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的讀書筆記_第1頁
《山海經》的讀書筆記_第2頁
《山海經》的讀書筆記_第3頁
《山海經》的讀書筆記_第4頁
《山海經》的讀書筆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頁共頁《山海經》的讀書筆記《山海經》的讀書筆記1最近,我讀了彩圖全解《山海經》,這本書分為《山經》和《海經》,是先秦時代的古書,被稱為“中國最古老的神話”。這本書里介紹的是一個個神話故事,比擬有名的有精衛填海、女媧補天、夸父追日等等,這些故事非常神奇精彩,故事中還有好多奇形怪狀的動物、神仙,比方三足鱉、蛇身人面像,還有鳳凰。《山海經》里,我最喜歡的國家是氐人國,因為那里的人都有美人魚一樣的尾巴,非常好看。印象最深的形象是西王母,我猜大家印象中的她應該是貌美如花吧?可真實的西王母長了又尖又白的虎牙和長長的指甲,還有一條又長毛又多的尾巴,有點嚇人哦!《山海經》里的故事,我最喜歡的是精衛填海的故事,故事是這樣的:從前有一種鳥,叫精衛鳥,傳說她是炎帝的小女兒女娃的化身,有一次她想去看看東海的樣子,就坐著小船去了東海。可是,海上突然起了風暴,海浪吞沒了小船,淹死了她,精衛痛恨大海奪去了她的生命,就一直口銜樹枝和石塊用來填平東海,這個故事表現了她不畏困難,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決心,我們要學習精衛這種鍥而不舍的精神。這本書里有古人智慧的結晶,值得大家讀一讀,你們喜歡這本書嗎?《山海經》的讀書筆記2作者在文中先寫阿長的名字,然后才把生活中的點滴鋪陳開來。阿長啰嗦的管教,阿長可怕的大字型睡姿,阿長費事的禮節,阿長關于長毛的恐懼故事,阿長制造的隱鼠事件及阿長送的《山海經》…作者這一片一段的記憶將阿長的形象生的展如今我們面前,同時也讓讀者在其表達中感受到這個粗枝大葉的女人對小魯迅細膩的愛。長媽媽有些習慣招人煩:嘮嘮叨叨,“大”字形睡姿,種種乖僻禮節……全文并沒有介紹阿長怎么怎么好,呈如今我們眼前的,就是這樣一個真真實實活在現實的阿長。漸漸地,她開場讓我又恨又愛。她相信許愿,相信夢想,帶著一顆純真的心在這個復雜的世界中生活。最令人感動的,就是她買《山海經》那段了,作者沒有寫這樣一個不識字的人是怎么買這本書的——識字的人都很難買到的書的,誰又知道她走了多少路,問了多少人,去了多少店?她竟然把“山海經”念成“三哼經”,她是怎樣向別人打聽這本書的?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個答案,因為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個長媽媽。這個長媽媽有很多缺點,像個小孩子,但這都無關緊要,因為她有一顆到死都仁慈的心。這篇文章讓我知道了世界上有一種像“阿長”這樣的人,她把自己知道的規矩像教給自己的孩子一樣,毫無保存的教給了魯迅,當魯迅憎恨她時,她卻毫不在意,照樣對魯迅好,甚至在得知魯迅想要《山海經》時,不惜犧牲過節時間,跑了半個城市給魯迅買了這部書。這是一個樸實無華的人,卻是一個仁慈、得意的人,她雖然沒什么文化,但她的仁慈、樸實、得意卻讓人印象深化,讓人不能忘記。“阿長”的美妙品德讓我想到很多人,如:教師把知識毫無保存的教給學生,軍人把自己的生命用在了保衛祖國,工人一生都在為祖國的建立努力……,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人,他們的工作并不起眼,沒有明星的耀目光輝,但他們的奉獻卻是極大的,是不可取代了。《山海經》的讀書筆記3看似難辦解決不了的大事,愚腐的長媽卻輕而易舉似做件平凡的小事一樣辦成了,這在少年作者眼中是不可思議的進而充滿敬意的,平凡普通不被重視的小人物其實正是許多大事的履行者,是難處時充滿勇氣的開路者。是啊,看似平凡其實浸透著偉大,看似愚昧其實充滿著勇氣,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大集體中平凡普通的一員,正是這許多平凡和普通凝聚成不可摧毀的大勇氣大成功。《山海經》的讀書筆記4她是魯迅兒時的玩伴,會把他擠在角落里不能入睡,她是魯迅的保姆,照顧他細致入微,會在他身后一遍又一遍地叮嚀天涼加衣。阿長更像是他的家人,關心他不留余地,傾盡全力玩耍時又能不顧條條框框的規定,盡情戲耍。有人說阿長充滿了封建迷信的舊思想,這一點不可否認。但是她只是一個農村出生的女人,并未承受教育,未受到先進思想的熏陶。她心中的封建迷信早已根深蒂固,難以去除。在元旦,除夕時,她要求魯迅先向人表示恭喜,吃下福橘。與其說這是她迷信的表現,不如理解為是為新年討個好彩頭。阿長的家庭并不富裕,當時的中國又處于之中,阿長沒有別的方法,只好將希望寄托于神靈以表達自己對美妙生活的向往。阿長的迷信不是她個人造就的,而是她的成長環境,社會造成的。除了迷信,阿長的仁慈表現的更為明顯。只是偶爾記起魯迅想要一本《阿長與山海經》,便費盡全力去尋找。她不識字,又不知道《阿長與山海經》確實切名稱。那《阿長與山海經》本就是一本難求,不識字的阿長擠在書店中,雙手比劃著,努力想要表達自己的意思,不知費了多少力氣才買到這本書。她的性格純樸,保存著鄉下人的天真爽朗,性子里透著于自然的那一份純真。她會在風波之后切切察察,與別人一同議論原委,雖然令人感到不適,但也沒有什么惡意,只是習慣罷了。阿長陪伴了魯迅一個童年,有歡樂有淚水,阿長的存在讓他的童年更顯絢爛。《山海經》的讀書筆記5因初中的一堂語文課,讓我第一次深化接觸了魯迅的作品;因魯迅的作品,讓我第一次產生閱讀《山海經》的渴望;因一項專業課的作業,讓我重拾《山海經》,徜徉在一花一木、山蟲鳥獸的神奇世界。《山海經》是中國文化典籍的瑰寶,它記錄了我們足下美麗的土地孕育的生命與奇跡,展現了生態的繁榮與壯麗。更重要的是,它表達了人與自然的相處之道——互相尊重、互相成就。如“有草焉,其狀如韭而青華,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饑。”介紹了山里的種草,形如韭菜,開有青色的花,叫祝余,吃了不會感到饑餓;“其中多玄龜,其狀如龜而鳥首虺尾。”介紹了形如烏龜卻有鳥頭蛇尾的玄龜;“又東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青雘。”介紹了青丘山山南盛產玉石,山北盛產青雘〔青色的善丹。古人認為可以做美妙的顏料。〕;就祭祀諸山的禮儀有記載“毛用一璋玉瘞,糈用稌米,白菅為席。”即,用一塊璋、一塊玉和祀神時用的毛物一起埋在地里,祭祀的精米用稻米,拿白茅來做神的坐席。這些表達精細到某地的位置、名字,礦石的大小、顏色,神仙的形態、叫聲,對人類的影響和效用。無一不流露這古人的智慧和神奇無盡的想象。可以說,《山海經》的神話資料是我國古籍之最。除了神話資料,《山海經》還擁有者無與倫比的史學價值。研究《山海經》可以幫助我們揭開歷史的神秘面紗,尋找到上古的足跡。就如炎黃兩個部落從對立走向交融,構筑了華夏族的史實。書中所描繪的山名和水名常常能與古代的地名相印證,幫助我們對歷史文獻的方位等信息進展校對。《山海經》就像是一塊五彩的寶石,我們不管從哪個角度去看,都會發現驚喜。漫步在《山海經》里,猶如走進了伊甸園,滿眼是奇花異草,到處是猛善珍禽。從先民的這些記敘中,我們看出他們在一步一步的理論中,感知自然、理解自然,以此更好地生活。在他們對山神祭祀的禮儀之中,我感受到的,是一顆敬畏自然、熱愛自然的心。然而現代人,往往缺少這種敬畏之心。我們常常以世界的主宰自居,運用所謂的科學,憑借所謂為人類效勞的態度,來利用、破壞自然,以此滿足一己私欲。但是破壞自然規律總會受到自然的懲罰,這時我們應該學習先民們的智慧,停下走向消滅的腳步,向和諧美妙的將來奮進!《山海經》的讀書筆記6在不知哪個年代,不知哪片土地上,曾有一位奇人,在一次次揮筆中,將整個華夏大陸描繪入一書之中。一種種看似荒唐可笑的生物,一個個奇妙而神秘的傳說,在一本《山海經》中完美交織出一幅畫卷。被這些聞所未聞的故事吸引著,我翻開了這本書。帶著虎紋的馬鹿蜀,六對足與翼的無首天神帝江,身紋五字——“德”、“禮”、“義”、“仁”、“信”的鳳凰……充滿神話色彩的記載下,這些生物都被賦予了形象與生命,而躍入每一位讀者的眼簾,銘印在每一位讀者心中。但與此同時,另一個疑問又緩緩浮現:在那位不知名作者生活的年代,這片大陸真如他所講一般,充滿著神奇動物的身影嗎?這本如百科全書般,記載著地理,生物,神話傳說,將整片大陸囊括其中的古書,終究是否忠實記錄了當時這片土地的真實相貌?假設這些故事并不是故事,而是歷史,那么另一個問題又緊隨而來:這些往日遍布在大陸上的生物終究為什么不再出現?是被獵殺而絕跡,抑或躲入另一片天地?但無論如何,一直生活在華夏大陸上的人類始終脫不去一份責任,而導致這些物種的.銷聲匿跡。再細想,假設是如今常見的飛禽走獸,在將來都成為珍稀物種甚至滅絕,那又將會如何?再往另一個方向去設想,倘假設作者憑借自己的想象,在華夏廣袤的幅員上創造了自己的世界,那又需要何等的想象力和毅力?假設真是如此,又怎能不佩服祖先無與倫比的智慧?一個個家喻戶曉的傳說與生疏的生物,在這片熟悉的土地上完美結合,似乎又成了另一個星球,另一個世界。而創造一個世界,似乎只有神才能做到的事,又經一個凡人之手完成。假如說古今往來,有一個人通曉地理,生物,神話,歷史,文學,那也只有這位不知名的奇人了!在這本仍未被__的古籍中,蘊藏著無窮無盡的奧秘,正如同歷史上無數奇文,和這地球上眾多奇跡。想要看懂它,唯有不斷探究,不斷深化,才能有希望中的收獲。《山海經》的讀書筆記7——《朝花夕拾》讀書筆記我非常的敬仰魯迅先生。或許是從三味書屋到百草園起,魯迅先生高大的形象便在我心中建立起來。我并沒有對魯迅先生長大后的生活多么多么的感興趣,我知道那可能是乏味的,充滿戰爭的。小孩子都不喜歡戰爭。我非常喜歡魯迅先生兒時的趣事。于是便也喜歡上了保姆阿長。我從這本書中感受到,阿長是個奇怪的人。她是粗俗的。晚上睡覺時的大字,還有隱鼠的事情。小孩子都是討厭這些的。然而她也是人讓人佩服的。雖然她有的時候會喜歡切切察察,非常啰嗦,睡相不好,之前我們都認為她是一個粗俗的人,沒有文化。后來,她竟然送給了魯迅4本他最喜歡的繪圖的《山海經》,其實她也是一個愛孩子的人吧,心地仁慈,希望能給兒時的魯迅先生帶來快樂。她還懂得許多規矩呢,雖然有些確實是稀奇乖僻,比方給魯迅講長毛的故事。不難看出,魯迅先生對她有著深深的思念與尊敬。阿長辭世三十多年,卻不知道她的姓名與經歷,長大后的魯迅先生有一種淡淡的愧疚。“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魂靈!”這是魯迅先生對他的保姆阿長深深地祝福之情。這時的阿長,不再粗俗,不再可笑,激蕩在我們心中的只有深深的思念。阿長在社會上的地位其實很卑微呢。但她卻是一個很好很好的保姆,一個很好很好的人。其實如今像阿長的人非常的少,但尊敬他們的人卻少之又少。長媽媽這樣一個形象,獨特而不平凡,也提醒了封建社會比擬黑暗、腐朽的事實。魯迅先生飽含的愛心與同情,讓我們再一次回到純樸的年代,去關心身邊的一個人。長媽媽,我們都尊敬的人。雖然沒給這個世界留下姓名,卻因為魯迅先生筆下的回憶錄留下最閃亮的光輝。《山海經》的讀書筆記8“哼,這個粗俗而又野蠻的人!”乍看起來,魯迅先生似乎非常討厭這個卑微而又不懂文化的保姆。可是,只要細讀整篇文章也不難發現,這一字一句中包含了作者對她〔阿長〕無限的思念。一件一件的事例作者全都明晰地記得,也可見魯迅對阿長的印象之深。一聲“長媽媽”的叫喊,也托出了魯迅對她的依賴與信任。在她的面前,魯迅表現出的不只是順從,還有淘氣,就像一對母子一樣。而長媽媽對魯迅的疼愛也不是幾本《山海經》就能全部代表的。而魯迅對長媽媽的思念卻正如這幾本書一樣,雖說紙很黃,圖像也很壞,但這仍舊是魯迅心中最心愛的寶書!是他一生之中最值得珍藏的書。《山海經》的讀書筆記9《山海經》,一本在書柜上靜靜躺了四分之一個世紀的舊書——書頁泛黃、潮濕而厚重。可不管何時,當我翻開書,聽著書頁“嘩嘩”地翻動,仿佛閉上眼就能聽到在雨中御風而行的燭龍與帝江冷冽的咆哮、驚雷一炸后水麒麟震耳欲聾的低喝……好似不經意間,便要觸及另一個世界似的。它,帶我領略上古的異獸奇木,領略中國的創世史詩;它,論四海八荒,成中華經典。一本《山海經》校注,一冊白話譯本,就著一本有些破爛的字典,用引人入勝的玄幻傳說充實我的整個下午。故事從那條雄渾剛毅的黃河而起,黃河母親的腳邊,是人間的美麗傳說,是華夏文明的孕育。黃河母親奔涌的河水,滄桑而溫順,養育了世世代代的華夏人民,也養育了《山海經》中異形異稟的異獸國民。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常羲生月,應龍治水——世界于神跡中被創造開拓。赤如丹火的神鳥帝江于混沌中歌舞;身兼德義禮仁信的鳳凰于丹山信步;豹尾虎齒的西王母于昆侖庇護眾生……一個個充滿奇思的神話傳說,都展現出上古人民瑰麗的想象,都充滿人民對英雄赫赫戰功的歌頌與敬仰。這一個個故事,也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與文化,訴說著用拼搏改變苦難的可敬精神。讀《山海經》,并不是只有頗有興趣的神話傳說,更是祖先留下的精神財富:并非荒唐不經,而是真實歷史;是包羅萬象的史書,更是一場想象雄奇的國風盛宴。精巧的異獸與神話插圖多為古版插圖,或是祖先留下的壁畫:《后羿射白龍》氣勢壯麗,《蓬萊仙境圖》中山川湖海更如吞吐日月,在天海云霧的圍繞中令人稱奇。它們無不展現古代人民大膽的想象——而這僅僅是窺豹一斑。由黃河而起的文明,南山經、西山經、中山經……其道路經考證均為于春秋西漢所形成的真實地理位置,不禁讓人回味起混沌中的山巒起伏,一道驚雷擦亮半邊天,不知從何響起的鳥獸長鳴、空中劃過叫不知名字的珍奇異獸……這一切,都令《山海經》成為一部名副其實的地理著作。合上書和字典,指尖尚有一絲潮氣。我深吸一口氣,耳邊又隱隱傳來黃河的激蕩水聲,令人回味無窮。《山海經》,是記錄山川大海,是記錄異獸奇木;更論四海八荒,成中華經典。《山海經》的讀書筆記10《山海經》一度被譽為天下奇書之首,包含的內容涉及地理、天文、歷史、神話、動植物、礦藏、醫藥、宗教等,所涵蓋內容與《易經》相比,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山海經》中的神話故事,條理明晰,層次清楚,前后照應。不免讓人聯想,所謂的神話神物,當初是否真實存在過,不然怎么能有如此明晰的歷史層次和變遷史。假設是如此,便更是讓人感慨,中華五千年歷史長河中,滅絕的何止是恐龍一族啊。陶淵明曾在《讀山海經·孟夏草木長》中寫道: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想必曾經的山海經還曾有配圖,只是可惜如今早已失傳,令人可惜萬分。那滿眼的奇花異草,猛獸珍禽,一部《山海經》就如同一部上古的《本草綱目》和《括地志》。如今,很多的古裝奇幻類劇情都會或多或少引入《山海經》的成分,比方《羋月傳》中的開通獸,《少年四大名捕》中的朝歌山,《秦時明月》中的男主角天明等,皆為《山海經》中的典故。一部《山海經》,讀出中華歷史萬物之大美,幸哉。《山海經》的讀書筆記11最近我迷上了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叫《山海經》,至于迷上它的原因,還是因為書中各種各樣的妖怪。漢書·藝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經和海內經計算在內。山海經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產、藥物、祭祀、巫醫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山海經》具有非凡的文獻價值,對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其中的礦物記錄,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文獻。《山海經》中我最新換的就是《山海經·南山經》中的九尾狐,我幾乎都背下來了:青丘之山,有獸焉,起狀如狐而九尾。假如你要問我為什么最喜歡九尾,我只能說是《山海經》中的妖怪我都喜歡,但是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只有九尾狐了。《山海經》非常好看,我希望大家也去看一下。《山海經》的讀書筆記12讀過山海經及其它史料的,都會發現不斷出現的地理名字“西海”,因為中國現代地理上不存在所謂的“西海”,并因此不斷討論西海的方位,真是向西、向西、再向西!其實四千年以前的中國地貌,不是如今這個樣子。黃河、長江的下游還沒有如今固定的位子,長江出三峽后到出海口之間,應是河網密布、湖泊相連的一大片水域;黃河也向南、向北搖擺不定。到《山海經》山經記載的年代,通過CAD繪制后,就會發現:河套地區還沒有形成固定的黃河河道,當時的人們認為山陜、內蒙交界的泑澤為黃河潛入的頭,黃河的正在泑澤的東北方向邊緣的敦薨山發的敦薨水;黃河經河南進入河北后是依太行山以東北流,經河北、天津入海,這是黃河的主河道。河北、山東北部是黃河搖擺區域,河網密布、湖澤相連;另一條就是濟水,與黃河穿插,流入巨野澤,然后沿山東山區北部進入渤海。那山海經中的西海到底在哪兒呢?不妨從史料中探究一二。先看看大家比擬認可的山經中——南山一經:南山經之首曰鵲山。其首曰招瑤之山,臨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狀如韭而青華,其名曰祝馀,食之不饑。有木焉,其狀如榖而黑理,其華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有獸焉,其狀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麗[鹿/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無瘕疾。招瑤山就在西海之上,也是山經局部唯一提到的西海,其它的均稱為“海”。根據山經與海外、大荒經比對及前人研究,這個“西海”就在如今的山東西南微山湖地區附近。從現代遺存來看,山東西部有一個從北向南、直到江蘇、安徽一帶的湖泊、河網區。當年應是南北相連的大片水域,并與如今的渤海、東海相通。從海內東經來看,當時的日照地區及蘇北連云港一帶還是海島,說明當時的海平面要比如今高。整個山東地區猶如與大陸相連的海中群島一般。有人會問:根據是什么?看看山海經山經東二經與東三經就可以明白,許多山之間還是水或沙,也就是說這些山許多是水沙中的高地;另外,山東西部發現的史前遺址,大多處于人工筑起的高臺,也就是如今許多叫“崮堆”村鎮,還有史籍中叫“丘”的自然山崗,比方“帝丘、商丘”等。說明夏商以前,這里也是水沙漫漫。因此,西海要比西部、北部其它稱為“海”的湖泊相比,稱為海一點都不過分。再看看《竹書紀年》:夏朝帝杼:元年己巳,帝即位,居原。五年,自原遷于老丘。八年,征于東海及三壽,得一狐九尾。據考證:老丘應是如今的河南開封,三壽應在如今的山東西部定陶附近。那么“東海”必在山東西部,也即巨野澤。即《水滸傳》中的八百里水泊梁山,如今的黃河南岸的東平湖就是當年的遺存。不管是山海經時代,還是夏朝,微山湖與巨野澤被稱為西海還是東海,只是不同區域的氏族,不同的觀察的方位,有不同的稱謂而已。結合山經及慌經來看,招瑤山附近有個玄股國,玄股國附近有個因民國,因民國就記載了王亥的事,假如說河南商丘是商國的始封地無誤。那么這個“西海”就在微山湖一帶也不妄言。因此,以山東西部的湖泊為西海作為參照,大荒西經就比擬好理解了。但不是說山海經所有的描繪都好理解。比方大荒東經中開頭就是:東海之外[有]大壑,少昊之國。少昊孺帝顓頊于此,棄其琴瑟。假如把這里的“東海”當成如今的黃海,那么少昊之國必在朝鮮半島或____無疑;但少昊最初是在日照地區一帶,后遷徙到山東曲阜一帶,少昊〔應是少昊的后代,不知是第幾世少昊〕陵就在曲阜,曲阜也叫空桑,因為那里有個空桑山,就在渤海邊上。當時的海岸線還沒有像如今那么靠外。顓頊在如今的河南濮陽,也稱為“帝丘”,濮陽與曲阜之間就是巨野澤,也就是夏朝時的“東海”。所以大荒東經中開頭的東海,應該是夏時的東海,也就是后來的巨野澤。這樣就比擬好理解了。為什么說青海湖不是山海經中記載的西海呢?其實仔細閱讀山海經就會發現,海外四經,大荒四經表達的就是以山東中部山區為軸心,西北與東南之間的事,而不是東北與西南之間的事。說的再明了一些,就是東夷與西戎、北狄之間的事。青海湖作為西海是山海經以后的事,漢朝以后,西海不斷向西、向西、再向西。大荒西經中有個“壽麻”國,正立無影,明顯是北回歸線以南的現象,也就是如今的廣西、云南南部至緬甸、印度才才可能出現正立無影。壽麻國是在常羊山與大荒山之間,也就是以泰沂山為軸心觀看,西南方向。從三星堆文化看,其與如今的印度、伊朗、西亞有著貿易往來,在那個方向有個正立無影的壽麻國很正常,并不代表山經的地理位置就到達了印度,只是大荒經時代已經知道那個方位有這么個地方,有這么個國家。《山海經》的讀書筆記13讀罷《山海經》,我不由想到《莊子逍遙游》中的幾個字,《山海經》者,“志怪者也”。《山海經》終究是怎樣的一本書呢?古今之說法,不一而足。書名“山海經”,但它絕不是一部經典,這個“經”應該是“經歷”的意思,所謂“山海經”者,實為所“經歷之山海”也。因此古之目錄學家將其列為地理類,自然是無可厚非的。這一說法,雖不科學,卻也有根據。看《山海經》時,我便發現《西山經》《北山經》中的山川遠遠多于《南山經》《東山經》中的,這便是我國地勢西高冬低的最好表達。但是《山海經》所述之事物,實為怪哉,非常人所能辨也。所歷愈久,人們便開場產生疑問,不把它當成一部地理著作了,而發現它與小說頗為相似。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提到《山海經》,說它“蓋古之巫書”。這一論斷非常精辟,為后世所稱道。我觀之,亦深感恰到。在《山經》之末,都有祀神的記述,其用處十清楚了。如今的學者認為《山海經》是保存中國神話材料最多的一部古書。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中說“巫以記神事”,神事者,神話之別稱也。與之相對的就是“史”,史以記人事。因此,我認為《山海經》就是一部記錄上古神事的“史”書。《山海經》分為《山經》和《海經》兩局部,畢沅在他的《山海經新校正》中注釋過。《山海經》的立名,是劉向,劉秀(歆)父子校書(漢成帝河平二年,公元2___年)才開場有的。而它大約成書于春秋末年到漢代初期這個漫長時期中,作者非一人。《山海經》應是劉向父子的命名,可是司馬遷《史記大宛傳》中卻提到了《山海經》,故畢沅稱之“其名久也”。這里存在一個小小的誤解。司馬遷《史記》的原文是這樣的:“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可是在東漢王充《論衡談天篇》中引的這段話,卻少了一個“海”字,緊接著又說:“史公之言,《山經》,《禹紀》,虛妄之言,凡事難知。”所以《史記》中《山海經》的“海”字很有可能是后世之人篡加的。再者史公所言“所有怪物”,應是《山經》所記的奇禽異獸,怪蛇怪魚,還有稀奇乖僻的花草樹木等。而《海經》那么主要記述的是異域的國度和民族,并非什么“怪物”。中國古代神話雜亂無章,不成體系,不像古希臘神話那般條理清楚。《山海經》便表達了這一特點。看《山海經》時,總覺得神話故事只是點綴,一筆帶過,僅僅是記述的附帶品。古時的先民更關心的似乎是奇珍異物的功用和祭祀山神的方法。中國古代神話的功力性明顯要強于西方神話,這實在是與中國遠古先民所居住的環境相關的。黃河流域的文明發得實為不易,與其他的文明古國根本無法同日而語。古巴比倫有肥沃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古埃及尼羅河的汛情可以為人們帶來肥沃的土壤,而古印度的恒河兩岸也都是沃野千里。而黃河流域的土地貧瘠自是不說,連年的洪水也威脅著先民。中國的先民總是在與惡劣的自然環境作者艱辛卓絕的斗爭,自然在表達神事時更多地表達的是____和功用的意識。我們總驚嘆古希臘,古羅馬的繪畫,建筑,戲劇,史詩是如何如何的有藝術性,自愧不如的東方民族卻總為著極其功利性的目的在進展著所謂的藝術活動。我們也有出色的建筑——都江堰,可是我們從來不覺得它很美,只在乎它有多管用。藝術固然偉大,這卻不是我們的先民奢求的。古希臘藝術興盛的時候——公元前四五百年,中國正處在四分五裂的春秋戰國時代,人民的性命朝不保夕,又怎么會有閑情逸致去搞“無用”的藝術呢?而百家齊鳴只不過是各國君主霸業的派生物罷了。因此,我們常在教課本上見到這樣的話:“這是中華民族勤勞智慧的結晶。”正因為災害連年,戰亂頻繁,所以《山海經》中的神話才不可能形成完好的體系。只看一遍《山海經》,與沒看無異。這是一本內容龐雜,包羅萬象的奇書,從中可以讀出那個時代的精神。有時機的話,我想為它做個詳細的札記。《山海經》的讀書筆記14在歷史的長河中,總有一些承載著中華文明的書籍在閃爍,它們猶如懸掛在天空的小星星。雖然渺小,卻擋不住那耀眼的光輝,吸引著無數人灼熱而又堅決的目光。有這么一本書,內容涉及多個方面,想象力豐富,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探究、征服自然的強烈愿望。它被世人銘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