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隆縣掛蘭峪金鐵礦業有限公司大鹿圈金鐵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_第1頁
興隆縣掛蘭峪金鐵礦業有限公司大鹿圈金鐵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_第2頁
興隆縣掛蘭峪金鐵礦業有限公司大鹿圈金鐵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_第3頁
興隆縣掛蘭峪金鐵礦業有限公司大鹿圈金鐵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_第4頁
興隆縣掛蘭峪金鐵礦業有限公司大鹿圈金鐵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興隆縣掛蘭峪金鐵礦業有限公司大鹿圈金鐵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2021年7月興隆縣掛蘭峪金鐵礦業有限公司大鹿圈金鐵礦項目負責:袁團編寫人員:于麗坤趙云鳳李靖 二、編制目的 三、編制依據 四、方案適用年限 五、編制工作概況 第一章礦山基本情況 二、礦區范圍及拐點坐標 四、礦山開采歷史及現狀 二、礦區地質環境背景 四、礦區土地利用現狀 五、礦山及周邊其他人類重大工程活動 六、礦山及周邊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與土地復墾案例分析 二、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估 三、礦山土地損毀預測與評估 四、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分區與土地復墾范圍 第四章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與土地復墾可行性分析 二、礦區土地復墾可行性分析 第五章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與土地復墾工程 二、礦山地質災害治理 四、含水層破壞修復 五、水土環境污染修復 六、礦山地質環境監測 七、礦區土地復墾監測和管護 八、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與土地復墾工程量統計匯總 二、階段實施計劃 207 二、技術保障 三、資金保障 四、監管保障 五、效益分析 二、建議 1附圖1興隆縣掛蘭峪金鐵礦業有限公司環境治理現狀圖(一采區)2附圖2興隆縣掛蘭峪金鐵礦業有限公司環境治理現狀圖(二采區)3附圖3興隆縣掛蘭峪金鐵礦業有限公司4附圖4興隆縣掛蘭峪金鐵礦業有限公司土地復墾現狀圖(二采區)5附圖5興隆縣掛蘭峪金鐵礦業有限公司環境治理預測圖(一采區)6附圖6興隆縣掛蘭峪金鐵礦業有限公司環境治理預測圖(二采區)7附圖7興隆縣掛蘭峪金鐵礦業有限公司土地復墾預測圖(一采區)8附圖8興隆縣掛蘭峪金鐵礦業有限公司土地復墾預測圖(二采區)9附圖9興隆縣掛蘭峪金鐵礦業有限公司土地復墾規劃圖(一采區)附圖10興隆縣掛蘭峪金鐵礦業有限公司土地復墾規劃圖(二采區)附圖11興隆縣掛蘭峪金鐵礦業有限公司環境治理部署圖(一采區)附圖12興隆縣掛蘭峪金鐵礦業有限公司環境治理部署圖(二采區)附圖13土地利用現狀圖(K50G089059)附圖14土地利用現狀圖(K50G090059)附件2采礦證復印件附件13造價信息附件14檢測報告附件15脫密承諾書1興隆縣掛蘭峪金鐵礦業有限公司大鹿圈金鐵礦采礦許可證將于2021年4月8日到期,需辦理采礦證延續手續。受興隆縣掛蘭峪金鐵礦業有限公司委托,河北華金地質勘查有限公司對興隆縣掛蘭峪金鐵礦業有限公司大鹿圈金鐵礦進行環境保護與土有限期限:貳年(自****年*月*日至****年*月*日)。礦區由2個采區組成,分別為一采區和二采區,礦區范圍由11個拐點圈定,總面積根據承德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關于礦山綜合治理攻堅行動落實具體工作的通知》原露該礦山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現已到期,根據有關規定,每5年應對方案進行修編一次,按照《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國土資源部令第44號)、國土資源部令第《關文)的相關規定,該方案適用期滿,需按照相關規定進行修編。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編報有關工作的通知》(國土資規[2016]21號)的規定,需將該礦山的根據以上要求,受興隆縣掛蘭峪金鐵礦業有限公司委托,河北華金地質勘查有限公司編明確礦山企業對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的責任和義務,提出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各項工作的技術要求和總體部署,為礦山企業開展礦山地質環境防治、土地復墾、監測等工作提供技術依據,為辦理采礦許可證提供資料,為礦山企業治理恢復基金和土地復墾資金的計提與管理、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對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實施情況進行監督管理提供依據,最大限度地減輕礦業活動對礦山地質環境及土地資源的影響和破壞,促進綠色礦山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礦區經濟可持續發展。主要任務如下:2(1通過資料收集與現場調查,查明礦區地質環境條件和存在的地質環境問題;查明礦(2確定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估范圍和評估級別,進行地質災害等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現狀評估、預測評估以及礦山土地損毀預測與評估,合理確定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分區與土地復(3開展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和土地復墾可行性分析,提出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預防的技術措施,確定礦山地質災害治理、土等工程,制定礦山地質環境監測、土地復墾監測和管護設計.(4對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與土地復墾工作進行總體部署,制定階段實施計劃,提出近期(5進行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治理工程、土地復墾工程經費估算,提出礦山地質環境保護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2019年8月26日修訂)2、《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2014年4月)3、《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4、《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2014年7月)5、《地質災害防治條例》(2004年3月)6、《土地復墾條例》(2011年3月)7、《基本農田保護條例》(國務院.1998年12月)8、《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國土資源部令第44號)9、《土地復墾條例實施辦法》(國土資發(2052男)10、《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2016年7月修訂)11、《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2018年修訂)12、《中華人民共租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修訂)13、《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2019年1月1日)(二標準規范3(三)政策性文件(國土資規(2016)21號);2、《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土地整治工程營業稅改增值3、《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關于取消礦山地(冀自然資字(2019)103號);5、《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編制指南》(2016年)。(四)技術文件1、《興隆縣掛蘭峪金鐵礦業有限公司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承德信誠礦山工程設計有限責任公司,2009年10月);2、《興隆縣掛蘭峪金鐵礦業有限公司金鐵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承德市三川地質測繪有限公司,2009年4月);4計工程有限公司,2014年12月);告》(承德市三川地質測繪有限公司,2009年3月);(六)主要計量單位序號名稱計量符號名稱計量符號1面積7元;萬元(人民幣)2長度cm;米;千米8時間日:年3萬株;微克;千克9溫度攝氏度℃4體積速度米/秒5噸;千噸;萬噸t;kt;萬t立方米/秒6元/畝;萬元/公頃;元/噸萬元/hm2;元/t(一)生產服務年限5直處于停產狀態,至今礦山剩余服務年限仍為7.27年。(二)方案的服務年限根據編制指南,"生產礦山的方案適用年限原則上根據采礦許可證的有效期限確定"。方案的服務年限包括生產期、復墾期和管護期。本礦山采礦證現已7.27年,治理(復墾)期1年,管護期為3年,故本方案服務年限為11.27a,即****年**月(三)方案的適用年限考慮到礦山開采期間開發利用方案可能進行調整,因此本方案應每5a進行一次修編,確定本《方案》適用年限為5年,即****年**月~****年*月。說明:①當礦山企業采礦權變更時,涉及擴大開采規模、擴大礦區范圍、變更開采方式(四)方案的基準期本方案的基準期為****年**月。由于礦山開采對地質環境、土地破壞強烈且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如出現開發利用方案更改、變更礦區范圍、開采規模或采礦方式發生改變,應重(一)編制過程根據本次礦山土地復墾和地質環境調查工作的目的,首先對該區的有關資料進行收集和開采活動密切相關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確定(2)采用比例尺為1:2000地形圖作為底圖,開展礦山土地資源和地質環境調查,調查6(3)資料整理,選定土地復墾與地質環境保護治理的標準、措施,明確土地復墾與地質環境保護治理的目標,確定土地復墾與地質環境保護治理經費的來源,研究評估區現狀條件下及預測礦山建設中土地損毀與礦山地質環境問題類型、分布、成因及變化規律,針對各類土地損毀與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初步擬定土地復墾與地質環境保護治理方案,廣泛征詢各方意見,從各方面進行可行性論證;依據方案協調論證結果確定土地復墾與地質環境保護治理標準,進一步優化工程設計,完善工程量測算及經費估算,細化土地復墾與地質環境保護治理工程的實施計劃安排以及費用、技術和組織管理保障措施。同時對《興隆縣掛蘭峪金鐵礦業有限公司大鹿圈金鐵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等資料進行深入分析,對該工程進一步探討和研究,根據《土地復墾方案編制規程》(TD/T1031-2011)和《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編制規范》(DZ/T0223-2011),編制完成《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治理與土地復墾方案》及相關附圖、附件。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編制流程見圖0-1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編制流程。(二)完成工作量及質量評述礦山土地復墾與地質環境調查嚴格按照流程、規范進行,主要包括資料收集和現場調查兩部分內容。本次工作在充分利用前人資料的基礎上于2021年7月26日~29日進行了野外調查工作。本次完成的主要工作量如表0-2所示。7了調查成果的質量。礦山土地復墾與地質環境調查以1:2000地形圖為底圖,采用資料和現狀相結合的方法,工作細致,記錄認真,調查數據資料真實、可靠。所收集的相關資料基本調查組人員分工明確,嚴格按工作大綱要求進行,保證調查成果的整體質量水平。原始資料自檢、互檢率達100%,嚴格執行質量檢查制度,保證工作質量。調查工作結束后,經項資料收集套4資源儲量核實報告、開發利用方案、土地利用現狀及規劃、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等。現場調查調查面積礦區范圍以及采礦活動影響范圍,即評估區。條1總長16.16km點包括地貌、植被及生物多樣性調查。包括土地利用類型、質量及地表植被調查。自然及人文景觀調查調查點包括區內交通條件、道路、房屋等調查。處對露天采場及采空區調查拍照張報告用3張調查處4查閱《環評報告》相關實驗結果及結論,現場調查了地表水現狀并采集了區內土壤樣品。公眾參與調查公眾參與調查套1理調查結果,征求村委會意見等。提交成果《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文字報告及附圖份1方案1套,附圖12張8第一章礦山基本情況項目名稱:興隆縣掛蘭峪金鐵礦業有限公司大鹿圈金鐵礦;地理位置:**縣***鎮***村境內;隸屬關系:興隆縣掛蘭峪金鐵礦業有限公司;企業性質:有限公司;項目類型:生產項目;生產開采方式:地下開采;有效期限:****年*月*日至****年*月*日;礦區范圍:3.9897km2;礦山開采年限:7.27年。(一)地理位置與交通(二)礦區范圍根據礦山采礦許可證(***********************),礦區由2個采區組成,分別為一采區和二采區,礦區范圍由1-11個拐點圈定,面積3.9897km2,開采深度***—***m標高。:一采區東經***°**′**",北緯**°**′**"。礦區范圍拐點坐標見表1-1。9拐點編號采區編號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XY123456二采區78拐點編號采區編號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9礦區面積:3.9897km2本次"方案"是為礦山延續辦理采礦許可證登記和合理利用礦產資源,正確選擇開采方式區的勘查程度達不到核實目的要求的勘查程度,應補充地質勘查工程),委托承德市三川地質測繪有限公司對該礦山進行了界內補充勘查。勘查完畢后,興隆縣掛蘭峪金鐵礦業有限公司委托承德信誠礦山工程設計責任公司對補充勘查后礦區范圍內的金鐵礦蘭峪金鐵礦業有限公司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編制,并與2009年10月通過評審。(一)礦山生產規模根據礦山生產現狀、生產能力和礦山保有儲量及委托方的要求,方案確定礦山生產規模(二)礦山總體布局本礦山為延續礦山,前期開采挖損和壓占部分土地,造成一定破壞,損毀工程有6處露天采場,井口場區6處,表土堆放場4處,辦公生活區1處,礦區道路3條。1、露天采場現場踏勘地表有6個前期開采形成的露天采場,露天采場1位于Fe1,近南北走向,露天采場2位于Fe3,近南北走向,111m×74m,高差25m,最大坡角均在70°左右,開露天采場3位于Fel,近南北走向,124m×64m,高差11m,最大坡角在70°左右,開采植被覆蓋率40%左右。詳見照片1-4。照片1-1露天采場2照片1-2露天采場5照片1-3露天采場6照片1-4PD1照片1-6SJ1照片17辦公生活區在二采區礦區范圍外西部有辦公區一處,包括辦公樓1處,破碎車間1處,建筑面積現狀運礦道路3條,礦山運輸道路寬度約3.5m~5.5m,平均寬度4m,總長度約1 (使用的鄉村道路未計算在內)。礦山前期對運輸道路2約500m路面進行了硬化工程,使預測形成巖石移動范圍9處(巖石移動范圍1~9)共損毀面積3.2030hm2。(三)礦山服務年限根據礦山實際生產能力以及農村生產等特點,實際有效生產期為300天。可采儲量:鐵礦327.21kt,金礦5.994kt。采礦回采率為90%,采礦貧化率為10%,生產規模:鐵礦**kt/a、K——回采率(%)C貧化率(%)(四)礦山開拓布局工程名稱XYZ工程名稱XYZ采。 (開采Fe4時使用),在260m水平向礦體開掘石門,穿過礦體后,沿礦體底板向南翼掘進工程名稱XYZ工程名稱XYZ(5)Fe5礦體:平硐-盲豎井開拓,除繼續回采188m中段外,新布置168m一個中段開采。礦體原采用平硐開采,在18-19線之間及兩側,沿脈平硐+188水平以上采高10m。首先將已有188m水平運輸巷沿礦體底板向兩翼掘進到設計位置處,在設計位置沿礦體底板向上掘通風井FJ51和FJ52與地表相通,在平硐PD7內188m水平設計位置向下開掘盲豎井MSJ51至164m(4m緩沖水窩)水平,工程名稱XYZ盲豎井除用于提升、進風,通風井除用于回風外,井筒內還設梯子間,作為礦山安全出(6)Fe6礦體:豎井開拓,除繼續回采203m中段外,新布置190m一個中段開采。礦體原采用平硐開采,在18-19線之間,沿脈平硐+203水平以上采高10m。首先在礦體中部211m水平地表設計位置向下開掘豎井SJ61至186m(4m緩沖水窩)水平,在203m水平垂直礦體開掘石門,穿過礦體后,在礦體底板向兩翼掘進203m中段運輸巷至礦體兩端,在水平巷道內設計位置處,沿礦體底板向上掘通風井FJ61和FJ62與地表相通。完成202m水平開拓工程。然后在豎井SJ61內190m水平垂直礦體開掘石門,穿過礦體后,沿礦體底板向兩翼掘進工程名稱XYZ(7)Fe7礦體:豎井開拓。除繼續回采144m中段外,新布置130m一個中段開采。礦體為隱伏礦體,原采用豎井開采,被F1正斷層分成Fe7-1和Fe7-2兩段,在20線和21線兩側,+144水平以上采高30m。首先修復、改建SJ1和SJ3,并延深原豎井SJ3至126m(4m緩沖水在豎井SJ3內144m水平向Fe7-2礦體開掘石門,穿過礦體后,在礦體底板向南翼掘進144m中段運輸巷至礦體邊界,在豎井SJ1內144m水平向Fe7-2礦體開掘石門與已掘144m中段運輸巷相通。在豎井SJ3已有142m水平巷道向Fe7-1礦體開掘石門,穿過礦體后,在礦體底板向南翼掘進144m中段運輸巷至礦體邊界,并聯通豎井SJ1已有144m水平運輸巷,完成開采Fe7礦體144m中段的開拓工程。然后在豎井SJ3內130m水平向Fe7-2礦體開掘石門,穿過礦體后,在礦體底板向南翼掘進130m中段運輸巷至礦體邊界,在水平巷道內設計位置處,沿礦體底板向上掘通風行人天井與上水平回風巷道相通。在豎井SJ3內130m水平向Fe7-1礦體開掘石門,見礦后,在礦體底板向南翼掘進130m中段運輸巷至礦體邊界,在水平巷道內設計位置處,沿礦體底板向上工程名稱XYZ豎井SJ3除用于提升、通風,通風井SJ1除用于回風外,井筒內在豎井SJ3內130m水平垂直Fe8礦體開掘石門,穿過礦體后,沿礦體底板向兩翼掘進回風巷道相通,完成Fe8礦體的開拓工程。表1-16設計坑口坐標工程名稱XYZ豎井SJ3除用于提升、通風,通風井SJ1除用于回風外,井筒內還設梯子間,作為礦山(9)Au(1)金礦體:豎井開拓,除繼續回采283m中段外,新布置272m一個中段開采。首先在礦體中部290m水平地表設計位置向下開掘豎井SJ11至268m(4m緩沖水窩)水平,在283m水平垂直礦體開掘石門,穿過礦體后,在礦體底板向兩翼掘進283m中段運輸巷至礦體兩端,在水平巷道內設計位置處,沿礦體底板向上掘通風行人天井與在已有283m水平巷道內設計位置處,沿礦體底板向上掘通風井FJ11與地表相通,完成283m水平開拓工程。在掘豎井SJ11內272m水平垂直礦體開掘石門,穿過礦體后,在礦體底板向兩翼掘進272m中段運輸巷至礦體兩端,在水平巷道內設計位置處,沿礦體底板向上掘通風表1-17設計坑口坐標工程名稱XYZ圖1-3Fe3號礦體開拓系統垂直縱投影示意圖圖圖1-4Fe5號礦體開拓系統垂直縱投影示意圖例圖例s圖1-5Fe4號礦體開拓系統垂直縱投影示意圖 堅井確號ia下口標離(m)編號解度(m)圖礦山現采用地下開采方式。礦體沿走向和傾向方向上厚度變化不大。礦床不具備露天開設計原則是:有利于礦山建設;充分利用原有巷道以減少1.采礦方法采用平硐、豎井開拓,選用“淺孔留礦法”(鐵礦)和"削壁充填采礦法(金礦)"采礦輔助鏟裝設備:礦山采用ZL-50型裝載機,用于平整作業場地、掃道采用中央對角式(側翼)機械負壓通風。風機安裝在風井井口。豎井開拓時新風由豎井(SJ)進入,經石門進入運輸平巷,經中段運輸巷道、人行通風天井進入采礦場,將炮煙、粉塵稀釋后的污風經礦房另一側人行通風天井進入上中段回風巷道、通風井,上階段運輸巷和平硐作為下階段回風巷道。由安裝在井口的機械式通風機將污礦山根據礦井作業情況,每個生產系統的通風井口配置1臺風機。采場作業應加強通風根據井下工作面的數量及工作性質,各系統選用節能風機K40-Ne13(A)型風機一臺(備用一臺同型號Y系列電機),安設在風井井口。風機電機功率7.5kW,可滿足礦井通風要求。局部通風選用二臺JK58-1Ne3.5型局扇(一臺備用),電機功率3kW,可滿足局部通風(1)地下開采工藝②礦房回采在礦房中采用自下而上分層回采。在每個分層中進行崩礦、通風、局部放礦、平場及撬毛等作業。分層高度2m—2.5m。回采工作面按三個梯段布置,梯段長度10m,高2m。采場采用YT25型鑿巖機傾斜上向孔,孔徑40mm,非電導爆管系統起爆,爆破使用乳化炸藥,鑿巖機效率為33m/臺班,每天1班工作。爆破后的落礦通過電耙運搬到底板溜井或下放礦分兩步驟,局部放礦和大量放礦、局部放礦一般放出每次崩礦石量的30%左右,其下盤,同時處理浮石,平整場地。當整個礦房回采結束時,即進行大量放礦,大量放礦要均礦房回采結束后留下礦柱,礦柱必須及時、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回收,同時處理采空區。在礦柱回采前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要做好礦柱的維護和監測工作,為制定礦柱回采方案可在階段內礦房開采完畢后,視地壓變化情況,用空場法全部或間隔回采,頂柱在回風崩落礦柱前,采場底部礦石不能放空,要保留15—20m左右厚的礦石作為墊層,以便保鑿巖、爆破、出礦各工序采場通風系統不變。新風由運輸巷經人行天井聯絡巷進入工作在礦柱回采時,鑿巖、爆破、出礦各工序及采場通風系統不變,新風由中段運輸巷經人④采空區處理礦柱回采結束及時處理采空區。采用封堵法,將通往空區的巷道崩落,封堵空區。礦房底部必須留有4m—5m厚的礦石,否則亦須崩落封堵。目的是預防空區上盤自然崩落的沖擊應采取強制崩落法處理空區。即在回采礦柱時(六)防治水方案1、本礦區水文地質條件較簡單,礦井生產時,根據涌水量,每個豎井系統選用TSWA根據礦坑涌水量的大小設置水倉有效容積,以滿足井下6—8小時正常涌水量。水泵排水量應在20小時內排出井下24小時的最大涌水量,以確保礦山的安全生產。(一)開采歷史1、1937年日本侵華在該區進行掠奪性開采,修建一座日處理礦石250t的選廠,月產黃金5-6kg,至1945年共掠走黃金逾500kg。1998年9月1日首次獲得采礦證,礦山名稱興隆縣掛蘭峪金鐵,許可證號1308019840086,開采方式地下開采,開采礦種金礦,經濟類型國有企業,開礦證有效日期1998年9月29日~2003年9月1日。2005年5月24日辦理采礦證延續,礦山名稱興隆縣掛蘭峪金鐵礦業有限公司,許可證證有效日期2005年5月24日~2007年10月24日。有效日期2008年3月5日~2009年3月5日。有效日期2008年3月5日~2009年3月5日。有效日期2008年3月5日~2009年3月5日。司,開礦證有效日期2009年11月26日~2014年11月26日。2014年11月8日辦理采礦證延續,礦山名稱興隆縣掛蘭峪金鐵礦業有限公司,許可證司,開礦證有效日期2014年11月8日~2017年4月8日。開礦證有效日期2017年4月8日~2019年4月8日。(二)開采現狀截止到2009年礦山開采形成露天采場6個,分別為露天采場1、露天采場2、露天采場3、露天采場4、露天采場5和露天采場6。線之間及兩側,PD5沿脈平硐以上采高10m;Fe4號礦體在13-14線之間及兩側PD平硐以上采高10m;Fe5號礦體在18-19線之間及兩側,PD7沿脈平硐+188水平以上采高10m;Fe6號礦體在18-19線之間,PD7沿脈平硐+203水平以上采高10m;Fe7號礦體為隱伏礦體,被F1正斷層分成Fe7-1和Fe7-2兩段,在20線和21線兩側,SJ1豎井+144水平以上采高30m;Fe8號礦體為隱伏礦體,在22線兩側,SJ2豎井+1143水平以上采高30m。第二章礦區基礎信息一、礦區自然地理(一)氣象旱,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氣候涼爽,冬季寒冷少雪。據承德市氣象局觀測資料,多年平均氣溫6.8℃,七月份最熱,氣溫達38.5℃,一月份最冷,氣溫達-25.0℃;年平均降水量673.0mm,降水多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總降水量的85%,年最大降水量861.0mm(2012年),年最小降水量518.0mm(2014年),日平均降水量為3.10mm,日最大降水量為177.1mm(2005年8月25日);年平均蒸發量1553.6mm,年平均日照時數2918小時,全年≥10℃有效積溫3960℃,全年無霜期160天,最大凍土深度1.26m,一般結冰期在10月下旬至翌年3月中旬;全年冬季以偏北風為主,夏季以東南風為主,年平均風速1.18m/s,年最大風速22m/s。(二)水文東西走向的燕山及其余脈橫穿興隆縣南部山區,以燕山為分水嶺,其北側為灤河水系及其二支流老爪河、清水河、湯泉河,冷嘴頭河、魏進河、馬蘭河等構成,以扇狀位于興隆縣南部分布在興隆縣南部和遵化市北部)丘陵山區中的溝谷多為季節性水流,除雨季外,溝谷中基加之流域內雨水集中,夏季常引起山洪暴發。解放前該縣水災連年不斷,建國后興隆縣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境內已建成小型水庫34座,小塘壩134座,截潛流106處,該縣連年水興隆縣大鹿圈金鐵礦區屬遵化盆地沙河水系,位于沙河主支流魏進河的上游段州河的東側。礦區地處州河與州河支流的交叉處,在地貌上屬河口三角州地帶,北礦區州河的東支流由北而南縱貫礦區南流匯入州河,而州河由北西南東方向橫切南礦區。這些河谷、溝谷均為季節性地表水系,只有雨季溝谷中才有水流,平時為干溝,正常情況下對礦床開采基本無較大影響,但雨季地表水和地下水對礦井水的補給量將驟然劇增,對礦床開采將造成較大影響。(見水系圖2-1)。(三)地形地貌本區地處冀北山區燕山山脈,屬中低山區,地勢總體呈南高北低,最高標高731m415m,相對高差316m,最低侵蝕基準面200m。區內溝谷橫斷面多以"V"型為主,地勢較陡,植被較發育。地形坡度一般在30°~45°,個別地段50°~60°。礦區地形地貌見照片2-2。(四)植被項目區屬冀北山地櫟林,油松和高山針葉林地帶。礦區內植被覆蓋率為60%左右,其中喬木有油松、山杏、橡樹、楊樹、柳樹、刺槐等,灌木有沙棘、胡枝子等,草本植物有紫花苜蓿、野苜蓿、野古草、羊胡子等,農作物有玉米、大豆、谷子、馬鈴薯等,野生動物主要為野兔、野雞及飛鳥和蛇類。(五)土壤礦區范圍內土地類型,土層厚度10-40cm,主要為棕壤,呈鮮棕色,砂質壤土。有機質含量1.45%-1.63%,PH值5.7-7.1,全N含量:0.18-0.26%;全P含量:0.06-0.08%;全K含量:本區大地構造位置位于中朝準地臺(I?)、燕山臺褶帶(I)、馬蘭峪復式背斜(Ⅲ3)、遵化穹褶束(IV)的西端,位于豐寧—隆化深斷裂的邊緣。(一)地層礦區范圍內出露地層由老到新主要為中-下太古界遷西群上亞群拉馬溝組(Arl)、跑馬場組1、拉馬溝組(Arl):該區為拉馬溝組上段,出露在礦區的二采區范圍內,主要巖性為黑云斜長片麻巖、斜長角閃巖、角閃巖,夾有少量石榴石輝石麻粒巖及磁鐵石英巖。與金礦化關系最密切的巖石為角閃質巖類(礦源層)。2、跑馬場組(Arp):該區為跑馬場組下段,出露在礦區的一采區范圍內,主要巖性為長英質片麻巖,角閃斜長片麻巖及斜長角閃片麻巖,局部混合巖化,底部有一層淺粒巖,偶夾磁鐵石英巖。與金礦化關系最密切的巖石為角閃質巖類(礦源層)。3、第四系全新統(Q4):主要沖洪積砂、礫、亞砂土及坡殘積物,分布在溝谷低洼處以及山坡及山麓的邊緣。(二)地質構造第一期主壓性結構面由近南北向的擠壓破碎帶組成。伴生的構造有走向20°-30°和性斷裂。區內Au5號金礦體屬第二期構造變動派生的構造控制。中的石英脈有再次破碎現象。石英脈再次破碎的滑動面上有擦痕,并見有絹云母化和綠泥石化。石英脈旁側往往有幾厘米至幾十厘米厚的斷層泥和擠壓片理帶,說明該斷裂先張后剪,屬張剪性復合型斷裂。區內Au13號和Au1號金礦體屬此類。(三)水文地質山峽谷裂隙—巖溶水亞區(Ⅲ5),最高標高731m—415m,相對高差316m,地形陡峻,溝谷切割較深;礦體賦存標高為650~130m,礦體開采最低標高為130m,礦區內最低侵蝕基準面200m,地貌形態屬低山區,自燕山運動以地表水體,區內基巖裸露,風化裂隙較為發育,地下水多儲存在風化裂隙帶中。第四系地層中雖賦存了較豐富的孔隙潛水,但其分布面積較小且厚度不大,礦區內地下水較貧乏,地下根據礦區水文地質調查,礦區地下水主要賦存于松散巖類孔隙、基巖構造裂隙之中;按含水介質、水力特征和賦存條件,礦區主要含水巖組有兩類:溝谷第四系全新統沖洪積孔隙潛水含水巖組、而分布于溝谷兩側山坡的第四系全新統洪坡積物則為透水不含水層組;基巖第四系全新統沖洪積分布在礦區的各溝谷中,巖性為砂卵礫石、粉砂,厚度2~6m,根據礦區民井調查水位埋深水位埋深2~7m,水位變幅1~3m左右。各個支溝中的含水層厚度變化較大,巖性為砂礫、角礫、粉土混雜,由于地處溝谷源頭,水流分散,補給范圍較小,為弱富水含水層組。據地質報告中的數據,在礦區附近的小莊第四系全新統洪坡積層為透水不含水巖組:分布于各溝谷兩側山坡,巖性為粉砂質粘土分布于基巖山地,太古界遷西群上亞群跑馬場組變質巖為主要含水層,巖性主要由黑云斜長片麻巖、角閃斜長片麻巖夾斜長角閃巖及磁鐵石英巖組成,在基巖淺部至表層,多發育風化裂隙及區域構造裂隙,地下水主要賦存于這些裂隙中。本區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氣降水垂孔隙滲入地下,向溝谷底部或基巖風化裂隙帶徑流。基巖風化裂隙帶中的地下水由于位置較高,一般向第四系松散含水層中排泄,另外在溝谷處以泉的形式排泄。礦區內泉流量0.45~孔隙水徑流條件好,地下水流向一般與溝谷方向一致。基巖裂隙水徑流、排泄具有徑流鐵礦體呈透鏡狀產于太古界變質巖中,礦層與頂底板的斜長角閃片麻巖或黑云斜長片麻巖均為統一的基巖裂隙含水層,近地表風化帶含水透水性相對較好,向下巖石漸變為致密堅金礦體賦存于構造帶內,為圍巖裂隙水和構造裂隙水,通過對坑道水文地質調查,坑道多為潮濕區,滴水區占20-40%,正常涌水量為8m3/h左右,豐水期涌水量約為20m3/h。因此,以后開采深度逐漸增大,采空區及其周圍可能產生下沉或塌陷,并誘發產生裂隙,導致(四)工程地質礦體的直接圍巖為變質程度較高的斜長角閃片麻巖或黑云斜長片麻巖,后期構造對圍巖(五)環境地質特征(六)礦體地質特征礦體出露標高308-366m,賦存標高261-366m,最小埋深0m,最大埋深105m,斜深0-127m;例27.90%。礦體編號長度(m)厚度(m)產狀()本區金礦為中低溫熱液充填型金礦床AuArl構造破碎帶中,礦體呈脈狀,走向長154m,厚0.40-1.05m,平均厚0.98m,根據《河北農村統計年鑒2018》和《承德經濟統計年鑒2018》,項目區所在縣(區)的社會經濟指標主要為:興隆縣,地處河北省東北部,承德市最南端,長是京、津、唐、承四市的近鄰。興隆縣總面積3123km2,山場面積占84%,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深山區縣,全縣轄13鎮、7鄉、290個行政村,總人口32.4萬人,2016年,全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89億元,同比增長8.6%;全部財政收入達到9.7億元,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54528萬元,同比分別增長19.8%和44.2%,增速居全市八縣第一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15.13億元,同比增長18.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691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151元,同比分別增長10.1%和14.4%。掛蘭峪鎮位于興隆縣東南部,地處興隆、遵化、薊縣三縣交匯外,總面積19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9600畝,人均不足7分,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深山區鄉鎮。人口13985人,農業人口數量13051人,轄13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掛蘭峪村。興(隆)馬(蘭峪)公路過境,現有各類果樹340萬株,人均240多株;常年果品產量23000噸,其中板栗產量8000境內建有二撥子、龍洞峪和金山子三座小型水庫。截止到2018年12月,年度生產總值26252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3200元,津圍公路縱貫境內。時間總人口(人)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6.0498hm2,占總面積的1.52%;其他草地15.2471hm2,占總面積的3.82%;農村道路占總面積的3.16%;河流水面2.5363hm2,占總面積的0.64%;裸地1.8757hm2,占總面積的區域名稱一級地類二級地類面積占總面積比例%項目區12園地果園34交通運輸用地公路用地水域及水利礦山及周邊交通條件良好,國道112線由礦區北部通過,直距10km,與通往承德、北京、天津的公路相連接,為石料外運和人民出行提供很好的便利條件。興隆縣掛蘭峪金鐵礦業有限公司礦區位于興隆縣縣城132°方位直距21km的掛蘭峪鎮大鹿圈村,行政隸屬掛蘭峪鎮大鹿圈村管轄,東距掛蘭峪鎮2km。村莊位于爆破警戒線以外,企業生產工作人員在其房屋明顯位置設置有安全警示標志,嚴禁人員進入。礦區及周邊無其他礦業權設置,區內無自然保護區、風景旅游點和文物古跡保護單位,也無重要水源地。近年來隨著礦業的發展,采礦業已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礦業的發展也帶動了運輸、服務行業的發展,綜上所述,礦區及周邊人類活動較強烈。1、上期《興隆縣掛蘭峪合興鐵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方案》情況1)上期方案概述二o一四年十二月河北天地資源勘測規劃設計工程有限公司編制的《興隆縣掛蘭峪金鐵礦業有限公司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2015年1月29日承德市礦產資源評審中心組織有關專家對方案進行評審并完成了備案。該方案中礦山總的服務年限為7.27年,方案適用期為5年,即2014年11月-2019年10月。評估區面積3.9897km2,評估范圍包括用地范圍、礦業活動影響范圍和可能影響礦業活動的不良地質因素存在范圍。根據《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編制規范》,分析礦山地質環境影響程度及礦山地質環境現狀評估和預測評估結果,分為次重點防治區(B區)和一般防治區(C區)。B區:即礦山地質環境影響程度較重區。包括地下開采形成的硐井口及相應的巖石移動范圍、廢表土堆放場。這些區域占壓土地,破壞地貌較嚴重,對礦山環境影響較重,面積約為234050m2,約占評估區面積的5.86%。其對礦山環境影響程度較重,恢復治理難度較大。C區:即礦山地質環境影響程度一般區。評估區范圍內B區外圍區域,包括礦區道路、生活工作區等,本區對地貌破壞較輕,不易引發地質災害,對地質環境影響較輕,面積約為3759050m2,約占評估區面積94.14%,其對礦山環境影響程度較輕,恢復治理難度較小。方案適用期主要治理任務:場編號長度(m)擋墻長度(m)方量(m3)合計預計設置警示牌20個。覆土種植刺槐(棵)穴狀坑(個)拆除生活工作區1個,面積9000m2,,其原址覆土、綠化,種植刺槐生活工作區拆除生活工作區(m2)種植刺槐(棵)穴狀坑(個)治理分期序號工作內容規劃生產防治期1地下采區、巖石移動范圍、廢表土堆放場治理封堵井硐口個6鐵絲網m警示牌個株2礦區道路治理株3生活工作區治理株規劃閉坑治理期1地下采區、巖石移動范圍、廢表土堆放場治理封堵井硐口個株2生活工作區治理拆除生活工作區株2)費用構成治理分期序號工程或費用名稱備注規劃生產防治期封堵井硐口個6市場價(二)鐵絲網m市場價(三)警示牌個市場價(四)2-121客土覆土(五)(六)株9市場價(七)攀爬植物栽植費3年生苗株市場價(八)成活期養護費成活期養護(灌木)100株/月一年二(二)株市場價(三)個(四)喬木栽植費株市場價(五)成活期養護費成活期養護(喬木)100株/月一年三(二)株市場價(三)個(四)喬木栽植費株市場價(五)成活期養護費成活期養護(喬木)100株/月一年四監測費用監測測次58.28萬元規劃閉坑治理期一封堵井硐口個市場價(二)(三)3年生苗株市場價(四)個(五)灌木栽植費株(六)成活期養護費成活期養護(灌木)100株/月一年(七)株9市場價(八)攀爬植物栽植費3年生苗株市場價(九)成活期養護費成活期養護(灌木)100株/月一年二拆除生活工作區市場價(二)(三)3年生苗株市場價(四)個(五)灌木栽植費株市場價(六)成活期養護費成活期養護(灌木)100株/月一年三監測費用監測測次43.93萬元120.31萬元3)上期方案完成情況興隆縣掛蘭峪金鐵礦業有限公司大鹿圈金鐵礦自2009年至今未生產。礦山依據《方案》制定的生產治理期治理內容,重點對廢棄硐口進行了封堵,廢石場4)地質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情況截止到2015年4月,本礦山累計繳納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90.31萬元,繳納保1)上期方案概述2019年10月,河北天地資環勘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編制了《興隆縣掛蘭峪金鐵礦業有限公司土地復墾方案報告書》,2019年12月1日承德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組織有關專家對興隆縣掛蘭峪金鐵礦業有限公司掛蘭峪金鐵礦屬于生產礦山,根據《開發利用方案》中可利用資源儲量推算,礦山服務年限6.5年,邊生產邊復墾,復墾期1年,管護期3年,方案服務年限10.5年,即2020年1月~2030年6月。(1)已損毀土地面積約為25.6501hm2,主要為辦公生活區、露天采場、工業場地、表土堆放場、礦區道路,占用土地類型包括果園、有林地、灌木林地、其它林地、其它草地和采興隆縣掛蘭峪金鐵礦業有限公司掛蘭峪金鐵礦土地復墾面積27.0488hm2,靜態投資序號工程或費用名稱備注123個(二)1表土剝離22客土覆土(三)1(四)12硬化拆除(水泥)(五)1二1株2栽植爬山虎株三1次2土地復墾效果次(二)管護工程1園地管護公頃1.9543公頃*3年2)上期方案完成情況因上期方案為2019年12月評審通過,礦山尚未按該方案實施土地復墾工程,礦山尚未本項目以豐寧金龍黃金工業有限公司大西溝金礦作為治理恢復周邊案例進行分析,豐寧金龍黃金工業有限公司大西溝金礦為生產礦山,開采礦種:金礦,開采方式:地下開采,有效期限:自2018年8月3日至2020年8月3日。(1)礦區基本情況Ⅲ-5、Ⅲ-6號等12條礦體采用淺孔留礦法采礦。(對采空區嗣后充填)(2)礦山治理恢復情況①礦山主要對平硐PD1-4、PD1-5硐口進行了漿砌石封堵,共砌筑漿砌石10m3。②對平硐PD1-10前工業場地14進行了平整、覆土、種植油松進行綠化,共完成了平整308m2,覆土152m3,種植松樹150棵。③在工業場地、辦公生活區周邊可綠化區域進行平整800m2,覆土320m3,種植松樹800株。設置警示牌38個。④對堆料場1、堆料場2、堆料場3、堆料場4進行了平整、覆土、種植松樹進行了綠化,其中堆料場1下游已修建漿砌石擋墻,堆料場4只進行了平整、覆土未進行種植松樹綠化。共完成平整5899m2,漿砌石擋墻55.2m3,覆土1770m3,種植沙棘3500株,種植松樹700株。照片2-5PD1-4封堵照片2-6PD1-5封堵照片2-11堆料場1綠化照片2-12堆料場2綠化照片2-13堆料場3綠化照片2-14堆料場4平整、覆土照片2-15警示牌照片2-16警示牌(1)對堆料場1、堆料場2、堆料場3、堆料場4進行了平整、覆土、種植沙棘、松樹,堆料場1種植沙棘復墾為灌木林地0.3279hm2,下游砌筑漿砌石擋墻。堆料場2、堆料場3平4已進行了平整、覆土,尚未植樹。共完成平整5899m2,覆土1770m3,漿砌石擋墻55.2m3,種植沙棘3500株,種植松樹700株。堆料場已復墾為有林地0.3499hm2,灌木林地0.6300hm2,(2)對PD1-10+前工業場地進行了平整、覆土,種植松樹,共完成了平整308m2,覆土152m3,種植松樹150棵,PD1-4、PD1-5硐口封堵10m3。復墾為有林地0.0408hm2,復墾效照片2-17堆料場1復墾灌木林地照片2-18堆料場2平臺復墾有林地照片2-19堆料場2邊坡復墾灌木林地照片2-20堆料場3平臺復墾有林地(1)地質環境治理1)預防工程:在露天采場外沿、巖石移動范圍設置刺網圍欄,樹立警示牌,對人畜進入2)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對采空區、地下巷道進行回填,并設立警示牌。該項措施可有效3)監測工程:巖石移動范圍內設立監測點,對開采過程地表進行有效監測。該項措施可時刻掌握地下開采對地表的影響,提前判斷采空塌陷災害的發生,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同(2)復墾工程1)工程措施:2)生物化學措施、監測工程及管護措施①生物措施:園地選用板栗樹,草地選用坡腳栽植爬山虎。該項措施符合掛蘭峪金鐵園林和林地地穴坑挖好后,在每窩坑中放入商品的有機肥5kg。3)監測工程:開展土地損毀監測、土壤質量監測及復墾效果監測,更好的達到礦山環境可借鑒參考物種的選擇和治理復墾總體思路,對本次編寫興隆縣掛蘭峪金鐵的地質環境保護第三章礦山地質環境影響和土地損毀評估(一)礦山地質環境調查概述(二)礦山土地資源調查概述(一)評估范圍和評估級別本礦區面積398.97hm2,按照《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編制規范》例例井25巖3辦公區 紫 采場T6本天采場60m件口工業o口工業工業區991)評估區重要程度區重要程度分級表(表3-1),綜合確定評估區為“重要區”。2)礦山生產建設規模分類一覽表(表3-2),該礦山為“小型”礦山。表3-1評估區重要程度分級表重要區較重要區一般區分布有500人以上的居民集中居住區分布有200-500人的居民集中居居民居住分散,居民集中居住區人后在200人以下分布有高速公路,一級公路、鐵路、中型以上水利、電力工程或其他建筑分布有二級公路、小型水利、電力工程或其他較重要建筑設施礦區緊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含地質公園、風景名勝區等)或重要旅游景緊鄰省級、縣級自然保護區或較重要旅游景區(點)遠離各級自然保護區及旅游景區(點)有重要水源地有較重要水源地注:評估區重要程度分級確定采取上一級別優先的原則,只要有一條符合即為該級別。礦種類別備注大型中型小型鐵(地下開采)萬噸金(地下開采)萬噸3)礦山地質環境條件復雜程度礦山地質環境條件復雜程度主要從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地質構造、環境地質、開采情況、(1)礦區位于燕山山脈東段,地貌形態屬于低山區,山頂圓滑,植被較發育。海拔礦體為地下開采,大部分工程位于最低侵蝕基準面附近或以下。根據礦山生產實際排水情況,鐵礦體呈透鏡狀產于太古界變質巖中,礦層與頂底板的斜長角閃片麻巖或黑云斜長片麻巖均為統一的基巖裂隙含水層,近地表風化帶含水透水性相對較好,向下巖石漸變為致密(5)礦區內海拔標高在731m—415m,相對高差316m,最低侵蝕基準面200m。地勢較4)評估等級的確定評估區重要程度為重要區,礦山規模為小型,礦山地質環境條件復《方案編制規范》附錄A中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估分級表(表3-4),確定評估級別為"一級"。主要礦層(體)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礦坑進水邊界復雜,充水水源多,充水含水層和構造破碎帶、巖溶裂隙發育帶等富水性強,補給條件好,與區域強含水層、地下水集中徑流帶或地表水聯系密切,老窿(窯)水威脅大,礦坑正常涌水量大于10000m3/d,地下采礦和疏干排水容易造成區域含水層破壞主要礦層(體)位于地下水位附近或以下,礦坑進水邊界條件中等,充水含水層和構造破碎帶、巖溶裂隙發育帶等富水性中等,補給條件較好,與區城強含水層、地下水集中徑流帶或地表水有一定聯系,老窿(窯)水威脅中等,礦坑正常涌水量3000m3/d~10000m3/d,地下采礦和疏干排水較容易造成礦區周圍主要充水含水層破壞主要礦層(體)位于地下水位以上,礦坑進水邊界條件簡單,充水含水層富水性差。補給條件差,與區城強含水層、地下水集中徑流帶或地表水聯系不密切。礦坑正常浦水量小干3000m3/d,地下采礦和疏干排水導致礦區周圍主要充水含水層破壞可能礦床圍巖巖體結構以碎裂結構、散體結構為主,軟弱巖層或松散巖層發育,蝕變帶、巖溶裂隙帶發育,巖石風化強烈,地表殘坡積層,基巖風化破碎帶厚度大于10m。礦層(體)頂底板和礦床圍巖穩固性差,礦山工程場地地基穩定性差礦床圍巖巖體以薄-厚層狀結構為主,蝕變帶、巖溶裂隙帶發育中等。局部有軟弱巖層,巖石風化中等。地表殘坡積層、基巖風化破碎帶厚度5m~10m,礦層(體)頂底板和礦床圍巖穩固性中等,礦山工程場地地基穩定性中等礦床圍巖巖體以巨厚層狀-塊狀整體結構為主,蝕變作用弱。巖溶裂隙帶不發育。巖石風化弱,地表殘坡積層,基巖風化破碎帶厚度小于5m。礦層(體)頂底板和礦床圍巖穩固性好,礦山工程場地地基穩定性好地質構造較復雜。礦層(體)和礦地質構造簡單,礦層(體)和礦床巖層產狀變化大,斷裂構造發育或床圍巖巖層產狀變化較大,斷裂構圍巖巖層產狀變化小。斷裂構造有活動斷裂。導水斷裂帶切割礦層造較發育。并切割礦層(體)圍巖,不發育。斷裂未切割礦層(體)(體)圍巖、覆巖和主要含水層(帶)覆巖和主要含水層(帶),導水斷裂和圍巖覆巖,斷裂帶對采礦活動導水性強,對井下采礦安全影響巨帶的導水性較差,對井下采礦安全影響小大影響較大現狀條件下原生地質災害發育或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的類型多,危害大現狀條件下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的類型較多,危害較大現狀條件下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的類型較少,危害小采空區面積和空間大,多次重復開采及殘采,采空區未得到有效處理,采動影響強烈采空區面積和空間大,重復開采較少,采空區部分得到處理,采動影響較強烈采空區面積和空間小,無重復開采,采空區得到有效處理,采動影響較輕地貌單元類型多,微地貌形態復雜,地形起伏變化大,不利于自然排水,地形坡度一般大于35°,相對高差大,地面傾向與巖層傾向基本一致地貌單元類型較多,微地貌形態較復雜,地形起伏變化中等,不利于自然排水,地形坡度一般為向與巖層傾向多為斜交地貌單元類單一,微地貌地貌形利于自然排水,地形坡度一般小于20°,相對高差小,地面傾向與巖層傾向多為反交注:采取就上原則,只要有一條滿足某一級別,應定為該級別。評估區重要程度地質環境復雜程度復雜簡單重要區大型一級一級一級中型一級一級二級小型一級一級二級較重要區大型一級一級二級中型一級二級二級小型二級二級三級一般區大型一級二級二級中型二級二級三級小型二級三級三級1、礦山地質災害危險性現狀評估礦山地下開采多年,經野外調查及訪問,評估區存在的地質災害類型主要有崩塌、不穩(1)崩塌地質災害1)發育程度現場踏勘地表有6個前期開采形成的露天采場,露天采場1位于Fel,近南北走向,36m×27m,高差7m,最大坡角均在70°左右,形成大的陡坎,占地面積0.2980hm2;露天采場2位于Fe3,近南北走向,111m×74m,高差25m,最大坡角均在70°左右,占地面積0.7303hm2;露天采場3位于Fe1,近南北走向,124m×64m,高差11m,最大坡角在70°左右,占地面積0.8220hm2;露天采場4位于Fe5,近南北走向,114m×84m,高差12m,最大坡角在70°左右,占地面積0.9775hm2;露天采場5位于Fe5,近南北走向,96m×44m,高差14m,最大坡角在70°左右,占地面積0.3657hm2;露天采場6位于Fe8,近南北走向,85m×65m,高差27m,最大坡角在60°左右,占地面積0.4893hm2;礦山前期已對露天采場6進行復墾,覆土0.3m,并實施生物措施,復墾為有林地,目前植被覆蓋率40%左右。崩塌地災災害主要存在于露天采場邊坡,各露天采場現狀詳見表3-5,揭露的露天采場邊狀巖石類,致密堅硬,采掘工程中未發現坍塌、掉塊現狀,目前未發生過崩塌地質災害。現采場編號長(m)寬(m)最大邊坡高差(m)邊坡角占地面積(hm2)露天采場17露天采場2露天采場3露天采場4露天采場5露天采場6發育程度發育特征強崩塌(危巖)處于欠穩定-不穩定狀態,評估區或周邊同類崩塌(危巖)分布多,大多已發生。崩塌(危巖)體上方發育多條平行溝谷和張性裂隙,主控裂隙面上寬下窄,且下部向外傾,裂隙內近期有碎石土流出或掉塊,底部巖土體有壓碎或壓裂狀;崩塌(危巖)體上方平行溝谷的裂隙明顯。中等崩塌(危巖)處于欠穩定狀態,評估區或周邊同類崩塌(危巖)分布多,有個別發生。崩塌(危巖)體上主控裂隙面上寬下窄,上部充填生長灌木雜草;裂面內近期有掉塊現象;崩塌(危巖)上方有細小裂隙分布。崩塌(危巖)處于穩定狀態,評估區或周邊同類崩塌(危巖)分布,但均無發生。危巖體破裂面直立,上部充滿雜土,灌木年久茂盛,多年裂面內無掉塊現象;崩塌(危巖)上方無新裂隙分布。2)危害程度礦山開采誘發崩塌(危巖)地質災害,威脅對象主要為開采人員及機械設備,一般情況下,開采人員不超過10人,威脅人員較少,直接經濟損失較小。依照表3-7,現狀崩塌(危巖)地質災害危害程度小。危害程度災情險情死亡人數/人受威脅人數/人可能直接經濟損失/萬元大中等小≤3)現狀評估依照表3-8,露天采場現狀崩塌(危巖)發育程度弱,危害程度小,危險性小。強中等弱大危險性大危險性大危險性中等中等危險性大危險性中等危險性中等危險性中等危險性小危險性小露天采場3(2)不穩定邊坡地質災害不穩定邊坡地質災害為天然狀態(含暴雨等極端天氣情況)下,處于或接近極限平衡狀1)發育程度一號表土堆放場位于PD1工業區旁,邊坡約12~15m,最大邊坡角度約40°,堆積方量約二號表土堆放場位于Fe4號礦體旁,邊坡約15~25m,最大邊坡角度約42°,堆積方量約三號表土堆放場位于FJ52硐口旁,邊坡約6~15m,最大邊坡角度約40°,堆積方量約四號表土堆放場位于PD7硐口場區旁,邊坡約7~17m,最大邊坡角度約40°,堆積方量約11520m3;均為礦山露天開采時揭露的第四系土層和深部廢石堆積而成,粒徑大小不一,小顆粒占一半以上,50~200mm占20%,個別達0.3m。現狀調查一號表土堆放場、二號表土堆放場、三號表土堆放場、四號表土堆放場均未發生過不穩定斜坡地質災害,現狀評估不穩表土堆放場3剖面圖2)危害程度開采人員不超過10人,威脅人員較少,直接經濟損失較小。依照表3-7,現狀不穩定邊坡地3)現狀評估(3)采空塌陷地質災害1)誘發因素2)危害程度3)發育程度采空區6開采礦體Fe6號礦體在18-19線之間,PD7沿脈平硐+203水平以上采高10m;采空區7開采礦體Fe7號礦體為隱伏礦體,被F1正斷層分成Fe7-1和Fe7-2兩段,在20線和21線兩側,SJ1豎井+144水平以上采高30m;發育程度發育特征深厚比設場地面治理工設場地面積%下沉量水平變形強地表存在塌陷和裂縫;地表建構筑物變形開裂明顯中等地表存在塌陷和裂縫;地表建構象弱物無開裂現象采空塌陷誘發因素主要為:采礦、開挖擾動等。礦體圍巖以黑云角閃斜長巖為主,局部巖石較堅硬,整體性較好,巖石抗壓強度(R/MPa)為93.8—117.6,抗拉強度(81/MPa)為開采各礦體圍巖較穩固,據現場調查及礦山人員介紹,采空區未發生地面塌陷及伴生地裂縫4)現狀評估依照表3-9,現狀評估采空區1~9采空塌陷地質災害危險性小。現狀評估小結:露天采場1~6現狀崩塌(危巖)發育程度弱,危害程度小,危險性小;表土堆放場1~4現狀不穩定邊坡地質災害發育程度弱,危害程度小,危險性小;現狀評估采空區1~9采空塌陷地質災害危險性小。采空塌陷、不穩定邊坡等。本次主要對目前礦山建設和礦山生產開采引起的地質災害進行預(1)崩塌地質災害1)誘發因素依照表3-10分析,礦山崩塌(危巖)地質災害的誘發因素,主要為礦山開采機械震動、人工爆破,形成崩塌體(危巖)。崩塌巖溶塌陷采空塌陷自然因素地震、降水、融雪、融冰、溫差變化、河降水、融雪、溢流、地震地下水位變化、地震、降水化、地震運動動構造運動人為因素開挖擾動、爆破、水開挖擾動、爆破、機械震動、抽排水、加載水庫溢流或垮壩、棄渣加抽排水、開挖擾動、采礦、機械開挖擾動、震抽排水抽排水、油氣開采2)發育程度露天采場2位于Fe3,近南北走向,111m×74m,高差25m,最大坡角均在露天采場3位于Fel,近南北走向,124m×64m,高差露天采場4位于Fe5,近南北走向,114m×84m,高差露天采場5位于Fe5,近南北走向,96m×44m,高差14m,最大坡角在70°左右,開采露天采場6位于Fe8,近南北走向,85m×65m,高差27m,最大坡角在60°左右,開采3)危害程度下,開采人員不超過10人,威脅人員較少,直接經濟損失4)預測評估(2)不穩定邊坡地質災害1)誘發因素2)發育程度三號表土堆放場位于FJ52硐口旁,邊坡約6~15m,最大邊坡角度約40°,堆積方量約巖土體類型發育程度危害程度危險性等級濱海堆積、湖沼沉積弱小小中等中等中等強大大大陸流水堆積、風積中等中等中等強大大差的泥巖弱小小中等中等中等強大大3)危害程度4)預測評估(3)采空塌陷(采空區)地質災害1)誘發因素2)危害程度3)發育程度采空區2開采礦體Fe2,礦體厚度3.62m,開采深度16m,礦體賦存標高287-210m;采空區3開采礦體Fe3,礦體厚度8.06m,開采深度98m,礦體賦存標高245-365m;采空區4開采礦體Fe4,礦體厚度9.1m,開采深度73m,礦體賦存標高251-310m;采空區5開采礦體Fe5,礦體厚度6.12m,開采深度53m,礦體賦存標高228-采空區6開采礦體Fe6,礦體厚度7.5m,開采深度66m,礦體賦存標高175-255m;采空區7開采礦體Fe7,礦體厚度8.8m,開采深度77m,礦體賦存標高120-207m;采空區8開采礦體Fe8,礦體厚度8.5m,開采深度90m,礦體賦存標高120-175m;采空區編號礦體厚度標高(m)開采深度比巖石移動范圍(hm2)采空區1采空區2采空區3采空區5采空區7采空區8采空區編號采空塌陷發育程度危害程度危險性等級采空區1強中等大采空區2強中等大采空區3強中等大強中等大采空區5強中等大強中等大采空區7強中等大采空區8強中等大弱中等大圖3-3采空區巖石移動范圍剖面圖巖石移動范圍圖3-4采空區巖石移動范圍剖面圖圖3-5采空區巖石移動范圍剖面圖圖3-6采空區巖石移動范圍剖面圖依據《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規范》(DZ/T0286-2015)中附錄D表D.8(表3-14)和表表3-14采空塌陷發育程度分級表(D.8)發育程度發育特征比其影響帶占建設場地面積%治理工設場地面積%下沉量水平變形強地表存在塌陷構筑物變形開裂明顯中等地表存在塌陷構筑物變形開弱地表無塌陷和裂縫;地表建構象危害程度發育程度中等弱大危險性大危險性大危險性中等危險性中等危險性中等小危險性中等小危險性小評估結論:預測評估采空區1~9采空塌陷及伴生地裂縫地質災害危險性大。(4)采空塌陷(巖石移動范圍)地質災害1)誘發因素2)危害程度開采人員不超過10人,威脅人員較少,直接經濟損失較小。依照表3-6,采空塌陷地質災害3)發育程度預測采空區1開采礦體Fe1,礦體厚度3.67m,開采深度45m,采深采厚比12.3,形成巖采空區2開采礦體Fe2,礦體厚度3.62m,開采深度16m,采深采厚比4.4,形成巖石移采空區3開采礦體Fe3,礦體厚度8.06m,開采深度98m,采深采厚比12.2,形成巖石移采空區4開采礦體Fe4,礦體厚度9.1m,開采深度73m,采深采厚比8,形成巖石移動采空區5開采礦體Fe5,礦體厚度6.12m,開采深度53m,采深采厚比8.7,形成巖石移采空區6開采礦體Fe6,礦體厚度7.5m,開采深度66m,采深采厚比8.8,形成巖石移動采空區7開采礦體Fe7,礦體厚度8.8m,開采深度77m,采深采厚比9.2,形成巖石移動采空區8開采礦體Fe8,礦體厚度8.5m,開采深度90m,采深采厚比10.6,形成巖石移采空區9開采礦體Aul,礦體厚度0.98m,開采深度49m,采深采厚比50,形成巖石移動范圍0.634hm2。形成巖石移動范圍總面積為3.2030hm2,根據開礦體回采順序為:在垂直方向上從上階段向下階段回采,水平方向上后退式回采即從回風井向提升井方向回采。礦山今后主要為地下開采,預測圍巖風化程度較弱,較為完整。隨著開采深度的增加和采空面積的不斷增大,形成許多地下自由空間,破壞原巖中應力平衡;礦層地面應力將越來越大,存在地表產生沉降、甚至崩塌的條件和可能,同時加之受爆破震動影評估結論:預測評估巖石移動范圍1~9采空塌陷及伴生地裂縫地質災害危險性大。預測評估小結:露天采場1~6崩塌地質災害危險性小;預測表土堆放場1~4不穩定邊坡地質災害發育程度弱,危害程度小,危險性小;預測評估采空區1~9采空塌陷及伴生地裂縫地質災害危險性大;預測評估巖石移動范圍1~9采空塌陷及伴生地裂縫地質災害危險性大。(1)對含水層結構的破壞含水層結構破壞是指開采礦體與地下含水層之間的隔水層被破壞,導致地下含水層水量漏失、水位下降,使得各含水層之間產生導水通道,改變地下水滲礦體為地下開采,大部分工程位于最低侵蝕基準面之上。礦體大部分為地下開采,大部分工程位于最低侵蝕基準面之上。根據礦山生產實際排水情況,通過對坑道水文地質調查坑道多為潮濕區,滴水區占20-40%,正常涌水量為8m3/h左右,豐水期涌水量約為20m3/h。礦山自建礦以來未發生透水事故。現狀礦山開(2)對地下水水位的影響礦區含水層主要接受大氣降水入滲補給,形成地下徑流。礦山開采活動在局部改變了地表水、地下水徑流,但地下水補給量和總體流向變化不大,含水層中的地下水主要受大氣降地下水位普遍下降,為低水位期,水位變化幅度不大。礦山開采在侵蝕基準面以上開采,未(3)對地下水水質的影響生活污水主要為職工漱洗污水和食堂廢水,經隔油池和化糞池后處理后,由環衛部門定附近村民生產生活采用集中供水,礦山開采不會對居民生產生活用水造成影響,礦山周邊村民農業灌溉用水取自第四系砂礫石孔隙含水層,水井位于大鹿圈村,距離礦區1000米,由于礦床以往開采過程不會對第四系含水層產生影響,故本礦山開采過程對周邊居民農業灌溉用水影響小。根據礦山對地下水的監測數據,我公司于2020年11月對礦山附近大鹿圈村現有井進行取樣,取樣后送至天津實樸檢測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對樣本進行了化驗,分析項目為pH值、化學需氧量、懸浮物、氰化物(以CN-計)、六價鉻、鉛、錳、鎘、鋅、銅、汞,共11項,水質檢測報告見附件。檢測項目客戶樣品編號無量綱8懸浮物六價鉻鉛錳鎘鋅銅汞(1)對含水層結構的破壞地下水量貧乏。其中第四系坡、洪積覆蓋層薄,坡、洪積層孔隙水對只有河谷、溝谷第四系孔隙水和基巖風化帶裂隙水對礦床充水有一定影響,深部基巖風化裂隙潛水水量極微弱或基本不含水。根據對礦山開采情況的監測和現場調查,參照鄰礦區井下含水性和導水性差,本區處于半干旱區,地形不利于降水補給,地表因礦體為地下開采,部分礦體位于侵蝕基準面以下,礦山未來開采預測對含水層結構的影響(2)對地下水水位的影響礦區含水層主要接受大氣降水入滲補給,形成地下徑流。礦山開采活動在局部改變了地表水、地下水徑流,但地下水補給量和總體流向變化不大,含水層中的地下水主要受大氣降地下水位普遍下降,為低水位期,水位變化幅度不大。地下水涌水量較小。本區裂隙含水性和導水性差,本區處于半干旱區,地形不利于降水補給,地表水入滲礦井水量較小。因礦體(3)對地下水水質的影響水化學類型中硫酸根離子較高,礦體和圍巖中亦不含放射性物質,礦山開采對地下水造成污染小,水質變化小(四)礦區地形地貌景觀(地質遺跡、人文景觀)破壞現狀分析與預測1、礦區地形地貌景觀破壞現狀評估1)露天采場礦區開采現狀:露天采場6處(露天采場1、露天采場2、露天采場3、露天采場4、露天采場5、露天采場6)。露天采場1主要開采Fel礦體,長約52m,寬約3.67m,占地面積約0.0598hm2,邊坡角度65°,最大相對高差為24m。露天采場2主要開采Fe3礦體,長約150m,寬約8.06m,占地面積約0.7304hm2,邊坡角度51°,最大相對高差為45m。露天采場3主要開采Fe4號礦體,長約100m,寬約9.10m,占地面積約0.8220hm2,邊坡角度45°,最大相對高差為76m。露天采場4主要開采Fe5號礦體,長約100m,寬約6.12m,占地面積約0.9776hm2,邊坡角度67°,最大相對高差為46m。露天采場5主要開采Fe6號礦體,長約100m,寬約7.5m,占地面積約0.3658hm2,邊坡角度47°,最大相對高差為27m。露天采場6主要開采Fe8號礦體,長約43m,寬約8.5m,占地面積約0.4893hm2,邊坡角度57°,最大相對高差為52m。露天采場對原有地形地貌破壞程度大,開采范圍內基巖裸露,植被消失,對地形地貌景2)表土堆放場PD1工業區旁,邊坡約12~15m,最大邊坡角度約40°,堆積方量約10075m3;二號表土堆放場位于Fe4號礦體旁,邊坡約15~25m,最大邊坡角度約42°,堆積方量約28000m3;三號表土堆放場位于FJ52硐口旁,邊坡約6~15m,最大邊坡角度約40°,堆積方量約16668m3;四號表土堆放場位于PD7硐口場區旁,邊坡約7~17m,最大邊坡角度約40°,堆積方量約3)井口場區井口場區5處,總占地面積為0.0626hm2,PD1硐口場區位于1號表土堆放場附近,硐口運輸道路1一側,硐口主要為混凝土磚砌筑,其余為素土地面,占地面積0.0150hm2;PD7硐口場區位于4號表土堆放場附近,硐口主要為混凝土磚砌筑,其余為素土地面,占地面積0.0104hm2;SJ1井口場區位于露天采場北側,井口主要為混凝土4)辦公生活區在二采區礦區范圍內中部有辦公區一處,包括辦公樓1處,破碎車間1處,建筑面積10005)運輸道路運輸道路共3條,礦山運輸道路寬度約3.5m~5.5m,平均寬度4m,總長度約1950m(使用的鄉村道路未計算在內)。礦山前期對運輸道路2約500m路面進行了硬化工程,使用廢渣現狀評估:露天采場對地形地貌景觀影響和破壞程度嚴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