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走進物理世界》一、長度的測量:1、測量某個物理量時用來進行比較的標準量叫做單位。為方便交流,國際計量組織制定了一套國際統一的單位,叫國際單位制〔簡稱SI。2、長度測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3、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主單位是米〔m,常用單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4、主單位與常用單位的換算關系: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m=103μm1μm=103nm1m=106μm1m=109nm5、特殊的測量方法:<1>測量細銅絲的直徑、一張紙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積法。<2>測地圖上兩點間的距離,園柱的周長等常用化曲為直法。<3>測操場跑道的長度等常用輪滾法,即用已知周長的滾輪沿著跑道滾動,記下輪子轉過的圈數,可算出跑道的長度。<4>測硬幣、球、園柱的直徑圓錐的高等常用輔助法〔用刻度尺及三角板等組合起來測量。6、刻度尺的使用規則:〔1"選":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刻度尺。〔2"看":使用刻度尺前要觀察它的零刻度線、量程、分度值。〔3"放":刻度尺要沿著所測長度緊貼物體且不歪斜,如果用零刻線磨損的的刻度尺測量時,要從某一個清晰的整刻度開始。〔4"讀":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在精確測量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5"記":測量結果由數字和單位組成。或者說成測量結果由準確值、估讀值和單位組成。7、誤差:<1>定義:測量值和真實值的差異叫誤差。<2>產生原因:測量工具測量環境人為因素。<3>減小誤差的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儀器<4>誤差只能減小而不能避免,而錯誤能夠避免。誤差與錯誤區別:誤差不是錯誤,錯誤不該發生能夠避免,誤差永遠存在不能避免。二、時間的測量:1、國際單位制中的單位:秒<S>;其它單位:時〔h分〔min毫秒〔ms微秒〔μs納秒〔ns換算關系:1h=60min=3600s1ms=10-3s1μs=10-6s1ns=10-9s2、測量工具:古代用日晷、沙漏、滴漏等;現代用機械鐘、石英鐘、電子表、秒表等。三、科學探究的七個過程: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第二章《聲音與環境》一、聲音的發生與傳播1、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的物體叫聲源。敲打桌子,聽到聲音,卻看不見桌子的振動,你能想出什么辦法來證明桌子的振動?可在桌上撒些碎紙屑,這些紙屑在敲打桌子時會跳動。練習:①人說話,唱歌靠聲帶的振動發聲,婉轉的鳥鳴靠鳴膜的振動發聲,清脆的蟋蟀叫聲靠翅膀摩擦的振動發聲,其振動頻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間。②《黃河大合唱》歌詞中的"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這里的"吼"、"叫""咆哮"的聲源分別是空氣、馬、黃河水。③敲打桌子,聽到聲音,卻看不見桌子的振動,你能想出什么辦法來證明桌子的振動?可在桌上撒些碎紙屑,這些紙屑在敲打桌子時會跳動。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在空氣中,聲音以聲波的形式傳播。聲音可以通過話筒轉化成電信號,再通過示波器顯示聲音的波形圖。聲音可以用磁帶或光盤保存下來。練習:①P14圖1.1-4所示的實驗可得結論真空不能傳聲,月球上沒有空氣,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們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無線交談,因為無線電波在真空中也能傳播,無線電波的傳播速度是3×108m/s3、"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說明氣體、液體、固體都能發聲,且空氣能傳聲。4、聲音在固體中的傳播的最快,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運動會上進行百米賽跑時,終點裁判員應看到槍發煙時記時。若聽到槍聲再記時,則記錄時間比實際跑步時間要晚〔填早或晚0.29秒<當時空氣15℃>。☆下列實驗和實例,能說明聲音的產生或傳播條件的是〔①②④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時可觀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動。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機,當有來電時,只見指示燈閃爍,聽不見鈴聲;③拿一張硬紙片,讓它在木梳齒上劃過,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較兩次不同;④鑼發聲時,用手按住鑼鑼聲就停止。5、回聲是由于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而形成的。如果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聲跟原聲區分開來,此時障礙物到聽者的距離至少為17m。在屋子里談話比在曠野里聽起來響亮,原因是屋子空間比較小造成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不足0.1s最終回聲和原聲混合在一起使原聲加強。6、利用回聲可以測定海底深度、冰山距離等,測量方法是:測出從發出聲音至接收到回聲的時間t,查出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v,則所測距離S=vt/2。7、聲音在耳朵里的傳播途徑: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鼓膜振動,這種振動經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聽覺神經把信號傳給大腦,人就聽到了聲音.8、雙耳效應:人有兩只耳朵,而不是一只。聲源到兩只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聲音傳到兩只耳朵的時刻、強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這些差異就是判斷聲源方向的重要基礎。由此人們可以準確地判斷聲源的方位這就是雙耳效應。二、我們怎樣區分聲音1、人感覺到的聲音的高低叫做音調。音調跟發聲體振動頻率有關系,頻率越高音調越高。用硬紙片在梳子齒上快劃和慢劃時可以發現:劃的快音調高,用同樣大的力撥動粗細不同的橡皮筋時可以發現:橡皮筋振動快發聲音調高。綜合兩個實驗現象你得到的共同結論是:音調跟發聲體振動頻率有關系,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練習:解釋蜜蜂飛行能憑聽覺發現,為什么蝴蝶飛行聽不見?蜜蜂翅膀振動發聲頻率在人耳聽覺范圍內,蝴蝶振動頻率不在聽覺范圍內。管樂器是靠空氣柱的振動發聲的,長空氣柱產生的音調低。2、物體在1s振動的次數叫頻率,單位是赫茲〔Hz。物體振動越快頻率越高。頻率單位次/秒又記作Hz3、人感受到的聲音的強弱叫做響度。響度跟發生體的振幅和距發聲距離的遠近有關。4、物體在振動時,偏離原來位置的最大距離叫振幅。振幅越大響度越大。練習:男低音歌手放聲歌唱,女高音為他輕聲伴唱:女高音音調高響度小,男低音音調低響度大。☆敲鼓時,撒在鼓面上的紙屑會跳動,且鼓聲越響跳動越高;將發聲的音叉接觸水面,能濺起水花,且音叉聲音越響濺起水花越大;揚聲器發聲時紙盆會振動,且聲音響振動越大。根據上述現象可歸納出:⑴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⑵聲音的大小跟發聲體的振幅有關。5、聲音的品質叫做音色也叫音品,它與發聲體的材料、結構以及發聲方式等因素有關。人們根據音色能夠辨別樂器或區分人。6、使人愉悅,利于健康的聲音叫樂音,樂音是物體做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響度、音調、音色是樂音的三要素。區分樂音三要素:聞聲知人——依據不同人的音色來判定;高聲大叫——指響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調。三、讓聲音為人類服務1、頻率高于20000Hz叫做超聲波,低于20Hz叫做次聲波,它們是人聽不見的聲音。2、人們用分貝〔dB來劃分聲音等級;聽覺下限0dB;為保護聽力應控制噪聲不超過90dB;為保證工作學習,應控制噪聲不超過70dB;為保證休息和睡眠應控制噪聲不超過50dB。3、使人感到厭煩,有害健康的聲音叫噪聲。當代社會的四大污染:噪聲污染、水污染、大氣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減弱噪聲主要是從消聲〔在聲源處減弱、吸聲〔在傳播過程中減弱、隔聲〔在人耳處減弱三個方面采取措施。4、可以利用聲音來傳播信息和傳遞能量。例如超聲波作為信息載體,可用于定位、勘察探測、診斷及超聲盲人探路器等。超聲波作為一種能量,可用于加工、碎石、清洗精密儀器等。第三章《光和眼睛》一、色彩的奧秘1、白光通過三棱鏡可以得到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色光,叫光的色散。2、色光的三基色:紅,綠,藍。顏料的三原色:品紅,黃,青。物體的顏色:透明物體的顏色由通過它的色光來決定。如圖4,如果在白屏前放置一塊紅色玻璃,則白屏上其他顏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紅色。這表明,其他色光都被紅色玻璃吸收了,只有紅光能夠透過。不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的。如圖4,如果把一張綠紙貼在白屏上,則在綠紙上看不到彩色光帶,只有被綠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反射綠光,其他地方是暗的〔不反射光。如果一個物體能反射所有色光,則該物體呈現白色。如果一個物體能吸收所有色光,則該物體呈現黑色。如果一個物體能透過所有色光,則該物體是無色透明的。透明物體的顏色透明物體的顏色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紅太陽光綠太陽光紅玻璃白屏綠紙4、光是一種電磁波,除可見光外,還有紅外線、紫外線屬于看不見的光。二、光的直線傳播1、光源:定義: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分類:自然光源,如太陽、螢火蟲;人造光源,如篝火、蠟燭、油燈、電燈。月亮本身不會發光,它不是光源。規律: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練習:☆為什么在有霧的天氣里,可以看到從汽車頭燈射出的光束是直的?答:光在空氣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光在傳播過程中,部分光遇到霧發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線傳播。☆早晨,看到剛從地平線升起的太陽的位置比實際位置高,該現象說明:光在非均勻介質中不是沿直線傳播的。3、光線是由一小束光抽象的物理模型,運用了建立理想物理模型的方法。3、應用及現象舉例:①激光準直。123123③日食月食的形成:當地球在中間時可形成月食。如圖: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環食。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實驗早在《墨經》中就有記載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實像,其像的形狀與孔的形狀無關。⑤排隊時看前方同學的后腦勺,看不見更前方的同學,這樣才能排直。⑥打槍時三點一線。⑦夏天從樹葉間透出的光影是圓的。4、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氣中速度約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比玻璃中快,都比空氣中的慢。二、光的反射1、定義:光從一種介質射向另一種介質表面時,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來介質的現象叫光的反射。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入射光線和法線的夾角叫入射角。反射光線和法線的夾角叫反射角。過入射點與物體表面垂直的直線叫法線。法線平分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的夾角。2、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于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過程中光路是可逆的。3、分類:⑴鏡面反射:在平滑表面發生的反射現象。特點: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應用:迎著太陽看平靜的水面,特別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為發生了鏡面反射。⑵漫反射:在粗糙表面發生的反射現象。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著不同的方向,每條光線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應用:能從各個方向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是由于光射到物體上發生漫反射的緣故。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練習:☆請各舉一例說明光的反射作用對人們生活、生產的利與弊。⑴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鏡觀察面容;我們能看到的大多數物體是由于物體反射光進入我們眼睛。⑵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樓房的玻璃幕墻、釉面磚墻反光造成光污染。☆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間,我們從各個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發生了漫反射。5、平面鏡的作用有成像和改變光的傳播方向。凸面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可以用于汽車的觀后鏡,增大觀察視野。凹面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可用于制作太陽灶等。6、面鏡:⑴平面鏡:成像特點:等大,等距,垂直,虛像①像、物大小相等②像、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③像、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④。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作用:成像、改變光路實像和虛像:實像:實際光線會聚點所成的像虛像: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會聚點所成的像⑵球面鏡:凹面鏡定義:用球面的內表面作反射面。凹面鏡性質:凹鏡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線會聚在一點;從焦點射向凹鏡的反射光是平行光應用:太陽灶、手電筒、汽車頭燈凸面鏡定義: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凸面鏡性質:凸鏡對光線起發散作用。凸鏡所成的象是縮小的虛像應用:汽車后視鏡練習:☆在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我們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蠟燭進行實驗,其中選用兩根相同蠟燭的目的是:便于確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較像和物的大小。☆汽車司機前的玻璃不是豎直的,而是上方向內傾斜,除了可以減小前進時受到的阻力外,從光學角度考慮這樣做的好處是:使車內的物體的像成在司機視線上方,不影響司機看路面。汽車頭燈安裝在車頭下部:可以使車前障礙物在路面形成較長的影子,便于司機及早發現。7、平面鏡的作圖:方法一:利用平面鏡的成像特點,作法如圖甲所示,從發光點A向平面鏡引一條垂線AO并延長,在延長線上截取A′O=OA,則A′就是發光點A的像。方法二: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法如圖乙所示,從發光點A分別向平面鏡任意引兩條入射光線AO1和AO2,再分別作出法線,然后利用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它們的反射光線O1B和O2C,再將它們分別反向延長后交于一點A′,就是A點的像。三、光的折射1、定義: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會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2、光的折射定律:⑴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⑵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兩側。⑶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靠近法線折射。光從水中或其他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即遠離法線折射。〔4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增大。3、光從空氣垂直射入水或其他介質時,光沿直線進入,不會折射,此時折射角等于入射角,都是零度。4、在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4、應用:從空氣看水中的物體,或從水中看空氣中的物體看到的是物體的虛像,看到的位置都比實際位置高;沿著看見魚的方向叉,卻叉不到;從水中看岸上的東西,好像變高了。②筷子在水中好像"折"了。③海市蜃樓。④彩虹。練習:☆池水看起來比實際的淺是因為光從水中斜射向空氣中時發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藍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魚兒在"云中"自由穿行。這里我們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虛像,看到的魚兒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虛像。四、透鏡1、幾個名詞:主光軸:通過兩個球面球心的直線。光心:〔O即透鏡的中心,通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焦點〔F:凸透鏡能使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個點叫焦點。焦距〔f:焦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典型光路凸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1\*GB3①過光心的光線,折射后,方向不變。=2\*GB3②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折射后過與入射光線異側的焦點。=3\*GB3③過焦點的光線,經折射后的折射光線平行于主光軸。凹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1過光心的光線,折射后,方向不變。〔2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折射后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過與入射光線同側的焦點。〔3入射光線的延長線如果過另一側的焦點,經折射后的折射光線將平行于主光軸。3、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稱會聚透鏡。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稱發散透鏡。五、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應用1、實驗:實驗時先點燃蠟燭,后調整即讓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燭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若在實驗時,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燭焰在焦點以內;②燭焰在焦點上③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燭焰到凸透鏡的距離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遠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無法移到該位置。2、凸透鏡成像規律:物距u像距v像的性質應用焦距f焦距f與物的位置倒正大小虛實U2ffv2f異側倒立縮小實像照相機、眼睛、攝像機U=2fv=2f異側倒立等大實像用來測量透鏡的焦距fu2fv2f異側倒立放大實像投影儀、電影機U=f不成像無Uf――同側正立放大虛像放大鏡3、對規律的進一步認識:〔1u=f是成實像和虛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側和異側的分界點。〔2當u=2f時,是物體成放大像和縮小像的分界點。〔3當物體成實像時,若物距增大,像距減小,像變小;反之依然,物像移動方向一致。可以成實像時物距和像距的變化相反,物距和像的變化相反,像距和像的變化相同。也可以這樣理解,無論實像還是虛像,物體越靠近焦點像越大,像距也越大,反之物體離焦點越遠,像越小,像距越小。〔4物體成實像時,像是倒立的,且物、像在鏡的兩側。成虛像時,像是正立的,且物、像在鏡的一側。六、助視儀器1、眼睛:成像原理理:從物體發出的光線經過晶狀體等一個綜合的凸透鏡在視網膜上行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分布在視網膜上的視神經細胞受到光的刺激,把這個信號傳輸給大腦,人就可以看到這個物體了。晶狀體和角膜共同作用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它把來自物體的光會聚在視網膜上,相當于光屏來接受物體的像。人的眼睛是靠調節晶狀體的彎曲程度,改變焦距而獲得清晰的像。2、近視眼的產生是由于晶狀體太厚,它的折光能力太強,或者眼軸偏長而造成的。這樣的眼睛應配戴凹透鏡做的眼鏡。3、遠視眼的產生是由于晶狀體太薄,它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軸偏短而造成的。這樣的眼睛應配戴凸透鏡做的眼鏡。4、焦距為f的眼鏡片的度數=100/f,其中f的單位用米。5、照相機利用了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的原理;照相機的鏡頭是一個凸透鏡,底片相當于光屏;為了控制曝光量,一是用光圈控制進入鏡頭的光的多少,二是用快門控制曝光的時間。6、顯微鏡鏡筒的兩端各有一組透鏡,每組透鏡的作用都相當于一個凸透鏡,物鏡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目鏡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虛像。7、普通望遠鏡與折射式望遠鏡是由兩組凸透鏡組成,物鏡使遠處的物體成倒立縮小的實像,這個像在經過目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名稱又名眼鏡實物形狀光學符號性質凸透鏡會聚透鏡老花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凹透鏡發散透鏡近視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3、填表:六、生活中的透鏡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原理凸透鏡成像u>2ff<u<2fu<f像的性質倒立、縮小的實像倒立、放大的實像正立、放大的虛像光路圖透鏡不動時的調整像偏小:物體靠近鏡頭,投影儀遠離屏幕像偏大:物體遠離鏡頭,投影儀靠近屏幕像偏小:物體稍微遠離透鏡,適當調整眼睛位置像偏大:物體稍微靠近透鏡,適當調整眼睛位置物體不動時的調整像偏小:鏡頭靠近物體〔位置降低,投影儀遠離屏幕像偏大:鏡頭遠離物體〔位置提高,投影儀靠近屏幕像偏小:透鏡稍遠離物體,適當調整眼睛位置像偏大:透鏡稍靠近物體,適當調整眼睛位置其他內容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像越小,像中包含的內容越多。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投影片要上下左右顛倒放置。平面鏡的作用:改變光的傳播方向,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夠在屏幕上成像。實像和虛像〔見下圖:照相機和投影儀所成的像,是光通過凸透鏡射出后會聚在那里所成的,如果把感光膠片放在那里,真的能記錄下所成的像。這種像叫做實像。物體和實像分別位于凸透鏡的兩側。凸透鏡成實像情景:光屏能承接到所形成的像,物和實像在凸透鏡兩側。凸透鏡成虛像情景:光屏不能承接所形成的像,物和虛像在凸透鏡同側。第四章《物質的形態和變化》一、溫度1.定義: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2.單位:國際單位制中采用熱力學溫度,用T表示,單位是開爾文。通常用攝氏溫度,用t表示,單位是攝氏度〔℃。攝氏溫度中規定: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度,沸水的溫度為100度,它們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攝氏度某地氣溫-3℃讀做:零下3攝氏度或負3攝氏度,兩種溫度的換算關系T=t+273K測量——溫度計〔常用液體溫度計①溫度計構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銀或煤油或酒精等液體;內有粗細均勻的細玻璃管,在玻璃管外面均勻地刻有刻度。溫度計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溫度變化相同時,體積變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細,目的是:液體體積變化相同時液柱變化大,兩項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讀數準確。②液體溫度計的原理: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進行工作。4.常用溫度計的使用方法:①使用前:觀察它的量程,判斷是否適合待測物體的溫度;并認清溫度計的分度值,以便準確讀數。②使用時: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溫度計玻璃泡浸入被測液體中稍候一會兒,待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后再讀數;讀數時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5.醫用溫度計也叫做體溫計,內裝液體是水銀,比普通溫度計多一個細彎管,使溫度計離開人體后仍能表示人體的溫度,所以體溫計用前要把升上去的液體用力甩回到玻璃泡里,并消毒后再測人體溫度。體溫計的測量范圍是35℃---42℃,分度值是0.1℃。二、分子動理論1.分子動理論的基本內容:〔1物體是由大量分子組成的,分子間有間隙,〔2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3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力。2.擴散現象:不同物質在互相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叫做擴散。擴散現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分子間是有空隙的。3.固體、液體和氣體分子的特點:項目分子間距分子間作用力分子運動的特點宏觀表現的特點固體很小很大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動有固定形狀有固定體積液體較小較大在一個位置振動一會又到另一位置振動無固定形狀有體積可流動氣體較大較小可以運動到所能到達的空間無固定形狀無體積可流動三、物態變化1.熔化〔1定義: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叫熔化,熔化需要吸熱。〔2固體分為晶體和非晶體兩種,,晶體和非晶體的重要區別是:晶體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即熔點,非晶體沒有熔點。如圖1晶體的熔化圖象,AB段物質處于固態,表示晶體吸熱升溫過程。BC段物質處于固液共存態,表示晶體的熔化過程,特點是雖然吸熱但溫度不變。CD段物質處于液態,表示液體吸熱升溫過程。B點表示物質達到熔化溫度,但沒有開始熔化,物質完全處于固態;C點表示晶體剛好完全熔化,物質處于液態。時間/時間/min溫度/℃溫度/℃時間/minABCD圖1圖2〔6如圖2是非晶體的熔化圖象,表示非晶體沒有一個固定的熔化溫度,整個過程是吸收熱量,溫度不斷上升。叫凝固達到凝固點;繼續放熱〔5晶體在凝固過程要放熱,溫度也不變;非晶體的凝固過程也要放熱,溫度不斷下降。3.汽化:〔1定義: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汽化需要吸熱。〔2蒸發是指液體在任何溫度下并且只發生在液體表面的緩慢的汽化現象。〔3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液體的溫度;液體的表面積;液體表面空氣的流動。〔4蒸發吸熱〔吸外界或自身的熱量,具有致冷作用。〔5沸騰是指在一定溫度下,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6沸騰的兩個條件:達到沸點;繼續吸熱。沸點是指液體沸騰時的溫度。〔7沸點與氣壓的關系: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降低,氣壓增大時升高。4.液化:〔1定義: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液化需要放熱。〔2液化的兩種方法:降低溫度;壓縮體積。液化的好處:體積縮小便于運輸。〔3判斷液化時,一定要弄清是哪里的氣體液化。如深秋夜晚的窗戶玻璃溫度很低,室內空氣中的水蒸氣溫度較高,遇到涼玻璃后降溫液化成水珠附著在玻璃的內側。〔4真正的水蒸氣是看不見的,看到的"白氣"并不是氣態的,而是液態的小水珠。5.升華和凝華:〔1升華的定義:的過程,需要。〔2凝華的定義:6.幾種常見的自然現象:〔1云是由大量的小水珠和小冰晶組成的。〔2當云中的小冰晶和小水珠越聚越多時,就會下降,若下降時冰晶熔化成水珠,這就是雨;若下降時驟然遇到0℃冷空氣,那么小水珠便會凝固成冰晶,在上升氣流帶動下,冰晶越結越大,下落時,就是冰雹。若下降時,冰晶沒有完全熔化,與空氣中的水蒸氣結合成六角形的小薄片,這就是雪。〔3夜晚或早晨,當地面的氣溫較低時,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成小水珠就形成了霧。如果液化后的小水珠附著在草木等一些物體上,這就是露。有時氣溫低于0℃,空氣中的水蒸氣便直接凝華成小冰粒附在草木等物體上,這就是霜。四、演練現場:1.解釋"霜前冷雪后寒"?氣固氣固液凝固放熱熔化吸熱液化放熱汽化吸熱升華吸熱凝華放熱2.填寫三態變化圖中的物態變化的名稱及吸熱放熱情況。3.填寫完整蒸發與沸騰比較表。汽化方式蒸發沸騰相同點吸熱吸熱不同點發生部位液體表面液體表面和內部溫度條件任何溫度下一定溫度下劇烈程度緩慢劇烈晶體的熔化晶體的熔化圖象非晶體的熔化圖象晶體的凝固圖象非晶體的凝固圖象溫度/℃溫度/℃溫度/℃溫度/℃時間/min時間/min時間/min時間/min第五章《我們周圍的物質》一、認識物質的一些屬性1、物質的磁性<1>磁性:物體吸引鐵、鈷、鎳的性質,叫做磁性.<2>磁極:磁體上磁性最強的部分,叫做磁極.每個磁體都有兩個磁極,即南極和北極.<3>磁體的指向性:水平放置、自由轉動的磁體靜止后,具有指南北的性質,如:指南針.<4>地磁體: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磁體.指南針能指南北就是因為受到地磁的作用.3、物質的導電性——各種物體的導電性是不同的.<1>導體: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做導體.如:各種金屬、大地、人體、石墨、酸堿鹽的水溶液等.<2>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做絕緣體.如:塑料、橡膠、玻璃、木頭、純凈水、油、氣體等.<3>半導體:導電性能介于導體和絕緣體之間的物體,叫做半導體.如:鍺、硅和砷化物等.導體和絕緣體都是電工材料,半導體材料可制成半導體元件廣泛應用于一些電器設備中.4、物質的導熱性——各種物體的導熱性是不同的.<1>容易導熱的物體,叫做熱的良導體.一般導體也是熱的良導體,如各種金屬等.<2>不容易導熱的物體,叫做熱的不良導體.一般絕緣體也是熱的不良導體,如紙、玻璃、空氣、水等都是熱的不良導體.液體中,除了水銀以外,都不善于傳熱,氣體比液體更不善于傳熱.5、物質的硬度<1>硬度:是用來表示物質的軟硬程度.如:金剛石和橡皮泥.<2>比較硬度的方法:一可以用"相互較量"的方法,二可以用硬度機.<3>鉛筆芯的硬度與導電性:硬度越大,導電性越差.從軟到硬的排列順序是6B5B4B3B2BBHBFH2H2H3H4H5H6H7H8H9H.二、測量物體的質量1、物體的質量<1>概念: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如:塑料水桶和塑料礦泉水瓶所含的塑料不一樣多.<2>質量是基本屬性:它與物體的形狀、狀態、位置和溫度無關.<3>質量單位:國際單位制中基本單位是kg,換算關系:<4>質量的估算:一根眼睫毛的質量約1mg,30粒大米的質量約1g,,15個雞蛋的質量約1kg;此外1m3水的質量就是1t,1cm3水的質量就是1g.2、質量的測量<1>測量工具:實驗室中常用天平測質量;生活中還有桿秤、磅秤、臺秤和電子秤等.<2>托盤天平的正確使用方法:①"看":觀察天平的稱量以及游碼在標尺上的分度值.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臺上,把游碼放在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處.③"調":調節天平橫梁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線處,這時橫梁平衡.④"稱":把被測物體放在左盤里,用鑷子向右盤里按由大到小的順序加減砝碼.若把最小的砝碼加上時,天平右盤下降,減下時,右盤升高,需要調節游碼,直到橫梁恢復平衡.⑤"記":被測物體的質量=盤中砝碼總質量+游碼在標尺上所對的刻度值<3>注意:①依據游碼的左側對應的刻度線進行讀數;②左右托盤不可調換;③在測量過程中,平衡螺母不可調節;三、探究物質的密度1.概念: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注意:<1>同種物質的密度一定相同,不同物質的密度一般不同;<2>物質的密度與物體的質量、形狀、體積和運動狀態無關.2.單位:國際單位制:主單位kg/m3,常用單位g/cm3.這兩個單位比較:g/cm3單位大.單位換算關系:1g/cm3=103kg/m3水的密度為1.0×103kg/m3,它表示1_m3的水的質量為1.0×103千克.3.公式:ρ=m/V,可見同種物質的密度不變,所以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一個定值;變形:m=ρVV=m/ρ4.應用:鑒別物質;發現新的物質
5.測定:<1>測量固體的密度:原理:ρ=m/V_
工具〔量筒、水、細線方法:1、在量筒中倒入適量的水,讀出體積V工具〔量筒、水、細線方法:1、在量筒中倒入適量的水,讀出體積V1;2、用細線系好物體,浸沒在量筒中,讀出總體積V2,物體體積V=V2-V1A、針壓法〔工具:量筒、水、大頭針B、沉墜法:〔工具:量筒、水、細線、石塊沉入水中:質量:工具天平形形狀不規則浮在水面:體積浮在水面:體積形狀規則:工具:形狀規則:工具:刻度尺說明:在測不規則固體體積時,采用排液法測量,這里采用了一種科學方法是等效代替法.<2>測量液體的密度:
原理:ρ=m/V方法:①用天平測液體和燒杯的總質量m1;②把燒杯中的液體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讀出量筒內液體的體積V;③稱出燒杯和杯中剩余液體的質量m2;④得出液體的密度ρ=<m1-m2>/_V_關鍵點:用減液法測液體的質量可以減小誤差.四、點擊新材料1、納米材料:納米材料是指材料的尺寸大小在1nm~100nm范圍內.在納米尺寸時,材料的性能會發生顯著的變化,如黃金的納米顆粒變成黑色且熔點顯著下降.2、超導材料:當溫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時,物體的電阻突然減小為零的現象,叫做超導現象,這種物體叫做超導材料.超導材料的應用:主要輸電節能、磁懸浮列車等.3、形狀記憶合金:主要了解其用途:如月面天線、醫用支架等.4、隱性材料:可以吸收電磁波而很難被雷達發現的材料叫做隱性材料,主要應用在軍事上.第六章《力和機械》一、力的概念和測量1、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2、對力的理解:〔1力不能脫離物體而存在,發生力作用時,一定有兩個物體存在。〔2有受力物體,一定有施力物體。〔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體上,且同時存在,同時消失。〔4相互接觸的物體不一定產生力的作用,沒有接觸的物體不一定沒有力的作用。3、力的兩個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說明: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是指物體運動速度大小的改變或者物體運動方向的改變。4、力的單位:牛頓簡稱牛,用N表示。托起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1N。5、力的測量:〔1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測力計,如彈簧測力計、握力計等。〔2彈簧測力計:A、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與所受的拉力成正比。B、使用方法:①看清量程;②觀察分度值;③調零,指將指針調到正對零刻線。=4\*GB3④被測力一定要作用在掛鉤上,且力的方向要沿著彈簧測力計的軸線。=5\*GB3⑤等彈簧測力計示數穩定后讀數。C、注意事項:=1\*GB3①所測的力不能超過測力計的量程;=2\*GB3②使用時,要防止指針或彈簧跟測力計的外殼發生摩擦。D、有些物理量不宜直接觀察,但它變化時引起其他物理量的變化卻容易觀察,用容易觀察的量顯示不宜觀察的量,是制作測量儀器的一種思路。如彈簧測力計是用彈簧的伸長顯示力的大小,這種科學方法叫"轉換法"。利用這種方法制作的儀器還有:溫度計、電流表、壓強計等。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7、力的示意圖:從力的作用點開始,沿力的方向畫一根帶箭頭的線段,線段的長度表示力的大小、箭頭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二、彈力1、彈性形變:指物體受力發生形變,不受力時還可以恢復到原來形狀的現象。2、彈力:物體發生彈性形變時受到的力叫彈力,彈力的大小與彈性形變的大小有關三、重力:1.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體,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施力物體是地球。2.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彈簧測力計直接測量。3.公式G=mg表達了物體的質量和重力之間的關系,其中g=9.8N/kg它表示質量為1kg的物體所受的重力為9.8N。使用公式時質量m的單位一定要用kg4.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其應用有:用重垂線檢查墻是否豎直,或用水平儀檢查表面是否水平。5.重心: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重心。質地均勻,外形規則物體的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上。如均勻細棒的重心在它的中點,球的重心在球心等。6.物體的重心越低,物體的底面積越大,物體的穩定性就越好。7.假如失去重力將會出現的現象如:①拋出去的物體不會下落;②水不會由高處向低處流;③大氣不會產生壓強等。練習:火箭將飛船送入太空,從能量轉化的角度來看,是化學能轉化為機械能,飛船在太空中遨游,它受力〔"受力"或"不受力"的作用,判斷依據是:飛船的運動不是做勻速直線運動。飛船實驗室中能使用的儀器是B〔A密度計、B溫度計、C水銀氣壓計、D天平。四、摩擦力:1.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滑動時產生的摩擦力,叫滑動摩擦力。2.摩擦力產生的條件:⑴兩個物體互相接觸;⑵接觸的兩個物體之間存在著擠壓;⑶兩個物體之間有相對運動的趨勢,或已發生相對運動。3.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1實驗原理:二力平衡的條件。如圖所示,把木塊放在水平長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木塊,使木塊勻速運動,讀出這時的拉力就等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2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壓力的關系:要保持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可以在同一個木板上滑動,改變壓力〔可以在木塊上添加重物,結論是:在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3探究滑動摩擦力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的關系:要保持壓力相同〔可以用同一個木塊,改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在木板上分別鋪上毛巾、棉布等,結論是:在壓力相同時,接觸面的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4由前兩結論可概括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該探究實驗采用了控制變量法。實驗還可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大小、運動速度大小無關。4.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壓力;使接觸面變粗糙;變滾動為滑動。5.減小摩擦的方法:減小壓力;使接觸面變光滑;變滑動為滾動〔滾動軸承;使接觸面彼此分開〔如加潤滑油、氣墊、磁懸浮等。五、杠桿OF1l1l2OF1l1l2F22.五要素——組成杠桿示意圖。①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用字母O表示。②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用字母F1表示。③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用字母F2表示。說明:動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們使杠桿的轉動的方向一定相反。④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1表示。⑤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2表示。3.確定力臂的方法:一定,指確定支點;二畫,指沿力的方向畫一條直線即力的作用線;三引,指由支點向力的作用線引垂線,一般用虛線表示;四標,指從支點到垂足之間線段的長就是力臂,分別用L1或L2標出。4.力臂有時在杠桿本身上,有時在杠桿之外。如果力的作用線經過支點則力臂為0〔這種力對杠桿轉動沒有任何影響。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1杠桿平衡是指杠桿靜止或勻速轉動。不要以為杠桿只有處于水平狀態才算平衡,其實在傾斜狀態,杠桿只要靜止或勻速轉動就算平衡。不過人們通常讓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是因為這樣做力臂恰好在杠桿上,方便測量。〔2實驗前:應調節杠桿兩端的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3結論:杠桿的平衡條件〔或杠桿原理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寫成公式F1L1=F2L2也可寫成:F1/F2=L2/L15.解決杠桿平衡時動力最小問題:此類問題中阻力×阻力臂為一定值,要使動力最小,必須使動力臂最大,要使動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桿上找一點,使這點到支點的距離最遠,將這兩點連線;②動力方向應該是過該點且和該連線垂直的方向。6.三種杠桿的特點:名稱結構特征特點應用舉例省力杠桿動力臂>阻力臂省力、費距離撬棒、鍘刀、動滑輪、輪軸、羊角錘、鉗子、手推車、花枝剪刀費力杠桿動力臂<阻力臂費力、省距離筷子、鑷子、鐵鍬、縫紉機踏板、起重臂、人的前臂、理發和裁衣的剪刀、釣魚桿等臂杠桿動力臂=阻力臂不省力不費力天平,定滑輪五、滑輪1.滑輪其實就是可旋轉的杠桿,分為定滑輪和動滑輪。2.定滑輪:實質是等臂杠桿,使用定滑輪不能省力但是能改變力的方向。3.動滑輪:①定義:和重物一起移動的滑輪。〔可上下移動,也可左右移動②實質是:動力臂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桿。③特點:使用動滑輪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變動力的方向。4.滑輪組①定義:定滑輪、動滑輪組合成滑輪組。②特點:使用滑輪組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動力的方向。③處理滑輪組的問題,關鍵在于確定承擔重物和動滑輪總重的繩子的段數n〔只要與動滑輪牽連的繩子都算,在不考慮各種摩擦和繩重時,繩端的拉力;如果也不考慮動滑輪的重,則繩端的拉力。還要知道繩端移動的距離是物體移動距離的n倍。5.在繞滑輪組時,先要確定n的大小,一是根據<當計算值是小數時,n取大于此小數的最小整數>確定n;二是根據n=s/h確定n;再根據"奇動〔n為奇數先從動滑輪上結線偶定〔n為偶數先從定滑輪上結線"的原則繞線。注:s表示拉力〔或繩端移動的距離,h表示重物移動的距離。第七章《運動和力》一、參照物1、定義:為研究物體的運動假定不動的物體叫做參照物.2、任何物體都可做參照物,通常選擇參照物以研究問題方便而定.選擇不同的參照物研究同一物體,結論可能不同.同一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所選參照物,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3、不能選擇所研究的對象本身作為參照物,如果那樣,則研究對象總是靜止的.練習1、詩句"滿眼風光多閃爍,看山恰似走來迎,仔細看山山不動,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來迎"和"是船行"所選的參照物分別是船_和_山_.2、坐在向東行使的甲汽車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樹木向后退去,同時又看到乙汽車也從甲汽車旁向后退去,則乙汽車可能是:①沒動②向東運動,但速度沒甲快③向西運動.二、機械運動1、定義:物理學里把物體位置變化叫做機械運動.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象.2、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⑴比較同時啟程的步行人和騎車人的快慢,采用時間相同比路程⑵比較百米運動員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比時間⑶百米賽跑運動員同萬米運動員比較快慢,采用比較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3、分類:按路徑可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按運動快慢可分為勻速運動和變速運動.4、勻速直線運動<1>定義:快慢不變,沿著直線的運動叫勻速直線運動.<2>速度: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勻速直線運動中的速度是一個定值,與物體運動的路程和時間無關.速度的定義運用了比值定義法.<3>速度的物理意義:用來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4>速度計算公式:,變形公式:,,這三個公式中各量的單位有兩種選用方法:①速度用m/s路程用m時間用s②速度用km/h路程用km時間用h<5>單位:國際單位制中m/s_生活中常用單位km/h,兩單位中m/s大.換算:1m/s=3.6km/h.<6>識別圖象:圖甲是物體的路程與時間的關系圖像;圖乙是物體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圖像.請你分析其中四個圖像,分別表示物體處于何種運動狀態:a:靜止;b:勻速直線運動;c:勻速直線運動;d:變速<加速>運動.5、變速運動:<1>變速運動也用v=s/t來求速度,這個速度表示物體做變速運動時的平均快慢程度,叫做平均速度.在變速運動中,由于物體在不同時刻、不同位置運動的快慢并不相同,所以平均速度與所選的路程和時間有關,因此求平均速度時,一定要指明是那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時間的平均速度.應注意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2>填填下面的速度:人步行1.1m/s_,自行車5m/s,小汽車108km/h光速和電磁波3×108m/s三、慣性和牛頓第一定律1、伽利略斜面實驗:⑴三次實驗小車都從斜面頂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證小車開始沿著平面運動的速度相同.⑵實驗得出得結論:在同樣條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車前進地越遠.⑶伽利略的推論是:在理想情況下,如果表面絕對光滑,物體將以恒定不變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⑷伽科略斜面實驗,在實驗的基礎上,進行了合理的推理,稱作理想化實驗.2、牛頓第一定律:<也叫慣性定律>⑴內容: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⑵說明:A、牛頓第一定律已成為大家公認的力學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們周圍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實驗來直接證明牛頓第一定律.B、物體在不受力的情況下:原來靜止的物體,會保持靜止;原來運動的物體,不管原來做什么運動,都將會做勻速直線運動.C、揭示了"力"的本意,維持物體運動狀態不變不需要力,改變物體運動狀態需要力.3、慣性是指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慣性大小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與物體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運動、運動速度等無關.4、慣性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絕不能說成"在慣性作用下"或"受到慣性"、"克服慣性"等.而慣性定律是物體不受力時遵循的運動規律.四、二力平衡:1、定義:物體在受到兩個力的作用時,如果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稱二力平衡.2、二力平衡條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兩個力在一條直線上二力平衡條件可以用八字概括"同物、等大、反向、共線".3、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比較:相同點: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條直線上;不同點:平衡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可以是不同性質的力;相互力作用力在不同物體上,是相同性質的力.4、判斷二力是不是平衡力的兩種方法:<1>根據二力平衡的條件:若二力滿足"同物、等大、反向、共線"的條件,就是一對平衡力.<2>根據二力平衡的定義:若物體在二力作用下,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就是一對平衡力.5、根據物體的受力情況推斷物體的運動狀態:<1>如果物體在不受任何力或者受到平衡力作用時,則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2>如果物體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時,則物體的運動狀態一定會改變,如做變速運動、曲線運動等.6、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推斷物體的受力情況:<與上面的判斷思維過程正好相反><1>當物體處于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則物體不受任何力或者受到平衡力的作用.<2>當物體的運動狀態改變時,則物體一定受到了非平衡力的作用.第八章《神奇的壓強》一、固體的壓力和壓強1、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方向與支持面垂直。固體可以大小方向不變地傳遞壓力。FFFFFFFFFFGGF+GG–FF-GF可見壓力有時小于重力,有時大于重力,最后哪個圖中壓力與重力無關。因此,不要認為壓力就是重力,它們是兩種不同性質的力,只有當物體放在水平面上,壓力才等于物體的重力。壓力的作用效果與什么有關:在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關系時,要控制受力面積不變,改變壓力,實驗中可以用海綿或細沙的凹陷程度間接反映壓力的作用效果。⑴課本甲、乙說明: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乙、丙說明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概括這兩次實驗結論是: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和受力面積有關。本實驗研究問題時,采用了控制變量法。和對比法4、壓強:=1\*GB3①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物理意義: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2\*GB3②公式P=F/S其中各量的單位分別是:P:帕斯卡〔Pa;F:牛頓〔NS:米2〔m2,注意受力面積S是指兩物體之間的接觸面積。=3\*GB3③由公式可知,壓強的大小是由壓力和受力面積兩個因素同時決定,在探討壓強和壓力的關系時,一定要有受力面積不變的條件。在探討壓強與受力面積的關系時,一定要有壓力不變的條件,所以"壓力越大,壓強越大"或者"受力面積越大,壓強越小"的說法都是錯誤的。=4\*GB3④對于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直柱體,如:圓柱體、正方體、長方體等,它們對水平桌面的壓強可用公式P=ρgh計算。=5\*GB3⑤壓強單位Pa的認識:1Pa表示1m2面積上受到的壓力為1N。一張報紙平放時對桌子的壓力約0.5Pa。成人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為1.5×104Pa,它表示人站立時,腳下1m2面積上,受到腳的壓力為1.5×104N。=6\*GB3⑥減小壓強的方法是:減小壓力或者增大受力面積;增大壓強的方法是:增大壓力或者減小受力面積。如鋼軌鋪在枕木上,是通過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汽車嚴禁超載是防止因增大壓力而增大對路面的壓強。7、一容器盛有液體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壓力壓強問題:處理時:把盛放液體的容器看成一個整體,先確定壓力〔水平面受的壓力F=G容+G液,后確定壓強〔一般常用公式p=F/S。二、液體的壓強1、液體內部產生壓強的原因:液體受重力且具有流動性。測量液體壓強用壓強計。簡易壓強計主要由蒙有橡皮膜的金屬盒、橡皮管、U形管等組成,作用在橡皮膜上的壓強越大,U形管的左、右兩管內液面的高度差越大。2、液體壓強的規律:⑴液體對容器底和測壁都有壓強,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⑵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都相等;⑶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⑷不同液體的壓強與液體的密度有關。3、液體壓強的計算公式:P=ρgh;其中h表示液體的深度,指從液面開始,到指定的"研究位置"之間豎直方向上的距離。公式中各量的單位:P:Pa;g:N/kg;h:m;4、從公式中看出:液體的壓強只與液體的密度和液體的深度有關,與液體的質量、體積、重力、容器的底面積、容器形狀均無關。5、如右圖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力F和液體重力G的關系:粗細均勻的容器F=G;底小口大的容器F<G;底大口小的容器F>G。6、計算液體對固體的壓力和壓強:一般是先用P=ρgh求壓強;再用F=PS求壓力。7、計算裝液體的容器對桌面的壓力和壓強:一般先用F=G容+G液求壓力,后用P=F/S求壓強。8、連通器是指上端開口,底部連通的容器。其原理:連通器里裝一種液體且液體不流動時,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應用舉例:茶壺、鍋爐水位計、乳牛自動喂水器、過路涵洞、船閘等三、大氣壓1、大氣對浸在它里面的物體的壓強叫做大氣壓強,簡稱大氣壓,用P0表示。大氣壓產生原因:空氣受重力且具有流動性。說明:"大氣壓"與"氣壓"是有區別的,如高壓鍋鍋內部分氣體的壓強稱為氣壓,高壓鍋鍋外大氣的壓強稱大氣壓。☆列舉出你日常生活中應用大氣壓知識的幾個事例?答:①用塑料吸管從瓶中吸飲料②給鋼筆打水③使用帶吸盤的掛衣勾④人做吸氣運動2、證明大氣壓存在的著名實驗是馬德堡半球實驗。3、測定大氣壓的實驗是指托里拆利實驗,裝置如右圖所示。實驗過程:在長約1m,一端封閉的玻璃管里灌滿水銀,用食指將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銀槽中,放開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內水銀面下降一些就不再下降,這時管內外水銀面的高度差產生的壓強就是當時當地的大氣壓。說明:A玻璃管里灌滿水銀的目的: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銀上方為真空;若未灌滿,水銀上方有空氣會導致測量結果偏小。B若把水銀改成水,則需要玻璃管的長度約為10.3m;C將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壓,管內外的高度差不變,將玻璃管傾斜,高度不變,但長度會變長。4、通常把760mm高水銀柱產生的壓強叫一標準大氣壓,其大小P0=1.013×105Pa5、大氣壓的特點:大氣壓隨高度增加而減小,在海拔3000米以內,每升高10米,大氣壓約降低100Pa。大氣壓與地點、天氣、季節的變化有關,如晴天大氣壓比陰天高,冬天比夏天高。6、測定大氣壓的儀器叫氣壓計;一般分為:水銀氣壓計和無液氣壓計兩類。若水銀氣壓計掛斜了,則測量結果會變大。根據氣壓與高度的關系,無液氣壓計可以改制成登山用的高度計。7、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降低,氣壓增大時升高。8、質量一定的氣體,溫度不變時,氣體的體積越小壓強越大,氣體體積越大壓強越小。9、估測大氣壓的方法:=1\*GB3①取一個不帶針頭的注射器,將活塞推到底,封閉注射器的出液空;=2\*GB3②將注射器豎直方向放置且活塞向下,用細線在活塞上不斷加掛鉤碼;=3\*GB3③記下活塞剛好被拉動時鉤碼的總質量為m;=4\*GB3④用刻度尺測出注射器上帶刻度部分的長度為L,并讀出注射器的體積為v;=5\*GB3⑤則大氣壓P0=mg/s=mgL/v。<提示用P=F/S計算,其中F=mg,注射器的橫截面積S=v/L>第九章《浮力和升力》一、浮力的概念1、浸入液體〔或氣體的物體會受到液體〔或氣體向上托的力叫浮力。其方向是豎直向上;2、浮力產生的原因:液體對浸在其中的物體向上的壓力大于向下的壓力,這兩個壓力差就是浮力。3、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兩個力的作用,分別是浮力和重力。GF浮GF浮GF浮GF浮GF浮下沉懸浮上浮漂浮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1.比較浮力和物體的重力G物=1\*GB3①若物體會上浮;=2\*GB3②若物體會下沉;=3\*GB3③若物體會懸浮或者會漂浮。2.比較液體的密度液和物體的密度為=1\*GB3①若液>物體會上浮,靜止時會漂浮在液面;=2\*GB3②若液<物體會下沉;=3\*GB3③若液=物體會懸浮。〔注意此時不存在漂浮,與上面比較浮力和重力的情況不同懸浮和漂浮的區別:相同點: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其重力即不同點:懸浮時V排=V物即物體全部浸在液體中,它排開液體的體積等于物體的體積;漂浮時V排<V物,即物體有部分浸在液體中,它排開液體的體積小于物體的體積。還有不同,懸浮時ρ液=ρ物;漂浮時ρ液<ρ物4.說明:①密度均勻的物體懸浮〔或漂浮在某液體中,若把物體切成大小不等的兩塊,則大塊、小塊都懸浮〔或漂浮。②一物體漂浮在密度為ρ的液體中,若露出體積為物體總體積的1/3,則物體密度為<分析:則:ρ液V排g=ρ物Vgρ物=〔V排/V·ρ液=23ρ液③懸浮與漂浮的比較相同:不同:懸浮ρ液=ρ物;V排=V物漂浮ρ液<ρ物;V排<V物④判斷物體浮沉〔狀態有兩種方法:比較ρ液與ρ物。⑤物體吊在測力計上,在空中重力為G,浸在密度為ρ的液體中,示數為F則物體密度為:ρ物=Gρ/<G-F>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塊、蠟塊、等密度小于水的物體,冰化為水后液面不變,冰中含有鐵塊、石塊等密大于水的物體,冰化為水后液面下降。三、阿基米德原理:1、內容:浸入液體里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其表達式的三種形式:最常用的是ρ液gV排2、適用范圍:液體〔或氣體3、公式ρ液gV排其中各量選用的單位:ρ液用kg/m3;V排用m3公式選用的單位是kg4、根據ρ液gV排可知浮力的大小與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而與物體的質量、體積、重力、形狀、浸沒的深度均無關。5、幾個常用規律:<1>物體漂浮在液體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2>同一物體漂浮在不同液體里,因所受浮力始終等于其重力,故物體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不變;<3>同一物體漂浮在不同液體里,在密度大的液體中,排開液體的體積小;<4>物體懸浮或漂浮在液體時,若把物體切成大、小兩塊,它們仍然會懸浮或漂浮在液體中。<5>漂浮物體浸入液體的體積是它總體積的幾分之幾,物體密度就是液體密度的幾分之幾;<6>將漂浮物體全部浸入液體里,需加的豎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體對物體增大的浮力。浮力的計算方法:<1>、確定研究對象,認準要研究的物體。<2>、分析物體受力情況畫出受力示意圖,判斷物體在液體中所處的狀態<看是否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3>、選擇合適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慮平衡條件。具體方法:〔1二次稱量法〔也叫實驗法:=1\*GB3①用測力計測出物體在空氣中的重力為G物;=2\*GB3②然后將物體浸在液體中,再讀出測力計的示數為F;=3\*GB3③物體在液體中受到的浮力G物-F〔2阿基米德原理法:ρ液gV排,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知道物體排開液體的質量或體積時常用〔3平衡法:對于漂浮或懸浮的物體,〔4壓力差法:物體在液體中上、下表面受到的壓力差五、浮力的利用:1.輪船:〔1原理:用密度比水大的物體制成輪船,要把它做成空心,使之排開水的體積增多,從而受到的浮力增大。〔2排水量:輪船滿載時排開水的質量。單位是t;<注意1t=103kg>〔3由排水量m排可以計算下列幾個量:=1\*GB3①排開液體的體積:V排=m排/ρ水;=2\*GB3②排開液體的重力:=3\*GB3③輪船受到的浮力:=4\*GB3④船和貨物共重:G==m排g。2.潛水艇工作原理:潛水艇浸沒在水下時,它排開水的體積等于它本身的體積,是一個定值,所以它在水中的浮力不變,潛水艇下潛和上浮是通過改變自身重力來實現的。3.氣球和飛艇:原理:氣球是利用空氣的浮力升空的。氣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氣的氣體如:氫氣、氦氣或熱空氣。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隨風飄蕩,人們把氣球發展成為飛艇。4.密度計密度計放在不同液體中,總是處于漂浮狀態,則它受到的浮力始終等于其重力,可見它在不同液體中受到的浮力不變。根據V排ρ液g可知密度計排開液體的體積與液體的密度成反比。故密度計在密度大的液體中排開液體的體積小〔或者說它浸入液體中的部分少。刻度線從上到下,對應的液體密度越來越大六、神奇的升力〔1液體和氣體都具有流動性,稱為流體。流體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流速小的地方壓強大。〔2機翼的升力產生原因:氣流經過機翼上方的流速比下方的流速大,則機翼上方空氣的壓強比下方的壓強小,上下表面有壓力差。所以空氣對機翼有了向上的升力。附:體積單位換算關系:1L=1dm3=1×10-3m31mL=1cm3=1×10-6m3面積單位的換算關系:1dm2==1×10-2m21cm2==1×10-4m2第十章《從粒子到宇宙》1.認識分子:〔1德謨克里特猜想大塊的物體是有極小的物質微粒組成的,并把這種物質微粒叫做原子。〔21811年意大利物理學家阿伏加德羅首先確立分子的概念:能保持物質性質不變的最小顆粒叫做分子。〔3物質都是由大量分子組成的,,且分子之間有空隙〔4分子很小,一般分子的數量級為10-10m,一般顯微鏡無法看到,需借助電子顯微鏡觀察。〔5可以用油膜法實驗測量分子的直徑。〔6"猜想"是經驗素材和科學理論之間的橋梁;"物理模型"是在一些事實的基礎上,經過想像、類比等論證提出的。它們都是重要的科學研究方法。2.解剖原子:〔11897年英國科學家湯姆生通過真空管放電實驗發出的一種射線發現了電子,〔2湯姆生的原子模型:原子像一個實心的球體,正電均勻分布在球體內,電子像西瓜籽那樣鑲在其中。〔31911年,科學家盧瑟福用α射線轟擊金箔,發現大部分粒子幾乎不受任何阻擋地穿過金箔只有少數粒子發生了偏轉,表明金箔的原子內部是空蕩蕩的,由此提出了他的核式模型:原子中間有一個原子核,電子在核外較大空間繞核高速旋轉。〔4分子由原子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原子核又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質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組成的。原子核只占極小體積,卻幾乎集中了原子全部的質量電子在核外較大空間繞核高速旋轉,原子的大部分是空的。〔5原子核外的電子帶負電,原子核內的質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原子核中的質子數與核外的電子數相等,它們所帶的正負電荷相互抵消〔也叫中和,所以整個原子是不帶電的。〔71932年科學家查德威克發現了中子。1961年,蓋爾曼提出了夸克的設想。〔8微觀世界尺度由大到小的排列:病毒〔分子團、分子、原子、原子核、質子、夸克〔9某些物質的原子可以自發地發出射線的現象,叫做放射現象。放出的射線中有一種帶正電的〔讀作阿爾法粒子,也有帶負電的電子,還有不帶電的光子。3.飛出地球:〔1觀察是研究天體運動最基本的方法,天文學家只有兩樣法寶:數學和觀察。〔2古人的宇宙圖景:托勒玫的"地心說"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人類是宇宙的主宰,它禁錮了人們的思想,嚴重阻礙了科學的發展。哥白尼的"日心說"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地球等行星圍繞太陽運轉,它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掀起了天文學的革命。〔3總星系大約有幾十億個銀河系這樣的星系,每個星系平均有約1000億顆恒星。〔4銀河系從側面看像一個從中心切開的扁平的盤子,有1300億顆恒星形成。太陽是其中的一顆,離銀心的距離約是3×104l.y。它每隔2.3億年繞銀河系中心轉一圈。〔5太陽系有九大行星,從離太陽最近的向外數,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離太陽約1.5×108km、離冥王星約5.9×109km。〔6宇宙是無限的目前人們了解的宇宙尺度從大到小的排列是:總星系〔直徑是3ⅹ1010l.y.、銀河系〔直徑是1ⅹ105l.y.、太陽系〔直徑是1.18ⅹ1010km、地月系〔直徑是7.7ⅹ105km、地球〔直徑是1.28ⅹ104km〔71687年,英國科學家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任何兩個物體間都存在著一種相互吸引的力。太陽對地球和其它行星有巨大吸引力,使地球和各個行星乖乖的繞著它旋轉。萬有引力的大小與兩個物體的質量和物體間的距離有關,通常物體間的引力很小,覺察不到,天體的質量很大,天體間的引力大的驚人。〔8人造地球衛星環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必須具有的速度叫第一宇宙速度,也叫環繞速度,大小為7.9km/s;衛星掙脫地球的束縛,成為繞太陽運動的行星必須具有的速度叫第二宇宙速度,也叫脫離速度,大小為11.2km/s;要想掙脫太陽的束縛,飛到太陽系以外的空間必須具有的速度叫第三宇宙速度,也叫逃逸速度,大小為16.7km/s。〔9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是美國的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羅號飛船。〔10光年是長度的單位,表示光在一年中傳播的距離,符號l.y.<光和年的英文單詞light和year的首寫字母的組合>,記住1l.y.=9.4605ⅹ1012km=9.4605ⅹ1015m。〔11宇宙中的天體,是在不斷地運動變化著的,每個恒星都有它的誕生、成長和衰亡的過程。距今約50億年前,太陽從一團塵埃氣體云中誕生,現正是它的壯年時期。一些恒星在衰亡的過程中,會發生爆炸,留下的物質會變成一個密度極大的天體,它產生的引力能吸引附近所有物質,連光都無法逃避。這樣的天體叫做"黑洞"。第十一、十二章《簡單電路》一、電荷:摩擦過的物體有了吸引物體的輕小物體的性質,我們就說物體帶了電。輕小物體指碎紙屑、頭發、通草球、灰塵、輕質球等。定義: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定義: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原因:不同物質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不同實質:電荷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使正負電荷分開能的轉化:機械能-→電能①摩擦起電②接觸帶電:物體和帶電體接觸帶了電。如帶電體與驗電器金屬球接觸使之帶電。③感應帶電:3、兩種電荷:正電荷:規定: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電。實質:物質中的原子失去了電子負電荷:規定: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的電。實質:物質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電子4、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5、驗電器:構造:金屬球、金屬桿、金屬箔作用:檢驗物體是否帶電。原理: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的原理。6、電荷量:定義:電荷的多少叫電量。1e=1e=1.6×10-19C元電荷e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異種電荷完全抵消的現象擴展:①如果物體所帶正、負電量不等,也會發生中和現象。這時,帶電量多的物體先用部分電荷和帶電量少的物體中和,剩余的電荷可使兩物體帶同種電荷。②中和不是意味著等量正負電荷被消滅,實際上電荷總量保持不變,只是等量的正負電荷使物體整體顯不出電性。二、電路1.由電源、用電器、開關、導線組成的電流的路徑叫電路。2.電源是提供電能的,把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用電器是用電來工作的設備。將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開關是控制電路通斷的;導線是輸送電能的。3.電路中有持續電流的條件是:必須有電源、必須是通路。4.用統一規定的符號表示電路連接的圖叫電路圖。畫電路圖的規定:〔1用統一的符號;〔2連接線要畫成橫平豎直,成一種方形,拐角處畫成直角且不能安裝電路元件。5.如圖1所示,幾種元件的符號:圖1圖26.如圖2所示,短路有兩種:一是電源短路,即將電源的正、負極直接用導線相連,這樣可能會燒壞電源;二是局部短路,即將用電器〔或電表的兩端用導線直接相連,這樣會導致被短路的用電器〔或電表不能工作,但不會燒壞。二、串聯和并聯1.兩種電路的區別:串聯并聯定義把元件逐個順次連接起來的電路把元件并列連接起來的電路特征電路中有一條電流路徑,一處斷開所有用電器都停止工作。電路中的電流路徑至少有兩條,各支路中的元件可以獨立工作,互不影響。開關作用控制整個電路,開關的位置對控制電路的作用沒有影響干路中的開關控制整個電路。支路中的開關控制該支路。電路圖實例裝飾小彩燈、開關和用電器家庭中各用電器、各路燈2.識別電路串、并聯的常用方法:<選擇合適的方法熟練掌握>①電流分析法:根據"電源正極→用電器→電源負極"的方法分析電路中的電流,若電流在途中不分流,則用電器串聯;若在某處分流,則用電器并聯。②斷開法:去掉任一用電器,若另一個用電器也不工作,則用電器串聯;若另一個用電器不受影響仍然工作則用電器并聯。③節點法:在識別電路時,不論導線有多長,只要其間沒有用電器或電源,則導線的兩端點都可看成同一點,從而找出各用電器的共同點④觀察結構法:將用電器接線柱編號,電流流入端為"首"電流流出端為"尾",觀察各用電器,若"首→尾→首→尾"連接為串聯;若"首、首","尾、尾"相連,為并聯。⑤經驗法:對實際看不到連接的電路,如路燈、家庭電路,可根據他們的某些特征判斷連接情況。三、電流〔用字母I表示1.電流是導體中的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的,物理學規定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為電流的方向。2.國際單位是安培,符號是A,還有毫安〔mA、微安〔μA。換算關系1A=103mA=106μA3.臺燈和手電筒中的電流都約0.2A,計算器中的電流約100μA,電冰箱中的電流約1A等。4.電流用電流表來測量,其使用方法是〔兩要兩不要:〔1要串聯在待測電路中;〔2要讓電流從正接線柱流入,從負接線柱流出,否則指針反偏;〔3被測電流不要超出電流表的量程;若超出時,不僅測不出電流值,電流表的指針還會被打彎,甚至表被燒壞。〔4不要不經過用電器直接把電流表接在電源兩端。否則造成電源短路,可能會燒毀電源和電流表,原因是電流表相當于一根導線。選擇量程:實驗室用電流表有兩個量程,0—0.6A和0—3A。測量時,先選大量程,用開關試觸,若被測電流在0.6A—3A可測量,若被測電流小于0.6A則換用小的量程,若被測電流大于3A則換用更大量程的電流表。5.導體和絕緣體:1、導體:定義:容易導電的物體。導電原因:導體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動的電荷說明2、絕緣體:定義: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常見材料:橡膠、玻璃、陶瓷、塑料、油等。不易導電的原因:幾乎沒有自由移動的電荷。3、"導電"與"帶電"的區別導電過程是自由電荷定向移動的過程,導電體是導體;帶電過程是電子得失的過程,能帶電的物體可以是導體,也可以是絕緣體。4、導體和絕緣體之間并沒有絕對的界限,在一定條件下可相互轉化。一定條件下,絕緣體也可變為導體。原因是:加熱使絕緣體中的一些電子掙脫原子的束縛變為自由電荷。四、電壓〔用字母U表示1.作用:電壓使電路中形成了電流,某段電路中有電流必有電壓,而有電壓時不一定有電流。2.主單位是伏特,符號是V,還有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1V=103mV=106μV3.一些電壓值:1節干電池的電壓為1.5V,一個蓄電池的電壓為2V,家庭電路的電壓為220V,對人體的安全電壓不高于36V,手機鋰電池的電壓為3.6V。4.電壓用電壓表測量,其正確使用方法:①必須把電壓表和被測電路并聯。②必須讓電流從"+"接線柱流入,從"-"接線柱流出。否則指針會反偏。③被測電壓不得超過電壓表的量程。若超出時,不僅測不出電壓值,電壓表的指針還會被打彎,甚至燒壞電壓表。5.電流表和電壓表的異同點電流表電壓表不同點符號AAVV連接方式串聯并聯能否直接連接電源不能能量程0.6A3A3V15V每大格0.2A1A1V5V每小格0.02A0.1A0.1V0.5V內阻很小,幾乎為零,相當于導線很大,相當于開路相同1.表在使用前要調零;2、讀數時先要看量程,再分析分度值;3、電流從表的正接線柱流入,負接線柱流出;4、被測量不能超過表的量程。五、利用電流表、電壓表判斷電路故障1.電流表有示數而電壓表無示數:故障原因可能是:①電壓表損壞;②電壓表接觸不良;③與電壓表并聯的用電器短路。2、電壓表有示數而電流表無示數①電流表短路;②和電壓表并聯的用電器3、電流表電壓表均無示數:最大可能是總電路斷路。六、電阻〔用字母R表示:1.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叫電阻。符號:R。2.國際單位是歐姆,符號,還有千歐〔兆歐〔換算關系了解一些電阻值:手電筒的小燈泡,燈絲的電阻為幾歐到十幾歐。日常用的白熾燈,燈絲的電阻為幾百歐到幾千歐。實驗室用的銅線,電阻小于百分之幾歐。電流表的內阻為零點幾歐。電壓表的內阻為幾千歐左右。3.探究影響電阻因素的實驗:〔1實驗原理:在電壓不變的情況下,通過比較電流的變化來反映導體電阻的變化。〔也可以用串聯在電路中小燈泡的亮度來反映電阻的變化〔2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3實驗結論:導體的電阻決定于導體的材料、長度和橫截面積,還與溫度有關。〔4結論理解:導體電阻的大小由導體本身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決定。與是否接入電路、與外加電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NB/T 11646-2024井工煤礦采空區自然發火監測預警技術規范
- 貨代公司業務合同協議
- 購買預制過門梁合同協議
- 設備投資合作協議合同協議
- 課外培訓專用合同協議
- 購買電瓶車合同協議
- 購商用門面合同協議
- 解除承包公墓合同協議
- 購貨協議和購貨合同
- 2025年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考核試卷及答案
- 腹股溝疝課件
- 華為服務采購流程
- 油氣管道安全監測技術
- JGT312-2011 遇水膨脹止水膠
- 高中化學新課標下大單元教學設計
- 高中生社區服務、生社會實踐活動記錄表
- 美團外賣騎手獎罰制度
- 文物鑒賞講義-課件
- 【淺析汽車發動機的維護與保養4600字(論文)】
- 數學中的整體思想
- 康復醫學科疾病損傷急性期康復指南規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