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專題-類風濕性關節炎(RA)_第1頁
醫學專題-類風濕性關節炎(RA)_第2頁
醫學專題-類風濕性關節炎(RA)_第3頁
醫學專題-類風濕性關節炎(RA)_第4頁
醫學專題-類風濕性關節炎(RA)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類風濕性關節炎

RA

第一頁,共二十七頁。編輯pptRA是一累及周圍關節為主的多系統性炎癥性的自身免疫病。其特征是對稱性、周圍性多個關節慢性炎性病變。臨床表現為受累關節疼痛、腫脹、功能下降,病程持續,反復(fǎnfù)發作。其病理為慢性滑膜炎,浸潤下層的軟骨及骨,造成關節破壞。約60~70%患者在活動期類風濕因子(RF)陽性。第二頁,共二十七頁。編輯ppt一、病因(bìngyīn):不清,與下列有關(yǒuguān):感染因素:遺傳傾向:RA是一種多基因疾病。第三頁,共二十七頁。編輯ppt二、發病(fābìng)機制:RA是由免疫介導的反應,只不過原始(yuánshǐ)抗原至今未明。第四頁,共二十七頁。編輯ppt三、病理(bìnglǐ):(一)滑膜炎急性期:滑膜表現為滲出性和細胞浸潤性。滑膜下有小血管擴張,間質水腫慢性期:滑膜變得肥厚,形成(xíngchéng)許多絨毛樣突起,具有很強的破壞性,是造成關節破壞、關節畸形功能障礙的基礎。(二)血管炎:可導致血管腔的狹窄和閉塞。類風濕結節是血管炎的一種表現第五頁,共二十七頁。編輯ppt四、臨床表現多數(duōshù)起病緩慢,僅8~15%起病急。第六頁,共二十七頁。編輯ppt(一)關節(guānjié)表現:主要是累及小關節,尤其是手關節的對稱性多關節炎晨僵:發生于95%的RA患者疼痛與壓痛:關節疼痛呈對稱性、持續性、多關節疼痛(>=5個關節)。常伴壓痛。關節腫關節畸形:出現(chūxiàn)手指關節的半脫位。第七頁,共二十七頁。編輯ppt5、特殊關節受累的表現:頸椎:出現頸痛、活動受限,有時甚至(shènzhì)半脫位,出現脊髓受壓。肩、髖關節:局部疼痛、活動受限顳頜關節:出現于1/4的患者,表現為說話或咀嚼時疼痛加重,嚴重時有張口受限。功能障礙:第八頁,共二十七頁。編輯ppt(二)關節(guānjié)外表現:類風濕結節:見于20~30%的患者。在關節隆突部位及受壓部位的皮下出現直徑數毫米到數厘米的質地硬,無壓痛,對稱分布的結節。類風濕血管炎:可出現在患者任何系統。查體可見指甲下或指端小血管炎,或雷諾現象(xiànxiàng)(皮膚出現蒼白—紫紺—潮紅三色變化,伴麻木疼痛)或缺血壞死。第九頁,共二十七頁。編輯ppt3、肺:肺間質病變結節樣改變:肺內出現單個或多個結節,有時液化,咳出后形成空洞(kōngdòng)胸膜炎4、心包炎5、胃腸道:很少由本病引起。6、腎:本病的血管炎很少累及腎臟第十頁,共二十七頁。編輯ppt7、神經系統:脊髓受壓周圍神經8、血液系統:RA可出現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pínxuè)。Felty綜合征:是指RA患者伴脾臟大,中性粒細胞減少,有的有貧血和血小板減少。9、干燥綜合征:約30~40%的患者出現。第十一頁,共二十七頁。編輯ppt五、實驗室檢查(jiǎnchá)

第十二頁,共二十七頁。編輯ppt血象:有輕至中度貧血(pínxuè)。白細胞及分類正常。活動期血小板增高。血沉:增快。C反應蛋白:其增高說明本病的活動性。類風濕因子:(RF):是一種自身抗體。可分為IgM,IgG,IgA型,見于約70%的患者,其數量與本病的活動性和嚴重性呈比例。第十三頁,共二十七頁。編輯ppt5、免疫復合物和補體:免疫復合物:70%可見。血液補體:升高,少數因血管炎時可降低。6、關節滑液:其黏度(niándù)低,中性粒細胞特高。無細菌、糖低,RF陽性。第十四頁,共二十七頁。編輯ppt7、關節X片檢查(jiǎnchá):以手及腕關節攝片最有價值。I期: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及關節端骨質疏松,起病數周即有此改變。II期:關節間隙減少和骨質浸蝕。見于起病數月者。III期:關節面出現鑿樣破壞性改變。IV期:關節半脫位、脫位及骨性強直。8、類風濕結節活檢:有助診斷。第十五頁,共二十七頁。編輯ppt六、診斷(zhěnduàn)和鑒別診斷(zhěnduàn)

第十六頁,共二十七頁。編輯ppt(一)診斷標準:具有以下(yǐxià)7項中任意4項者可診斷。晨僵至少1小時,病程至少6周。3個活3個以上關節腫,至少6周。腕、掌指、近指關節腫,至少6周對稱性關節腫大至少6周有皮下結節手X片改變(至少有骨質疏松(shūsōnɡ)和關節腔狹窄)RF陽性。(滴度>1:20)第十七頁,共二十七頁。編輯ppt(二)鑒別(jiànbié)診斷:強直性脊柱炎銀屑病關節炎骨關節炎SLE風濕性關節炎第十八頁,共二十七頁。編輯ppt七、治療第十九頁,共二十七頁。編輯ppt(一)一般治療:包括休息、關節制動(急性期)、關節功能鍛煉(duànliàn)(恢復期)、物理療法等。第二十頁,共二十七頁。編輯ppt(二)藥物(yàowù)治療:1、非甾體抗炎藥(NSAID):通過抑制環氧酶以減少花生四烯酸代謝為前列腺素,達到消腫止痛目的。本類藥有:布洛芬1.2~2.4g/d分3~4次服萊普生0.5~1g/d分2次服雙氯芬酸鈉75~150mg/d分3次吲哚美辛75~100mg/d分3次奧啥普嗪0.4g/d1次或分2次服上述各種藥物至少服2周方能判斷(pànduàn)其療效,因本類藥物無協同作用,不主張聯合使用第二十一頁,共二十七頁。編輯ppt2、慢作用(zuòyòng)抗風濕藥:有控制病情進展的可能。當RA診斷明確,應盡早(jìnzǎo)采用本類藥物和NSAID聯合使用。甲胺喋呤(MTX):7.5~20mg/周,以口服為主(一日服完),也可靜脈注射或肌注。4~6周起效,療程至少半年。柳氮吡啶(SASP)2g/日,分2次口服,從小劑量開始。金制劑:3月起效,適合于早期或輕型患者。第二十二頁,共二十七頁。編輯ppt青酶胺:開始125mgbid~tid,2~4周后用500~750mg/d雷公藤總甙:60mg/d,分3次服硫唑嘌呤:100mg/d、病情穩定后用50mg/d環磷酰胺:(CTX)用于難治性、持續活動性、系統癥狀較重者用法(yònɡfǎ):靜脈沖擊:0.75~1g/m^2、每月一次。口服:100mg/日環胞素(CSA):3~5mg/d/kg一次服第二十三頁,共二十七頁。編輯ppt3、糖皮質激素:一般患者每日服潑尼松10mg.若系統(xìtǒng)癥狀重,開始每日潑尼松30~40mg.癥狀控制后,仍以每日10mg維持。第二十四頁,共二十七頁。編輯ppt(三)外科手術治療(zhìliáo):根據病情(bìngqíng)可作滑膜切除或關節置換手術第二十五頁,共二十七頁。編輯ppt八、預后第二十六頁,共二十七頁。編輯ppt內容(nèiróng)總結類風濕性關節炎

RA。RA是一累及(lěijí)周圍關節為主的多系統性炎癥性的自身免疫病。多數起病緩慢,僅8~1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