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換藥講課詳解演示文稿_第1頁
外科換藥講課詳解演示文稿_第2頁
外科換藥講課詳解演示文稿_第3頁
外科換藥講課詳解演示文稿_第4頁
外科換藥講課詳解演示文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外科換藥講課詳解演示文稿當前第1頁\共有60頁\編于星期六\23點(優選)外科換藥講課當前第2頁\共有60頁\編于星期六\23點1、觀察傷口情況,作相應處理2、保持創面清潔,清除傷口異物、壞死組織、引流分泌物膿液引流通暢3、保持和防止傷口受損和外來感染換藥目的總的目的:

通過以上三點達到促進促進組織生長;傷口愈合的最終目的當前第3頁\共有60頁\編于星期六\23點適應證

1.術后無菌傷口,如無特殊反應,3~5天后第一次換藥2.感染傷口,分泌物較多,每天換藥3.新鮮肉芽創面,隔1~2天換藥1次。4.嚴重感染或置引流的傷口及糞瘺等,應根據引流量的多少決定換藥的次數當前第4頁\共有60頁\編于星期六\23點適應證

5.煙卷引流傷口,每日換藥1~2次,并在術后12~24小時轉動煙卷,并適時拔除引流;橡皮膜引流,常在術后48小時拔除6.橡皮管引流傷口2~3天換藥,引流3~7天更換或拔除當前第5頁\共有60頁\編于星期六\23點換藥的有關原則嚴格遵守無菌操作的基本原則根據傷口情況安排換藥的順序換藥的次數應根據傷口情況而定置引流物的傷口當前第6頁\共有60頁\編于星期六\23點1、樹立無菌觀念;2、解除敷料的方法;3、換藥物品的傳遞方法;4、創面及周圍皮膚的消毒方法;5、包扎固定方法;6、污物敷料的處理。基本技術當前第7頁\共有60頁\編于星期六\23點1、換藥室環境一般應設兩間換藥室:一間為無菌換藥室,用于無菌傷口的換藥;另一間為清潔換藥室,用于感染傷口的換藥及術前準備、檢查和設計。要有良好的衛生設施,已便于地面的沖刷和墻壁的清潔。換藥室的面積合理以便于醫務人員操作。要求自然光線充足,有足夠的照明設施、配備單頭無影燈、安裝空氣凈化器、保持空氣清新、降低細菌和病毒密度、減少感染機會。硬件條件當前第8頁\共有60頁\編于星期六\23點2、換藥室管理換藥室嚴格消毒。定期測試紫外線照射強度。嚴格區分無菌、清潔、污染的物品,并且要標上標志,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和無菌操作制度,防止交叉感染。護士應對任何違反無菌操作的行為都有責任監督和制止。病人家屬和外換藥人員均不能進入換藥室。醫生護士進入換藥室時必須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每次換藥前后須用肥皂徹底洗手。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一切換藥物品必須保持無菌,遵守一人一套的原則。硬件條件當前第9頁\共有60頁\編于星期六\23點3、設備及器具(1)多功能換藥床,器械柜,換藥車,活動圓椅,大小敷料罐,無菌大方盤和小方盤,酒精燈,不銹鋼鑷子罐,酒精、新潔爾滅、碘伏、紗布、干棉球、鹽水棉球罐;無菌一次性手套,一次性換藥碗、注射器等。(2)基本器械:眼科剪、組織剪、敷料剪、鋼絲剪、持物鉗、血管鉗、刀柄、持針器、石膏剪、鋸、陰道窺器、壓舌板、針、線、口鏡等。根據專科情況配備繃帶、彈性繃帶、石膏繃帶等。硬件條件當前第10頁\共有60頁\編于星期六\23點1、酒精:又叫乙醇,是最常用的皮膚消毒劑,75%的酒精用于滅菌消毒;50%的酒精用于防褥瘡;20%—50%的酒精擦浴用于高熱病人的物理降溫。消毒原理:能夠吸收細菌蛋白的水分,使其脫水變性凝固,從而達到殺滅細菌的目的。如果使用高濃度酒精,對細菌蛋白脫水過于迅速,使細菌表面蛋白質首先變性凝固,形成了一層堅固的包膜,酒精反而不能很好地滲入細菌內部,以致影響其殺菌能力。75%的酒精與細菌的滲透壓相近,可以在細菌表面蛋白未變性前逐漸不斷地向菌體內部滲入,使細菌所有蛋白脫水、變性凝固,最終殺死細菌,酒精濃度低于75%時,由于滲透性降低,也會影響殺菌能力。由此可見,酒精殺菌消毒能力的強弱與其濃度大小有直接的關系,過高或過低都不行,效果最好的是75%。常用敷料選擇當前第11頁\共有60頁\編于星期六\23點

表皮完整的傷口可以用酒精換藥,如果表皮破損就不能用酒精(或者說粘膜消毒應忌用酒精),一般選用碘伏。經典的消毒方法是2%碘酒二遍酒精三遍脫碘消毒。酒精極易揮發,因此,消毒酒精配好后,應立即置于密封性能良好的瓶中密封保存、備用,以免因揮發而降低濃度,影響殺菌效果。1、酒精:當前第12頁\共有60頁\編于星期六\23點2、碘酒/碘伏:碘酒碘伏原理游離狀態的碘和酒精的混合物。其消毒作用的原理是游離狀態的碘原子的超強氧化作用,可以破壞病原體的細胞膜結構及蛋白質分子。利用碘的氧化作用,其碘是絡合碘。碘伏干后,會形成一種類似油性的薄膜。優點能夠更好的固定細菌的蛋白,而在皮脂腺豐富的地方更具穿透力。所以應用在頭皮的創口周圍。對粘膜刺激性小,不需用乙醇脫碘,無腐蝕作用,且毒性低。應用于粘膜、皮膚、小兒的換藥等,消毒效果均優于碘酒,較少過敏反應,不會發生皮膚燒傷。缺點出血多的傷口,效果不好;創面過大不宜應用;過敏反應多,需要脫碘,有腐蝕作用。對油膩的創口或者皮脂腺發達的部位無效或者效果不好。當前第13頁\共有60頁\編于星期六\23點主要用于:創口的洗滌濕敷和沖洗。對于一個面積廣泛的創口或者合并并不平整的創口,沖洗能夠去處一些雜質和感染物。濕敷一般用在血供豐富,創面分泌物較多,感染機會小,且感覺敏銳的粘膜。表面潮濕的創面有利于組織生長,這就是我們平時喜歡使用生理鹽水紗布覆蓋創面的主要原因,同時生理鹽水紗布還有通暢引流的作用。但由于潮濕的環境也是細菌生長的溫床,細菌在6~8小時就會進入對數增殖期,故對于感染嚴重的創面,要作到勤換藥(最好3~4次/日)。創面同時加用慶大霉素濕敷,頭1~2次效果是較好的,長期效果不佳,且易導致耐藥菌產生。3、0.9%生理鹽水:當前第14頁\共有60頁\編于星期六\23點4、高滲鹽水:主要用于:創面水腫較重時。高滲鹽水的目的:創口局部腫脹未愈,而能夠達到局部脫水作用。高滲鹽水加凡士林紗布可刺激肉芽的生長,在臨床經常用于沒有一期閉合的創口,或是感染創口清創徹底后應用。當前第15頁\共有60頁\編于星期六\23點脫水劑,能增強血漿滲透壓而產生脫水作用;高滲葡萄糖能均勻分布于創面,造成高滲環境,致細菌細胞脫水,細菌失去繁殖能力,菌體死亡,并能使機體局部細胞脫水,減輕創面及肉芽組織水腫,同時能形成保護膜,防止細胞繼續侵入感染,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改善創面周圍營養,促進創面愈合;此外,葡萄糖還具有生肌作用,可減少創面疼痛,利于創口愈合;對于感染性創口局部營養差、創口面積大、用其它藥物換藥后療效差或無效者,下肢靜脈曲張表面皮膚糜爛潰瘍、創面愈合難者,淺Ⅱ度~深Ⅱ度小面積燒傷水腫明顯、創面愈合緩慢者,及褥瘡療效較為顯著。5、高滲葡萄糖:當前第16頁\共有60頁\編于星期六\23點6、凡士林紗布(油紗):提供潮濕的環境有利于創面的肉芽生長,并減少組織液的滲出,早期的創面還可以止血;對于感染嚴重的創面要慎用,因其易因為引流不暢,常加重感染。7、3%雙氧水:清洗創傷、潰瘍、膿竇,松解壞死組織,去除粘附的敷料。8、%慶大霉素溶液:局部沖洗,用于綠膿桿菌、葡萄球菌感染創面。9、0.02%呋喃西林溶液:潰瘍、膿性傷口等表面消毒。10、氧化鋅明膠:經久不愈的小腿潰瘍。11、胰島素:主要應用于糖尿病患者的不愈合創口。12、2%紅汞:皮膚黏膜的消毒,皮膚檫傷紅汞最好,涂上后十幾分鐘就干燥不用包扎。

當前第17頁\共有60頁\編于星期六\23點13、魚肝油:局部涂敷,用于促進創面的上皮形成。14、0.5-2%醋酸:燙傷、燒傷感染的創面。15、0.05%洗必太:創面、傷口沖洗。16、利凡諾:收縮創口效果最好(直接濕覆)。17、50%硫酸鎂溶液:用于挫傷、蜂窩織炎、丹毒等的消炎消腫。局部濕熱敷。18、5%硼酸軟膏:燒傷、擦傷、皮膚潰瘍及褥瘡。用硼酸溶液濕覆去腐直到肉芽新鮮.使用生肌散粉末可以促進肉芽生長。當前第18頁\共有60頁\編于星期六\23點1、病人準備:首先向病人說明交換敷料的必要性和可能發生的不適反應,消除其恐懼心理取得理解支持與合作;條件允許送病人到換藥室交換敷料;讓病人保持適當體位,要求即能很好暴露傷口,又能最大限度滿足病人安全、保暖、舒適的需要;如分泌物多或需沖洗傷口是應墊放治療巾,以保護床罩;盡力尊重病人隱私權。換藥前準備當前第19頁\共有60頁\編于星期六\23點2、環境準備:換藥前半小時內不要掃地,避免室內塵土飛揚;了解病人的傷口情況;穿工作服,戴好帽子、口罩,洗手。3、物品準備:無菌治療碗兩個,盛無菌敷料;彎盤1個(放污染敷料),鑷子2把,剪刀1把,備酒精棉球、干棉球、紗布、引流條、鹽水、碘伏棉球、膠布等。換藥前準備當前第20頁\共有60頁\編于星期六\23點操作步驟

1.用手取外層敷料(勿用鑷子),再用鑷子取下內層敷料及外引流物;與傷口粘著的最里層敷料,不可粗暴揭除,應先用鹽水充分濕潤浸濕一段時間,待敷料足夠松動后,沿傷口長軸方向將敷料卷起揭除,以免損傷肉芽組織或引起創面出血。

當前第21頁\共有60頁\編于星期六\23點揭除敷料正確錯誤當前第22頁\共有60頁\編于星期六\23點操作步驟

2.打開換藥盤,用兩把鑷子清潔傷口,.實行無菌術原則,一把鑷子接觸傷口,另一把鑷子接觸敷料作為傳遞,二者不可混用。用碘伏或酒精消毒傷口周圍的皮膚。用鹽水棉球清洗創面,輕沾吸去分泌物或膿液,由內向外,注意移除創口內異物、線頭、死骨及腐肉等。棉球一面用后,可翻過來用另一面,然后棄去。不得用擦洗過創面周圍皮膚的棉球沾洗創面。嚴格防止將紗布、棉球遺留在傷口內。當前第23頁\共有60頁\編于星期六\23點操作步驟

2.

在換藥過程中,假如需用兩把鑷子(或鉗子)協同把沾有過多鹽水或藥液的棉球擰干一些時,必須使相對干凈側(左手)鑷子位置向上,而使接觸傷口側(右手)鑷子位置在下,以免污染。當前第24頁\共有60頁\編于星期六\23點雙手執鑷法當前第25頁\共有60頁\編于星期六\23點顏面部、外生殖器部位

不能使用新潔爾滅酊棉球或碘酒,可用碘伏消毒;兒童皮膚

消毒需要使用碘酒時要稀釋碘酒。

當前第26頁\共有60頁\編于星期六\23點操作步驟

3.分沁物較多且創面較深時,宜用生理鹽水沖洗,如壞死組織較多可用消毒溶液(如優鎖)沖洗。如需放置引流,應先用探針或鑷子探測創腔方向、深淺和范圍,然后再用探針或鑷子送入油紗布或引流條,或浸過雷夫努爾藥液的紗布引流條,但不能塞得太緊。當前第27頁\共有60頁\編于星期六\23點操作步驟4.

高出皮膚或不健康的肉芽組織,可用剪刀剪平,或先用硝酸銀棒燒灼,再用生理鹽水中和;或先用純石炭酸腐蝕,再用75%的酒精中和;肉芽組織有較明顯水腫時,可用高滲鹽水濕敷。當前第28頁\共有60頁\編于星期六\23點操作步驟

5.一般無嚴重感染的平整創面,用凡士林紗布敷蓋即可。感染嚴重的傷口,可用0.05%新潔爾滅,0.02%醋酸洗必泰等洗滌或濕敷,亦可用黃連軟膏,去腐生肌散等中藥外敷。化膿傷口可用優鎖溶液洗滌或濕敷。特異感染,可用0.02%高錳酸鉀濕敷。當前第29頁\共有60頁\編于星期六\23點操作步驟

6.最后,覆蓋無菌紗布(一般為8層),用膠布或繃帶固定。注意粘貼膠布方向應與身體長軸垂直,關節部位粘貼膠布不可環繞,避免影響血液循環。當前第30頁\共有60頁\編于星期六\23點換藥后整理污染的器械與敷料病人送回病房當前第31頁\共有60頁\編于星期六\23點1.術后無菌傷口,如無特殊反應,3~5天后第一次換藥;2.感染傷口,分泌物較多,每天換藥1次;3.新鮮肉芽創面,隔1~2天換藥1次;4.嚴重感染或置引流的傷口及糞瘺等,應根據引流量的多少決定換藥的次數;5.煙卷引流傷口,每日換藥1~2次,并在術后12~24小時轉動煙卷,并適時拔除引流;橡皮膜引流,常在術后48小時拔除;6.橡皮管引流傷口2~3天換藥,引流3~7天更換或拔除。有人提出:I類切口,無感染征或其他異外情況,可術后3天或折線時檢查傷口;II類切口,術后3天常規觀察傷口交替(換)敷料一次,無異外情況,可于折線時再換。換藥次數當前第32頁\共有60頁\編于星期六\23點1、油紗布(條):用于清潔或新鮮肉芽創面,以利促進上皮生長。2、鹽水紗布(條):利用虹吸作用,引流分泌物較多的創面。3、橡皮片引流:用于淺表,腔窄的傷如(頸部、指端)。4、卷煙引流:既可發揮虹吸作用,又可減少刺激,防止粘連,多用于腹腔內II、III類切口的引流。5、管狀引流:由各種形狀的橡皮管或硅管制成,置入體腔(腹腔、胸腔、關節腔等)一端,可供持續引流(包括負壓引流等)或灌澆藥物注入之用。引流管必須妥善固定,嚴防脫落,一旦脫落必須即時處理,最大限度避免脫落后造成的不良后果。引流物的選擇和使用當前第33頁\共有60頁\編于星期六\23點包括T管內、外引流兩種,目的是引流、減壓和減黃等。外引流較常見,有利于引流污染膽汁,并發現殘余結石及異物,防止術后膽瘺作用,必要時還可行膽道造影。T管選擇必須柔軟、無刺激,粗細要適中,宜略小于膽總管直徑,出腹腔前應穿過大網膜并將大網膜固定于膽總管上以防膽汁漏。注意引流膽汁的數量、性狀及氣味,有結石排出時要紗布濾過后棄去,如發現引流不暢要分析原因并及時處理。除此之外堵塞還可能因為扭曲或受壓,所以要經常注意病人的體位,將T管距腹璧用消毒紗布包裹2~3cm厚并固定。(1)T管引流:當前第34頁\共有60頁\編于星期六\23點一般認為T管放置二周左右,如患者有低蛋白血癥等可適當延長。文獻考慮T管放置時間過長可能會增加竇道脆性并與引流物粘連緊密,拔除時易破損或不易閉合。所以拔管時操作忌粗暴,宜邊抽吸邊輕柔地拔出。拔除后如出現劇烈上腹部疼痛伴有肌衛應想到膽汁漏的可能而采取相應的措施。實習醫師在操作時應有上級醫師指導并隨時觀察,囑病人平臥。另外置T管后周圍皮膚可能會出現膽汁漏出。這點應注意局部皮膚的保護并嚴格無菌操作換藥。(1)T管引流:當前第35頁\共有60頁\編于星期六\23點引流物多為乳膠管或硅膠管,常用于手術創面大、滲血滲液較多或腹腔內膿腫患者。放置引流管時宜另戳孔穿出,出口大小要恰當引流物要固定可靠并經常查看,更換敷料要小心操作勿將導管拔出。戳孔應嚴密止血,否則可能會因戳孔出血流入腹腔而引起不必要的再次手術。腹腔引流管的放置尤應注意位置,腸蠕動也會將引流管移位而產生嚴重的并發癥。對引流物的數量及性狀也要隨時觀察,如突然增多或減少要查原因。腹腔引流多用開放式,故多屬被動引流,而通常腹內壓力小于大氣壓,所以鼓勵病人作深呼吸以增加腹內壓力、增加間歇性向外引流就顯得很有必要,腹腔皮管拔除后仍應注意觀察病人的腹部情況。(2)腹腔皮管引流:當前第36頁\共有60頁\編于星期六\23點引流效果充分并且能進行持續性低流量灌洗、促使膿液及壞死組織的排出;其能使腹腔內壓力高于外界壓力,不會引起逆流。所以應用越來越廣。多用于胰腺炎、肝膿瘍及大腸術中。(3)雙套管引流:當前第37頁\共有60頁\編于星期六\23點1、清潔傷口:用碘伏消毒,刺激小,效果好;對于清潔、新生肉芽創面,還可加用凡士林油紗覆蓋以減輕換藥時患者的痛苦,并減少組織液滲出、丟失。術后未到拆線時間清潔傷口的換藥,有以下幾種可考慮換藥:(1)術中放置引流管式引流等。術后2~4天拆開敷料觀察皮膚周圍無紅腫、感染。拔除引流物之前,輕輕按壓患部并觀察有無淤血式積液。如沒有則將引流物拔除;引流液較多時,應將引流管稍做旋轉拔出一點,重新包扎延遲拔除;(2)懷疑局部加壓包扎造成血液循環障礙,使局部感覺麻木或腫脹者可考慮重新換藥;(3)術后敷料有滲出、滲液時,需觀察植皮成活情況者,可考慮重新換藥。常見傷口的處理當前第38頁\共有60頁\編于星期六\23點2、對于有皮膚缺損的傷口:缺損區用鹽水反復沖洗,周圍可用碘伏常規消毒;消毒后,用鹽水紗布或凡士林紗布覆蓋,鹽水紗布有利于保持創面的新鮮、干燥,凡士林紗布有利于創面的肉芽生長。

常見傷口的處理當前第39頁\共有60頁\編于星期六\23點肉芽創面健康肉芽色鮮紅顆粒細小接近分泌很少分布均勻易出血。可用凡士林砂布2~3日交換敷料一次,如創面大尚需植皮。水腫肉芽色淡紅或蒼白表面光滑晶亮,分泌多,不痛不易出血邊緣呈堤狀隆起,不易愈合,應檢查傷口內有無異物、線頭等應予以及時取除,剪去或刮除此水腫肉芽,創面敷高滲鹽水敷料,也可用1%碳酸液燒灼,隨即用酒精紗球(棉扦),生理鹽水洗凈。創面濕敷,延長交換敷料的時間,注意改善全身營養狀態,加強支持療法肉芽過長或色彩暗紅超出傷口平面或凹凸不平,應予修平;分泌物少可用油紗布覆蓋,反之用鹽水紗布。陳舊性肉芽創面再生能力差(顏色暗紅,不新鮮,高低不平,有時呈陳舊性出血貌),周圍組織不易愈合,以刮匙將表面肉芽組織刮除或剪除,使之出血,露出新鮮肉芽,外敷橡皮膏。如有膿液,應注意觀察有無膿腔或竇道,注意患者體溫變化。當前第40頁\共有60頁\編于星期六\23點3、感染或污染傷口:原則是引流排膿,必要時坼開縫線,擴大傷口,徹底引流。一般采用傷口內雙氧水和生理鹽水反復沖洗,有壞死組織的應給于清創,也可以用抗生素紗布填塞傷口內,傷口的周圍最好用碘酒兩遍酒精三遍脫碘消毒。感染傷口換藥要每天一換。要求及時清除異物、壞死組織、膿液,選擇恰當引流物,確保引流通暢。對化膿切口換藥時,一定要仔細擦掉切口處的膿苔,且不能因為患者的疼痛而不碰切口,膿苔除去后要有輕微的血絲滲出,這樣才有助于切口愈合。謹慎掌握抗菌藥物使用,除少數例外,原則上不用。常見傷口的處理當前第41頁\共有60頁\編于星期六\23點在脂肪豐富的地方易出現脂肪液化。對策:廣泛的敞開切口(脂肪液化的區域全部打開),培養+藥敏以及加強換藥。一般換好時間長,為了縮短時間,在初期消毒后在局部的皮下注射慶大霉素,向切口中放置葡萄糖粉,每天換藥;待創口滲出少后油紗刺激肉芽生長,新鮮后二期縫合或蝴蝶膠布拉合。利用高糖換藥的原理:(1)利用糖的高滲抑菌作用;(2)利用糖的粘性;(3)利用其高滲環境,減輕周圍組織的水腫。忌用:不用于感染傷口選擇:50%GS溶液紗條或者葡萄糖粉劑常見傷口的處理4、切口的脂肪液化:當前第42頁\共有60頁\編于星期六\23點5、

竇道的問題:(1)竇道搔刮:先以探針(條)探清竇道方向及深淺后,用刮匙伸入竇道將其中之壞死組織及異物清除,再放入引流物并保持引流通暢。研究發現,術后切口感染及竇道形成之膿液進行培養,發現約有1/4~1/3合并有厭氧菌感染,故搔刮后之竇道可填入浸有滅滴靈之紗布條作引流,再配合肌注適當抗菌素及口服滅滴靈,可收到較好效果。(2)竇道切除:經多次搔刮仍經久不愈且超過三個月以上之腹壁竇道,可行手術切除。切除前須行竇道造影,以了解其深度及走行方向。手術時可先由竇道注入美藍,沿著色方向切除竇道。常見傷口的處理當前第43頁\共有60頁\編于星期六\23點6、對于綠膿桿菌感染的傷口:特點是膿液為淡綠色,有一種特殊的甜腥臭味。如果創面結痂,痂下積膿,有壞死組織的,要清除痂皮、膿液和壞死組織。燒傷創面早期綠膿感染可削痂植皮,可用1%~2%苯氧乙醇濕敷,或用0.1%慶大霉素、1%磺胺嘧啶銀、10%甲磺米隆等溶液濕敷。創面如較小可用3%醋酸、10%水合氯醛等溶液濕敷。常見傷口的處理當前第44頁\共有60頁\編于星期六\23點

注意事項

嚴格遵守無菌操作技術。如換藥者已接觸傷口繃帶和敷料,不應再接觸換藥車或無菌換藥碗(盒)。需要物件時可由護士供給或自己洗手后再取。各種無菌棉球、敷料從容器中取出后,不得放入原容器內。污染的敷料立即放入污物盤或污物桶內。其他物品放回指定位置。當前第45頁\共有60頁\編于星期六\23點

注意事項

1.操作輕柔,保護健康組織。換藥后認真洗手。2.先換清潔的創面,再換感染輕微的創口,最后換感染嚴重的創口,或特異性感染的創口。3.氣性壞疽、破傷風、溶血性鏈球菌及綠膿桿菌等感染傷口,必須嚴格執行床邊隔離制度。污染的敷料需及時焚毀,使用的器械應單獨加倍時間消毒滅菌。當前第46頁\共有60頁\編于星期六\23點

注意事項

4.傷口長期不愈者,應檢查原因,排除異物存留、結核菌感染、引流不暢以及線頭、死骨、彈片等,并核對引流物的數目是否正確。

當前第47頁\共有60頁\編于星期六\23點拆線

身體各部位不同,須按時拆線頭頸面部3~5天,胸、腹、背、臀部7~9天,四肢7~10天,手足背10~12天,足底半月或更長,張力縫線14~16天。當前第48頁\共有60頁\編于星期六\23點影響傷口愈合因素

1、局部因素:傷口有無缺血、水腫、受壓、異物、血腫、感染、腫瘤浸潤等。有無胸腹水、腹脹等。2、全身因素:

慢性咳嗽、缺氧、循環障礙,低蛋白血癥、糖尿病、營養不良、貧血、老年、體弱、多病、消耗性疾病如結核、甲亢、腫瘤等。有上訴情況應積極消除或改善,延遲拆線時間當前第49頁\共有60頁\編于星期六\23點

拆線步驟

1、去處敷料、消毒皮膚(同)洗凈血痂,暴露線頭2、左手持無齒鑷夾住線頭輕輕上提,露出一小段皮內縫線,用拆線剪將其剪斷,剪斷后將拆線與皮膚呈銳角拉出,防止牽拉切割傷口。3、若傷口太長、張力較高,可予間斷拆線,分兩次將拆線拆完。4、包扎傷口傷口(同換藥)當前第50頁\共有60頁\編于星期六\23點

⑴剪斷一側縫線

⑵從另一側拉出縫線

當前第51頁\共有60頁\編于星期六\23點切口的記錄清潔傷口——Ⅰ可能沾染切口——Ⅱ沾染切口——Ⅲ當前第52頁\共有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