河道就是申報項目之一。這里集寺、塔、河、街、窯、宅、坊、弄、館等眾多古代人文景觀
于一體,有“運河絕版地、江南水弄堂”的美譽。
這副精致工整的對句,并沒有絲毫夸張。古運河的魅力,在此處體現得淋漓盡致。兩岸青石壘砌的河岸,
夾出一道寬約十幾米的水流,緩緩地流淌,分明是一條水上的巷弄。臨水的房子多是兩層,個別三層,一
色白墻黛瓦。房子連同藍天白云的倒影被水波蕩漾,便有了明與暗、真與幻的對比,有了層次和韻律。水
邊的條石欄桿上,疏朗錯落地擺放著盆花綠植,增添了不少生機。欄桿內側,隔著窄窄的小道,便是古舊
的房子,屋脊上層層疊疊的瓦片,黯淡的顏色分明是被歲月煙云熏染而成的。屋檐下往往有一株藤蘿,或
是幾竿竹子,藤蔓枝葉將窗子半遮半掩,清幽而雅致。目光沿著河道向前遞送,遠處又是一座拱形石橋,
半圓形的橋洞,和水面上的倒影,恰好組成了一個完美的圓形。隔段時間就會有一艘游船駛過,古色古香
的式樣,正和此處悠悠的古意相諧適?
一派平和靜謐的氛圍,籠罩著古運河和兩旁的老屋。想起了唐代詩人杜荀鶴的詩句:“古宮閑地少,水港
小橋多。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過往的數百年中,眼前大略都是這樣的風景。只是時光仿佛逝水,
物事猶在,而人事全非。每一所房子旁側,都有一個水埠頭,約七八級石階,一直通到水里。往昔這里十
分熱鬧,婦女們淘米、洗菜時的說笑聲,洗衣服時棒槌擊打衣物的聲音,以及旁邊小船劃過時的槳聲,都
曾經在水面上和深巷間激起回聲。而現在,看到的卻只有空曠和落寞。
端詳橋下的流水,沒有一點陌生的感覺。在我的想象中,早已經多少次走近它的身旁。但像今天這樣長時
間地行走于它的襟懷之間,這樣零距離地觀賞它的每一個局部每一處細節,卻是第一次。仿佛一個不慣飲
酒的人,平常只是小酌幾口,忽然猛飲下數杯,于是一種醺醺然便油然升起,充溢于胸間腦際。
3
江南古運河的魅力,總也離不開河邊巷弄的映襯。與這一段河道平行,兩邊各有一條街巷,分別是南下塘
和南長街。南下塘是無錫歷史最悠久的巷子,房屋多建于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處處都顯示著歲月的滄
桑。小巷逼仄,靠著運河的一側,各種小店鋪鱗次櫛比地排列著,間隔不遠就會有一家餐館,彌漫著咖啡
的香味,食物煎炒煮蒸的味道,間或有輕柔的音樂,透露出生活的祥和安逸。繼續前行,一陣評彈的聲音
飄來耳畔,是從右邊一所房子里傳出的,門楣上方木質標牌上刻著篆體字“書碼頭”,不由得停下腳步聆
聽。吳儂軟語,舒緩柔婉,似泉水流淌,但驟然間又變得高亢急促,仿佛裂帛之聲。盡管聽不懂唱詞,卻
依然是十分愜意的聽覺享受。
不妨說,古運河成就了江南名城無錫。如果說無錫仿佛一位秀麗的江南女子,古運河就是掛在脖頸上的閃
光的項鏈,映襯得女主人風姿綽約,魅力無窮。
歲月像運河水一樣不竭地流淌。進入上個世紀時,運載磚瓦的木船槳聲,變成了小火輪的機器聲。無錫作
為這一帶的經濟中心城市,民族工商業得到飛速發展,涌現出許多經濟實力雄厚、目光遠大的實業家。這
樣看來,這一道穿城而過、流淌了千百年的古運河,分明也是一條紐帶,連接著從農耕到工商的社會流變,
見證了生活的變遷、歷史的發展。
永不停歇的是時光的足音。到了今天,一個城市的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水平,對文化的需求就會變得強烈
和迫切。它的前景如何,是否有足夠的吸引力,與其所擁有的文化蘊涵密切相關。這一點,在無錫這一座
江南名城,得到了鮮明生動的印證。這座城市的管理者和建設者們,圍繞古運河的修復和保護,實施了一
系列堪稱大手筆的行動,努力展現了它悠久深厚的歷史人文內涵,為城市增添了獨特的美,并使這種美能
夠麋續不斷,仿佛古老的運河水一樣永遠流淌。這種根植于傳統文化的魅力,也讓這座有著三千年歷史的
古城生機勃勃,就像一株枝干盤繞虬曲的老藤,仍然綻放出無數鮮艷的花朵。
一艘畫舫從遠處悠然駛來,船舷無聲地劃過,水面泛著黑沉沉的光亮。船上坐滿了游客,專注地欣賞著水
上岸邊的景致,間或有一陣愜意的笑語。船艙前面位置,背向船頭面朝游客,坐著一位身著蔥綠色旗袍的
年輕女子,懷抱琵琶,輕攏琴弦,先后彈唱了《太湖美》和《蝶戀花》,嗓音宛轉圓潤,纏綿搖曳,隨著
船上明喑變幻的光影,漸漸滲入藹藹的夜色中……
華燈初上。江南水弄堂,一場華麗的演出剛剛開始。
(有刪改)
1.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因為機緣所限,與古運河只有短暫零散的接觸,所以在面對古運河時才能凝神靜慮,目接神交,
對古運河十分迷戀。
B.中國大運河能夠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其中被命名為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的一點三公里的河道
起到了決定作用。
C.“猛飲下數杯”照應開頭“短暫零散的接觸”,形象地表達了作者終于得以零距離細致觀賞大運河的
陶醉和心滿意足。
D.文章以大量篇幅寫運河無錫段的沿河美景、人們的休閑娛樂和有文化底蘊工程的開發,意在表明運河
的漕運功能逐漸退化。
2.下列對文章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頭從一般人的普遍感受入題,借助人稱的變換,引出自己看到大運河時的強烈體驗,疑問句的使用
給讀者以帶入感。
B.南下塘“書碼頭”的評彈,曲調時而柔婉,時而高亢,內容曲折高深,給人帶來聽覺的享受,從側面
表現了古運河的魅力。
C.第段用細膩的筆觸和極具表現力的詞語,描寫游船表演這一富有文化特色的活動場景,充滿詩情畫意,
令人回味無窮。
4
D.“江南水弄堂”極形象地表現出了運河無錫段的風貌特點,以之為題,很好地表明了文章的寫作內容,
具有統攝全篇的作用。
3.文中說“古運河的魅力,在此處體現得淋漓盡致”。請簡要分析第段是用什么手法表現古運河魅力的。
4.作者的情感在歷史和現實的交織中不斷變化,請加以分析。
參考答案
1.C
【解析】本題考查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項,因果關系不恰當,結合原文“一個人很早就
喜歡上一個事物,到了迷戀的地步”,在有機會可以近距離欣賞時,“他也得以凝神靜慮,全身心地欣賞
品味,目接神交”,所以是因為喜愛迷戀才能靜下心來欣賞美景。B項,“起到決定性作用”錯,根據原
文“從此處到南門這段一點三公里的河道,被命名為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是古運河最精華的部分”“2014
年,中國大運河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這一段河道就是申報項目之一”可知。D項,“意在表明運
河的漕運功能逐漸退化”錯,“文章以大量篇幅寫運河無錫段的沿河美景、人們的休閑娛樂和有文化底蘊
工程的開發”既寫了運河的歷史,展現了運河的文化底蘊,也寫了運河悠久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在現代麋
續不斷,讓歷史古城生機勃勃,散發新的魅力。
2.B
【解析】
本題考查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B項,“從側面表現古運河的魅力”錯,根據原文“江南古運
河的魅力,總也離不開河邊巷弄的映襯”,寫南下塘“書碼頭”的評彈,意在表明它襯托了古運河,讓古
運河更具有魅力。
3.善用修辭。運用比喻,將古運河比作水上的巷弄;富有層次。俯仰結合,遠近結合。從不同的空間角度
表現古運河的魅力;工于繪色。多色彩描寫青石、白墻黛瓦、藍天白云等景物;長于繪景。動靜結合,點
典結合。寫動態的水流和岸邊的靜物,寫拱形石橋等富有江南特色的景物和水流、古舊的房子等整體性的
畫面。
【解析】
本題考查賞析文章表現手法的能力。善用修辭。“兩岸青石壘砌的河岸……分明是一條水上的巷弄”,運
用比喻修辭,將古運河比作水上的巷弄,形象生動。富有層次。看“臨水的房子”是仰視,看''房子連同
藍天白云的倒影被水波蕩漾”則是俯視;“水邊的石條欄桿”“盆花綠植”“屋脊上層層疊疊的瓦片”“藤
蘿”“竹子”是近景,“目光沿著河道向前遞送,遠處又是一座拱形石橋,……完美的圓形”是遠景描寫;
文章俯仰結合,遠近結合,從不同的空間角度表現古運河的魅力。工于繪色。寫“青石壘砌的河岸”“一
色白墻黛瓦”“藍天白云”“盆花綠植”“屋脊上層層疊疊的瓦片,黯淡的顏色”,文段多色彩描寫所見
的景物,并注意場景明暗和真幻的對比。長于繪景。動靜結合,寫動態的水流和岸邊的“房子”“欄桿”
“拱橋”等靜物;點面結合,寫拱形石橋等富有江南特色的景物和水流、古舊的房子等整體性的畫面,充
分展現古運河的魅力。
4.作者欣賞大運河的景色,感受橋欄桿的粗糙涼爽,既有看到現實景致的激動,又有對歷史滄桑的深沉懷
戀;作者置身現實平靜的生活,聯想歷史的繁華熱鬧,體現了物是人非的無奈和落寞;大運河為無錫發展
作出了貢獻,見證了無錫由農耕時代到工商時代的變遷,表達了作者的贊美之情;無錫植根傳統文化,富
有內涵,在新時代生機勃勃,體現了作者的喜悅之情。
【解析】
本題考查分析概括作者情感變化的能力。首先,作者終于得見古老的大運河,得以欣賞大運河的美景,“大
理石的銀白色橋欄桿……手撫上去”,感受橋欄桿的粗糙涼爽,心境上有看到現實景致的激動;同時,作
5
者不禁又想起與之相關的歷史,“這里集寺、塔、河……的美譽”,心中又有對歷史滄桑的深沉懷戀;接
著寫作者置身現實平靜的生活,想起了杜荀鶴的詩句,想到“過往的數百年中,眼前大略都是這樣的風景”,
作者聯想當時歷史的繁華熱鬧;接著又感慨“只是時光仿佛逝水,物事猶在,而人事全非”“而現在,看
到的卻只有空曠和落寞”,體現了作者物是人非的無奈和落寞;再寫作者身處大運河,想到“無錫作為這
一帶的經濟中心城市,……目光遠大的實業家”,大運河為無錫發展作出了貢獻;又感慨“這一道穿城而
過、流淌了千百年的古運河……見證了生活的變遷、歷史的發展”,大運河見證了無錫由農耕時代到工商
時代的變遷,表達了作者的贊美之情;最后,“永不停歇的是時光的足音”,現在的無錫,”這座城市的
管理者……仿佛古老的運河水一樣永遠流淌”,無錫植根傳統文化,富有內涵,在新時代生機勃勃,這讓
作者感到非常的快樂,體現了作者的喜悅之情。
【對點練習】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秋光
甫躍輝
一年又一年,我行走在這秋天里。
一年又一年,我走出這秋天,走到現在這一刻這一地。
左手邊是梨園,右手邊是葡萄園。果實熟透的馥郁氣息浮動在空氣里。我背著旅行包,拖著行李箱。箱子
輪子一路咯噎咯噎。路是彈石路一一不,幾年前又翻修過一次,如今是磚路了。路面被大車碾壓過,仍然
坑坑洼洼的。我小時候,這是條土路,一下雨便泥濘不堪。雨后的秋天,顏色會更深沉,更滯重。剛剛還
烏暗沉重的云,抖落一場雨后,輕飄飄地升高了。朝東南邊望,一朵飄忽的云正停在四大山頂。四圍的天
藍得灰蒙蒙的。
繼續往東走,時間慢慢倒退。退回七八年前,路邊還沒西瓜地,也沒占地幾十畝的明德小學。橫溝寨子沒
現在這么大,路南路北,望出去很遠,方能看到竹林掩映的村落。一片連一片的田里,谷子成熟了,谷穗
沉沉地垂著頭,不堪重負的樣子。田里有人在割谷子,反手抓住谷桿下半截,順手握住鐮刀,刀刃長長,
閃著寒光,輕輕地一聲嚓,谷稈便齊刷刷斷了。不多時回頭看看,身后的谷茬上,整整齊齊擺放的谷子,
谷穗垂著頭,幾乎要扎進泥里。泥里有時候還殘存著些水,水里能捉到肥的谷花魚。
忽然,眼前飛起一只大鳥,灰色的翅膀扇動幾下,不動了,枯葉似的,呱呱叫著飄遠了。前面不遠處,大
概是要有個鳥窩了。
漸漸的,更多人往來田填上。一擔一擔谷子壓在男人們肩頭。我爸正在其中.肩杠兩邊,捆扎得很壯實的
谷子從地上掠過,碰擦到路邊的野草,窸窸又窣窣。我跟在我爸身后,也挑著谷子。我的挑子輕得多,但
也壓得我抬不起頭。汗水打濕頭發,流進眼睛,眼睛澀疼,睜不開了。許久,不見我爸換肩,我卻已經換
過好幾次。越換越疼,兩肩的骨肉就如碎裂了一般。有一年,雨水淋濕谷子,谷子翻倍地重了。田填也越
發泥濘,平常走路已不方便,何況還要挑谷子?人們挑著谷子走著,咬牙切齒,一聲不吭。到得夜里,昏
暗燈光下,我爸脫下襯衫,右肩膀紅艷艷的,是皮肉裂翻開來了。第二天抬谷子,每次把肩杠放到肩上,
我爸都格外小心,不能壓進裂口里,只能縱向壓在裂口之上。
我媽叮囑,谷穗一定得朝上,不然容易碰落谷粒。即便如此,谷粒仍被我弄掉不少。手推車底下,事先墊
的藍色塑料布上,谷粒落了黃黃一片。
再往前走,無盡的金黃里,凸顯出幾片綠綠的藕田。原本藕田邊還有席草,如今也割去了。綠而細的席草
就晾曬在道路兩邊。多少次,我偷偷地踩上去,聽那翠綠的嚓嚓嚓的聲音。再過些日子,等席草曬黃了,
干了,村里便可聽見篤篤篤的打席子的聲音。
繼續往東,到橫溝小學了。
小學墻上寫了大大的紅字,“五講四美”“四個現代化”。學校的鐵門關著,已經沒人了。再往前走幾步,
猛地立住了,一條長蛇正橫在路中央。站定了看,那蛇一動不動,原來是早已被壓得只剩下皮的死蛇。一
一收獲日,總能看到長蛇出沒,它們躲不過閃著寒光的鑲刀,也躲不過兩頭尖尖的肩杠。
6
再往東,時間再退,退到所有鋼筋混凝土房子都轟然消失。我扔掉行李箱,扔掉旅行包,背上了書包。可
小學時背了六年的書包是怎樣的?竟有些不能確定了。
還要脫掉外套,再脫掉鞋。光著腳丫子,走到二十多年前。腳下的路不再是彈石路,不再是細沙路,而是
完完全全的土路;走進村子,路不再是水泥路,而是一條落滿枯葉的小路,終年潮濕又陰暗。小路邊上,
家里后院的小門敞開著。
后院矮矮一圈土墻,不少地方傾圮了,雜草從墻根冒出。墻外的水溝邊,有一叢碧綠的美人蕉正吐出黃色
花朵。美人蕉的苗,是我讀小學三年級時,從村里人家要來的。
從小門進入耳房,鼻孔被谷稈發酵的熱烘烘的氣味猛擊一拳。
谷子剛收回來,一捆捆無聲地堆在耳房里。
中秋那天,有時家里的谷子還沒攢完。當晚,全家仍然會在耳房勞作。砰砰砰一一砰砰砰-----聲一聲,
永遠不會結束似的。
忙亂的收獲日,總算走向尾聲。谷粒入倉,農具入庫。只剩下稻草一捆一捆,有的靠墻,有的攤地,還有
的留在田里。谷草越曬越干,也越輕,輕得可以飛上天。那天上的云,也是越來越輕了。
我一邊看云,一邊走進村里。清晨的村子,秋光如潑,遍地漫流。我知道,秋天的黃金早已埋入記憶的泥
土。二十多年后,我像個陌生人一樣回到收獲日的村子,村里越來越多新房子。一年一年,唯有秋光如昨。
我爬上新房樓頂看村子,像個看風景的旁觀者。村外空曠的田畝滿布谷茬,谷茬迸出了一層陌生的綠意。
(選自《文匯報》,有刪節)
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寫“我”在一個金黃的秋天,回到了闊別已久的故鄉,面對大好秋光,觸景生情,感慨萬千。
B.“谷草越曬越干,也越輕,輕得可以飛上天”,用夸張的手法,寫出了谷稈晾曬過后輕飄飄的特點。
C.文末寫“我”“像個看風景的旁觀者”,意在表明面對農村生活發生的巨大變化,“我”己選擇了逃離。
D.作者寫鄉村的道路,由泥濘的土路到彈石路,再到破路、水泥路,從一個側面寫出了鄉村的變遷。
2.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細節描寫很精彩,“抓住”“握著”“輕輕地一聲嚓”“齊刷刷”等,生動地寫出農民割谷子的嫻
熟技藝。
B.文章善用動詞,如用“扇動”“飄遠”等詞語來描摹大鳥,準確生動地寫出了大鳥緩慢飛遠的輕盈之美。
C.“鼻孔被谷稈發酵的熱烘烘的氣味猛擊一拳”運用通感,將觸覺轉化為嗅覺,寫出谷稈發酵后氣味濃烈
刺鼻。
D.本文語言生動形象,簡潔流暢,意蘊豐富,修辭使用巧妙,遣詞造句不落窠臼,產生了很好的藝術效果。
3.本文以“秋光”為題,卻用較大篇幅回憶“我爸”挑谷子的情景,對此你如何理解?
4.有人說,散文是一種實虛結合、因實出虛的藝術。請簡要說明本文是怎樣體現這一特點的。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江南的冬景
7
郁達夫
凡在北國過過冬天的人,總都道圍爐煮茗,或吃帽羊肉,剝花生米,飲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爐、暖炕等設
備的人家,不管它門外面是雪深幾尺,或風大若雷,而躲在屋里過活的兩三個月的生活,卻是一年之中最
有勁的一段蟄居異境;老年人不必說,就是頂喜歡活動的小孩子們,總也是個個在懷戀的,因為當這中間,
有的蘿卜、雅兒梨等水果的閑食,還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熱鬧的節期。
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過后,大江以南的樹葉,也不至于脫盡。寒風一一西北風一一間或吹來,至多
也不過冷了一日兩日。到得灰云掃盡,落葉滿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臉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陽一上屋檐,
鳥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氣來,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門前的隙地里去坐著曝背談天,營屋外
的生涯了;這一種江南的冬景,豈不也可愛得很么?
我生長江南,兒時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銘刻特深;雖則漸入中年,又愛上了晚秋,以為秋天正是讀讀
書、寫寫字的人的最惠季節,但對于江南的冬景,總覺得是可以抵得過北方夏夜的一種特殊情調,說得摩
登些,便是一種明朗的情調。
江南的地質豐腴而潤澤,所以含得住熱氣,養得住植物;因而長江一帶,蘆花可以到冬至而不敗,紅葉也
有時候會保持得三個月以上的生命。像錢塘江兩岸的烏柏樹,則紅葉落后,還有雪白的柏子著在枝頭,一
點一叢,用照相機照將出來,可以亂梅花之真。草色頂多成了赭色,根邊總帶點綠意,非但野火燒不盡,
就是寒風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風和日暖的午后,你一個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則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覺
不到歲時的肅殺,并且還可以飽覺著一種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氣;“若是冬天來了,春天也總馬上
會來”的詩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體會得出。
說起寒郊的散步,實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給與江南居住者的一種特異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長的
人,是終他的一生,也決不會有享受這一種清福的機會的。我不知道德國的冬天,比起我們江浙來如何,
但從許多作家的喜歡以Spaziergang一字來做他們的創造題目的一點看來,大約是德國南部地方,四季的
變遷,總也和我們的江南差仿不多.譬如說十九世紀的那位鄉土詩人洛在格罷,他用這一個“散步”做題
目的文章尤其寫得多,而所寫的情形,卻又是大半可以拿到中國江浙的山區地方來適用的。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濱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氣里時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時也會下著微雨,而這微雨
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種說不出的悠閑境界。你試想想,秋收過后,河流邊三五家人家會聚在一道的
一個小村子里,門對長橋,窗臨遠阜,這中間又多是樹枝槎丫的雜木樹林;在這一幅冬日農村的圖上,再
灑上一層細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層淡得幾不成墨的背景,你說夠不夠悠閑?若再要點景致進去,則
門前可以泊一只烏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幾個喧嘩的酒客,天垂暮了,還可以加一味紅黃,在茅屋窗中畫
上一圈暗示著燈光的月暈。人到了這一個境界,自然會胸襟灑脫起來,終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問了:我
們總該還記得唐朝那位詩人做的“暮雨瀟瀟江上村”的一首絕句罷?詩人到此,連對綠林豪客都客氣起來
了,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
微雪酒香村”,則雪月梅的冬宵三友,會合在一道,在調戲酒姑娘了。“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是
江南雪夜,更深人靜后的景況;“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樣喜歡弄雪
的村童來報告村景了。詩人的詩句,也許不盡是在江南所寫,而做這幾句詩的詩人,也許不盡是江南人,
但借了這幾句詩來描寫江南的雪景,豈不直截了當,比我這一枝愚劣的筆所寫的散文更美麗得多?
有幾年,在江南,在江南也許會沒有雨沒有雪的過一個冬,到了春間陰歷的正月底或二月初再冷一冷下一
點春雪的;去年(一九三四)的冬天是如此,今年的冬天恐怕也不得不然,以節氣推算起來,大約太冷的
日子,將在一九三六年的二月盡頭,最多也總不過是七八天的樣子。像這樣的冬天,鄉下人叫作旱冬,對
于麥的收成或者好些,但是人口卻要受到損傷。旱得久了,白喉、流行性感冒等疾病自然容易上身,可是
想恣意享受江南的冬景的人,在這一種冬天,倒只會得到快活一點,因為晴和的日子多了,上郊外去閑步
逍遙的機會自然也多;日本人叫作Hiking,德國人叫作Spaziergang狂者,所最歡迎的也就是這樣的冬天。
窗外的天氣晴朗得像晚秋一樣: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誘得使你在房間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實踐,
這一種無聊的雜文,我也不再想寫下去了,還是拿起手杖,擱下紙筆,去湖上散散步罷!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一日
8
5.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最恰當的一項是
A.這篇散文從各個角度描寫江南的冬天,寫出作者自己的切身感受,描繪了一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畫。
B.作者在描寫微雨寒村的冬霖景象時借助想象,用色狀物寫景,濃淡適宜,為讀者描繪了一幅悠閑情調
的水墨畫,表達了自己“相見恨晚”的情感。
C.作者描寫江南的雪景,巧借詩句來實寫雪景,在品評詩句中寫出了雪趣。
D.全文語調舒緩,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閑;語言通俗幽默,和江南冬景的清朗相得益彰。
6.文章題為“江南的冬景”,開篇卻從北國的冬天寫起,這樣寫的用意是什么?
7.作者運用一系列對比,描寫了江南的冬景,請簡要概括。
參考答案
1.C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本內容的能力。c項,“逃離”有誤。根據“我爬上新房樓頂看村子,像個看風
景的旁觀者”可知,“我”無法再融入鄉村生活。
2.C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鑒賞文本藝術特色的能力。C項,“將觸覺轉化為嗅覺”錯誤,“熱烘烘的氣味”比
作“猛擊一拳”應為嗅覺轉化為觸覺。
3.文章寫故鄉秋光里的景物,還寫故鄉的人事,豐富了文章的內容。寫父親挑谷子,表達出作者的親情和
對故鄉的眷戀,深化了文章的主題。用生動的細節描寫,展示了父親吃苦耐勞的品質,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解析】
本題考查分析文本段落作用的能力。主旨上,本文6、7段回憶“我爸”挑谷子的情景,第6段寫擔子重,
肩膀疼,父親的肩膀皮肉翻裂,第7段寫擔稻谷的技巧,這些內容表達出作者的親情和對故鄉的眷戀,深
化了文章的主題。效果上,“到得夜里,昏暗燈光下,我爸脫下襯衫,右肩膀紅艷艷的,是皮肉裂翻開來
了。第二天抬谷子,每次把肩杠放到肩上,我爸都格外小心,不能壓進裂口里,只能縱向壓在裂口之上”
是細節描寫,展示了父親吃苦耐勞的品質,使文章更有感染力。這部分回憶的內容寫故鄉秋光的情景,描
寫人們擔稻谷的生活,真實地再現了鄉村生活,豐富了文章的內容。
4.本文作者走在回村的路上,在路上、在村中的所見所聞是實寫;對于童年少年生活的回憶是虛寫。本文
實寫虛寫,巧妙交織,現實和回憶靈活穿插,體現了對故鄉的眷戀,對鄉村生活的懷念。實寫鄉村生活的
變化,產生了喜悅之情,生發出對家鄉生活更加美好的期待之情。
【解析】
本題考查分析鑒賞文本藝術特色的能力。題干明確表示讓分析“實虛結合、因實出虛的藝術”,需要結合
文本具體內容舉例說明。本文第4段回“七八年前”的橫溝寨子,6、7段回憶童年時期“我爸”和“我”
挑谷子的情景,屬于虛寫;其他段落記敘、描寫作者看到梨園、葡萄園、小學以及清晨村子的情景是實寫。
文中有作者親眼所見,有作者回憶童年生活,虛實結合,巧妙交織,由“清晨的村子,秋光如潑,遍地漫
流。我知道,秋天的黃金早己埋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暖通工程建筑冷熱源系統設計考核試卷
- 合成氣制清潔能源考核試卷
- 海底隧道工程消防系統設計與施工考核試卷
- 珠寶首飾環保責任履行考核試卷
- 漁業資源養護與漁業經濟發展考核試卷
- 聚合纖維的環境監測與污染控制考核試卷
- 航空運動飛行器飛行性能分析考核試卷
- 礦石性質與選礦工藝設計-石墨滑石考核試卷
- 珠海市高三月摸底考試物理試題
-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江都區實驗初級中學2025年初三下學期期末五校聯考試題含解析
- 2024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環境檢測與監測賽項)考試題庫(含答案)
- 2024年陜西安康職業技術學院招聘教師和輔導員30人(高頻重點復習提升訓練)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6.3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說課課件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三政治與法治
- 新版高中物理必做實驗目錄及器材-(電子版)
- 綠色物流與可持續供應鏈
- 中國慢性冠脈綜合征患者診斷及管理指南2024版解讀
- 嗜酸性肉芽腫性血管炎新視野
- 中國法律史-第二次平時作業-國開-參考資料
- 人工智能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復旦大學
- 2023-2024全國初中物理競賽試題-杠桿(解析版)
- QC/T 629-2021 汽車遮陽板-PDF解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