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四川省雅安市成考專升本2022年生態學基礎第二次模擬卷(含答案)學校:________班級: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號:________
一、單選題(30題)1.在《中國植被》書中,中國植物分類的高級單位是()
A.植被型B.群叢C.群落D.群系
2.下列不屬于土壤動物生態效應的是()。A.改善土壤營養狀況B.改善土壤的通透性C.增加土壤濕度D.促進有機物的降解轉化
3.坡度在16°~25°的是()。A.緩坡B.斜坡C.陡坡D.急坡
4.針闊混交林喬木層中有()。A.一種生活型B.兩種生活型C.三種生活型D.四種生活型
5.農業上利用黑光燈誘殺農業害蟲,是利用了許多昆蟲對哪種光的趨光性()。A.紅外光B.可見光C.藍光D.紫外光
6.20世紀30年代首次提出“生態系統”概念的科學家是()。A.??藸朆.坦斯利C.馬世駿D.竺可楨
7.下列選項中,不屬于經典生態學研究內容的是()。A.個體生態B.種群生態C.群落生態D.分子生態
8.目前地球上面積最大,對維持人類生存環境起最大作用的森林生態系統是()
A.熱帶雨林B.常綠闊葉林C.落葉闊葉林D.北方針葉林
9.馬→馬蛔蟲→原生動物這條食物鏈為()。
A.捕食鏈B.腐屑鏈C.寄生鏈D.混合鏈
10.生態系統這一概念是由首次提出的()。A.奧德姆B.林德曼C.達爾文D.坦斯利
11.下列不屬于森林生態系統功能的是()。A.凈化環境B.涵養水源C.保護生物多樣性D.增強溫室效應
12.日本九州熊本縣水俁鎮的水俁病,其主要污染物是()。A.汞B.鉛C.砷D.鎘
13.下列不屬于森林生態系統功能的是()
A.凈化環境B.涵養水源C.增強溫室效應D.保護生物多樣性
14.硅藻→橈足動物→沙丁魚→較大魚→鯊魚這條食物鏈為()。A.腐屑鏈B.捕食鏈C.寄生鏈D.混合鏈
15.下列屬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石油B.天然氣C.水能D.煤
16.下列植物中,屬于長日照植物的是()
A.水稻
B、玉米
C、大豆
D、冬小麥
17.下列哪種方式是生物為適應低溫環境而采取的措施()
A.夏眠B.穴居C.遷移D.晝伏夜出
18.與K對策生物相比,r對策生物一般()。A.出生率高、壽命較短B.生率低、壽命長C.出生率低、壽命較短D.出生率高、壽命長
19.與生活在低緯度地區的恒溫動物相比,生活在高緯度低溫環境下的恒溫動物其身體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有變小、變短的趨勢,這一現象稱為()
A.阿倫定律B.謝爾福德定律C.貝克曼定律D.霍普金斯定律
20.在全部太陽輻射光譜中,主要引起熱變化的光是()。A.紅外光B.紫外光C.綠光D.紅光
21.時間短、范圍小、開放式的循環是()。A.地球化學循環B.生物循環C.沉積型循環D.氣相型循環
22.白蟻消化道內的鞭毛蟲與白蟻的關系是()。A.寄生B.互利共生C.擬寄生D.偏利共生
23.在以下生態系統中,總初級生產力最高的是()。A.熱帶雨林B.亞熱帶闊葉林C.溫帶草原D.暖溫帶混交林
24.有季相變化的群落是
A.雨林B.北方針葉林C.紅樹林D.夏綠闊葉林()
25.判斷下列生物中屬于一個種群的是()
A.校園里的所有植物B.校園里的所有樹木C.校園里的所有松樹D.校園里的所有草本
26.下列關于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的說法中有誤的是()。A.自然選擇是在生命開始后就進行著B.人工選擇是人類產生以后才開始的C.自然選擇是次要的D.人工選擇是次要的
27.以空貝殼為家的寄居蟹和作為其偽裝的??g的關系是()
A.互利共生B.寄生C.偏利共生D.競爭
28.下列選項中不屬于生物群落組成成分的是()。A.動物B.植物C.微生物D.土壤
29.因橡樹的花朵被凍死,使橡實的產量大大下降,這使冬季松鼠的數量也下降,這是()的結果。
A.氣候因素調節B.生物因素調節C.食物因素調節D.自動調節
30.植物葉子排列稀疏,角質層發達,單位面積上氣孔多,葉脈密,機械組織發達的植物是
A.濕生植物B.陽生植物C.陰生植物D.耐陰植物
二、填空題(20題)31.生物群落的季節變化受環境條件特別是受______周期變化所制約。
32.豆科作物根系上的______對于改善土壤肥力有積極作用。
33.森林群落的垂直結構通常包括喬木層、______、草本層和地被層四個層次。
34.根據降水量的不同,我國從東南到西北可以劃分三個等雨量區,分別分布著不同的植被,這三個區是______、干旱區和荒漠區。
35.()內環境實際上是生物體內進行細胞生長、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等的場所。
36.種群的調節功能是通過種群的增長潛勢和共同作用的。
37.珍貴的大熊貓一般只以箭竹為食,大熊貓屬性生物。
38.當種群數量超過環境容納量時,種群數量趨向于______。
39.某些植物能夠通過向體外分泌代謝產物來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長,這種現象稱為____________。
40.東北虎比華南虎個體大,壽命長,這符合______法則。
41.調和人與自然的矛盾,要實行利用與保護兼顧的策略,用而有度,主要是堅持收獲量小于______的原則。
42.在生態系統中能流是物流的動力,物流是能流的______。
43.季節性消長主要是一年內隨______和生物生活史的適應性變化。
44.在同一氣候區,群落演替到最后階段只會形成一個氣候頂極。這是______頂極學說的觀點。
45.群落的水平結構,表現為______性,在自然群中它是絕對的。
46.群落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同等重要的建群種,這樣的群落稱為______。
47.我國在植物群落分類上采用______原則和方法。
48.______是指在自然界中,物種與物種之間取食與被取食之間的關系。
49.固N作用的三條途徑是閃電等大氣固N、工業固N和______。
50.高山植物都具有特殊的蓮座狀葉叢,這是______照射較強的結果。
三、判斷題(10題)51.仙人掌原產于美洲,其中一種作為籬笆被引入澳大利亞。到1880年仙人掌生長茂盛,植株高大,面積迅速擴充,行人難以通行。這是生態入侵的表現。()
A.正確B.錯誤
52.生物對不同生態因子的耐受性不同,并且耐受性可以人為改變。()
A.否B.是
53.植物群落所處的環境溫暖濕潤,群落中的高位芽植物所占比例就較高。()
54.新遷入的植物對新的未開發生境中的原有物種的進化也有一定的影響。()
A.正確B.錯誤
55.生態系統多樣性是指生物圈內無機環境、生物群落和生態過程變化的多樣性。()
56.()
57.有毒物質沿食物鏈各營養級傳遞時,在生物體內的殘留濃度不斷升高。但是,由于自然界對毒性物質分解,從而減輕生物體內有毒物質的毒害作用。()
58.經驗證明,要使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生態環境比較優越,其森林覆蓋率要達到20%。[]
A.正確B.錯誤
59.植物對晝夜溫度交替變化的反應稱為物候節律。()
60.由于群落交錯區生境條件的特殊性、異質性和不穩定性,其中生物更加多樣化。()
四、簡答題(5題)61.簡述生物群落發生的進程。
62.簡述凈初級生產力劃分的四個等級。
63.什么是引起棲息地的減少和改變的主要因素?
64.描述種群數量特征的統計學指標有哪些?
65.舉例說明什么是生態系統中的初級消費者和次級消費者。
五、論述題(5題)66.論述生態學的基本視角。
67.怎樣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
68.論述植物對生態系統的作用。
69.從生態學的角度論述全球危機。
70.人類對水循環的影響。
六、單選題(0題)71.生態系統中,能量從一個營養級向另一個營養級傳遞時的效率大約是()
A.10%~20%B.30%~40%C.0.1%~1.0%D.1%~2%
參考答案
1.A
2.C土壤動物的生態效應主要是:改善土壤的通透性、營養狀況以及促進有機物的降解轉化。
3.B按坡面的傾斜度,通??煞譃橄铝袔讉€等級:平坦地5°以下緩坡6°~15°斜坡16°~25°陡坡26°~35°急坡36°~45°險坡45°以上
4.B
5.D
6.B
7.D
8.A
9.C解析:馬蛔蟲寄生于馬身體中,原生動物寄生于馬蛔蟲中,所以這是一條寄生鏈,故選C。
10.D
11.D森林生態系統的功能:①是維護陸地生態平衡的樞紐;②是環境的凈化器;③調節氣候,涵養水源,防止水土流失;④防風固沙,保護農田;⑤是巨大的物種資源和基因資源庫;⑥提供大量木材、水果及中藥材。
12.A
13.C
14.B捕食鏈的構成方式為:植物一植食性動物一肉食性動物。
15.C可再生能源包括生物質能、水電(能)、風能、太陽能等。
16.D
17.C
18.Ar對策者通常出生率高,壽命短,個體小,一般缺乏保護后代機制,競爭力強,但一般具有很強的擴散能力,一有機會就入侵新的棲息地,并通過高增長率而迅速繁殖。
19.A
20.A紅外光會產生熱效應,地表熱量基本是由紅外光能所產生的。
21.B生物循環是指環境中的元素經生物體吸收,在生態系統中被相繼利用,然后經過分解者的作用,再為生產者吸收、利用。生物循環的時間短、范圍小,是開放的循環。
22.B雙方在共生中都能得到益處,并且完全相互依賴,不能分開。
23.A
24.D
25.C
26.C
27.A
28.D群落指在一定時間內生活在某個地區或物理空間內的許多生物種群所組成的有一定結構和功能的有機整體。以及區域內生活著的生物群落,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
29.B
30.B
31.氣候
32.根瘤菌
33.灌木層灌木層
34.濕潤區
35.生理活動生理活動
36.適應適應
37.窄食窄食
38.減少
39.他感作用
40.貝格曼貝格曼
41.凈生產量
42.載體載體
43.季節變化
44.單元單元
45.鑲嵌
46.共建種群落
47.群落生態群落生態
48.食物鏈
49.生物固N生物固N
50.紫外光
51.A
52.Y
53.Y
54.A
55.Y
56.N
57.N
58.B
59.Y
60.Y
61.生物群落發生的過程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1)擴散(入侵):主動擴散(如動物)和被動擴散(如植物);(2)定居:包括發芽、生長和繁殖;(3)競爭:其結果是“適者生存、逆者淘汰”;(4)反應:定居生物在適應環境的同時,也反過來對環境起著改造作用。
62.陸地各生態系統的凈初級生產力大約在0~3500g·m-2·a-1范圍內,可以劃分為四個級別:
(1)2000~3000g·m-2·a-1。這是高標準的生產力,屬于溫濕地帶,尤其是多雨地區的森林、沼澤地、河流岸邊的生態系統,以及在優異條件下處于演替過程中的森林,還有農業集約栽培的水稻田和甘蔗田。這些生態系統雖外貌不同,但水分條件好,溫度較高,土壤養分可得到持續供應。
(2)1000~2000g·m-2·a-1。這是陸地適宜氣候條件下凈初級生產力的標準值,也是世界上大多數相對穩定的森林的平均值。這些森林不受土壤及地形的限制或破壞,水和溫度也不成為限制因子。此級別包括一部分草地及溫帶地區生產力比較高的農耕地。
(3)250~1000g·m-2·a-1。干燥的疏林灌叢或矮林以及大部分草地,還包括許多栽培農作物的陸地。
(4)0~250g·m-2·a-1。這是最低值,常分布在極端干燥和低溫的地區,也就是大面積的荒漠及兩極(南極、北極)地區的凍原及高山帶。
63.棲息地的減少和改變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隨著城市的擴大工業和農業的發展。大片的土地被開發利用使生物失去棲息地。另一方面濫砍亂伐森林、盲目開荒草原的盲目放牧和沼澤的不合理開發以及水利工程建設等都會引起生物生存環境的改變和環境的污染。棲息地的減少和改變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隨著城市的擴大,工業和農業的發展。大片的土地被開發利用,使生物失去棲息地。另一方面,濫砍亂伐森林、盲目開荒,草原的盲目放牧和沼澤的不合理開發以及水利工程建設等,都會引起生物生存環境的改變和環境的污染。
64.(1)種群密度。(2)種群的出生率與死亡率。(3)種群的遷入率和遷出率。(4)種群的年齡結構。(5)種群的性比。
65.①草食動物也稱一級消費者或初級消費者它們直接以植物為食例如馬、牛、羊、兔、鹿、象、蝸牛和某些昆蟲等等。②肉食動物主要是指以其他動物為食的動物也稱為次級消費者。包括一級肉食動物、二級肉食動物、三級肉食動物等等。一級肉食動物也稱第二級消費者它們以草食動物為食如某些鳥類、蜘蛛、蝙蝠、肉食昆蟲等;二級肉食動物也稱第三級消費者是以一級肉食動物為食的動物例如狼、狐、蛇等;三級肉食動物也稱第四級消費者是以二級肉食動物為食的動物又稱為“頂部肉食動物”這類肉食動物都是一些兇禽猛獸例如鷹、鷲、虎、豹、獅等等。①草食動物也稱一級消費者或初級消費者,它們直接以植物為食,例如馬、牛、羊、兔、鹿、象、蝸牛和某些昆蟲等等。②肉食動物主要是指以其他動物為食的動物,也稱為次級消費者。包括一級肉食動物、二級肉食動物、三級肉食動物等等。一級肉食動物也稱第二級消費者,它們以草食動物為食,如某些鳥類、蜘蛛、蝙蝠、肉食昆蟲等;二級肉食動物也稱第三級消費者,是以一級肉食動物為食的動物,例如狼、狐、蛇等;三級肉食動物也稱第四級消費者,是以二級肉食動物為食的動物,又稱為“頂部肉食動物”,這類肉食動物都是一些兇禽猛獸,例如鷹、鷲、虎、豹、獅等等。
66.答案見解析(1)整體現和綜合觀。生態學的一個基本的觀點就是強調整體性和綜合性。整體性觀點是生態學區別于其他許多學科的基本觀點。一般來說,科學研究需要由整體到部分的還原方法和從部分到整體的綜合方法這兩者的結合,但由于長期以來,存在著還原有余而綜合不足的傾向,尤其是要解決目前全人類面臨的能源、環境等生存危機,所以生態學特別強調整體性和綜合性的研究,該觀點的意義還在于,盡管人類文明取得了巨大的科技進步,但人仍然離不開對自然環境的依賴,仍然是世界生態系統這一整體的一部分。
(2)層次結構理論。層次結構理論是綜合觀和整體觀的基礎。該理論認為客觀世界的結構都是有層次的,而且這種層次宏觀和微觀上都是無限的。組成客觀世界的每個層次都有自己特定的結構和功能,對任一層次的研究和認識都不能代替對另一層次的研究和認識。
(3)新生特性原則。當低層次的單元結合在一起組成一個較高層次的功能性整體時,總會有一些在低層次從未有過的新生特性產生。
67.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已經由自然生態系統中的普通成員轉變為能夠任意改變自然的主宰者。人類在改造自然,造福人類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環境問題,危害到了人類的自身生存。人類必須重新審視自己在自然中的地位,處理好與自然的關系。用生態學觀點指導生產,規范人們的行為,是正確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前提??刂迫丝跀盗?,可為其他生物留有足夠的生存空間并能減少對自然資源的消耗。在改造自然,服務于人類的時候,要保持生態系統的平衡狀態,避免生態失衡帶來的危害。在取用自然資源的時候,要考慮對環境的保護并使可再生資源能持續利用,使不可再生資源能長久利用。要徹底摒棄自然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錯誤觀點。
68.①生態系統中最重要的就是綠色植物。綠色植物也是生態系統中最積極和最穩定的因素。綠色植物是生產者也叫初級生產者。綠色植物能夠利用光能把CO2和水轉變成糖類即通過光合作用把一些能量以化學能的形式儲存并利用。②綠色植物吸收CO2和水通過光合作用把無機物狀態的C固定成有機分子的C再被動物、細菌和其他異養生物所消耗。綠色植物也能夠通過呼吸作用把產生的CO2和水排出體外返還給無機環境CO2又可以被綠色植物直接再利用。綠色植物在C循環中的作用巨大。③太陽能和化學能通過綠色植物源源不斷地輸入到生態系統中成為消費者和還原者的唯一能源。太陽能輸入生態系統后能量才能不斷地沿著生產者、草食動物、一級肉食動物、二級肉食動物等逐級流動形成了生態系統的能量流。①生態系統中最重要的就是綠色植物。綠色植物也是生態系統中最積極和最穩定的因素。綠色植物是生產者也叫初級生產者。綠色植物能夠利用光能把CO2和水轉變成糖類,即通過光合作用把一些能量以化學能的形式儲存并利用。②綠色植物吸收CO2和水,通過光合作用把無機物狀態的C固定成有機分子的C,再被動物、細菌和其他異養生物所消耗。綠色植物也能夠通過呼吸作用把產生的CO2和水排出體外,返還給無機環境,CO2又可以被綠色植物直接再利用。綠色植物在C循環中的作用巨大。③太陽能和化學能通過綠色植物,源源不斷地輸入到生態系統中,成為消費者和還原者的唯一能源。太陽能輸入生態系統后,能量才能不斷地沿著生產者、草食動物、一級肉食動物、二級肉食動物等逐級流動,形成了生態系統的能量流。
69.雖然人類是全球生態系統的主人但作為全球生態系統的一個種群其生存發展必然會受到各種生態因子的制約如地球、環境和食物等。人類的無限制發展和對自然界的掠奪導致了各種各樣的危機。主要包括:(1)環境危機:包括臭氧層消耗、溫室效應和氣候異常、大氣污染和酸雨等一系列問題;(2)資源危機:環境的退化把越來越多的人推向貧困而貧困又成了環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