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之中學音樂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全真模擬B卷帶答案_第1頁
教師資格之中學音樂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全真模擬B卷帶答案_第2頁
教師資格之中學音樂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全真模擬B卷帶答案_第3頁
教師資格之中學音樂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全真模擬B卷帶答案_第4頁
教師資格之中學音樂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全真模擬B卷帶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師資格之中學音樂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全真模擬B卷帶答案

單選題(共100題)1、()創作的《幻想交響曲》是音樂史上第一部有明確標題創意的交響曲。A.拉威爾B.柏遼茲C.帕格尼尼D.莫扎特【答案】B2、偶然音樂的代表作曲家是()。A.梅西安B.施托克豪森C.約翰·凱奇D.澤納·基斯【答案】C3、“演奏家在舞臺的鋼琴前安靜地坐了4分33秒,臺下觀眾在這段時間內發出的雜音和環境音,就是這部作品的演奏內容。”這是20世紀中葉的一首音樂作品,其創作者是()A.約翰·凱奇B.克拉姆C.科普蘭D.格什溫【答案】A4、《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的歌曲體裁是()。A.歌舞曲B.進行曲C.敘事曲D.搖籃曲【答案】B5、與速度標記Allegro、Andantino、Largo的中文意思匹配的一組是()A.小快板、中板、廣板B.快板、小行板、廣板C.小快板、行板、廣板D.快板、小行板、莊板【答案】B6、小明天生五音不全,唱歌總是跑調,但在音樂課上表現得非常積極,經常踴躍參與各種音樂活動。王老師在課堂上總是表揚小明的這種熱情,并鼓勵他要勇于開口唱歌。王老師的評價屬于()。A.終結性評價B.形成性評價C.定性述評D.定量測評【答案】B7、佛羅倫薩梅第奇家族的鼎力資助促進了歌劇的興起。下列哪部作品是巴洛克早期歌劇的代表作?A.《唐璜》B.《費岱里奧》C.《奧菲歐》D.《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答案】C8、下列關于A自然大調和a和聲小調的敘述,正確的是()。A.調式相同B.主和弦相同C.屬和弦相同D.調號相同【答案】C9、迪斯康特聲部附加在格里高利圣詠的()。A.上方B.下方C.上下方皆有D.與奧爾加農聲部相同【答案】A10、被譽為“意大利第一部富于戰斗性的歌劇”的是()。A.《意大利少女在阿爾及爾》B.《威廉·退爾》C.《塞維利亞的理發師》D.《唐克雷迪》【答案】D11、19世紀,將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作品改編成鋼琴超級練習曲的作曲家是()。A.李斯特B.肖邦C.舒曼D.舒伯特【答案】A12、葉小剛的交響曲《地平線》中,蘊含了囊瑪的音調和酒盅舞的節奏型,這說明除了蒙古族音樂A.維吾爾族B.哈薩克族C.達斡爾族D.藏族【答案】D13、門德爾松的《第三交響曲》也叫()A.《蘇格蘭交響曲》B.《意大利交響曲》C.《宗教改革交響曲》D.《德國交響曲》【答案】A14、創作第一部德國浪漫主義歌劇的作曲家是()A.貝多芬B.韋伯C.門德爾松D.瓦格納【答案】B15、"在音樂課上聆聽音樂《歌唱祖國》時,學生能夠辨識A樂段和B樂段”,依據布盧姆的教育目標中認知領域層次的分類,這屬于哪個認知層次?A.評價B.分析C.理解D.創造【答案】B16、創作第一部德國浪漫主義歌劇的作曲家是()A.貝多芬B.韋伯C.門德爾松D.瓦格納【答案】B17、王老師在講授《沃爾塔瓦河》的過程中,在經過了欣賞作品等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后,播放王世光作品《長江之歌》進行對比鑒賞,最后得出兩個作品都表現了作者對各自祖國的熱愛之情,學生能夠理解作品所表達的深刻內涵。這種教學方法體現了()的基本理念。A.以音樂審美為核心B.突出音樂特點C.關注學科綜合D.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答案】D18、小明天生五音不全,唱歌總是跑調,但在音樂課上表現得非常積極,經常踴躍參與各種音樂活動。王老師在課堂上總是表揚小明的這種熱情,并鼓勵他要勇于開口唱歌。王老師的評價屬于()。A.終結性評價B.形成性評價C.定性述評D.定量測評【答案】B19、下列哪部作品與琵琶協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的體裁相同()A.貝多芬《命運》B.鮑羅丁《在中亞細亞草原上》C.舒伯特《鱒魚》D.維瓦爾第《四季》【答案】A20、秦腔的領奏樂器是()。A.京胡B.高胡C.板胡D.墜胡【答案】C21、電子音樂的代表作曲家有()。A.瓦雷茲B.施托克豪森C.亨利D.沙弗爾【答案】B22、下列哪部作品是由冼星海作曲的()A.《英雄贊歌》B.《讓我們蕩起雙槳》C.《祝酒歌》D.《黃河大合唱》【答案】D23、音樂學科的特點是()A.概念性、抽象性、實踐性B.非具體性、非語意性、時間性C.概念性、具象性、時間性D.非語意性、抽象性、概念性【答案】B24、譚盾的弦樂四重奏《風·雅·頌》是以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的三大部類《風》《雅》《頌》為標題創作的。《詩經》共305首,其中《風》共有160篇,它的內容是()。A.各國民歌B.文人貴族作品C.祭祀歌曲D.巫風【答案】A25、下列關于歌劇《小二黑結婚》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歌劇作于1962年,是根據作家趙樹理同名小說集體改編而成的B.音樂是以山西、河南、河北地方戲曲音樂作為素材C.《清粼粼的水藍瑩瑩的天》為歌劇經典唱段D.由馬可、喬谷、賀飛、張佩衡作曲【答案】A26、“教音樂不是我的主要目的,我想造就出良好的公民。如果讓一個兒童從降生之日起就聽美好的音樂并自己學著演奏,就可以培養他的敏感,遵守紀律和忍耐性格。使他獲得一顆美好的心。”這句話是以下哪一位教育家的觀點()A.柯達伊B.奧爾夫C.鈴木鎮一D.達爾克羅茲【答案】C27、借蜜蜂過江的意境比喻“小”民族敢于搏斗“大”風浪的音樂出自下列哪部作品()A.翟小松((MongDong))B.劉諼《土樓回響》C.朱踐耳《納西一奇》D.郭文景《御風萬里》【答案】C28、探究性學習的形式不包括()。A.集體、個人探究B.小組探究C.小組、集體結合探究D.教師、學生探究【答案】D29、復調也被稱為(),原意為“點對點”,復調音樂的技術理論就被稱為()。A.和聲:和聲學B.對位:對位法C.織體:作曲D.重復:模仿【答案】B30、國際教育委員會曾指出:“學會共處是新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下列哪一項教學A.識讀樂譜B.即興編創C.合作探究D.創作實踐【答案】C31、《秦王破陣樂》是我國()代的樂舞。A.漢B.唐C.宋D.元【答案】B32、合唱協調的要素不包括()。A.音高B.音色C.音準D.音量【答案】A33、民間流行的絲竹樂不包括()。A.江南絲竹B.西安鼓樂C.潮州弦詩D.福建南音【答案】B34、下列屬于民族管弦樂作品的是()A.《梁山伯與祝英臺》B.《亂云飛》C.《御風萬里》D.《云南音詩》【答案】B35、下面譜例出自黎英海1975年的一首鋼琴作品。其旋律取材于哪一首古曲()A.《十面埋伏》B.《陽春白雪》C.《梅花三弄》D.《夕陽簫鼓》【答案】D36、20世紀90年代初,鮑元愷以24首膾炙人口的中國民歌為素材創作的管弦樂組曲是()。A.《御風萬里》B.《納西一奇》C.《土樓回響》D.《炎黃風情》【答案】D37、我國有許多地方劇種,如廣東的粵劇、河南的豫劇等,可謂“百花齊放”。下列選項中發源于山東自劇種是()A.越劇B.呂劇C.黃梅戲D.評劇【答案】B38、《卡門》的體裁是()。A.喜歌劇B.抒情歌劇C.正歌劇D.趣歌劇【答案】A39、用于肺虛不能布津以滋腎,或腎陰虧虛,不能上榮于肺,而致肺腎陰虛的病證的是A.益火補土法B.金水相生法C.抑木扶土法D.滋水涵木法E.培土生金法【答案】B40、下列選項中關于巴洛克時期音樂風格特點的描述錯誤的是()A.在對位法上,復調音樂達到全盛B.在和聲上,數字低音的使用,導致了和聲學的誕生C.在和聲上,調性終止式代替了正格終止式D.在調性上,大小調取代了中古調式【答案】C41、下列不屬于管弦樂隊常用樂器的是()。A.镲B.吊鑼C.定音鼓D.馬林巴【答案】B42、某些化學藥品與某些適當的中藥合理聯用,不僅可以提高臨床療效,還可以降低某些化學藥品的毒副作用和用藥劑量。A.金銀花與青霉素B.氯氮平與石麥湯C.甘草與氫化可的松D.珍菊降壓片與可樂定E.地西泮與苓桂術甘湯【答案】B43、2010年首次在中國北京舉辦的全球性音樂教育會議是()A.世界音樂教育大會B.亞太音樂教育大會C.國際音樂學年會D.亞太音樂心理學大會【答案】A44、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在學生的學習中,應以定量評價為主,定性評價為輔B.終結性評價是指對期末課程結業的檢測C.對學生音樂學習評價的自我評價方式應給予充分的重視,要根據不同學段和年齡,廣泛、靈活地運用D.自評、互評及他評三種評價方式相結合,是實施綜合性評價的重要方面【答案】A45、某女性患者表現為頭昏眼花、視力減退,肢體麻木,月經量少等癥狀。按照藏象理論,回答以下問題。A.思B.悲C.恐D.怒E.喜【答案】D46、對教師音樂教學的評價主要是對其()等的評價。A.學校領導對音樂教育功能的認識程度和重視程度、學校的藝術氛圍、音樂課的開設、音樂教師和音樂教學設備、課外音樂活動的開展B.包括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三個層面C.教學思想觀念、業務素質、教學態度、方法、效果、業績(含課外音樂活動)D.大量的相互關聯的有關事實、概念、概括和經驗的信息【答案】C47、普通高中音樂課程的模塊中,音樂鑒賞是必修模塊。下列不屬于音樂鑒賞內容的是()。A.情緒B.風格體系C.演奏(唱)技巧D.精神特質【答案】C48、如果奏鳴曲式主部主題在e小調上,則再現部時副部主題的調性可以是A.E大調B.C大調C.G大調D.g小調【答案】A49、立部伎一般用()人演奏。A.64~180B.190~200C.150~200D.100~150【答案】A50、含油脂成分易引起酸敗的飲片有查看材料A.肉桂B.白芷C.樟腦D.杏仁E.天冬【答案】D51、黃河大合唱中的第一樂章《黃河船夫曲》是()A.合唱B.男聲獨唱C.齊唱、輪唱D.對唱【答案】A52、()是亨德爾除歌劇之外最重要的創作領域。A.協奏曲B.受難樂C.交響曲D.清唱劇【答案】D53、肖邦和李斯特都是浪漫主義樂派的代表人物,他們作品的風格特點是()A.重視調性的平衡、嚴謹、規整,以主調風格為主導B.富于色彩和感情,含有許多主觀主義和空想的因素C.抽象的、超越現實的,采用短小的、不規則的樂曲形式D.無視調性規則,追求無限自由,采用線形的自由對位法【答案】B54、下列劇目與《貴妃醉酒》屬于同一劇種的是()A.《霸王別姬》B.《西廂記》C.《牡丹亭》D.《天仙配》【答案】A55、“老師經常在教學活動中采用音樂交流會、音樂沙龍等形式考查學生,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音樂學習的測試”,這種評價模式的突出特點是()。A.實踐性B.標準性C.自省性D.科學性【答案】A56、世界上第一個使用管弦樂隊為歌劇伴奏的作曲家是()A.巴赫B.亨德爾C.蒙特威爾第D.普契尼【答案】C57、《夕陽簫鼓》由__________曲改編成__________曲之后改名為《春江花月夜》。選()A.琵琶、古箏B.古箏、琵琶C.古琴、琵琶D.胡琴、古箏【答案】A58、提出“大音希聲”這一音樂美學思想的是()。A.墨子B.荀子C.莊子D.老子【答案】D59、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對認知領域進行了層級劃分,“學生了解旋律模進的發展手法后,運用該手法寫作音樂片段。”這屬于哪個層次?()A.識記B.分析C.應用D.評價【答案】C60、下列哪個民族的傳統民歌是單聲部形式?A.蒙古族呼麥B.侗族大歌C.壯族雙聲D.飛歌【答案】D61、提出“大音希聲”這一音樂美學思想的是()。A.墨子B.荀子C.莊子D.老子【答案】D62、音樂心理學家愛德華-戈登認為,音樂才能的發展達到平衡是在()。A.6歲B.9歲C.12歲D.15歲【答案】B63、下列()不屬于傳統音樂教育體系所包含的屬性。A.量化分解性B.片面單一性C.動態終結性D.提前預見性【答案】C64、2001年中國第一次成功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是()A.古琴B.昆曲C.蒙古族長調民歌D.京劇【答案】B65、歌劇《伊凡·蘇薩寧》是()的著名作品。A.格林卡B.柴可夫斯基C.卡拉揚D.肖斯塔科維奇【答案】A66、下列選項中,適合高中器樂模塊教學活動的是()A.舉辦學生獨奏、重奏、小合奏等班級演奏會B.舉辦班級學生樂曲創編C.舉辦班級學生歌舞表演D.組織學生采集民間音樂【答案】A67、下列歐洲國家與其民間音樂體裁對應正確的是()。A.波蘭一波爾卡B.意大利一瑪祖卡C.捷克一塔蘭泰拉D.奧地利一約德爾山歌【答案】D68、患者,女,39歲,尚未至月經期而突然陰道大量出血,淋漓不盡,色淡質稀,兩目干澀,腰酸膝軟,面色晦黯,舌淡黯,苔薄白,脈沉弱。根據病例請回答以下問題。A.補血益氣止血B.健脾益氣,固沖止血C.補益肝腎,固沖止血D.活血祛瘀,溫經止血E.滋陰補腎,養血止血【答案】C69、葉小剛的交響曲《地平線》中,蘊含了囊瑪的音調和酒盅舞的節奏型,這說明除了蒙古族音樂A.維吾爾族B.哈薩克族C.達斡爾族D.藏族【答案】D70、20世紀30年代是中國電影音樂發展的繁盛時期,下列哪首歌曲是當時的電影插曲?A.《天涯歌女》(賀綠汀)B.《紅豆詞》(劉雪庵)C.《山在虛無縹緲間》(黃自)D.《叫我如何不想他》(趙元任)【答案】A71、“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這句話蘊含的音樂功能主要是()。A.治療B.經濟C.教育D.審美【答案】C72、俄國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的作品曾因大膽和尖銳的創作風格而被評價為“足球音樂”,他的歌劇代表作是A.《彼得與狼》B.《戰爭與和平》C.《卡門》D.《沃采克》【答案】B73、下列治法屬于正治的是A.熱因熱用B.寒因寒用C.實則瀉之D.通因通用E.塞因塞用【答案】C74、在學習《爵士樂》內容時,教師讓有鋼琴基礎的小明同學上臺用爵士樂的形式表現一首自己熟悉的樂曲,并給出“很有創意,有自己的音樂想法,今后可以更多地嘗試音樂創作”的積極評價,使小明信心大增,也更有興趣學習不同藝術風格的音樂。這里教師的評價體現了音樂課程評價的()原則。A.導向性原則B.科學性原則C.整體性原則D.可操作性原則【答案】A75、在學習《雪絨花》時,教師反復播放音頻,結合影片介紹背景知識,并進行拓展,學生了解了“雪絨花”蘊含的情感,感受到了奧地利人民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以上做法達成了本課的()目標。A.審美性B.實踐性C.人文性D.時代性【答案】C76、神志昏迷,循衣摸床,撮空離線A.得神B.失神C.假神D.神亂E.有神【答案】B77、王某,女,三歲,體質虛弱,平時易感冒、消瘦、面色萎黃、厭食、大便溏稀。A.人參B.山藥C.何首烏D.補骨脂E.熟地【答案】B78、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學的起點,首先在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愿望。”這句話屬于導課原則中的()A.趣味性B.新穎性C.針對性D.啟發性【答案】A79、下列選項表述正確的是()。A.普契尼歌劇《茶花女》的劇本改編自小仲馬的小說B.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合唱》的歌詞來自歌德的詩作C.舒伯特藝術歌曲《魔王》的歌詞作者是席勒D.馬勒交響曲《大地之歌》的部分歌詞取材于中國唐詩【答案】D80、有明確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無意注意B.有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無意后注意【答案】C81、可參考胸痹來辨證論治的西醫疾病是A.肺炎B.冠心病C.腦梗死D.病毒性心臟病E.癔病【答案】B82、王老師在教授《沂蒙山小調》時,用了30分鐘和學生討論沂蒙山風光,10分鐘介紹小調知識點,學生都很感興趣,最后5分鐘學習歌曲。該教師的授課方式主要違背了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哪一基本理念?()A.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B.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C.突出音樂特點,關注學科綜合D.弘揚民族音樂,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答案】C83、()是一種在知覺基礎之上更深層次的心理活動,它使個體依據知覺把握材料,將自己豐富的經驗滲入其中,在廣闊的心理時空內神游。A.音樂聯想B.音樂感悟C.音樂思維D.音樂想象【答案】D84、在我國,戲曲以()來劃分聲部。A.音色B.音域C.角色D.行當【答案】D85、獲得2016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的美國著名搖滾、民謠藝術家是()。A.約翰·列儂B.大衛·鮑威C.鮑勃·迪倫D.邁克爾·杰克遜【答案】C86、木管樂器中兩兩相同的樂隊編制稱為()。A.單管編制B.雙管編制C.三管編制D.四管編制【答案】B87、格里格是()音樂家。A.挪威B.英國C.捷克D.奧地利【答案】A88、《動物狂歡節》的曲作者圣桑是()國人。A.德B.法C.捷克D.俄羅斯【答案】B89、藿香正氣散除用來治療寒濕泄瀉外,還可以用來治療A.外邪犯胃引起的嘔吐B.飲食停滯引起的嘔吐C.痰飲內阻引起的嘔吐D.肝氣犯胃引起的嘔吐E.脾胃虛弱引起的嘔吐【答案】A90、波爾卡舞曲音型的主要特點是重音在()。A.弱節奏上B.第一拍上C.第三拍上D.第二拍上【答案】D91、將曲調的某一部分重復,另一部分重新發展,這種手法叫()A.局部重復B.嚴格重復C.對比D.貫穿【答案】A92、音樂課上,教師組織學生以發聲練習一唱譜一唱詞一完整演唱的順序進行學習,這樣的授課內容屬于高中教學內容的哪一模塊?()A.音樂編創B.音樂與舞蹈C.歌唱D.音樂鑒賞【答案】C93、()能使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在該階段的音樂學習情況,及時反饋教學信息,發現學生音樂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調整和改進音樂教學工作。A.綜合性評價B.定性評價C.形成性評價D.終結性評價【答案】C94、張老師了解到,班里學生大多喜歡流行音樂,而對傳統音樂文化毫無興趣。為了改變這種現象,張老師時常在課堂中穿插傳統音樂元素,并將流行元素與傳統音樂文化結合起來創作了一些歌曲,深受學生喜愛。慢慢地,學生對傳統音樂不再排斥,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張老師的做法體現了《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的哪一個基本理念?()A.彰顯美育功能,提升審美情趣B.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文化C.強調音樂實踐,開發創造潛能D.立足核心素養,完善評價機制【答案】B95、歌曲《南泥灣》的曲作者馬可還作有歌劇()A.《兄妹開荒》B.《牛永貴掛彩》C.《夫妻識字》D.《劉胡蘭》【答案】C96、世界三大古老戲劇文化是()。A.希臘戲劇、印度梵劇、中國戲曲B.希臘戲劇、印度梵劇、中國京劇C.中國黃梅戲、意大利歌劇、印度梵劇D.中國京劇、希臘悲劇和喜劇、中國豫劇【答案】A97、不屬于音樂課程性質主要體現的是()。A.人文性B.審美性C.體驗性D.實踐性【答案】C98、“從音響出發,關注聆聽”這一具體的教學策略屬于《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課程內容中的()領域。A.表現B.感受與欣賞C.創造D.音樂與相關文化【答案】B99、師將南京當地的白局藝術引入學校并開設相關課程.通過學唱和編創新曲等方式指導學生學習當地音樂文化”,這一課程的性質是()。A.基礎課程B.專業課程C.校本課程D.國家課程【答案】C100、《遼闊的草原》是蒙古族()歌曲。A.小調B.長調C.短調D.大調【答案】B大題(共20題)一、依據《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基本理念,對教學設計中的展開階段進行評析(7分),并說明理由。(8分)[課題名稱]《新疆之春》[教學對象]七年級學生[教學內容]欣賞《新疆之春》[主要目標]1.了解認識《新疆之春》的音色、旋律、節奏等音樂特點。2.能夠根據新疆音樂的特點進行編創表演,體驗合作表演新疆音樂的魅力。(其他目標略)[教學過程](前略).展開階段:新課教學1.感受與體驗(1)用多媒體展示新疆的地理位置、風土人情等。【答案】(1)感受與欣賞階段,通過了解新疆的地理位置及聆聽作品,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本節課的興趣,且了解作品的小提琴獨奏體裁,成功引出課題。(2)教學過程未實現課程的第一個主要目標,本節課課型為欣賞課,課程目標已明確要求要認識作品的音色、旋律、節奏等音樂特點,但教學過程并未涉及。(3)教學過程中排練關于新疆的節目是成功的,各組從不同方面了解了新疆的舞蹈動作、打擊樂器手鼓等,完成了課程第二個主要目標。二、案例:楚老師在高一年級“音樂鑒賞”模塊的教學中發現,一部分學生接受過專業的音樂訓練,音樂素質總體較好,而另一部分學生則不甚理想,有的甚至連簡譜都不認識,于是老師將音樂課改為小組學習的形式,每個小組由音樂素養高低不同的學生混合組成,同時將“鑒賞”模塊的教學內容改為以識譜、演唱為主。為促進大家互相幫助與合作,楚老師將期末考核定為小組表演的形式,小組總分數直接影響每位組員的個人成績問題:根據《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實驗)》基本理念,分析楚老師教學中的優點與不足之處,并針對不足之處提出改進建議。【答案】該案例是一個較優秀的案例。優點:(1)教師面對學生知識掌握的程度不同的情況,沒有放棄任何學生,而是根據學生知識能力掌握的具體情況,將學生分成小組進行學習,照顧到每個學生的基礎。該做法符合新課標理念中“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的理念。(2)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將“鑒賞”模塊改成識譜、演唱等實踐活動,體現了音樂學科內部的綜合。教師將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表演,在實踐的過程中鼓勵學生進行表演創造活動,符合新課標中“重視音樂實踐,增強創造意識”的理念。不足之處:(1)在教學的過程中,基礎較低的學生可能對課堂興趣不大,枯燥的音樂教學活動不利于學生的學習。該教師雖然教學活動比較貼合學生的發展,但是沒有關注學生的興趣,在“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培養興趣愛好”這一理念的施行上,做法欠妥。(2)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之間進行相互幫助與合作,并給予分數進行評價,小組分數直接影響每位成員的個人成績,一方面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另一方面有失公允。改進意見:(1)在教學過程中,將音符、簡譜等音樂知識的講解轉化為學生親自動手的方式,比如請學生根據譜例,做出對應的“柯爾文手勢”等。全體學生都能通過輕松的方式參與課堂,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與對音樂課堂的興趣。(2)在進行評價時,教師可以繼續采用“以小組定個人”的方式進行成績評定,但是在小組中可以設置“最佳表現獎”“最佳進步獎”“最佳組合獎”等獎項,全面地給予學生評價。三、根據《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基本理念,對教學設計中的展開階段進行分析(7分),并提出改進建議(8分)。【課程名稱】《海的百態》【教學對象】七年級學生【教學內容】欣賞《海的百態》【主要目標】通過聆聽和感受,體驗不同音樂作品對“海”的表現。(其他目標略)【教學過程片段】一、導入階段(略)二、展開階段:新課教學1.欣賞(1)觀賞油畫《九級浪》和浮世繪《神奈川沖浪里》。(2)師問:大海里的風景是怎樣的?生答:有時安靜,有時狂暴......(3)師:各種狀態下的大海還可以用不同的音樂表現出來。聆聽肖邦的鋼琴練習曲Op.25-No.12,聽賞德彪西的交響音畫《大海》片段。【答案】本題考查的是對鑒賞課的教學過程的分析。《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1)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2)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3)突出音樂特點,關注學科綜合;(4)弘揚民族音樂,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5)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分析此題時要從教學過程是否符合《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進行分析。四、依據《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的基本理念,對下面教學設計中的教學片段進行評析。(15分)【課題名稱】昆曲《牡丹亭·游園》【教學對象】高中一年級學生【教學內容】《牡丹亭·游園》之【皂羅袍】片段【主要目標】體驗昆曲《牡丹亭·游園》中的【皂羅袍】片段的唱詞、唱腔、身段及意境,總結昆曲的主要特點和審美特征;了解昆曲的發展狀況,提升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其他目標略)【課時】一課時【教學過程片段】(一)回顧——尋夢春秋六百年(前略)3.介紹《牡丹亭》的劇情。4.板書課題——《牡丹亭·游園》之【皂羅袍】【答案】本題考查的是對音樂鑒賞課的教學過程的分析。《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版)》指出,音樂課程基本理念包括:(1)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培養興趣愛好;(2)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3)重視音樂實踐,增強創造意識;(4)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文化。五、對下面課例進行點評分析。要求:對教學設計進行客觀評價其優缺點。絢麗的音色【教學目標】一、學習和了解音樂基本要素——音色。二、通過為一首樂曲的配器伴奏活動,達到知識和能力的遷移。三、學習音色知識,領會音色在音樂表現中的美和豐富情感。教學重點:感受音色,體會音色的不同。教具:多媒體。【教學過程】導入:(通過對報紙“動”的探索,初步感受色彩的概念)師:看我手中的這張“報紙”,請你們幫我想一想,怎樣做才能讓它發出不同的聲響生:揉、吹、打、撕、拍、晃……【答案】六、案例:本課的教學目標之一是引導學生學習非洲鼓樂的基本節奏。在教學過程中,當學生欣賞完《非洲鼓聲》后,江老師正準備引導學生根據記憶中的幾段非洲鼓樂節奏進行練習。突然,李勇說:“老師,我們想跟其他組‘斗鼓’,行嗎?”老師愣住了,因為教學設計里沒有這個環節,老師想了想,問:“你行嗎?”李勇馬上說:“沒問題!我在小學時是民樂隊敲鼓的,這個我最在行了,哈哈!”于是一場轟轟烈烈的“斗鼓”比賽開始了,直到下課。問題:依據《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基本理念,對上面的案例片段進行分析和評價,然后簡述理由。【答案】本題考查的是鑒賞課的授課過程。《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但在教學秩序上,應能夠完成本節課的內容及三維目標的內容,“1.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培養興趣;2.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3.重視音樂實踐,增強創造意識;4.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文化”根據此進行課例點評。七、案例:音樂課上,授課教師聲情并茂地講述著古典音樂的特點,并為大家播放了一首古典樂曲。欣賞完畢,她充滿感情地問:“同學們喜歡這樣的音樂嗎?”學生齊聲答道“喜歡”。這時,人群中響起一個不同的聲音:“不喜歡”。教師沒有去理會他,繼續說道:“看來同學們都很喜歡古典音樂,那么我們再來欣賞另一首古典樂曲”結果那個學生說了一句“也不好聽啊”,但聲音明顯輕了。老師依然沒有理他,繼續上課。后來那個學生再也沒有發表意見。問題:依據《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實驗)》基本理念,對上面的教學案例片段進行分析,并簡述你的觀點。【答案】這是一個問題案例。從案例中我們會發現老師專注地教學,引導學生理解音樂的“美”,讓課堂保持熱鬧的氣氛,足見整堂課還是比較井然有序的。但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教師沒有很好的尊重學生,面對學生的“異議”,教師第一次沒有理會。當學生第二次發表意見時,聲音明顯輕了。此時學生的自尊心已經受到傷害。這種不理會的態度勢必會在教師和學生之間挖了一條“鴻溝”。新課程關注相互合作探究,呼喚的是一種“合作伙伴”式的師生關系,教師處于平等中的“首席”位置,教師不是指揮者,而是合作的另一方。師生應成為音樂學習中的“摯友”,在通向“美”的跑道上攜手共進。教師應當與學生平和交流,找出原因,也應認真思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新課標中有注重學生體驗這樣一個特點,應該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提供不同的學習經驗,幫助學生發展個人的知識、能力及價值觀。人是有差異的,每個人都是在真正獲得自我體驗的基礎上不斷向上發展的。發表不同意見的學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是因為體驗具有獨特性,該教師在實際操作中忽視個體的存在,忽視對人情感的關注,忽視每個人情感體驗的獨特性。統一標準必定造成缺乏個性、缺少創新的局面。面對課堂上發生的各種各樣的音樂教學事件,教師應該靈活應對,以創造性的藝術策略來應對事件。聽取學生的不同想法,一起去發現音樂的美。八、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李老師是重慶人,大學畢業后應聘到廣州某中學做音樂老師,在音樂課介紹嶺南民歌教學時,需要用粵語來完成嶺南歌曲的學唱。課前李老師盡管學了又學,但范唱時不地道的粵語發音還是引來了學生們的哄堂大笑。看看開懷大笑的學生,李老師靈機一動,邀請笑的最大聲的男同學上臺來糾正老師的粵語發音。開始這位同學還很難為情,最終,在同學們和老師的鼓勵下,他漸漸融入了當“老師的老師”這一角色,課堂氣氛越來越熱烈,臺下的同學們也開始躍躍欲試,嶺南音樂特有韻味的歌聲在教室回蕩。依據《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基本理念,分析李老師教學中的優點(7分),并說明理由(8分)【答案】本題考查的是歌唱課的內容。《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了課程基本理念:(1)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2)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3)突出音樂特點,關注學科綜合;(4)弘揚民族音樂,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5)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題干要求分析“優點”,因此,考生作答時可以從該教師的做法符合《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哪些基本理念出發進行分析。九、在高中《音樂鑒賞》課上,張老師正在進行最后一個教學環節一分析布魯斯音階。這時候,班上平時不怎么說話的劉然舉起手說:“老師,這個我知道。”全班同學愕然地看著他,張老師說:“那請你來說一下?”只見劉然走上講臺,將布魯斯音樂的起源與歷史、調式的音階特點說得清清楚楚,并用鋼琴彈奏了幾小節的布魯斯和聲進行,張老師帶頭給他鼓起了掌,并宣布下一節課將交由學生授課,自由選擇教學內容與同學分享。問題:根據《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實驗)》基本理念,分析張老師教學中的優點與不足之處(7分),并針對不足之處提出改進建議(8分)。【答案】本題考查的是鑒賞課的授課過程。《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實驗)》指出:(1)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培養興趣愛好;(2)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3)重視音樂實踐,增強創造意識;(4)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文化。分析此題時,首先要從教學過程是否符合《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實驗)》入手。另外,高中音樂鑒賞課更強調鑒賞,在學習過程中要更側重在聆聽的基礎上思考、討論、交流、比較和評論;教學是在體驗的基礎上,更注重比較、探究、合作等方法的有機運用與整合。因此,在分析此題時還要關注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是否符合鑒賞課教學設計要點。一十、根據《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實驗)》,分析下列案例片段:在一堂學唱課上,學習某歌唱家演唱的《珊瑚頌》。某老師引導:“請同學們來聽一聽.歌曲中的歌唱家的音色特點是什么樣的”一位男同學認為這首歌曲是女低音演唱的。教師有點惱火,對他的評論不理不睬.學生十分茫然。要求(1)對案例提出自己的判斷。(2)對教學過程客觀評價。(3)對案例提出教學建議。【答案】一十一、根據《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基本理念,對教學設計中的展開階段進行分析(7分),并提出改進建議(8分)。【課程名稱】《海的百態》【教學對象】七年級學生【教學內容】欣賞《海的百態》【主要目標】通過聆聽和感受,體驗不同音樂作品對“海”的表現。(其他目標略)【教學過程片段】一、導入階段(略)二、展開階段:新課教學1.欣賞(1)觀賞油畫《九級浪》和浮世繪《神奈川沖浪里》。(2)師問:大海里的風景是怎樣的?生答:有時安靜,有時狂暴......(3)師:各種狀態下的大海還可以用不同的音樂表現出來。聆聽肖邦的鋼琴練習曲Op.25-No.12,聽賞德彪西的交響音畫《大海》片段。【答案】本題考查的是對鑒賞課的教學過程的分析。《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1)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2)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3)突出音樂特點,關注學科綜合;(4)弘揚民族音樂,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5)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分析此題時要從教學過程是否符合《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進行分析。一十二、音樂鑒賞課中,老師在進行“音樂長河里的珍珠——巴洛克時期的音樂”這一單元的教學時,首先請同學欣賞了維瓦爾第《四季》第一曲“春”的第一樂章,并和學生一起探討了巴洛克時期的音樂特征,接著又讓學生去欣賞同一時期的作曲家巴赫的《勃蘭登堡協奏曲》第六曲。學生聽著聽著就睡著了,老師拿起黑板擦在講臺猛敲了幾下,大聲說道:“你們這群樂盲,讓你們聽音樂,你們怎么都睡覺!上課不準睡覺這個常識都不知道嗎”有個調皮的學生,小聲嘀咕道:“這音樂聽著太舒服了,讓人容易睡覺。”問題:依據《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實驗)》基本理念,對上面的案例中老師的行為進行分析,并簡述該如何處理這種情況。【答案】(1)這個案例是一個問題案例。本節課是鑒賞課,從案例中我們會發現老師非常投入地教學,引導大家去欣賞音樂之美,在課前進行了精心的準備。這位老師剛開始也能夠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探討的方式,讓學生對巴洛克時期的音樂有一定的興趣。但是在欣賞過程中,面對學生睡著了的現象,老師用了不恰當的語言對學生們進行了批評,不符合課程標準中的“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培養興趣愛好”。在《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實驗)》中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理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應該進行引導,應該尊重每個學生。在面對學生因為欣賞音樂而睡著的現象,作為老師,應該問一下大家睡著的理由。面對學生說音樂聽著太舒服了,教師要進行課中反思,及時調整自己的授課方式。聲色俱厲地批評,勢必不能緩解課堂局面。(2)在音樂鑒賞教學中,針對高中生的思維水平,教師要設計具有思想性和探究性的活動,引導學生對音樂作品和相關文化現象進行積極地探究與思考,啟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設計的問題不僅要引發學生對作品的情緒情感、音樂形象的思考,還要對音樂的藝術特征、時代特征、美學思想等有所感悟和體驗。音樂鑒賞課固然以聆聽為主,但在此基礎上,還要與歌唱、演奏、創作、音樂與舞蹈、音樂與戲劇表演等模塊協同教學。教師可以讓學生采用音樂劇、舞臺劇、小品等多種方式表達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一十三、依據《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實驗)》基本理念,分析課例,并對其教學過程進行點評。【課題名稱】《拉丁美洲——安第斯高原探戈音樂文化的交融》【教學內容】1.秘魯民間器樂合奏曲《告別》2.墨西哥民間歌曲《美麗的小天使》3.烏拉圭探戈舞曲《小伙伴》【教學目標】通過聽、唱、動讓學生感受到拉丁美洲音樂獨特的風格和其多元的音樂文化。通過欣賞讓學生初步認識拉丁美洲民間器樂、歌舞和探戈音樂的特點。能夠讓學生通過聽、唱、動等不同形式,加深對拉美音樂的理解并會用簡單的肢體語言表現拉關歌舞。【教學過程片段】1.導入(1)播放拉丁美洲歌手瑞奇·馬丁演唱的《生命之杯》歌曲,渲染氣氛。【答案】該教學過程雖然完整,但在一些方面沒有遵循《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的基本理念。(1)導入環節,老師播放拉丁美洲歌手瑞奇·馬丁演唱的《生命之杯》歌曲,渲染氣氛,這點遵循了《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的“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培養興趣愛好”,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動力,這種導入方式可以吸引學生對這節音樂課的學習興趣,符合高中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征。但在此之后,老師沒有任何引導,沒有讓學生自己思考,就直接告訴了學生這首歌的音樂特點及音樂風格,這一做法忽視了在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是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是溝通學生與音樂的橋梁,教學中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掘學生的音樂潛能。(2)在新課教學環節,老師讓學生了解拉丁美洲的地理位置以及在拉丁美洲形成混合性音樂文化的原因,這種做法符合《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的“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文化”這一理念,但教學方式不恰當,沒有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在之后賞析兩首歌曲時,老師都是采用先讓學生聽、再給學生講授音樂特點的方式進行教學,這種做法仍然忽視了音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作用。(3)此課例在導入環節播放《生命之杯》后,老師可引導學生討論這首歌曲的音樂風格及音樂特點,從而引出拉丁美洲的音樂。在新課教學環節,可讓學生互相交流之前搜集到的關于拉丁美洲的地理位置及在拉丁美洲形成混合性音樂文化的原因。在鑒賞歌曲時,可先播放歌曲,通過歌曲,學生體會其中情感,并通過游戲等多種教學方式分析歌曲的節奏、旋律等特點。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式學習,發揮學生的音樂潛能,建立民主、平等、交流互動的師生關系。一十四、案例:音樂課上,李老師引導學生欣賞貝多芬的《歡樂頌》,在聆聽和分析全曲后李老師問:“這首樂曲的情緒是怎樣的?”小春回答:“我覺得是歡樂的。”老師說:“要是這么簡單,還要你來回答嗎?”小春趕緊改口說:“輕快的。”老師說:“剛才已經分析了,這首作品表現的是四海之內皆兄弟的團結勝利主題,所以它的情緒應該是莊嚴和輝煌的,請所有同學牢記下來!”全班同學點頭表示贊同。問題:依據《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基本理念,分析李老師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7分),并針對問題提出改進建議。(8分)【答案】本案例中的教師對于教學問題的處理不恰當。案例中,學生對于作品欣賞后的回答是個性而主觀的,教師因不符合常規答案而直接否定學生并言語犀利,對學生造成了消極的評價和影響,新課標理念指出,尊重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種音樂活動,以自己的方式表達情智,因此不符合理念中“注重學生個性發展”,學生對作品的解讀就是對于音樂的二次創造,音樂是非語義性的,也不存在唯一的答案,因此該教師的行為也不符合“鼓勵音樂創造”;后續教師直接宣布答案,并沒有引導學生從音樂要素的分析中思考,也不符合“以音樂審美為核心,興趣愛好為動力”。我認為,對于學生有不同的聽后感受,首先應予以肯定和鼓勵,對于實在偏離作品中心主題的情況,可以再次聆聽或借用明顯的音樂要素來進行問題引導,配合作品或作者背景的趣味介紹,突出審美和人文的重要性;此外每個學生的見解總會不同,小組討論給出建議也是不錯的方式,給學生一定的啟發,同時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和良好習慣,肯定的評價對于學生的音樂興趣的保持也是有利的。一十五、依據《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進行教學設計。教學對象:七年級教學內容:《沂蒙山好風光》要求:(1)設定教學目標。(10分)(2)確定教學難點。(10分)(3)針對教學目標與難點,設定具體的教學策略與過程。(15分)【答案】沂蒙山好風光一、教學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歌曲《沂蒙山好風光》,感受歌曲中沂蒙山風光的美好,從而逐步產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過程和方法】通過課堂討論,用明亮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體味歌曲豪放、率直、開朗的風格特點和宛轉、悠揚的韻味。【知識與技能】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從中享受民歌演唱的樂趣和美感。學習魚咬尾的創作手法。二、教學重難點【重點】學生能用明亮優美的聲音演唱出歌曲熱情、率直、開朗的風格特點和婉轉、悠揚的甩腔韻味。【難點】魚咬尾的創作手法。三、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鋼琴。四、教學過程一十六、音樂鑒賞課中,老師在進行“音樂長河里的珍珠——巴洛克時期的音樂”這一單元的教學時,首先請同學欣賞了維瓦爾第《四季》第一曲“春”的第一樂章,并和學生一起探討了巴洛克時期的音樂特征,接著又讓學生去欣賞同一時期的作曲家巴赫的《勃蘭登堡協奏曲》第六曲。學生聽著聽著就睡著了,老師拿起黑板擦在講臺猛敲了幾下,大聲說道:“你們這群樂盲,讓你們聽音樂,你們怎么都睡覺!上課不準睡覺這個常識都不知道嗎?”有個調皮的學生,小聲嘀咕道:“這音樂聽著太舒服了,讓人容易睡覺。”問題:依據《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實驗)》基本理念,對上面的案例中老師的行為進行分析(7分),并簡述該如何處理這種情況(8分)。【答案】本題考查的是鑒賞課的授課過程。《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實驗)》指出:“1.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培養興趣;2.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3.重視音樂實踐,增強創造意識;4.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文化”分析此題時要從教學過程是否符合《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實驗)》進行分析。一十七、依據《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實驗)》,分析下面欣賞教學課例,對教學設計、教學環節進行點評。【課程名稱】《我的未來不是夢》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學生在歌曲演唱的過程中,體會通俗歌曲的演唱特點,并進一步感受電子樂器在歌曲的表現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過程與方法】音樂欣賞法、講解法、對比分析法、分組討論法、歸納總結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歌曲的演唱過程中體會歌曲表現出的對夢想的追求與不懈的努力、頑強拼搏的精神。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用自然和諧的聲音演唱歌曲,表現歌曲的情感。教學難點:【答案】(1)優點:本教學課例,教學重難點突出,教學過程安排合理,能從學生的心理出發,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學習通俗歌曲,平時學生就很喜歡通俗方式演唱的流行歌曲,這首歌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在導課時,用談話的方式來導人,目的是通過學生對未來夢想的暢談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聆聽、范唱的應用形式讓學生初步體驗通俗歌曲的演唱方法,再通過視頻觀看歌手現場表演,進一步體會歌曲的情緒,總結通俗歌曲的演唱方法和特點。課堂實踐中安排了幾種不同版本的歌曲演唱方法,讓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電子樂器在通俗歌曲的表現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2)缺點:本教學課例的教學目標應該調整一下順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應該放在第一位,接著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目標敘述不準確、不清晰:本教學課例缺少鞏固提高環節。一十八、依據《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實驗)》基本理念,對教學設計中的展開階段進行評析(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