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里《宿新市徐公店》賞析_第1頁
楊萬里《宿新市徐公店》賞析_第2頁
楊萬里《宿新市徐公店》賞析_第3頁
楊萬里《宿新市徐公店》賞析_第4頁
楊萬里《宿新市徐公店》賞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楊萬里《宿新市徐公店》賞析楊萬里《宿新市徐公店》賞析篇1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八百年前的一個黃昏,有一位老人路經新市〔今湖南省攸縣北〕,偶然瞥見了下面的畫面:

時令正是清明,經過前兩日的雨洗風吹,樹上的花兒已經凋落;而新葉閃著嫩綠,還沒有長成濃蔭。經過一天趕路的老人,在余熱未去的夕陽下駐足。

稀疏的籬落庭院外面,有一條伸向遠方的小徑。一個小孩子從小徑深處跑來,追逐著一只黃色蝴蝶。蝴蝶忽上忽下,向著老人的方向翩翩飛來。

一片風起,吹動菜花如波浪起伏。蝴蝶飛來飛去,突然飛進了無邊的盛開的菜花地里。熱情奔放的油菜花,在春風里搖擺,湮沒了蝴蝶。

追逐正歡的小孩子在籬落前驀地停下,手足無措。是憐惜菜花,是怕老人呵斥,還是僅僅被疏疏籬落攔住?菜花深處,或許那只黃蝴蝶正隨菜花上下浮動呢,可是在翻滾的'黃菜花浪里,哪里辨得清孰是菜花,孰是蝴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結語有余情,鎖住一篇之意,留下無限的空間與遐想,留下無盡的回味。有限的七個字,包涵著孩子無限的悵惘、老人無限的詩意和油菜花無限的春天。

老人寫作這篇小詩時已經66歲,眼中有景,心中有情。老人眼里的孩子,孩子眼里的菜花,菜花里的蝴蝶,隔了千載,還呈如今我們后世讀者的眼前。

飛入菜花無處尋。翻開泛黃的古籍,關于這首詩的創作背景,我們卻可尋出蹤跡。

按老人詩集編年,本詩前面兩首為《寒食前一日行部過牛首山》和《寒食日晨炊姜家林初程之次日也》。從“搗藍作雨兩宵傾,生怕難干急放晴〞可知,這首詩作于寒食之后,此前兩日下了兩夜的雨,如今剛剛放晴。

本詩后一首為《風花》:“海棠桃李雨中空,更著清明兩日風。〞可見清明前已下過雨,更加上清明時節兩日風飄,桃李海棠花殘剩幾許。這些也可為“樹頭花落未成陰〞作注。

老人這幾天始終在趕路,偶有所見,即吟詩留住。就在清明這一天宿新市時還作了另一首:春光都在柳梢頭,折揀長條插酒樓。便作在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風流。宋代當時風俗,清明寒食節家家折柳插于門戶。宋《東京夢華錄》載:“清明節,尋常京師以冬至后一百五日為大寒食,前一日謂之炊熟。〞宋《夢梁錄》載:“清明交三月節,前兩日謂之寒食,京師人從冬至后數起,至一百五日便是。此日家家以柳條插于門上,名曰明眼。〞

在前后皆風雨的日子里,老人此時獨享春日暖陽。途中得片刻閑暇,自然看物入微,捕捉住稍縱即逝的情趣,千載不磨。老人的眼前,若干年后我們讀者的眼前,都是那一片金黃的油菜花和急走追黃蝶的兒童。

老人叫楊萬里,字誠齋,南宋江西吉水人,同陸游、范成大是好朋友。50歲以后詩風由師法前人轉為師法自然,形成獨具特色的“誠齋體〞。

楊萬里以張浚、胡銓兩位愛國名臣為終生效法的典范,一生力主抗戰,曾官至秘書監、寶謨閣學士,擔任過吏部右侍郎〔類似如今中組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職務。

楊萬里滿懷報國之志,卻屢遭主和派排擠,飽經宦海浮沉,始終想離開官場。老人老矣,平生理想未展,虛負凌云萬丈才。特殊是在清明時節,這種暮春的傷感心情,在慣看風云、憂國憂民的老人尤為激烈。

可是,在春天即將逝去,在樹頭花落的時節見到了熱情奔放的油菜花,見到了翩翩起舞的蝴蝶,見到了天真活潑、懵懂無知的兒童,見到這些生機勃勃的景象,老人的喜悅之情,可想而知。

菜花、蝴蝶、孩子,這些景象構成了老人眼中、心中暮春時節最燦爛的畫面。或許此時,老人已遺忘了長路的奔波,遺忘了宦海的浮沉。

老人已矣,孩子尚小,兒童即是春天。詩心所在,詩意所在,富有童心的老人,在宿新市徐公店不經意的一瞥,瞥出了一只蝴蝶,瞥出了一片菜花,瞥出了一個兒童,瞥出了一個春天。

楊萬里《宿新市徐公店》賞析篇2

《宿新市徐公店》

:楊萬里

原文

宿新市徐公店

宋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

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

譯文

在稀稀疏疏的籬笆旁,有一條小路伸向遠方,路旁樹上的花已經凋落了,而新葉卻剛剛長出,還沒有形成樹陰。兒童們奔跑著,追捕翩翩飛舞的黃色的蝴蝶,可是黃色的蝴蝶飛到黃色的菜花叢中,孩子們再也找不到它們了。

賞析

這首詩是描寫農村早春風光的,詩人把景物與人物融為一體描繪,別有情趣。

第一句是純景物的靜態描寫。籬笆和小路,點明這是農村,“籬落〞是有寬度的,用“疏疏〞指出它的狀態,顯見其中有間隔,才能看

見籬笆外面的山道。“一徑深〞,說明山道只有一條,并且很長很長,延長向遠方。寬廣的籬落與窄小的一徑相對比,稀稀疏疏與綿綿長長相對比,相互襯托,突出了農村清爽與安靜。

第二句也是純景物的靜態描寫。路旁,樹枝上的桃花、李花已經落了,但樹葉還沒有長得茂密,展示出農村自然、樸實的風貌。

第三句是人物動態描寫。“急走〞與“追〞相結合,兒童們那種雙手撲撲打打,兩腳跌跌撞撞追蝶的.興奮、歡快場面就歷歷在目了,反映了兒童們的天真活潑。

第四句,菜花是黃的,又是繁茂的一片,一只小小的蝴蝶,飛入這黃色的海洋里,自然是無處尋了。讀者可以想象,這時兒童們東張西望,四處搜尋的著急狀態,以及搜尋不著的失望心情等等,更表現出兒童們的天真和稚氣。

本詩通過對春末夏初季節交替時景色的描寫,表達了萬物勃發的生命力。全詩所攝取的景物極為平淡,所描繪人物的活動也極為平常,但由于實行景物與人物相結合,動靜相間的寫作手法,勝利地刻畫出農村恬淡自然,安靜清爽的早春風光。

宋朝楊萬里〔1127—1206年〕,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塘村〕。與陸游、范成大、尤袤并稱“南宋四家〞、“中興四大詩人〞。字廷秀,號誠齋,寫的詩被稱為“誠齋體〞,詩集為“誠齋集〞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宋朝杰出的詩人。1154年〔紹興二十四年〕中進士。授贛州司戶,后調任永州零陵縣丞,得見謫居在永州的張浚,多受其勉勵與教導。孝宗即位后,張浚入相,即薦萬里為臨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即遭父喪,服滿后改知奉新縣。1170年〔乾道六年〕任國子博士,開始作京官,不久遷太常丞,轉將作少監。1174年〔淳熙元年〕出知漳州,旋改知常州。1179年〔淳熙六年〕,提舉廣東常平茶鹽,曾鎮壓沈師起義軍,升為廣東提點刑獄。不久,遭母喪去任,召還為吏部員外郎,升郎中。1185年〔淳熙十二年〕五月,以地震應詔上書,極論時政十事,勸諫孝宗姑置不急之務,精專備敵之策,堅決反對一些人提出的放棄兩淮、退保長江的誤國建議,主見選用人才,主動備戰。次年,任樞密院檢詳官兼太子侍讀。1187年〔淳熙十四年〕,遷秘書少監。高宗駕崩,萬里因力爭張浚當配享廟祀事,指斥洪邁“指鹿為馬〞,惹惱了孝宗,出知筠州〔今江西高安〕。光宗即位,召為秘書監。1190年〔紹熙元年〕,為接伴金國賀正旦使兼實錄院檢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