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陜州區王家后鄉滹沱鋁土礦礦產資源開采與生態修復方案_第1頁
河南省陜州區王家后鄉滹沱鋁土礦礦產資源開采與生態修復方案_第2頁
河南省陜州區王家后鄉滹沱鋁土礦礦產資源開采與生態修復方案_第3頁
河南省陜州區王家后鄉滹沱鋁土礦礦產資源開采與生態修復方案_第4頁
河南省陜州區王家后鄉滹沱鋁土礦礦產資源開采與生態修復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0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開曼鋁業(三門峽)有限公司河南省陜州區王家后鄉滹沱鋁土礦礦產資源開采與生態修復方案提交單位:開曼鋁業(三門峽)有限公司編制單位:中赟國際工程有限公司二〇二二年一月第一章概述 1 第二章礦產資源概況 33 第三章主要建設方案的確定 71 第四章礦床開采 95 第五章選礦及尾礦設施 128第六章礦山安全設施及措施 129 第七章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與土地損毀評估 149 第八章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與土地復墾可行性分析 189 第九章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工程 203 第十章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工程總體布署 226 第十三章礦山經濟可行性分析 296 第十四章結論與建議 302 1、綜合技術經濟指標表。2、礦區地質環境現狀調查表。1、提交單位承諾書;2、《方案》編制委托書;3、編制單位承諾書;4、營業執照;5、探礦證;6、河南省礦產資源儲量評審中心《<河南省陜州區王家后鄉滹沱鋁土礦詳查報告>礦產資源儲量評審意見書》(豫儲評字〔2021〕54號);7、河南省自然資源廳《關于<河南省陜州區王家后鄉滹沱鋁土礦詳查報告>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備案的復函》(豫自然資儲備字〔2021〕40號);8、公眾調查表;9、土地利用現狀圖及地類證明文件;10、主要編制人員身份證復印件;11、關于********王莊組搬遷情況的說明;12、關于礦區遺留問題治理情況的證明;13、材料信息價格。序號圖紙名稱備注1礦區范圍、地形地質及總平面布置圖FW1新制2井田開拓系統水平投影圖新制3一期工程開拓系統水平投影圖新制4FW3新制5新制6FW9-5新制7上向水平進路充填采礦法示意圖新制8平硐及主斜坡道工業場地總平面布置圖FW3421-447-1新制9一期回風豎井工業場地總平面布置圖FW3421-481-1新制二期回風豎井工業場地總平面布置圖FW3421-481-2新制鋁土礦資源量估算水平投影圖用上層粘土礦資源量估算水平投影圖用下層粘土礦資源量估算水平投影圖用菱鐵礦資源量估算水平投影圖用上層鐵礬土礦資源量估算水平投影圖用下層鐵礬土礦資源量估算水平投影圖用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現狀平面圖FW3421-887-1新制礦區土地利用現狀平面圖FW3421-889-1新制礦山地質環境問題預測平面圖FW3421-894-1新制20礦山土地損毀預測平面圖FW3421-894-2新制21礦區土地復墾規劃圖FW3421-892-2新制22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部署平面圖FW3421-892-1新制1第一節編制目的、范圍及礦山概況的“河南省陜州區王家后鄉滹沱鋁土礦詳查”由開曼鋁業(三門峽)有限公司在河南南省自然資源廳簽訂《河南省陜州區王家后鄉滹沱鋁土礦詳查探礦權出讓合同》(豫探編號:*******************************,探礦權人:開曼鋁業(三門峽)有限公司,開曼鋁業(三門峽)有限公司河南省陜州區王家后鄉滹沱鋁土礦于2021年10月委托河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一地質礦產調查院編制完成了《河南省陜州區王家后鄉滹沱鋁土礦詳查報告》,同年11月,河南省礦產資源儲量評審中心組織專家對報自然資源廳以“豫自然資儲備字〔2021〕40號”予以備案。根據《河南省自然資源廳關于開展礦產資源開采與生態修復方案編制評審有關工作的通知》(豫自然資發〔2020〕61號),采礦權新立時,應該編制“礦山礦產資源開采與生態修復方案”(以下簡稱“三合一方案”)。滹坨鋁土礦為“探轉采”項目,礦山需申請辦理采礦許可證,根據上述要資源部門進行可采儲量權益金評估、核發《采礦許可證》提供依據“三合一方案”的編制可以科學的規劃、合理的開發利用礦產資源,以實現礦產資源的充分利用,促進礦山企業規模化、規范化開采,規范礦山的開采行為,為自然資環境的有效監督提供依據2“三合一方案”的編制可以最大限度的減輕礦業活動對地質環境的影響,實現礦山地質環境的有效保護與合理的恢復治理,落實礦山企業對礦山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義務,為礦山企業實施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提供技術支撐,并且為政府行政主管部部關辦公廳關于做好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編報有關工作的通知》(國土資規〔2016〕21號)、《自然資源部關于推進礦產資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項的意見(試行)》(自然資規〔2019〕7號)以及《河南省自然資源廳關于開展礦產資源開采與生態修復求本次設計礦山名稱為開曼鋁業(三門峽)有限公司河南省陜州區王家后鄉滹沱鋁本次設計礦山采礦權人為開曼鋁業(三門峽)有限公司。開曼鋁業(三門峽)有限公司是杭州錦江集團建成的第一家氧化鋁企業,公司注開曼鋁業(三門峽)有限公司河南省陜州區王家后鄉滹沱鋁土礦位于河南省三門3礦山開采礦種為鋁土礦、耐火粘土礦、菱鐵礦和鐵礬土礦。設計開采方式為地下噸/年)。礦區面積*******km2,開采深度為**********************,礦體埋深**********************m。礦山生產服務年限為*******,其中一期*******,二期、礦區位置與交通 原滹沱煤礦一帶,北鄰焦家鋁礦,南至山神廟、高橋鋁礦,由9個拐點坐標組成,礦位,運距25km。礦區與各鄉鎮、縣市之間均有公路相連,交通比較便利,礦區交通位(1)探礦權范圍根據河南省自然資源廳2020年12月25日頒發的探礦權許可證(證書編*******************************),以及河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一地質礦審意見書文號“豫儲評字〔2021〕54號”,備案證明文號“豫自然資儲備字〔2021〕40km4(2)申請采礦權范圍采礦權范圍主要為可供開采的儲量分布范圍和井巷工程分布范圍的立體空間為原則,本項目申請采礦權范圍為橫向和縱向空間區域兩部分,即橫向平面范圍和縱向標高范圍。由于目前探礦證的范圍僅能滿足礦山開發的需求,工程布置和移動范圍圈定之后,礦區內僅剩東部和中部有少量空白地帶,空白地帶主要用于平硐、斜坡道及工業場地布置,除此之外,礦區范圍內基本沒有可扣除的余地。另外,考慮到礦山今后生產勘探,礦區可利用余地不多,因此,本次擬申請采礦權平面范圍和探礦權平面范圍一致,標高范圍主要為井巷工程分布標高和礦體開采標高,礦體開采標高范圍為********************,考慮到礦體最深部布置水倉工程低于礦體最低標高約3m,綜上所述,本次礦山擬申請采礦權范圍由9個坐標拐點圈定而成,礦區面積XY123456789XY1523456789二節礦山自然概況礦區地形地貌屬低山丘陵區,總體西南高東北低,坡度10~45°。礦區內最高海拔標高+674.9m,最低海拔位于東北部,標高+415.5m,相對高差259.4m。區內黃土覆蓋較多,沖溝發育,方向為北東向。平硐及斜坡道工業場地布置于礦區中部較平坦區域的無礦帶內,一期回風豎井工業場地布置于礦區西北部的丘陵頂部較平坦根據現場調查,礦區西北角有魚里鋁礦遺留的露天采礦,面積3.48hm2,己形成15-51m的高陡邊坡(照片1-2-1);礦區西南部、東部有魚里鋁礦、高橋鋁礦、焦家鋁礦遺留的1#~5#排土場,周邊礦區遺留的采坑及5個排土場主要是順坡堆放于溝谷,67調查顯示,礦區距黃河*******,礦區內無常年性地表水體,崖底溝從西南向東北穿過礦區,最終注入黃河,崖底溝注入黃河的標高250m。礦區區域水系圖見圖1-2-及周邊地表水系圖陜州區地處中緯度內陸區,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氣候干冷,雨雪稀少;春季氣溫回升,雨水增多;夏季炎熱、雨澇;秋季氣候涼爽,雨水減少。冬長春短、四季分明。據三門峽市氣象站(1995~2015年)資料,本區多年最高氣溫40.8℃ 3400~4500℃,≥10℃的持續期171~218天,生長期5.5~7.5個月。全年日照時間約雨量比較集中,約占年降水量的54.2%;多年平均蒸發量1858.8mm;每年12月至翌年2月為凍結期,最大凍土深度45cm。全年無霜期為221d。春、夏、秋三季以東南礦區周邊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經濟作物有大豆、棉花、芝麻、油葵等。項目區內植被種類較少,植被較發育,植被覆蓋率約達50%。主要為少量落葉闊葉林,代表樹種主要有側柏、刺槐、臭椿等;其次為灌木,主要有連翹、花楸、山梅花等;草本植物主要有莎草、寬葉薹草、早熟禾、牛尾蒿類。周邊有少量雜草,植被稀項目區內土壤以褐土為主。褐土的土壤顆粒組成除粗骨性母質外,一般均以壤質8面濟概況區內工業以采礦業為主,采煤業、鋁業開發較發達,能源充足。鋁土礦山所采鋁土礦石售給開曼鋁業(三門峽)有限公司、中國鋁業、東方希望鋁廠。區內通訊方便,除少數溝底處外,無線信號已覆蓋全區。區內有高壓輸電線路通區內可耕地較少,勞動力資源充足,區內居民主要從事農業,種植小麥、玉米、王家后鄉下轄老泉、王家后、燕山、趙里河、東莊、廟前、鹿馬、上莊、朝陽、龍潭、葫果、賀村、墳上、柴洼、趙莊、支社、劉家山、柏樹山等18個行政村,人口花、藥材、煙葉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羊為主,生產肉類460噸,畜牧業總產值0.33億元。王家后鄉工業經濟支柱為鄉鎮企業,主要以生產煤、鋁、鐵礦石為礦區周邊環境(1)礦權分布9礦區北部緊鄰焦家鋁礦,東部為高橋鋁土礦,西北部為魚里鋁土礦、西部為柿樹溝鋁土礦、西南側為山神廟鋁土礦詳查。礦區不在自然保護區內,無名勝古跡,不在3。(2)周邊村莊該礦山隸屬陜州區王家后鄉管轄,礦區范圍內分布的村莊為********王莊組,常(3)周邊道路S314省道無影響。目前礦山中部及西部有周邊礦權的運礦道路與外界聯系,為水泥路(3)礦山地質環境本區地殼較穩定,水環境質量一般,放射性元素對人體傷害影響較小,礦區地質環境質量現狀一般,礦區地質環境類型屬第二類,復雜程度中等。未來礦山開采可能會引起地下水位下降等。礦石、廢石有害組分解離會對地表水、地下水造成污染,礦石、廢石的堆放可能會引發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因此,在礦山開采設計時應采(4)河流黃河在礦區北*******自西向東流過。礦區范圍內無常年性地表水體,礦區地表水(5)其他礦區不屬各類自然保護區,不在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內,不在三區兩線可視范圍內,亦無名勝古跡,無軍事設施、高壓線和其他重要的設施,無國家和省規劃的重點第三節區域地質背景滹沱礦區位于河南省西部,大地構造位置屬于華北陸塊南部的澠池-確山褶斷束北端。由于受到中生代太平洋板塊以及新生代印度洋板塊的影響,區域主要構造線方向河南鋁土礦床現今的空間分布除受成礦條件制約外,還取決于成礦后的構造變形與地形切割,綜合考慮鋁土礦的成礦規律及所處的地質構造位置和分布形態,河南全區鋁土礦劃分為四個四級成礦區,19個五級成礦帶,其三門峽-澠池-新安鋁土礦成礦區以澠池盆地為中心,現已勘探鋁土礦床圍繞澠池盆地邊緣分布,包括七里溝-焦地成礦帶、杜家溝-郁山成礦帶和張窯院-下冶成礦帶。滹沱礦區位于三門峽-澠池-新安鋁土礦成礦區內(見圖1-3-2)。區域地層屬華北地層區豫西分區澠確小區。從老至新分別為中元古界長城系熊耳群、薊縣系汝陽群;古生界寒武系、奧陶系、石炭系、二疊系;中生界三疊系、新生界古近系、新近系、第四系(詳見圖1-3-3)。該區沉積地層發育、厚度巨大,累計厚度達10000多米。從汝陽群的陸相碎屑巖到寒武系、奧陶系的海相碳酸鹽巖,從上石炭統的海陸交互相的鋁鐵質巖系到二疊、三疊、侏羅、白堊系的陸相碎屑巖,展示了本區地層的分布嚴格受構造控制。在北段村穹隆背斜核部廣泛分布著元古界地層,向南及南東翼依次出露寒武系、奧陶系、石炭系、二疊系、三疊系。由于褶皺和(1)長城系熊耳群(Pt2X)底部為陸源碎屑巖建造,由含礫長石石英砂巖、紫紅色砂質頁巖構成;中上部主要為安山巖、玄武巖、流紋巖、英安斑巖組成。屬弱堿性-鈣堿性系列火山沉積建造,出露的主要為馬家河組,厚度大于1424m,總體趨勢為西北,巖性以石英砂巖、馬家河組(Pt2m)主要為紫紅色安山玢巖夾少量輝石安山玢巖,局部夾有灰巖及(2)薊縣系汝陽群(Pt2R)以河流-淺海相碎屑巖-碳酸鹽巖沉積為主,不整合覆蓋于長城系熊耳群之上。自下而上劃分為云夢山組(Pt2y)、白草坪組(Pt2b)、北大尖組(Pt2bd),崔莊組 (Pt2c)、三教堂組(Pt2s)、洛峪口組(Pt2l)厚度889~2033m,各組之間為整合接觸云夢山組(Pt2y)主要為肉紅、灰白色石英砂巖、長石石英砂巖夾泥頁巖,底部為河流相礫巖。白草坪組(Pt2b)下部為紫紅、灰綠色頁巖夾薄層石英砂巖,上部為薄層石英砂巖夾頁巖。北大尖組(Pt2bd)為灰白、黃褐色石英砂巖、長石石英砂巖夾灰綠色頁巖、海綠石砂巖、(礫屑)白云巖、疊層石白云巖、赤鐵礦砂巖。崔莊組(Pt2c)以灰綠、紫紅色頁巖為主,下部夾灰黑色頁巖、灰巖,上部夾薄層石英砂巖;三教堂組(Pt2s)以灰白、淺肉紅色石英砂巖為主,頂部夾海綠石砂巖、灰綠色頁巖;洛峪口組(Pt2l)下部為灰綠色頁巖,中部為淺紫紅色疊層石灰巖夾沉凝灰巖,上部灰白色含(1)寒武系(∈)與下伏洛峪口組為平行不整合接觸,其上被中奧陶統馬家溝組平行不整合覆蓋。以碳酸鹽沉積建造為主。依據巖石組合、沉積建造及區域地層特征將寒武系自下而上劃分為朱砂洞組(∈1z)、饅頭組(∈1-2m)、張夏組(∈2z)、崮山組(∈3g)、炒米店組(∈3c)、三山子組(∈3s),各組之間均為整合接觸關系,厚約230~600m。朱砂洞組(∈1z)下部、上部為淺灰色厚層疊層石粘結灰巖與淺灰色中層或紫紅色薄層灰質白云巖-白云巖互層,灰巖中有的含燧石條帶或團塊、底部含砂質;中部為淺灰色厚層含藻球粒藻團塊顆粒灰巖(豹皮狀灰巖)夾條帶狀藻球粒細晶灰質白云巖;頂部均見有灰黃色中-厚層膏溶角礫巖。饅頭組(∈1-2m)為薄板狀灰泥灰巖、紫紅色粉砂質頁巖或灰巖與頁巖互層,據巖石組合特征可劃分為四個巖性段。張夏組 段。崮山組(∈3g)為白云巖夾竹葉狀灰巖。炒米店組(∈3c)下部為淺灰黃色中-薄層泥質條帶礫屑-砂屑細晶白云巖與黃色薄板狀泥質細晶白云巖夾淺灰色厚-巨厚層狀含泥質條帶鮞粒細晶白云巖;上部巖性同下部但為灰紅色。三山子組(∈3s)為淡灰(2)奧陶系中統馬家溝組(O2m)為淺海相石灰巖沉積建造,其與下伏地層寒武系三山子組、上覆石炭系上統本溪組均呈平行不整合接觸。根據巖石組合及特征,劃分為五個巖性段,下部為灰、灰黃色厚層狀石灰巖或白云巖,夾燧石結核或薄層燧石層,厚約90~380m。中部為深灰、青灰色厚層狀石灰巖,頂部為黃灰、黃褐、紅褐色富含泥質石灰巖,含珠角石,厚約14~594m。地層總體變化趨勢為由南西向北東逐漸增厚。(1)石炭系上統本溪組(C2b)本溪組含鐵富鋁粘土-鋁土巖組合,是鋁土礦的賦礦層位,稱為含礦巖系,與下伏地層奧陶系呈平行不整合接觸,上覆地層太原組整合接觸。厚4~65m,一般15~20m左右,局部缺失,區域上呈西南薄、東北厚的趨勢,地層厚度受古地貌的控制,大厚度均處于洼斗、溶斗、溶溝之中。可劃分為三個巖性段,該地層傾向115°-135°。(2)二疊系(P)為湖泊、沼澤相含煤沉積建造,與下伏本溪組地層呈不整合接觸,上覆三疊系地層整合接觸。區域出露下統太原組(P1t)、山西組(P1s)、中下統石盒子組(P1-2s)和上統孫家溝組(P3s),各層之間均為整合接觸關系。下統太原組(P1t):厚約15~60m,一般20~30m,其巖性變化較大,主要由石英砂巖、砂礫巖、頁巖、炭質頁巖、含燧石生物灰巖、灰巖構成,屬海陸交互相沉積,下統山西組(P1s):下部為灰、灰白、灰黃色泥巖,灰黃色粉砂巖夾灰、灰褐色中-薄層含鐵質細粒長石雜砂巖、細粒長石石英砂巖及煤層;上部為灰、灰黃、灰白色泥巖與中-細粒巖屑石英砂巖互層;中部夾大占砂巖(即灰、灰褐色厚-中層中粒海綠石石英砂巖)為本區主要可采煤層,是區內主要含煤層位,厚約66m。中下統石盒子組(P1-2s):主要為灰綠、灰白色中-粗粒砂巖,灰綠、紫灰、紫紅色泥巖、砂質泥巖、長石石英砂巖,粉砂巖夾頁巖、雜色頁巖、泥質頁巖、細砂巖、粉砂巖夾炭質頁巖和煤線(層),根據巖性特征劃分為三個巖性段,厚約471m。溝組(P3s):屬石千峰群下部層位,依據巖石組合及巖性特征進一步劃分砂巖。上部為紫紅、暗紫紅色泥巖與灰紅色泥質細晶灰巖互層夾少量灰綠色粉砂巖,三疊系(T):為沼澤湖泊相紅色建造,主要巖性為紫紅、黃綠色砂巖和鈣質粉砂巖、砂質頁巖、泥質頁巖、鈣質頁巖互層。主要分布于新安-陜縣之間及黃河兩岸。厚度700~1300m,三疊系地層與下伏的孫家溝組(P3s)呈整合接觸,與上覆古近系地(1)古近系(E):為陸相沉積的砂巖、頁巖建造。主要巖性為砂質泥灰巖、砂質泥巖、粉砂質泥巖、泥質砂巖、厚層泥晶灰巖,夾粘土巖和砂巖。厚約60~1000m。(2)第四系(Q):主要為陸相風成或水成黃土及沖積形成的砂礫石、砂層等。造礦區位于華北陸塊南部,屬于東秦嶺北坡山麓帶,其構造格局以發育山麓推覆構造帶即三門峽-魯山推覆構造帶為特征,位于推覆構造帶前緣斷裂北部,以發育開闊平緩褶皺及淺層次脆性斷裂為特征,主要褶皺構造有澠池向斜和廟溝背斜,發育有以澠池向斜(f1):位于礦區東南部,西起觀音堂西,向東經義馬延至新安縣城南,出露長度約56km,南北寬約20km,為軸向近東西、軸面近于直立、軸向東翹起的寬該向斜南翼由于硤石-義馬大斷層的切割保存不完整。核部由新生界覆蓋;北翼自核部向翼部依次分布三疊系、上古生界、下古生界、中-新元古界等,并疊加軸跡廟溝背斜(f2):位于觀音堂、張茅一線以南。整個背斜均由長城系馬家河組組按其走向可分為北西西向、北西向和北東向三組斷裂組。另據前人物探資料表(1)北西西向斷裂F37:為硤石-義馬大斷層的一部分,總體走向北西-近東西向,傾向南,為南盤上升、北盤下降之逆沖斷層,斷距大于1000m,為澠池煤田南部邊界。向東隱伏于新(2)北東向斷裂(F49-F74)該組斷裂呈北東向近平行狀展布,斷裂面多傾向北西(個別傾向南東)除少數傾角在40°~60°外,一般都大于60°斷裂性質均為正斷裂。斷距一般在150~500m,個可大于500m。本組斷裂的破碎帶一般不發育,往往只有數厘米厚的角礫巖,個別可達20~30m厚。構成了階梯式正斷裂和小型地壘、地塹構造。本組斷裂在區內出露規模大小不一,短者僅有1~2km,長者達十幾公里以上,出露長度較大者主要有王家后80°。在王家后附近,下盤(上升盤)為中下寒武統,上盤(下降盤)為上寒武統、中奧陶統和中上石炭統。在王家后以西至東高舉北下盤為(上升盤)為上寒武統與上盤 (3)北西向斷裂組(F42~F46)本組斷裂分布與北東向斷裂分布區大致相同,與北西向斷裂相互切割,但與北東以上各方向斷層相互交錯,將穹窿和向斜分割成斷塊狀,形成地壘式扇形斷塊。本區巖漿巖活動微弱,巖漿巖體地表出露面積很小,且分布零星。除中元古界熊耳群廣泛分布有中基性火山巖外,在北部有零星的燕山期花崗斑巖、閃長玢巖侵入于花崗斑巖多集中在陜州區及毗鄰的澠池地區,多數侵入山西組下部,少量侵入太原組,基本是順層侵入,層數有1~3層。區域礦產以沉積礦產為主,主要有煤、鋁、鐵礦、硫鐵礦、石灰巖、石英巖、石英砂巖。其中,鋁土礦、煤炭資源儲量巨大,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煤礦主要產在石炭二疊系和侏羅系內,構成三大煤田:陜澠煤田、義馬煤田、新安煤田。著名的礦區如觀音堂、張村、曹窯、陳村、義馬、新安;鐵礦產在震旦系(宣龍式),如岱眉寨鐵礦,部分產在石炭系(山西式),如焦地鐵礦等;其它還有方山中型砂巖礦床、狂口小區域鋁土礦均產于上石炭統本溪組鋁(粘)土礦含礦巖系,以扣門山和龍潭溝斷層為界,可以將豫西鋁(粘)土礦帶分為三個礦帶:七里溝-焦地鋁(粘)土礦帶 (西礦帶)、杜家溝-郁山鋁(粘)土礦帶(中礦帶)和張窯院-下冶鋁(粘)土礦帶 (東礦帶)。該區成礦地質條件良好,具較大找礦潛力,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來,在豫西鋁(粘)土礦帶陸續發現了新安縣賈溝、張窯院,陜縣支建、崖底,澠池縣賈家洼、曹窯、坻塢等大中型鋁土礦床,使該區成為我省最重要的富鋁土礦帶。其中,西的(≥5.0級)地震有3次;發生在1970年以后的有感地震有8次,但震級大都在2.0~4.0之間,沒有破壞性。周邊地區發生在1970年以前的有感地震有16次,其中≥5.0級的地震有14次,對本區具有破壞性的地震有3次(關中大地震,8.5級;黃河北岸平陸縣兩次強震,大于6級);在1970年以后未發生有感地震。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15)的規定,本礦區地震加速度值為0.10g(g為重力加速度),反應譜特征周期為0.4s,處于地震烈度Ⅶ度區。參照《工程地質調查規范》 (DZ/T0096-1994)第8.5.2條規定,本礦區及附近地區區域地殼屬較穩定型(詳見表度ⅦⅥ水文地質概況本區屬低山丘陵區,地勢南高北低,北臨黃河,南抵陜州區張茅鎮、硤石鄉、觀音堂鎮以南由歪頭山-雷震山-馬牛蛋山構成的近東西向展布的地表分水嶺,分水嶺在觀音堂鎮與澠池縣英豪鎮折向北東方向,沿馬頭山-鹿抬頭山-鞍子山-扣門山向東北方向延伸。區內地形起伏較大,海拔高程1053m~250m,切割強烈,溝谷發育,區內發育有鐵爐溝、清水河、煤窯溝、龍潭溝、澗底河和四道溝等季節性溝溪,多發源于南部基巖山區,向北注入黃河。其中清水河、四道溝常年有水。地表多為第四系黃土和砂卵石覆蓋,第四系覆蓋層厚度10~49m不等。溝水流量與降雨關系密段阻水南段透水邊界;西南以硤石斷層為界,為相對隔水邊界;北界為黃河,因下游小浪底水庫的修建,黃河水位抬升,豐水期黃河作為排泄邊界,枯水期黃河亦可為補給邊界。隨著黃河水位抬升,高于礦體所在巖層標高,可能與礦體所在巖層沿裂隙有區域地下水類型主要分為碳酸鹽巖巖溶裂隙水、碳酸鹽巖夾碎屑巖巖溶裂隙水、碎屑巖孔隙—裂隙水、第四系孔隙水四類。水文地質條件中等,西北部丘陵區多為第四系孔隙水及碎屑巖孔隙—裂隙水,富水性一般;沿黃河地帶受三門峽水庫水位變化影響較大;北部及東部低山區為碳酸鹽巖夾碎屑巖巖溶裂隙水,富水性較弱;中部及區域地下水補給主要來源于大氣降水,但北部靠近黃河及三門峽水庫區域枯水期在區域不同地段,地下水動態變化具有明顯的差異性。在北部鄰近黃河的區域,m年變化幅度大于20m。遠離黃河的南部區域,水位變化幅度最小,年變化幅度1~3m,多年變化幅度5m左右,對降水反映緩慢,滯后時間長。而處于徑流區的區域,于其間,年變化幅度一般3~5m,偶有年變化幅度達10m。區域內地層從老到新有中元古界、寒武系、奧陶系、石炭系、二疊系、古近系、新近系及第四系等地層,并以陸相碎屑巖、海陸交互相的泥質巖及海相碳酸鹽巖為主,局部有燕山期侵入巖分布,這些巖石在漫長的地質時代中,經受多種地質作用,(1)寒武-奧陶系(∈-O)巖溶裂隙含水組本組由碳酸鹽巖構成,厚度大于300m,在區內廣泛分布。中奧陶統下馬家溝組 (O2x)灰巖和寒武系上統白云巖,為兩個主要含水段。地下水受區域北東向斷層控高約270m,流量50.46L/s。據鄰區鉆孔抽水試驗資料:滲透系數K=0.00083~3.132m/d,單位涌水量q=0.00059~1.198L/s·m,地下水化學類型為HCO3-Ca·Mg型,礦化度0.3g/L,為含水極不均勻的中等富水含水巖組。本含水組地下水(2)二疊系太原組(P1t)、下石盒子組(P1-2s)溶蝕裂隙及裂隙含水組。本組主要含水層位為二疊系太原組石灰巖、砂巖(P1t)及下石盒子組底部砂巖 (P1-2s)(大占砂巖),在溝谷中多有出露,厚度約100m,中間夾有二疊系山西組 (P1sh)煤層(大煤)及炭質頁巖。傾向南東,傾角10~20°,賦存有裂隙及巖溶裂隙地下水,滲透系數K=0.000678~0.835m/d;單位涌水量q=0.0019~0.2539L/s·m;地下開采稍有影響。其地下水主要受降雨垂直補給,泉水少見,斷裂破碎帶及礦山開采排(3)風化帶裂隙含水層區內有很多基巖裸露地表,主要為二疊系砂巖、頁巖、砂質頁巖及灰巖等。出露補給,徑流途徑短,動態變化大,多以眾多小泉的形式分散溢出地表。泉水流量一般0.01~0.027L/s,旱季多數干枯,地下水化學類型為HCO3-Ca·Mg型水,屬弱富水含(4)古近系潭頭組(E2t)孔隙裂隙含水層本層主要由礫巖構成。區內分布零星,厚度不大,多透水而不含水,局部含水,量0.014~0.26L/s;鉆孔單位涌水量q=0.044L/s·m;地下水化學類型為HCO3-(5)第四系(Q)孔隙含水層區域第四系地層主要由黃土狀粉質粘土、粉土和粘土(Q2sh)及河流沖積物(Q4)構成。分布廣泛,厚度變化大(0~89.59m),局部含水,泉水流量0.01~六、礦山及周邊人類工程活動情況該礦山隸屬陜州區王家后鄉管轄,礦區不在各類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內,不在三區兩線可視范圍內,亦無名勝古跡,無軍事設施、高壓線和其他重要的設施,無國家和省規劃的重點建設項目。礦區周邊可視范圍內無高速公路、鐵路、國道等主要道路。礦區及周邊主要的人類工程活動有道路建設、礦產資源開發和農耕活礦區北部緊鄰焦家鋁礦,東部為高橋鋁土礦,西北部為魚里鋁土礦、西部為柿樹溝鋁土礦、西南側為山神廟鋁土礦詳查,礦業生產活動對地形地貌景觀和土地資源影節土地資源狀礦區土地利用現狀圖由當地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提供(二調資料),將礦區及主體工*******hm2。表1-4-1礦區土地利用現狀表(單位:hm2)面積(hm2)占總面積比例(%)9.32(1)耕地hm%,礦區內基本農田面積*hm2,土地等別均為8等。旱地主要為山坡地,種植的為小麥、玉米。作物平均產量為240~265kg/畝。表土層厚度0.5~0.6m,旱地土壤以褐土類為主,土壤有機質含(2)有林地hm(3)草地hm67%。其他草地植被屬市陜州區王家后鄉********。mhm)m(hm2)(hm2)莊(hm2)(hm2)第五節礦山開采歷史及生產現狀礦山開采歷史及生產現狀河南省陜州區王家后鄉滹沱鋁土礦目前為探礦權,由開曼鋁業(三門峽)有限公日,與河南省自然資源廳簽訂《河南省陜州區王家后鄉滹沱鋁土礦詳查探礦權出讓合證書,證書編號:*******************************,探礦權人:開曼鋁業(三門峽)礦山于2021年10月委托河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一地質礦產調查院編制完成了《河南省陜州區王家后鄉滹沱鋁土礦詳查報告》,同年11月,河南省礦產資源儲量評審中心組織專家對報告進行了評審,評審意見書文號“豫儲評字〔2021〕54號”。況礦區北部緊鄰焦家鋁礦,東部為高橋鋁土礦,西北部為魚里鋁土礦、西部為柿樹溝鋁土礦、西南側為山神廟鋁土礦詳查。北面的焦家鋁礦和魚里鋁土礦均為正在開采的露天礦山,采礦區距離本礦區較遠(300m外),對本礦山地質環境沒有影響。西部的柿樹溝鋁土礦、西南側的山神廟鋁土礦僅有少量探礦活動,對本礦山地質環境沒有影響。東部為高橋鋁土礦,礦區距離本礦區較遠(290m外),對本礦山地質環境沒有經現場踏勘,礦區內以往設置有滹沱煤礦采礦權,早已閉礦,已穩定;礦區西北有其他礦權遺留的************,均已納入相關礦權《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評估范圍內,目前正在按照《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進行治理;本區地殼較穩定,水環境質量一般,放射性元素對人體傷害影響較小,礦區地質環境質量現狀一般,礦區地質環境類型屬第二類,復雜程度中等。未來礦山開采可能會引起地下水位下降。礦石、廢石有害組分解離會對地表水、地下水造成污染,礦石、廢石的堆放可能會引發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因此,在礦山開采設計時應采六節編制依據、技術標準與規范12、《土壤環境質量標準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15618-24、《河南省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程勘查、設計、施工技術要求(試行)》(豫國土資〔2014〕99號);J1、《河南省自然資源廳關于開展礦產資源開采與生態修復方案編制評審有關工作2、《河南省自然資源廳關于礦產資源開采與生態修復方案評審有關事項的公告》(豫自然資公告〔2021〕4號);河南省自然資源廳關于礦產資源開采與生態修復方案申請評審有關工作的通4、《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環保總局關于逐步建立礦山環境治理和生態恢復責任機制8、《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做好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編報有關工作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加快建設綠色礦山的實施意見》(國土資規11、《財政部稅務總局海關總署關于深化增值稅改革有關政策的公告》(財稅12、《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關于加強改進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工作的通知》(自14、關于印發《河南省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基金管理辦法》的通知(豫財環資15、河南省國土資源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的通知(豫國土16、河南省財政廳、河南省國土資源廳關于印發《河南省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預算定額標準》的通知(豫財綜〔2014〕80號);通18、河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于調增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現場揚塵污染防治費的通知(試行)(豫建設標〔2016〕47號);19、河南省財政廳、河南省國土資源廳、河南省環境保護廳關于印發《取消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建立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基金》的通知(豫財環〔2017〕20、河南省國土資源廳辦公室《關于改進土地復墾方案審查工作的通知》(豫國土22、《國土資源部關于全面實行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的通知》(國土資規26、國土資源部、財政部、環境保護部、國家質檢總局、銀監會、證監會聯合印2、河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一地質礦產調查院編制完成的《河南省陜州區王3、河南省礦產資源儲量評審中心《<河南省陜州區王家后鄉滹沱鋁土礦詳查報告>4、河南省自然資源廳《關于<河南省陜州區王家后鄉滹沱鋁土礦詳查報告>礦產資第七節礦產品需求現狀及預測一、礦產品需求和市場供應情況源豐度屬中等水平,產地310處,分布于19個省(區)。總保有儲量礦石22.7億噸。山西鋁資源最多,保有儲量占全國儲量41%;貴州、廣西、河南次之,各占17%左右。鋁土礦的礦床類型主要為古風化殼型礦床和紅土型鋁土礦床,以前者為最重要。古風化殼型鋁土礦又可分貴州修文式、遵義式、廣西平果式和河南新安式4個亞類。從成礦時代來看,古風化殼鋁土礦主要產于石炭紀和二疊紀地層之中,為一水型鋁土礦。福建漳浦式紅土型鋁土礦為由第三系到第四系玄武巖受近代風我國的鋁土礦以一水硬鋁石型礦石為主,具有高鋁、高硅、低鐵、低硫、低鋁硅鋁是中國近年來消費增長最快的金屬之一。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氧化鋁生產國,鋁是生產量和消費量最大的有色金屬,在建筑、材料、機械、軍事等方面具有廣泛的用途。隨著我國經濟持續的高速發展,市場對原鋁需求強勁。我國鋁消費以10%我國鋁土礦分布在山西、貴州、河南和廣西四個省(區),儲量合計占全國總儲量的的消費量比例大約為4:2:1,對于鋁原材料―鋁土礦進口的依賴程度大,進口鋁土礦和氧化鋁產業主要集中在華東地區、華南地區。2021年山東、山西、廣西、河南氧東氧別為河南省鋁工業在全國同行中一直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中國鋁業在全國六大鋁廠中河南有兩個即中州鋁廠和上街鋁廠,其氧化鋁年產量在2003年已分別達到120萬tt。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科技進步、環保節能等方面的要求,國內鋁消費呈快速增長趨勢,應用領域也不斷拓寬,特別是近幾年城鄉電網品價格分析足,除供本省用,還需銷往省外,我省鋁土礦將長期處于供不應求的境地。隨著民營氧化鋁企業的建成投產,這種情況將進一步加劇。鋁土礦礦床的開發,符合市場經濟鋁土礦作為鋁工業生產原料,無論是西方國家或是全球市場,以及我國市場,都將繼續面臨鋁土礦供不應求的局面,并且缺口相當大。根據近幾年氧化鋁生產企業外內富鋁土礦資源已經枯竭,在加強礦產資源管理力度的同時依靠科技進步提高鋁硅比AS~7左右的低品位鋁*********************************************。本礦查明鋁土礦資源量***萬礦設計利用儲量和相應的市場價格,不含稅售價分別為********,本區原礦石(鋁土礦+伴生礦)的加權平均不含稅銷售價格暫按***元/t。第二章礦產資源概況第一節礦區總體概況一、礦區資源概述根據河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一地質礦產調查院2021年10月編制完成的《河南省陜州區王家后鄉滹沱鋁土礦詳查報告》,探礦權范圍內共圈定鋁土礦體1個,共生礦產有耐火粘土礦、菱鐵礦、鐵礬土礦,伴生礦產有鎵、氧化鋰和輕稀土氧化物。2021年9月23日,河南省礦產資源儲量評審中心組織專家對該報告進行了評審。2021年12月3日,河南省自然資源廳以“豫自然資儲備字〔2021〕40號”文件予以備案。根據河南省礦產資源儲量評審中心2021年11月17日出具的《<河南省陜州區王家后鄉滹沱鋁土礦詳查報告>礦產資源儲量評審意見書》(豫儲評字〔2021〕54號),截止2021年7月31日,礦區范圍內評審通過的資源量:1、鋁土礦控制資源量***萬噸,推斷資源量***萬噸。上述資源量中,礦石品級Ⅲ級***萬噸,Ⅳ級***萬噸,Ⅴ級***萬噸,Ⅵ***萬噸。2、共生耐火粘土礦控制資源量***萬噸,推斷資源量***萬噸,礦石品級全部為硬質黏土Ⅲ級。3、菱鐵礦推斷資源量***萬噸。4、鐵礬土控制資源量***萬噸,推斷資源量***萬噸,礦石品級全部為Ⅲ二、本方案與礦區總體規劃的關系根據《三門峽市十四五規劃》,三門峽市努力打造鋁工業全產業鏈,著力延伸產業鏈、完善創新鏈、提升價值鏈,推動產品結構向終端化、高端化、高附加值方向轉型升級,加快形成“鋁土礦—氧化鋁(特種氧化鋁)—電解鋁—鋁加工—赤泥綜合利用”全產業鏈循環經濟,形成布局合理、上下游聯動發展的產業集群,努力實現從基礎原材料基地到終端鋁精深加工產品生產基地的轉化。本方案針對礦區探礦權范圍內的全部礦體,采用地下開采,屬于允許開采項目。礦山設計綜合開采規模*********,服務年限*******,滿足《有色金屬采礦設計規范》(GB50771-2012)規定的新建中型地下礦山服務年限大于15年的要求,滿足當地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的要求,滿足《三門峽市十四五規劃》的要求,屬于三門峽市努力打造鋁工業全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二節本項目的資源概況一、礦床地質及構造特征(一)地層礦區地層呈現向南東緩傾斜的單斜層,傾角約10°左右,自北西向南東依次分布有奧陶系中統馬家溝組(O2m)、石炭系上統本溪組(C2b)、二疊系下統太原組(P1t)、二疊系下統山西組(P1s)、二疊系中下統石盒子組(P1-2s)、新生界第四系(Q),南東分布有奧陶系中統馬家溝組(圖2-2-1),由老至新分述如下:1、奧陶系中統馬家溝組(O2m)為鋁土礦含礦巖系的下伏地層。區內鋁土礦下伏奧陶系中統馬家溝組出露于礦區東南部,下部為青灰色厚層狀石灰巖、白云質灰巖;上部多為黃褐色角礫狀灰巖、淺灰色薄層泥灰巖、白云巖灰巖;頂部與上石炭統本溪組接觸處為古風化侵蝕面,巖石常呈角礫狀,顏色變紅,在角礫間隙內常充填有蛋青色水云母粘土巖。古風化侵蝕面對鋁土礦的形態起著重要的控制作用。礦區東南部沿煤窯溝斷層下盤北東向出露馬家溝組灰巖地層,被斷層抬升至地表。巖性為白云質灰巖、灰巖,西北側與斷層面接觸的部位為陡崖,南東側地形較西北側平緩。2、石炭系上統本溪組(C2b)本區石炭系缺失下統,上統為本溪組,礦區內地表未見出露。據區域地層及鉆孔揭露,本溪組(C2b)以平行整合形式覆蓋在奧陶系中統馬家溝組古風化面上,為風化殼相和湖泊沼澤相沉積物。為本區鋁土礦含礦巖系,自下而上分為三個巖性段:①下段(C2b1):鐵質粘土巖,灰白、紫紅色,豆鮞狀、碎屑狀結構,塊狀、斑點構造。鐵質含量由上而下逐漸增多。中、上部夾有鋁土礦、粘土礦透鏡體。下部含團塊狀、鮞狀赤鐵礦或菱鐵礦、黃鐵礦,部分地段富集成鐵礦體。本層厚度0~16.12m,平均4.71m。②中段(C2b2):由鋁土礦、高鋁粘土礦、硬質粘土礦、鋁質巖及鐵質巖組成,巖礦石呈灰、深灰、黃褐及紅赭等色,微粒、豆鮞狀、豆狀、碎屑狀及凝聚狀等結構,塊狀、多孔狀構造。局部地段夾菱鐵礦。部分地段夾1~3層鐵質粘土或粘土礦。本層厚度0~19.90m,平均3.92m。③上段(C2b3):粘土質頁巖,灰、灰白、黃褐色,底部夾炭質頁巖或煤線,局部有粘土礦。本層厚度0~5.71m,平均1.49m。3、二疊系(P)礦區出露的二疊系地層主要為下統太原組、山西組和中下統石盒子組。(1)二疊系下統太原組(P1t)礦區內地表未見出露。以潮坪相沉積為主,局部為淡水沼澤相。巖性底部為灰色厚層狀(含)生物粒泥灰巖、灰泥灰巖和少量灰色泥巖,灰黑色炭質泥巖;向上為灰黃、灰褐、灰白、灰色泥巖、粉砂質泥巖及少量粉砂巖、灰巖、砂屑灰巖夾灰褐色中—薄層狀細粒巖屑砂巖或長石砂巖,局部夾灰白色厚層狀中粗粒巖屑石英砂巖。厚度0.44~67.97m,平均13.45m。該組以大量灰色厚層狀含生物碎屑粒泥灰巖、灰泥灰巖出現為特征,并以此為界與本溪組分界,上界以灰黑色薄層狀—薄板狀泥質硅質巖或硅質泥巖的頂部與山西組分界并整合接觸。灰巖中蜓、有孔蟲、珊瑚、海百合莖、腕足類等化石豐富。(2)二疊系下統山西組(P1s)位于礦區北中部,地表大面積出露。巖性組合為灰黃、紫紅、灰色泥巖和灰黃、灰色粉砂質泥巖,而粉砂質泥巖夾灰黃,黃綠、灰綠、灰褐色細粒砂巖及灰白色大占砂巖。大占砂巖為灰白色中—厚層狀中細粒巖屑石英砂巖,發育楔狀交錯層理,底部含礫或粒粗。厚度為52.03~132.72m,平均79.78m。與下伏太原組整合接觸。該組以含二1煤(大煤)為特征,并以大煤頂板的大占砂巖為標志。頂部以砂鍋窯砂巖底界與石盒子組分界。(3)二疊系中下統石盒子組(P1-2s)結合河南省巖石地層典、以往區調報告成果和礦區最近開展的詳查工作成果,將礦區出露地層二疊系中統石盒子組劃分為三個巖性段,由下而上分為一段、二段、三段。一段(P1-2s1):位于礦區中東部,地表大面積出露,東部與馬家溝組灰巖呈斷層接觸(煤窯溝斷裂)。巖性為灰綠色厚層狀中粗粒巖屑石英砂巖或巖屑砂巖,底部含礫石或粒粗,向上礫石含量減少,粒度變細,巖層變薄,發育楔狀或槽狀交錯層理。本巖層層位較穩定,其巖性和厚度有變化,厚3.5~20m。并以此為標志與山西組分界。向上巖性組合為灰黃、灰、紫斑、紫紅色泥巖、灰黃色粉砂質泥巖夾灰綠、灰黃、黃綠色細粒砂巖。其中灰綠色厚層狀細粒砂巖(特征同砂鍋窯砂巖),層位較穩定,厚度較大,延伸穩定。總體向上砂巖夾層減少、變薄,泥巖、粉砂質泥巖含量相對增多。地層總體向上變細,海水由深到淺,為河控淺水三角洲沉積的上三角洲平原相。二段(P1-2s2):位于礦區中南部,地表大面積出露,東部與馬家溝組灰巖呈斷層接觸(煤窯溝斷裂)。巖性為灰白色厚層狀中細粒長石石英砂巖,底部含礫或粒粗。向上礫石含量減少,粒度變細,巖層變薄,發育沖洗層理,或槽狀交錯層理。并以此標志與一段分界。其巖石結構和成分成熟度均較高,本層層位穩定,其厚度略有變化。向上巖石組合為灰色、灰黃色、暗紫紅色及紫斑泥巖、粉砂質泥巖和少量灰黃色粉砂巖夾灰黃、灰綠色細粒砂巖及極少量的硅質泥巖透鏡體、薄層狀炭質泥巖(煤層)。二段下部砂巖向上變細變薄為海灣碎屑濱岸沉積,中上部為三角洲沉積。三段(P1-2s3):位于礦區南部,地表大面積出露,東部與馬家溝組灰巖呈斷層接觸(煤窯溝斷裂)。主要為一套灰白色厚一巨厚層狀粗一中粗粒長石石英砂巖或長石砂巖,底部含礫或粒粗,巖層厚度大,向上粒度變細,巖層變薄,發育槽狀或楔狀交錯層理或沖洗交錯層理。底界面為一大型沖刷界面,略有起伏,切割下伏地層的泥巖層理。并以此為界與二段分界。厚20~40m。本段層位穩定,厚度在區域上略有變化。由北向南變厚。巖石成分、結構成熟度均較高。該段標志明顯:地貌上多形成陡峭山脊和單面山,顏色呈灰白色,厚度較大。區域上穩定,區別于二疊系其它各巖石地層單位。其基本層序由單一砂巖組成,局部夾薄層紫紅色泥巖,向上由中粗粒砂巖→細砂巖→泥巖,向上變細變薄,為海侵期海灣濱岸碎屑沉積,可能主要為海灘的前濱—后濱沉積。大面積分布于礦區內。主要為黃土,灰黃色,主要由粉砂土、亞砂土、亞粘土組成,土質疏松,含鈣質結核。一般底部有2~3層鈣質結核,每層厚度29.29m。(二)構造礦區內褶皺構造不發育,主要發育北東向斷裂構造。礦區內出露主要為煤窯溝斷層。煤窯溝斷裂位于礦區的東南部,該斷層規模較大,煤窯溝斷層為正斷層,總體傾向NW,呈陡傾斜狀,傾角75°~85°,垂直斷距100~300m,構造帶寬度地表出露約3~5m,區內局部可見斷層角礫巖。正斷層對下盤的抬升作用,使下盤的O2m地層與P1-2s1、P1-2s2、P1-2s3地層呈斷層接觸。該斷層對含礦地層有破壞作用,使下盤含礦地層遭受風化剝蝕而消失。(三)巖漿巖礦區內侵入巖發育,主要為燕山期花崗斑巖,出露在礦區中北部,在鉆孔中較為常見。多侵入于二疊系下統山西組底部及二疊系太原組地層中,常常順層產出。燕山期花崗斑巖(γπ):灰黃色、淺黃色,具斑狀結構,塊狀構造,斑晶主要為石英、斜長石,粒徑0.2~2cm。基質細密,隱晶質,成分應為長英質。花崗斑巖根據區域地質資料對比,推測該花崗斑巖應為燕山期產物。全區共41孔見花崗斑巖脈,一般1~3層,花崗斑巖厚度1.09~二、礦床特征(一)含礦巖系特征本區鋁土礦含礦巖系由上石炭統本溪組(C2b)構成,區內含礦巖系露頭較少,除以往采坑外,區內基本無自然露頭。其巖性特征如下:C2b1鐵質頁巖:在含礦巖系的中下部和底部,呈灰黃、紅褐等雜色,含鐵質較高,具有頁理,由粘土質、砂質及氧化鐵質等組成,個別處夾有“山西式”鐵礦小扁豆體或透鏡體,向深部逐步相變為菱鐵頁巖和黃鐵頁巖。本層為礦層底板,其厚度變化很大,與下伏地層為假整合接觸。C2b2含礦層:在含礦巖系的中上部,主要由鋁土礦和粘土礦構成。局部夾有粘土礦、鐵礬土和菱鐵頁巖等。鋁土礦主要為灰色,局部稍帶白、黃、紅褐色,呈層狀、似層狀、漏斗狀產出。粘土礦根據礦石性質及用途,可分硬質粘土礦和高鋁粘土礦兩種。前者一般為灰白色,具貝殼狀斷口,有滑感,泥質結構為主,塊狀構造,高鋁粘土礦多為灰色、灰白色,多具豆鮞狀、致密狀結構,塊狀構造,具有粗糙感。根據粘土礦位于鋁土礦層的上部和下部,分別稱之為上層粘土礦和下層粘土礦。其中本區以下層粘土礦居多,一般厚度為1~3m,夾在鋁土礦層中的粘土礦少見。鋁土礦、粘土礦的厚度變化呈互為消長關系,相變明顯。C2b3粘土頁巖:在含礦巖系的頂部或上部,常為灰白色、灰黃色,局部相變為炭質頁巖或煤線,顯頁理,性軟,易風化破碎。含礦巖系是連續沉積形成的產物,其三段沉積完整序列,如鐵質頁巖-礦0層(鋁土礦+粘土礦)-粘土頁巖,細分還可以分出兩個亞序列:(1)鐵質頁巖-鋁土礦-粘土頁巖;(2)鐵質頁巖-粘土礦-粘土頁巖。有時因局部底蝕或沉積無礦,則形成不完整序列。如礦層-粘土頁巖(C2b2-C2b3)或鐵質頁巖-粘土頁巖(C2b1-3)。按巖性、礦種、礦石類型來劃分,則三段沉積形成鐵質頁巖-下層粘土礦-鋁土礦-上層粘土礦-粘土頁巖系列。局部鋁土礦層中有粘土礦夾層,則成鐵質頁巖-下層粘土礦-鋁土礦-粘土礦-鋁土礦-上層粘土礦-粘土頁巖序列。因相變等原因,可形成下列不完整序列:(1)鐵質頁巖-鋁土礦-上層粘土礦-粘土頁巖;(2)鐵質頁巖-下層粘土礦-鋁土礦-粘土頁巖;(3)鐵質頁巖-鋁土礦-粘土礦-鋁土礦-上層粘土礦-粘土頁巖等。含礦巖系所分三段,從野外到室內,從巖性、顏色、結構、構造等特征易識別,三者關系清楚。(二)礦體特征礦區內基本沒有含礦巖系出露,地表被大面積第四系黃土層、渣堆、P1s及P1-2s等地層覆蓋,所有鋁土礦體基本屬于隱伏礦體。從空間上看,本區鋁土礦礦體形態總體呈似層狀,局部嵌布著大厚度漏斗狀的復合形態。其中透鏡狀或漏斗狀礦體常處于古基底風化殼碳酸鹽巖的古風化溶斗中,其厚度較大,往往礦石質量也較好。煤窯溝斷正斷層對鋁土礦礦體具有破壞作用,使礦區東南部礦層抬升,遭受風化剝蝕而消失。巖漿巖常常順層侵入,對鋁土礦床無大的破壞作用。區內共施工鉆孔53個,本次施工34個鉆孔,見鋁土礦鉆孔37個。礦區西邊緣分布有以往柿樹溝鋁土礦施工的老鉆孔,北部有焦家鋁土礦施工的采1坑,本次鋁土礦資源儲量估算利用鄰區以往施工鉆孔2個,采坑1個。因此參與統計的見礦工程為40個。礦區內共圈鋁土礦體1個,編號為Ⅵ。礦體總體走向北東-南西,傾向南東,傾角8~15°,與圍巖地層產狀大體一致,礦體特征如下:Ⅵ礦體位于礦區北部滹沱煤礦一帶,由位于橫72~104勘查線之間53個鉆孔控制,其中見鋁土礦鉆孔37個,無礦鉆孔16個,見斷層孔1個。礦體賦存于石炭系本溪組內,巖性為鋁質粘土巖。礦體總體走向北東-南西,傾向140°,傾角一般8~15°,與圍巖地層產狀大體一致。礦體埋深****************,礦體賦存標高****************。受礦區邊界及斷層所限,礦體平面形態呈不規則的多邊形,剖面上呈層狀、漏斗狀。礦體走向北東向長約90~1300m,沿傾向處約120~1100m,礦體面積約0.70km2。礦體西部、中部共出現鋁土礦天窗3處,有夾層工程5個(WZK7656、新施工和以前施工鉆孔中,單工程真厚度最小*******(ZK9656),最大*******(WZK8054),礦體單工程算術平均厚度4.46m,厚度變化系數礦體加權平均厚度為*******m,按該厚度的3倍值計算大厚度,大厚度mWZKm.1%。礦體單工程品位:Al2O3最低*******、最高*******,算術平均*******,變化*******;S最低*******、最高*******、算術平均*******,變化系數78.06%。A/S是礦石的重要指標之一,單工程最低*******,最高*******,算術平均*******,變化系數69.93%。2(三)礦石特征1、礦石礦物成分鋁土礦石的礦物成分主要為一水硬鋁石,次為高嶺石、水云母,少量赤鐵礦、褐鐵礦、菱鐵礦、黃鐵礦及微量礦物鋯石、銳鈦礦、葉綠泥石、金紅石、方解石、石英等。2、礦石結構特征鋁土礦主要有碎屑狀、砂(粒)狀、蜂窩狀、豆鮞狀、致密狀結構。3、礦石構造特征鋁土礦主要為層狀、塊狀構造。4、礦石化學成分鋁土礦化學成分主要為Al2O3、次為SiO2,及少量Fe2O3、TiO2、S、CaO、MgO、K2O、Na2O、Li2O、Ga、稀土等。伴生有益組分為Ti、Ga、S(四)礦石類型和品級對鋁土礦石工業類型及品級的劃分,參照《礦產地質勘查規范鋁土礦》(DZ/T0202—2020)附錄B的規定執行。對勘探區鋁土礦資源量以塊段、按:鋁土礦礦石品級統計表礦石品級資源量(萬噸)所占比例(%)品位要求A/S≥12.0,Al2O3≥60%ASAlO3≥50%,Ⅰ級品除外Ⅲ級A/S≥7.0,Al2O3≥62%,Ⅰ/Ⅱ級品除外A/S≥5.0,Al2O3≥62%,Ⅰ/Ⅱ/Ⅲ級品除外A/S≥4.0,Al2O3≥58%,Ⅰ/Ⅱ/Ⅲ/Ⅳ級品除外Ⅵ級A/S≥3,Al2O3≥54%,Ⅰ/Ⅱ/Ⅲ/Ⅳ/Ⅴ級品除外低品位礦表2-2-2礦石工業類型統計表(以含鐵量統計)礦石工業類型資源量(萬噸)所占比例(%)品位要求3低鐵型Fe2O3<3%含鐵型3%≤Fe2O3<6%鐵型6%≤Fe2O3<15%高鐵型Fe2O3≥15%表2-2-3礦石工業類型統計表(以含硫量統計)礦石工業類型資源量(萬噸)所占比例(%)品位要求低硫型硫型高硫型通過以上統計結果,本區礦石品級多為Ⅲ-Ⅴ級礦,工業類型主要屬含鐵型、中硫型鋁土礦石。(五)礦體(層)圍巖和夾石1、礦層頂板巖石特征礦層直接頂板為C2b3灰白色粘土頁巖、炭質頁巖或煤層。C2b3在區內層位穩定,但厚度變化較大,0~4.69m,平均0.98m。粘土頁巖的主要礦物成分為隱晶質粘土礦物60~70%,水鋁石25%及少量鐵質組成。巖石呈隱晶質或泥質結構,層狀構造。2、礦層底板巖石特征礦層直接底板為C2b1鐵質頁巖,深部相變為菱鐵頁巖。C2b1厚由0.00~14.36m,平均4.81m。巖石礦物成分以高嶺石為主,占50~70%,伊利石10~20%,一水硬鋁石15~20%,鐵質5~10%左右。在鐵質頁巖中,有時夾透鏡狀或扁豆狀“山西式”鐵礦。3、礦體夾層本區參與資源儲量估算的單工程中,有4個工程鋁土礦中有夾層,夾石厚WZK92108、WZK100100、WZK106104,夾層多為1層,個別3層。夾石成分主要為粘土礦、鐵礬土、鐵質粘土巖等。這些夾石一般在單工程內出現,少數在相鄰鉆孔內出現。縱、橫剖面經相鄰鉆孔的全面對比,這些夾石都夾于同4一含礦層(C2b2)之內。表2-2-4礦體夾層統計表鉆孔編號夾層位置夾層厚度結構及構造主要礦物成分WZK88108541.68m~544.29m泥質結構,頁理狀構造粘土類礦物及菱鐵礦WZK92108致密狀結構,塊狀構造粘土類礦物及鐵質WZK100100泥質結構,塊狀構造粘土類礦物及鐵質82m~163.45泥質結構,頁理狀構造粘土類礦物及菱鐵礦WZK106104*******m致密狀結構,塊狀構造粘土類礦物及鐵質(六)共(伴)生礦產土礦礦石類型主要為硬質粘土,主要賦存在鋁土礦層上部、下部或呈夾層產出,厚度不夠穩定。根據耐火粘土產出部位,在鋁土礦層以上的稱為上層耐火粘土礦,在鋁土礦層以下的稱為下層耐火粘土礦。耐火粘土的礦物成分主要有高嶺石、一水硬鋁石、伊利石等。上、下兩層耐火粘土礦,均位于橫72線~104線之間,礦體多數由單工程控制,連續性較差,規模一般不大,分布零散。上層粘土礦共圈出6個礦體,礦體編號NⅠ-NⅥ;下層粘土礦共圈出5個礦體,礦體編號NⅦ-NⅪ。通過統計,上層耐火粘土礦單工程礦體厚度************,算術平均厚度***m,厚度變化系數***%;礦體的賦存標高***m,埋深***m。下層耐火粘土礦單工程礦體厚度***m,算術平均厚度***m,厚度變化系數18.32%;礦體的賦存標高***m,埋深***m。耐火粘土礦體形態呈層狀、似層狀或透鏡體,產狀與鋁土礦大體一致。上層耐火粘土礦礦體長100~418m,寬44~210m;單礦體厚度***,平均厚度Al2O3***%,Fe2O31.74%。下層耐火粘土礦礦體長96~366m,寬44~181m;單礦體厚度***m,平均厚度***m;單礦體平均品位Al2O3***,5Fe2O31.16%~2.60%,平均品位Al2O3***,Fe2O32.02%。2、菱鐵礦屬于山西式鐵礦的一種,賦存于上石炭統本溪組含鋁巖系底部。菱鐵礦主要呈微晶結構和鮞狀結構,以塊狀構造為主。礦石礦物成分:金屬礦物以菱鐵礦為主,非金屬礦物以高嶺石和伊利石為主。礦區內有13個鉆孔中菱鐵礦的品位達到了規范的要求,共圈出8個礦通過統計,菱鐵礦單工程礦體厚度0.38~5.37m,算術平均厚度2.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