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瘤黑粉病害正文_第1頁
玉米瘤黑粉病害正文_第2頁
玉米瘤黑粉病害正文_第3頁
玉米瘤黑粉病害正文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淺談玉米瘤黑粉病摘要近年來,河西地區玉米種子生產企業不斷增加,玉米制種面積不斷擴大,隨之,玉米瘤黑粉病的發生呈蔓延態勢。作為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之一,扎實做好制種玉米瘤黑粉病的防控,對保護玉米制種生態環境,促進種子產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關鍵詞玉米瘤黑粉癥狀原因防治1主要發病癥狀特點玉米瘤黑粉病是局部侵染性病害。近地面的莖基部產生小瘤狀物,苗長到30cm左右時癥狀更明顯。受害嚴重的幼苗很早枯死,在以后生育期間,凡具有分生能力的任何地上部幼嫩組織,如氣生根、葉片、莖稈、雄穗、雌穗等都可以被侵染發病。主要發病特征玉米瘤黑粉病,又名玉米“烏霉”,病原菌為真菌,是玉米的主要病害之一,廣泛分布在各玉米栽培區,危害嚴重。玉米被病原菌侵染后,造成玉米減產。最重要的特征是在病株上形成膨大的菌癭。菌癭是被侵染的組織,因病菌代謝產物的刺激而腫大形成癭外包由寄主表皮組織所形成的薄膜,初為白色,逐漸變成灰色,后期變黑灰色,菌癭成熟后外膜破裂散出大量的黑粉,即冬孢子。玉米的雄穗、果穗、氣生根、莖、葉葉鞘、腋芽等部位均可生出菌癭,但形狀和大小差異很大。菌癭為球形角形,棒形或不規則形,有的單生,有的串生或疊生,小的直徑不足1cm,大的長達20cm以上。菌癭外表有白色、灰白色薄膜,內部細嫩時肉質白色,柔軟有汁,成熟后變灰黑色,堅硬。菌癭外表的薄膜破裂后,冬孢子分散傳播玉米病苗,莖扭曲,萎縮不長,在拔節前后葉片或葉鞘上又可出現菌癭。葉片上的菌癭較小,多如豆粒或花生米大小,常從葉片基部褪綠條斑向上成串密生,病部腫厚突起,成泡狀,其反面略有凹入,內部很少黑粉。在莖或氣生根上的菌癭大小不等,常由各節的基部生出,多數是腋芽被感染后,組織增生,形成菌癭而突出葉鞘。雄花主梗上產生菌癭后主梗向菌癭的相反方向曲折,呈長蛇狀。雄花大部分或個別小花形成長圓形的角狀菌癭,雌穗被侵染后多在果穗上半部或個別籽粒上形成菌癭,突破苞葉而外露,有的全穗受害,變成為一個大的畸形菌癭。2病原分類地位病原菌為玉米瘤黑粉菌,屬擔子菌亞門。形態特征冬孢子為球形全卵形,暗褐色或淺橄欖色,厚壁,表面有細刺狀突起。冬孢子萌發時產生擔子,先菌絲擔子頂端或分隔處側生梭形的擔孢子,擔孢子萌發形成侵入絲或以芽殖方式生出次生擔孢子。為異宗配合的真菌,只有不同性別的擔孢子萌發產生的單核菌絲在寄主體內或體外結合成雙核菌絲后才能在寄主組織內迅速發育,刺激寄主組織形成菌癭。沒有經過結合的單核菌絲雖可侵入寄主組織,但侵染能力弱,不形成菌癭,只能形成小斑點。病害的發生發展玉米收獲后,病菌以冬孢子在田間土壤、地表和病殘株上以及混在糞肥中越冬。混雜在未腐熟堆肥中的冬孢子和種子表面污染的冬孢子,也可以越冬傳病。這些帶菌的土壤和病殘體等均可成為初侵染源。種子表面帶菌,對病害的遠距離傳播有一定作用,但通常擴展距離不遠,在苗期能引起相鄰幾節的節間和葉片發病。玉米瘤黑粉病菌的冬孢子沒有明顯的休眠現象,越冬的冬孢子于適宜條件下萌發產生擔孢子和次生擔孢子,擔孢子和次生擔孢子經風雨傳播至玉米的幼嫩組織上或心葉葉旋內,又可隨葉旋內的水滲入到葉片和葉鞘的基部縫隙中,侵染葉片、莖稈、節部腋芽和雌、雄穗等幼嫩分生組織。擔孢子在水滴中或在98%?100%的相對濕度下都可以很快萌發。侵染絲穿透寄主表皮侵入或從傷口侵入,但不能侵入無分生能力的老熟組織。菌絲在寄主組織中生長發育,并產生一種類似生長素的物質,刺激寄主局部組織的細胞旺盛分裂,逐漸腫大成菌癭,并在菌癭中產生大量的冬孢子。菌癭成熟后破裂冬孢子散出,瘤黑粉病菌的冬孢子、擔孢子可隨氣流和雨水分散傳播,也可以被昆蟲攜帶而傳播,進行再侵染。在抽穗期前后1個月內為玉米黑粉病的盛發期。除擔孢子和次生擔孢子萌發產生侵入絲侵入寄主外,冬孢子也可萌發產生侵入絲,直接侵入寄主。玉米瘤黑粉病發生程度常受品種抗病性菌源數量及環境條件等因素的影響。病害發生原因的分析溫濕條件秋季玉米收獲后,冬孢子在土壤中或病株殘體上越冬,冬春氣候干燥冬孢子不易萌發。夏季遇到適宜的溫度、濕度條件,越冬的孢子就會萌發產生擔孢子,隨風進行傳播,落到玉米幼嫩組織上,在有水滴的情況下很快萌發,侵入玉米幼嫩組織的表皮內產生病瘤。所以,前旱后濕以及高溫氣候是發病的主要原因。種植制度玉米瘤黑粉病病菌孢子對不良環境的忍耐力較強,干燥的冬孢子在室內可存活4年之久因此,玉米的大面積種植,連作,氣候干旱,都可導致土壤中病原菌逐年積累,使玉米瘤黑粉病的初侵染源增多。田園清潔不良對帶菌玉米秸稈不進行處理,隨便堆放在路邊地頭,不能及時摘除菌瘤,或摘除后隨便丟到田間地頭,致使帶菌冬孢子隨風傳播到附近田塊,形成再侵染。水分條件玉米抽雄前后不能及時灌水施肥,造成玉米生理干旱,膨壓降低,抗病力下降,遇到小雨或結露,病原菌得以侵入,就會嚴重發病。傷口增多遭遇暴風雨、冰雹襲擊,玉米螟、棉鈴蟲、地老虎等害蟲以及人工去雄作業,植株傷口增多,有利于病原菌侵染,發病偏重。種植密度大過度密植或灌溉的間隔時間過長以及偏施氮肥的田塊,通風透光不良,玉米組織幼嫩,會削弱植株抗病力,有利于病原菌侵染發病。玉米品種間抗性存在差異不同品種的抗病性不同,而自交系間的差異更為顯著。果穗苞葉厚而緊密的品種比包葉覆蓋不緊的品種較為抗病;不耐旱的品種抗病力弱,而耐旱品種抗病力較強;菌源數量連作地和距村莊近的地塊由于有較大量的菌源,故病害發生較重。氣候及土壤在較干旱少雨的地區、缺乏有機質的沙性土壤中,殘留在田間的冬孢子易于保存其生活力,來年的初侵染菌源量大,所以病害發生常較重。相反,在多雨地區或灌溉地區,潮濕而富含有機質的土壤中,冬孢子易萌發或易受其他微生物作用而死亡,所以玉米發病常較輕。防治措施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依據玉米瘤黑粉病的發生特點,以選用抗病品種為基礎,以提高玉米種子包衣質量為關鍵,采取適期播種,科學處理病株等生態化學綜合配套農業控制措施,通過綜合防治全面有效地控制瘤黑粉病的發生和蔓延確保玉米生產安全。5.1選用抗病品種防治玉米瘤黑粉病應以選擇使用抗病、耐病雜交種為主要措施,配合采用減少菌源的栽培措施,并堅持早起摘除病瘤選用抗病品種。目前尚無玉米瘤黑粉病免疫品種,但自交系雜交種之間抗病性有明顯差異,利用抗黑粉病自交系材料,配制雜交種用于生產。目前,綜3487系803系5005系等品系種易感黑粉病,農大108戶單2000農大81鄭958等品種較抗黑粉病農業防治。5.2實行輪作倒茬該病是典型的土傳病害,病菌孢子在干燥的土壤中可存活3?4a,輪作倒茬是防治該病的基本措施,應實行重病區不連作、發病區2?3a輪作倒茬,切實減少土壤菌源積累量。5.3及時清理病株殘體在玉米生長期要勤查、勤看,一旦發現病株,務必在菌瘤未成熟爆裂前拔除,帶出田外深埋處理;玉米收獲后及時清除病殘體,進行集中深埋和焚燒,不可隨意丟棄;秋季深翻以減少再侵染菌源。5.5適時播種玉米是喜溫作物,生育期間要求較高的溫度,若播種過早,地溫低,出苗慢,苗勢弱,抗病能力差,致使病害發生嚴重。必須依據品種的實際特性,因地制宜地選擇適宜播種時間,結合地膜覆蓋栽培,合理施肥,灌溉等措施,達到減輕病害提高產量的作用。5.4加強栽培管理及時灌水,特別是在抽雄前后易感病階段必須保證水供應充足;合理密植,增加光照和通風;增施磷肥、鉀肥,適量施用含鋅硼的微肥,確保植株生長健壯,增強抗病能力,避免偏施氮肥,防止植株貪青徒長;施用充分腐熟的堆肥、廄肥,防止病菌隨糞傳播;;徹底防治玉米螟棉鈴蟲、地老虎等害蟲,盡量減少傷口。5.5種子處理種子帶菌是田間發病的菌源之一對帶菌種子,可用殺菌劑處理,采用藥劑拌種,用50%多菌靈按種子量的0.7%藥量拌種,或用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量的0.2%藥量拌種,或用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量的0.3%藥量拌種也可以在玉米未出土前,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750-1000倍液,或用50%克菌丹可濕性粉劑200倍液進行土表噴霧,減少初侵染菌源還可以在腫瘤未出現前,用三唑酮烯唑醇福美雙等殺菌劑對植株噴霧,以降低發病率雙可濕性。另外,加大以防治玉米瘤黑粉病為主的種衣劑的使用和推廣力度。5.6化學防治發病初期可噴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1.5%植病靈乳劑1000倍液,或弱毒系N14+S52或Ns83增抗劑100倍,或抗毒劑200?300倍液,隔10d噴1次,連防3-4次。或幼苗期噴灑1%波爾多液;病瘤未出現前噴灑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12.50%烯唑醇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取雄后造成大量傷口,要普遍噴藥1~2次,注意農藥應交替使用以防出現抗藥性。參考文獻[1]鄂文弟,王振華,張立國,等.玉米瘤黑粉病的研究進展[J].玉米科學,2006,14(1):153-157.⑵李曉麗,李鳳嶺,臧少先,等16(2):12-15..玉米瘤黑粉病藥劑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