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突發事件的輿論引導_第1頁
安全生產突發事件的輿論引導_第2頁
安全生產突發事件的輿論引導_第3頁
安全生產突發事件的輿論引導_第4頁
安全生產突發事件的輿論引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安全生產突發事件的輿論引導如何有效、及時、平穩地處理安全生產領域突發事件,已成為當前及今后一定時期各級安監部門必須高度重視的大問題。作者參加國家行政學院突發事件公共輿論引導研討班后,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近年來,互聯網技術催生了以微博、等新技術為代表的新媒體的迅猛發展,網絡的無地域性、虛擬性、即時性和多中心性,極大地突破了傳統的事件傳播方式。公共的話語權得到最大程度的釋放,對政治、經濟和社會的影響日益廣泛和深刻,強烈地沖擊著原有的媒體生態。對我國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以及反腐倡廉建設具有巨大推動作用。當然,互聯網空間各種意見肆意表達,海量的信息魚龍混雜,不同觀點激烈碰撞;網絡推手、網絡水軍等制造的網絡輿情也夾帶著虛假及危害信息,有的借助互聯網快速生成、發酵,有時常常會引起突發性事件。這種新型輿論場的形成及客觀形勢的發展變化,也必然會對安全生產重特大事故等突發事件的處置產生影響,應引起安監人員思考。

新媒體給政府危機管理帶來的挑戰

政府危機管理主要是指對突發事件的應對,突發事件包括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

近年來,洶涌而來的各類突發事件形成的輿論風暴包括了上述各方面,其中有許多涉及安全生產領域。如“表叔”楊達才案、哈爾濱陽明灘大橋垮塌、甬溫線“7?23”動車事故等,被互聯網高度炒作的現象,已成為政府管理和輿論引導的雙刃劍。一方面,新興媒體作為社情民意的晴雨表和表達群眾訴求的新平臺,給政府部門帶來了新的信息來源;另一方面,一些社會問題迅速傳播,極易引起網民非理性的情緒宣泄和質疑,給政府、部門危機管理帶來巨大挑戰。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和主動權,堅持正確的導向,提高引導能力、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加強和改進網絡內容建設,唱響主旋律,加強網絡社會管理,推進網絡經濟有序運行”。如何面對、重視和利用新媒體,是擺在各級安監部門面前的重要課題。

突發事件公共輿論傳播特征及演化規律

突發事件中的公共輿論傳播,呈現出如下傳播特征和規律。

突發事件信息多渠道、跨平臺傳播,微博、正在成為突發事件生成、發酵的主要平臺,“微博主導敏感信息傳播”特征更加明顯,官方話語權被擠壓,公信力受損。

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自主化,突發事件信息傳播呈現“自選擇、自搭建、自傳播”特點,政府機構和體制內媒體第一定義權被消解。重大事件發生時,越來越多的信息呈現“從網民到網民”的特點。

利益選擇性傳播傾向日益明顯,不同傳播主體基于不同的立場和目的,往往選擇傳播于己有利或符合自己偏好的信息。

突發事件網絡輿論傳播呈現泛政治化、泛意識形態化特征,并誘發網絡輿論發展向“娛樂化、政治化、政治娛樂化”路徑演進。網絡輿情“仇特權”“仇富”、泛政治化特征凸顯。對于被曝出的問題,無論是社會問題、道德問題還是文化問題,都傾向于反思政府責任、法律責任、社會責任,而個人責任則被弱化。

“羊群效應”“蝴蝶效應”和“漣漪效應”在一些突發事件傳播中顯現,導致事件性質被夸大、影響被放大,相關態勢升級化。

微博“意見領袖”引領輿論的能力和作用日漸凸顯。在突發事件的網絡輿論傳播中,還要警惕網民被部分別有用心的“意見領袖”綁架,導致輿論的偏離。

做好突發事件的公共輿論引導

對于轉型期的社會,如何有效、及時、平穩地處理安全生產領域突發事件,已成為當前及今后一定時期各級安監部門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不可否認的是,目前如何處置安全生產突發事件的機制規范尚處于初創階段,有的還缺乏有效的處置機制,有的處理還沒有上升到科學的、制度化的水平。做好這方面的工作是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監督權的需要,更是創新安全生產監管的需要。各級安監部門應重視做好以下突發事件的公共輿論引導工作。

第一,誰獲得了新聞首發的機會,誰就獲得了新聞第一定義權。順應新媒體時代信息即時性傳播特征,在“秒新聞”時代即使做不到“秒回應”,也應努力確保信息回應的“第一時間”。輿論突發期是輿論調控的關鍵期,相關各級安監機構應積極回應,加大信息公開力度,重視民意表達的多種渠道,及時疏導社會情緒,將互聯網社會動員消解在萌芽狀態。

第二,輿情應對的最重要原則是說真話、道真情。如果隱瞞或歪曲安全生產領域事件事實真相,再快的回應也只能起到負向作用。在“自媒體”時代,網絡輿論的影響力和穿透力已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唯有以信息公開擊退流言,以揭真相、講真話和體察民情而爭取話語權,以解決民眾實際利益訴求而贏得民心。

第三,順應新媒體時代信息“碎片化”傳播規律,根據事件發展不斷發布新的官方信息,做到政府信息回應的“動態化”“碎片化”和“立體化”。有的事件不能僅簡單一次回應就能達到效果,“碎片化”的傳播要求回應也要做到根據事態發展不斷發布新的信息,跟上網民不斷增加的信息需求。

第四,新媒體時代,媒介融合態勢不斷加強,輿情應對也要同時進入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兩場戰爭,第一時間通過主流媒體發出權威聲音,同時運用新媒體做好輿論滲透。

第五,聽取互聯網“意見領袖”的合理意見,建立與他們的溝通機制。新媒體時代,微博仍是精英文化,能夠擁有大量粉絲的互聯網“意見領袖”加入輿論引導行列,可使網絡輿論引導事半功倍。

堅持正面宣傳與輿論監督相結合

安全生產工作關乎民生和發展,往往是互聯網民意關注的重點之一。特別是在重特大事故初期,對事故的原因、責任、死亡人數等都非常關注。要落實和完善安全生產監督工作機制,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于加強安全生產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的指導意見》,暢通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媒體和“12350”舉報電話等監督渠道,增強監督效果。要主動公開發布安全生產重大決策部署與重特大事故調查處理及進展情況,做好重大隱患治理、重特大事故查處掛牌督辦、非法違法事故跟蹤督辦、事故查處進展結果和安全生產控制指標實施進展,以及安全生產企業“黑名單”等內容的發布工作,自覺接受社會公眾監督。

各級安監部門還應根據新形勢的要求,進一步完善突發事件新聞發布應急預案,明確職責分工和工作程序,發生重特大事故要做到事故處置和輿論引導“兩條線作戰”,及時客觀公布事故動態、政府和部門舉措、事故搶險救援和調查處理進展。另外,要真實準確發布信息。根據授權的內容,公開透明、真實地介紹突發事件最新情況,不回避問題,重要信息要反復核實,防止漏報、誤報,杜絕瞞報、謊報,避免因發布信息影響政府權威性和公信力。還要提高新聞發布工作時效,按照“快報事實、慎報原因”的原則,第一時間發布已認定的準確信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