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表達規則_第1頁
情緒表達規則_第2頁
情緒表達規則_第3頁
情緒表達規則_第4頁
情緒表達規則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精品文檔精品文檔PAGEPAGE1迎下載情緒表達規則1、情緒表達規則的概念的社會風俗和規則。因此,我們的情緒表達方式也會受到社會的情緒表達規則的影響。Ekman&Friesen(1969)最早提出情緒表達規則的概念,他們認為,情緒表達規則是Jones(1998)目標。Saarni提出,情緒表達規則是個體調節和管理自身情感表達的行為,其目的在于達Southam(Southman,2002)。Ekman,Friesen&SaarniSouthman2、情緒表達規則的的內涵情緒表達規則的知識Saarni(1984Harris(1986)和Ruffman(1999)情緒表達規則的目標緒的動機社會習俗和社會道德;而后者具有自我保護性,指情緒表達要考慮自身的利益。Jones和等人把情緒表達規則目標具體分成三類:親社會目標指考慮到他人自己的自尊和利益。根據Smetana在Understandingofsocialrules我保護目標與社會指向目標兩大類。情緒表達規則策略情緒表達規則策略就是個體運用情緒表達規則知識對自身真實情緒進行調節和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根據Ekman和Friesen(1975)的描述,常見的情緒表達規則策略主要有如下幾種類型:中性化策略個體將自己的真實情緒感受隱藏起來,換以自然的平常狀態表現出來(沒什么表情;夸大策略(大;弱化策略:個體用不如真實情緒體驗強烈的形式表現自己的感受,使真實情感得到削弱;掩飾策略:個體表現出一種與真實情緒體驗完全不同的情感,以遮蓋真實的情緒體驗。但有研究者等人(1998)提出了六種情緒表達規則策(amplification(deamplification(neutralization)、偽裝(masking(qualification(unmodifiedexpression)。六種策略中的前四種策略與Ekman用。所以比較經典常用的仍是Ekman的四種策略Ekma,Friese,196。3、情緒表達規則認知發展的影響因素(1)性別因素握和應用水平更高;并且這種差異可能在兒童年幼時更加明顯Mcdowell,200。而男孩在失望情境下試圖掩飾消極情緒時則會比女孩表現出更多的過渡行為(著嘴唇,觸摸面部等(Saarni,198。近年來,我國一部分研究者得出了男女在情緒表達規則水平上存在差異的結論(侯瑞鶴200200。同時也有研究者得出情緒表達規則不存在顯著性別差異的結論(張麗200;陳艷芳201。(2)情境因素Paul198)等研究發現Pau1986;Joshi,199,歲兒童對消極情境的表達規則認知能力不存在顯著差Paul,198Mcdowel(200)等研究發現,三年級兒童的積極情緒表達規則認知水平和消極情緒表達規則認知水平之間并無顯著差異。歲兒童在不同情緒情境下情緒表達規則認知能力。(3)家庭環境侯瑞鶴(2004)等提出,家庭主導的情緒氣氛(家庭情緒環境)是兒童情緒及其表達下4)對兒童常情緒傾向的影響。積極的情緒環境有助于兒童獲得更多的情緒積極情緒相關Garner,199)對兒童情緒調控能力的影響。積極的家庭情緒環境使的同時,也鼓勵他們表達適當消極情緒的家庭Garner,199()對兒童應用情緒表達規規則的親社會目標呈正相關;而消極或生氣占主導的家庭情緒環境與兒童使用情緒表達規則的自我保護目標呈正相關(4)對兒童情緒健康發展的影響。對于有情緒問題的兒童來PickensandField(1993)研究發現,母親有情緒問題(焦慮、抑郁)的兒童,在以后的社會學習任務中表現出更多的消極情緒和非常少的積極情緒,并且這些兒童在情緒調節和控制方面會表現出比普通兒童更多的不足,從而出現“情緒失調(Saarni,1999)”的危險。4、研究方法情緒表達規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三種:觀察法、自然實驗法和故事訪談法。(1)觀察法觀察法是指觀察兒童在不受干擾控制的情況下自然的運用情緒表達規則的方法。Blurton和Jones(1972)情緒。觀察法可以獲得大量直觀生動的第一手材料,簡便易行,而且由于沒有人為控制,所以結果相對真實可靠。但是,無關變量控制的不好,所得出的結果難以重復驗證,也沒辦法深入分析。而且,有時候所要研究的現象不一定出現,耗時耗力,效率低下。因此,觀察法最好與其他方法結合起來使用,或者在研究的前期使用。(2)自然實驗法鑒于觀察法的缺陷,隨著研究的發展,自然實驗法逐漸興起。自然實驗法就是給兒童創設一定的故事情境,誘發兒童產生某種情緒,然后記錄下兒童當時的表情、語言(包括身體語言,然后進行編碼。這種方法生態效度很高,同時又可以獲得大量的實用(3)情景故事法情境故事法。研究者利用投射原理,設計出特定意義的故事情節作為實驗材料,以結構性訪談或開放式回答作為研究的主要方法。在研究過程中通過要求被試回答一些與故事有關的問題,如規則的發展水平。但此方法可能對言語要求比較高,對一些年齡較小的不一定適合。但如果能在實驗中設計一些圖片作為輔助材料,效果會更好。肖金使用自然觀察法和情境故事法。而此研究方法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和財力去處理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McDowell(2000)等在研究中發現,用故事情境法得到的訪談結果和自然實驗結果之間沒有統計學意義上的差異。因此在研究中采用故事情境法對兒童的情緒表達規則發展研究有很強的解釋力。參考文獻:侯瑞鶴,俞國良.兒童對情緒表達規則的理解與策略的使用[J].心理科學,2006,(1).侯瑞鶴,俞國良,林崇德.兒童對情緒表現規則的認知發展[J].心理科學進展.2004,(3).張麗,辛自強.失望情境下小學兒童情緒表達規則的運用[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4,(4):30-36.侯超.小學兒童情緒表達規則認知發展及其與同伴關系、社會行為的關系[D].濟南:ft東師范大學,2007.EkmanP.,FriesenW.,Therepertoireofnonverbalbehavior:categories,origins,usageandSemiotica.1969,1:49-98.JonesD.C.,AbbeyB.B.,CumberlA.TheDevelopmentofdisplayruleknowledge:linkageswithfamilyexpressivenessandsocialcompetence.ChildDevelopment,1998,69(4):1209-1222.SaarniC.Anobservationalstudyofchildren'sattemptstomonitorexpressivebehavior.ChildDevelopment,1984,55:1504-1513.SaarniC.Thedevelopmentofemotionalcompetence[J].TheGuilfordPress,NewYorkLondon,1999:79~130.Southam-GerowM.A.,KendallP.C.,Emotionregulationandunderstandingimplicationsfor psychopathologyandtherapy[J].ClinicalPsychologyReview,2002,22:189~222.EkmanP,FriesenW.Therepertoireofnonverbalbehavior:Categories,origins,usageandcoding.Semiotica,1969,(1).McDowellD.J.,O'Neil,RobinParke,RossD.Displayruleapplicationinadisappointingsituationandchildren'semotionalreactivity:relationswithsocialcompetence.Merrill–PalmerQuarterly,2000,46(2):306-324.JonesD.C.,AbbeyB.B.,CumberlA.TheDevelopmentofdisplayruleknowledge:linkageswithfamilyexpressivenessandsocialcompetence.ChildDevelopment,1998,6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