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地質類型劃分報告_第1頁
煤礦地質類型劃分報告_第2頁
煤礦地質類型劃分報告_第3頁
煤礦地質類型劃分報告_第4頁
煤礦地質類型劃分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煤礦地質類型劃分報告煤礦地質類型劃分報告第一章緒論第一節目的、任務和依據一、目的:為加強和規范煤礦地質工作,查明隱蔽致災地質因素,31日,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國家煤礦安監局下發了《煤礦地質工作規定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產煤省、自治區、直轄市及內蒙古自治區煤炭行業管理部門、煤礦安全監管部門,各省級煤礦安全監察局,司法部直屬煤礦管理局,有關中央企業,必須按此通知內容要求執行。為此,我礦根據實際生產情況特編寫《赤峰瑞安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礦井地質類型劃分二、任務:根據生產資料結合以往地質工作將本次工作的主要任務分為以下幾點:(1)評述礦區地質構造情況;(2)評述礦區煤層的變化情況、煤層可采性和穩定性;(3)評述礦區煤層、煤質礦井資源/儲量估算結果;(8)評述煤礦地質類型劃分情況;(9)評述勘探時期與實際生產對比情況。三、報告編寫依據:4.《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實施細則》資源管理條例》10.《煤、泥炭地質勘查規范》(DZ/TD215—2002)第二節煤礦概況一、煤礦位置、范圍、四鄰關系 (一)、煤礦位置:瑞安公司四井位于赤峰市元寶山區五家鎮西北部,西露天煤礦南側。地理坐標:東經119°礦井距赤峰市55km,距葉柏壽~赤峰鐵路線平莊站mkm10.0km,交通便利,鐵路可直通赤峰、通遼、錦州、沈陽,4242.211蒙內河4221老哈古自平莊礦務局治區遼寧城河凌寧務局114040圖1-1-1省渤海灣88 (二)、煤礦范圍:xy2、新增礦區(西露天深部區)面積0.706km2,共有13個拐點坐標圈定。礦點號xy下:煤礦相鄰;南部為煤層露頭,北部至井田邊界。二、自然地理㈠地形、地貌井田地貌為丘陵山地,地表有鄰區西露天煤礦開采形成的臺階,北部有西露天煤礦開采形成的山頭滑坡,最高點位㈡水系地表水系位于遼河水系網內,老哈河流經井田東南部,五家干河和哈爾腦干河分別流經井田的西南和東北部。老哈河發源于河北平泉七老圖山,流經甸子、天義、乃林和平莊煤田的東部。該河常年有水,距礦井最近距離哈爾腦干河發源于樓子店以西的白塔溝,在井田北部境界外流向東南,經馬架子、北七家、喇嘛地流入老哈河。全性河流,是井田北部砂礫石含水層的重要補給水源。五家干河發源于扎蘭營子一帶,流經五家、望甘池,在井田西南境界外4km流過。經前七家、孤山子流入老哈河。之間為砂質粘土層,滲透性差,且南區排土場形成固定排土臺階遠高于河床,洪水和地表水的滲入不會對礦坑構成威㈢氣象本區屬中溫帶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年氣溫變化大,據赤峰氣象臺資料,平均氣溫6.9℃,最高氣溫為7月,㈣地震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01),該三、煤田開發簡史及鄰近生產礦井原五家四井于1986年由原平莊礦務局設計院設計,設計年核定生現瑞安公司四井四區開采的為西露天礦深部資源。設計生產能力120萬噸/a.開拓方式為斜井單水平開拓。工作面布置:走向長臂布置;回采工藝為綜采放頂煤;㈠平莊煤業西露天煤礦:位于瑞安四井東、北側,露天㈡振峰煤礦:位于瑞安四井西北側,已于2010年年末關㈢上馬架子青年煤礦:位于瑞安四井西側,是原五家鎮聯營煤礦與馬架子青年煤礦合并技改煤礦,年產10萬噸左右,采煤工藝是走向長壁后退式開采,采煤方法是炮采揀頂第三節以往地質工作本礦采用西露天礦的勘探資料。 (一)、遼寧省地質勘探公司107隊1955年在本區進行精查,并于1958年8月提出《內蒙古自治區平莊煤田哈爾腦精查地質報告》,后由該公司155隊進行補充勘查,并于 勘,最終由平莊礦務局編制了《內蒙古自治區平莊煤田西露天煤礦生產地質報告》(以下簡稱“原勘查報告”)。該報告1982年由內蒙古煤炭工業管理局審批,批復文號:內煤地測(1982)第12號。原勘查報告與本次核實報告相對位置見二.地質勘探報告的編制情況隊進行補充勘查,并于1964年7月提出精查補充勘查報告,1964年前普查、精查共完成地質勘查及水文地質勘查孔查,1965~1980年,平莊礦務局地質隊分批分期施工,以工程地質勘查為主,兼顧煤層、構造、輝綠巖的生產地質勘查1980年以后又進行了數次補勘,都是水文地質及工程地質補勘:其中除西露天煤礦工作幫632到界邊坡工程地質勘查三、勘探類型和勘探基本網度的評價由于本礦區內斷層較多并切穿煤層,地層受邊界大斷層影響牽引現象明顯,所以構造復雜程度類型為中等構造。可采煤層連續性較好、變化有規律,只是層間夾矸較多,屬復煤層結構,煤質單一,所以煤層穩定程度為較穩定,勘查類型為四、地質構造對開采影響礦體構造形態為向斜構造,四井四區(新增區)傾角22°~12°,平均16°,也是南陡北緩,深部10°左右。受開采范圍影響,工作面回采沿走向布置,以向斜軸為分界兩翼回五、地層對比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分析及對開采的影響最多由25個分層和24個夾矸層組成,常含有2~3層大于高,向北含煤性降低,特別是2煤,北部出現不可采點。六、地質儲量安公司范圍內共獲得資源/儲量28.066Mt。瑞安公司共有保有資源/儲量27.783萬噸,其中井筒永久第二節地層構造一、地層和含煤地層礦區周邊有前震旦系古老的變質巖存在,礦區內沉積地層為早白堊系的陸相沉積地層,區域自下而上為九佛堂組、阜新組。含煤地層為九佛堂組的杏園段、阜新組的元寶山段和水泉段。這些地層組成了平莊煤田的含煤層系。水泉段之上為不整合接觸的產狀近于水平的第三系中新統的哈爾腦組(N1)和上新統的玄武巖(N2β,區域上稱為赤峰玄武巖)。哈爾腦組為一套分選較好,膠結較差,層理發育的頁巖和砂巖組合。上更新統的玄武巖,區域上多分布于各河流的兩岸,形成較高的山脊,具有層狀構造及氣孔杏仁狀構造。區域上還分布有第四系地層,主要為:下更新統(Q1):灰綠色砂礫石層及綠泥層,為輝綠巖及玄武巖殘坡積的風化產物,多呈帶狀分布于山角、低洼處,中更新統的赤峰黃土(Q2):區域上大量分布。根據地形差異,其層數和厚度都不一樣,多為土黃色和棕紅色,土黃色的顆粒較粗,棕紅色者為粘土和亞粘土,內含鈣質結上更新統馬蘭黃土(Q3):為灰黃色黃土,具柱狀節理,大孔隙,也含有鈣質結核,底層含有礫石及卵石,厚度中新統(Q4):為現代的沖洪積砂礫石,主要分布于干中。自下而上的地層為:⑴早白堊系九佛堂組杏園段(J34-2)該段地層主要由灰白色中—粗粒砂巖,灰黑色頁巖及少量灰白色砂礫巖所組成。灰黑色頁巖致密,較堅硬,水平層理發育,頁巖內含銀杏等植物化石及淡水動物化石。該段厚⑵早白堊系阜新組元寶山含煤段(J35-1)下部砂巖層段:以灰白色細—中粒砂巖為主,夾薄層泥巖,該層段南厚北薄,厚度2~26m。該段組成煤層的底板。及2煤為特厚煤層,2-1煤為薄煤層(僅分布于礦井南部)。煤層之間夾層以灰白色砂巖及灰色泥巖為主,含少量灰白色上部砂泥巖層段:為灰色砂巖、砂質泥巖,夾1—6個薄煤層,局部可采,本層段厚度45~60m。本層段下部,2煤頂板之上夾有侵入輝綠巖巖床,厚度0~80m。⑶早白堊系阜新組水泉段(J35-2)灰綠、棕黃色砂巖、砂礫巖、灰綠色砂巖泥巖互層,以有數層棕色砂礫巖為其特點。礫石成分為花崗巖、花崗片麻⑷第三系中系統哈爾腦組(N1)上部為灰黃色砂巖、砂質泥巖,砂巖極松散,呈半膠結或未膠結狀態;中部為灰黑色頁巖,細膩柔軟,具塑性,層理發育,風化后成碎片狀;下部為粗砂質泥巖、砂礫巖。膠結松散,礫石成分為花崗巖片麻巖,以含輝綠巖礫石為特征,礫徑2~10cm。上部砂巖及中部頁巖中含有豐富的被子植物化武巖之下,地層產狀平緩,微向北傾斜,與下伏水泉段不整該組巖層松散軟弱,力學強度低,工作幫多次滑坡多以該層⑸第三系上新統玄武巖(N2β)m統 (N1)及煤系地層之上,構成山脊或臺地。另外非工作幫北區及煤層露頭處,有沿低洼地區帶狀分布的下更新統的灰綠色砂礫石層及泥巖層。中更新統的赤峰黃土 (Q2)和上更新統的馬蘭黃土(Q3)都覆蓋在礦區的四周,坡,厚度都在0~30m之二、地質構造。⑴F3斷層:為邊界斜交正斷層,走向N26°E~N40°E,到1700斷面以南,走向南北。傾角26°~33°,傾向SE,鉛直3000余m,為區域性大斷層,為控礦構造,向南延展不清,55°,鉛直地層斷距大于0~90m,南大北小,在3600剖面與 (6)F401斷層:二采區實見,走向N33°W,傾向SE,傾角35-53°,鉛直地層斷距35m左右。(7)F402斷層:二采區實見走向N38°W,傾向SE,傾角39-58°,鉛直地層斷距14m左右。(8)F403斷層:二采區實見,走向N36°W,傾向NE,傾角45-58°,鉛直地層斷距25m左右。幾年,生產實見斷距小于1.0米的斷層較多,延展距平莊煤田巖漿活動分為兩期,即老第三紀侵入輝綠巖及新第三紀噴出玄武巖,稱為“赤峰玄武巖”。⑴輝綠巖(βμ):黑色致密塊狀,柱狀節理發育,成巖⑵噴出玄武巖(N2β):為第三系上新統噴出的玄武巖熔巖流。在赤峰地區分布廣泛,名赤峰玄武巖。巖石為黑褐色及紫灰色,氣孔發育,有的被方解石充填,形成杏仁狀構造。邊緣部分有碎塊狀及角礫狀結構。玄武巖覆蓋于前期地層之上,形成山丘蓋帽,分布于4700線以南,一直向南延續到瑞安公司四井以西。在西露天75-5孔為最厚96.4m,底板有起伏,呈分水嶺形。鞍部大致第三節地質構造復雜程度劃分本區含煤地層走向、傾向的產狀均有所變化,二采區含有五條斷層,三采區實見一條斷層(F3邊界斷層),四采區結為斷層比較發育;對采區合理劃分有一定影響,對工作面連續推進有一定影響;煤層產狀比較平緩,沿走向發育寬緩褶皺。綜合上述資料,確定本區地質構造復雜程度為中等構第三章煤層、煤質和資源/儲量第一節煤層賦存特征井田含煤地層為白堊系下統阜新組(K1f),在井田內含2平均總厚為140m,含煤系數為19%;可采煤層平均總厚度第二節煤層各論經過對本次所利用鉆孔資料的分析研究,井田內各煤層特征見(表4-2-1)。層埋藏深度最小~最大分布范圍內煤層自然厚度最小~最大分布范圍內煤層可采最小~最大無煤層間距最小~最大層數最小~最大最少~最多穩定程度較穩定不穩定較穩定采性不可采程度基本21㈠可采煤層現將各可采煤層由上向下分述如下:賦存于白堊系下統阜新組(K1f)中段上部。煤層埋藏深積占井田面積的55%;2煤層可采范圍及厚度變化見(圖4-2-1)。該煤層結構簡單~復雜,含夾矸0~11層,夾矸巖性以泥巖為主,個別為粉砂巖;煤層頂板泥巖或炭質泥巖為主,底板一般為泥巖、粗砂巖;與下部可采煤層2-1煤層間可靠,煤層賦存范圍內大部可采,屬大部可采的較穩定煤賦存于白堊系下統阜新組(K1f)中段下部。煤層埋藏深面積占井田面積的78%;1煤層可采范圍及厚度變化見(圖4-2-2)。該煤層結構簡單~復雜,含夾矸0~35層,夾矸巖性為泥巖、粉泥巖;煤層頂板以砂巖為主,次為泥巖,底板賦存于白堊系下統阜新組(K1f)中段中部。煤層埋藏深第三節煤層對比平莊煤田歷年來做了大量的煤田地質勘查工作,煤層對比采用標志層及巖相分析法進行對比,現摘要敘述如下:一、煤層厚度區內1煤層自身厚度大,賦存范圍廣,層位穩定,連續性好,結構復雜,成為區內理想的對比標志。二、煤層底板1煤層底板巖層一般為黃白色中粒、粗粒砂巖,與煤層底板界限清淅明顯。由1煤層向下,再無厚煤層。其1煤層底板可作良好的對比依據。三、層間巖性在各煤層之間,全區普遍發育有砂巖、砂礫巖。為沉積當時間斷標志,使各煤層絕然分開。該層可作為煤層群對比四、區域對比平莊含煤建造下部,普遍發育有灰黑及黑色頁生狀含動物化石的頁巖層—九佛堂組。本組在區內僅有部分鉆孔中見有薄煤層,發育普遍,巖性穩定,為區域對比良好的標志。在進行煤層對比時以1煤層底板線作為對比基線。再以各層間砂巖、砂礫巖作為巖相旋迴之起點,在1煤層間夾石第二節煤種及煤質變化⑴煤的物理性質層中含黃鐵礦及方解石等礦物雜質。⑵煤的化學特征通過精查和生產補勘采樣,經遼寧省煤田地質勘探公司煤質化驗所化驗:本區煤層具有揮發分高、中熱值發熱量、特征見表1-2-2。綜合2011-2013年商品煤化驗結果,灰份(Ad):21.62%、水份(Mad):24.87%、揮發份(Vdaf):42.3%、硫份(St,d):1.29%、發熱量(Qnet,d):16.196.07-19.3240.13-47.2227.76-31.771.52-73.56.4018.9784-45.4328.14-32.100.14-1.551.85-77.5764-5.3752-15.5841.16-8.81-Mad%Ad%Vdaf%Qb,adMJ/kgQb,dafMJ/kgSd,t%Cdaf%Hdaf項工業分析元素分灰灰熔點析%Ndaf%DT℃℃FT℃33Qnet,dMJ/kgA%dV%dafM%adt,d (4)煤灰成份分析54-60.742.70Fe%Mg0%Al0%⑸分析基焦油產率全區平均極值%1.01-8.241.80-5.361.31-8.611.01-8.61平均%5.763.444.885.24⑹煤質牌號和煤的可選性及用途①煤質牌號根據本區煤的物理性質和化學特征,該區煤質牌號確定②煤的可選性評價礦井在開拓過程中,原平莊礦務局做了3個生產煤樣的半工業篩分和沉浮試驗,結果如下:1煤可選性:1煤有兩個煤樣進行沉浮試驗按中煤(比重mm分,該層煤為優等可選。2煤可選性:從1個沉浮試驗結果看中煤產率平均為③煤的用途煤的用途主要為火力發電,煤化工、取暖鍋爐及民用。第三節煤炭資源/儲量估算北起F3斷層,南至四井邊界線,東(淺部)起橫采內排邊界線,西(深部)到四井邊界線。煤,共計2層煤的據儲量核實報告述,依據地質礦產行業標準《煤、泥炭地質勘查規范》(DT/T0215-2002),煤厚大于1.5m,傾角本礦井范圍內勘探程度較高,煤層賦存穩定,地質構造簡單,可信度系數取0.8。3.煤炭資源儲量估算結果⑴全礦地質資源/儲量 bbMtb基礎儲量20.661Mt,控制的(122b)基礎儲量為5.769Mt,推斷的(333)煤炭資源儲量為1.635Mt,高級儲量(111b)+ 22b)資源儲量占94%。2、1煤層煤炭資源/儲量匯總情-3。/儲量匯總表查明礦產資源儲量(Mt)煤層查明礦產資源儲量(Mt)煤層 0 合0.94計⑵全礦工業資源/儲量根據全礦資源/儲量估算結果及《煤炭工業礦井設計規范》中資源/儲量計算規定,全礦工業資源/儲量注:式中K為可信度系數,根據本礦井地質條件,設計⑶全礦設計資源/儲量設計資源/儲量為工業資源/儲量減去設計計算的斷層煤柱、防水煤柱、井田境界煤柱和地面建(構)筑物煤柱等永久煤柱損失量后的資源/儲量。斷層保護煤柱根據《平莊煤業(集團)西露天煤礦2006年礦產資源儲量檢測年度報告》,F3斷層為本井田西部邊界斜交正斷層,區域性大斷層,向南延展不清,向北延展達15km以上。井m翼采面開采時應預根據煤層底板等高線及儲量計算圖分析,F3斷層兩側煤炭儲量級別為推斷的內蘊經濟資源量(333),1、2煤層斷煤柱煤量為1.007Mt。井田邊界煤柱本井采用人為邊界劃分,井田范圍東部從橫采內排邊界線各煤層底板算起,西至四井邊界,南起1700勘探線,北到寧工程技術大學露井協調開采科研結果,井田邊界煤柱采區m以南按44m留設,。經計算井田邊界2Mt全礦設計資源/儲量全礦設計資源/儲量為工業資源/儲量減去上述各類永久煤柱損失量,計算如下:⑷全礦設計可采儲量設計可采儲量為礦井設計資源/儲量減去工業場地和主要井巷煤柱煤量后乘以采區回采率。①+350大巷保護煤柱及采區下山保護煤柱開采規程》規定計算。②采區回采率根據《煤炭工業礦井設計規范》(GB50215-2005),開采厚煤層的礦井采區回采率不應小于75%。本設計采區回采區設計可采儲量采區設計可采儲量=(設計資源/儲量-工業場地和主要井巷煤柱)×采區回采率工業場地和主要井巷工業場地和主要井巷煤柱000111b122b00.8022.5460.0142.5460.8160000.8022.5603.362永久煤柱損失0.9820.9822295.3676.596(構)筑000297.3568.5857194.4827.738 %)0621 第二節生產能力及服務年限礦井設計生產能力與井田地質構造、水文地質條件、煤炭儲量、煤層賦存條件、采煤機械化裝備水平等諸多因素有關。。根據本礦井的資源條件、外部建設條件以及國家產業政策,確定本礦井生產能力為1.20Mt/a。二、服務年限礦井服務年限按下式計算:T=Z/(A×K)K—儲量備用系數,取1.35;A—礦井設計生產規模,取1.20Mt/a。第四節煤層穩定程度劃分1、煤層穩定性定性評價煤層厚度有一定變化,但規律性比較明顯,結構簡單至復雜;煤層全區可采,可采范圍內厚度及煤質變化不大。煤層穩定性定性評價為較穩定煤層。2、煤層穩定性定量評價定量評價指標為厚度變異系數為主,可采性指數為m結合礦井多年生產過程中煤層揭露情況,根據《煤礦地質工作規定》中第十二條煤層穩定性評定中煤層穩定性定性評定和煤層穩定性定量評定要求。瑞安公司煤層穩定性定性為較穩定煤層,煤層穩定性定量評定為較穩定煤層,綜上所述,瑞安公司煤層穩定程度為較穩定煤層。第四章瓦斯地質第一節煤層瓦斯參數和礦井瓦斯等級瑞安公司四井一煤層瓦斯含量與埋深關系在一定范圍內基本呈線性關系,相關性較好。隨著煤層底板標高的減2、煤層瓦斯梯度t (100m)。3、礦井瓦斯涌出量:絕對瓦斯涌出量m3/min134.394、瑞安公司四井近8年礦井瓦斯等級鑒定結果:均為瓦斯礦井(低)。賦存規律根據瑞安公司四井1煤層往年測試的瓦斯含量數值,同時,利用;歷年瓦斯涌出量反推得出相應瓦斯涌出量總的含量值,1煤層的瓦斯含量梯度、煤層瓦斯含量與地板等高第三節礦井瓦斯涌出量預測根據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沈陽研究院給我公司四井編制的1煤層瓦斯地質圖說明:是采用分源預測法,按礦井瓦斯主要涌出來源—回采(包括開采層、圍巖和鄰近層),掘進及采空區瓦斯涌出規律對礦井各回采工作面、掘進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進行計算,達到預測各采區及全礦井的瓦經過統計分析得出1煤層瓦斯涌出量和含量的關系為:q回=1.44(X01-2)m3/t,其中q回為回風巷內的相對第四節煤與瓦斯區域突出危險性預測瑞安公司四井煤層埋藏深度較淺,地層為張性結構,利于瓦斯的儲存;同時隆起地形產生的重力下滑力使得井田水平應力相對較低、透氣性較高,利于瓦斯的運移和逸散。煤系的陸相沉積環境決定其煤層的瓦斯生成量較小,儲氣能力均較弱;砂巖含水層的流動促進了瓦斯的解稀和擴散,降低了煤層的瓦斯含量;以砂巖為主體的圍巖對瓦斯的封閉性較差;NW向斜交正斷層為主體的構造環境,形成了瓦斯運移和逸散的通道。另外,該礦井開采的是西露天礦深部煤層、東部與西露天礦相接,南部為煤層露頭,西部與五家鎮聯營煤礦相鄰,北部與馬架子青年煤礦相鄰,再則該井田深部三采區已采空,因此,該礦井井田地質條件總體上不利于瓦斯的類型劃分根據國家四部委聯合頒發的《煤礦瓦斯等級鑒定暫行辦法》,礦井為瓦斯礦井。綜合分析得出,瓦斯類型為中等。第五章水文地質第一節含水層和隔水層分布規律和特征 (一)含水層第三系共有兩個含水層,上部砂巖潛水含水層和下部砂礫石孔隙、裂隙承壓含水層。①上部砂巖潛水含水層為主,細砂巖和砂礫巖次之。分選固結較差,上粗下細、結構松散,上部富水性及滲透性較下部強,據抽水試驗資的補給源為大氣降水和上覆玄武巖的滲漏補給。②下部砂礫石孔隙、裂隙承壓含水層。南薄北厚,鉆孔揭露厚度為4.2~5.84m,由礫巖、砂礫巖和細砂巖組成,結構松散,膠結一般;富水性和滲透性不好,據87-5號孔簡易抽水資料,單位涌水量為發育,上部含水層對下部形成越流補給。水泉組巖性以砂巖、砂泥巖互層巖組和泥巖、砂泥巖互層巖組為主,包含粗砂巖、中砂巖泥巖、砂泥巖、砂礫巖等九種巖性;縱向上呈頻繁互層,單層厚度大于10m的很少,砂巖、砂礫巖富水性較好,但泥巖及軟質泥巖隔水6.54~109.78m砂巖段注水試驗,滲透系數為含水特征,輝綠巖以裂隙含水為主;煤層兼有裂隙、孔隙特征,砂礫巖夾層呈孔隙含水,富水性強,本段巖層滲透性稍大于上部復雜結構含水層。3、斷層帶含水情況查階段通過104孔對F3斷層抽水試驗,單位涌水量斷層情況看,斷層面導水微弱,遇斷層涌水量不大。 (二)隔水層第三系砂巖潛水含水層和下部砂礫巖承壓含水層之間水平節理發育、細膩光滑,遇水易泥化。在煤系下部三個承壓含水層之間,賦存砂質頁巖和頁巖,顏色為深灰色或灰黑色,第一、二層間頁巖厚度為2.36~13.65m。平均厚8m。第二、三層間砂質頁巖厚度為厚。淺部薄、深部厚,遇水易膨脹、泥化,隔水性好。第二節充水因素分析,煤礦及周邊老空區分布狀況 (一)礦井充水條件始進入新開拓四采區(新增露天深部區)回采,不存在與鄰近煤礦和老區采空區的關聯。經過多年的開采,上部地層已基本疏干,主要的充水因素為煤系上部、煤系地層中部及下部砂巖、砂礫巖含水層,由于這些巖層的富水性不很均勻,滲透性差異較大,目前,該井的主要充水水源為頂底板砂巖孔隙、裂隙水和老空區灌漿水,充水通道以斷層破碎帶間隙、受采動影響破壞的煤層頂底板碎裂間隙為主。 (二)井田及周邊地區老窯水分布狀況⑴井田內老空區分布情況我公司共劃分一個生產水平,開采水平為+350生產水平,共分為四個采區,分別為一、二、三、四區,一、二、三采區已經封閉;現生產采區為四采區。四采區為改⑵周邊老空區分布情況我公司境界以外現共分布2個小煤礦4眼井。振峰煤礦于2010年末關閉,平面位置在我公司三采區井田邊界以外,其回采煤層為1煤層,我公司目前回采的024N2綜放工作面為二煤層,且平面位置與振峰礦老空區相距達120米以上,故其不會對我公司回采造成影響。我公司將來回采1煤底分層時要考慮振峰煤礦小煤窯老空水害的影響;現僅存上馬架青年煤礦在回采,平面位置相距700多米,對我公司采沒有影響。周邊上馬架子煤礦采空區及鎮峰煤礦采空區積水量不第三節涌水量構成,主要突水點位置、突水量及處理司礦井涌水量主要是四采區024N2回采工作面頂底板砂巖裂隙水以及掘進的014S2-1工作面頂底板砂巖行探放水工作。經過對024N2上下順槽及切眼掘進水量觀mh表1涌水/h3月16.84月16.65月16.97月16.7涌水/h2月174月16.8.5涌水/h1月172月17.13月17.34月17.45月17.46月17.37月17.4年平均涌水量三年平均涌水量三年最大涌水量地點第四節煤礦開采開采受水害影響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難易程度 (一)對礦井開采受水害影響程度的評價瑞安公司地表位置位于西露天礦北翼哈爾腦山下面,無湖泊及河流,但塌陷區范圍內的降水匯集量在災害性天氣下也可能造成威脅,故應加強塌陷區的及時回填碾壓和坑治理了7.59萬方,另外地表已經開挖了泄洪溝,避免了地表水匯入井下;風井井口位于西露天礦非工作幫,地表標高為+427,較低,在井口四周修建了導水泄洪溝,避免地表水通過風井井口匯入井下;井下充水因素為砂巖和煤層孔隙、裂隙含水層及采空區積水,補給條件差,礦井單位涌水量、涌水量較小;井下未發現突水點。我公司采掘水害影響較小。 (二)對礦井防治水工作難易程度的評價由于礦井位置地勢較高,上部無河流湖泊等水系,該地區災害性天氣發生概率很小。周邊小窯距離較遠,加之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