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屆高三歷史二輪復習專題3近代以來的世界科技和文學藝術_第1頁
2022屆高三歷史二輪復習專題3近代以來的世界科技和文學藝術_第2頁
2022屆高三歷史二輪復習專題3近代以來的世界科技和文學藝術_第3頁
2022屆高三歷史二輪復習專題3近代以來的世界科技和文學藝術_第4頁
2022屆高三歷史二輪復習專題3近代以來的世界科技和文學藝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三現代中外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第14講近代以來的世界科技和文學藝術考題定位知識重點復習思路1.近代以來,科學與技術逐步走向結合,大大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相對論和量子論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理論支柱;互聯網的產生把人類社會帶入信息時代。2.任何文學藝術都是一定歷史條件的反映。1.物理學領域的重大進展;生物學關于人類生命的起源;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及對社會發展的影響。2.19世紀以來有代表性的文學作品、美術作品和音樂作品,影視藝術的產生與發展的歷程。1.從整體上進行“抓線串點”,即抓住近代以來科學技術的發展這一基本線索,從物理學、生物學、蒸汽機和電力的創制、互聯網的產生四個方面掌握其內容;運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觀點全方位剖析科技發展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進步。2.復習文學藝術時要聯系同時代的歷史發展,特別是思想史的發展線索。領域(成就)內容(貢獻)意義物理學經典力學牛頓:物體運動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經典力學體系的建立標志著近代科學的形成相對論愛因斯坦于1905年提出狹義相對論和光速不變原理;1916年提出廣義相對論深刻揭示了時間和空間的本質屬性,是物理學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物理學量子論1900年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說;1905年愛因斯坦將量子理論推廣到光學中,成功地解釋了光電效應人們對客觀規律的認識,開始從宏觀世界深入到微觀世界,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生物進化論英國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提出生物是從低級到高級不斷進化的,生存競爭和自然選擇是生物界的普遍規律否定了神學創世說,使科學與宗教關于人類起源的分歧問題得以解決3.問題:信息泛濫、垃圾信息、網絡安全和網絡犯罪等,都對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創造的虛擬社會,會對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的人的生活和學習工作產生負面影響。流派背景特點主要代表作品浪漫主義法國大革命的影響;社會秩序的混亂引起人們的不滿和失望①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深入發掘人的本能情感,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②想象力豐富的構思和跌宕起伏的戲劇情節英國拜倫的《唐璜》、法國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等現實主義工業革命的進行;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矛盾的日益尖銳①對現存的社會秩序進行無情揭露和強烈批判;②熱衷于塑造和贊揚英雄人物和正面人物形象法國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俄國列夫·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等現代主義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兩次世界大戰的影響①強調集中表現自我;②文學表現方法和語言風格與傳統大相徑庭美國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愛爾蘭貝克特的《等待戈多》等領域流派背景特點主要代表作品美術印象畫派工業革命的進行;科技的啟發直接描繪陽光下的物象,追求強烈的個人感受法國莫奈的《日出·印象》;荷蘭凡·高的《向日葵》等美術現代派科技發展和社會結構的調整,改變了人們的思想和價值觀念對色彩和視覺深入進行研究,采用夸張、變形與抽象的表現形式,運用各種新材料西班牙畢加索的《坐在椅子上的女人》等音樂浪漫主義工業革命,資產階級革命和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的進行,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時代性、多樣性、民族性等德國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等印象派用聲音的響度和色彩,提供一種暗示或心境法國德彪西的《牧神午后·前奏曲》等影視藝術科學技術和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發展變化和人類新的精神需求以及商業利潤的驅使等①電影經歷了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從小規模、低技術到大規模、系列化和專業化的轉變;②電視具有覆蓋面廣、時效性和現場感強的特點卓別林的《城市之光》等2.18世紀末至19世紀中期,該時期西方主要國家的工業革命正在加緊進行,工業資產階級的力量也壯大起來;18世紀末法國大革命時代的到來以及資本主義社會秩序確立后,人們對現實的不滿,標志著古典主義時期的結束。與政治和社會領域的激進運動相對應的是文學藝術領域的浪漫主義運動發展起來。3.19世紀下半期至20世紀初,工業革命完成后,資本主義制度的固有矛盾和弊病逐漸暴露,真實反映現實生活,揭露批判社會黑暗的現實主義開始取代浪漫主義,成為資本主義社會文化的主流。4.20世紀以來,由于兩次世界大戰,席卷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及一系列嚴重的社會問題使人們對資本主義產生了普遍的危機感,推動了以反傳統和反理性為特征、注重表現自我內在感受的現代主義文學藝術的產生和發展。電影(1)科技與電影的誕生:電影誕生于19世紀末并非偶然。它與現代科學新觀念的發展息息相關。19世紀末,隨著攝影技術、縮短曝光、連續攝影等一系列技術的發明,西方各國開始進行放映電影的試驗。法國的盧米埃爾兄弟取得了最大成就,電影正式誕生了(2)電影發展的特點:電影發展的特點主要表現在:由無聲到有聲;由黑白到彩色;由單一片種到多種片種電視(1)科技與電視:電視的產生與發展離不開科技的進步。從電視的產生到現代電視系統的基本成型再到電視的大規模普及應用,都與科技的發展息息相關,科技的進步是電視發展的基礎(2)中國電視發展的特點:起步較晚;發展速度快;內容豐富、藝術水準高;帶有民族特色解析:①本題考查生存競爭和階級斗爭(學說)。即達爾文進化論與馬克思主義學說。闡述“生存競爭和階級斗爭”的兩個學說分別是1859年《物種起源》和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因此這兩個學說最終形成于19世紀中期。正確選項為C。②此類錯誤的防范在于注意常識類知識和方法的積累,關于公元紀年與世紀的換

答案:C解析:①本題出錯主要在于對選項中四個理論的內涵不能與題干要求恰當地印證。②1859年,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創立了生物進化論,他認為生物經歷了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的發展過程。③克服此類錯誤要求“活用”知識,在儲存大量知識信息的基礎上結合題干信息并逐個篩選選項,作出最優化選擇。答案:C解析:①本題誤選C的較多;主要因為題干開頭提到了普朗克,普朗克的主要成就是量子假說。②本題中日心說是哥白尼提出的,量子假說是普朗克提出的,萬有引力定律是牛頓提出,相對論是愛因斯坦1905年首次提出。③認真審題,將題意完整地理解,克服望文生義的馬馬虎虎的態度才能避免此類錯誤。答案:A解析:①本題易錯選為D。主要是由于對現實主義和現代主義區分不清,兩流派的名字僅一字之差。②《安娜·卡列尼娜》中托爾斯泰揭示了俄國社會中婦女的地位,并由此來鞭撻它的不合理性。作品描寫了個人感情需要與社會道德之間的沖突。③要克服這一錯誤,應理解現代主義文學與現實主義文學的區別。答案:B解析:①本題易錯選主要是對題干兩引用材料不理解而盲目選擇,忽略了對材料出處和言論者等其它信息的利用。②首先排除A項,日心說是西方教會的主張。然后再排除C、D兩項,量子論和相對論是20世紀出現的理論。根據題意“意在擾亂對神的信仰,企圖毀滅上帝”,可知是達爾文的進化論,達爾文被譽為“生物學界的牛頓”。③克服這類錯誤首先盡可能地從引文中獲取信息;其次要注意全面審讀題意,言論者是誰,言論者有何重大活動或者主張等。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世界近代的科技成就,意在考查考生識記、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哥白尼依據自己的觀察分析而提出“日心說”,與實驗無關,沒有推動技術的重大突破,更與物質運動的規律無關,故排除A、C、D三項。哥白尼的“日心說”否定了原來托勒密提出的“地心說”,改變了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牛頓提出的物體運動的三大定律、萬有引力定律及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也改變了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故選擇B項。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浪漫主義文學,意在考查考生獲取信息和調用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19世紀上半葉的歐洲,政治的黑暗、社會的不平等使社會各階層,特別是知識分子,對啟蒙思想家設想的“理性王國”深感失望,努力尋找新的精神寄托,這種社會情緒反映在文學創作領域,就產生了浪漫主義文學,B正確;古典主義文學出現于17世紀,A錯誤;現實主義文學出現于19世紀30年代以后,C錯誤;現代主義出現于20世紀,D錯誤。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近代以來科學技術的發展,意在考查考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和調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志,涉及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等諸多領域的一場信息控制技術革命,其中信息技術等諸多技術源于二戰中的軍事發明,D正確;A、B、C說法均錯誤,排除。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從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及聯系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材料反映的信息是詩人徐志摩在1920年以前比較重視“民主和科學”,聯系新文化運動的相關知識,可知選B。答案:B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解析:本題考查考生讀圖解圖能力。《向日葵》《星月夜》是后印象派代表畫家凡高的作品,《有藤椅的靜物》《彈曼陀鈴的少女》是立體派畫家畢加索的作品,故選C。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世界近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意在考查考生從材料中獲取和解讀信息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C項符合題意,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突破了牛頓的力學體系,拓展了人們對宇宙空間的認識。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意在考查考生獲取信息和調用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物質和能量可以相互轉換。雙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線可以交叉。光線彎曲的徑跡其實纏繞宇宙”都是愛因斯坦相對論揭示的現象,D正確;伽利略、達爾文、牛頓的科學貢獻顯然與題干材料中的現象無關,A、B、C均可以排除。答案:DA.直接推動天文學的革命B.使人類徹底擺脫神學的束縛C.促使人類開始關注現世生活D.促成理性與思想的自由發展答案:D2.“自然界……可以通過觀察、實驗和計算來確定的某些自然法則在進行運轉。人類的各門知識都可以分解為少數簡單而統一的有理性的人能夠發現的定律。”材料體現了誰的主要思想(

)A.牛頓 B.哥白尼C.達爾文 D.普朗克答案:A3.“這個世界里充滿了流線型汽車、有軌電車和飛機;這個世界受到了來自傳聲筒的喧聲干擾。”“這個世界”出現于(

)A.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B.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C.第三次科技革命時期D.世界市場形成時期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知識證明歷史觀點的能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理解人類在幾次科技革命中的主要發明創造。從題干材料中“汽車”、“飛機”、“電車”、“傳聲筒”等信息可以判斷,這些都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就。答案:B4.下列科技和文藝成就中,與第二次工業革命無關的是(

)A.電磁感應現象的發現B.相對論和量子論的提出C.浪漫主義文學的興起和盛行D.電影和電視的發明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知識判斷歷史結論的能力。浪漫主義文學興起和盛行于18世紀后半葉至19世紀中期,它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產物。A項結論是第二次工業革命興起的背景,B、D兩項結論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產物。答案:C5.2012年是偉大科學家達爾文誕辰203周年,同時也是其《物種起源》出版153周年。《物種起源》發表后,支持者稱達爾文是“生物學領域的牛頓”,宗教勢力則叫囂“打倒進化論”,這說明進化論(

)①實際上否定了上帝造人說②促進了歐洲的思想解放③反映了新興資產階級的要求④成為牛頓力學的指導思想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A6.人類距離的“縮短”反映著人類文明發展的進程。下列表述錯誤的是(

)A.19世紀二三十年代,英國人可以享受坐火車出行的樂趣B.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美國人最早實現了空中飛行C.19世紀晚期,美國人進行了世界上第一次電視直播D.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信息網的建立加強了世界各地聯系答案:C7.19世紀初,英國出現了以自由、民主精神辦學的倫敦大學等一大批高等院校。劍橋、牛津大學也取消了必須信奉加爾文教的宗教宣誓,并增設許多自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