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人民版專題八當今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高考歷史熱點專題沖刺:一帶一路_第1頁
高中歷史人民版專題八當今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高考歷史熱點專題沖刺:一帶一路_第2頁
高中歷史人民版專題八當今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高考歷史熱點專題沖刺:一帶一路_第3頁
高中歷史人民版專題八當今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高考歷史熱點專題沖刺:一帶一路_第4頁
高中歷史人民版專題八當今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高考歷史熱點專題沖刺:一帶一路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帶一路”與中國的對外貿易四川省名山中學梁付燕【熱點回放】一帶一路與中國的對外貿易古代篇根據圖表歸納古代中國對外貿易發展概況朝代對外貿易發展情況漢代唐宋宋元明清絲綢之路,絲綢銷往以羅馬為中心的地中海地區“海上絲綢之路”以瓷器為重要商品,又稱“瓷路”海外商運活躍,商品經由“海上絲綢之路”遠銷東亞、南亞、西亞、東歐、北非等地區海外貿易稅成為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實行海禁政策朝貢貿易,禁阻民間海外貿易;開始階段繁榮階段延續閉關鎖國和海禁政策限制階段??古代篇課堂巧練一(2015·浙江文綜)“絲綢之路”是古代溝通東西方文明的橋梁。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漢唐以來“海上絲綢之路”被稱為“瓷路”B.羅馬為中心的地中海地區稱中國為“絲國”C.明清政府的嚴格管理限制了絲路商貿繁榮D.15世紀以前的絲路貿易不具有全球化意義A唐宋以來,瓷器成為中國經由“海上絲綢之路”外銷的重要商品,這條路也被稱作“瓷路”

課堂巧練二:兩宋對外主要貿易通道為什么會由陸上絲綢之路轉向海上絲綢之路?

由于西夏的崛起,遮斷了中原王朝通往西域的傳統商路,更因經濟重心的南移,支持外貿的經濟重心也轉移到了南方……——虞云國《細說宋朝》宋朝時期值得注意的是,發生了一場名副其實的商業革命,對整個歐亞大陸有重大的意義”。

……宋朝期間,中國人在造船業和航海業上取得巨大的進步,12世紀末,開始取代穆斯林在東亞和東南亞的海上優勢。宋元時期,中國的船只體積最大,裝備最佳;中國商人遍布東南亞及印度港口……

——【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市舶(海外貿易)之利最厚,若措置得當所得動以百萬計——宋高宗原因:(1)傳統商路(絲綢之路)的斷絕(2)經濟重心的南移(3)宋代商品經濟的發達:北宋市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出現交子等(4)南宋政府鼓勵對外貿易發展(5)技術條件:指南針的發明和造船技術的進步課堂巧練三:根據材料歸納明清限制對外貿易的原因以及影響材料二:國初海禁嚴,立意比驅鱷。借端累無辜,此事實大錯。——【清】黃遵憲《番客篇》原因:(1)政治上:維護國家安全、鞏固君主專制制度的需要(2)經濟上:自然經濟的抵制作用影響:扼殺了對外貿易推動經濟進步的可能性,使得中國社會在19世紀以極端保守和封閉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材料一:“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貨物以通有無,特因天朝所產茶葉、絲帛為西洋各國及爾國必需之物,是以加恩體恤。”——1792年,乾隆皇帝給英王喬治二世的回信一帶一路與中國的對外貿易近代篇課堂巧練四:根據材料提煉近代中外貿易的信息,思考產生這些變化的原因,以及對中國經濟產生的影響?材料一上海開埠后,時人包世臣說:“洋布大行,價才當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專以紡織為業,近聞已無紗可紡。松、太布市,消減大半”。材料二從19世紀40年代開始,中國絲、茶的出口額迅速增長。從1843到1855年,茶的出口由1300多萬斤增加到8400萬斤;絲的出口從1000多包增加56000多包。由于絲、茶等農產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區的農民放棄糧食生產轉而種桑植茶。——摘編自李侃等《中國近代史》19世紀中期的世界貿易地圖(局部)(來自《大學世界歷史地圖》)材料三工業化地區列強對華商品輸出中國傳統棉紡織業的衰敗農產品商品化;中國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中國成為主要工業國的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材料二從19世紀40年代開始,中國絲、茶的出口額迅速增長。從1843到1855年,茶的出口由1300多萬斤增加到8400萬斤;絲的出口從1000多包增加56000多包。由于絲、茶等農產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區的農民放棄糧食生產轉而種桑植茶。——摘編自李侃等《中國近代史》19世紀中期的世界貿易地圖(局部)材料三工業化地區課堂巧練四:請根據材料提煉近代中外貿易的信息,思考產生這些變化的原因,以及會對中國經濟產生哪些影響?材料一上海開埠后,時人包世臣說:“洋布大行,價才當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專以紡織為業,近聞已無紗可紡。松、太布市,消減大半”。原因:鴉片戰爭后,西方列強對華侵略,清政府被迫開埠通商課堂巧練四:根據材料提煉近代中外貿易的信息,思考產生這些變化的原因,以及對中國經濟產生的影響?列強對華商品輸出、中國傳統棉紡織業的衰敗農產品商品化,中國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中國成為主要工業國的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自然經濟逐步解體,刺激了近代民族工業產生;中國開始落后于西方,在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中處于從屬地位鴉片戰爭后,西方列強對華侵略,清政府被迫開埠通商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告指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推進同有關國家和地區多領域互利共贏的務實合作,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打造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開放的全面開放新格局。現代篇課堂巧練五:根據圖表分析材料所示中國新時期外貿狀況形成的主要原因。十一屆三中全會南方談話中共十四大中國加入WTO新時期政府的積極推動,外貿持續快速增長:(1)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改革開放的政策;(2)計劃經濟體制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3)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農業社會,國家主導下的對外貿易由繁榮走向衰落西方工業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