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前期的統治_第1頁
明朝前期的統治_第2頁
明朝前期的統治_第3頁
明朝前期的統治_第4頁
明朝前期的統治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導入新課清朝建立第15課清朝前期的統治清朝的創立康乾盛世專制的強化課程標準

知道滿族入主中原。通過軍機處的設置與文化專制措施,認識君主專制在清代的極端強化。通過清朝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的史實,了解清朝前期的興盛。知識與能力

通過學習清朝建立的過程,使學生知道滿族入主中原、明清時代的歷史,引導學生逐步掌握分析歷史發展基本線索的能力。

通過學習軍機處創立和文字獄實行的歷史,了解清朝君主專制加強的具體措施,初步學會在具體的時空條件下對君主專制制度進行考察的能力,并學會聯系歷史事物前后發展的進程、從歷史進程中認識歷史現象的能力。

通過學習清前期社會經濟發展、人口增加、領土版圖擴大的具體史實,了解“康乾盛世”的盛況,培養學生具備了解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的基本素養。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逐步學會運用聯系與綜合的方法,從中國古代長期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分析清朝皇權強化的歷史現象,并結合滿族原有的八旗貴族共商國事的政治制度,縱橫聯系,綜合分析,鍛煉學生逐步掌握對歷史事實全面理解和判斷的方法。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提供的“清朝疆域圖(1820年)”,使學生掌握識別和運用歷史地圖的基本方法;再指導學生對比明朝或今天的中國地圖,使學生學會對比不同時期的歷史地圖從而獲取更豐富歷史信息的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康乾盛世”的學習,使學生對中國古代社會中“盛世”的概念有所了解,認識到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是中國強盛的重要保證,形成對國家、民族的認同感,增強歷史責任感。通過學習清朝的建立和強化君主專制制度的史實,認識到清朝是延續2000多年的中國傳統社會中的一部分,從歷史的角度認識中國的具體國情,尊重和熱愛祖國的歷史和文化;并從中認識到從專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增強不斷發展社會主義民主與加強社會主義法制意識。重點

清朝軍機處的設置及文字獄政策的推行。

認識康乾時期的盛世局面。難點

正確認識軍機處及文字獄政策對強化君主專制的作用。

正確認識清朝君主專制極端強化的危害。三、清朝加強中央集權措施1.清初沿襲明朝建制2.雍正設立軍機處3.大興“文字獄”一、清朝的創立二、康乾盛世努爾哈赤

17世紀初,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建立金國,史稱后金。后金的建立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姓愛新覺羅,號淑勒貝勒,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出生在建州左衛蘇克素護部赫圖阿拉城(遼寧省新賓縣)的一個滿族奴隸主的家庭。明萬歷十一年(1583年),努爾哈赤不屈奮起,以父、祖遺甲十三副起兵,“自中稱王”。他率領八旗子弟轉戰于白山黑水之間,臨大敵不懼,受重創不餒,以勇捍立威,受部眾擁戴,歷時30多年,統一女真各部,推動了女真社會的發展和滿族共同體的形成。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在赫圖阿拉建元稱汗,國號大金(史稱后金)。努爾哈赤兵勢漸強,勢力日增,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以“七大恨”祭天,誓師征明,開始為清王朝的建立艱苦創業。在與明將袁崇煥在寧遠的交戰中,大敗而回并受傷,于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死去。終年68歲,葬于沈陽城東,稱之“福陵”。廟號“太祖”。

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爾哈赤于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正式創立,初建時設四旗:黃旗、白旗、紅旗、藍旗。1614年因“歸服益廣”將四旗改為正黃、正白、正紅、正藍,并增設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合稱八旗,統率滿、蒙、漢族軍隊。規定每300人為一牛錄,設牛錄額真一人,五牛錄為一甲喇(隊),設甲喇額真(參領)一人,五甲喇為一固山,設固山額真(都統、旗主)一人,副職一人,稱為左右梅勒額真(副都統)。皇太極繼位后為擴大兵源在滿八旗的基礎上又創建了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其編制與滿八旗相同。滿、蒙、漢八旗共二十四旗構成了清代八旗制度的整體。滿清入關后八旗軍又分成了禁旅八旗和駐防八旗。八旗制度八旗軍旗皇太極皇太極建立清朝

后金第二代君主,大清創建者。滿族,愛新覺羅氏,名皇太極。出生于明萬歷二十年(1592年)十月二十五日。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八子。在位17年。明天啟六年(1626年)在沈陽繼后金汗位。次年改元天聰。他對內大力推行封建化的改革,加強中央集權;對外相繼征服了蒙古和朝鮮,并多次帶兵攻打明朝,將西部邊界擴張至錦州、寧遠一線。天聰十年四月改元崇德,改國號大清,正式稱帝。享年52歲(1592—1643)謚號: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圣睿孝文皇帝,寢陵:昭陵(沈陽北陵),廟號太宗。

吳三桂清軍入關李自成

李自成(1606—1645),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原名鴻基。稱帝時以李繼遷為太祖。世居陜西米脂李繼遷寨。童年時給地主牧羊(一說家中非常富裕),曾為銀川驛卒。崇禎二年(1629年)起義,后為闖王高迎祥部下的闖將,勇猛有識略。八年滎陽大會時,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領的贊同,聲望日高。次年高迎祥犧牲后,他繼稱闖王。十一年在潼關戰敗,僅率劉宗敏等十余人,隱伏商雒叢山中(在豫陜邊區)。次年出山再起。十三年又在巴西魚腹山(腹一作復)被困,以五十騎突圍,進入河南。其時中原災荒嚴重,階級矛盾極度尖銳。李巖提出“均田免賦”等口號,獲得廣大人民的歡迎,散布“迎闖王,不納糧”的歌謠。部隊發展到百萬之眾,成為農民戰爭中的主力軍。崇禎十六年(1643年)在襄陽稱新順王。同年,在河南汝州(今臨汝)殲滅明陜西總督孫傳庭的主力,旋乘勝進占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順政權,年號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由于起義軍領袖犯了勝利時驕傲的錯誤,迫害吳三桂的家屬,逼反吳三桂,使他引滿清貴族入關,聯合進攻農民軍。李自成迎戰失利,退出北京,率軍在河南,陜西抗擊。永昌二年(1645年)在湖北通山九宮山考察地形,李自成神秘消失,李自成余部降清后,又反叛滿清,繼續抗清斗爭。

李自成

吳三桂(1612-1678)。明朝遼東人,祖籍高郵,字長白,錦州總兵吳襄之子。以父蔭襲軍官。崇禎時為遼東總兵,封平西伯,鎮守山海關。1644年降清,引清軍入關,被封為平西王。1673年叛清,發動三藩之亂。康熙十七年(1678年),湖南衡陽稱帝,國號大周,建元昭武,并于同年病死。吳三桂因孝勇之舉遍聞天下,有“勇冠三軍、孝聞九邊”的美譽,但其仕明叛明、聯闖破闖、降清反清是否漢奸叛賊之舉至今仍存較大爭議。吳三桂

崇禎皇帝朱由檢(1611-1644),是明熹宗朱由校的弟弟。天啟二年(1622年)受封為信王,天啟七年(1627年)即位(1627—1644在位),改元崇禎。他是明朝第16任也是最后一任皇帝。

17歲的崇禎帝繼承帝位。他即位后便誅殺了大宦官魏忠賢,為東林黨人平反。此時明朝統治階級內部黨爭激烈;連年天災,赤地千里,顆粒無收,導致了明末農民起義的爆發;外部后金(清朝)興起,不斷掠奪中原。崇禎皇帝竭盡全力,節儉勤勉,兢兢業業,付出全部的精力,是明朝少有的勤政皇帝之一。然而他專橫獨斷,剛愎自用,殺害抗清英雄袁崇煥,致使朝廷內部人人自危,最終眾叛親離;又橫征暴斂,向人民征收“遼餉”“剿餉”“練餉”等苛捐雜稅。諸如此類種種原因,終于導致了明朝的滅亡。1644年3月,李自成率農民軍攻入北京,崇禎皇帝在紫禁城后的煤山(今景山)上吊自殺。崇禎皇帝

愛新覺羅·多爾袞(1612—1650),努爾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極之弟,母為努爾哈赤大妃阿巴亥,同母弟多鐸。1626年封貝勒,后因戰功封睿親王。多爾袞聰明絕頂,軍功卓著,有很高的政治智慧。但命運不濟,兩次繼承大統失敗。福臨(順治)繼承皇位后,他和鄭親王濟爾哈朗共同輔政,并很快成為大清事實上的掌權者。多爾袞攝政時期,審時度勢,率領清軍入關,滿清侵入中原,對清朝開始在中國近300年的統治起了決定性的作用。39歲時,多爾袞因狩獵墜馬不治而亡。多爾袞順治清軍入關確立對全國的統治

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1638-1661)是清太宗的第九子,其母為永福宮莊妃,博爾濟吉特氏,即孝莊文皇后。崇德八年(1643年)二月十六日承襲父位,時年六歲,由叔父睿親王多爾袞及鄭親王濟爾哈朗輔政。第二年甲申,正值明朝崇禎十七年正月,改元順治。九月自盛京遷都北京,十月初一日即皇帝位于武英殿,是清王朝入關的第一個皇帝。順治七年(1650年)攝政王多爾袞死,世祖始得親政。在其母孝莊文皇后的幫助下,他勵精圖治,整頓吏治,注重農業生產,提倡節約,減免苛捐雜稅,廣開言路,網羅人才,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為康乾盛世打創下基礎。后因愛子、寵妃的相繼病亡,福臨受到了巨大的精神打擊,身體每況愈下,后又染上了天花,順治十八年(1661年)去世,年僅24歲。如果讓你編一部有關女真和清朝的著名人物的書,你認為有哪些人物會在其中加以記載?他們為女真族和清朝做出了怎樣的貢獻?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皇太極——建立清朝,改女真族為滿洲;順治帝——率清軍入關,遷都北京。清朝建立你能說出宋元時期有哪幾位杰出的少數民族首領?努爾哈赤同宋元時期的幾位少數民族首領有哪些共同之處?共同點1.統一本民族各部2.建立本民族政權3.影響了中國歷史的發展進程4.都是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耶律阿保機;元昊;完顏阿骨打;成吉思汗;忽必烈清朝疆域圖(1820年)

康熙,名玄燁。世祖順治皇帝第三子。順治十一年(1654年)生。天表英俊,岳立洪聲。順治十八年,順治皇帝駕崩,圣祖時年八歲,即位,翌年改元康熙。史稱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一生坎坷,八歲喪父,九歲喪母。內憂外患,民不聊生。康熙皇帝臨危不亂,勤于讀書,精通歷史、地理、算學、醫學等諸多學科。在祖母孝莊文皇后的輔佐下,智擒鰲拜,裁撤三藩,收復臺灣。歷史上有名的康乾盛世自此發端。康熙積極抵抗外國勢力侵略,與俄國明確邊界,兩次親征準葛爾,定鼎天下,完成了中華民族的大一統。因其文治武功,后人稱為千古一帝。康熙皇帝一生崇尚孝道,對其祖母、母親皆極為尊敬。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駕崩,享年69歲,廟號圣祖,是清朝唯一有圣字廟號的皇帝。康熙

清世宗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禛(1678—1735),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關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他對有礙于皇權的反對勢力大加撻伐,有效地改善了吏治,增加了國庫收入,為乾隆朝社會的繁榮奠定了雄厚的基礎。乾清門的西邊是軍機處,清雍正七年(1729年),清軍在西北與準噶爾蒙古激戰,為及時處理軍報,始設軍機房。雍正

清高宗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歷(1711—1799),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關后第四位皇帝。他在將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頂峰的同時,也親手將它帶向低谷,他是影響中國18世紀以后歷史進程的重要皇帝。乾隆即位后,在軍機處設軍機大臣,軍機章京,無定額,均為兼職。乾隆

從康熙中葉起,清朝出現了相對繁榮的局面,到雍正、乾隆年間,清朝國力達于鼎盛。這段時期,其時間跨度130多年,是清朝統治的高峰,故中國部分歷史學者將康、雍、乾時期稱為“康乾盛世”。“康乾盛世”之所以為盛世,是因為他們覺得它在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將中國傳統社會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創造了中國歷史的奇跡。他們認為國家統一的最終完成,社會經濟的高度繁榮,學術文化的集大成趨勢是“康乾盛世”最顯著的歷史特征。

關于“康乾盛世”所謂的“康乾盛世”的主要表現

1.國家統一

清朝在平定南方明朝殘余勢力后,康熙時平定了以吳三桂為首的“三藩”。隨后,康熙派施瑯出兵臺灣,迫使鄭氏割據政權歸降,統一臺灣。康熙在與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后,通過烏蘭布通和昭莫多戰役收復內外蒙古,乾隆時出兵伊犁,徹底平定準格爾部分裂勢力,有力地維護了國家的統一。

2.人口增長

明末清初,番薯、玉米和馬鈴薯等高產作物的傳入和康熙“圣世滋丁,永不加賦”的政策有力地促進了人口的增長,人口迅速從1.4億增長到3億。

人口的增長和糧食作物的引進,推動了人口遷徙,促進了西部和邊疆地區的開發,加強了邊疆和內地的經濟、文化聯系。但人口的過度增長,導致人多地少、過度毀林造田,自然環境的破壞,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工業化的發展。

3.經濟繁榮

農業的發展、人口的增長,促進了城鄉經濟的繁榮。18世紀時,農村市鎮數量大幅增加,大城市居世界之冠,中國經濟實力和財政儲備均達到歷史巔峰。

4.文化昌盛

在康乾時代,清王朝完成一系列大型文化工程:《古今圖書集成》《四庫全書》。文學上的成就有曹雪芹的《紅樓夢》和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戲劇上有洪升的《長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建筑上有融會中西建筑藝術的圓明園和承德避暑山莊等一批皇家園林。

但是關于“康乾盛世”,也有一些歷史學家認為,“康乾盛世”是騙人的,是中國部分歷史學者無視歷史、自欺欺人的說法。在此期間,清朝統治者對外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中止了明末的西學東漸;對內大興“文字獄”。所以有人認為,正是“康乾盛世”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使中國落后于西方,是不值得稱頌的。

那么,關于“康乾盛世”的兩種觀點,你是怎么看待的呢?如果有可能,請搜集材料或事例來對你的觀點加以說明。假如你是清朝統治者,你將采取哪些措施統治這個幅員遼闊的多民族大國呢?我是君王我做主軍機大臣由皇帝親信的滿漢大學士、尚書、侍郎等兼任。中經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直至宣統三年(1911年)皇族內閣成立后裁撤,歷時170余年。軍機處職能原為承命擬旨,參與軍務,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條件的改變,軍機處已不再是單純的軍事機構,逐漸演變為清代全國政令的策源地和統治中心,其地位遠高于國家行政中樞的內閣。

1.設立時間:雍正時期3.組成人員:皇帝挑選滿漢親信大臣擔任4.職權范圍:內政外交,軍政大事。成為皇帝發號施令,處理政務的中樞機構5.作用:提高了辦事效率,處理政務迅速、機密,是清朝君主集權的得力工具軍機處:2.設立原因:軍事需要光天之下,天生圣人,

為世作則。

朱元璋收到一賀信,上面寫到:文字獄的興起

朱元璋認為“生”與“僧”同音,“光”指沒有頭發,是罵他當過和尚,“則”與“賊”同音,是罵他參加過反元的起義軍,因而大怒,立即把寫賀信的這個文人處死了。

清代最著名的文字獄是首先發生在康熙時的“明史獄”。浙江烏程(今吳興)人莊廷櫳買得鄰居明大學士朱國楨的明史遺稿,邀集名士加以編輯,并增補明末崇禎一朝事,定名為《明書》,作為自己的著作。書中頗有犯忌之處,如直書清朝先人的名字,指斥明將降清為叛逆,又不著清朝年號,而卻用南明永歷等朝的年號。書編成后,莊廷櫳死,其父莊允城為之刊行。不料有人告發,莊允城被逮入京死于獄中,莊廷櫳被掘墓開棺焚骨,凡作序者、校閱者及刻書、賣書、藏書者均被處死。先后因此獄牽連被殺者共70余人,被充軍邊疆者達幾百人。文字獄的盛行

文字獄史上流傳最廣泛的大案是雍正四年(1726年)的“查嗣庭試題案”。據說禮部侍郎查嗣庭到江南某省主持科考,試題出的是“維民所止”。這句出自《大學》中的話卻被人送到雍正面前,說“維止”二字是去“雍正”首的意思,雍正大怒,殺了查嗣庭的頭。把他全家流放3000里。明月有情還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

什么是文字獄?興起的時間、統治者大興文字獄的原因是什么?它造成什么影響?

文字獄就是統治者挑剔文字過錯而興起的大獄。興起于明朝。

清朝大興文字獄的原因:清朝是北方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政權,清統治者不僅把君主專權推向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