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村(井隊、郭家槽)組綜合節水項目立項設計方案說明文本學位論文_第1頁
新建村(井隊、郭家槽)組綜合節水項目立項設計方案說明文本學位論文_第2頁
新建村(井隊、郭家槽)組綜合節水項目立項設計方案說明文本學位論文_第3頁
新建村(井隊、郭家槽)組綜合節水項目立項設計方案說明文本學位論文_第4頁
新建村(井隊、郭家槽)組綜合節水項目立項設計方案說明文本學位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SY-2006KY-005甘肅省古浪縣永豐灘新建村(井隊、郭家槽)組綜合節水項目初步設計甘肅省***市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二○○八年四月目錄1. 綜合說明 31.2項目區自然概況 31.3項目區社會經濟狀況 31.4工程規模及建設內容 31.5工程投資及效益 31.6工程施工組織管理 31.7技術經濟計算結果 31.8結論及建議 32基本情況 32.1項目區自然地理概況 32.2氣象、水文 32.3土壤 32.4項目區社會經濟情況 33節水灌溉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3.1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33.2項目建設的可行性 33.3節水灌溉項目建設的指導思想及原則 34項目節水量分析及計算 34.1現狀灌溉制度 34.2規劃水平年灌溉制度 34.3現狀與規劃渠系水利用系數比較 34.4節水量分析計算 34.5節余水量合理配置 35工程任務及規模 35.1工程任務 36工程設計 36.1工程設計標準 36.1.3規劃水平年、灌溉設計保證率 36.1.4節水灌溉模式的適宜性分析 36.2項目建設規模、等級及原則 36.3工程設計 37施工組織 37.1施工條件 37.2主體工程施工 3 3 38投資估算 38.1編制原則及依據 38.2工程總投資 39經濟評價 39.1經濟評價的依據及原則 39.2國民經濟評價 39.3經濟效益 39.4國民經濟評價指標計算 39.5綜合評價 39.6社會效益 39.7生態環境效益 39.8結論 310環境保護與水土保持 310.1環境保護 310.2水土保持 311工程管理 311.1工程管理基本原則 311.2管理機構 311.3施工管理 311.4運行管理 311.5灌溉管理 311.6科技培訓 311.7檔案管理 312結論和建議 3工程特性表序號項目單位數量備注一節水灌溉面積畝2090二施工特性1土方開挖m331966.712土方回填m329496.223砂礫墊層m321.064混凝土m3242.975UPVC管Km9.39D1606UPVC管Km2.51D2007建設期年1三投資估算萬元124.4681建筑工程萬元48.3172設備及安裝工程萬元67.0403其它費用萬元9.111四效益指標1經濟效益費用比1.112經濟內部收益率%143經濟凈現值萬元19.33綜合說明1.1項目背景項目區在古浪縣永豐灘鄉,位于古浪縣東北部,距縣城32公里。該鄉南依胡家邊鄉,東與土門鎮接壤,西面和北面靠涼州區黃羊鎮、吳家井鄉。南北寬約12公里,東西長約8公里,沿東南向西北呈狹長地帶。該地屬古浪河的沖、洪積平原,地勢平坦,海拔1650—1800米,自然縱坡1/1500—1/2500。該區是我縣開發較早的純井灌區,全鄉轄7個村委會,98個村民小組,1998戶,9138人,有耕地2.4萬畝,機井119眼,農作物播種面積2.4萬畝,國民生產總值5430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21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50元,農村各項經濟指標均居全縣前列,是我縣糧經主要產區之一。區內有武古公路、干武鐵路、武—永輸電線路、地下通信光纜穿過,交通、通訊、動力條件十分便利。上世紀80年代以來,由于水資源日益減少,迫使大量提取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逐年下降,生態環境逐年惡化。水資源不足,產生了一系列社會、經濟及生態問題,已成為項目區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為了進一步加快灌區經濟建設的發展,緩解水資源不足問題,必須以節水為中心,大力發展節水灌溉,擴大節水灌溉面積,提高水的利用率,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和灌區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只有通過節水,減少地下水的超采量,才能有效地遏制地下水位不斷下降的趨勢,利用節約水量,使有限的水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對項目區內生態環境起到保護作用。當地政府和群眾節水意識強,土壤、氣象特性都適宜節水灌溉。通過節水灌溉項目的實施,可進一步改善農業生產的基本條件,提高農業綜合能力,將會改善項目區人民生產、生活條件和生態環境,推動高新農業節水灌溉發展進程,促進農業生產良性循環和農村社會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具有良好的推動作用。根據現階段項目區經濟實力和財政狀況,走內涵挖潛改造的道路,采取多種形式籌集節水灌溉建設資金,是現階段解決水資源緊缺矛盾的主要出路。本工程項目采用管道節水灌溉技術,達到減少水量損失、增大灌水效率的節水目的。1.2項目區自然概況該地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全年日照時數2852.3小時,≥10℃積溫2686.3℃,年均氣溫8.3℃,晝夜溫差16℃,無霜期160天左右,年均地溫7.5℃,最大凍土深度1.4米,年均降水量207.7mm,且多集中在七月至九月,年均蒸發量2807.4mm,風向多南北,平均風速3.3米/秒。總的氣候特點:光照豐富、熱量充足、晝夜溫差大、降水稀少且不均勻,蒸發量大,春季多風沙,冬季寒冷少雪,氣候變化幅度大。該區地下水埋深60~120m,礦化度0.3-0.5g/L,小于1g/L,灌溉不產生堿害。1.3項目區社會經濟狀況該區是我縣開發較早的純井灌區,全鄉轄7個村委會,98個村民小組,1998戶,9138人,有耕地2.4萬畝,機井119眼,農作物播種面積2.4萬畝,國民生產總值5430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21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50元,農村各項經濟指標均居全縣前列,是我縣糧經主要產區之一。項目擬定在永豐灘鄉新建村井隊、郭家槽組實施,有356戶,人口1800人,勞動力773個,耕地面積5428畝,農作物播種面積2814畝,糧食產量1008噸,機井2眼。1.4工程規模及建設內容項目區規劃節水灌溉面積2090畝,新建低壓管道11.9km;高位水池9座,排水、檢查井9座,給水栓2271.5工程投資及效益工程總投資(靜態投資)124.468萬元,其中建筑工程48.317萬元,設備安裝工程67.040萬元,其它費用9.111萬元。工程建成后,將改善項目區生態環境,調節用水矛盾,促進農、林、牧、副業的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1.6工程施工組織管理本項目實施,按照水利基本建設程序進行管理,工程項目管理推行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工程建設采用招標承包,嚴格按照基建工程招標程序及招標管理辦法,公正、公平、公開的選擇施工隊伍。工程建設中,嚴格控制分包、轉包現象。工程質量管理實行建設監理,對工程監理單位實行公開招標,擇優選擇,施工應嚴格按批準的設計進行。項目管理人員和受益區的業務主管人員或業主應參加施工管理,熟悉工程情況,便于運行管理和工程維護。1.7技術經濟計算結果從國民經濟評價主要指標分析,經濟效益費用比為1.111大于1.0;經濟內部收益率14%,大于社會折現率12%;經濟凈現值為19.33萬元大于零,以上各項指標均滿足規范要求,經濟效益顯著。1.8結論及建議節水灌溉工程項目實施后,對環境無不良影響,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項目在技術上可靠,經濟上可行,建議盡早立項建設,發揮效益。2基本情況2.1項目區自然地理概況項目區在古浪縣永豐灘鄉,位于古浪縣東北部,距縣城32公里。該鄉南依胡家邊鄉,東與土門鎮接壤,西面和北面靠涼州區黃羊鎮、吳家井鄉。南北寬約12公里,東西長約8公里,沿東南向西北呈狹長地帶。該地屬古浪河的沖、洪積平原,地勢平坦,海拔1650—1800米,自然縱坡1/1500—1/2500。2.2氣象、水文該地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全年日照時數2852.3小時,≥10℃積溫2686.3℃,年均氣溫8.3℃,晝夜溫差16℃,無霜期160天左右,年均地溫7.5℃,最大凍土深度1.4米,年均降水量207.7mm,且多集中在七月至九月,年均蒸發量2807.4mm,風向多南北,平均風速3.3米/秒。總的氣候特點:光照豐富、熱量充足、晝夜溫差大、降水稀少且不均勻,蒸發量大,春季多風沙,冬季寒冷少雪,氣候變化幅度大。該區地下水埋深60~120m,礦化度0.3-0.5g/L,小于1g/L,灌溉不產生堿害。該區上游有主流古浪河和柳條河等河流,均發源于祁連山脈。古浪河年徑流量0.776億立方米,柳條河年徑流量947萬立方米,補給來源為降雨和冰雪融水。該區地下水埋深80—150米,礦化度0.3—0.5克/升。2.3土壤該區地勢平坦,土壤集中連片,土層深厚,土壤以輕質砂壤土為主,土質肥沃,土壤含鹽量低,土質肥沃,土壤容重1.45g/cm3,田間最大持水率22.0%。土壤含鹽量低,有利于作物生長,適合種植小麥、玉米、瓜果、蔬菜等作物。2.4項目區社會經濟情況該區是我縣開發較早的純井灌區,全鄉轄7個村委會,98個村民小組,1998戶,9138人,有耕地2.4萬畝,機井119眼,農作物播種面積2.4萬畝,國民生產總值5430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21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50元,農村各項經濟指標均居全縣前列,是我縣糧經主要產區之一。3節水灌溉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1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古浪是一個干旱的農業縣,干旱缺水是制約我縣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多年來,雖然修建了一系列灌溉工程,極大地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在農業生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農業的發展,一方面,灌溉面積增加,對水資源需求量加大,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大部分地區仍采用傳統的粗放型灌溉方式,造成水資源的大量浪費,灌溉水利用率低,部分地區甚至出現了超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的局面,而永豐灘鄉井灌區的情況更為嚴重。為改變這種狀況,加強節水灌溉項目建設,在現有條件下,對渠道進行襯砌、維修,發展節水灌溉工程,提高水的利用率,為社會提供可再分配水資源,真正解決水資源供求矛盾,達到水資源的合理、平衡利用。同時,也是永豐灘鄉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保障之一。建設節水項目的必要性主要體現以下幾方面:一是節水灌溉是發展高效農業的現實需要。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必須改變和調整傳統種植結構和方式,發展高效農業,在目前水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唯一的出路就是提高水的利用率,提高單位水量產出效益,節水灌溉是最佳選擇;二是節水灌溉是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客觀需要。黨中央把節水灌溉作為一項戰略任務來抓,實行開源與節流并舉,將給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造成重大的影響;三是節水灌溉是農業增產增收,實現科技進步的時代需要。從整體上看,現階段該地區的農業基礎設施還相當脆弱,抗災能力較差,科技貢獻率較低,投入產出比相對較小,這就必須依靠科技進步,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大力推廣和應用先進節水技術。另外,當地群眾習慣于傳統的大水漫灌方式,對于新的節水措施,需要有一個認識過程,建設高標準節水項目,充分發揮典型示范作用和輻射帶動作用,有利于節水灌溉技術的應用與推廣。選擇永豐灘鄉新建村井隊、郭家槽組作為節水灌溉項目區,其目的是為全縣樹立一個節水灌溉樣板,以點帶面,帶動全縣節水灌溉事業的發展。3.2項目建設的可行性項目區內土地平坦且集中連片,但由于水資源缺乏,傳統的灌溉方式遠不能滿足用水需要,致使大片農田得不到及時灌溉,水資源的缺乏已成為當地農業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群眾發展節水灌溉的愿望十分迫切,積極性高,當地領導重視,社會經濟基礎好。項目區所在鎮自然條件較好,經濟實力較強,勞力資源充足,群眾具有一定的自籌能力,且科技興農意識較高,適宜節水灌溉和“兩高一優”農業的發展。項目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等級的設計單位進行規劃、設計。實施單位具有專業施工隊伍和工程技術人員,各負其責,實行規劃、設計、施工、管理規范化,能夠確保工程質量,可達到工程的預期目的。區內有武古公路、干武鐵路、武—永輸電線路、地下通信光纜穿過,交通、通訊、動力條件十分便利。3.3節水灌溉項目建設的指導思想及原則項目建設的指導思想:充分利用現有水源條件,采用先進的節水灌溉技術,選用先進的節水灌溉設備和材料,體現因地制宜的原則,統一規劃,統一組織施工,嚴格管理制度,真正實現高起點、高質量、高效益,達到示范、輻射、推廣的目的。項目建設原則:一是統一規劃設計,統一組織施工,確保工程質量優良;二是充分合理利用水資源,因地制宜,發展管道灌溉;三是節水灌溉技術與農業生產技術相結合,結合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確定項目區的作物種植品種;四是項目區建設資金由國家投資、地方配套兩部分構成。3.4水資源概況項目區水源為提取地下水,該地屬古浪河的沖、洪積平原,地勢平坦,地下水埋深35m左右,含水層主要為粉細砂夾砂礫石地層,隔水層頂板埋深60-70m,地下水補給來源主要為大靖河及沿山溝谷地下潛流和大靖灌區黃灌區農田灌溉回歸水組成,補給來源穩定可靠,含水層的分布面積大且穩定。經測試機井單井出水量50-70m3,利用的取水機井運行狀況良好,取水可靠,4項目節水量分析及計算4.1現狀灌溉制度經對項目區現狀調查,根據作物種植比例、作物種類、灌溉方式、凈灌水定額、灌水時間、現狀灌溉制度,項目區現狀綜合凈灌溉定額為283.55m3/畝,最大凈灌水率為0.211m3/4.2規劃水平年灌溉制度隨著社會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農業生產從傳統農業向商品經濟農業轉化,經濟作物種植比例不斷增大。在全面改革用水制度的基礎上,通過采取調整經濟結構種植結構,田間配套逐步完善,降低灌水定額,提高田間水利用率。項目區農作物不同灌溉模式和灌溉制度的確定,根據灌溉試驗資料和不同作物播前和全生育期灌水次數、灌水時間、灌水定額及作物種植比例確定。灌水定額、灌水次數、灌水日期的確定,主要取決于作物各生育階段及其田間土壤含水率與作物苗情狀況,擬定項目區規劃水平年灌溉制度,灌溉制度詳見表4-2。4.3現狀與規劃渠系水利用系數比較依據《節水灌溉技術規范》,并根據項目區節水途徑綜合分析確定,項目區現狀井水渠系水利用系數0.75,灌溉水利用率0.68,綜合凈灌溉定額為283.55m3/畝。項目區通過配套改造工程,主要以防滲節水為中心,考慮優化種植和調整灌溉制度,普及常規節水灌溉技術,大力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技術,規劃綜合凈灌溉定額為262.25m3/畝。通過田間配套工程的進一步完善,項目區內灌溉水利用率可提高到0.現狀灌溉制度表表4-1作物種類種植比例灌水次數灌水定額灌溉定額起止日期天數灌水率%m3/畝m3/畝起(月.日)止(月.日)(d)m3/s萬畝冬小麥60012028010.211.05450.1851505.75.31250.1392606016.25250.1673506.257.20200.139胡麻1501102553.103.29200.0951455.175.31150.0522556.267.14190.0503457.157.30160.049洋芋1001102703.103.29200.0641557.218.9200.0322558.108.24150.0423508.259.8150.039糜谷501102653.103.29200.0321507.218.9200.0142558.108.24140.0383508.259.8150.019帶田5012045010.211.15450.0151505.75.31250.0122606.16.25250.0143556.267.20250.0134607.218.9200.0175558.108.24150.0216508.259.8150.019蔬菜瓜果301103753.103.29200.0191506.16.25250.0072506.267.20250.0073607.218.9200.0104558.108.24150.0135508.259.8150.012林草10601203.103.29200.00316010.211.15450.002果園10502105.75.31250.0021506.267.20250.0022608.108.24150.00535010.211.15450.001規劃水平年灌溉制度表表4-2作物種類種植比例灌水次數灌水定額灌溉定額起止日期天數灌水率%m3/畝m3/畝起(月.日)止(月.日)(d)m3/s萬畝小麥46010025010.211.15450.1181505.75.31250.1062506.16.25250.1063506.267.20250.106胡麻150902353.103.29200.0781455.175.31150.0522556.267.14190.0503457.157.30160.049洋芋501002403.103.29200.0291507.218.9200.0142508.108.24150.0193508.259.8150.019糜谷50902403.103.29200.0261507.218.9200.0142508.108.24150.0193508.259.8150.019瓜類201003503.103.29200.0121506.16.25250.0052506.267.20250.0053507.218.9200.0064508.108.24150.0085508.259.8150.008蔬菜301003503.103.29200.0171506.16.25250.0072506.267.20250.0073507.218.9200.0094508.108.24150.0125508.259.8150.012林草100601203.103.29200.03516010.211.15450.015果樹20502005.75.31250.0051506.267.20250.0052508.108.24150.00835010.211.15450.003大麥7010022510.211.15450.0261655.75.31250.0302606.16.25250.0284.4節水量分析計算節水量是本項目中一項非常重要的指標,關系到水資源的合理配置、水利工程布置、項目的國民經濟評價等問題。在項目區地表水和地下水有多次互相轉化及重復利用的特點,這種轉化關系反映了地表水和地下水在成因上有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系,地表水中絕大部分是地表水回歸量,而實施節水措施后除減少部分蒸發損失外,同時減少了回歸水量。因此,規劃水平年的節水量,必須考慮地下水互相轉化及其影響,扣除地表水的回歸水減少量,考慮到地表水和地下水轉化規律對節水量計算的影響,統一按毛水量計算。計算方法如下:式中:ΔW2i—i區井灌區節水量;S2i—i區井灌區保灌面積;M2i—i區井灌區現狀綜合毛灌溉定額;M2iˊ—i區井灌區規劃綜合毛灌溉定額;經計算,年節水量22.3萬m3。4.5節余水量合理配置項目區節余水量不但可提高供水保證程度,減少流域超采地下水量,使之逐漸達到采補平衡,阻止地下水位繼續下降和生態環境惡化趨勢,逐步退耕還林、還草、恢復植被,改善周邊生態環境,同時在可能的情況下,還可向下游輸水,使水資源更加合理利用。5工程任務及規模5.1工程任務5.1.1項目區選定的原則⑴水資源緊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是項目實施高新節水的灌溉地區。⑵選點在節水技術與農作物品種、栽培技術相適宜的灌區。⑶選點在群眾節水意識和經濟實力較強,具有典型帶動作用的示范區。5.1.2項目實施的目的和指標項目完成后將大大改善項目區農業節水灌溉的環境和農業生產條件,加大節水灌溉科技含量,調整農村產業結構,調動項目區廣大干部群眾的生產積極性,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和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發展管道灌溉面積2090畝。5.2建設規模項目建設規模為節水灌溉面積2090畝,新建低壓管道11.9km;高位水池9座,排水、檢查井9座,給水栓2276工程設計6.1工程設計標準6.1.1節水灌溉設計主要技術規范(1)《節水灌溉技術規范》SL207—98;(2)《低壓管道輸水灌溉工程技術規范》SL/T153—95;(3)《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規范》GB50288—99;(4)《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SL252—2000。6.1.2節水灌溉標準管道水利用系數≥0.95;灌溉水利用系數≥0.80;6.1.3規劃水平年、灌溉設計保證率現狀水平年為2005年,規劃水平年為2006年。灌溉設計保證率:P=75%。6.1.4節水灌溉模式的適宜性分析管灌工程近年來在古浪縣已得到一定的推廣。工程根據項目區地形特點,利用地面落差,設計為自壓式管灌,使運行費用降低,減少輸水環節中的滲漏、蒸發損失,節水效果顯著,深受灌區群眾的歡迎。工程主要選在地形落差大、群眾接受能力強、經濟實力比較突出的村組。6.2項目建設規模、等級及原則6.2.1項目建設規模項目建設規模為節水灌溉面積2090畝,新建低壓管道11.9km;高位水池9座,排水、檢查井9座,給水栓2276.2.2工程等級根據水利部2000年7月頒發的SL252—2000《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本項目為小(1)型工程。6.2.3規劃原則a立足當前,兼顧長遠;b因地制宜,合理布置,便于管理;c充分利用現有水利工程設施;d注重經濟效益,在保證灌溉質量,運行安全、可靠、合理和管理方便的前提下,力求降低工程造價、運行及管理費用,盡可能改進水利設施,提高設備的綜合利用,充分發揮灌溉工程的效益;e綜合分析當地情況,選擇最優的布置方案。6.3工程設計6.3.1管網的布置①管網布置原則一是以原有水源為依據,做到設施、管道、道路、條田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全面配套,統一管理。二是依據地形、地塊、道路等情況布置管道系統,要求線路最短,控制面積最大,便于機耕,管理方便。三是管道盡可能雙向分水,節省管材。②管網布置依據《低壓管道輸水工程技術規范》(SL/T152-95)進行規劃布置,根據現有地塊形狀管網布置形式。管網布置利用自然縱坡規劃為自壓管道輸水,管道末端出口地面上能提供0.2m左右壓力水頭即可。管道埋于凍土層1.2m以下。出水口間距為30m,用三通連接地埋豎管,上部安裝給水栓雙向輸水灌溉。管道垂直于等高線布置。灌溉結束后,使管網水退至排水井內,冬季可避免凍害引起破壞。6.3.2管材選擇管材的選擇根據管灌區的具體情況,結合各種管材的特性及適用范圍進行選擇。管材的選擇,兼顧人飲水選用UPVC管。其特點:重量輕,便于搬運,施工容易,能適應一定的不均勻沉陷,內壁光滑,耐腐蝕,水頭損失小,并且價格低廉。6.3.3流量確定根據對項目區現有機井調查,單井出水量為50~70m3/h左右,故低壓管道輸水能力按50~140m3/h進行設計。6.3.4管徑選擇管徑計算公式如下:式中:D——管徑(mm);Q——設計流量(m3/h);V——管道流速(m/s),經濟流速取0.5~1.0經計算,管徑選用D160mm、D200mm。6.3.5管網水力計算:水頭損失包括沿程水頭損失和局部水頭損失。最末端水頭損失較大,按此種方法計算水頭損失,局部水頭損失按沿程水頭損失的10%進行估算。hf=f·Qm·L/Db式中:hf-沿程水頭損失(m);f-管材摩阻系數取0.948×105;L-管道長度(m);Q-管道設計流量(m3/h);D-管道內徑(mm);m-流量指數,取1.77;b-管徑指數,取4.77。水力計算成果詳見下表:水力計算成果表村組名稱長度管段總水頭損失地面落差自由水頭(m)(m)(m)(m)井北組2510.0021.8916.90-4.99井西組1230.007.372.70-4.67井中組1260.0012.558.40-4.15磚東組1200.0011.957.52-4.43三板灘組1280.007.673.04-4.63紅沙臺組1520.009.104.26-4.84冰上組1680.0010.065.76-4.3冰下組1220.005.293.00-2.296.3.6建筑物設計①高位水池因項目區地勢平坦,落差較小,為保證管道輸水,需修建高位水池以提高供水水頭。高位水池建在管道首端,基礎為C15細粒砼砌石,長×寬為2.5×2.5m,池身為C25預應力鋼筋砼管,管內徑為0.8m,壁厚0.08m,高3.2m。詳見高位水池設計圖。②分水口分水口為C15砼圓形預制件,內徑為0.8m,高0.4m。詳見分水口設計圖。③閘閥井為便于工程管理每條干管與支管連接處,設置閘閥井。結構為園型,井口內徑為0.8m,高2.16m,井壁用紅磚砌筑,井底內徑1.8m,內設爬梯,井蓋為C20鋼筋砼預制,厚0.1m。詳見閘閥井設計圖。7施工組織7.1施工條件7.1.1工程條件項目區位于308省道北側,干武鐵路西面,項目區鄉鎮公路連通,村社道路相互貫通,施工期間只需對部分地段加以整修、擴修便可滿足需要,對外交通十分便利。項目實施區距古浪縣城100km。項目區內的水源點較豐富,施工場地附近有機井,水量較充沛,施工期間用水可從機井內抽水,存蓄待用。施工期用電,利用項目區現已架設的輸電線路接至施工現場。7.1.2建筑材料工程所需的砼粗細骨料及卵石,從30km處大靖河料場采購拉運。管道材料采用公開招標采購。油料由石油公司供應,汽車直接運到施工工地。其它建筑材料及零星配件由承包商就近自行采購。7.1.3自然條件項目區地勢平坦,日照充足,氣候溫和,平均海拔在1750~1960m之間,平均氣溫為8.3℃,平均降雨量360mm,平均蒸發量2807.4mm,平均風速3.3m/s,最大凍土深140cm,自然條件滿足施工建設要求。7.2主體工程施工7.2.1備料工程在正式施工前所有的材料包括管灌設備、天然材料、施工工具都要落實到位。管灌材料在招標采購的基礎上由招標單位運輸到專用倉庫,所有的材料在進場時必需專人負責按技術要求嚴格檢驗,把好質量關。7.2.2管道安裝工程8投資估算8.1編制原則及依據8.1.1編制原則概算依據甘肅省水利廳1992年15號文頒發的《甘肅省水利水電工程初步設計概算編制辦法》等有關規定進行編制。8.1.2編制依據(1)定額依據建筑工程采用甘肅省水利廳1996年頒發《甘肅省水利水電建筑工程概算定額》。(2)費用依據按照甘肅省水利廳1992年15號文頒發的《甘肅省水利水電設計概(估)算費用構成及計算標準》執行并按1995年19號文“補充規定”和1998年11號文“費用標準調整意見的通知”計取各項費用。(3)材料、設備、施工機械價格編制依據①主要材料價格確定:材料原價按2006年三季度價格水平確定,鋼材、水泥、木材運雜費按(汽車)運費0.42元/t,裝卸費5.0元/t,采購保管費2.5%,計算結果詳見附件。②砂石料價格確定:按當地市場價加運雜確定,經計算砂子預算價為40.3元/m3,石子預算價為32.6元/m。③施工機械價格:按(1996)甘肅省水利廳頒發的《甘肅省水利水電建筑工程概算定額》中機械臺班費定額,一類費用在原定額基礎上增加15%,二類費用根據當地預算價格計算。④人工工資:依據甘價房地(1995)年68號文規定計算,風、水、電單價按施工組織設計方法及有關規定計算,成果詳見下表:人工工資風水電土方工程石方工程砼、安裝工程15.9416.9918.040.290.410.48⑤取費標準:直接費:基本直接費按施工方法選用相應的定額計算;其他直接費建筑工程,安裝工程分別為4%、5%計取。間接費:按小型工程計取。土方工程、石方工程、砼工程、安裝工程、分別按人工費的24%、30%、70%、80%計算。計劃利潤:按7%計取。稅金:按3.22%計取。(4)其它費用①建設單位經常費:以定員3人計取。項目管理費:按建安工程費0.12%計取。②工程監理費;按建安工程費的2%計取。③勘測設計費;按工程投資第一至第四部分合計的2.5%計取。④工程質量監督檢測費,預算定額編制管理費分別按建安工程費的0.1%、0.12%計算。8.2工程總投資工程總投資(靜態投資)124.468萬元,其中建筑工程48.317萬元,設備安裝工程67.040萬元,其它費用9.111萬元。詳見附表1~12。附表:總估算表;建筑工程估算表;設備及安裝工程估算表;其他費用估算表;建筑工程單價匯總表;施工機械臺班費匯總表;砼單價計算表;主要材料及其它材料價格匯總表;主要材料價格預算表;次要材料預算價格匯總表;主體工程主要材料量及工日匯總表;主體工程主要工程量匯總表。9經濟評價9.1經濟評價的依據及原則9.1.1評價依據①《水利水電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規程》②《水利建設項目經濟評價規范》(SL72—94)③《節水灌溉技術規范》(SL207-98)9.1.2評價的原則經濟分析,著重評估該工程實施后,使渠系水利用率提高,灌區保灌水平提高,有增產、節水、節電、省工直接或間接效益,分析該項工程的投入產出,計算國民經濟評價指標,以評價項目在經濟可行性,以動態指標為主,靜態指標為輔。9.2國民經濟評價9.2.1費用計算項目費用包括工程投資和年運行費。9.2.2在國民經濟評價投資中固定資產投資按(SL72-9)規范做影子投資,即在工程單價刪除計劃利潤和稅金等屬于國民經濟內部轉移支付費用,再按影子材料、機械臺班費計算分析影子工程單價,影子工程單價乘工程量得出影子投資。9.2.3年運行費計算年運行費包括工程維修費、燃料動力費、管理費及其它費用。工程維修費,按固定資產投資額1.5%計算,經計算每年為1.87萬元。燃料動力費,按實際耗電量電價計算,按供電價格0.35元/Kwh計算,經計算每年電費為5.47萬元。工程實施后,依據“誰受益誰管理”的原則,移交給村組進行管理,經計算每年為1.3萬元。其它,按管理費的20%計取費用為0.26萬元。合計年運行費為8.90萬元。9.3經濟效益本工程實施后,經濟效益主要有提高灌區保證率后的增產效益和節水效益:(1)增產效益農業增產效益按有、無項目時增量產值計算,采用分攤系數法計算水利灌溉效益。項目實施后,0.209萬畝農田得到保灌,根據統計計算,每畝平均增產小麥40kg,年增農業產值8萬元,水利益分攤系數按0.5計,則分攤效益為4(2)節水效益項目實施后,共計節水量22.3萬m3,節約的水量若用于增加保灌面積,按每畝增加1個苗水(60m3)計,可新增保灌面積0.37萬畝,根據計算,規劃水平年每年可增產農業值26.07萬元。水利益分攤系數按0.5計,則分攤效益為13.04萬元。(3)其它效益實現節水灌溉后,灌水時間減少,節省勞力,每工日按20元計算,每年可減小工日5000工日,則計算勞力折資為10萬元。9.4國民經濟評價指標計算(1)經濟分析期的確定本工程建設期1年,經濟計算期31年。(2)基準年的確定根據《水利建設項目經濟評價規范》,計算基準年選在工程開工后的第一年,基準點為年初。(3)經濟評價指標社會折現率依據《水利建筑項目經濟評價規范》規定取12%,經計算各項經濟評價指標如下:。①經濟內部收益率EIRR=14%大于社會折現率12%;②經濟凈現值ENPV(Is=12%時)=19.33萬元,大于零;③經濟效益費用比=1.11大于1.0。9.5綜合評價國民經濟評價主要指標分析,經濟效益費用比大于1;經濟內部收益率大于社會折現率12%;經濟凈現值(=12%時)大于零。各項指標均滿足國民經濟評價規范要求,經濟效益顯著。9.6社會效益(1)本項目實施后,年凈增產小麥8.36萬Kg,節約水量22.3萬m3,對項目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2)項目區水土資源豐富,基礎設施好,是一個發展潛力很大的地區,工程實施好,將有效地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促進農、林、牧、副業的全面發展。(3)工程實施后,由于灌溉制度調整和灌溉水利用系數的提高,項目區每年可節約的水量,提高了保灌率,節約的水量對緩解用水矛盾,改善生態環境,必將起到重要的作用。9.7生態環境效益該工程地處河西走廊,屬西北內陸干旱農作物墾植區,水資源緊缺、氣候干燥、風沙大、降水稀少、蒸發強烈是項目區典型的氣候特征。項目實施后將有效改善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改善項目區及其周邊地區的生態環境,為項目區經濟的持續發展創造有利的基礎條件。9.8結論本項目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項目經濟可行,建議盡早立項建設。10環境保護與水土保持10.1環境保護項目區屬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農作物墾殖區,農業生產完全依賴于灌溉。水資源緊張,氣候干旱,風沙大,降水稀少,蒸發強是項目區典型的氣候特征。由于該工程取水量小,對項目區的水資源平衡無大的影響;該工程施工開挖面積小,占地面積少,對地表植被破壞程度小,地表植被易于恢復,因此該工程實施不會帶來水土流失現象。同時該項目投入少、無移民搬遷,不影響當地群眾正常的生產和生活。工程實施區有廣袤的農田、肥沃的土地、充裕的光熱資源,是一個很有發展潛力的灌區。工程實施后,將為灌區節約一定的水量,使地表水資源利用率提高,減少了地下水的開采量,使項目區地下水趨于均衡的良性循環,有效緩解灌區用水緊張的局面,讓有限的水資源得到進一步合理利用。通過建設節水工程,使項目區渠、路、林、田配套不斷完善,生態環境進一步得到改善,由于節水效益顯著,農田的保護面積和保灌程度增大,為農村社會經濟穩步發展創造了持續、良性發展條件;工程的實施,對改善項目區農業基礎條件,提高農業保收能力,促進灌區人民節水意識的進一步加強,增加農民收入,提高水資源和土地資源的利用水平,有著現實的積極意義。該項目實施后,節水、增產、增收效益明顯,能積極推動項目區各項事業的發展,對社會和生態環境不會產生不利因素和負面影響,相反它對項目區社會、經濟、自然、生態環境將帶來長期的、多方面的正效應,并直接或間接改善自然環境,使之為灌區人民提供一個穩定可靠的生產、生活環境。近幾年來,在總結過去幾十年水利建設和農業發展過程中的經驗時,再不能走發展生產而犧牲自然為代價,這是最根本的一條。走節水農業之路,保護環境,改善生態環境,為鞏固節水帶來的積極作用,使之更好地為灌區人民服務,為美化我們的環境服務,必須加強管理,管好、用好節水工程使其在節水中發揮最大效益,還必須加強灌區水管隊伍和農民的節水意識和提高他們對節水設施認識運用,使水資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發揮最大的作用,帶來更為顯著的生態、社會、經濟效益。項目實施后,將有效地改善項目區農業生產基本條件,提高抗旱保收能力及農產品產量和質量,促進和帶動項目區水利工程的建設與農業節水的進一步發展,為區域經濟的持續發展創造有利的基礎條件。通過常規節水和高新節水技術在項目區的推廣應運,帶動種植結構及灌溉定額的調整,減少地下水的開采,將對項目區社會、經濟、自然、生態環境帶來長期的多方面的正面效應,并直接或間接改善自然環境,使之提供一個穩定可靠的生產、生活環境。通過對水資源的科學利用,控制地下水位的持續下降,保證植被的生長;在防治土地沙漠化方面,以機械工程和草、灌、喬結合的防治措施為主,實現綠洲農業的持續穩定發展。10.2水土保持項目區節水工程的建設,開挖地大多在耕地上,開挖斷面一般較小,施工期短,地埋管安好試壓合格后即進行回填,使地貌基本恢復原樣,幾乎不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壤有機質的流失。項目區為地勢平坦灌區,氣候干旱、降水少、蒸發量大,因而蒸發作用和風沙的挾帶作用是灌區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本著治本與治表的原則,水土保持應采取的措施有:第一,在節約用水的基礎上,重點加大植樹造林力度,加強田間林網建設,提高綠化率,從而減低風速,減少蒸發、改造田間小氣候。第二,要對土地深翻改土,增施有機肥,提高土地的蓄水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